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202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11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202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111頁).pdf(11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目錄CONTENTSI引 言 III術語表 V2022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 VIII第一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體特征 01第一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02第二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新特征 07第三節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 13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20第一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 21第二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 27第三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熱度指數 32第四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成本指數 38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
2、況分析 44第一節 澳門特區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最新成果 45第二節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建議 55第三節 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59II II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66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67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74巴西聯邦共和國 80第五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趨勢 87第一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機遇 88第二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風險 90第三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建議 93參考文獻 96圖表附錄 1002022 年,受新冠疫情反復、大國博弈加劇等因素影響,全球供需失衡問題凸顯,通脹水平持續走高,經濟復蘇
3、進程有所放緩,“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形勢日趨復雜。在此背景下,各國基建參與方應堅持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拓展合作領域、強化風險防控,為促進國際基建行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做出努力。在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唯一的全國性行業組織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以下簡稱:承包商會)聯合中國唯一政策性保險機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共同開展了 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研究工作,并第六次發布“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旨在為各方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提供參考,助力各國企業共創“一帶一
4、路”互聯互通新局面?!耙粠б宦贰眹一A設施發展指數報告 2022延續之前研究框架,以 71 個重點國家(包括 63 個“一帶一路”國家和 8 個葡語國家)為研究對象,從發展環境、發展需求、發展熱度和發展成本四個維度深入分析基礎設施行業發展情況,并對基礎設施行業短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展望??紤]新冠疫情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對基建行業造成的影響,本年度我們在保持指標體系不變的基礎上,優化了基礎設施發展指數模型和報告結構:(1)優化模型方法及指標。利用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對全球風險事件的跟蹤和監測,借助自然語言處理等機器學習方法對各國基礎設施行業的政策不確定性進行測算,并將結果納入到指數測算中,更加客
5、觀準確描述基礎設施行業發展變化情況。(2)增加專欄研究。針對能源價格以及俄烏沖突等全球熱點問題及其影響增加專欄研究。(3)突出澳門特區元素。作為在澳門特區發布的重要研究成果,為突出澳門特區特色和葡語國家元素,本報告系統回顧了 2021 年澳門特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豐碩成果,并就澳門特區如何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建言獻策,同時引言INTRODUCTIONIIIIII也對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做了專項研究。據此,本報告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介紹了“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形勢和特征;第二部分從四個維度分析了“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指數;第三部分重點介紹了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
6、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第四部分選取了三個重點國家,對其基礎設施行業進行了詳細分析;第五部分探討了“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相關建議。本報告所有數據均來源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界經濟論壇(WEF)、中國商務部(MOFCOM)、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CHINCA)、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SINOSURE)、Fitch Solutions 等公開信息源,文中觀點是對“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前景的獨立分析與預測,并不代表政府部門在相關問題上的態度和立場,僅用作分析交流之目的。同時,各
7、國政治、經濟、社會形勢和相關政策處于不斷變化和調整之中,報告所反映的信息與實際狀況可能存在差異,判斷所依據的基礎信息也可能存在局限。加之編撰者能力所限和主觀影響,報告難免存在不足與缺陷,懇請廣大讀者不吝指正。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2022 年 9 月IV術語表GLOSSARYV基礎設施本報告沿用聯合國及 OECD 的相關定義,基礎設施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內的公共工程系統?;A設施投資是指公共和私營部門對能夠在長期內支持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固定的、不可移動的資產投資。從經濟性質上看,基礎設施強調其公共產品屬性;從具體行業上說,本報告所指的基礎設施包括:能源(電力)、交通(鐵路、公路、機
8、場、港口)、通信、水務(供水和污水處理)、公共衛生等?;A設施建設簡稱基建,是指服務于社會發展需求,通過多種方式的資金投入和項目運營方式,推動一國基礎設施發展水平提升改善?;A設施建設具有資本密集度高、投資周期長等特征。政府和其他公共機構是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參與主體,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私人企業通過 DBO(設計-建造-運營)、BOT(建設-經營-轉讓)、PPP(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等帶有投資性質的業務模式參與各國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基礎設施建設模式的多樣性不斷增加?!耙粠б宦贰背h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9、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倡議?!耙粠б宦贰眹冶緢蟾嫜芯繉ο蟀?71 個重點國家,其中有 63 個“一帶一路”國家和 8 個葡語國家。其中,63 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體包括菲律賓、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文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阿塞拜疆、白俄羅斯、俄羅斯、格魯吉亞、摩爾多瓦、烏克蘭、亞美尼亞、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丹、馬爾代夫、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度、埃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巴林、卡塔爾、科威特、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也門、伊拉克、伊朗、以色列、約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
10、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爾巴尼亞、愛沙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黑山、捷克、克羅地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北馬其頓共和國、塞爾維亞、塞浦路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希臘和匈牙利。東南亞地區根據聯合國區域劃分標準,東南亞地區包括菲律賓、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文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獨聯體七國和蒙古地區獨聯體七國和蒙古地區包括阿塞拜疆、白俄羅斯、俄羅斯、格魯吉亞、摩爾多瓦、烏克蘭、亞美尼亞以及蒙古。需要說明的是,盡管烏克蘭已于 2018 年 4 月 12 日正式退出獨聯體,但為與前兩年度區域劃分保持一致,仍將其納入獨聯體七國的研
11、究范疇。VI南亞地區根據聯合國區域劃分標準,南亞地區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丹、馬爾代夫、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和印度。葡語國家赤道幾內亞已于 2022 年 4 月正式加入中葡論壇,成為中葡論壇第十個與會國。為了保持指數結果延續性,本年度指數報告所指葡語國家為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東帝汶等 8 個國家;課題組將于明年開展的指數研究工作中,將赤道幾內亞納入葡語國家類別進行研究。西亞北非地區根據聯合國區域劃分標準,西亞北非地區包括埃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巴林、卡塔爾、科威特、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也門、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和約旦。中亞地
12、區根據聯合國區域劃分標準,中亞地區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中東歐地區根據聯合國區域劃分標準,中東歐地區包括阿爾巴尼亞、愛沙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黑山、捷克、克羅地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北馬其頓共和國、塞爾維亞、塞浦路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希臘和匈牙利?!耙粠б宦贰眹一A設施發展指數“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是一個反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行業的發展環境、發展需求、發展熱度和發展成本的綜合性指數。發展指數得分越高,一國的基礎設施行業前景越好,對企業赴該國進行基礎設施行業投資、生產經營的吸引力越大?!耙粠б宦?/p>
13、”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主權償付能力、營商環境、沖擊因素和行業環境多個維度,充分反映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可能面臨的環境狀況?!耙粠б宦贰眹一A設施發展需求指數“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反映了一國基礎設施行業相對需求和絕對需求的總和,指數越高表示一國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和市場潛力越大。其中相對需求是指在當期人均收入水平條件下,為滿足消費者和生產者生產生活所需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絕對需求是指使一國為達到最優社會服務水平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耙粠б宦贰眹一A設施發展熱度指數“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熱度指數基于
14、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新簽合同額、基建項目的私人投資額、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等指標進行測算,用以反映一國短期內基礎設施行業的投資熱度。發展熱度指數越高表示一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活躍度越高,市場吸引力 越大。VII“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成本指數“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成本指數包含經營成本和融資成本兩個要素。其中,經營成本主要衡量企業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原材料、勞動力、匯率波動、許可證獲得等生產經營成本;需要注意的是,經營成本是逆向指標,指數越高,代表經營成本越小。融資成本衡量企業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所面臨的項目資金借貸成本,同屬于逆向指標,融資成本指數越高,代表成本 越小??傊?/p>
15、數和區域指數總指數反映了“一帶一路”71 國的總體情況,將各國指數以 GDP 為權重加權平均而來;區域指數反映的是各個區域的得分情況,測算方法與總指數相同。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VIII第一章 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小幅回升,相關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逐步釋放、市場熱度有所升溫,“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復蘇趨勢得到加強。但也應看到,2022 年以來大國關系陰晴多變、世界經濟復蘇多舛、全球疫情趨緩多艱,“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把握新一輪技術革命、能源變革帶來的發展機遇,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發展新環境,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推動共
16、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將是當前國際基礎設施發展的必由之路?!耙粠б宦贰眹一A設施發展總體特征0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第一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小幅回升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指數小幅回升,從 2021 年的 113 上升至 114。受全球經濟復蘇和新冠疫情沖擊放緩等利好影響,“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逐步改善、發展需求得到釋放、發展熱度有所回升,各國基礎設施發展壓力得到一定緩解。但也
17、應看到,本年度總指數得分與疫情前(2019 年)的 119 仍有不小差距,連續 3 年上漲的發展成本成為拖累“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的關鍵。圖 1“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2)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第一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體特征 03圖 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10-2022)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表 1“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分指數變化情況指數202020212022總指數110 113 114發展環境指數102 107 109發展需求指數121 125 130發展熱度指數1
18、10 112 113發展成本指數106 105 97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二 東南亞地區保持發展優勢,獨聯體地區排名下滑2022 年,各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差異增大。東南亞地區以較高的發展需求和熱度、較好的發展環境和較低的發展成本繼續領跑7個地區,得分連續四年保持首位。葡語國家發展需求和發展熱度進一步回升,推動該地區指數得分連續第 3 年增長,在各地區中排名第二。獨聯體和蒙古地區受俄烏沖突影響,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急劇惡化,指數排名由 2021 年的第二位快速下滑至第五位。中東歐地區受疫情反復和經濟復蘇緩慢等影響,基礎設施發展需求不振、熱度不高,以 106 的
19、指數得分繼續墊底。04“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表 2 各區域發展指數變化情況12區域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東南亞12711251葡語國家11421123西亞北非113131104中亞112241105獨聯體和蒙古11151152南亞10961106中東歐10671077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東南亞地區指數得分進一步回升,領先優勢更加顯著。2021 年以來,東南亞地區持續優化政策環境,各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市場開放度穩
20、步提升,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得到有效控制,基礎設施發展備受各國投資者青睞。受此影響,本年度東南亞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又有提升,以 127 的高分在 7 個地區中排名首位,領先第 2 名優勢明顯。其中,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表現尤為突出,對區域保持領先優勢的貢獻顯著。中東歐地區指數得分又有下降,特定國家得分走低拖累地區得分。中東歐地區多數國家經濟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有限,新冠疫情暴發后部分國家社會和經濟環境持續惡化,基礎設施發展壓力繼續升高。2022 年,受塞浦路斯、立陶宛等國拖累,中東歐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指數持續下行,以 106 分居于 7 個地區末位。但也應看到,包括北馬其頓、
21、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匈牙利等國在內的部分中東歐國家,基礎設施發展趨勢向好,較低的發展成本和較大的投資建設需求,或將助推上述各國成為引領中東歐地區基礎設施行業恢復性發展的主力。獨聯體和蒙古地區排名下滑,各類風險顯著增加。受俄烏沖突持續、地緣政治環境惡化等因素影響,本年度獨聯體和蒙古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跌至 111,排名由 2021 年的第二位快速降至第五位。值得關注的是,俄烏沖突不僅對本地區基礎設施發展造成不利影響,還引發了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多輪制裁,相關制裁的負面外溢效1西亞北非實際指數得分為 112.5.2中亞實際得分 111.8.第一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體特征 05應將持續
22、影響各國投資者信心,進而導致該地區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惡化、發展需求受限、發展熱度遇冷、發展成本激增,進一步提升獨聯體和蒙古地區基礎設施發展的不確定性。三 外部環境影響各異,國家指數變動分化明顯2022 年,在 71 個“一帶一路”樣本國家中,有 41 個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上漲,占比達 57.7%。其中中低收入國家得分普遍上升,16 個中低收入國家排名提升,例如安哥拉、菲律賓、越南等;7 個高收入國家得分排名普遍下降,例如捷克、立陶宛等。經濟復蘇分化導致的發展環境和需求差異,是造成各國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變化的主要因素。在指數得分和排名上漲的國家中,沙特阿拉伯指數得分漲幅最大,由 2021
23、年的117 升至 122;作為資源輸出型國家,全球能源價格上漲促進該國經濟復蘇加速,基礎設施發展得到了穩定的資金支持。塔吉克斯坦指數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由 2021 年的第41 位躍升至第 24 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該國政府的一系列紓困政策,有效地提升了企業獲得信貸便利度,基礎設施融資成本穩步下行,相關建設需求逐步釋放,使該國在指數排名中表現不俗。在指數得分和排名下降的國家中,俄羅斯得分降幅較大,由 2021 年的 117 降至113,內外部環境突變使得俄羅斯基礎設施發展遭遇重創。捷克的指數排名下降幅度最大,由 2021 年的第 34 位跌至第 50 位;原材料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該國基礎
24、設施發展成本持續上揚,加之稅率較高、金融市場波動、本幣貶值以及地緣政治緊張等不利影響,捷克基礎設施發展挑戰明顯增多。四 基礎設施各細分領域均有回暖,交通和能源建設勢頭強勁2022 年,以互聯互通項目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和以可再能源建設為重點的能源類項目數量多、體量大,成為本年度“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關鍵領域。通訊、水務、公共衛生等領域呈現技術智能化、規模小型化、投資社會化等諸多新特點,投資小、見效快、利民生的精品項目,成為各方合作的最優選。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提速,互聯互通項目支撐作用顯著。2022 年“一帶一路”交通領域發展需求指數得分 145,較上一年提高 5.1%。相關 71
25、 個“一帶一路”國家中,包括沙特、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在內的 27 個國家(占比約 37.9%)國家提出了與交通06“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基礎設施建設有關的基建投資計劃;陸續已有超過 75.2%的項目進入實施階段,項目投資金額約占全部在建項目投資總額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發揮基礎設施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助推全球經貿合作升級,多數“一帶一路”國家優先推動互聯互通類項目建設。例如: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三國合建的馬扎里沙里夫-喀布爾-白沙瓦鐵路項目;由中國
26、、老撾合建的中老鐵路項目等,為促進沿線各國經貿合作高水平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能源基礎設施轉型加快,可再生能源建設蓬勃發展。2021 年以來,隨著“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綠色化轉型走向深入,沿線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建設需求持續釋放,可再生能源已逐步取代傳統化石燃料能源項目,成為沿線國家能源領域基礎設施發展新的增長點。本年度,能源領域發展需求指數得分為 142,有 19個國家“一帶一路”國家(占比約 26.8%)啟動了可再生能源項目,相關項目數量占全部能源基礎設施項目總量的 35.7%。其中,巴西的北里奧格蘭德 Cajuina 風電場、印度尼西亞的北加里曼丹門塔朗水電站等項目投資金
