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技術
1982年,國際合作及發展組織提出:生物技術是應用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的原理,利用動物、植物或者微生物作為反應器,對生物原料進行加工,進而生產出生物技術相關產品,為人類社會服務的一門技術。隨著技術的發展,生物技術迎來變革,“現代生物技術”誕生,現代生物技術是以生命科學(Life
Science)的產生和發展為基礎,以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為關鍵性技術,以基因重組技術為核心,與多種學科高度交叉融合,并依賴于相關工程應用技術的發展水平的一門新興的學科。實質是利用生物系統、有機體或者其衍生物,實現對傳統產品的改造,或者創造新的產品,以達到提高人類社會發展水平的目的。
2.生物技術產業
生物技術產業(Biotechnology
Industry)指的就是,在生物技術諸多應用領域中,目前基礎科研和應用技術較為成熟,已經進入產業化生產的,具有一定市場規模的,形成了較為完整產業鏈的細分產業的總和?,F階段,全球生物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五大細分產業,分別為:生物醫藥產業、生物農業產業、生物制造產業、生物能源產業和生物環保產業。
(1)生物醫藥產業
生物醫藥產業是最早形成規模的細分產業,目前在全球的生物技術產業結構中,貢獻了近一半的產值和銷售收入。生物醫藥產業是生物技術在傳統醫藥產業的應用,包括生物制藥、生物醫藥工程和中藥治療(少數國家)等。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極大的轉變了傳統醫藥產業的經濟技術范式。
(2)生物農業產業
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已經有非常長的歷史。目前,主要的應用領域有生物種業、生物詞料、生物農藥、生物疫苗、生物肥料和生物育種等。其中,以轉基因作物育種為核心的生物育種,是目前最前沿的領域。另外生物農業產業還包括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和海洋業的應用。
(3)生物制造產業
生物制造產業是生物技術與傳統工業的結合,對傳統生產技術的改進,主要包括酶工程和發酵工程。
(4)生物能源產業
生物能源產業是運用生物技術,生產清潔能源的產業。隨著能源危機的逐步顯現,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推行以幵發應用低碳能源技術為核心的能源改革計劃。發展生物能源產業是建設資源型社會,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
(5)生物環保產業
生物環保產業是歷史最短的產業,是生物技術在廢棄物處理、土壤修復、有機物降解領域的應用。
3.國家生物技術支持政策
201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藥、中藥、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重點包括新機制和新靶點化學藥、抗體藥物、抗體偶聯藥物、全新結構蛋白及多肽藥物、新型疫苗、臨床優勢突出的創新中藥及個性化治療藥物。
2016年12月,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把握生命科學縱深發展、生物新技術廣泛應用和融合創新的新趨勢,以基因技術快速發展為契機,推動醫療向精準醫療和個性化醫療發展。到2020年,生物產業規模達到8—10萬億元,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型生物技術企業和生物經濟集群。
2017年10月,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發布《“十三五”
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提出針對重大臨床醫學需求和產業化需要,建設一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鼓勵重大疾病領域的分中心建設。推進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加強科研用試劑研發和應用、實驗材料收集、加工和保藏的標準化,提高資源存儲數量和管理水平,完善開放模式。
2019年10月,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鼓勵發展重大疾病防治疫苗、抗體藥物、基因治療藥物、細胞治療藥物、重組蛋白質藥物、核酸藥物,大規模細胞培養和純化技術等,采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傳統生產工藝。
2021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展壯大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
2022年1月,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等九部門《“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提升生物藥生產技術。重點開發超大規模(≥1萬升/罐)細胞培養技術,雙功能抗體、抗體偶聯藥物、多肽偶聯藥物、新型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藥物等新型生物藥的產業化制備技術,生物藥新給藥方式和新型遞送技術,疫苗新佐劑。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來源:《潔特生物-深度報告:國產替代空間廣闊國內龍頭大有可為-220328(29頁).pdf》
推薦閱讀:《DealRoom:全球衛生和生物技術投資更新報告(英文版)(40頁).pdf》
《愛思唯爾(ELSEVIER):生物技術研究前景報告(英文版)(120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