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地緣經濟

地緣經濟

目錄

地緣經濟是什么

地緣經濟也可以稱為“區域經濟”、“地區經濟”,它是指在地理位置鄰近的基礎上,國家或地區之間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經貿聯系,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各種經濟關系的綜合。它涉及的主體有國家或地區、組織或企業等多種經濟體,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多個領域的跨國經濟組織形式與區域性經濟產業鏈。在不同的研究視角下,地緣經濟具有不同的研究側重點:第一個維度是指臨近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第二個維度是指次區域之間的經濟競爭與合作關系;第三個維度是指由于陸地接壤形成的經貿關系,其中也包括基于水路所形成的地緣經濟關系

地緣經濟

地緣經濟的內涵

關于地緣經濟的涵義,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關于地緣經濟的理論研究,即地緣經濟學。是從地理區位和經濟關系等方面來研究國際關系的理論。二是相鄰國家間的經濟行為。在相當程度上,由于相鄰國家經濟上存在較強的互補性,更容易加強合作,也容易形成政府指導下的區域性的經濟集團。三是地緣經濟戰略的研究,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各國間開始開展經濟合作,通過自身的地緣優勢來制定相應的地緣經濟戰略,拓展自身經濟的發展空間。

地緣經濟與傳統的軍事對抗有明顯區別,其實質上是一種非零和經濟,雙邊或多邊的經濟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因此,二戰以后,大多數國家都通過經濟合作,在戰爭的廢墟中得以復蘇。但我們也應看到,發達國家通常也利用自身雄厚的經濟實力,來達到控制弱小國家經濟甚至是其國內政權的目的,其本質是一種不對稱的博弈,是西方發達國家控制世界的一種新手段。

地緣經濟基本內容

(1)它研究經濟和經濟現象的時空關系、分布狀態及其運行機制和運行軌跡;

(2)它研究經濟現象與地理關系、地緣區位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及其規律;

(3)它研究地理現象、地緣關系與社會經濟文化的互動作用和影響;

(4)它為當代各國大戰略、區域經濟和區域文化發展戰略提供理論依據,為經濟與文化的開發、設計、規劃提供全方位的理論依據;

(5)它為研究區域、國家、社區和群體經濟文化提供理論工具和思維方式。

地緣經濟理論中,基本要素是地理因素。最活躍的要素是跨國公司,最顯著的特征是區域經濟集團化。

地緣經濟關系類型

地緣經濟關系包含競爭型經濟關系和互補型經濟關系。由于各地區間在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性和相似性,就產生了兩兩地區之間不同的經濟關系類型。兩種地緣經濟關系的具體含義如下:

(1)互補型地緣經濟關系,指的是兩兩地區間的差異性超過了相似性,而這種差異性主要是由資源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差別引起的。在這種經濟關系狀態下,利于各地區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利于實現資本和資源等經濟要素的互通,也即是地區間的互補型經濟關系若能被有效利用的利用起來,則可以實現地區問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從而實現互利共贏。

(2)競爭型地緣經濟關系,指的是兩兩地區間的相似性超過了差異性,也就是在資源狀況、產業層次、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發面存在相似性。在這種經濟關系狀態下,極易產生地區間對資金、人才等資源的爭奪,從而引發地區間的無序競爭。但是,競爭型地緣經濟關系的存在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會引發區域間的競爭。以全球范圍內己建立起來的區域一體化組織為例,即使國家或地區間在自然資源條件、經濟結構及發展水平等發面有極大的相似性,若能把地緣經濟要素正確利用起來,亦可以充分發揮各地區的相對優勢,在競爭中求合作,避免產業結構趨同、爭奪資金、人才等等,從而使區域的整體競爭力得到提升,以參與更大市場的競爭[1]。

地緣經濟的基本特點

(1)地緣經濟最明顯的表現為區域經濟集團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尚不具備充分條件的情況下,區域經濟一體化則是地緣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和內容。地緣經濟學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認為世界正在變為三個相互競爭的經濟集團:

1) 日本和中國率領的環太平洋經濟區,包括韓國、東南亞等地區;

2)美國領導的西半球經濟區,今后將包括拉丁美洲在內;

3)以法德為中心的歐洲經濟區將逐漸覆蓋前蘇聯和東歐地區,也許還有北部非洲。三大集團誰能獲得較大優勢,主要取決于各個集團的規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這三大經濟區域的比較優勢在于,歐洲經濟區到目前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體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處也最充分;美洲經濟區實力最雄厚資源也最豐富美國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經濟勢力范圍的同時向太平洋和大西洋兩面擴展;亞洲經濟區(主要是東亞)的經濟水平相對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動多樣,而且在冷戰后相當一段時間內,該經濟區的發展速度最快。

