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現狀
1、車多車位少加上停車場運行效率低,智慧停車緩慢發展
數據顯示,2019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2.6億輛,根據住建部停車位應在汽車保有量1.1-1.3倍的規劃來看,我國至少需停車位2.86億個,但我國登記在冊的停車位才1.04億個,比例為0.4-0.7,遠低于住建部規定水準。
在傳統運營模式的影響下,我國停車場運行效率并不高,數據顯示,全國僅9%的城市車位使用率在50%以上,最高的是深圳,車位利用率55%,車位資源錯配問題,延緩了智慧停車的推行。

2、智能化率有待提高
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底,雖然智慧停車系統在全國181個城市推行,但實際實現智能化的車位才50w個,在這些智能停車系統中,POS機收費方式占比達41%,僅9%實現純無人收費,36%實現半無人收費。
4、盈利性停車場占比過大
數據顯示,我國當前仍以盈利性停車場為主,一二線城市比重幾乎超過50%。以深圳為例,截至2018
年底共有停車場1.1W個,營利性停車場5613個,占比51%。

3、政策支持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
自發改委15年頒布關于智慧停車場建設的指導意見后,之后每年均有關于智慧停車的政策出臺,各地方政府也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出臺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智慧停車相關政策,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我國智慧停車競爭格局
當前,我國智慧停車行業主要競爭者主要是三類企業分別是:
以五洋停車、捷順等為代表的停車設備供應商,這些企業有著一定的停車場資源積累,有著豐富的業務經驗和較詳細的用戶數據,在智慧停車行業有著先發優勢;
以??低?、宇視科技為代表的安防設備供應商,這些企業掌握視頻技術、可視化管理、門禁管理等多種智慧停車所需的核心技術;
以丁丁停車、停簡單等企業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這些企業運用互聯網思維 “補貼、免費送設備”等營銷手段快速搶占市場,獲取用戶流量。
當前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競爭格局與房地產行業類似,各智慧停車企業負責一小部分區域,總體呈零散化,區域化,整體集中度不高,仍在高速發展階段。

來源:《【研報】計算機行業智慧停車專題報告:智慧停車3.0(云托管)無人前臺遠程管理-20200629[20頁].pdf》
《頭豹研究院:2021年中國智慧停車行業概覽(3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