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2D通信技術
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技術是指在一定的短距離范圍內,通信用戶之間不經過基站的作用,直接在通信用戶之間搭建通信鏈路并進行直接通信的過程,這樣的通信過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小通信用戶對基站產生的負荷,在構建起
D2D
網絡鏈路的時候,由于數據之間的傳送基本是不需要通過中間設備的參與和阻礙作用,所以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降低了通信系統核心網的負荷壓力,從而有效增加了網絡通信系統的吞吐量和網絡頻譜的效率,因為這樣,整個網絡的系統整體容量被大大間接提高,從而不管通信用戶的信息還是通過網絡傳送的數據等都能夠變得更加方便、流暢、有效節能的運行,這使得海量數據傳輸的壓力進一步減小,也為通信高容量數據的傳輸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目前,D2D
技術已經被國際 3GPP(標準化組織)納入新的移動通信的發展行列中,同時也是移動通信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

2.D2D通信分類
根據 D2D 用戶頻譜使用情況,可以將 D2D 通信分為以下兩類:
(1)帶內 D2D
帶內 D2D 是指蜂窩用戶與 D2D 用戶使用相同的授權頻譜。由于帶內 D2D 使用授權頻譜,與使用非授權頻譜的帶外 D2D
相比具有更高的頻譜可控性和干擾管理能力,因此帶內 D2D 在保證用戶服務質量等方面明顯優于帶外 D2D。同時,根據 D2D 用戶與蜂窩用戶的頻譜共享方式,帶內
D2D 可以進一步分為兩類:1)復用式(Underly)D2D 通信。復用式 D2D 通信基于頻譜共享的理念,D2D
用戶復用分配給蜂窩用戶的頻譜資源進行通信,以提升頻譜利用率。然而,復用式 D2D 通信在共享頻譜的同時,引入了干擾,D2D
用戶對蜂窩用戶造成干擾的同時蜂窩用戶也對 D2D 用戶造成干擾,如何進行合理的干擾管理和資源分配成為一個新問題。2)正交式(Overly)D2D 通信。正交式
D2D 是指將授權頻譜的一部分分配給蜂窩用戶使用,另一部分分配給 D2D 用戶使用。雖然 D2D
用戶和蜂窩用戶使用相同的授權頻譜,但是兩者使用的部分并不重疊,因此,這種方式下 D2D 用戶與蜂窩用戶間不存在干擾。然而,與復用式 D2D 相比,正交式 D2D
單獨分配給蜂窩用戶和 D2D 用戶的頻譜資源減少,降低了用戶信道帶寬,勢必造成頻譜資源的浪費。在頻譜利用率上復用式 D2D比正交式 D2D
更具有優勢,因此在目前的研究中更多地考慮使用復用式 D2D 通信方式。
(2)帶外 D2D
帶外 D2D 是指 D2D 通信發生在未授權的頻段,如自組織網絡中的藍牙、WiFi、Zigbee 等技術。得益于 D2D
通信的近距離服務特性,D2D 用戶在未授權頻段正常通信有利于消除蜂窩用戶和 D2D 用戶間的干擾。但是,在未經授權的 ISM 頻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2.4GHz),存在屬于工業、科學、醫療領域的設備通信,它們在這個頻段以非常低的成本獲得更快的本地服務和互聯網訪問,可能對 D2D
用戶產生影響。由于非授權頻段的非可控性和干擾管理的困難,帶外 D2D 用戶可能面臨嚴重的干擾威脅,使得干擾管理成為帶外 D2D 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帶外 D2D
通信也可以進一步分為兩類:1)受控式D2D。受控式 D2D 由蜂窩網絡控制接口,并負責控制 D2D 通信的參數管理。受控式 D2D
旨在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它的目標是在吞吐量、功率利用率、組播等方面改進系統性能。2)自治式 D2D。自治式 D2D 中,D2D
通信過程由參與通信的終端用戶或設備控制,而蜂窩通信由網絡控制。因為它不需要更改基站架構,所以更容易實現部署,同時達到減少蜂窩網絡開銷的目的。
以上梳理了D2D通信技術的定義、類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通信行業研究框架:工業通信-220725(26頁).pdf
通信行業研究框架:企業統一通信篇-220726(26頁).pdf
通信行業專題深度:通信產業賦能汽車新三化-220315(11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