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觀環境方面:由于各個地區自然條件、地理位置等各不相同,再加上我國的地區發展極不平衡,雖然各地政府均十分熱衷于創辦高新技術開發區,但全國各地已有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所提供的微觀環境不盡相同、有好有壞。其中,大部分高新技術開發區由于條件并不十分具備,其微觀環境并不理想。只有少數幾個由于條件比較成熟,形成了一些有利于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區域環境,即具有優勢的微觀環境。
(2)宏觀環境方面:在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方面,是有利有弊:
①科學與教育因素。一般認為,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相對于生產力水平是超前的,同發達國家比較,比其他領域的差距要小,但依然存在以下一些不利因素。
②工業基礎。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部門齊全的工業體系。其中沿海地區工業比較發達,重工業有了相當規模,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有所發展,而且大部分城市工業已經達到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的水平。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③文化。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具有吸納百川并融于一體的深厚底蘊。也就是說,它吸收新事物的能力特別強這是其有利的一面。消極的一面主要是其創新意識、開拓精神不夠強,從而不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④國際形勢。在發達國家中出現的產業“空心化”和高技術產業向國際化發展的趨勢,為國際合作和利用外力發展我國的高技術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世界的主戰場正從軍事轉向直接的經濟爭奪,國際市場競爭空前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更加盛行,從而給我國尋求發展機會帶來重重困難,使我們面臨的挑戰也更加嚴峻。但總的來講,國際形勢對我國有利。
⑤國內政治形勢。我國國內形勢也包括有利的一面和困難的一面。有利的一面主要是:在國家改革開放總方針的指引下,經濟、科學、教育和政治體制的改革全面展開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確定了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經濟的方針,將發展高技術產業納入國策,并參加國際大循環;制定了“863計劃”和以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為宗旨的“火炬計劃”,并開始組織實施國家重大新產品試生產計劃。這些都是政府為改善國家宏觀管理環境所做的努力。不利的一面主要是:述計劃、法令、政策和措施在推行中遇到種種困難,沒有真正形成對高技術產業發展有利的宏觀環境。
⑥經濟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兩大問題:一是我國雖然經濟發展很快,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很低,人民生活還不富裕,薄弱的經濟基礎對于我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起了一定的制約作用。二是許多經濟關系尚未理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尚未步人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