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行業產業鏈
人工耳蝸行業產業鏈由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中游的人工耳蝸企業和下游的銷售終端組成。
上游原料供應商主要是金屬材料供應商和硅膠供應商;中游的人工耳蝸企業包括研發、生產和銷售人工耳蝸的企業;下游的銷售終端主要是醫療機構和個人。

人工耳蝸市場競爭現狀
目前國外公司如Cochlear公司占據了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中國人工耳蝸企業的產品已經對進口人工耳蝸產品實現初步替代,但仍然以仿制為主,即是通過購買國外樣機進行拆分,在進行二次開發,技術重點在邊緣領域,核心技術如人工耳蝸芯片研發等仍舊發展緩慢。
人工耳蝸龍頭企業
全球人工耳蝸龍頭企業主要有美國的Advanced Bionics、澳大利亞的Cochlear Limited、奧地利MED-EL等。
國內人工耳蝸的龍頭企業主要有杭州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恒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Cochlear
Limited(科利耳):作為全球植入式聽力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科利耳致力于幫助中度至極重度聽力損失患者體驗聽力正常的生活。器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了超過65萬臺植入式聽力設備,幫助各年齡段的患者聆聽世界。
杭州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是一家致力于成為世界領先的神經電子產品供應商的高科技企業。諾爾康的總部和生產基地位于中國杭州,研發中心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2011年8月,諾爾康拿到了國家藥監局的人工耳蝸三類醫療器械生產證書,打破了美國、澳大利亞和奧地利三國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諾爾康承擔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聽性腦干植入設備國產化及臨床應用、國產人工耳蝸的策略和技術優化兩個項目,并獲得了省重大科技專項;是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中科院“科技助殘計劃”的合作科研單位。
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是一家集產、學、研于一體的高科技型企業。2011年2月,力聲特取得中國首個國產耳蝸產品注冊證,實現了國產人工耳蝸聽障治療應用的飛躍。力聲特于2012年在上海國際醫學園區建立了人工耳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研究中心擁有人工耳蝸研發及中試場地、上海市聽覺醫學臨床中心和衛生部聽覺醫學重點實驗室,該中心主要從事人工耳蝸神經生物學、人工耳蝸臨床技術、人工耳蝸工程技術和人工耳蝸植入后康復技術的研究與成果轉化等科研工作。

人工耳蝸行業發展痛點
研發技術門檻高:人工耳蝸涉及精密機械、微電子、耳科醫學、生理學和仿生學等多個領域,涵括信號處理、微電子芯片、集成電路和材料生物相容等多種技術工藝;若企業沒有雄厚資金和資源,難以吸引政府機構、科研機構等人才進行合作研發,門檻較高不利于人工耳蝸市場多元化發展和創新。
仿制侵權風險:國產人工耳蝸因仿制易受到侵權投訴,不利于企業穩定增長,且容易讓消費者產生信譽危機。
生產成本高:國外人工耳蝸企業已申請大部分相關專利,國內企業在進人工耳蝸生產時,需要支付高額的專利費用,加大了企業資金壓力;且人工耳蝸上游設備材料購買費用昂貴,造成行業進一步的壟斷。
好口碑難以積累,拓展渠道建設困難: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存在引發并發癥的風險,手術質量與人工耳蝸本體質量息息相關,需要長期積累才能做出口碑;且人工耳蝸銷售需要長期的推廣和維護,費用消耗較大,消費人群接受度不高。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信息來源
《頭豹:醫療行業:人工耳蝸——收入提高和政府項目加持推動人工耳蝸需求增長(3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