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臨空經濟

臨空經濟

目錄

臨空經濟是什么

臨空經濟是隨著航空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吸引臨空指向性產業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種生產要素在機場周邊集聚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首先,航空運輸對臨空經濟的形成和發展起到基礎性作用,沒有航空運輸,臨空經濟無從談起;其次,流量經濟效應的作用是產業集聚的前奏,沒有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經濟要素的匯集,便無法形成產業集聚;再次,臨空經濟具有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與臨空經濟相關的產業、企業會向臨空經濟區集聚,而不具臨空指向性的產業、企業自然會分布在臨空經濟區之外,從而促進區域內產業和企業結構調整;最后,臨空經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新事物替代舊事物的過程,它是一個全新的區域經濟形態,具有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具體而言,現在對臨空經濟的概念可從三個方面理解:

(1)產業概念,臨空經濟不同于交通經濟、流量經濟、網絡經濟等概念,他是一種產業經濟,重點表達機場及周邊范圍內生產性和服務性企業以航空運輸(人流、物流)為導向的產業活動。包含依賴機場運輸相關功能的產業,如航空制造與維修、電子信息等產業,和以機場人流、物流為導向的旅游業、會展業、物流業等。

(2)區域概念,發展臨空經濟是在機場及周邊區域,可以是具體的地理范圍內,也能是無形的生產要素集聚區域。且臨空經濟的發展通常與機場及周圍片區的規劃、功能及建設基礎等因素相關。

(3)經濟概念,臨空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具備經濟發展的普遍性特征,集聚生產、資本、人才、創新等要素,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增添新動能。

臨空經濟的特征

臨空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和全新的經濟模式,擁有區別于其他區域經濟的明顯特征:

(1)臨空指向性。臨空經濟產生的基礎是機場,是隨著航空運輸業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的,因而只有適合航空運輸的產業、企業、產品及生活消費才會集聚在機場周圍。

(2)產業聚集性。受臨空指向性特征的約束,聚集在臨空經濟區內的產業具有一定的臨空指向性,而且臨空指向性越強越聚集在臨空經濟區的核心區,具有臨空指向性的產業聚集的規模越大越有利于臨空經濟的發展,臨空經濟的極化效應越強。

(3)技術先導性。臨空經濟所吸引的產業多是高新技術產業,擁有先進的技術,并且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升級。

(4)市場速達性。在臨空經濟區域內布局的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航空運輸方便快捷的優勢,能夠快速把產品送達市場,取得競爭優勢。

(5)產品指向性。適合發展臨空產業的產品具有重量輕、體積小、附加值高、時效性強的特點,能夠符合航空運輸的要求。

(6)空間圈層性。不同的產業和企業對機場的依賴程度不同,與機場的緊密度不同,從而在空間布局上就會出現臨空經濟圈層結構,產生圈層化發展[1]。

臨空經濟區的產生與發展的基本條件

(1)具有較高綜合服務能力的樞紐機場。

樞紐機場作為全球或者區域航空網絡的主要節點,是臨空經濟區的核心資源。機場的通航能力、運輸規模以及綜合服務能力對臨空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國內外相關實踐與研究表明,機場貨郵吞吐量超過20萬噸或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是臨空經濟開始產生的必要條件。綜合服務能力較好的樞紐機場,其客、貨運都處在全球較高水平,大量的客、貨流必然會帶動人流、資金等大量的資源向周邊集聚,這是臨空經濟區的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2)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

臨空經濟區的形成需要有與機場聯系的鐵路、水路、公路、公共交通等多種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為支撐。完善的交通體系不僅有利于客、貨運的快速集散,提高了時間效率,也加強了區域內、外交流的經?;?、多樣化,這樣也有利于促進臨空產業在機場周邊聚集形成臨空產業集群。如韓國仁川機場,通航國際城市多,航線網絡密,航班頻率高,目前通航國家60個,通航城市180個。機場連接各地方市中心有各種交通設施,建設有仁川機場高速公路、仁川國際機場鐵路(AREX)、仁川地鐵1號線、輪渡等,在首爾任何一個地方,一個小時內均可以抵達仁川國際機場,其綜合交通圖如圖

航空經濟

(3)聚集的臨空產業集群。

臨空相關產業聚集是臨空經濟形成的具體表現,也是其形成的主要動因。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些企業的區位偏好轉變為強調時間價值指向。比如高新技術企業以節約研發時間、實現即時生產、新產品需要以最短的時間進入目標市場,時間價值成為影響企業成本與收益的重要因素。此時,企業的區位決策目標指向機場,企業對機場周邊地區的區位需求成為臨空產業發展的動因,在這一動因的作用下,與之相關的企業進駐臨空經濟區形成臨空產業集群,經濟得到發展。

(4)較高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研究表明,一個城市的人均GDP與航空運輸量需求具有一定的關聯,如果機場所在的城市擁有較高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將會促進航空運輸量的增加,航空運輸量的增加又對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的加速聚集,通過臨空經濟的外溢效應和乘數倍增效應,又反過來促進所在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城市的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的發展,又為臨空經濟區帶來更多的優質生產要素。從而形成“依港興城、以港促產、產城強港”的規律??崭?機場)與所在城市的經濟存著相互依存、互聯互動的關系。

(5)有效的政策支持。

國內外先進臨空經濟區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通過在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建設、開發運營、臨空產業招引等方面采取積極措施,推動臨空經濟區的發展。一般來說,政府支持主要有以下表現:

① 主導開發建設。組織編制臨空經濟區相關規劃,保障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合理空間布局;通過劃撥土地、參與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促進臨空經濟區的建設。

②大力招商引資,吸引臨空產業集聚。對符合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的企業,在土地、稅收、財政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包括為相關企業減免稅收、減免土地使用費、提供研發支持、補貼等。

