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金融資產證券化
金融資產證券化是指金融機構將它們所持有的流動性較差的資產組合起來,作為抵押品,并依此為依據。創造一種可以在金融市場上銷售的金融工具的行為。從而使傳統的金融工具具備流動性,分散金融機構的風險。
金融資產證券化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抵押轉支付證券、抵押擔保債券、轉付款債券、分期付款債券、計劃攤提證券。

2.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特點
(1)風險隔離
由金融資產證券化的架構,我們得知,資產已由創始機構信托或讓與至特殊目的信托/公司,通常也會由律師出具真實出售的證明書,或會計師由資產負債表的認定,從法律會計架構確保資產債權與其擔保物權,以及相關的權利義務等已完全移轉至特殊目的信托/公架。未來創始機構若發生營運困難或財務危機等情事,這些風險已與受益證券/資產基礎證券隔離,將不致影響受益證券/資產基礎證券的品質。券隔離,將不致影響受益證券/資產基礎證券的品質。
由于風險隔離的特性,一個信用評等低(如BBB)的創始機構,如果旗下有品質優良的資產,可經由資產證券化的導管機制,發行信用評等較高(如A)的受益證券,不僅增加籌資管道,降低資金成本,也益于資產負債管理的靈活運用。
(2)信用增強
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特性之二,為透過信用增強的方式,將資產的潛在風險重新包裝,提高受益證券的品質,當資產現金流量不穩定時,仍有擔保等措施的保障,使投資人能按契約所約定,按時收到孳息與本金。
信用增強主要分為外部信用增強和內部信用增強,外部信用增強為金融機構提供擔?;蚴切庞帽kU的方式;內部信用增強有超額擔保、主/次順位架構、準備金帳戶、超額利差、交換避險及資產替換等。
(3)風險分散
金融資產證券化是以一群組債權為標的,數目通常有數十到數百筆,必且經過嚴格的篩選,數量化模型的衡量,已達成適度風險分散的要求,尤其是影響資產品質的重要條件,例如房貸中房屋擔保品地域的分配、企業貸款產業的分散,在證券化資產組合中都會做出適當的分配。
投資一個企業的公司債,當該企業信用狀況惡化,無法償債之虞時,該公司債立即面臨很高的違約風險;金融資產證券化對應的是一群組資產,當單一債權違約,占整體群組的比例相對小,而經過證券化后之持份切割,每一投資人擁有的持份僅占全部證券化商品的一小部分,因此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
(4)信用評等
依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規定:公募之受益證券或資產基礎證券強制接受信評。但以目前推出案件而言,為了提升產品優勢與增加投資誘因,每一證券化案件均經過信用評等。
在做資產證券化評等時,信用評等機構會依據商品的資產組合品質、分散程度、架構設計、現金流量分析、參與機構、法律架構等,各方面進行了解評估,最后給予信用評等,并定期審核信用品質的變化,必要時再做信用評等的調整。定期審核信用品質的變化,必要時再做信用評等的調整。
(5)違約率低
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由于有前述幾項優勢,再加以商品架構上的特殊設計,可將風險重新包裝,使主順位證券可獲得較高信用評等,違約率也相較其他固定收益商品為低。
(6)資產組合透明
金融資產證券化發行時,會在公開說明書或投資說明書內,揭露資產組合的重要資訊,如房貸證券化會提供貸款額度、年期、房貸利率、貸款額度、過去違約紀錄與房屋價值比(LTV:Loan
to Value)等重要資訊的統計表,投資人可借此對資產品質再做評估確認。
(7)稅負優勢
國內的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的課稅規定,受益證券或資產基礎證券分配之利息,按分配額扣取百分之六,在利息所得實際分配時,以受托機構為扣繳義務人,依6%扣繳稅款分離課稅,不并計入投資人之綜合所得額或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稅,不并計入投資人之綜合所得額或營利事業所得額。稅負比例相較于其他固定收益商品稅負比例相較于其他固定收益商品低,是相當大的投資誘因。
(8)擴展投資領域
金融資產證券化的標的資產為房貸、車貸、企業貸款、信用卡應收帳款、租賃債權等,這些原本僅為金融機構的消費金融或企業金融資產,透過證券化后,成為其他法人機構或自然人可投資的工具,無形間擴展了投資領域。當前的金融情況下,債券的收益率偏低,且在此經濟情勢未明朗之際,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開啟了另一道投資途徑,并且鼓動金融創新,商品可因應需求彈性設計,擴展了金融市場的深度與廣度。場的深度與廣度。
以上就是有關于金融資產證券化的定義及商品特點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金融資產?包括哪些?特征介紹
什么是共享金融?共享金融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證券市場的構成要素有哪些?主要由什么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