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信用管理
企業信用管理(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分析。廣義的信用管理包括授信、受信兩個方面,是指對企業的受信活動和授信決策進行的科學管理。而狹義的企業信用管理則專門指授信管理,是以企業債權風險管理為核心的信用管理。包括制定企業信用管理政策,收集和評估客戶信息,授予企業信用額度、保障債權、應收賬款追收,指導和協調企業各部門的業務活動,對各個交易環節進行全面監督,從而保障應收賬款及時、安全的收回的管理。綜上所述,企業信用管理:就是授信者采用信用風險專門的技術對信用交易進行科學的管理。
簡而言之,企業信用風險就是對企業賒銷帶來的風險。信用風險的產生不僅是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有待改善,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企業內部的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要提高企業信用管理水平,就必須從建立健全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開始。

2.企業信用管理的功能
傳統的企業信用管理具有客戶的檔案管理、客戶授信以及應收賬款管理三大基本功能。通過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導和協調內部各部門的業務活動,對客戶信息進行收集和評估,對信用額度的授予、債權保障、應收賬款回收等各交易環節進行全面監督,以保障應收賬款安全和及時收回的管理。
在新經濟以后,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企業的信用管理部門又多了一項新的功能,即“利用征信數據庫開拓市場”的功能。各大企業的征信數據庫開始具備數據快速分類檢索的能力,而且可以向客戶提供及時的數據庫檢索服務。
3.企業信用管理的目標
企業信用管理的目標就是企業通過信用銷售,擴大企業銷售,在企業的風險和收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有效地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的范圍內,力求在實現銷售最大化的同時,將信用風險降低至最低,即實現企業銷售最大化,貨款回籠最快,風險最小,壞賬最小,最終實現企業的利潤和價值最大化。
4.企業信用管理的意義
(1)我國企業要從根本上走出拖欠和虧損的困境,必須構建科學的信用風險防范機制。
一直以來,困擾著我國的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是賬款拖欠問題。過去主要是“政策性拖欠”,現階段主要是“經營性拖欠”或者“管理性拖欠”,政府、企業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是企業應收賬款占銷售額的比重仍然居高不下,前清后欠問題一直沒有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分析其根本原因,我國企業內部欠缺一整套科學、規范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
(2)適應當前信用經濟發展的趨勢,能提高企業的聲譽、融資能力以及市場競爭能力。
近十幾年來,市場經濟已從以前的賣方市場轉變成了現在的買方市場,信用賒銷逐漸取代傳統的先款后貨的現金交易方式。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企業的信用和商譽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口碑,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更是一種市場競爭的工具。所以,企業信用能力的提升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它可以幫助企業未來更快更好的發展。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為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整個社會信用狀況的建立,不僅要建設完善的外部環境和社會信用制度,更要提高社會經濟主體-企業的信用管理能力和信用風險防范能力。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和狀況將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經濟的運行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規范的信用市場秩序。只有建立企業全面的信用管理體系和制度,才有利于企業信用風險的識別、防范、控制和有效轉移。
以上梳理了企業信用管理的定義、功能、目標及意義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企業文化?如何建設企業文化?
什么是企業信用風險?有哪些?特點梳理
什么是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及征稅對象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