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信用風險
企業信用風險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通過信用交易方式進行的銷售活動,債務人不能履行契約而給債權人所帶來經濟損失的風險。在市場交易活動中,企業進行賒銷,也就是通常所謂的賒銷賒購,就會引起信用風險。從本質上說,企業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手不能履行承諾的違約行為,交易的一方給另一方造成資產與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企業的客戶在約定期限內,不能夠按時付貨款,就會給賒銷方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2.企業信用風險有哪些?
(1)違約風險
借款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夠按時等額還款,不承擔負債合同的風險。如授信公司,很有可能因運營管理不當而虧空,也將會因市場變化發生商品滯銷、資產周轉不靈造成到期不能償還債務。一般而言,貸款人運營中風險越大,個人信用風險就越大,風險的多少與盈利或虧損的多少呈成正比關聯。
(2)市場風險
資產價格的市場起伏導致證券價格有下降的風險。如債券收益率增長造成債券價格下跌,債券投資人便會受損。限期越長的證券,對年利率起伏就越敏感,市場風險也就越大。
(3)收入風險
大家應用長期性資產作多次短期性的投資時,實際收入小于預期收入的風險。
(4)購買力風險
指未預期的高通貨膨脹率所產生的風險。當具體通脹率高過大家預期水準時,不論是得到貸款利息或是取回本錢時,需具備的購買力都是會小于最開始項目投資時預期的購買力。
3.企業信用風險特點
(1)不對稱性
信用風險的不對稱性來源于信息不對稱與預期收益不對稱。信息不對稱視為金融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在金融交易中,債權人與債務人掌握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債權人往往處于信息劣勢,對于債務人的經營與管理狀況了解渠道有限,進而不能對預期收益做出準確的預判。預期的收益和預期的損失也是不對稱的,債務人掌握還款的主動權,雖然債務人違約為小概率事件,但債權人可能因此面臨整個本金的損失。相較于債權人,債務人在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不對稱性將容易發生信用風險。
(2)累積性
多數發生信用風險的企業經歷了從潛伏、發作、惡化到爆發的過程。由于信用風險是不斷累積的,當超過一定的臨界點時,企業將會產生信用違約等不良后果,甚至陷入惡性循環的局面。由于參與市場的各類主體都是相互作用的且金融市場具有聯動效應,微觀主體的信用風險因素通過產業鏈市場、債權人群體等傳播到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容易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信用鏈條的中斷可能會引起整個信用秩序的紊亂,導致金融危機的發生。因此,及早預警信用風險隱患,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應對是當前信貸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3)非系統性
信用風險的內涵決定了信用風險是非系統性的?;趥鶆杖藘仍诓淮_定性,信用風險具有非系統性的特點。除了受政治環境、宏觀經濟等系統性因素影響,信用風險還存在于某個特定公司或特定行業。例如債務人的履約能力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與企業自身管理能力、產品競爭力及還款意愿有關。這些因素可觀察性小,評估測量難度較大且數據不易獲取,具有非系統性。投資者宜采用多元分散投資法消化非系統性信用風險。
以上梳理了企業信用風險的定義、類型及特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企業文化?如何建設企業文化?
未來企業辦公模式是怎樣的?企業辦公模式趨勢分析
什么是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及征稅對象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