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劇本殺

劇本殺

目錄

劇本殺是什么

“劇本殺”最初源于1935年英國的桌面游戲“謀殺之謎”(Murer Mystery Game),也被稱為“腳本殺人”游戲(Script Homicide),是以福爾摩斯的偵探故事為藍本創作的,屬于西方 Live Acting Role Playing Game(實況角色扮演游戲)的一種。2013年,一款名為《死穿白》(Death Wears White)的英文劇本殺傳入國內,標志著劇本殺行業在國內的興起,但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狀態。直到2016年,明星推理真人秀《明星大偵探》的熱播將這款游戲帶入主流大眾的視野,才激起了廣大桌游愛好者的極大熱情。劇本殺是一類發生在真實物理環境中的戲劇性和敘事性的游戲形式,玩家通過交流和互動扮演他們親自描繪的角色。通過各自角色的博弈,找出真兇或隱匿身份,以是否推理出真相作為游戲的終極目標。

游戲全程以劇本為核心,為真人角色扮演游戲,由DM(游戲主持人)引導。通常會有一名玩家在其他玩家不知道的情況下扮演兇手,玩家通過多輪搜證、討論、推理,最終票選出兇手,并破解兇手的作案動機和作案手法,最后由DM公布真相。一般來說,一場劇本殺的游戲時間在2-6小時(也有8、9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長的劇本),參與人數在5-10人不等。

劇本殺


附:DM一詞最早起源于D&;D規則的游戲,全稱Dungeon Master,意為地下城領主,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在劇本殺里一般被稱為主持人。但是DM也包括了導演、裁判、公證人等多種身份,因此劇本殺里的DM的作用至關重要,對于游戲的組織和完整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劇本殺游戲中的關鍵劇情的連接人物。

劇本殺的起源

劇本殺的形式來源于―種在歐美非常流行的派對游戲";謀殺之謎”(MurderMystery)。派對中的一名賓客在其他人不知道的情況下秘密扮演兇手的角色,而其他賓客作為玩家需要通過調查和推理尋找出兇手。游戲中可以虛擬一起在開始之前就已經發生的謀殺案;或是在游戲進行中,扮演兇手的角色假裝";殺害";了某位玩家。

謀殺之謎游戲起源于19世紀,最早出自英國的一起由Constance Kent(康斯坦斯·肯特)犯下的謀殺案——Road Hill House Murders(路丘別墅謀殺案)。KateSummerscale (凱特·莎莫史克爾-英國作家及記者)在其2008年寫下的小說-《The suspicions of Mr Whicher》(威徹爾先生的猜疑)中還描寫了該起案件的詳情。該謀殺案經常被拿出來在聚會中討論。

1935年發行了第一份謀殺之謎類型游戲,名為";Jury Box”(陪審團)。與現代的謀殺之謎游戲相比,這款游戲是迥然不同的類型。游戲中玩家扮演法庭陪審團的成員,他們將獲得謀殺案的詳情介紹、起訴人與被告提交的證據、兩張犯罪現場的照片和投票紙等。玩家必須根據手上的資料進行推理,作出決議并投票。最終,案情的真相將會公之于眾。

1948年,第一款桌面類型的謀殺之謎游戲——";Cluedoor Clue in NorthAmerica";對外發行,并持續受到熱烈的追捧。然而,這款游戲還是與現代角色扮演類型的謀殺之謎游戲有著很大不同。

最早涉及角色扮演元素并以盒裝形式發行的謀事之謎游戲出現在1980年,這款游戲當年就在游戲商店中創造了銷量奇跡。當時的游戲劇本很簡單,對角色扮演的要求僅僅是最低限度的,需要依靠玩家在回應問題時自由發揮的表演來支持游戲的進行。

劇本殺的流程

“劇本殺”的游戲分為兩種模式:網絡的“線上”模式以及實體店的“線下”模式。線上的“劇本殺”通常是在手機軟件或者微信小程序進行的,例如“劇本殺—社交推理解密”、“百變大偵探”、“我是謎”、“戲精大偵探”等。線下“劇本殺”是在各地的桌游吧,或者是專門進行“劇本殺”游戲的商鋪進行的。面向這兩種游戲方式的劇本也是不同的,線下“劇本殺”往往包含更多要素,例如場景與主持人,或者是小劇場等,線上的則基于語音交流即可,“劇本殺”普遍的完整游戲流程,基本上呈現出六個階段:

(1)玩家選擇自己想玩的劇本主題以及場景,同時也必須了解故事主題和社會背景。之后,每個玩家將收到自己的劇本(根據喜好或隨機分配),然后準備閱讀和扮演角色。

(2)每名玩家各自閱讀自己的角色劇本,確認故事情節,確認任務。例如,殺人犯玩家應該隱藏自己的身份并嫁禍于他人,其余玩家需要找到真正的殺人犯,有時玩家們必須完成幾個分支任務,例如隱藏他們的丑聞(盡管他們在場景中沒有“殺死”任何人)。當所有玩家完成故事閱讀和任務確認后,表演開始。