27、額超 10 億美元,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巴西、印度尼西亞等國能源短缺的實際問題,也為“一帶一路”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樹立了標桿。第一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體特征 07第二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新特征一 基礎設施恢復性發展態勢得到鞏固2021 年以來,“一帶一路”國家積極優化政策和營商環境,一系列與基礎設施相關的經濟刺激計劃進入實施階段,發展基礎設施依然是各國抵御經濟風險、平抑社會矛盾的重要政策工具。本年度指數研究發現:在刺激政策的拉動下,“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在 2021 年“恢復性發展”的基礎上又有改善,一批項目穩步推進、新開工項目不斷增多,行業恢復性發展態勢得到鞏固。各國陸續
28、實施以基建投資建設為重點的經濟刺激計劃,“一帶一路”國家發展需求指數得分大幅回升,成為推動行業恢復發展的關鍵動力。如沙特 2021 年出臺的打造全球航空樞紐計劃,預計將在 2030 年前投資約 1500 億美元;印度尼西亞則于 2022年 1 月通過國家首都法草案,推出新建首都計劃,保守估計投資 340 億美元;又如馬來西亞推出的“第 12 個馬來西亞計劃”(2021-2025),將重點刺激交通、可再生能源以及水務等領域的新一輪發展。與此同時,近兩年美國和歐盟也先后提出全球性基礎設施發展計劃,如美國的“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G7“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伙伴關系”計劃,歐盟的“全球門戶”計劃及“歐非
29、一攬子投資計劃”等,盡管存在資金落實困難等諸多問題,但如果得以推行也有望帶動相關國家的基建發展。表 3 部分國家(國際組織)基礎設施支持政策國家和國際組織基礎設施支持政策沙特明確將物流和交通作為推動經濟轉型的支柱,于 2021 年出臺規劃,計劃在2030 年前投資約 1500 億美元,將沙特打造成全球航空樞紐,具體涉及新建航空公司和機場改擴建等項目。俄羅斯重點推動包括貝阿鐵路和西伯利亞大鐵路現代化綜合改擴建、保障北方海路全年通航、建設雙西公路以及發展電動交通等項目。印度尼西亞2022 年 1 月通過的國家首都法草案,計劃在東加里曼丹省建設新首都,保守投資約 340 億美元。馬來西亞2021 年
30、 10 月國會上議院通過的“第 12 個馬來西亞計劃”(2021-2025),將刺激該國交通、可再生能源以及水務等領域的新一輪發展。0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國家和國際組織基礎設施支持政策美國2022 年啟動名為“重建更美好世界”的全球基建計劃,重點在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彈性基礎設施和技術、衛生系統和安全、開發數字解決方案、推進性別平權等四個領域發力。歐盟2021 年 12 月推出“全球門戶”計劃,將募集約 3000 億歐元在全球進行基建投資。2022 年 2 月明確
31、表示,將在未來七年內向非洲投資至少 1500 億歐元(包括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用于建設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道路港口等交通設施、海底電纜及陸上基站等通信設施以及改善非洲的醫療衛生和疾病防控能力。G72022 年 G7 峰會上,宣布在未來五年籌集 6000 億美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基礎設施項目資金。數據來源:研究團隊整理。在相關政策措施的推動下,一批事關區域互聯、國計民生的重點項目落地開工,推動本年度發展熱度指數得分穩步提升;越來越多的建設需求轉化為具有良好商業前景的優質項目,成功吸引了國際承包商、投資者的目光。從全球市場來看,投資金額大、建設體量大的重點項目明顯增多,其中意大利承包商承建的達拉
32、斯 德克薩斯州休斯頓高速鐵路、法國承包商承建的肯尼亞-烏干達-盧旺達-南蘇丹鐵路項目等,投資金額均達百億美元以上。2021 年,中國承包商參與的 10 億美元以上大型項目數量也有明顯增長,在利比里亞、馬里、納米比亞等非洲國家更是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進入 2022 年,包括巴西、肯尼亞、沙特等在內的多個國家,陸續推出了金額在 20 億美元以上的招標計劃,其中既包括交通、能源等傳統領域的大型項目,也包括氫能源、海水淡化等頗具發展潛力的新型項目。二 基礎設施綠色轉型步伐加快當前“一帶一路”國家相繼制定和完善了基礎設施綠色發展政策,積極推進基礎設施綠色發展融資,一批有代表性的綠色項目穩步推進。本年度指數
33、研究發現,科技含量高、運營成本低、環境影響小的綠色基礎設施項目已成為各國發展首選;國際承包商、金融機構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參與綠色基礎設施熱度又有提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綠色轉型步伐加快。為優化綠色基礎設施發展環境,多數“一帶一路”國家和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如:印度尼西亞出臺2021-2030 年電力采購計劃(RUPTL)等政第一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體特征 09策,支持光伏、風電等綠色能源并網供電;頒布關于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的使用等技術性文件,規范綠色能源建設工藝和標準;越南政府在2021-2030 年階段和至2045 年遠景展望國家電力發展規劃(PDP VIII)的最新
34、草案中,上調了可再生能源裝機目標,加快向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轉型;埃及政府進一步明確,將在 2030年之前實現 42%的電力需求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發展目標。國際主要金融機構積極完善金融政策框架,逐步擴大包括綠色債券、ESG 投資以及綠色貸款等在內的綠色基礎設施融資規模。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綠色債券的全球發行量累計已達 15987 億美元,較 2020 年同比增長 70.6%。圖 3 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及行業分布情況數據來源: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10“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
35、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在綠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方面,一批能源、交通、房建等領域的標志性項目落地生根。光伏、風電繼續領跑可再生能源發展,伊拉克 1GW 光伏電站、烏克蘭尼克爾斯和曼谷斯區 800MW 風電等項目穩步推進;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應用逐步增多,在印度尼西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均有新項目落地。各國承包商將綠色、生態、健康、互聯、可持續的理念融入規劃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采用環保技術減少建筑垃圾、通過科學規劃降低運行能耗,以盧塞爾體育場、迪拜藍天酒店、埃塞俄比亞商業銀行新總部大樓等項目為代表的項目順利建成,成為綠色建筑發展的標桿。專欄 清潔能源成為
36、中非合作新的增長點近期,中非清潔能源合作碩果累累。2022 年,中國電建國際公司與中國電力工程公司聯合承建的尼日利亞宗蓋魯水電站首臺機組日前正式并網發電,向飽受“電荒”之苦的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尼日利亞輸送清潔能源。同期中國電建以聯合體模式簽訂埃塞俄比亞圖魯莫耶一期 50MW 地熱電站項目合同,該項目是埃首個地熱電站項目,建成后將有效優化當地的電力供應結構,促進當地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電力短缺一直是非洲社會經濟發展桎梏之一,根據世界銀行預測,到 2030年全球將有 6.6 億人無電可用,其中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以及中非合作論壇機制的持續發力,非洲
37、清潔能源將是中非合作新的切合點、增長點。三 基礎設施跨國合作漸成趨勢2021 年以來,為更好滿足項目業主日益多樣的建設需求,也為進一步降低和規避各類潛在風險挑戰,國際承包商更加重視深化和拓展與外國企業的合作,圍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開展國際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本年度指數研究發現,多國承包商共同參與項目建設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的突出特點,合作模式不僅包含傳統總分包,還拓展至戰略合作、股權合作等多種形式。一方面,各國承包商合作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更強,為“一帶一路”國家貢獻了更多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成果。在肯尼亞 A13 公路 LOT3 段升級項目,來自中國、第一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
38、展總體特征 11英國、肯尼亞、荷蘭、德國等多個國家的 10 多家企業通力合作,按照國際標準高質量實施項目,構建符合國際標準的項目合規管理體系,按照可持續發展原則保護生態環境,以項目建設帶動沿線民生改善,不僅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為各國承包商合力破解融資難題、助推全球化基建合作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據承包商會發布的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報告,中國承包商在“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的基建項目中,能源、交通、水務等領域的國際合作最為廣泛。另一方面,伴隨“一帶一路”國家基建發展升級,由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延伸出的國際產能合作、經貿合作、技術合作日益密切,國際承包商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
39、作進一步增強,并逐漸成為推動全球產業合作的重要力量。在尼日利亞 Wara 農場、阿塞拜疆鋼鐵生產綜合體建設、埃及新首都建設等項目中,國際承包商與生物科技、裝備制造、運維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優秀企業跨界合作。國際承包商既是項目建設者,又是連接項目業主、金融機構、專業服務商的重要紐帶,滿足了東道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需求,也為相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諸如了新的動力。專欄 中老合作建設萬象賽色塔低碳示范區近兩年,中老兩國積極推動老撾首都萬象新城區賽色塔綜合開發區建設,并致力將其打造成低碳示范區,該示范區已于 2022 年 4 月底揭牌。賽色塔開發區由云南建投集團和老撾萬象市政府共同投資開發,占地面積 11.5
40、 平方公里,投資總額約 50 億美元。該開發區是中老兩國政府間重點合作項目,是中國國家級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也是老撾的國家級經濟特區。萬象賽色塔低碳示范區項目順利實施,是落實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中關于綠色可持續發展合作的重要舉措,也有助于提升老撾落實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能力,也為老撾其他地區實現低碳減排樹立標桿。四 基礎設施發展面臨更大風險考驗近年來,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世界經濟復蘇步履維艱,全球發展遭遇嚴重挫折。國際基礎設施發展面臨資金短缺、成本升高、安全風險、環境變化等多重挑戰,“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的風險更大。1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
41、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從短期來看,新冠疫情反復與俄烏沖突導致的各類風險將沖擊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秩序,延緩“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的恢復和發展。在經濟環境方面,主要大宗商品、中間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及國際海運貨價飆升將進一步推高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部分發達國家經濟政策負面效應外溢,將對更多發展中國家造成沖擊,國際基礎設施融資環境恐將持續惡化。在安全環境方面,俄烏沖突對世界和平造成威脅,陣營對抗將嚴重破壞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產業鏈供應鏈受到擾動將增大基建項目推進難度。從長期來看,大國博弈、氣候變化、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等
42、因素深刻影響國際基礎設施發展走向,“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面臨更多不確定風險。大國博弈背后,國際力量對比的深刻變化影響深遠,各類風險事件對國際基建合作項目的影響更加突出,對企業風險研判及市場選擇提出更高要求。氣候變化導致的干旱、火災、洪水等極端災害事件頻發,各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應更加關注氣候因素,需求轉型對項目建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愈發嚴重,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需求依然存在較大缺口,“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第一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體特征 13 第三節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受新一輪技術革命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一帶一路”國家
43、加快發展綠色基礎設施,不少國家宣布取消或關停煤電項目,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綠色基建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本節將結合這一熱點,梳理全球可再生能源3發展情況,分析發展特征,助力各國企業把握機遇、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國家可再生能源建設。一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可再生能源供應占比穩步上升,風電和光伏支柱作用明顯。2010-2021 年,相關支持政策持續優化、技術裝備逐步成熟,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由 1223GW 升至 3064GW,實現年均 8.6%的高速增長;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由 4196TWh 升至7793TWh,年均增長率達到 6.0%,高于傳統化石能源 3.7 個百分點。從細分領域看,水能發
44、展較早,2010 年占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的占比均高達 80%以上,但近年來水能發展增速放緩,裝機容量增速自 2018 年下降至 2%以下,2021 年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占比分別降至 44.4%和 54.0%。風電和光伏發展最為迅猛,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總容量中的占比由 2010 年的 18.2%上升至 2021 年的 54.6%,在發電總量中的占比由 2010 年的 9.0%上升至 2021 年的 36.4%。圖 4 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及發電數據來源:裝機容量來自 IRENA,發電量來自 Our World in Data。3 按照 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
45、生物質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糞便以及城鄉有機廢物轉化成的能源)、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14“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拉丁美洲地區可再生能源占比最高,亞太等地區投資規模較高。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區域可再生能源供電占比已升至供電總量的 50%以上,成為該區域生產生活用電的主要來源;歐洲和中亞、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緊隨其后,2020 年可再生能源供電占比分別為 35.6%和 32.6%,分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7.1 個和 4.1 個百分點;中東北
46、非地區油氣資源豐富,可再生能源發展需求弱、各國政府進行能源結構調整的動力不足,可再生能源供電占比僅為 5%。從各地區可再生能源投資規???,亞太、歐洲、北美洲用電需求大,可再生能源發展需求強勁,吸引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投資額的 90%以上,其中巴西、土耳其等人口規模大、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密集出臺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法規,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尤為突出。圖 5 各地區各類能源電力供應(TWh)數據來源:Our World in Data。第一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體特征 15圖 6 各地區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及發電量數據來源:裝機容量來自 IRENA,發電量來自 Our World
47、in Data。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隨著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圍的快速推廣,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可再生能源產業鏈,渦輪機組、光伏面板等用于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關鍵設備生產及組裝成本持續下降。相關科技類企業的參與為可再生能源發展賦能增效,材料研發、存儲消納、電網保障等關鍵技術迭代顯著加快,可再生能源發電效率穩步提升。各國承包商參與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經驗日益豐富,設計規劃、施工管理、運營維護等能力穩步增強,綜合管理成本有所降低。據 REN214統計,與 2010 年相比,2020 年光伏、離岸風能和陸上風能單位發電成本分別下降 85.0%、48.1%和56.2%,分別降至 0.06、0.08 和 0
48、.04 美元/KWh。4 REN21 全稱 21 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由科學界、政府、非政府、工業界等組織組成,目標是促進知識交流、政策制定和聯合行動,以促進全球各國的能源轉型,并提供相關數據和分析。16“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圖 7 可再生能源技術成本(美元/KWh)數據來源:REN21。二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特征中高收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較快。中高收入國家基礎設施發展較為成熟,已投產發電的傳統能源項目不僅能夠支撐經濟社會正常運轉,也為相關國家能源結構轉型提供了
49、有力保障。據 REN21 公布的數據,全球 118 個中高收入國家中,至少有 102個制定或實施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2020 年有 43.6%的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升至30%以上。國際能源署在2022年5月發布 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更新2022-2023 年展望中預測,歐洲各國將以分布式光伏為重點,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IEA),2022-2023 年可再生能源產能將繼續擴張;亞美尼亞、波黑、巴西在建中的光伏、風電項目將陸續投產發展,2022-2023 年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將創下新高。圖 8 GDP 與可再生能源發展數據來源:World Bank 和 IRENA,其中圓圈越大代表 GD
50、P 越大。第一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體特征 17圖 9 人均 GDP 與可再生能源發展數據來源:World Bank 和 IRENA,其中圓圈越大代表人均 GDP 越大。服務業大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較高。與傳統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項目具有諸多優勢,但也存在間歇性、波動性強等突出問題,在應對大規模集中用電方面劣勢明顯。鑒于這一特性,現階段多數工業化國家仍以傳統化石能源為本國電力的基本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雖有增長但占比有限;而以服務業為支柱產業的國家用電總量相對較小、需求波動性較低,且大多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并以此支持服務業發展,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意愿最強,2020 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已
51、升至 32.7%,其中新加坡、波黑、保加利亞、塞浦路斯、北馬其頓等國具有較大發展潛力。圖 10 202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國家分布數據來源:世界銀行、IRENA。1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可再生能源項目技術要求較高??稍偕茉错椖拷ㄔO對環境勘測、選址規劃、施工管理、設備安裝、運營調試等工作要求較高,各國承包商不僅需要具有豐富的國際工程經驗,還需要有效協調項目業主、金融機構、供應商等多個方面,協助做好電網管理、電力銷售等相關工作。結合當前國際市場表現,中國、
52、美國、印度、西班牙、英國等 10 個國家的承包工程企業,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專業能力較強,包攬了全球70%的以上的業務份額;西班牙、丹麥、德國、美國、法國等國的設備制造企業能力突出,占據了全球 90%的可再生能源設備訂單。圖 11 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 TOP5 承建國家數據來源:Fitch Solutions。圖 12 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 TOP5 設備供應國家數據來源:Fitch Solutions。三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建議結合自然資源稟賦,推動可再生能源穩步發展。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循序推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多種可再生能源穩步發展。在內陸國家,積極開展分布式風電和光伏發電
53、項目建設,主動嘗試在新建廠房、公共建筑等項目中融入實現可再生能源應用場景。在沿海國家,大力參與海上風電基地、沿岸光伏基地建設,第一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體特征 19通過智能電網等技術手段促進水風光綜合基地一體化開發,不斷夯實可再生能源發展基礎和拓展更大發展空間。堅持合作創新,健全可再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堅持布局前沿方向、激發創新活力,深化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發揮各國企業比較優勢,完善可再生能源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加強可再生能源關鍵技術攻關,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供應鏈合作韌性。以項目建設為依托,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裝置、新型發電材料等關鍵技術研發,以科技進步促全球可再
