波士頓公司發布了報告《釋放電信物聯網潛力》。
一、盡管窄帶物聯網和LTE-M的蜂窩技術有相似之處,但它們支持不同的用例。
蜂窩LPWAN解決方案NB-IoT和LTE-M均由3GPP開發,提供低延遲時間、高數據吞吐量、卓越的QoS和網絡安全特性。它們也會折中范圍,以更高的成本購買。
這些技術對于敏感的用例是理想的——在需要更多數據吞吐量、高速度和網絡安全要求的城市環境中。典型的例子包括:
1.遠程醫療保健:需要實時數據通信,延遲非常低。
2.車隊管理:嚴重依賴機動性特征。
3.水氣計量:數據敏感,全國部署,復雜性高。
4.智能家居:需要低延遲的個人和敏感數據(如訪問控制)。
然而,窄帶物聯網和LTE-M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LTE-M在數據方面的性能更好,通常支持更低的時延、更高的數據速率和雙向通信。它提供了基站之間的無縫切換,因此更適合移動設備。
另一方面,窄帶物聯網的移交是有限的。雖然它支持比非蜂窩物聯網更高的數據速率,但比LTE-M慢。但與LTE-M相比,它提供了更長的續航里程、更好的電池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非詳盡的LPWAN用例示例:

二、在全球范圍內,窄帶物聯網的部署是LTE-M的兩倍多。
全球的電信企業都在部署窄帶物聯網和LTE-M,但目前窄帶物聯網的部署是LTE-M的兩倍多。(見表2)3GPP已經為這些技術定義了專用頻段,而世界各地的移動網絡運營商(MNO)已經在60%以上的定義頻段部署了蜂窩物聯網。截至2019年10月,51個國家的97家電信運營商在不同頻段提供蜂窩LPWAN服務。
世界各地蜂窩物聯網的現場部署各不相同,嚴重依賴于1ghz以下頻段,其中B20
(800MHz)占最大份額。大約20%的MNOs在更高的頻帶上使用多頻帶部署(例如1800
MHz)。隨著兼容頻帶數量的增加,物聯網模塊的價格也隨之上升。電信運營商將希望專注于有限的頻率集,以確保技術互操作性,而不增加部署成本。
移動物聯網的部署:

文本由@木子日青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波士頓公司:釋放電信物聯網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