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緣政治的定義,總結出地緣政治與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和國家實力密切相關。國家制定和實施地緣政治戰略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國家自身的實力維護國家安全和實現國家利益。
(1)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主要分為兩部分內容:自然地理環境包含地理位置、氣候、地勢地貌、資源,交通等因素;人文地理環境則包含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多種因素與自然環境的相互影響。在諸多地理環境要素中,國家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可以為一個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優勢。這些優勢并不是地理位置本身具有的,而是源于它鄰近商路、資源產地、人口中心或關鍵地域。
斯皮克曼認為領土位置決定了一國與實力中心、沖突區域及已建交通線之間的接近度,也確定了領土安全的基本問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會增加一國的國家實力,同樣也會成為大國博弈的戰略要地。正如保羅·肯尼迪所說“地理位置在決定大國波譎云詭的斗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理因素作為一種干擾變量的作用在于改變了權力對最終結果(體系結果或國家外交政策)的影響。地理環境是影響國家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為人類活動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地理環境之所以能對國家外交政策和人類活動產生影響,關鍵是由于社會因素與地理環境之間的互動過程能夠改變世界各地區在地緣政治和各國國家利益上的重要性??陀^的地理環境在本質上不會經常改變,但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的相關性卻會發生變化,社會因素與地理環境的互動變化關系到國家利益的消長。地理環境是國家存在、民族發展的基礎,關系到國家的繁榮昌盛和國家實力的發揮。
(2)國家利益
影響外交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根本因素在于國家利益。閻學通認為國家利益是政治利益、安全利益和文化利益的集合。擴大資源凜富并在此基礎上增強經濟、軍事、財政、科技等能力,加強國家地緣政治影響,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促進文化道德知識的進步等,都是國家利益的內容。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內政和社會經濟形勢,民族文化和文明特點,在國際社會中的威望等,也是國家利益包含的內容。
地緣政治重點研究的是地理、自然資源、經濟因素等特殊作用,運用地理和地緣政治作用規律,側重分析、判斷、維護本國國家利益及與別國的利益關系狀態,而國家制定地緣政治戰略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國家利益。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利益收益大于利益受損,是一種共贏的互助關系。
(3)國家安全
國家的安全牽涉到一個國家的生存,是實現國家利益的保障和最基本的要素,沒有國家安全的保證,實現其它利益無異于紙上談兵。國家安全是創設在地緣政治根柢之上的,是在地緣政治利益和國家利益觀念的形成過程中發展的。國家安全是一種狀態,最低狀態是保障本國不發生大規模動亂。在地緣政治學中,國家之間以追求權力和利益為根本目標而施展激烈斗爭,因此在地緣政治中,國家利益是在斗爭中獲得的。不同的時代,斗爭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戰爭與合作競爭兩種方式最為常見。
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家間的關系也在發生變化,“國際社會通過機制來規范協調國家的行為,使地緣政治關系逐漸呈現‘斗爭一協調’的方式?!虼?,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競爭始終是國家鉆營地緣政治安全的根本方式。一個國家在地緣空間內維護安全,必然與其他行為體交往與聯系,必然牽涉到雙邊或多邊外交關系的發展與變化,因此會在特定區域范圍內形成特定的安全關系和互動關系。這種關系的變化會對該國國內的社會安全、經濟發展、政局穩定等方面產生影響。這是導致地緣政治研究國家安全利益的根源。
(4)國家實力。
國家實力是指國家所擁有的生存、發展及發揮國際影響的力量,是精神力和物質力的集合。固地緣政治表現為一國與周邊國家的實力對比關系,離開了國家實力的比較,就難以認識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實力和周邊地區的地緣政治變遷,因此,與周邊國家的實力對比關系,直接決定一國地緣政治戰略制定。有學者指出,隨著交通的改善,地理因素對地緣政治的影響有限,并且地理因素只能影響國際結構,而只有國際結構才能對國家利益產生決定性影響。因而,一國只有努力增強自身實力,才能有改變國際結構的能力,才能改變地理因素對本國發展的限制和影響。
地緣政治還表現在某一區域或地區各國的實力對比關系。對于中亞地區來說,哈薩克斯坦的國家實力遠超于其他四國,理所當然的獲得了中亞地區的領導權。而作為國家實力僅次于哈薩克斯坦的烏茲別克斯坦來說也想擁有中亞地區的領導權,這導致了兩個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明爭暗斗。同時作為域外大國的俄羅斯和美國也因兩國實力的變化,它們在中亞地區的博弈也是此消彼長,而這些國家實力的對比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走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