54、生能源發展。深化各國企業間的分工合作、跨界合作,密織可再生能源全球合作網絡,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發展深度融合。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完善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機制。各國政府、相關國際機構應積極開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全球性標準對接,在裝備制造、檢測認證、質量監控、項目建設、管理運營等方面形成國際通行的規則和準則。應主動開展可再生能源規劃、產業政策、電網接入等方面的對話交流,營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國際合作氛圍。相關行業組織、國際機構應發揮自身優勢,倡導和推動可持續發展轉型和國際能源結構調整,為各國企業合作參與可再生能源建設搭建更多優質平臺。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
55、指數分析“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包括發展環境、發展需求、發展熱度和發展成本四個子指數。本章將分別從上述四個維度,對“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進行全面分析??傮w來看,“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發展需求指數和發展熱度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回升,尤其是發展需求指數保持較快增速,但發展成本指數得分受通脹壓力及貨幣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出現一定幅度下降。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21第一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發展環境指數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主權償付能力、營商環境、沖擊因素和行業環境等六個維度,充分反映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所面對的環境狀
56、況。圖 13 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得分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一 發展環境指數總體變化情況2022 年“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得分為 109,較上年進一步回升。隨著防疫管控措施逐步放松,全球經濟延續復蘇趨勢,大部分“一帶一路”國家經濟與社會秩序持續向好,基礎設施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但是受哈薩克斯坦內亂、俄烏沖突升級等事件影響,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趨緊,相關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得分有所惡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回升。2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
57、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圖 14“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2010-2022)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二 發展環境指數區域及國別得分情況2022 年除中亞及獨聯體和蒙古地區以外,其他地區發展環境指數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東南亞地區得分最高,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南亞地區得分漲幅最大,同比達6.9%;中亞及獨聯體和蒙古地區得分下降,排名較2021年有所下滑。分國別來看,大多數“一帶一路”國家發展環境有所改善,排名前 15 位的國家與上年基本一致。其中,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越南排名提升幅度較大。表 4
58、各區域發展環境指數變化情況區域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東南亞11611141中東歐11421142葡語國家11131083南亞10941026中亞10651074西亞北非10261017獨聯體和蒙古10171055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23表 5 發展環境指數得分及排名(TOP15)國家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新加坡142 11441捷克125 21232葡萄牙122 31204匈牙利121 41195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21 51203越南118 611412馬來西亞118 7116
59、6阿曼118 81159印度尼西亞117 911411斯洛伐克117 101157沙特阿拉伯116 1110535文萊115 1211116克羅地亞114 1311313波蘭114 141158以色列113 1510541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東南亞基礎設施發展環境領先優勢有所擴大,新加坡得分繼續蟬聯首位。東南亞地區 2022 年發展環境指數得分為 116,排名蟬聯首位且領先優勢有所擴大。雖然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疫情反復對當地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得益于地區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及制造業的強勁增長,東南亞地區經濟快速復蘇,帶動地區發展環境持續改善。根據指數調查問
60、卷結果顯示5,東南亞地區是 2022 年最受關注的區域市場。從國別情況來看,得益于穩定的政局及優渥的營商環境,新加坡發展環境指數繼續保持首位,但 2022 年以來新加坡防疫政策有所改變,未來疫情走勢情況值得密切關注。中東歐發展環境指數得分基本保持不變,波蘭得分降幅較大。中東歐地區 2022 年發展環境指數得分為 114,基本與 2021 年持平,區域排名仍然維持在第 2 位。中東歐地區國家經濟穩步復蘇、行業環境不斷改善,但是俄烏沖突爆發后,地區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快速上升,發展環境改善動力不足。波蘭政府歷來重視吸引外資,并對基礎52021 年下半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高管調查問卷。24“一帶一路
61、”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設施建設持非常開放的態度,但是受俄烏沖突及行業政策不確定性增加等因素影響,波蘭發展環境指數得分下降幅度較大,未來隨著更多烏克蘭難民涌入,波蘭政府執政能力及國家發展面臨一定挑戰。獨聯體和蒙古地區發展環境較上一年有所惡化,俄羅斯得分降幅最大。獨聯體和蒙古地區 2022 年發展環境指數得分為 101,較 2021 年的 105 顯著下降,是 7 個區域中指數得分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區。俄烏沖突升級是導致地區指數下滑的主要原因。自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羅
62、斯對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俄烏局勢持續緊張,美歐等國對俄實施一系列金融、貿易等制裁措施,對俄行業、實體和個人制裁不斷加碼,給俄羅斯基礎設施行業發展了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俄羅斯作為獨聯體和蒙古地區的主要國家,俄烏局勢不斷升級與美歐國家對其制裁勢必會增加區域內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不穩定性,給區域內國家未來基礎設施發展環境的持續改善造成不利影響。三 發展環境指數影響因素分析(一)經濟持續復蘇帶動發展環境進一步好轉全球經濟保持復蘇進程,“一帶一路”國家宏觀經濟指標普遍好轉,經濟持續反彈;根據最新預測,在 71 個國家中有 66 個國家 2022 年的實際 GDP 將保持正增長,馬來西亞、埃及
63、、安哥拉等 28 國家的實際 GDP 增速有望超過 2021 年,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亞、伊拉克等 46 個國家的財政狀況將進一步好轉?!耙粠б宦贰眹医洕c財政狀況的持續優化有利于其改善國內經濟環境,帶動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持續向好。(二)多數國家政治環境相對穩定,但部分國家地緣政治風險凸顯2022 年,多數“一帶一路”國家政局保持穩定,政府積極提升行政效率,持續推進腐敗治理工作,帶動總體政治環境得分穩中有升。但部分國家地緣政治風險升級,地緣政治形勢更趨復雜。美伊雙方分歧依舊,伊核談判遲遲未有實質性進展;天然氣漲價導致的游行示威活動失控,哈薩克斯坦爆發大規模內亂;北約東擴引發俄烏沖突升級,美歐等
64、國對俄制裁不斷加碼。短期來看多重因素相互疊加共振,地緣政治博弈將更加尖銳,俄羅斯、白俄羅斯等部分國家“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政治環境承壓。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25專欄 俄烏局勢2022 年 2 月 24 日,在俄羅斯先后與美國、北約、歐安組織進行談判無果后,俄羅斯對烏克蘭開展“特殊軍事行動”,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俄烏沖突不斷升級。美歐等國對俄出臺一系列金融、貿易等制裁措施,對俄行業、實體和個人制裁不斷加碼。2 月 27 日,美歐、歐盟、英國和加拿大發表共同聲明,宣布禁止俄羅斯部分銀行使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系統,同時聲明還提到要對俄羅斯
65、央行實施“限制性措施”。此外,七國集團與歐盟宣布限制俄央行動用國際儲備,并阻止俄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全球性主要多邊金融機構獲得融資。通過多輪制裁,西方國家凍結了俄央行、各類實體和商人在海外的資產,切斷了俄部分銀行與美元和歐元主導的貨幣市場的聯系。截至 2022 年 6 月,西方對俄制裁由俄烏沖突前的 2000 多項上升到 1萬余項,俄羅斯因此成為了世界上受到制裁最多的國家。作為回應,俄羅斯也針對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出臺了一系列反制裁和反對制裁措施,包括“盧布結算令”、禁止俄國內企業、組織、個人等向名單上的實體出口部分原材料等。俄烏沖突發生后,俄羅斯經濟金融環境迅速惡化,
66、盧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 121.0:1 的創紀錄低點。但隨著能源壓力逐步上升,在俄羅斯政府采取強制結匯、盧布結算等措施后,盧布強勢反彈。短期來看,美歐國家對俄制裁不僅意味著相關銀行將無法與境外銀行進行安全有效的業務往來,更嚴重影響俄羅斯企業與境外客戶進行正常的國際貿易和金融結算,俄羅斯基礎設施項目的跨國合作恐將受到嚴重打擊。長期來看,當前局勢走向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沖突對全球糧食安全、能源安全造成的負面外溢效應將持續發酵,部分國家基礎設施行業政策可能出現調整甚至轉向,行業發展將受到深遠影響。(三)主權信用風險整體穩定,但少數國家呈上升趨勢2020 年新冠疫情暴發,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系遭受重創,主
67、權債務脆弱性明顯上升,得益于緩債倡議(DSSI)、共同框架等債務救助政策的共同努力,全球主權信用風險整體保持穩定,并未出現大面積違約事件。根據 2022 年中國信保內部最新主權信用評估結果,“一帶一路”71 國中 59 個國家主權風險水平保持不變,白俄羅斯、約旦等 926“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個國家主權評級或展望下降,巴基斯坦、黑山等 3 個國家主權評級或展望上升。但隨著全球性通脹壓力持續上升與地緣政治風險蔓延,國家間主權償付能力差異性將進一步擴大,不排除特定國家出
68、現違約事件。(四)行業環境日趨復雜,市場信心有待加強受當前地緣政治沖突、貿易保護主義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國家基礎設施行業政策也出現轉向調整,行業環境日趨復雜。根據研究測算,“一帶一路”71 國中超過半數國家的基礎設施行業政策不確定性有所上升。此外,根據指數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受疫情、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有 32.9%的受訪者認為 2022 年市場開拓較為困難,僅有 9.2%的受訪者認為 2022 年新簽合同額可能超過 2021 年。行業的復蘇仍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市場信心仍有待加強。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27第二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發展需求指數反映了一
69、國基礎設施行業相對需求和絕對需求的總和,指數越高表示一國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和市場潛力越大。其中相對需求是指在當期人均收入水平條件下,為滿足消費者和生產者生產生活所需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絕對需求是指為使一國達到最優社會服務水平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圖 15 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發展需求指數得分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一 發展需求指數總體變化情況2022 年“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得分為 129,是回升幅度最大的子指數。伴隨疫情封鎖措施的放松,多國相繼推出和落實基礎設施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刺激發展需求指數繼續回升,但仍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2019 年得
70、分 130)??傮w來看,絕大多數國家發展需求指數得分有所上升,發展需求指數排名整體保持穩定,名次變動在 5 名以內的國家占比達 85.9%。2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圖 16“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2010-2022)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二 發展需求指數區域及國別得分情況2022 年,“一帶一路”各區域指數得分均較上一年度有所回升,其中指數得分漲幅最高的區域是東南亞,漲幅達 6.0%,西亞北非地區緊隨其后,漲幅約 5
71、.2%。各區域排名保持穩定,獨聯體和蒙古地區、東南亞、葡語國家居前三位,中東歐地區排名繼續墊底。從細分領域來看,交通(發展需求指數得分 145)和能源(發展需求指數得分 142)領域發展需求保持高位,公共衛生、通信和水務等領域較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獨聯體和蒙古地區排名第一,蒙古發展需求強勁。2022 年該地區發展需求指數得分為 145,較上年小幅上漲,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居區域排名首位。具體來看,交通、能源和通訊領域發展需求保持高位,指數得分分別為 188、162 和 142,均領先于其他六大區域,是拉動區域發展需求上漲的主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蒙古國政府實施“礦業興國”戰略,大力推動滿足
72、礦產品運輸的交通系統建設,加之國際礦價高位運行的有力刺激,該國能源和交通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有效釋放,需求指數得分升至 138。東南亞地區排名穩居第二,印度尼西亞得分蟬聯榜首。2022 年,東南亞國家發展需求指數得分為 142,得分漲幅超過其他六個區域,排名與上一年持平,穩居第二位。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29從細分領域來看,交通、能源、通訊、水務以及公共衛生等領域發展需求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交通領域 2022 年得分 145,漲幅最為顯著,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泰國、菲律賓等國對鐵路的發展需求成為主要動力因素。同時,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菲律賓等國對電力的巨大需
73、求也拉動指數得分上行(能源領域發展需求指數 138)。從國別來看,印度尼西亞政府積極吸引私人投資和外資投資,出臺優惠稅率等措施,大力推進包括電力、交通、供水、公共衛生等在內的基建項目建設,發展需求得到持續釋放,2022 年發展需求指數得分 173,蟬聯 71 國榜首。西亞北非地區指數得分大幅提高,埃及發展需求持續釋放。2022 年,西亞北非地區發展需求指數得分 121,漲幅 5.2%,排名第六,僅高于中東歐地區。交通、能源、公共衛生等領域成為拉動區域指數上行的主要因素。埃及 2022 年發展需求指數得分147,區域排名首位,其中交通、能源和通訊等領域是拉動埃及發展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在交通領域
74、,埃及積極推動鐵路老舊設備的升級和鐵路信號系統的自動化建設,并制訂了投資規模高達 1707 億埃磅的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在能源領域,政府重點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輸配電網絡升級改造以及跨境電網建設,發展需求得以持續釋放。表 6 各區域發展需求指數變化情況區域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獨聯體和蒙古14511431東南亞14221342葡語國家13131293中亞13041284南亞12751265西亞北非12161156中東歐11071097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30“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
75、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表 7 發展需求指數得分及排名國家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印度尼西亞17311671俄羅斯15121472埃及14731453安哥拉14541405巴基斯坦14351414蒙古13861387緬甸13771396哈薩克斯坦13681368柬埔寨13591339巴西1331013210老撾1331113013尼泊爾1331213012伊拉克1331313111白俄羅斯1291412714阿富汗1281516715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三 發展需求指數影響因素分析(一)互聯互通促
76、進交通發展需求持續釋放2022 年“一帶一路”交通領域發展需求指數得分 145,較上一年提高 5.1%,領先于其他各細分領域,成為拉動基建發展需求的主要因素。具體來看,“一帶一路”國家交通領域存在多個需求釋放點。一方面,為抗擊新冠疫情干擾,多數“一帶一路”國家積極改善本國交通基礎設施,促進各類生產要素有效流動和對外經濟發展,如阿曼強調發揮區位優勢加強港口建設,埃及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加快鐵路系統改造等。另一方面,與日益密切的區域經濟合作同步,各國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需求強勁,如阿塞拜疆力求打造歐亞大陸交通樞紐地位,對公路、鐵路和航空均有較大需求;安哥拉計劃加強與剛果(金)、贊比亞、納米比亞等鄰國的
77、經貿合作,倡導建設南部非洲鐵路交通樞紐等。此外,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6生效以及關6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 2022 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31于深化“中國+中亞五國”互聯互通合作的倡議7發布影響,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將有力刺激亞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相關建設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二)能源領域發展需求保持高位2022 年能源領域發展需求保持領先態勢,指數得分 142,較上年小幅上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2019 年)。在經濟復蘇、產業拉動、各國能源發展計劃落地實施等有利因素的促進下,“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需求
78、持續釋放。首先,各國生產逐步恢復,對能源需求顯著上漲。據國際能源署(IEA)估計,2021年全球能源需求較上年增加4%,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2022 年能源需求預計將進一步上漲。其次,各國新能源發展戰略和政策的持續推進也將促進能源轉型需求的釋放。如埃及政府計劃將綠色經濟公共投資增速從 2020/21 財年的 15%逐步提高至 2024/25 財年的 50%。(三)水務領域需求迎來新增長“一帶一路”國家普遍存在水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供需不匹配的問題,生活用水、灌溉用水以及工業用水等各個方面都存在極大的提高空間。尤其是安哥拉、阿富汗、印尼、印度以及伊拉克和埃及等國家的水務發展需求一直位居前列。從
79、項目方面來看,2021 年包括安哥拉的庫內內翁吉瓦 EKUMA II 新城供水系統與污水廠建設工程、吉爾吉斯斯坦的巴雷克奇污水處理廠等在內的一系列水務項目順利簽約或實施,有關項目的開展將有效改善相關國家的潔凈用水質量、提高供水量。未來,在“一帶一路”國家間相互簽署的水利合作協議或備忘錄的推動下,各國在防洪減災、灌溉排水、水文監測、水資源保護與管理、河道整治、能力建設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將不斷增多、加深,從而有效促進水務需求的進一步釋放。7 2022 年 6 月 8 日,在在“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三次會晤上通過了關于深化“中國+中亞五國”互聯互通合作的倡議。3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
80、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第三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熱度指數 發展熱度指數基于全球基建項目新簽合同額、基建項目的私人投資額、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等指標進行測算,用以反映一國短期內基礎設施行業投資建設熱度。發展熱度指數越高表示一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活躍度越高,市場吸引力越大。圖 17 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發展熱度指數得分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一 發展熱度指數總體變化情況2022年“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熱度指數得分為113,略高于2021年(1
81、12分)。在全球防疫措施逐步放松、投資鼓勵政策陸續出臺等利好條件下,各國基礎設施建設穩步發展,投資熱情回升,但經濟復蘇低于預期、地緣沖突頻發等不利因素又增加了企業投資顧慮,抑制了發展熱度指數得分的回升速度。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33圖 1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熱度指數(2010-2022)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二 發展熱度指數區域及國別得分情況2022 年,除南亞和中東歐地區以外,其他地區指數得分均有所上升。在區域排名方面,中亞地區排名上升,南亞地區排名有所下降,其他地區排名保持不變,東南亞仍位居首位。在國家得分方面,近八成國家
82、發展熱度得分上升,其中菲律賓、沙特阿拉伯、越南得分漲幅較大。在國家排名方面,越南仍居首位,排名上升最多的是塞爾維亞,由 43 位上升至 30 位。東南亞地區發展熱度仍居榜首,菲律賓得分漲幅最大。在疫情形勢好轉、市場需求強勁、基建政策支持力度強化等因素共同推動下,2022 年東南亞地區發展熱度指數得分進一步上升至 129 分,與第二名相比得分領先幅度較大。從國別來看,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基建項目新簽業務量表現較好,三國發展熱度得分均高于域內均值。其中,越南大力發展海上風電項目,市場熱度保持高位,發展熱度得分升至 161,位居“一帶一路”國家中發展熱度得分的首位。菲律賓著力發展交通和電力基建領
83、域,新馬尼拉國際機場、南北鐵路南段、阿蒂莫南燃煤電廠、馬帕努佩抽水蓄能電站等大型項目陸續上馬,發展熱度得分 156,獲得域內最高漲幅 10.2%。馬來西亞發展熱度得分 138,位居域內第四名,其熱度增長點集中在交通領域,圍繞東海岸鐵路建設的34“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多個項目同時推進。西亞北非地區的發展熱度持續上升,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熱度較高。2021 年國際油價上漲,產油國經濟復蘇明顯增快,使得西亞北非地區 2022 年發展熱度指數得分進一步升至 123 分,蟬聯第
84、2 位。從國別看,沙特阿拉伯基建增長點主要在電力領域,例如新簽沙特朱拜勒三期天然氣發電、沙特紅海公用事業綜合電力基礎設施等項目。2021 年埃及基建新簽合同額同比大幅增長 59%,主要涉及風電、高鐵以及綜合基建項目,例如:埃德兩國企業聯合承建的Ain Sokhna(Suez)-Marsa Matrouh(Matrouh)高鐵項目為埃及近十年來最大的高鐵建設項目;此外,中國企業承建的埃及阿拉曼新城超高綜合體項目為中國在沿線國家承攬金額最大的工程承包項目之一。南亞地區發展熱度有所下降,孟加拉國項目投資額波動較大。2022 年,南亞地區發展熱度得分為 103,較上年下跌 3 分,排名亦從第 4 位跌