(2)地理因素是地緣經濟中的基本要素

在地緣經濟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個國家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會對國家的發展、國家經濟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地緣經濟正是研究如何從地理的角度出發,在國際競爭中保護國家的自身利益,人類在地球上活動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在國家的經濟活動中,總是選擇臨近地區的合作。地域上的連接產生的經濟關系稱之為地緣經濟關系。這種關系通常表現為或者是聯合和合作即經濟集團化,或者是對立乃至是遏制、互設壁壘等,前者1稱之為互補關系,后者稱之為競爭關系。

(3)跨國公司是地緣經濟中最活躍的要素

跨國公司是資本國際化、科學技術革命和國際分工深化的產物,是生產國際化的主要載體,跨國公司具有壟斷優勢、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以及對外直接投資選擇的區位優勢,其分支機構遍及全球,生產、銷售、技術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形成一體化網絡。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當代跨國公司具有以下積極的影響:

第一,當代跨國公司的發展深化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鐕鹃_展的跨國經營,加強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發展和深化了國與國之間的生產、交換、流通、消費、技術產品開發研究方面的協作關系。

第二,跨國公司促進了商品、勞務、資本和其他經濟資源在區域范圍內更有效的流動和更合理的配置??鐕居腥蛲陚涞纳a體系和銷售體系,商品、勞務、資本、信息、人才等生產要素或生產成果能暢通的流動和合理有效的配置。

第三,跨國公司開拓了區域貿易的新領域,擴大了國際貿易的流通量。

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經營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內部化貿易??鐕就ㄟ^其內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間的相互生產要素,生產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國際貿易中,跨國公司的區域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3左右??鐕镜娜蚪洜I,促進了區域貿易的發展,繁榮了區域經濟。

亞洲地緣經濟范圍

亞洲(Asia)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洲,也是人口最多的洲,目前有大約42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亞洲國家的政體非常復雜,幾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形式的政府結構,也是世界熱點地區,區域合作在亞洲方興未艾,主要有東盟、上海合作組織等。R亞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亞洲區域內的經濟合作也呈現出勃勃生機,亞洲區域內貿易額從8000億美元增長到3萬億美元,盡管亞洲國家在領土爭端、朝鮮半島問題等方面存在分歧和摩擦,但不可否認,亞洲經濟合作已成為地區內的穩定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地緣經濟已成為影響亞洲地區的重要因素。

按照地理習慣劃分,亞洲分為東亞、中亞、南亞、西亞。學術界關于亞洲地緣經濟的范圍,與地理上亞洲的概念稍有不同,由于亞洲各國在經濟發展層次以及緊密程度有很大不同,因此,亞洲地緣經濟的范圍也有很大差別。隨著東亞經濟的發展,其與太平洋國家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在研究亞洲地緣經濟過程中,很多人實際上也將太平洋國家一起研究,這樣就構成了完整的亞太地緣經濟圈。對于亞太經濟區的界定,學術界也存在不同的劃分方式,社科院王逸舟認為,亞太概念可分為“大亞太”、“中亞太”和“小亞太”?!按髞喬卑ㄎ鱽喴酝獾膩喼拚麄€部分。大洋洲和中南美洲部分,“中亞太”包括東北亞(包括俄羅斯遠東地區)、南亞、大洋洲和北美洲西部,“小亞太”指東亞(東北亞、東南亞),即大、中亞太的核心部分[2]。

參考資料:

[1]李穎慧.基于地緣經濟關系的京津冀府間關系問題研究[D].河北:河北經貿大學,2016.

[2]聶明.論中國周邊地緣經濟戰略[D].江西:南昌大學,2013.

相關報告:

鯨準:2021區域經濟白皮書(23頁).pdf

華南美國商會:2020 年華南地區經濟情況特別報告(81頁).pdf

江蘇銀行-與江蘇省區域經濟同頻共振相伴成長-210805(22頁).pdf

商務部國貿經濟合作研究院:RCEP對區域經濟影響評估報告(48頁).pdf

2021年寧波銀行區域經濟與業務模式分析報告(50頁).pdf

【研報】區域經濟與改革系列之一:“雙循環”戰略下崛起的成渝經濟圈-20201017(21頁).pdf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區域經濟合作倡議的內涵、反響及前景(16頁).pdf

亞開行:建立抵御未來疫情的能力: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區傳染病風險融資解決方案(英文版)(50頁).pdf

中國銀行:長三角地區經濟金融形勢回顧與展望報告:疫情大考下長三角地區重要性進一步凸現(18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智慧林業
下一篇:綠色供應鏈

百科標簽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