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發布了《2021年全球電力市場報告》。報告預測,全球電力需求將在2021年和2022年強勁反彈。在2020年下降約1%后,全球電力需求將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增長近5%和4%。這些增長的大部分將發生在亞太地區。
2022年全球增長的一半以上將發生在中國,第三大消費國印度將占全球增長的9%。
中國正在引領全球電力需求反彈
與2019年相比,經天氣修正的電力需求

一、可再生能源發電
可再生能源發電繼續強勁增長,但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在2020年增長7%后,預計2021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增長8%,2022年將增長6%以上。盡管如此,2021年和2022年,可再生能源預計只能滿足全球需求增長的一半左右。2021年和2022年,核能發電將分別增長約1%和2%。
二、燃煤發電
基于化石燃料的電力將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占新增需求的45%和40%。燃煤發電量在2020年下降4.6%后,將在2021年增加近5%,超過疫情前的水平。它將在2022年進一步增長3%,并可能創下歷史新高。
天然氣發電量在2020年下降了2%之后,預計2021年將增長1%,2022年將增長近2%。天然氣增長落后于煤炭,因為它在快速增長的亞太地區的作用較小,并且面臨來自美國和歐洲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激烈的競爭。
三、電力與碳排放
在2019年下降1%和2020年下降3.5%后,預計電力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增加3.5%和2.5%,這將使其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全球發電排放強度的下降從2020年的3%以上放緩到2021年和2022年的1%左右。
需要采取更強有力的政策行動來實現氣候目標。在IEA 2050年凈零排放情景中,2020年至2025年期間,近四分之三的減排發生在電力部門,該部門的排放量平均每年下降4.4%。要實現這一下降,燃煤發電量需要每年下降6%以上,部分由天然氣替代,天然氣每年增長5%左右。
本文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國際能源署(IEA):2021年全球電力市場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