85、至第 6 位。疫情陣發性反彈、建筑材料價格上漲、海運成本上升等因素打擊企業投資熱情,對域內基礎設施建設造成負面影響。孟加拉國是得分波動最大的國家,2022 年孟加拉國發展熱度得分為126,較上年下跌 13 分。大幅下降原因有二:一方面,經濟發展面臨挑戰,政府對基建項目撥款不及時不到位一定程度影響投資熱情;另一方面,降碳減排承諾導致化石能源發電項目銳減,私人資本觀望情緒濃重。表 8 各區域發展熱度指數變化情況區域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東南亞12911271西亞北非12321192葡語國家11331093中亞10741026獨聯體和蒙古10451025南亞10361064中東歐9
86、67977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35表 9 發展熱度指數得分及排名(TOP15)國家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越南161 1150 1 菲律賓156 2140 3 沙特阿拉伯150 3139 4 馬來西亞138 4135 6 巴基斯坦137 5147 2 阿聯酋132 6134 7 埃及132 7129 9 伊朗127 8125 10 孟加拉國126 9139 5 印度尼西亞126 10130 8 斯里蘭卡119 11115 11 巴西115 12111 13 新加坡113 13110 14 土耳其1
87、11 14108 17 伊拉克111 15107 19 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三 發展熱度指數影響因素分析(一)新冠疫情負面影響難消,項目推進仍面臨多方面干擾隨著新冠疫苗接種率的提升和各國防疫措施的優化,新冠疫情對各地基建項目開展的影響更加可控。但至今全球疫情仍未消除,病毒在全球各地陣發式反撲,臨時防疫措施頻繁發起導致在建項目所需貨物、設備和人員無法及時入場,項目供應鏈中斷風險依然較高。甚至在疫情極為嚴重的地區,項目不得不暫時停工停產導致工期延長,由此增加額外的管理成本,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根據指數問卷調查顯示,在境外業務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因素中,“境外新
88、冠疫情對于人員來往和產業鏈的不利影響”排在第一位。此外,在疫情持續干擾下,部分國家經濟雖有復蘇但增速遠低于預期,債務壓力顯著提升,項目不能如期回款風險較大。展望未來,疫情將是項目順利推進的第一大阻礙,也是影響各國投資熱度的主要因素。36“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二)私人資本投資額大幅回升,投資重點轉向水務領域2021 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私人投資額大幅回升,私人資本投資基礎設施熱情高漲。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2021 全球基礎設施私人投資項目共 240 個
89、,投資總額為 762.0 億美元,同比增長 49%。其中“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私人投資項目 132 個,投資額合計為 578.9 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 123%,占全球投資額的76%。從細分領域來看,電力項目比重出現下滑,2021 年“一帶一路”國家電力基礎設施私人投資額為 223.6 億美元,占比 33%,較上年(59%)顯著減少 26 個百分點,縮減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國家“碳中和”、“碳減排”加速推進,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發電項目銳減而低碳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未能及時上馬。另外,私人投資者對水務基礎設施投資興趣進一步增強,2021 年“一帶一路”國家水務基礎設施私人投資額 96.7億美元,是
90、2020 年的 2.3 倍,投資額占比也由上年的 8%提升至 13%。在疫情擾動風險猶存的背景下,投資金額小、周期短、回報率較為穩定的水務設施建設項目更受私營資本的青睞。圖 19 全球基礎設施各細分領域的私人投資情況(2011-2021)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37(三)“雙碳”目標約束下,綠色基礎設施將是未來投資熱點目前,全球已有 136 個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覆蓋了全球 88%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識,能源轉型的趨勢基本不可逆轉。在“雙碳”目標驅動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重點傾向于綠色基礎設施。2021 年綠色公共交通
91、設施、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增長較為顯著,根據 Fitch Solutions 項目數據統計,以電動、氫能、先進生物液體燃料、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公共交通設施投資投資額同比增長了 23%,以風電、水電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同比增長了 36%。未來,符合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標準的基礎設施將會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也將會成為企業投資、建設、運營的熱點基建領域。3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第四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成本指數發展成本指數8包含經營成本和融資成本兩個
92、要素。其中經營成本主要衡量企業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原材料、勞動力、匯率波動、許可證獲得等生產經營成本;融資成本衡量企業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中所面臨的項目資金借貸成本。兩者均屬于逆向指標,即指數得分越高,代表成本越小。圖 20 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成本指數熱力得分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一 發展成本指數總體變化情況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成本指數為 97,得分降至近 8 年最低點,基礎設施發展成本壓力較去年顯著上升。受全球疫情反復、地緣政治沖突和寬松貨幣環境的影響,主要大宗商品和中間品價格快速上漲,推升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原材
93、料成本;在疫情期間各國采取超常的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全球市場流動性泛濫,各國通脹壓力驟增,為企業海外經營成本管理帶來挑戰。為應對通脹全面上行,各國央行轉向調整貨幣政策,融資空間下降和信貸成本上升帶動基建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多重8與其他三個指數不同,發展成本指數為逆向指數,指數越高,表示成本越小。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39因素疊加導致基礎設施發展成本顯著增加。圖 21“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成本指數(2010-2022)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二 發展成本指數區域及國別得分情況2022 年,“一帶一路”各區域發展成本指數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
94、下降。東南亞發展成本指數得分最高,區域排名保持首位,獨聯體和蒙古指數最低,排名由 2021 年第4 位下降至第 7 位。從國別情況來看,超過 85%的“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成本指數得分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發展成本壓力增大成為“一帶一路”區域國家發展普遍面臨的問題。具體來看:東南亞地區成本優勢保持穩定,泰國發展成本得分突出。2022 年東南亞地區發展成本指數得分為 113,在七個區域中成本壓力最低。良好的疫情管控效果、政府支持下的信貸政策以及貨幣市場利率基本穩定,保證了在該地區開展基建項目的經營和融資成本穩定。其中,泰國的基礎設施發展成本指數得分為 149,多項投資優惠政策的實施、信貸便利度的提升
95、和金融市場穩定性的保持,使之成為“一帶一路”71 國中和本區域內成本優勢最突出的國家。獨聯體和蒙古地區成為發展成本上升最高的地區,俄羅斯成本壓力大幅增加。2022 年獨聯體和蒙古地區發展成本指數得分為 81,較上年下降 20 分,排名下降 3 位。俄烏局勢對獨聯體和蒙古地區產生較大影響,地區主要國家發展成本均有所上升,表40“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現為通脹導致的原材料成本以及金融環境收緊下借貸利率上升。隨著美歐等國對俄羅斯制裁的擴大升級,將產生較大的區域外溢效應,進而
96、影響該地區金融市場穩定性、在國際市場獲得信貸的成本以及便利度。在盧布貶值以及金融經濟領域制裁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俄羅斯發展成本壓力增大,其中 2022 年俄羅斯發展成本指數得分為81,排名下降 31 位。中亞地區發展成本保持穩定,塔吉克斯坦成本逆勢下降。2022 年中亞國家發展成本指數得分為 97 分,得分與上年持平,排名較上年下降兩位。該地區成本得分的穩定得益于塔吉克斯坦得分的上漲,在區域其他國家融資成本大幅上升的情形下,塔吉克斯坦政策在疫情期間擴大引資力度,使得企業獲得信貸便利度大幅提升,保障了該國融資成本的下降。2022 年塔吉克斯坦發展成本指數得分為 111 分,是少數成本逆勢下降的
97、國家之一。表 10 各區域發展成本指數變化情況區域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東南亞11311211中東歐10121082西亞北非9931033中亞974976葡語國家935947南亞9061005獨聯體和蒙古8171014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表 11 發展成本指數得分及排名(TOP15)國家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泰國149 1 1512卡塔爾148 2 1521格魯吉亞132 3 1268 馬來西亞130 4 1344菲律賓129 5 1413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41國家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
98、名指數排名克羅地亞123 6 131 5 北馬其頓122 7 128 6 塞爾維亞117 8 115 17亞美尼亞117 9 121 10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16 10 11813阿爾巴尼亞115 11 1239 約旦115 12 127 7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114 13 12012新加坡114 14 11516黑山114 15 11320 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三 發展成本指數影響因素分析(一)供應鏈緊張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經營成本上升2022 年以來,農產品、金屬、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均遠超疫情前水平。截至2022 年 6 月,原油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
99、漲約 64%,國際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同比上漲約 21%。各國疫情管控效果的差異和封鎖措施的不同步擾亂了全球供應鏈的運輸和生產效率,物流鏈的失衡和物流成本的上升也推升了項目建設和經營成本。根據指數模型,企業經營成本上漲的國別數量占比增至 69%,同比上升 29 個百分點。此外,受制于疫情防控,部分國家人員流動依舊受限,勞動力供求缺口進一步擴大,基建項目普遍面臨用工成本上升的問題。(二)全球加息進程加快增大企業融資成本隨著經濟重啟和社會生活的恢復,各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采取的寬松貨幣政策和財政救助政策逐步退出,但各國退出的步伐和手段并不一致。發達國家央行在 2021年先后開啟退出步伐,如削減購買資產
100、規模等。部分通貨膨脹攀升較快的發展中國家加息步伐相對較快,如俄羅斯 2021 年 3 月將政策利率由 4.25%逐步調整至 7.5%,巴西央行將政策利率由 2.0%提升至 7.75%。截至 2022 年 7 月,美聯儲已經連續4 次加息,6 月至 7 月連續 2 次加息 75 個基點,累計達 150 個基點,創 1980 年以來最大幅度。同期 7 月,歐洲央行正式步入加息周期,將三個關鍵利率上調 50 個基點,4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為 11 年來首次加息。全球貨
101、幣政策的轉向,將抬升貨幣市場利率水平,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成本隨之提高。尤其是發達經濟體的加息進程加快將使發展中經濟體面臨資本外流、匯率波動和債務償付的多重壓力,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空間恐將受到負面影響。專欄 能源價格上漲成因和影響2022 年以來,能源價格上漲引發各界關注。俄烏沖突進一步沖擊大宗商品市場,尤其原油、天然氣和動力煤等一次能源期貨價格暴漲,創下近年來新高。截至 2022 年 7 月,世界銀行公布的全球能源價格指數為 168.6,同比增長 70.3點,食品價格指數為 138.6,同比增長 16.4 點,化肥價格指數為 213.1,同比增長 86.1 點。能源價格的普遍上漲一方面推升全球通脹
102、的治理難度,另一方面反映出全球能源供需缺口的增大。俄烏沖突為能源價格帶來嚴重沖擊,影響本輪能源價格上漲的長期因素主要源自疫情沖擊下的全球能源短缺、供應鏈瓶頸、極端氣候以及能源轉型引發的長期供需矛盾。供給方面,受疫情沖擊,項目暫停和工期延長等因素導致一次能源產能下降,生產擾動導致能源供應受阻;其次,全球航運物流時間延長和效率下降導致能源運輸成本暴漲,供應鏈修復仍需時日。需求方面,經濟復蘇帶動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導致能源供需缺口持續擴大;其次,極端氣候頻發導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受到負面影響,導致對傳統能源的需求激增,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能源價格高位不僅直接影響基建企業的原材料成本,還將加劇全球性通
103、脹預期,影響全球通脹治理的效果,從原材料價格、信貸成本和信貸可獲得性等方面影響基建企業的發展成本。同時,能源的金融屬性還將放大價格波動幅度,影響大宗商品市場的穩定性,進而影響各國金融市場的穩定以及企業的風險對沖成本。短期來看,地緣局勢緊也將對國際能源供需產生較大擾動,加劇能源價格上漲壓力。本輪能源價格的波動進一步加劇“一帶一路”中高度依賴能源進口國家脆弱性,建議密切關注相關國家能源進口壓力、經濟復蘇步伐和潛在政策走向。第二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分析 43 圖 22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7 月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變化情況數據來源:世界銀行,數據訪問日期:2022
104、年 8 月 17 日。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澳門特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的背景下,2021 年與沿線國家經貿往來顯著回暖,“一帶一路”合作成果豐碩。澳門特區還發揮自身區位優勢,把握“二五規劃”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機遇,確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新思路、新路徑和新平臺,助力澳門特區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葡語國家地域廣袤,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不一,但均是“一帶一路”國際基建合作的重要參與方。2022 年,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穩步回升,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前景向好。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
105、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 45第一節 澳門特區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最新成果2021 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進入新的階段,為澳門特區構建高水平開放新體系提供了難得機遇。與自身發展同步,澳門特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一系列高質量共建成果相繼形成,澳門特區已逐步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忠實踐行者、積極開拓者和示范引領者。一 共建政策持續完善,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升溫(一)高質量銜接“一帶一路”倡議,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澳門特區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經濟特征,主動配合“一帶一路”倡議做好政策規劃,充分發揮中國與葡
106、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作用與功能,以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著力點,統籌政策措施,凝聚各方資源,成功構建了一整套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政策體系,搭建了一系列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平臺。澳門特區持續鞏固和發展特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功能定位由“一中心、一平臺”逐步升華至“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持續發揮區位優勢,著力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葡語國家的經貿交流、技術交流、文化交流。進入“十四五”時期,澳門特區圍繞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銜接“一帶一路”倡議,堅持以“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為原則,充分發揮澳門特區自身優勢,促進“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與
107、“一帶一路”建設有機結合,集中精力重點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同時,進一步擴展中葡平臺功能,擴大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提升澳門特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表 12 2016-2022 年度澳門特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施政重點年度內容2016特區政府把握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以及內地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契機,提升特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進一步創造更多有利的條件,增加澳門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力。46“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年度內容20
108、17特區政府已設立由行政長官辦公室牽頭的專門工作委員會,統籌澳門參加“一帶一路”工作。將著力用好中央支持澳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圍繞金融服務,拓寬合作領域;發揮專業優勢,輸出高端服務;發揮區位優勢,推動經貿交流;聚焦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深化區域合作,發揮協同效應等。2018努力把澳門“一中心、一平臺”的發展定位于“一帶一路”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緊密結合,抓住重點、形成合力。設立專責部門統籌區域合作,提升合作的素質和水平。明確以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作為發力重點,切實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鼓勵企業“以大帶小”,共同參與區域合作。2019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
109、路”建設,充分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作用與功能,繼續以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作為著力點,統籌政策措施,凝聚各方資源,優勢互補,共謀發展。2020立足國家發展戰略大局,根據“國家所需、澳門所長”,落實“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發展能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發展戰略、有利于融入國家產業鏈的新產業、新業態。將充分利用澳門單獨關稅區、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結合橫琴的空間和資源優勢,搭建內地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的通道,助力國家全面開放。2021主動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融入國
110、家發展大局。打造好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等重點平臺。發揮澳門僑界的橋梁作用,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合作關系。爭取與更多葡語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稅收協定,辦好“一帶一路”澳門稅務學院。2022有效發揮“融入國家發展工作委員會”的作用,集中精力重點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積極務實推進與內地各領域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中央指導和支持下,進一步加強政策協調和創新,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貿易、科創、通關、民生等重點領域合作。發揮澳門優勢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積極組織澳門企業參加“中國國籍進口博覽會”等國家重要活動,推動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教育
111、、旅游、體育、文化、人才培養等交流合作。爭取與更多葡語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稅收協定,簽署對所得消除雙重征稅和防止逃避稅協定。進一步擴展中葡平臺功能,充分發揮中葡平臺作用。資料來源:根據澳門特區公開發布的各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整理。(二)發揮澳門特區優勢,推動中葡合作走深走實澳門特區是中葡合作的橋頭堡,推動中葡合作平臺建設既是澳門特區優勢的突出體現,也是國家賦予澳門特區的重要定位。澳門特區深入發揮與葡語國家的聯系優勢,以開展媒體與網絡合作、舉辦國際性會展和相關經貿活動為依托,持續提升中葡合作平臺建設水平,搭建了以文化交流為先導、經貿合作為主干、人才與信息交流為補充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
112、“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 47的中葡全方位合作平臺,形成了以“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及人才信息網”“中葡商貿導航”等品牌項目為代表的中葡合作服務產品體系。2021 年澳門特區政府在內地多個城市舉辦“澳門周”活動,設置葡語國家產品展銷區及葡語國家展示區,為促進我國與葡語國家貿易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根據“二五規劃”9,澳門特區將進一步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功能,促進中葡各國在經貿、金融、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發揮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作用,打造中葡合作平臺升級版。表 13 澳門特區“二五規劃”期間深化中葡平臺建設的重點工作重點工作1.繼續辦好中葡論壇部