(3)在角色和故事介紹之后,謀殺發生了,所有玩家都需要搜索相關的證據來證明誰是兇手。當然,有些證據是干擾選項,而殺人犯玩家必須隱藏對各自不利的證據。

(4)第四步是案例分析,所有必要的證據都被搜索清楚并顯示給每個玩家(除了兇手玩家隱藏的證據)。然后,圍繞著案件和謎題,玩家們會說出自己的時間線、不在場證明、關系、謀殺動機等,交換證據和劇本信息,試圖找出真正的“殺人犯”角色。相反,殺人犯玩家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不在場證明,或者利用現有的線索和邏輯來指證其他嫌疑人。

(5)根據整個游戲時間設置,當最后游戲快要結束時,或者所有人都認為謎題已經解決,沒有討論空間時,主持人應宣布分析和討論結束。所有玩家都必須考慮誰是真正的兇手,然后寫下相應的角色名進行匿名投票,或集體還原出故事的真相。

(6)在所有選手投票完畢后,主持人宣布投票結果,得票最多的選手將被視為“殺人犯”,主持人必須告訴所有人投票結果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如果“殺人犯候選人”是正確的,剩余玩家將贏得游戲,否則殺人犯玩家將贏得游戲。在最后,主持人應該講述不同的故事結局,還原整體的劇情和兇手的手法過程。

并且,在整個流程中,游戲主持人必須根據劇本配置的《組織者手冊》來引導玩家的游戲,玩家們在過程中被要求不能隨意進行討論,也不能在討論過程中翻動劇本,只能閱讀主持人規定的階段頁數,否則會打亂劇情的發展規律。

劇本殺

劇本殺的類型

(1)從內容上劃分,“劇本殺”分為“硬核本”(以推理為核心,難度較大)、“還原本”(借助推理還原故事,往往具有曲折離奇的情節)、“歡樂本”(情節詼諧幽默,注重歡樂體驗)、“恐怖本”(注重渲染恐怖氛圍)、“情感本”(通過動人的情感故事打動玩家)、“陣營本”(玩家被劃為不同陣營進行對抗)與“機制本”(在劇本中設置游戲環節,以其為玩家賦予能力,推動劇情)等7種類型。

推理本:推理用戶。內容來源于推理小說,游戲主題一般是找出隱藏在玩家中的兇手角色.

情感本:女性用戶。游戲主題主要集中在“他愛我”“但是我愛她”等等情感糾纏以及情感表達

還原本:劇本泛用戶。游戲主題是破解整個故事的真相,所有玩家可參與其中,各自掌握不同的線索,最終拼湊出事實的真相,相對來說用戶接受度更高。

陣營本:社交用戶。游戲主題是分隊,兩個陣營的對抗與超游互動,主打熟人社交

沉浸本:RPG用戶。游戲主題是角色扮演,可視為低配密室玩法

機制本:懸疑用戶。游戲主題是劇情的玩法體驗,比如設置搜證討論前的小游戲,像“你比劃我猜”“擲骰子”“劃拳”等,往往是互動性比較強的歡樂本

(2)根據店鋪裝修、劇本邏輯、故事性以及劇本銷售策略等標準分為以下劇本殺

沉浸式劇場:推理要求低,主要是劇本表演和換裝體驗,客單價相對較高,如《風聲》沉浸式劇場

實景類:實景裝修布置的線下場地,通過完整的劇本、人物換裝與各類線索道具進行劇情模擬,時長更長,如芒果M-CITY明星大偵探(長沙店)

半實景:游戲環境有所裝修,采用部分實景道具,如古風風格或鬼屋風格,可適用多個劇本

桌面類:搜證以線索卡形式進行,更側重還原故事情節與推理過程,行業中占比最高

線上APP:無DM引領,時間1~2h相對更短,如百變大偵探、我是謎

本格:劇本為在現實邏輯下發生的故事,如殺人手法在現實中理論上可以實現,如《你好》

變格:存在諸如穿越、靈魂、科幻等非現實元素,殺人手法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如《舍離2》

