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包括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電子核心產業;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等。加快建設寬帶、數字、融合、安全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云計算的研發和示范應用。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件服務、網絡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2)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包括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航空裝備產業;衛星及應用產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打造智能制造高端品牌,在航空工業上取得新突破,擴大和加強衛星及應用行業,增強軌道交通設備的領先地位,增強海洋工程設備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基礎支撐新材料的功能
(3)新材料產業
包括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石化化工新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制品和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新材料相關服務。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制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郎淘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4)新能源汽車產業
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新能源汽車裝置、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車相關設施制造;新能源汽車相關服務。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
(5)新能源產業
包括核電產業;風能產業;太陽能產業;生物質能及其他新能源產業;智能電網產業等。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l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6)生物產業
包括生物醫藥產業;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生物農業及相關產業;生物質能產業;其他生物業。建立新的生物醫學體系,提高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水平,加快生物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促進生物制造業的大規模應用,推進新型生物能源發展模式和生物服務形式的創新。
(7)節能環保產業
包括高效節能產業;先進環保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產業化水平。示范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8)數字創意產業
包括數字創意技術設備制造;數字文化創意活動;設計服務;數字創意與融合服務,首先要提升和革新數字文化創意采用的技術和設備;鼓勵文化創意的內涵和模式向更為豐富的方向發展,同時不能忽視不斷提高創新設計水準,還應推動相關產業之間的交流融合。
(9)相關服務業
包括新技術與創新創業服務;其他相關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