113、長級會議,切實用好惠澳政策2.支持并協助中葡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開展工作(1)協助常設秘書處參與澳門會展活動,加入更多葡語國家元素。(2)根據疫情形勢,走訪葡語國家并舉辦經貿促進活動。(3)充分利用在線上線下新模式舉辦“中國-葡語國家文化周”系列活動,吸引青年學生參與。3.強化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及人才信息網功能(1)加強人才信息網大數據應用,對各類用戶的需求進行更為全面和精準的分析,協助用戶更為便捷地尋找目標合作伙伴,提升配對成效。(2)加強宣傳人才信息網,主動邀請更多客商成為注冊用戶,推動注冊用戶數量持續增長,并積極推動現有用戶適時更新企業信息,以確保數據庫內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效性。(3
114、)定期分析人才信息網的數據和資料,梳理中葡貿易發展的最新趨勢。(4)持續應人才信息網具體運作情況、配對成效及用戶反饋作定期評估及調整。4.優化“中葡商貿導航”服務優化“中葡商貿導航”服務,加強運用社交平臺及實時通訊軟件與用戶進行互動交流,結合“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及人才信息網”的在線客服功能,提升整體資源運用效益和提高咨詢服務的效率及質量。資料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三)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提速,提振澳門特區發展勢能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國家支持澳門特區長遠發展的重大舉措,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決策部署。2021 年 9 月 5
115、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簡稱方案)正式公布;17 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由粵澳雙方秉持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則,共同管理和建設。方案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初心,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立足服務澳門特區、為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進行謀劃和設計,內容包括:一條主線,即促進澳門特區9“二五規劃”是指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 年),下同。4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四大定位,
116、即促進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平臺、便利澳門特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三個階段目標,分別對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2024 年、2029 年兩個任期時間節點,以及全國 2035 年現代化建設的時間節點,提出了體制機制、產業發展、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的發展目標;四大任務,即發展促進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建設便利澳門特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構建與澳門特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傮w上,加速推進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符合澳門特區發展需要,為澳門特區長遠發展提供更高平臺和注入更強動能,助力澳門特區更好融入
117、國家發展大局。表 14“二五規劃”期間加快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重點工作重點工作1.組建深合區開發管理和執行機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粵澳雙方聯合組建深合區管理委員會,并下設執行委員會,履行深合區的運營管理、推廣、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職能。2.與廣東省共同做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的修編工作3.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1)對澳門研制符合規定的新藥實施優先審評審批。(2)推動落實指定醫療機構使用臨床急需和符合規定的澳門藥品丶醫療器械。(3)全面改革和調整澳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定位與發展模式思路,盤活其投資項目以提升效益,以充分發揮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平臺作用。4.發展文旅會展商
118、貿產業(1)與廣東省共同打造國家級展會平臺。(2)推動中央支持對參與深合區與澳門聯合舉辦跨境會展項目的工作人員、專業參展人員和持有展會票務證明的境內外旅客,提供多次出入境有效簽。(3)利用粵港澳游艇自由行的政策,爭取中央部委支持粵澳共同開發深合區周邊海島旅游資源。5.發展現代金融業(1)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深合區依法設立合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提出以電子圍網形式構建深合區金融監管模式的措施,提出深合區與粵澳金融監管機構建立實時風險聯動機制以及監測預警方案。(3)在跨境證券投融資領域,制定支持深合區的企業在境外上市、發債的政策措施,以及簡化匯兌管理的具體細則。6.推進“澳門新街坊”建設在
119、橫琴設立教育設施、衛生站、家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及長者服務中心,為居住在當地的澳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社會服務。預計 2023 年完成整個項目建設。7.完善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互聯互通(1)2023 年完成澳門大學連接橫琴口岸通道(連接橋)工程,2024 年內完成輕軌橫琴線工程。(2)完成橫琴口岸第二階段(永久客貨車通道及隨車人員驗放廳)通關設備建設。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 49重點工作8.推進粵澳兩地海關的深度合作推動落實大型車輛檢查系統共享方案和優化“粵澳海關跨境一鎖”服務。9.在橫琴口岸實施新型車輛通關模式積極推進“大一站式”車輛
120、通關系統研發,于車道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通關模式(駕駛者及車輛僅需要一次排隊、一次人工檢查,即可完成珠澳雙方的出入境查驗)。預計于 2022 年橫琴口岸第二階段永久車道完成后投入使用。10.推動全面放開澳門機動車便利入出深合區資料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二 疫情防控精準高效,有效促進“一帶一路”經貿發展(一)澳門特區經濟快速復蘇,與內地貿易往來更加緊密疫情防控成效顯著,澳門特區經濟快速回暖。2021 年以來,澳門特區與中央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嚴格執行各項防疫規定,積極推動疫苗接種,防疫成效顯著。同時,澳門特區政府還試行積極調控政策:著
121、力擴大公共工程投資,設定投資預算 163.8 億澳門元;推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擴大本地消費需求;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為企業紓困解難,保持市場主體活力;推出“澳人食住游”計劃,促進旅游業復蘇等等,在助推傳統產業發展的同時,有效加速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在這些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2021 年澳門特區經濟快速回暖,GDP 總值同比大幅增長 18%,達2394 億澳門元;其中本地消費同比增長 3%,入境旅游服務增長 127%,貨物出口增長 91%。澳門特區經濟的快速回暖,也為其參與“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奠定了基礎。表 15 2021 年澳門特區本地生產總值及結構主要指標2021 年產值實質變動
122、(%)本地生產總值(百萬澳門元)239,406 18.0外部需求(百萬澳門元)211,394 69.9博彩服務出口(百萬澳門元)69,615 45.0其他旅游服務出口(百萬澳門元)53,755 127.2外部需求凈值(百萬澳門元)29,737 654.8內部需求(百萬澳門元)209,669 3.0本地人均生產總值(澳門元)350,445 17.7數據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50“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與內地企業合作向縱深發展,商品貿易總量再創新高。作為國
123、內統一大市場的一部分,澳門特區企業與內地企業的經貿往來逐年增長,澳門特區當地企業與內地企業的合作已逐漸由礦產資源延伸至電子設備、機械設備等中高端產業。2021 年,受益于內地與澳門特區有效的防疫措施、積極的經濟刺激政策,兩地貿易總額急速回升,突破 500 億澳門元大關,同比增長 72.2%至 503.3 億澳門元,其中澳門特區出口額同比增長 11.7%至 18.1 億澳門元,進口額同比增長 75.7%至 485.2 億澳門元。此外,從澳門與內地各省市貿易情況看,廣東省和北京市與澳門特區貿易往來最為密切穩定,近三年兩省市與澳門特區貿易額占兩地總貿易額的 75%以上。圖 23 1999-2021
124、年澳門特區與內地商品貿易變化情況10數據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表 16 2019-2021 年澳門特區與內地商品進出口額及增速11類別2019(億澳門元)2019 年增速(%)2020(億澳門元)2020 年增速(%)2021(億澳門元)2021 年增速(%)進口11306.5-2.8276.1-9.9485.275.7出口15.8-21.416.22.518.111.7進出口合計322.3-3.9292.3-9.3503.372.2數據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10進口額指澳門自內地進口金額,出口額指澳門對內地出口金額11“進口”表示澳門特區自內地進口;“出口”表
125、示澳門特區出口至內地;“進出口合計”表示澳門特區與內地進出口兩個方向的合計。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 51(二)對外貿易觸底反彈,與葡語國家貿易平穩回升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量迅速回升,旺盛需求彰顯發展信心。受疫情防控及時有效、經濟環境快速回暖等利好影響,2021年澳門特區消費需求得到釋放,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商品總額同比躍升 68.6%至 253 億澳門元,漲至 2018 年以來最高水平,其中自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進口規模最大,占自沿線國家進口總額的 40%以上;澳門特區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保持平穩,近4年來出口額維持在3億
126、澳門元左右,其中向越南、新加坡、菲律賓出口規模最大,占對沿線國家出口總額的 70%以上。澳門特區與沿線國家貿易表現出強勁復蘇勢頭。表 17 2018-2021 年澳門特區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情況122018(億澳門元)2019(億澳門元)2019增速(%)2020(億澳門元)2020 年增速(%)2021(億澳門元)2021 年增速(%)進口1271.8 159.7 122.2 150.1-6.0 253.168.6出口2.7 3.5 33.3 3.0-14.5 3.11.5進出口合計74.5163.2119.1153.2-6.2256.267.2數據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
127、澳門特區與葡語國家貿易小幅回升,貿易伙伴關系保持穩定。2021 年澳門特區與葡語國家的貿易總額為 7.3 億澳門元,同比增長 2.8%,其中以澳門特區自葡語國家進口為主,進口額為 7.24 億澳門元,占進出口總貿易額的 99.6%。從具體貿易伙伴看,葡萄牙和巴西是葡語國家中與澳門特區貿易關系最為緊密的兩個國家,兩國與澳貿易額占所有葡語國家與澳貿易總額的比重分別穩定在 38%和 61%,且以澳自兩國進口商品為主。從進口商品看,澳門特區自葡語國家以進口冷凍肉類食品為主,是澳門特區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物質的重要補充,不僅解決了當地的實際需求,也反映出雙方共贏互補的合作優勢。12“進口”表示澳門特區自“一
128、帶一路”國家進口;“出口”表示澳門特區出口至“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合計”表示澳門特區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兩個方向的合計。5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表 18 2018-2021 年澳門特區對葡語國家的貿易情況13類別2018(億澳門元)2019(億澳門元)2019 年增速(%)2020(億澳門元)2020 年增速(%)2021(億澳門元)2021 年增速(%)進口137.9 8.46.97.0-17.3 7.243.7出口0.20.01-94.8 0.1867
129、.4 0.06-48.2進出口合計8.18.53.97.1-16.07.32.8數據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圖 24 2019-2021 年澳門與葡、巴貿易額占澳門與葡語國家貿易總額的比重數據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三)經濟適度多元加快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基礎更牢2021 年澳門特區繼續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在中醫藥、金融、科技和會展等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例如,中醫藥產業方面,頒布了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注冊法并吸引藥企入駐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等;現代金融業方面,繼續優化金融軟硬件基建,完成澳門第一階段的“快速支付系統(FPS)”構建、跟進信托法等多項金融領域重要
130、法律的立法和修訂、完成“中央證券托管系統(CSD)”的構建等;科技促進方面,完善了科技企業稅收優惠制度并將一批產學研成果轉為現實;會展業方面,策展辦展專業水平及信息化程度進一步提升,輻射、聯動作用逐漸加強。未來,澳門13“進口”表示澳門特區自葡語國家進口;“出口”表示澳門特區出口至葡語國家;“進出口合計”表示澳門特區與葡語國家進出口兩個方向的合計。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 53將會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圍繞落實“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發展定位,在鞏固和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培育和發展以中醫藥研發制造為切入點的大健康、現
131、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重點產業,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增強澳門特區經濟的發展動能和綜合實力,鞏固提升特區競爭優勢,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為共建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三 基礎設施合作升級,成功打響“一帶一路”示范品牌(一)澳門特區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智慧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二五”時期以來,澳門特區以交通設施和 5G 設施為重點,持續推動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致力于打造具有更高數字化水平、更強可持續能力的智慧宜居城市。2021 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澳門特區積極推動輕軌東線工程的設計、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的建設工作,同時持續推進步行系統、空中走廊、行人天橋等步道建
132、設,以優化人行與車行道路資源配置。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澳門特區持續推動 5G 網絡、大數據中心相關建設進程,進一步擴大免費 WiFi 覆蓋面積,并推出移動支付方式“聚義用”,大幅提升民商交易效率。2022 年,澳門特區還將發出 5G 牌照,推動新建公共樓宇全面光纖入戶,更換智能電表,試行智能水表等,促使澳門特區新型基礎設施進入加速建設階段。智慧宜居城市的建設為澳門承包工程企業積累發展經驗提供了難得機遇,為相關企業下一步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更多選擇。(二)粵澳基礎設施建設成果豐碩,一批標志性項目相繼建成2021 年,澳門特區持續促進粵澳區域間融合互動、融通互補,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133、水平顯著提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連接粵澳兩地的輕軌橫琴線項目、橫琴口岸“一大站式”跨境車輛通關系統建設項目啟動建設,澳門大學至橫琴口岸連接橋項目也已進入設計籌備階段?;浉郯拇鬄硡^內,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也已通關,粵澳人流、物流通行更高效更便捷。澳門特區在持續加強跨境硬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將創新通關政策,打造口岸“單一窗口”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內地與澳門報關資料的智能化推送對接,為澳門企業“走出去”、境外企業“走進來”提供合作便利,助力澳門特區在促進內地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往來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54“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
134、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專欄 青茂口岸正式開通是粵澳兩地深度合作取得的新成果青茂口岸項目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被列為建設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的重點推進項目,是澳門與廣東省珠海市第五條陸路跨境通道 2021 年 9月,青茂口岸正式開通,意味著粵澳兩地深度合作又取得新的成果??诎兜拈_通將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人員高效便捷流動。2019 年拱北關閘口岸日均客流量達 40 萬人次,青茂口岸距離關閘口岸約800 米,實行 24 小時通關,日通關流量可達 20 萬人次,口岸的開通將為關閘口岸起到分流作用,有效紓緩關閘口岸通關壓力。青茂口岸直接連接廣珠城
135、軌,澳門居民可經珠海城軌站后前往全國各地,有力促進澳門融入大灣區城際鐵路網以及國家高鐵網,讓更多澳門居民共用大灣區發展成果。同時,青茂口岸繼港珠澳大橋澳珠口岸和橫琴新口岸之后,又一個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高效通關模式的口岸,對推動“一國兩制”下區域合作體制機制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三)內地與澳門特區企業雙向合作,帶動澳門特區企業跨海發展近年來,內地企業廣泛參與澳門特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澳門特區政策住房、交通、5G 設施建設快速發展,銀河四期、東北大馬路長者公寓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開工。據商務部數據,2021 年,內地企業在澳門工程承包新簽合同額大于 500 萬美元的項目有15 個,新簽合同額合
136、計達 24.8 億美元,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約 6 萬人。隨著雙方合作升級,澳門特區承包工程企業也逐步走出澳門、走進內地,參與到內地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來。2021 年 5 月,澳門澳馬建筑集團承接珠海市橫琴新區長隆宿舍一期項目紅線外市政配套工程,成為首個承接內地政府投資項目的澳門承包工程企業,成為澳門建筑施工企業參與內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里程碑,也為澳門承包工程企業下一步走向全球、參與“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良好示范。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 55第二節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建議澳門特區緊緊跟隨國家發展步伐,充分發揮
137、國家賦予的功能定位,不斷完善治理體系、優化發展政策、改善營商環境,澳門特區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方面有了更加長足的發展,在中葡合作平臺建設方面取得了更加豐碩的成果。進入“二五”時期,澳門特區還應結合自身發展的獨特優勢,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著力改善“一帶一路”政策環境,發揮好現代金融和特色產業優勢,為下一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做足準備。一 借助產業與平臺優勢,完善“一帶一路”合作機制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和大灣區、深合區的加速建設,澳門特區會展業在國際間的地位和影響力日益提升,澳門特區“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功能日益凸顯。澳門特區可以繼續借助會展產業和平臺功能
138、,繼續發揮澳門獨特優勢,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商貿文化合作領域,助力共建“一帶一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加快發展會展服務業,拓展“一帶一路”經貿交流未來,澳門特區可以推動以下工作,繼續深化會展產業發展,為內地、澳門、葡語國家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創造商貿合作機會:一是借助特區會展業獨特優勢,拓寬國內外參展產業范圍,吸引更多產業品牌商,創新主題創意,不斷豐富會展主題,在促進國際經貿合作、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雙向投資合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二是借助大灣區和深合區建設機遇,打通澳門特區與內地聯合辦展通道,繼續推動“以展招商”模式,吸引內地參展客商來澳交流,
139、促進與葡語國家的合作,進一步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面向國際市場尋找澳門營商機會,強化會展引領投資作用。三是借助數字化發展新趨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創新拓展“互聯網+會展”新模式,實行線上、線下展廳并舉,并引入云配對、云簽約等線上功能,進一步提升參展成效。56“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四是繼續做好做強品牌展會,促進更多像“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等優質品牌會展獲得國際認可的同時,打造會展衍生產品和服務,為澳門特區發揮橋梁作用、
140、助力澳門特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創設新的切入點。以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為例,論壇在不斷完善自身專業性、權威性、實效性的同時,定期發布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和報告,作為行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推進澳門特區建筑業等與內地企業的多層次、全方位合作,攜手開拓國際基建市場以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二)持續優化中葡合作平臺,深化對葡語國家務實合作今后,澳門特區可以推動以下幾方面工作,逐步搭建中葡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溝通橋梁,持續深化與葡語國家的務實合作:一是強化中葡文化交流平臺功能,深化中葡雙語人才培養、支持中葡青年學生交流學習,充分發揮澳門特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
141、地”的平臺作用,促進中葡文化交流,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進民心相通。二是優化中葡商貿合作平臺功能,組織中葡貿易代表訪問交流,持續推動內地企業與葡語國家企業在特區建立業務部,發揮澳門特區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作用,促進雙向投資合作。三是創新發揮合作示范平臺功能,充分借助大灣區、深合區發展機遇,聯動大灣區、深合區城市建立科技示范區,搭建中葡科技合作橋梁,吸引內地與葡語國家項目落戶示范區,推動項目平穩落地。二 發揮現代金融業優勢,深化“一帶一路”產融結合澳門特區憑借明顯的區位優勢和持續的政策紅利,持續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并取得重大成果,成果體現在兩方面:一是 2021 年澳門特區建成并
