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黑龍江將會實施育兒補貼制度。近期,黑龍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正后的《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明確實施生育三孩政策,要求用人單位設立育兒假,政府將會實施育兒補貼制度、增加托育供給等。
和其他的省份相比,修正后的《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呈現了一些特點:條例明確,夫妻雙方均為邊境地區居民的或者三個子女中有殘疾兒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取消制約生育的措施;刪除限制再婚夫妻生育子女個數的規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數不再計入新組建家庭子女數,新組建家庭可以生育三個子女。
據衣保中(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分析,通常邊境地區經濟較為落后,產業發展不足,就業機會較少,年輕人外流嚴重。很多的邊境農村地區出現了空心化現象。
除此之外,條例明確,實施育兒補貼制度,市級和縣級人民政府對依法生育第二個以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應當建立育兒補貼制度,并適當向邊境地區、革命老區傾斜。
據全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黑龍江的常住人口減少了646.39萬人,下降幅度高達了16.87%,其中,黑龍江省13個地市的人口全部下滑,綏化、齊齊哈爾人口流失超百萬,省會哈爾濱人口減少了63萬,成為了10年以來全國唯一一個人口減少的省會城市。黑龍江人口外流嚴重,人口下降壓力較大。
就出生率來看,2019年黑龍江的人口出生率位列全國倒數第一,除此之外,同處于東北地區的吉林人口出生率位列全國倒數第二,遼寧的人口出生率位列全國倒數第三。
衣保中分析,導致出生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近幾年來東北經濟下行壓力大,就業機會少,年輕人口外流嚴重,出生率走低。
除此之外,東北地區出生率低有歷史慣性作用,衣保中表示:“那一代人少生了,這代人也生得少。這是一個普遍現象?!边^去,東北的計劃生育執行的較好,東北大多數的就業人員在國企、行政計劃單位,體制內的人員占比較大,所以過去的計劃生育執行的較為嚴格。另外,就歷史文化來看,東北地區以移民為主,很少有南方的那種宗族文化觀念,且東北的城鎮化率較高,養兒防老的觀念較為淡薄。
當前,已經有黑龍江、吉林、安徽等明確提出了實施育兒補貼或生育補貼制度,除此之外,此前的7月28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也公布了《關于促進人力資源聚集的十六條政策措施》,對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一直到孩子3歲,攀枝花市是全國第一個發放育兒補貼金的城市。
9月,甘肅省臨澤縣研究通過《臨澤縣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對在臨澤縣公立醫療機構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臨澤戶籍常住產婦一次性分別給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生育津貼,除此之外,對在臨澤縣公立醫療機構生育二孩、三孩的臨澤戶籍常住家庭,二孩每年發放5000元育兒補貼,三孩每年發放10000元育兒補貼,一直到孩子三歲。
董玉整教授(人口專家、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表示,預計后期,會有更多的地方出臺生育補貼政策,但是,更多的政策需要財力作為保障,所以,各地政府在提出有關政策尤其是生育補貼政策時,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僅要現在能兌現,也要保證能持續、長期兌現。
除此之外,目前一些出臺生育補貼政策的地方,大多數都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很多地方都面臨著年輕人口外流的問題,據衣保中分析,人口外流地區,流失的人口也不可能為了拿補貼而回流,人們都是哪里有好的工作,哪里的收入更高就在哪里就業,所以,類似于東北這樣人口外流較多的地方,要解決問題,最關鍵的還是產業發展,假如能把東北的經濟搞上去,那么人口也就會回來,隨之,生育率也會提高。
衣保中分析,東北地區要在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市場化的步伐,尤其是在雙循環的大背景下,東北面臨著發展機遇。東北有很多裝備制造業、基礎工業,有雄厚的技術,有雄厚的工業基礎,除此之外,還有雄厚的高校資源,科技人員占比也較大,要去努力把高教優勢轉化為科創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