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積極老齡化

積極老齡化

目錄

積極老齡化是什么

積極老齡化概念是在1997年的丹佛會議上首次被提出的,并在2002年的聯合國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上正式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行動方案。積極老齡化是指退休老年人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使健康、社會參與和社會保障的機會盡可能發揮最大效應的過程;是指老齡群體和老齡人自身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不僅在機體、社會、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狀態,而且他們要積極地面對晚年生活,作為家庭和社會的重要資源,可以繼續為社會作出有益貢獻

積極老齡化的來源與發展

西方世界比我國更早進入老齡化社會,20世紀40年代以前西方社會在面對老年人和老年人帶來的社會問題在面臨老齡化社會的問題時的態度是消極的,認為老年人是社會進步的包袱,把許多社會問題都歸咎于老年人口的增加。美國學者Gergen在對全球老齡化社會發展與應對歷程進行研究時,將這一時期稱之為“消極老齡化時代”,隨著對老齡問題研究的深入,西方社會和學界就老齡化問題的態度逐漸發生轉變,社會對于“老年人是社會的包袱和累贅”這樣的態度逐漸轉化為老年人是寶貴的社會資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思路和戰略思想,如成功老齡化(Successful Ageing)、生產性老齡化(Productive Ageing)、進步性老齡化(Radical Gerontology)、健康老齡化(Healthy Ageing)和意識性老齡化(Conscious Ageing)等,積極老齡化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思路。

積極老齡化理論萌芽于1997年的丹佛七國會議,這次會議提出在面對老年人問題應首先重視老年人的健康,其次強調了老年人健康和活動之間的聯系。在這次會議過去5年之后,WHO(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發布了《積極老齡化:從論證到行動》、《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報告》等政策性文件,明確了積極老齡化的三大理論基礎,即通過實現健康、參與和保障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隨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積極老齡化,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積極老齡化理論作為面對老齡化問題的行動指南和政策框架,積極老齡化的內涵也逐漸被進一步豐富。

積極老齡化

2002年,Walker指出積極老齡化為全球各國應對老齡化問題提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是從戰略發展的高度,在提升老年人參與度和幸福感的同時,使老年人的價值也能夠真正地得到體現。

2002年,在聯合國第二次老齡大會中,時任聯合國秘書長KofiAnnan認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積極老齡化聚焦點應移至促成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代際交往。

2006年,世界經合組織認為積極老齡化是人們在年齡的增長后,也能利用其豐富的社會資源和生產經驗繼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世界經合組織的理論過于關注老年人在經濟發展的領域的作用,而忽略了老年人個體的幸福感。2008年,Bowling則認為積極老齡化的內涵是在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前提下,鼓勵老年人參與群體性社會休閑活動,繼而維持其年輕時的社會關系。

2012年,歐盟認為通過積極老齡化能夠更好地強化健康與參與兩個層面的發展,歐盟的認同也進一步強調了積極老齡化理論在解決老齡化問題中的策略地位。2013年,Fernández-ballesteros認為積極老齡化更強調從心理、認知、情緒等方面來看待老齡化的問題,將積極老齡化的實現更多的歸結于老年人心態的建設與改善。認為世界衛生組織在參與和健康兩大概念的基礎上增加保障的概念是針對一些國家地區的經濟貧困和局勢動蕩阻礙了積極老齡化實現[1]。

2014年,UNECE認為積極老齡化是指社會老齡化現象,包括平均預期壽命延長,人們被期望并被允許繼續更長時間地參與正規勞動力市場和其他無償生產性活動(例如志愿者和向家庭成員提供照護),健康、獨立、自主地生活。

積極老齡化
積極老齡化

積極老齡化的內容

2002年出版了《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書中明確了積極老齡化的內涵:指老年人不僅能夠保障身體各方面機能和心理層面的健康,而且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喜好,參與到社會生活中,為社會創造價值。積極老齡化是健康老齡化的延伸,注重的是健康、參與和保障這三部分。

(1)“健康”:不僅指身體上的健康,更注重老年人精神層面與社會接觸上的重要性,可以延長老年群體參與社會的時間。世界衛生組織從人的各個方面對健康進行了定義。主要表現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各個方面,都應保持良好的狀態。積極老齡化中,認為健康是風險因素降低,保障因素不斷提高。在老年階段自理能力較強,享受高質量的晚年生活。積極老齡化中健康是對世界衛生組織的延續和發展。健康在積極老齡化中處于基礎地位,只有身體健康才能積極的參加各項社會活動,享受其中的樂趣,身心愉悅的生活。

(2)“參與”:是指以老年人自愿為前提條件,并且身體情況允許的狀態下參加家庭和社會活動。曾經有美國研究者在老年群體中做過調查,發現那些精神飽滿,狀態較佳的老年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各類活動的參與度也較高,并且保持了較好的身體素質。老年人的參與側重強調終身學習和人力資源再開發,為社會發展做貢獻,在學和為兩個方面體現的較明顯。有利于體現人生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存在感。

(3)“保障”:“保障”是“健康”和“參與”的必要條件。主要表現為對老年人的多種社會福利,例如經濟和法律等諸多方面,以保障其權利在行使過程中得到平等對待。

總的來說,積極老齡化一方面體現在積極上,要求老年人以積極的生活態度面對老年生活的到來;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政府、家庭等各個方面的支持,以保障其晚年生活的平安度過