142、啟動了澳門中央證券托管系統(MCSD),為澳門特區發展債券市場奠定硬件基礎;二是作為人民幣境外清算的首批地區之一,澳門特區擁有著直連中國人民銀行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的境外以及清算行資格,并與滬、港均建立了直通清算路徑,為澳門特區建立和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提供必要條件。當前,澳門特區可不斷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點的平臺功能,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不斷完善澳門債券市場、發展澳門特區人民幣離岸業務,加快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推廣使用,并進一步鞏固中葡金融服務平臺的發展基礎。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 57(一)依托中央證券
143、托管系統,推進澳門特區債券市場建設澳門特區可穩步培育澳門債券市場,在粵港澳大灣區形成與深交所、港交所的錯位發展,為各類投資者和發行人提供良好的投融資機會。建議澳門特區依托中央證券托管系統開展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創新制度安排,加大債券市場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優質投資機構及市場中介服務機構,豐富債券市場參與主體的多元性;二是豐富融資工具,主動與國內、國際市場形成良性互動,進一步完善債券發行機制,吸引國內國外尤其是葡語國家的債券發行主體,激發市場活性;三是積累成熟經驗,適時探索澳門特區債券擔保品管理業務,發揮債券的多樣化用途,降低交易風險,培育澳門特區債券市場的穩健性;四是完善配套建設,制定并發布與中央
144、證券托管系統配套的法律法規,為澳門債券市場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二)發展人民幣離岸金融,滿足“一帶一路”金融服務需求澳門特區可統籌各方資源,借助平臺優勢,培育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建設人民幣離岸副中心,重點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配合中央完善金融制度保障,通過探索建立人民幣離岸債券市場、加快人民幣離岸金融產品創新、開拓新型人民幣結算業務等路徑,健全澳門特區人民幣離岸清算系統、拓寬人民幣在澳門特區金融市場的使用渠道;二是發揮特區優勢,借助深合區建設新機遇,積極與區內城市合作建設金融城,打造人民幣離岸結算新場景,促進澳門特區與內地經濟聯通,推動人民幣離岸結算功能用到實處。三是探索并建立與葡語國家貿
145、易往來以人民幣計價新模式,并適時將該模式復制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中,加強對葡語國家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資金支持。三 主動嵌入全球價值鏈,提升高端產業國際競爭力作為開放型的微型經濟體,澳門特區適度發展多元產業,并主動嵌入全球價值鏈以尋求較高增值空間,成為澳門特區提升經濟競爭力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借鑒嵌入全球價值鏈程度較高的微型經濟體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澳門本地實際,澳門特區可以大力發展較高增值空間的傳統服務業、高端科技產業并積極拓展與內地企業合作,聯合參與國際市場,為澳門特區拓展全球價值鏈合作提供更多可能。5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146、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一)優化服務產業布局、推動產業聯動發展,提升澳門全球價值鏈中服務業比重澳門特區可以進一步優化服務產業布局,實現跨產業聯動發展,將服務產業更好地嵌入全球價值鏈中,助力澳門特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一是持續創新旅游產品和服務,跨界融合旅游業與會展業聯動發展,優化綜合性旅游產業服務水平,提高國際知名度;二是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加速完善債券市場、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逐步接軌國際金融市場,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三是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注重旅游業消費者、會展業參展客商信息的挖掘和處理,逐漸形成高增值的市場信息服務產業
147、,為澳門特區參與全球價值鏈注入新元素。(二)重點培育高端產業,助力科技型企業參與國際合作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高端產業具有較高的增值空間,結合特區產業發展實際,澳門特區可以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培育孵化科技產業,助力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一是完善科技創新制度體系、設立科研資助計劃、推動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為科技創新發展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資金保障、環境保障。二是充分發揮澳門特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科技引領作用,提升原創科研能力,鼓勵研究成果轉向應用,推進產學研融合發展。三是發揮澳門特區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點功能,落實中葡平臺定位,促進中葡及國際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提高澳門科技企業國際參與度。(三)建立
148、與內地產業聯通機制,積極務實推進與內地各領域合作澳門特區與內地經貿合作的區域、層次、領域等不斷提升和深化,但因澳門特區產業單一、兩地政策環境差異等,澳門與內地合作仍有進一步發展空間,澳門特區可以推動以下幾方面工作,完善與內地企業合作機制,與內地企業聯手參與國際競爭,尋求新的發展空間:一是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住大灣區、深合區發展新機遇,建立健全與內地合作機制,盡快建成建好交通設施、金融市場、人才儲備等服務產業發展保障體系,為兩地企業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合作環境。二是以深合區四大重點發展產業為焦點,促進兩地企業在中醫藥、金融業、科技創新和會展業領域深入合作,起到示范與引領作用,調動兩地合作
149、積極性。三是建立優質合作遴選機制,重點支持優勢合作項目做大做強,適時推動合作走向國際市場,助力澳門企業出海,拓展更為寬闊的發展空間。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 59第三節 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2022 年葡語國家14“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指數進一步回升,其中發展熱度指數得分上漲幅度最大,發展環境指數和發展需求指數略有改善。展望未來,與葡語國家經濟恢復性增長同步,相關各國基礎設施發展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基礎設施發展前景顯著改善。一 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總體情況葡語國家指數得分及排名均有提升。2022 年葡語國家“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
150、展指數得分為 114,較 2021 年略有上升;區域排名由第 3 位上升至第 2 位,連續第 3 年保持上漲態勢。綜合來看,近一年多來各葡語國家經濟環境持續改善,疫情對基礎設施發展的影響得到有效控制,相關投資建設需求逐步轉化為推動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的強勁動能。當然,也應看到 8 個葡語國家中有 4 個國家經濟體量偏?。℅DP總量低于 1000 億美元15),且各國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設施需求和建設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各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差距較大。圖 25 葡語國家發展總指數得分變化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14 赤道幾內亞已于 2
151、022 年 4 月正式加入中葡論壇,成為中葡論壇第十個與會國。為了保持指數結果延續性,本年度指數報告所指葡語國家為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東帝汶等 8 個國家;課題組將于明年開展的指數研究工作中,將赤道幾內亞納入葡語國家類別進行研究。15按購買力平價計算。60“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各葡語國家指數得分和排名均有提升,巴西安哥拉表現亮眼。2022 年 8 個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穩步增長,各國相對排名變化不大。從國別來
152、看:巴西指數得分為 115,蟬聯葡語國家排名首位,巴西博索納羅政府推行的“三降一改一補”結構性改革,將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作為施政重點,即便受困于新冠疫情,巴西持續開放的投資環境和行之有效的經濟刺激政策,還是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青睞。安哥拉名次上漲最快,提升 11 名至第 22 位;油價上漲、對外債務優化、經濟金融形勢好轉等因素促進發展熱度提升,是安哥拉排名出現較大變化的原因;同時,安哥拉也是中國企業在葡語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合作的重要市場,2021 年共簽署基礎設施項目 44 個,新簽合同額達 26.4 億美元,占與葡語國家新簽合同總額的 39%。表 19 2022 年葡語國家發展指數得分及排名情況國
153、家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巴西1151211215安哥拉1112210933葡萄牙1102710928佛得角1064410553莫桑比克1064510454東帝汶1045710263圣多美和普林西比99649869幾內亞比紹99669770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表 20 2022 年葡語國家發展指數分指數得分情況國家發展環境發展需求發展熱度發展成本總指數巴西11113311592115安哥拉10114510484111葡萄牙12211398106110佛得角105110104105106莫桑比克10712410284106東帝汶10211410
154、095104圣多美和普林西比99104969499幾內亞比紹95115968399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 61二 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子指數得分情況表 21 葡語國家分指數變化情況指數2022 年2021 年得分變動得分變動總指數114 2112 4 發展環境 111 3108 7 發展需求 131 2129 6 發展熱度 113 4109 2 發展成本 93 194持平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葡萄牙、佛得角、莫桑比克等國排名靠前。
155、受經濟持續復蘇、政治保持穩定、行業及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等利好拉動,2022 年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得分進一步上升至 111,改善速度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各區域中排名第3 位。從國別情況來看,葡萄牙、佛得角、莫桑比克等國實際 GDP 增速分別為 4.9%、4.8%、4.2%,優于“一帶一路”國家平均水平,為其國內基礎設施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條件;安哥拉、幾內亞比紹等國政治環境、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基礎設施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圖 26 葡語國家發展環境指數得分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6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
156、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圖 27 葡語國家實際 GDP 增速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發展需求持續反彈,交通和能源需求保持高位。2022 年,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得分 131,區域排名第 3 位,與上一年持平。從細分領域來看,葡語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得分為 187,相關各國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需求持續旺盛,其中巴西發布“鐵路發展支持計劃”,安哥拉啟動 20 年交通投資計劃成為助推葡語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得分保持高位的重要因素。葡語國家能源基礎設施發展需求得分 147,其中安
157、哥拉、莫桑比克、東帝汶、佛得角、幾內亞比紹、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國電力需求較大,巴西和葡萄牙發電設施具有較好基礎,能源轉型帶動新能源發展需求旺盛。圖 28 葡語國家發展需求指數得分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 63圖 29 葡語國家細分領域發展需求指數得分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發展熱度指數得分連續第四年上升,各國投資熱點不同。2022 年,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熱度得分為 113,是四個一級指標中得分增長最高的一項。從國別和細分領域來看,巴西發展熱度指
158、數得分最高、增幅最大,巴西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缺口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促使其成為全球基建投資熱點地區,交通和電力成為該國熱度最高的領域,弗洛里亞諾波利斯 50Km 公路建設項目和北大河州彩繪山風電園區項目等一批項目陸續啟動。安哥拉發展熱度指數得分為 104,2021 年全年住房領域新簽合同額超過4 億美元,標志著民生類住房項目正成為該國新一輪的建設熱點。葡萄牙發展熱度指數得分亦為 104,交通和污水處理等環保項目成為建設熱點,2021 年兩者新簽合同額超6 億美元。此外,莫桑比克發展熱度指數得分為 102,重點項目集中在交通和電力領域,合計投資金額超 18 億美元。圖 30 葡語國家發展熱度指數得分
159、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64“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圖 31 各葡語國家發展熱度指數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葡語國家發展成本基本穩定,巴西和佛得角表現更優。2022 年葡語國家發展成本指數得分為 93,區域排名由第 7 位上升至第 5 位。面對全球性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和資金短缺,葡語國家成功將基礎設施發展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在疫情暴發后首次實現了該項區域排名的提升。從國別來看,巴西發展成本指數得分為
160、 92,政府大力實施的減免稅收、提高行政效率等措施取得積極成效,企業獲得信貸便利度有所提升,經營和融資成本得到較好控制。佛得角發展成本指數得分為 105,政府重視改善營商環境及控制通脹,資產注冊所需時間減少,獲得信貸便利度提升,企業經營和融資成本壓力保持較低水平。圖 32 葡語國家發展成本指數得分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第三章 澳門特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最新成果及葡語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分析 65圖 33 各葡語國家發展成本指數得分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為幫助企業進一步
161、把握“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變化情況,本章根據“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測算結果,在全部 71 個國家中選取3 個有代表性的國家(越南、埃及、巴西),詳細分析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變化情況,總結其基礎設施行業發展特征,并對下一步發展前景進行展望。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還將在今年 11 月,發布“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國別篇),詳細分析 30 個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情況,敬請關注。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67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2022 年國家基本信息1617政局情況主要政黨越南共產黨國家
162、元首及任期阮春福(2021/04 2026/04)政府首腦及任期范明政(2021/04 2026/04)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煤炭儲量約 38 億噸,鐵礦 13 億噸。宏觀經濟 202216人均 GDP(美元)3164.8實際 GDP 增速(%)6.2通貨膨脹率(%)2.4公共債務/GDP(%)-財政余額/GDP(%)-3.9經常賬戶余額/GDP(%)-0.8外債總額(億美元,2020)125.0失業率(%)3.6FDI 流量(億美元,2020)158FDI 存量(億美元,2020)1769.1社會發展 202117人口9733.9 萬用電覆蓋率(%)99.4醫療投入占比(%)5.2教育
163、投入占比(%)4.1人類發展指數0.7基尼系數(%)35.7發電裝機容量(MW)69297互聯網比例(%,2020)70.29鐵路(km)2440公路(km,2019)278176商用機場(個)22港口(個)44基礎設施行業基本信息“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1 得分2021 排名2022 得分2022 排名發展總指數12441274發展環境指數114111186發展需求指數1192712129發展熱度指數15011611發展成本指數115151062716數據來源:IMF。17數據來源:World Bank。6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
164、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觀點聚焦 根據“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2 年越南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為 127,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排名第 4 位,與上年持平。2021 年,受疫情強勢反彈影響,越南經濟增速再次下滑至 2.6%,達到30 年以來經濟增速最低點。隨著疫情管控措施放松,越南經濟向好,預計2022 年經濟增速將有所反彈。為支持經濟社會發展,越南政府公共債務和外債水平不斷上升,基礎設施項目依賴公共投資空間有限,導致項目融資風險和成本的有所上升。越南政府注重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并推進能源結構多元化,努力減少對煤電和天然氣發電的依賴,
165、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以滿足凈零排放的承諾,相關領域未來發展機遇較大。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對客運和貨運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越南交通基礎設施發展需求較大。以 PPP 形式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具備一定發展潛力。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69一 基礎設施發展指數表現2022 年越南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為 127,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排名第 4 位,與上年持平。從分項指數上來看,發展環境指數、發展需求指數及發展熱度指數得分均有所上升,其中發展熱度指數升幅最大,發展成本指數有所下降。表 22 越南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及變化情況越南2022 年2021 年指數指數指數排名基礎設施發展指
166、數12741244發展環境指數118611411發展需求指數1212911927發展熱度指數161115015發展成本指數106271151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發展環境處于較高水平,各項分項環境指標均有所提升。從各分項指標來看,越南各分項得分均高于“一帶一路”國家平均水平,其中政治、經濟、主權償付和營商環境得分均有所提升,且得分均高于區域平均水平。2021 年越南大選順利舉行,政局平穩過渡,政府一方面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制定相關行動計劃,另一方面積極出臺措施幫助企業和民眾有效應對疫情。然而,隨著政府財政投入的加大,越南公共債務占比有所上升,主權償付壓力有所
167、增大。?圖 34 越南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變化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70“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融資成本的上漲使發展成本得分下降。土地價格過高和審批手續繁雜是企業在越南開展業務面臨的傳統問題,也是影響越南經營成本改善的重要因素。同時,受全球流動性泛濫的影響,越南本國貨幣市場利率和外債利率上升,加之政府大量舉債支持基礎設施投資導致公共債務規模增大,現有 PPP 項目依賴政府公共資金的投入也進一步壓縮了政府財政支出空間,越南融資成本有
168、所上升。兩個因素綜合作用導致越南基礎設施發展成本得分下降。二 基礎設施行業特征分析在東南亞區域中,越南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近年來,越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占 GDP 比重較高,尤其電力和交通領域表現活躍。由于越南電力需求增長較快,越南長期以來電力供不應求。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制造業快速發展,越南對新增電力產能的高需求將支持電力項目的進一步增長。交通方面,現有交通設施越來越難以滿足經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得益于最新的交通總體規劃、政府預算撥款及大量的擬議項目,公路、橋梁和鐵路的增長動力強勁。表 23 越南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及變化情況發展需求指數得分2021 年2022 年能源領域1
169、14 115交通領域121125 通信領域113 112 水務領域109109公共衛生領域112109(一)電力供不應求,可再生能源具有較大發展空間未來電力需求旺盛,電力供不應求。隨著越南制造業快速發展帶動經濟穩步增長,電力消費量及需求持續擴張。由于電力需求增長很可能在短期內超過裝機容量增長,越南正面臨越來越大的電力短缺威脅。2021 年,越南電力總裝機容量為 74200MW,凈進口 1.6TWh,越南電力消費量為 212.5TWh。越南電力存在較大供應缺口,依賴電力進口滿足相應需求。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2029 年越南用電需求將增加到355.6TWh。私人投資增長較快,主要集中于電力領
170、域。根據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的統計,2020 至 2021 年越南新增基礎設施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力領域,共有 28 個項目的落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71地,總投資金額達 82.2 億美元,計劃實現發電量 5425.9MW,發電類型主要涉及風電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越南政府致力于改善營商環境以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資者進入本國可再生能源市場。部分新增電力項目獲得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等多邊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在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參與的項目中,Lien Lap,Phong Huy and Phong Nguyen Wind Portfolio 項目投資金額最大,為 2.
