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2021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情況。
李魁文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韌性較足、穩中提質。
當前支撐我國外貿增長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內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為外貿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今年前8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較快增長。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生產和消費需求穩健為外貿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二是全球經濟和貿易有所回暖,國際市場需求增加利好我國出口。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為5.9%,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增長10.8%。前三季度,我國對美國、歐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過20%,對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過了40%。
三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成為推高進口值的重要因素。截至10月中旬,反映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路透CRB指數相比去年底累計上漲超過40%,相比去年的最低點漲幅超過130%。今年前三季度,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我國進口價格同比上漲了11.3%,其中,鐵礦砂、原油、銅等商品進口均價的漲幅均超過30%。
四是我國外貿穩增長政策效果持續顯現。今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外貿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等。海關總署堅決貫徹落實“六穩”“六?!惫ぷ鞑渴?,統籌推進口岸疫情防控和促進外貿穩增長,強化監管優化服務,深化改革創新,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為外貿企業紓困解難,促進外貿量穩質升。這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效果的釋放,不僅提振了企業信心,助推對外貿易跑出“加速度”,也為打造我國對外開放新優勢注入了強大活力。
李魁文介紹,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主要有六方面特點:
一是季度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增速逐步回落。從季度看,一、二、三季度進出口值分別為8.51萬億、9.59萬億、10.2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7%、25.2%、15.2%,增速逐季回落。從月度看,9月份當月進出口同比增長15.4%,增速較8月份回落3.5個百分點。
二是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保持增長。前三季度,我國對東盟進出口4.08萬億元,增長21.1%,東盟繼續保持我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4.4%。同期,對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分別進出口3.88萬億、3.52萬億、1.78萬億和1.7萬億元,分別增長20.5%、24.9%、11.28和17.3%.此外,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分別增長23.4%、19.3%。
三是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提升。前三季度,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7.51萬億元,增長25.6%,占我國外貿總值的61.8%,較去年同期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9.47萬億元,增長25.5%;進口8.04萬億元,增長25.7%。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6.07萬億元,增長12.7%,占21.4%。
四是外貿經營主體活力增強。前三季度,我國有進出口實績企業52.67萬家,同比增加3.4萬家。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13.65萬億元,增長28.5%,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8.2%。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0.22萬億元,增長14.7%;國有企業進出口4.35萬億元,增長25.1%。
五是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增長。前三季度,我國出口機電產品9.15萬億元,增長23%,高出整體出口增速0.3個百分點,占出口總值的58.8%,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汽車(包括底盤)分別增長12%、14.4%、107%。同期,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增長9.5%;醫藥材及藥品增長108%。
六是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減價揚。前三季度,海關監管進出口貨運量37.4億噸,增加3%,其中進口24.3億噸,減少0.5%。具體來看,我國進口鐵礦砂8.42億噸,減少3%,均價每噸1159.8元,上漲67.5%;原油3.87億噸,減少6.8%,均價每噸3082.5元,上漲32.8%;天然氣8985.2萬噸,增加22.2%,均價每噸2491.9元,上漲5.1%;大豆7397.3萬噸,減少0.7%,均價每噸3509.8元,上漲29.4%;銅401.9萬噸,減少19.5%,均價每噸6.04萬元,上漲37.9%。
來源:央視財經
推薦閱讀
《前瞻: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全景分析報告(60頁).pdf 》
《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20年秋季)(77頁).pdf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21年春季)(88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