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場景消費金融
場景金融,也稱場景消費金融,源于場景理論中的“擬劇理論”“媒介場景理論”,將金融行為(包括移動支付)、消費活動與服務平臺有機結合,使金融支付從現金、柜臺卡轉賬、ATM自助轉賬、POS刷卡支付、網銀與手機銀行支付、第三方支付等發展為場景化金融支付,打破了銀行物理網點和互聯網上服務場景的局限。

2.場景消費金融業務有哪些
場景消費金融根據垂直場景,可分為網購分期、教育場景、旅游場景、房產后市場場景(租房場景、裝修場景等)、汽車后市場場景、醫美場景等。
(1)購物場景
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進行分期支付或獲得消費貸款,包括銀行與商家合作提供的商品分期、互聯網電商提供的消費貸款、與電商無關的向銀行申請的消費貸款。
(2)教育場景
用于購買教育類產品或服務的信用貸款。包括教育技能培訓、考試費用、學費貸款等。
(3)旅游場景
旅游費用的消費貸款。
(4)汽車后分期
用于車輛購買后的消費分期。
(5)租房分期
用于租房貸款,第三方支付。
(6)裝修分期
設計、施工、主輔材購買費用貸款。
(7)婚慶場景
為婚禮籌辦,婚禮服務等場景提供消費貸款。
(8)其他場景
基于其他消費金融場景所提供的消費貸款服務。
3.場景消費金融市場運行機理
場景消費金融的產業鏈一般包括消費供給方、需求方、消費金融服務平臺以及外圍服務方等。
(1)消費供給方指提供消費服務的機構,包括商品的供應商、服務的提供商等。場景消費金融通常需要資金提供方和消費供給方進行合作,商定具體資金流轉方式,這和傳統現金貸業務中貸款和消費分離的情形存在較大區別。
(2)消費需求方是在各消費場景中需求的人群。這些人群可以按照多種區分方式進行分類,以匹配不同場景。如在購物場景中,需求方可按年齡段進行區分,同一年齡段的需求更為一致;在教育場景中,需求方可按照學生,職場人士區分;裝修場景可按不同裝潢層次區分等。分析不同場景下人群的需求,能更好地為客戶提供貼身金融服務。
(3)消費金融服務平臺是指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即資金的借出方,如銀行、消費金融公司、P2P平臺和小額貸款公司等。目前消費金融的服務平臺正在不斷增加,各種資金平臺紛紛在消費金融領域布局,未來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
(4)外圍服務方是指消費金融運轉過程中的監管、征信、催收等服務單位。
4.場景消費金融市場參與者
現階段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分為三個主要類型:
一種是由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發起的金融系,主要優勢是后備資金相當充裕、有著十分深厚的客戶積累;
一種是由產業集團發起的產業系,其在產品設計和消費場景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種是由電子商務企業發起的電商系,它們的優勢在于大數據積累以及消費金融客戶的轉化。零售企業在消費基礎、消費數據積累及消費場景入口等方面具備發展消費金融的先天優勢,因此在場景消費下,新零售企業發展消費金融,不但能夠為自身企業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拉動內需和消費,拓展零售企業的業務規模和渠道。
以上梳理了場景消費金融的定義、業務種類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金融債券?特點是?
什么是去中心化金融?什么是中心化金融?區別一覽
什么是普惠金融?核心內容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