171、51 億美元,計劃發電144MW,其中亞開行融資金額為 3600 萬美元。表 24 2020-2021 年越南電力領域新增私人投資(金額超過 1 億美元)年份項目金額(百萬美元)2020Hiep Thanh Wind Power Project144.62020Hoa Binh 1 Wind Farm Phases 1 and 2229.12020Hoa Binh 5 wind power plant139.02020Kosy Bac Lieu wind farm345.02020Phu My Solar Power Plant265.22020Phu Yen solar plant186.0
172、2020Quang Binh wind farm384.62020Trung Nam solar plant593.22021144 MW wind plant in Vietnam173.02021Dong Hai 1 Wind Power Plant220.02021Lien Lap,Phong Huy and Phong Nguyen Wind Portfolio251.72021Muong Tung hydropower projects100.02021Nexif Ben Tre Onshore Wind Farm160.02021Quang Ninh LNG plant2000.0
173、2021Tan Thuan Wind Farm127.12021Vung Ang 2 coal plant2293.0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注:表中所列項目金額均大于 1 億美元。政府推進能源結構多元化,可再生能源前景廣闊。繼 COP26 峰會上做出凈零排放的承諾后,越南政府計劃修改其最新的電力發展計劃(PDP VII),通過將可再生能源作為發展重點以減少天然氣和煤炭在其能源結構中的份額。預計到 2030 年,天然氣發電目標將降低至 22.4GW;煤炭發電也將減少至 39.7GW;風能發電達到 10GW;太陽能發電達到 20GW。另外,越南還宣布將不再新建燃煤電廠,計劃到 203
174、0 年,國內7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天然氣和煤炭裝機容量將保持在 14.8GW 水平不變。根據電力發展計劃 VII 的最新草案,到 2030 年,越南在發電和電網基礎設施方面需要至少 1280 億美元的額外投資,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和目標產能。同時,越南政府也在推進電力監管部門的改革,努力放寬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監管要求,例如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和引入競爭性發電市場。(二)交通領域增長強勁,公路及鐵路未來發展潛力較大交通基礎設施發展需求較大。隨著城際客運和貨運需求的不斷
175、增長,越南的大部分交通基礎設施難以應對不斷增長的交通量,帶動越南在公路、鐵路和港口設施等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加。越南交通基礎設施發展需求主要來自鐵路升級改造、高鐵建設和道路現代化升級。根據越南政府規劃,計劃至 2030 年擴大高速公路網絡至 7000 公里,比 2016 年目標提高了 600 公里。目前,越南有約 150 個處于規劃和建設等階段的交通基礎項目,包括主要城市的快速交通系統和高速公路、覆蓋全國的高速鐵路長期計劃等,預計大部分項目將在未來幾年逐步實施。私人投資主要以 PPP 模式參與。根據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統計,2020 至 2021年,私人投資參與的交通類項目共 3 個,涉及金額
176、合計 13.8 億美元,包含 2 個高速公路項目和 1 個港口項目,高速公路項目包括 4.9 億美元的 Dien Chau-Bai Vot section of the North-South Expressway(49.3 公 里)、7.9 億 美 元 的 Tan Phu-Bao Loc Expressway 項目(67 公里)。越南交通基礎設施領域主要由政府和本地企業主導,但在關鍵環節離不開外資參與。幾乎所有計劃中的和正在進行的鐵路項目在設計、咨詢或施工階段都有外國公司參與,外資大多以 PPP 模式參與越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公路和橋梁項目。根據越南交通運輸部估計,至 2023 年,越
177、南將需要約 480億美元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政府支出占比不足 30%。受財政融資空間限制,以 PPP 形式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未來發展潛力較大。2022 年,預計將完工的項目包括North-South Expressway 部分路段(由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提供貸款)、Noi Bai-Lao Cai Expressway 項目等。表 25 2020-2021 年越南交通領域新增私人投資年份項目金額(百萬美元)2021Dien Chau-Bai Vot section of the North-South Expressway4902021Tan Phu-Bao Loc Expresswa
178、y791.32021Van Ninh Port99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73三 基礎設施發展展望政府推出基礎設施擴建計劃,風電建設需求有望快速上漲。2021 年 2 月,越南批準了新的2021-2025 五年計劃(下稱“五年計劃”),計劃將改善外部市場準入等作為今后五年發展的重要目標,并提出以交通、能源、通信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推動本國基礎設施改擴建進度。同時越南政府還制訂了2021-2030 年電力規劃草案,明確了大幅減少煤電供應,保持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總量不變,大量增加陸上和海上風電項目的電力發展路線圖??梢灶A見,隨
179、著上述計劃的實施,越南基礎設施發展需求將持續釋放,為各國承包商帶來更多項目機會。新 PPP 法案生效,為越南基礎設施市場注入新活力。2021 年生效的新 PPP 法案將為越南基礎設施發展提供強力支撐。五年計劃也強調,在不斷完善發展的基礎設施監管框架中,PPP 法案發揮著重要作用。新的 PPP 法修復了原 PPP 框架缺陷,統一和明確了越南復雜的法律框架,并提高了政策透明度。雖然新 PPP 法案與國際標準仍有較大差距,但對于越南基礎設施行業仍是一項積極進展,通過降低項目風險并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資,為越南基建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債務和法律風險上升,企業應重視潛在營商風險。為支持經濟社會發展,近年
180、來越南公共債務規模逐步提升。政府公共債務和外債水平的上升增大了財政壓力,疊加疫情反復等其他因素最終導致了河內和胡志明市地鐵線等外國融資項目延誤。目前越南政策設定的公共債務占 GDP 比率上限為 65%,由于目前越南的公共債務水平即將突破這一水平,未來依賴政府財政資金的項目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在法律風險方面,部分交通類項目面臨征地方面的問題,比如民眾不同意移交土地等,相關問題可能影響項目施工進度,導致項目延遲及成本上漲,增加了基礎設施項目的經營成本,影響項目收益。74“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181、dex Report?阿拉伯埃及共和國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2022 年國家基本信息1819政局情況主要政黨自由埃及人黨、祖國未來黨國家元首及任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2018/06 2024/06)政府首腦及任期穆斯塔法馬德布利(2018/06 至今)自然資源已探明石油儲量為 33 億桶,天然氣儲量 2.1 萬億立方米,磷酸鹽儲量約 70 億噸,鐵礦 6000 萬噸。宏觀經濟 202218人均 GDP(美元)4162.1實際 GDP 增速(%)5.9通貨膨脹率(%)7.5公共債務/GDP(%)94.0財政余額/GDP(%)1.33經常賬戶余額/GDP(%)-4.3
182、外債總額(億美元,2020)131.6失業率(%)6.9FDI 流量(億美元,2020)58.5FDI 存量(億美元,2020)1324.8社會發展 202119人口10233.4 萬用電覆蓋率(%)100.0醫療投入占比(%)4.7教育投入占比(%)-人類發展指數0.7基尼系數(%)31.5發電裝機容量(MW,2020)59530互聯網比例(%,2020)71.91鐵路(km)9570公路(km)193841商用機場(個)24港口(個)15基礎設施行業基本信息“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1 得分2021 排名2022 得分2022 排名發展總指數11871178發展環境指數956194
183、64發展需求指數14531473發展成本指數93618466發展熱度指數1299132718數據來源:IMF。19數據來源:World Bank。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75觀點聚焦 本年度,埃及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為 117,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排名第8 位,較上年下降 1 名。埃及能源資源相對豐富,且對全球貿易具有關鍵性作用。2021 年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平穩向好,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旺盛;該國政府也致力于推動基礎設施發展,在持續追加公共投資的同時,積極改善本國營商環境,吸引國際私人投資。面對通貨膨脹壓力,埃及政府及時采取加息措施,但受外部因素影響,貨幣貶值壓力猶存,疊
184、加政府公共債務壓力上升等因素,埃及發展成本有所增加。埃及基礎設施領域發展前景向好,政府將電力建設列為最高優先級,煤電、水電等傳統項目穩步推進,可再生能源領域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穩步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持續推動埃及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政府高度重視并全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項目。76“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一 基礎設施發展指數表現2022 年埃及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為 117,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排名第 8 位,較上年下降 1 位。具體來看,發展需求和發展熱度指數得
185、分上漲,均保持在較高水平;發展環境指數得分略有下降,發展成本指數得分降幅最大。表 26 埃及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及變化情況埃及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基礎設施發展指數11781187發展環境指數94649561發展需求指數14731453發展熱度指數13271299發展成本指數84669361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經濟環境和營商環境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間。從分項指標看,埃及經濟環境和營商環境較 2021 年有所改善,但各指標仍在區域和“一帶一路”國家中處于較低水平。一方面,埃及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隨著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大幅攀升,埃及液化天然
186、氣出口大幅增加,經常賬戶赤字壓力有所緩解。另一方面,埃及政府不斷推進經濟方面的改革計劃,通過改善投資環境政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加大經濟改革力度,以提高競爭力并恢復投資者對埃及經濟的信心。同時埃及政府通過簡化審批程序、縮短開辦企業時間、降低企業注冊成本等措施持續改善埃及營商環境,保證了埃及 FDI 流入的持續上升。但也應看到,與其他國家相比埃及主權償付能力和行業環境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基礎設施發展或面臨公共債務壓力上升和經濟結構脆弱性等風險。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77?圖 35 埃及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發展成
187、本壓力有所增加。2022 年埃及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大,截至 3 月底埃及通脹率已上升至 10.5%,突破埃及央行 7%政策目標的上限。雖然埃及央行采取加息措施平抑通脹壓力,但短期內仍將面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輸入型通脹壓力。此外,埃及國際儲備的下降推高了本幣貶值風險,壓力可能傳導至原材料成本和經營成本。疫情期間,政府債務償付壓力的增加已波及金融部門,金融市場穩定性的降低也是融資成本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二 基礎設施行業特征分析埃及政府重視基礎設施發展,將其視為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緩解新冠疫情負面影響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埃及 2021-2022 財年預算,將有 2450 億埃及鎊(約
188、156 億美元)將用于道路、橋梁、港口和高速鐵路線的建設和現代化改造,另有430 億埃及鎊(約 27 億美元)將用于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從各領域發展先后順序看,埃及政府將電力建設列為最高優先級,電力基礎設施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領域或將進入發展快車道;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程也將加快,一批有利于現代化城市治理和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或將快速落地。表 27 埃及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及變化情況發展需求指數得分2021 年2022 年能源領域139144交通領域190189通信領域130129 水務領域121121 公共衛生領域149149 7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189、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一)能源電力基礎設施發展迅速發電裝機容量連年攀升。埃及人口基數較大,現有發電能力無法滿足用電需求,電力長期處于短缺狀態。塞西政府將埃及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列為最高優先級,計劃到2027 年發電裝機容量增加一倍,投資 1100 億美元。埃及電力裝機容量自 2015 年起保持較高增長速度,截至 2020 年 6 月,埃及電力總裝機容量為 59530MW,其中火電裝機容量占比 82%。根據埃及電力控股公司 2022-2027 年電站項目規劃,未來將投資 200 億美元,以實現新增發電能力 13.34GW 的目標
190、。埃及政府計劃出臺新能源上網電價補貼(FIT)政策,以吸引私人投資啟動國家電網、智能電表改造等重大項目,進一步提升電力基礎設施運營效率??稍偕茉窗l電發展迅速。作為北非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埃及正致力于將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轉變為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助力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根據埃及綜合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ISES2035),埃及政府計劃到 2035 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在總發電量中的份額提高到 42%。截至 2020 年 6 月,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 8663GW,占比 12%。根據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統計,2020 年至 2021 年埃及新增電力領域基礎設施私人投資項目為太陽能發
191、電項目,投資金額 1.65 億美元,計劃實現發電 200MW,由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提供貸款 3600 萬美元。表 28 2020-2021 年埃及電力領域新增私人投資年份項目金額(百萬美元)2021Kom Ombo Solar PV Plant165.0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備受重視政府重視并全力推動埃及發揮區域交通樞紐的作用。塞西政府致力于通過實施“大型項目”(Megaprojects)20以增加基礎設施公共投資,根據 EMIS21公布的數據,埃及政府正在執行的 25 個“大型項目”涉及約 1620 億埃鎊(約 103 億美元)的預算,有約27%的預算分配給
192、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涉及金額約 437 億埃及鎊(約 28 億美元),其中包括蘇伊士運河第二期的擴建、開羅地鐵的擴建、東塞得港和艾因蘇赫納港口的20 埃及總統塞西重視增加公共投資,將部分金額大、惠及廣的項目列為大型項目(Megasprojects),預計未來幾年隨著埃及公共投資的增加,此類大型項目的數量也將上升。21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79擴建以及其中的工業區建設,新行政首都的交通基礎設施以及全國第一條高速鐵路建設。公共投資帶動私人投資,主要涉及軌道交通。埃及政府計劃在未來幾年增加公共投
193、資,不斷啟動新大型項目建設,為私人投資創造了充分的參與機會,也為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注入增長潛力。根據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統計,2020-2021 年私人投資參與的埃及交通類項目僅有 1 項,為開羅地鐵擴建相關項目(Cairo Public Monorail Transit System),涉及金額 50.2 億美元,計劃里程 96KM,由 JP 摩根主導的銀團貸款,總融資量合計 23.1 億美元。表 29 2020-2021 年埃及交通基礎設施新增私人投資年份項目金額(百萬美元)2020Cairo Public Monorail Transit System5018.9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P
194、PI 數據庫三 基礎設施發展前景展望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廣闊。埃及被認為是全球最適合發展太陽能的地區,沙漠與半沙漠占埃及全部國土面積的 95%,日照充分。太陽總輻射(GHI)在沿海地區可達 1600KWh/平方米/年,在內陸沙漠地區可達 2600KWh/平方米/年。直接輻射(DNI)在沿海地區可達 1800KWh/平方米/年,在內陸沙漠地區可達 2800KWh/平方米/年。此外,埃及可再生能源的生命周期成本低于歐洲和北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更為均衡,發展條件良好。同時,埃及 95%的土地為荒漠半荒漠土地,項目用地供應狀況良好,成本相對低廉??傮w而言,未來埃及可再生能源市場前景廣闊。以太陽
195、能和風能發電為主的政府推動項目值得關注。新行政首都建設穩步推進,帶動多等領域基礎設施發展。埃及政府大力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著迫切的現實需求,公路交通是埃及民眾的重要出行方式,約 95%的貨物運輸也是通過公路完成。各大城市尤其是首都開羅的交通擁堵問題嚴重,急需進一步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提高公路運輸效率。尤其是新首都計劃穩步推進,埃及政府為新行政首都規劃了數條高速公路、高鐵和輕軌,路網里程超過 250 公里。未來相關領域存在較大市場機遇。同時埃及政府也在新行政首都規劃了大量住宅區,為保證居民居住環境,計劃提供水電供應、垃圾清運等完備的公共服務,未來相關領域都將是政府未來吸引外資參與的重點。80“一
196、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巴西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2022 年國家基本信息2223政局情況主要政黨勞工黨、社會自由黨、進步黨、巴西民主運動國家元首及任期雅伊爾梅西亞斯博索納羅(2019/01 2022/12)政府首腦及任期雅伊爾梅西亞斯博索納羅(2019/01 2022/12)自然資源鈮、錳、鈦、鋁礬土、鉛、錫、鐵、鈾等礦產資源豐富,石油探明儲量 153 億桶。森林和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 62%。宏觀經濟 2022
197、22人均 GDP(美元)8570.3實際 GDP 增速(%)0.8通貨膨脹率(%)8.2公共債務/GDP(%)91.8財政余額/GDP(%)-7.6經常賬戶余額/GDP(%)-1.5外債總額(億美元,2020)549.2失業率(%)13.7FDI 流量(億美元,2020)247.8FDI 存量(億美元,2020)6080.9社會發展 202123人口21255.9 萬用電覆蓋率(%)99.8醫療投入占比(%)9.6教育投入占比(%)6.1人類發展指數0.76基尼系數(%)53.4發電量(MW)200993互聯網比例(%,2020)73.91鐵路(km)32662公路(km)170 萬商用機場(
198、個)2717港口(個)35基礎設施行業基本信息“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1 得分2021 排名2022 得分2022 排名發展總指數1121511512發展環境指數1063111128發展需求指數1321013310發展成本指數92639250發展熱度指數111131151222數據來源:IMF。23數據來源:World Bank。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81觀點聚焦 根據“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2 年巴西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為 115,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排名第 12 位,較上年上升 3 名?,F任政府重視基礎設施發展,將通過繼續推行“投資伙伴計劃”
199、引進外資,并大力推行特許經營項目,吸引私人投資者參與巴西基礎設施建設。為擺脫依賴水力發電產生的電力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早日實現碳排放目標,巴西政府大力發展光伏、風力和生物質發電,成為支撐電力產能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促使電力領域成為該國未來幾年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方向。私人投資是巴西基礎設施建設重要的資金來源,在支持巴西基礎設施建設復蘇中發揮重要作用。受益于政府特許經營權拍賣計劃,基礎設施私人投資不斷增加,成為支撐巴西基礎設施發展的主要動力。在公共投資疲軟背景下,基建私人投資的市場空間將會進一步擴展。8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
200、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一 基礎設施發展指數表現2022 年巴西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得分為 115,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排名第 12 位,較上年上升 3 位。從分項指數上來看,發展環境、發展需求和發展熱度指數得分均有所上升,其中發展環境指數升幅最大,發展成本指數得分保持不變。表 30 巴西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及變化情況巴西2022 年2021 年指數排名指數排名基礎設施發展指數1151211215發展環境指數1112810631發展需求指數1331013210發展熱度指數1151211113發展成本指數92509263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
