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隱身材料
隱身材料指可以通過減弱、吸收、耗散或散射各種類型的電磁輻射來降低目標物的被探測率從而提高自身生存率的一種新型材料,原理是采用涂蠟的方式來模擬脫粘缺陷的,利用空氣熱脹冷縮的原理,采用熱輻射燈的加熱方式,目的是使被測物體受熱均勻。
2.隱身材料分類
隱身材料包括雷達隱身材料、紅外隱身材料、激光隱身材料、可見光隱身材料、多頻譜隱身材料、電子隱身材料和聲波隱身材料等,其中雷達吸波隱身材料是最重要的,也是發展最快的隱身材料。
(1)雷達隱身材料
雷達隱身材料按照成型工藝分的兩種吸波材料:
涂覆型吸波材料:以覆蓋形式施加于目標表面,包括吸波涂料、貼片、泡沫、薄膜等,在飛行器上應用較多的為涂料和貼片。一般由粘結劑與金屬、合金粉末、鐵氧體、導電纖維等吸收劑混合而成,其作用機理是材料對入射電磁波實現有效吸收,將電磁波能量轉換為熱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
結構型吸波材料:在先進復合材料的基礎上,將吸收劑分散在特種纖維增強的結構材料中而形成的復合材料。結構型吸波材料作用機理是通過特殊的復合材料結構對雷達波進行損耗,同時,與吸波涂層相比,高溫結構吸波材料集吸波、承載及防熱于一體,不僅可以減輕飛行器自重,而且允許設計厚度較大,具有更好的吸波性能以及更高的可靠性,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2)多波段兼容隱身材料
多頻譜隱身材料主要有兩種:
雷達/紅外兼容隱身材料:可分為單一型兼容隱身材料和復合型兼容隱身材料。單一型兼容隱身材料主要有導電聚合物、摻雜氧化物半導體、光子晶體和納米材料幾種,由于材料單一,隱身性能兼容性較差且提升空間小。復合型兼容隱身材料是將高性能的雷達吸波材料和紅外隱身材料復合在一起,材料外表層為紅外隱身層,底層為雷達吸波層。該種材料的優點是制備工藝簡單,便于工程化實施;制備這種結構的雷達/紅外兼容隱身材料的關鍵是在不影響底層雷達吸收層吸波性能的前提下,使表層紅外隱身層盡可能獲得最低的紅外發射率。
紅外/可見光兼容隱身材料:
可見光/紅外兼容隱身材料通常由鋁粉、著色顏料和有機粘結劑復合而成,或由摻雜的半導體材料制成。研究表明,在低發射率涂層中加入著色顏料可抑制低發射率金屬粉末的高可見光反射率,降低明度和光澤度,同時保持其優異的紅外高反射特性,可形成與背景顏色相匹配的迷彩圖案,滿足可見光隱身和紅外隱身的要求,是解決可見光/紅外兼容的重要方法。

3.隱身材料上市公司
國外隱身材料主要公司梳理:
萊爾德(Laird
Technologies):萊爾德科技是為電信、數據通訊、計算機、電子產品、航空、國防、汽車和醫療設備行業提供電磁干擾(EMI)屏蔽材料、遠程信息、熱管理產品及天線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先設計商和制造商。
ARC 技術公司:美國最大的微波和射頻吸波材料供應商,專注于可定制軍事、航空航天和工業領域應用的射頻/電磁干擾吸波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MAST 技術:美國為數不多的軍用先進材料的小型企業之一。MAST
系列材料可在一些最具挑戰性的軍事環境中減少雷達截面、熱保護或導電性。公司材料可經受住飛機燃油的浸泡,耐腐蝕以及超音速飛行。
康明微波(Cuming
Microwave):公司在射頻電磁干擾、雷達橫截面減小和消聲室市場的創新微波吸收器技術和材料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產品用于航空航天、電子和國防工業的電介質、人造電介質、天線罩、射頻吸收器等。
主要國內相關隱身材料企業:
光啟技術(002625):主要是子公司光啟尖端從事超材料前沿技術研究及尖端裝備超材料方案提供和產品生產,其主要產品包括:超材料功能結構、超材料高性能電磁罩以及超材料高性能天線等。
華秦科技(688281):主要從事特種功能材料,包括隱身材料、偽裝材料及防護材料,產品主要應用于我國重大國防武器裝備如飛機、主戰坦克、艦船、導彈等的隱身、重要地面軍事目標的偽裝和各類裝備部件的表面防護。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參考報告:《軍工材料行業深度報告:異“材”秀出千林表-220401(12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