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綠色債券發行動因
從綠色債券的發行動因來看,主要包括政策支持且市場基礎良好、低籌資成本、投資者關注這三個主要方面。此外,影響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許多因素,如其行業屬性、發行對象和主體的綠色項目承擔能力、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及其可持續性等,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企業是否發行綠色債。

(1)政策支持且市場基礎良好
Mathews &
Kidney(2010)曾經指出,綠色債券的發行可以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并且也呼吁大型的投資機構加大他們在發行綠色債券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政府通過為老年人提供貨幣擔保和信貸風險債券的支持、鼓勵引導養老基金投資于發行綠色債券的支持,以及引導養老基金投資于綠色債券等方式,來刺激綠色債券市場運行需求。鄭穎昊(2016)研究指出,綠色債券是國家戰略層面與企業自身經營需求層面的良好結合,持續的國家政策支持、良好的綠色債券市場基礎讓綠色債券受到了發行人與投資者的青睞。
(2)低籌資成本
Zerbib(2016)指出與其他籌資方法相比較,綠色債券不論是發行和信息披露成本還是稅收成本均更加低,綠色債券這一籌資工具可以大大減少融集資金所需要耗費的成本。王遙和徐楠(2016)分析提到,從本質來看,綠色債券同樣需要進行直接籌資,因而與其他一般債券并無不同;隨著綠色債券的發行,企業可以通過購買這類債券,有效節省融資成本,因為在間接籌資模式中,企業要承擔一定的貸款利息。李日強等(2017)認為綠色債券可以促進綠色項目以較小的成本獲得資金支持,從而為企業獲得更為廣闊和靈活性更強的籌資渠道。胡靜(2019)認為,從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來看,隨著綠色債券的發行,綠色產業尤其是新能源和環保企業,受到政策扶持的力度較大,企業在短期內獲得了較快發展,這對減少企業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風險,緩解企業籌資難、籌資貴的問題有積極意義。
(3)投資者關注
Christopher Kaminker & Fiona
Stewart(OECD)(2012)認為,如果國家經濟發展處于疲軟期,投資者未來可能會更有意圖通過證券投資來投資于與傳統金融資產聯系性不大的商業金融產品,比如將資金投入新能源領域,或者購買這類企業發行的股票,投資者對這類產業保有信心,也促使更多企業投資綠色項目,發行綠色債券。Zerbib(2018)分析債券市場中存在一個顯著但較低的綠色債券溢價,發現其與投資者的環保偏好有關,這意味著利益相關者可以通過發行綠色債券從這種偏好中獲利。盛春光等(2020)研究表明,綠色債券的認證報告由第三方獨立評估機構來負責審核頒發,評估流程必須保證公開透明,而且具有科學性,提升市場對綠色債券的信任感,從而促使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來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2.綠色債券特征
綠色債券的特征表現在“綠色”標簽和債券屬性兩方面,具體包括:
(1)有一定的融資優勢
制度政策方面,國家發改委《綠色債券發行指引》中明確綠色債券比照發改委“加快和簡化審核類”債券審核程序,提高審核效率,債券募集資金占項目總投資比例放寬至80%,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不受發債指標限制等;證監會《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審核綠色通道,適用“即報即審”政策等。這些政策紅利幫助綠色債券提高申報審批效率,擴大單次融資規模并降低發行成本利率。
(2)有積極的經濟激勵
2015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提出對貼標綠色債券的稅收激勵,是綠色債券相較于傳統同類債券的又一優勢。
(3)有權威的信用增級
由政府設立專項基金,對較低評級的綠色債券新品種提供擔保,實現外部增信,提升綠色資產價值。如2016年5月浙江吉利就以增強型評級(A1/A/A)發行了一只綠債。
(4)有創新的示范效應
綠色債券市場仍是一個新鮮事物,企業參與綠色債券的發行對于提高自身聲譽、促進市場孵化及引導資本流入方面都存在很強的示范帶動效應。
(5)有現存的自身風險
如目前對于債券承銷及投資者缺少足夠的激勵;發行人環境信息披露機制尚且不完善;制度不完善可能產生監管套利,使非綠項目借皮獲利,違背政策初衷;本質作為債券無法避免不良率,違約依然存在風險。
以上梳理了綠色債券發行的動因及特征,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2020年度綠色債券運行報告:我國綠色債券標準將迎來統一綠色債券發行期數穩步增長-210223(30頁).pdf
氣候債券倡議:如何發行綠色債券、社會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英文版)(4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