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有較高綜合服務能力的樞紐機場。
樞紐機場作為全球或者區域航空網絡的主要節點,是臨空經濟區的核心資源。機場的通航能力、運輸規模以及綜合服務能力對臨空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國內外相關實踐與研究表明,機場貨郵吞吐量超過20萬噸或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是臨空經濟開始產生的必要條件。綜合服務能力較好的樞紐機場,其客、貨運都處在全球較高水平,大量的客、貨流必然會帶動人流、資金等大量的資源向周邊集聚,這是臨空經濟區的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2)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
臨空經濟區的形成需要有與機場聯系的鐵路、水路、公路、公共交通等多種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為支撐。完善的交通體系不僅有利于客、貨運的快速集散,提高了時間效率,也加強了區域內、外交流的經?;?、多樣化,這樣也有利于促進臨空產業在機場周邊聚集形成臨空產業集群。如韓國仁川機場,通航國際城市多,航線網絡密,航班頻率高,目前通航國家60個,通航城市180個。機場連接各地方市中心有各種交通設施,建設有仁川機場高速公路、仁川國際機場鐵路(AREX)、仁川地鐵1號線、輪渡等,在首爾任何一個地方,一個小時內均可以抵達仁川國際機場,其綜合交通圖如圖

(3)聚集的臨空產業集群。
臨空相關產業聚集是臨空經濟形成的具體表現,也是其形成的主要動因。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些企業的區位偏好轉變為強調時間價值指向。比如高新技術企業以節約研發時間、實現即時生產、新產品需要以最短的時間進入目標市場,時間價值成為影響企業成本與收益的重要因素。此時,企業的區位決策目標指向機場,企業對機場周邊地區的區位需求成為臨空產業發展的動因,在這一動因的作用下,與之相關的企業進駐臨空經濟區形成臨空產業集群,經濟得到發展。
(4)較高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研究表明,一個城市的人均GDP與航空運輸量需求具有一定的關聯,如果機場所在的城市擁有較高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將會促進航空運輸量的增加,航空運輸量的增加又對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的加速聚集,通過臨空經濟的外溢效應和乘數倍增效應,又反過來促進所在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城市的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的發展,又為臨空經濟區帶來更多的優質生產要素。從而形成“依港興城、以港促產、產城強港”的規律??崭?機場)與所在城市的經濟存著相互依存、互聯互動的關系。
(5)有效的政策支持。
國內外先進臨空經濟區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通過在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建設、開發運營、臨空產業招引等方面采取積極措施,推動臨空經濟區的發展。一般來說,政府支持主要有以下表現:
① 主導開發建設。組織編制臨空經濟區相關規劃,保障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合理空間布局;通過劃撥土地、參與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促進臨空經濟區的建設。
②大力招商引資,吸引臨空產業集聚。對符合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的企業,在土地、稅收、財政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包括為相關企業減免稅收、減免土地使用費、提供研發支持、補貼等。
③構建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供臨空經濟區運營保障。例如,打造市場化的平臺公司,在臨空經濟區開發建設、產業人才招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