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券商研究報告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步規范化、專業化,目前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編寫格式和一些成熟的分析范式。目前國內券商研究報告主要包括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對上市公司的目標價位預測和對上市公司的預測評級三個預測內容。其中盈利預測又包含了EPS預測、營業收入預測、營業成本預測、凈利潤預測等等內容。這三個內容逐漸遞進,互相之間有很強的邏輯關系。
1、研究報告的盈利預測是目標價預測和評級預測的基礎。分析師通過對公司的定性、定量分析給出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公司盈利的預測,這一工作是整個研究報告的基礎和核心。在對公司的盈利進行預測時分析師會綜合考慮整體經濟的宏觀情況,公司所處行業的情況以及公司本身的具體情況等多種因素。分析師在進行盈利預測時不單會運用已公開的信息,還經常會用到自己的私人信息作為分析的依據。絕大多數的針對公司的券商研究報告都會給出盈利預測,在大多數情況下,券商研究報告的工作內容就是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進行預測分析。
2、目標價格預測是以盈利預測為基礎的衍生預測指標。分析師在完成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后可以用不同估值模型對其股票的目標價格進行預測。主流的股票估值模型分為絕對估值法和相對估值法。一般分析師在進行目標價格預測時使用的多是相對估值法,包括市盈率法、市凈率法等。在相對估值法中市盈率法被更多的分析師所使用,分析師會在完成盈利預測后根據目標公司預測的EPS與可比公司或者其行業的市盈率進行對比,推算出目標公司的合理市盈率進而給出其目標價格。
3、股票評級是研究報告最終給出的對股票的投資建議,證券研究報告中對股票的操作建議一般采用相對法給出,即投資評級的給出是依照預測的股票漲跌幅度與大盤的漲跌幅度相對情況給出的。因此投資評級不單與分析師對目標股票的預測相關,也與分析師對整個市場的預測相關。我國的證券研究報告的投資評級一般分為5個層次:買入、增持、中性、減持和賣出。也有部分券商采用4個層次的投資評級:買入、增持、中性、減持,部分4層次的投資評級名稱為:推薦、謹慎推薦、持有、減持。兩種不同的層次區分的主要不同之處是4個層次的投資評級省略了在5個層次投資評級中最低的“賣出”這一評級。券商研究報告的預測評級主要有3個要素:
(1)預測區間,即研究報告的預測時間長度。不同券商的研究報告的投資評級的預測時間長度不盡相同,多數券商的研究報告是對未來6個月的預測,很少幾家券商,如廣發證券等,的研究報告的預測期是未來12個月。
(2)收益計算方法。多數券商采用將目標股票與某個大盤指數進行對比的相對收益法對股票進行評級,平安證券等少數幾家券商采用絕對收益法對股票進行評級。在采用相對收益法進行評級的券商當中,滬深300指數是最為廣泛使用的比較指標。
(3)每級收益區間。多數券商是按相對收益浮動10%為一檔,少部分券商每檔的浮動區間為20%或15%。多數券商研究報告使用的投資評級標準如下

券商研究報告的投資評級是研究報告的總結,包含了分析師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情況和對整體市場的判斷,將分析師對從宏觀經濟到微觀企業狀況的所有信息都包含在評級描述之中,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同時投資評級的分級標準比較同一,易于量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