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塑料垃圾超3億噸,處理不當垃圾中國占比最高。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超過3億噸塑料垃圾流入環境,造成每年約130億美元的損失。除焚燒和回收再利用外,丟棄和填埋的塑料垃圾預計將在2050年達到約120億噸。據J.R.Jambeck研究測算,2010年全球處理不當的塑料垃圾比例中,中國占比最大(約27.7%),而在未來2025年全球處理不當的塑料垃圾比例中,中國占比最大(約26%),其次是東南亞、南亞、北非和南美。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2017年,我國每年處理不當塑料垃圾約8.82百萬立方米,在全球居首位。根據IHS統計,我國年均廢棄塑料總量在4200萬噸,其中包裝領域占比達到59%。截至2021年,我國塑料袋的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但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率不超過35%。大量廢棄塑料進入環境,在海洋垃圾中,塑料垃圾占比高達80%。2017年,我國國內每年處理不當的塑料垃圾數量大約為8.82百萬立方米,是世界上海洋塑料垃圾最多的國家,是第二名印度尼西亞的兩倍之多[3]

(2)塑料垃圾的潛在危害巨大。
①填埋侵占土地資源,造成土壤污染。不可降解的塑料在自然條件下一般需要200至500年才能降解,因此侵占大量土地,并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②排放溫室、有害氣體,加劇大氣污染。塑料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大量有害氣體,此外塑料生產和處理過程中產生大量溫室氣體。
③造成水體海洋污染。截至2019年全球年均有500-1300萬噸塑料最終進入海洋,塑料垃圾占海洋垃圾總量80%以上。據UNEP統計每年全球塑料對海洋環境造成損失不少于80億美元。
④第四,威脅生物生存。塑料垃圾容易被動物誤食,據UNEP統計目前大約60%海鳥在某種程度上吃過塑料碎片。
⑤微塑料引發新危機。微塑料大部分來自塑料垃圾在自然中的分解。一方面,微塑料在土壤和海洋中大量積聚,易被動物攝??;另一方面,通過食物鏈,微塑料會大量積累于人類體內
(3)政策驅動,可降解塑料發展迅速
中央政府分別于2020年1月和7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和《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分階段設立禁塑限塑目標,提出到2025年對不可降解塑料逐漸禁止、限制使用,并要求各地在8月中旬前出臺省級實施方案。
各省積極響應中央,地方政府已出臺對應方案。各省已經在中央文件的指導下,下發了關于治理塑料污染實施方案,在政策實行、具體舉措方面做出了相應規定[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