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立項來源劃分
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和地方政府要共同投資創建示范區,加快農業
技術研究成果轉化。
工廠化高效農業示范區:由國家科委發起,以設施園藝為主體,融合國內外新技術進行工廠化生產。
持續高效農業示范區:由國家科技部批準立項,在21世紀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
現代農業示范區:經國家財政部批準建設的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產業化水平為目標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區。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新科技示范區:由國家全球農業發展辦公室設立全球農業發展高新技術示范項目,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突出農業高新技術成果。
省、市級農業科技園區:由地方政府農業科技省市投資建設主要圍繞當地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在新技術推廣應用中起到輻射和示范作用。
(2)按經營方式劃分
政府興辦型:政府實施建設和管理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直接投入,一般以農業科技示范項目的形式進行。
院地聯營型:以實驗基地為基礎,由科研、教學單位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資建設,共同開發高科技農業成果。
民間興辦型:由集體經濟體、企業、外商和民營企業家共同投資,其運行機制主要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存在。
民辦官助型:主要投資者是集體經濟組織、企業和農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為促進園區發展提供政治和技術支持。
(3)按生態類型劃分
城郊型:建在大中城市郊區,靠近大中城市,滿足城市人口物質和精神需求,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刺激郊區發展。
平川糧棉生產型:生產區位于平糧、棉花主產區,以棉糧為主。通過利用高產作物新品種,運用高科技科學管理,可以促進農產品的加工和附加值。
丘崗山地生態型:在經濟、科技發達的山區和丘陵地區建設的。園藝、林業和水果是主要的生產類型。采取多種經營方式,注重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保護型:主要目標是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土地荒漠化,以草原退化為主要內容的生態農業園區。
(4)按示范內容劃分
設施園藝型:以玻璃溫室、節能日光溫室等現代農業設施為主,主要用于提供適宜植物生長的環境。采用現代工業生產方法和技術手段,提高性能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節水農業型:主要目的是改善地表灌溉條件,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將節水灌溉技術與農業節水措施相結合,形成完整的農業節水技術體系。
生態農業型:主要示范內容為良好的農業生態循環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農產品安全性的提高。
農業綜合開發型:開發生產農副產品,打造農業產業鏈基地,充分利用園區各類資源,輻射和引導周邊地區農業發展。
“三高農業”型:以先進農業技術為發展導向,是集“高產、高效、優質”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園區。
“外向創匯”型:以發展外向型農業為主要出發點,促進農產品出口,開拓海外市場,從現代外向型農業園區中獲取一定的經濟優勢。
(5)按功能定位劃分
示范推廣型:結合我國國情,通過高新技術示范,農民可以更好地了解現代農業,在示范中發揮重要作用。
生產加工型:經濟實體是農業科技園區的精髓,其基本功能是生產滿足國內外消費者日益增長需求的產品。
龍頭帶動型:主要以先進的因素來驅動生產力的發展,是園區各方面有低級到高級,有傳統到創新,由部分到整體
教育培訓型:使青少年和中小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現代農業的直覺對青少年的未來發展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
休閑觀光型:保持了農業的自然屬性,同時又具有新型農業結構的現代品位,形成了休閑旅游的現代科學、藝術和文化吸引力,成為城市綜合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城市生態型:引進新品種,通過運用高科技農業生產技術,充分開發農業資源,增強景觀效果,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6)按發展模式劃分
上海孫橋模式:是我國典型的都市農業產業化生產類型,其主要特點是堅持都市農業的發展方向,展示現代工業農業;進入高起點,以世界級農場為定位,以市場為導向,開拓國內外高水平市場。
德州模式:通過高科技設施、優質設施和IT服務等手段,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全市科技水平,園區以高水平科技為基礎,實行經營管理,主要在組培室和植物種子中心,引導區域果蔬產業的經濟收入和發展。
南陽模式:以國家科研院所技術為基礎,堅持機制創新、多元化投入,建設農業人才培養基地和高績效農業企業管理實驗基地。
定西模式:園區產業具有明顯的區域支柱,通過政府創造基礎條件,實現貧困地區高效旱作農業的跳躍式發展。
河南天翼模式:園區聘請高層次人才從事技術工作,通過引進國內外最佳品種占領市場,提高產品競爭力,民營企業管理機制新穎、高效、有效。
(7)按農業技術推廣組織劃分
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型:為農村的一種非政府組織,是在家庭承包責任制之后誕生的一種農村民間組織,其目的是解決生產工藝問題,提高生產性能。
龍頭企業型:實現我國農業發展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涉農企業型:涉農企業生產、銷售農藥、化肥、農業機械、種子、飼料和其他生產資料的農業企業,可以向農民介紹產品,促進銷售,建立產品標識。
科研單位型:技術推廣組織是科研單位和農業大學,依托自身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在運用多種方式推廣農業技術的同時,提高農民素質。
農業科技園示范型: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以區域資源開發為依托、以產業發展為依托的農業發展新模式。
(8)按區域經濟條件劃分
經濟發達地區: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區域,擁有較為優質的人文資源、交通便捷,市場廣闊,適合發展多功能型農業園區。
經濟較發達地區:主要分布在中部經濟較發達區域,發展形式以農業生產示范為主,基礎資源較為完善,市場相對較穩定。
經濟不發達地區:主要分布在西部經濟不發達區域,由于該地區的農業基礎條件較差,所以多為國家重點扶持的項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