③構建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供臨空經濟區運營保障。例如,打造市場化的平臺公司,在臨空經濟區開發建設、產業人才招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2]。

航空經濟

臨空經濟發展階段

(1)臨空經濟起步階段

該階段臨空經濟的發展與規劃具有顯著的自發性,具體來說,包括四個方面的特點:從產業構成來看,仍然以傳統制造業為主,臨空經濟的指向性仍處于較弱的時期;從相關服務發展來看,配套及關聯服務業處于構建和形成階段,整體規劃和發展水平較低;從經濟聚集水平來看,該階段各產業間相對獨立,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集聚效應也不明顯;從空間位置來看,主要臨近航空港區,并沒有形成較大空間范圍內的發展,位置的限制作用較為明顯。

(2)臨空經濟成長階段

伴隨著臨空經濟區的不斷發展,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航空運輸的優越性也更加明顯,臨空經濟隨之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在該階段,臨空經濟成長的速度和規模較其他經濟階段更加迅猛。從產業結構來看,在原有傳統制造業基礎上,越來越多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等高新技術企業被吸引過來,臨空經濟的指向性隨之顯著提高;從相關服務發展來看,配套設施也已經基本完善,并朝著更高要求和更高水平發展,航空服務也迅猛發展;從經濟的集聚水平來看,企業柔性生產方式帶動產業鏈的形成和完善,集聚效應十分明顯;從空間位置來看,臨空經濟區在空間位置上進一步拓展,沿著航線網絡進行延伸,出口外向型產業也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位置對產業分布的限制作用大大降低,產業分布在緊鄰航空港的交通走廊地帶。

(3)臨空經濟成熟階段

經歷了起步階段、成長階段,隨著機場航線網絡的不斷拓展以及腹地經濟的發展,臨空經濟區產業規劃和布局已十分合理,發展模式經過實證檢驗得以進一步優化,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加速器。該階段,臨空經濟具有很高的指向性,產業結構進一步升級,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整個產業鏈的主導;航空服務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相對十分完善;集聚效應十分顯著,從產業鏈發展模式向臨空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演變;產業整體空間布局上,突破位置限制,形成臨空經濟帶,成為區域經濟重要的增長點[3]。

臨空經濟發展模式

不同地區由于機場規模限制、交通便利程度、資源量多寡、政策導向差異以及經濟增長水平高低的區別而適用于不同的臨空經濟發展模式,具體而言,臨空經濟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交通運輸導向型發展模式、產業導向型發展模式以及資源導向型發展模式。

(1)交通運輸導向型發展模式。該發展模式對機場的運輸量以及規模提出較高要求,其發展前提是具備發達的區域性樞紐機場,在此基礎之上,臨空經濟區可以實現大規模的要素跨區域流動,從而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

(2)產業導向型發展模式。若臨空經濟區內具備覆蓋全面的交通網絡、完備的硬件設施,可以充分滿足不同行業的時效性要求,那么其對相關行業的吸引力會進一步提升,眾多企業會在機場周邊設址,產業導向型發展模式得以形成。

(3)資源導向型發展模式。不同臨空經濟區所在區域的資源環境條件呈現出差異性,如果地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等自然資源,那么該地區便可以采取以休閑旅游養生業為主的資源導向型臨空經濟發展模式[4]。

臨空經濟區

臨空經濟區的概念由臨空經濟提煉而來,最早在1999年由曹允春教授提出,隨后得到國內學者普遍認同。他認為臨空經濟區是由于航空運輸的巨大效益,促使空港附近人口、資本、生產、技術、和貿易的集聚,形成功能齊全的經濟發展區域

在地理位置上,臨空經濟區多位于機場周圍15范圍內,不同機場城市由于其腹地經濟發展的水平不一,臨空經濟影響范圍的不同,故臨空經濟區的范圍也不同。

在規劃位置上,國內對具備一定臨空經濟發展基礎和規模的城市設立臨空經濟示范區,在示范區內重點發展臨空指向性產業,培育地區經濟發展新動能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從發展階段上來看,臨空經濟區的形成與發展會經歷空港區、空港經濟區、航空城、航空都市區這些概念的階段,具備逐步從航空運輸經濟經歷臨空產業的發展歷程成型為城市綜合經濟的經濟發展性質。

一是空港區,泛指由機場運營設施和配套綜合服務設施組成的區域,這些設施會隨著機場的運營逐步完善和擴大。

二是空港經濟區,將眾多研究中的空港園區、機場產業區、臨空產業區等概念統稱為“空港經濟區”,指在機場和航空運輸的誘發作用下,在空港附近形成的多種經濟活動區域。

三是航空城,此時臨空經濟的發展以具備一定規模,較大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表達以機場運輸為核心的城市化區域[5]。

參考資料:

[1]曹景.中國臨空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

[2]亓婷婷.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產業布局規劃研究

[3]曾政瀚.青島膠州臨空經濟區規劃和發展模式的研究

[4]李蕾.青島臨空經濟發展研究

[5]張海川.基于產業生態圈的重慶臨空經濟區發展模式和路徑研究

本文由@Y-L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臨空經濟相關報告:

蒙田研究所:脫碳航空業-全體上船(英文版)(85頁).pdf

Cirium(睿思譽):2021年航空業前景展望報告(英文版)(53頁).pdf

普華永道:展望2022后疫情時代航空業發展遇新機(17頁).pdf

交通運輸行業春季航空策略:全球航空業重塑格局后疫情時代國際航線迎來戰略機遇期-20220322(43頁).pdf

交通運輸行業航空起風時系列:國際航線聚焦全球航空業重塑格局后疫情時代國際航線迎來戰略機遇期-20220226(38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對賭協議
下一篇:農業科技園區

相關百科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