新本格:變格背景,本格推理,即套用超現實的環境,采用現實殺人手法,如《懸崖邊上的根號三》

推兇本:以調查命案為目的,如《窗邊的女人》

還原本:以還原故事真相為目的,如《再見螢火蟲》

情感本:主題包括國仇家恨、兒女情長、人物命運與奮斗等,如《兵臨城下》

陣營本:玩家分陣營進行,陣營之間相互對抗.。如《上鐘兒》

盒裝本:面向所有線下門店進行銷售,不限制發售量,價格在258-688元之間,如《青樓》

城限本:一個城市只在3-5家店發售,價格1000-2888元,作者創作時間約3個月,如《成化十四年》

獨家本:在一個城市只出售給一家店,價格在5000元甚至更高,作者創作時間約4-6個月,如《聆聽者:敘事詩》

劇本殺玩法分類

劇本殺按照玩法模式可分為:1)線上APP;2)線下劇本殺,而線下劇本殺可進一步分為桌面劇本殺、實景搜證劇本殺及沉浸劇場。

線上App模式:玩家無需線下見面,玩家通過“我是謎”、“百變大偵探”等線上App劇本殺平臺,閱讀、搜證、討論推理事件真相。

線下桌面劇本殺模式:要求玩家面對面完成劇本推理過程。

實景搜證劇本殺、沉浸劇場:為劇本殺衍生玩法。實景搜證劇本殺在真相推理的過程中添加了換裝、實體搜證過程,提高玩家體驗感,但消耗時間相對較長。沉浸劇場相對弱化了案件推理的過程,玩法偏向體驗故事劇情及NPC才藝展示上。

劇本殺

劇本殺的發展歷程

2016年:《明星大偵探》的熱播帶動劇本殺游戲興起。劇本殺起源于19世紀的英國,國內市場則起步較晚。2013年,一款名為《死穿白》(Death Wears White)的英文劇本殺傳入國內,標志著劇本殺行業在國內的開始起步,但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狀態。直至2016年,明星推理真人秀《明星大偵探》的熱播將這款游戲帶入主流大眾的視野,激起了廣大桌游愛好者的熱情。?

2017-2018年:線上劇本殺發展快于線下,明星資本入局賽道。與國外劇本殺以線下為主的發展路徑不同,國內劇本殺行業發展初期則以線上為主,大多數玩家在線上APP端玩劇本殺。2018年開始,資本投資“我是謎”、“百變大偵探”等線上平臺,投資方中不乏金沙江創投、經緯中國等明星機構,線上發展快于線下。

2019-2020年:線下劇本殺快速崛起,門店數量激增。隨著玩家對游戲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線上日活難突破,劇本殺逐步由線上向線下轉移,根據美團研究院,2019年國內劇本殺門店數量由2400家大幅增長至12000家,2020年的疫情給行業線上線下兩端均帶來發展機會,2020年2月線上劇本殺APP“我是謎”宣布通過加盟直管的方式大規模進軍線下,至2020年末行業線下劇本殺門店突破3萬家。

劇本殺

劇本殺與密室逃脫、狼人殺的區別

狼人殺、密室逃脫、劇本殺三者同為解密類游戲,但有所區別:

(1)用戶門檻上,狼人殺對玩家的推理能力要求最高,其次是密室逃脫,玩家的最終體驗往往與個人游戲水平相關。而劇本殺并不要求玩家有較高的游戲水平,只需根據設定好的劇情進行演繹,重表演帶來的游戲體驗較為輕松。

(2)內容或形式上,狼人殺的游戲形式更加標準化,游戲玩法局限性較強;而劇本殺是一個自由度極高的游戲,根據不同的劇本演繹,玩家將有不同的娛樂體驗,內容豐富度最高。

(3)社交上,劇本殺最能促進玩家之間的社交,包括熟人社交與陌生人社交,五六個人的聚會可以選擇一個劇本一起,一兩個人也可以以拼團的形式湊齊人數,過程中通過一定的角色扮演,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社交破冰,因游戲對抗性弱,社交氛圍較為輕松。

與狼人殺、密室逃脫比較,劇本殺在社交需求的推動上更加高效。

劇本殺

劇本殺市場規模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截至2020年底,劇本殺行業市場規模超過117億元,相關實體店突破三萬家,在2021上半年中國消費者偏好的線下潮流娛樂方式中,劇本殺以36.1%排名第三,僅次于看電影(38.3%)和運動健身(36.4%)。2021年劇本殺行業規模預計達到170.2億元,同比增長約45%。喜歡劇本殺的人認為,玩劇本殺就是親身上陣演一出戲,可以體味另一世界的別樣人生,而這其中的魅力在于“沉浸”、“代入感”、“體驗”、“推理”等。

企查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名稱或經營范圍含“劇本殺”“桌游”的相關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家,江蘇、陜西和湖北分別以674家、650家和526家位列前三。僅在2020年,全國新注冊的“劇本殺”公司就高達到3158家,同比增長60%。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全國“劇本殺”門店已經超過三萬家,總玩家數量超過五千萬,產生的互動數值超過1.6億,話題的討論熱度較去年同比上升了172%。

劇本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政府補助
下一篇:股權激勵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