積極老齡化測量指標

在積極老齡化的構想下,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其圍繞“健康”“參與”“保障”三大維度提出六組用于具體測量的指標體系,成為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的支柱。這六組指標的具體內容是:

(1)健康和社會服務指標,用來測量和健康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程度,具體包括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措施、衛生服務、長期護理、心理衛生保健的覆蓋面及質量;

(2)個人行為指標,用來測量老人與健康有關的行為頻度,具體包括老人在吸煙、鍛煉、飲食、口腔衛生、酒精、用藥等方面的情況;

(3)個人身心指標,用來測量影響老人健康的身心因素,如生物因素、遺傳因素、心理因素等;

(4)物理環境指標,用來測量老人健康生活所需物理環境的適宜度,如親環境指數、住宅安全指數、防跌落指數、無污染指數等等;

(5)社會指標,用來測量社會對老年社會參與的支持度,具體包括社會支持指標、消除暴力和虐待的程度、老年教育水平等等;

(6)經濟指標,用來測量企業和政府對老年經濟參與的支持度,具體包括老年工資制度、老年社會保障、老年就業等方面。

其核心觀念是,能夠使老年群體在生活中充分發揮自身潛力通過物質層面,或精神層面參與到社會建設當中,同時,他們自身也能夠得到充分的保護和照顧[2].

積極老齡化的特點

(1)尊重老年人,讓老年人擁有更多的權利;

(2)支持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通過社會活動的參與來激發潛力,同時鼓勵老年人將自己的經驗、知識、能力、智慧等繼續貢獻給社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建設。

(3)普遍認為積極老齡化是一個多維概念,涉及到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

積極老齡化與健康老齡化的關系

1987年5月在世界健康大會上最早提出健康老齡化的概念后,1990年,WHO在哥本哈根世界老齡大會上提出健康老齡化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的重要戰略地位。健康老齡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健康照護和社會服務,維持老年人身體機能、心理健康;二是提供友好的社會環境;三是老年人享有尊嚴活和尊嚴死的權利。同時還提出了“健康預期壽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的概念,既關注個體的平均健康預期壽命,還關注個體的生命質量。

健康老齡化針對的是老年人群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現狀,將著重點放在提高老年人身體、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把營養飲食、心理健康、體育鍛煉、個人清潔、環境保護、健康行為、公共衛生等預防保健措施和治療康復都視為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組成部分,有機結合有利于健康的多個方面,對老年人口的關注由結果轉向重視過程,從根本上滿足了對于維護老齡人群基本健康和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需求,使老年人能夠不受社會歧視,積極參與活動,享受獨立和良好的生活質量。健康老齡化概念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成為老年研究和養老事業的發展的堅實理論基礎。

積極老齡化與健康老齡化的不同之處在于健康老齡化側重于強調老年期后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良好狀態,而積極老齡化強調老年人作為家庭和社會的重要資源,積極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發展。健康老齡化是積極老齡化的前提、基礎和重要保障,積極老齡化是健康老齡化內涵的延伸,除健康照護以外,還考慮到了保障等其他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因素。健康老齡化是單維的,提倡的健康和衛生干預措施采取從上到下的管理模式,更具專業性,而積極老齡化是多維的,更具有包容性和非互斥性,需要利益相關者廣泛參與,采取多種方法聯合管理

積極老齡化案例

2015年,新加坡人口老齡化部長級委員會推出“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Action Plan for Successful Ageing),政府撥款30億新元,由衛生部、交通部、教育部和人力部等部門聯合民間團體協同實施?!靶腋@淆g化行動計劃”涵蓋12個領域的70多項計劃,旨在創新社會化養老理念,全方位照顧年長者生活所需,建立親老齡社會,讓人們幸福安享晚年?!靶腋@淆g化行動計劃”有四個主題和目標,一是建立質優價廉的醫療衛生體制,滿足人口老齡化的綜合醫療服務需求;二是為老年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允許老年人繼續工作以賺取收入,保持經濟獨立;三是打造全齡友好型健康城市,營造無障礙生活環境,建立配套的交通體系,確保老年人在社區生活方便;四是倡導積極的生活方式,令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3]。

參考資料:

[1]梅子駿.基于積極老齡化視野下的老年大學建筑空間設計策略研究——以西安市為例

[2]錢磊.積極老齡化導向的城市治理水平評價——以上海市為例

[3]深圳城市研究.新加坡的“積極老齡化”:理念與行動

積極老齡化相關報告:

世界銀行:世界銀行對老齡化國家的支持(英文版)(227頁).pdf

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健康與老齡化(英文版)(32頁).pdf

【精選】2021年保險行業人口老齡化與需求多元化分析報告(17頁).pdf

胖鯨智庫:中國老齡化社會的潛藏價值-銀發經濟的基本盤和常態(65頁).pdf

新加坡的長期護理體系:適應人口老齡化 - 亞洲開發銀行(英文版)(25頁).pdf

歐盟委員會:2021年歐盟老齡化報告:基本假設和預測方法(英文版)(238頁) .pdf

2022年醫療服務行業年度策略:新醫改看“真創新” 老齡化“消費醫療”花開正艷-20220119(41頁).pdf

蔚邁:2020中國老齡化社會的潛藏價值第二篇章:潛藏的商業價值和影響力(73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熊貓債
下一篇:券商研究報告

相關百科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