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咨詢公司(BCG)于2021年6月發布了《汽車訂購會徹底改變汽車銷售嗎?》。
報告指出,多年來,汽車制造商一直在尋找超越汽車銷售的商業模式,以實現利潤池的多元化。隨著共享經濟和訂閱服務的興起,從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Spotify和Netflix到移動服務,汽車訂閱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一、為什么會出現汽車訂閱?
在西方世界的許多地方,年輕人的汽車所有權不再是身份的象征,也不再是一代人全部消費欲望。對嬰兒潮一代和Gen
Z消費者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約75%的嬰兒潮一代認為擁有汽車是必要的,而Z一代的調查者中只有45%的人認為是必要的。在美國,20至24歲的年輕人持有駕照的比例從1983年的92%下降到2018年的不到80%,一代人中下降了超過10個百分點。
訂閱是一種嘗試新品牌和電池電動汽車的低風險方式。那些可能對新品牌或電池電動汽車避而遠之的消費者更愿意通過訂閱試用一款。特別是對于電池電動汽車,訂閱消除了當前所有權的一個缺點:由于電池壽命縮短,轉售價值下降。汽車的電池保修期越接近尾聲,其轉售價值就越低,因為新電池的價格從5000美元到16000美元不等。
二、蓬勃發展的訂閱汽車創業生態系統
自2015年以來,超過7億美元的風險資本涌入了汽車認購初創公司(2016年在美國推出的Fair在吸引股權融資方面高居榜首(迄今為止為6億美元),盡管股權融資至少100萬美元的10家初創企業中有8家位于歐洲。與其他新興移動市場(如自主汽車和電池驅動汽車)相比,訂閱初創公司的資金水平更為適中。但這主要是因為它們不需要類似的資本投資來開發新技術。
訂閱量最大的初創公司
有資金的初創公司>500萬歐元,截至2021年6月

預計到2030年,歐洲和美國的汽車訂閱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至400億美元,按500萬至600萬輛的訂購量計算,將占新車銷量的15%。
歐洲有可能成為最大的訂閱市場。在美國,新車訂購計劃通常是通過原始設備制造商實施的。美國初創企業Fair圍繞二手車建立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在中國,迄今為止,這種認購模式幾乎沒有引起什么興趣。
本文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波士頓咨詢公司(BCG):汽車訂購會徹底改變汽車銷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