201、庫。營商環境和行業環境明顯好轉帶動發展環境指數提升。本年度巴西各分項環境得分在葡語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中處于中高水平,其中營商環境和行業環境較 2021年有所改善。一年多來,巴西政府積極改善營商環境,繼續推行“投資伙伴計劃”引進外資,推動巴西 FDI 流入回升。同時,現任政府重視基礎設施發展,大力推行特許經營項目,出臺新的基礎設施相關法律條文,行業法律和政策環境不斷好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和非水可再生能源項目成為“投資伙伴計劃”的重點,相關領域投資增長迅速。?圖 36 巴西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信保國家風險數據庫。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
202、分析 83基建市場熱度持續保持高位。根據 Fitch Solutions 統計,2021 至 2022 年,巴西有約 18 個項目處于建設階段,涉及金額超過 31 億美元,主要集中于電力和陸路交通項目。Santa Luzia Solar Complex、Ventos de Sao Vitor Wind Farm 等裝機容量大且金額高的電力項目順利落地,使巴西基建市場熱度持續提升。同時有約 30 個項目將在2022-2023 年竣工,其中 TGSC Babitonga Bulk Terminal 港口設施項目涉及投資 3 億美元,Votorantim Energia Wind Complex 風
203、險項目涉及投資 8 億美元,上述項目帶動巴西基建市場熱度保持高位。二 基礎設施行業特征分析巴西基礎設施領域中電力和交通領域表現較為突出,將成為未來幾年基礎設施投資的主要推動力。巴西新能源發電起步較晚,為了滿足電力需求的增加和減少碳排放,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是巴西政府的發展重點。巴西的交通基礎設施老舊影響了國內貨物運輸效率,巴西政府重視發展交通基礎設施,未來將獲得政府的更多支持。表 31 巴西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及變化情況發展需求指數得分2021 年2022 年能源領域153154交通領域201201通信領域125124水務領域116116公共衛生領域150152(一)大力支
204、持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政府大力發展太陽能、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擺脫對水力發電的依賴。2021 年,巴西總裝機容量為 201.0GW,其中水電裝機容量占比約 54.6%,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比約 25%。過度依賴水力發電給巴西電力基礎設施發展帶來諸多問題,一方面,巴西水力資源集中于亞馬遜河流域,導致全國電力資源分布不均,遠距離傳輸又導致電力損耗較高;另一方面,水力發電容易受極端天氣影響,干旱常導致巴西水力發電異常,影響工業和居民正常用電。為解決上述問題,同時實現碳排放目標,根據巴西政府2050 年國家能源計劃,巴西政府將大力支持以太陽能為主的發電項目,著力提高太陽能、風力和生物質發電占比,預
205、計巴西電力產能增長主要來自太陽能、風力84“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和生物質能發電的強勁擴張。根據 Fitch Solutions 預測,到 2031 年,巴西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擴大到 101.2GW,在電力結構中占比達 39%。私人投資推動電力基礎設施穩步發展。巴西電力領域尤其是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行業的投資強勁復蘇。根據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統計,2020 年至 2021 年巴西新增基礎設施投資主要集中于電力領域,共有 56 個項目落地,占全部基建項目總數的7
206、1%,總投資金額達 94.1 億美元,計劃實現發電量 14879MW,發電類型主要涉及太陽能和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從項目資金來源來看,約有 44%來自巴西本地銀行,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發達國家也參與其中。表 32 2021 年巴西電力領域新增私人投資年份項目金額(百萬美元)2021Acaua Wind Farm90.12021Acquisition of Mangue Seco II Wind Farm5.92021Anemus Wind Complex114.52021Companhia Energetica de Brasilia Distribuicao(CEB-D)468.6202
207、1Janauba Solar PV Complex389.42021Mangue Seco 1 Wind Farm7.82021Mangue Seco III and Mangue Seco IV Wind Farms17.92021Port Acu Solar PV Plant1000.02021UTE So Martinho Bioenergia70.02021Ventos de Santa Eugenia Wind Complex434.32021Ventos de Santa Martina 01 and Ventos de Sao Januario 23 Wind Farms95.1
208、2021Ventos de Santa Martina 954.52021Ventos do Piaui I Solar PV Plant47.02021Ventos de Santa Leia 02/04/12/14 Wind Farm233.6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二)交通基礎設施增長主要由私人投資推動政府重視吸引私人資本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發展?,F任巴西政府將特許經營權和公私合作伙伴關系(PPP)作為開發運營基礎設施項目的關鍵手段。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權計劃吸引交通基礎設施部分的私人投資,以彌補公共投資的不足。截至 2021 年 12 月,巴西政府已拍賣了24個交通基礎設施特許經
209、營權,共涉及454億雷亞爾(約89億美元)第四章“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 85的投資。2022 年,政府計劃再招標 22 個交通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權,涉及約 1100 億雷亞爾(約 215 億美元)。短期來看,隨著巴西政府特許權計劃的推進,將有大量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作為特許權經營項目被拍賣,帶動巴西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投資持續復蘇。私人投資帶動交通基礎設施增長。盡管疫情暴發延緩了巴西政府對基建項目的拍賣進度,但隨著巴西經濟恢復,相關拍賣計劃的重啟將繼續帶動巴西私人投資增長。根據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2020-2021 年私人投資參與的巴西交通類項目共 14 個,包括 10 個高速公
210、路項目和 4 個機場項目,涉及金額合計 71.6 億美元。其中 Piracicaba-Panorama Road 綠地項目合同金額高達 21.9 億美元,Highways BR-153/414/080/TO/GO 高速公路修復特許權項目金額高達 25.6 億美元。表 33 2020-2021 年巴西交通基礎設施新增私人投資(金額超過 1 億美元)年份項目金額(百萬美元)2020Corredor Marechal Rondon Oeste223.052021Anchieta-Imigrantes Toll Road3152021Ilheus-Caetite Railway595.832021Ma
211、to Grosso Highway5702021MT-220 Highway2942021Piracicaba-Panorama Road21922021Primavera do Leste Road3162021Highways BR-153/414/080/TO/GO concession25642021PI-397/PI-262 Sebastiao Leal-Redencao do Gurgueia Highway1542021Rio-So Paulo highway concession351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PPI 數據庫。三 基礎設施發展前景展望巴西基礎設施發展熱度預計將持續回暖
212、。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巴西經歷了三輪疫情。疫情的反復影響巴西基建市場的投資者情緒,也對新項目的推進帶來壓力。隨著巴西經濟狀況的改善、在建項目的繼續推進以及特許權拍賣的恢復,預計巴西基礎設施投資將持續回暖。2022 年以來,巴西政府持續推進機場、鐵路等項目的特許經營權拍賣及招標活動,私人資本持續進入巴西基建市場。短期來看,在政府相關政策推動下,巴西基建市場熱度將持續回升。86“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2022 年總統大選進展值得關注。2022 年 10 月巴西將舉行總統和議
213、會選舉,大選結果不僅將影響巴西本國基礎設施發展政策連續性,新一屆政府的政策取向也將對拉美地區基礎設施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本屆政府上臺以來,將特許權和PPP 作為開發和運營基礎設施項目的關鍵手段,多個國家的國際承包商以作為合營公司參與到大型基礎設施開發建設中來;各國企業應高度關注相關政策動向,合理規避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第五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趨勢2022 年,世界格局和大國關系加速演變,使本已循環不暢的世界經濟面臨嚴峻挑戰,“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面臨諸多風險。但考慮到基礎設施投資對各國經濟的刺激作用,以及相關各國日益迫切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升級改造需求,“一帶一路”國家
214、基礎設施發展也蘊含難得機遇。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各國企業應持續加強風險管控、鞏固并擴大國際合作,以全新姿態適應國際市場需求,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高質量可持續發展。8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第一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機遇一 發展基礎設施成為全球共識,高質量目標更加明確近年來,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基礎設施發展,包括中國、歐盟等在內的國家與國際組織,先后相關標準與計劃,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2019 年,G20 發布的高質量基礎設施投資原則提出了基礎設
215、施高質量發展的六大原則:促進可持續發展、考慮項目生命周期的經濟效率、納入環境因素、納入社會因素、增強抗自然災害風險的韌性、加強基礎設施的治理。2021 年 11 月,中國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確定了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核心的“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目標,鼓勵企業參與“小而美、惠民生、見效快”的項目。2021 年 12 月,歐盟發布“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劃,旨在支持實現“智慧的、可持續的、可信任的全球互聯互通”,并將重點支持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升級。2022 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了藍點網絡:一項為高質量基礎設施建立全球認證框架的建議,提出全球領先
216、基礎設施項目的評估方法和框架??梢钥吹?,雖然各方關注的重點不同,但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已成全球共識,為各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基建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描繪了新的路徑。二 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上漲,民生改善助力新增長隨著各國放松疫情管控,經濟恢復正常運行,國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需求正在逐步釋放。Fitch Solutions 數據顯示,亞洲地區,受益于財政刺激政策及強勁的發展需求,2022 年基礎設施行業實際增長率有望達到 4.9%,其中菲律賓、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發展較快。拉丁美洲地區,受建筑材料價格飆升影響,2022 年基礎設施行業實際增速放緩至 3.7%,但巴拿馬
217、、危地馬拉和哥倫比亞等國增長速度靠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將成為各國基建行業未來的重點投資領域,尤其是鐵路與港口。中東和北非地區,公路與鐵路將成為未來各國基礎設施行業的優先發展領域。其中,敘利亞、阿富汗等地區的戰后重建必將為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帶來巨大契機,而隨著沙特阿拉伯“NEOM 新未來城”以及卡塔爾 2030 愿景的持續推進,光伏、氫第五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趨勢 89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或將提速。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各國政府愈發重視民生領域基礎設施發展,部分國家制定了以民生改善為重點領域的基礎設施發展規劃,一批以房屋改造、醫院、學校等為重點的基建項目快速推
218、進,為各國承包商帶來了新的商機。三 區域合作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互聯互通與新型基礎設施蘊含新機遇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非洲大陸自貿區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穩步推進,相關區域國家間貿易、服務、投資及人員流動的市場開放程度進一步提升,為基建合作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其中:東南亞各國積極推動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互聯,相關鐵路線建設明顯加快;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能源建設領域或將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周期。在非洲地區,聯通各國的路網建設穩步推進、各國國內公路鐵路建設需求持續釋放,尼日利亞、肯尼亞、坦桑尼亞、剛果(金)等多個國家均有新項目推出。值得
219、關注的是,受新一輪技術革命及產業變革影響,區域基礎設施合作模式推陳出新,催生出新的市場機遇。例如:綠色低碳和數字化技術為基建發展賦能,兼具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特征的基建項目,正成為各國發展基礎設施的首選,現代化鐵路、綠色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礎設施”受到各國政府、民眾的青睞,不僅為各國承包商發展帶來難得機遇,也將為提升東道國產業發展水平、促進全產業國際合作注入新的動力。90“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第二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風險一 國際關系深度演變,基
220、建行業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凸顯長期來看,世界秩序多極化、失衡化特征進一步增強,大國博弈不斷加劇。出于戰略利益的需要,美歐先后主導了五次北約東擴,持續壓縮俄羅斯的安全空間,最終導致俄烏沖突不斷升級。這一歷史性事件將對全球政治格局造成深遠影響,國際局勢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預計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波動。短期來看,伊核談判遲遲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塔利班能否穩定阿富汗國內局勢仍有待檢驗,中東地區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受俄烏沖突及歐美國家與俄之間制裁措施的影響,難民危機、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持續發酵,相關國家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或將受到嚴重影響;根據 ElectionGuide 統計,2022 年將迎來大選年
221、,巴西等 13 個國家將進行總統選舉,美國、肯尼亞、安哥拉等 17 個國家將舉行議會選舉,選舉結果或將對國際形勢造成擾動??傮w來看,隨著大國博弈的不斷加劇,國際關系深度演變,部分地區地緣政治風險凸顯,嚴重阻礙了區域內基建項目的落地及相關項目的穩步推進,行業發展面臨的海外政治風險顯著上升。二 美聯儲加息效應外溢,新興市場項目成本增加為遏制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美聯儲加快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美聯儲的一系列加息與縮表行動意味著美國重新步入加息周期以及全球貨幣寬松大周期的結束,將對全球資本市場、國際匯率和各國貨幣政策帶來更嚴峻挑戰,新興經濟體也將面臨更多金融風險。一方面,企業首次公開募股數量與新融資項目
222、減少,發債難度與成本飆升,進而導致融資難度與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資金加速從新興市場流入美國,國家貨幣貶值壓力增大以及投資者投資意愿降低。此外,流出的資金可能會流向大宗商品市場,推高糧食、能源與有色金屬等商品的價格,進一步增加項目承建企業的施工及運營成本。第五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趨勢 91三 新冠疫情反復仍是基建行業需要應對的重大擾動風險隨著疫苗的逐步普及,全球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但是奧密克戎、德爾塔克戎等變異毒株的出現,導致全球部分國家疫情反復。受疫情持續影響,全球物流和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人員跨境流動成本增加,企業管理成本大幅攀升。隨著部分國家放寬甚至取消疫情防控措施,相關國家發生項
223、目聚集性疫情的概率也隨之上升,未來企業仍需加強項目施工區域的疫情防控,降低因疫情導致的工期拖延等風險。此外,新冠疫情疊加經濟低迷形勢,可能激化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矛盾,引發民眾抗議和政局不穩,直接影響基建企業的國際業務拓展。四 部分國家經濟增長承壓,基建項目落地難度上升 長期來看,金融危機后,歐洲債務危機、全球貿易摩擦等因素對世界經濟增長造成持續擾動,而新冠疫情則進一步加重了經濟壓力,加深了產業鏈、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導致全球部分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資金缺口不斷擴大。短期來看,受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因素疊加影響,石油、天然氣、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國際海運貨價飆升
224、、全球范圍的通脹持續升高,部分國家財政壓力進一步增大,“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經濟風險不容小覷。世界銀行2022 年 6 月 7 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將 2022 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 4.1%下調至 2.9%,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容樂觀。隨著經濟復蘇放緩,部分國家的財政困境與債務問題可能進一步加劇,基建項目按時完工與融資難度增加,行業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不容樂觀。五 區域熱度差距過大,行業競爭加劇受地緣政治風險凸顯、全球疫情反復、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全球各區域風險特征的差異性愈發顯著,企業扎堆進入熱點地區,導致行業內競爭加劇,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影響行業長遠發展。根
225、據統計測算24,從地區來看,亞洲仍是全球基建項目數量最多的地區,計劃與在建項目約占全球計總數的 28.9%。其中東南亞市場熱度尤其保持高位,東盟十國計劃與在建基礎設施項目約占全球計劃與在24數據來源:Fitch Solutions。9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建項目總數的 8.5%。短期來看,隨著 RCEP 協議的正式生效,東南亞持續成為最受各國基建企業關注的地區。根據指數調查問卷結果,東南亞地區受關注度平均綜合得分達到 10.4,遠高于排在第二位的南亞地區(6.6)
226、。市場熱度體現了相關國別存在大量項目機遇,但企業在東南亞地區基建行業內部的競爭或將持續加劇。從細分領域來看,隨著當前全球綠色發展目標的進一步明確,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項目熱度不斷上升,大批企業的涌入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部分地區光伏上網電價最低記錄持續刷新,不利于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第五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趨勢 93第三節“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建議一 強化政策支撐作用,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積極有效的政策環境對基礎設施發展至關重要,各國政府、國際多邊機構應結合新形勢下國際基建合作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相關支持政策、創新融資服務,強化政策銜接、標準對接,為各
227、國承包商合作拓展“一帶一路”基建合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一方面,各國政府應持續優化政策環境,在市場準入、審批備案、服務保障等方面,降低國際承包商發展成本,為國際承包商提供更多便利條件;國際多邊機構應結合“綠色化”“智能化”等轉型熱點,及時調整相關標準設置,加快新項目開發及規劃,為“一帶一路”國家基建發展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各國政府和國際對邊機構應立足全球化合作潮流,加強多雙邊基建合作戰略對接與規劃銜接,推動形成更多有利于“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共識與通行標準,為各國承包商合作參與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環境。二 堅定合作信心,把握“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機遇當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出現
228、較大波動,“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但應該看到,今年以來“一帶一路”國家基建支持政策不斷優化,基礎設施發展環境好轉;相關投資計劃落地實施,帶動基礎設施發展需求釋放;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基建發展熱度持續回升;各國政府、金融機構正以實際行動推動基建提速發展。在此背景下,各國承包商更應堅定合作信心,看清國際基建發展風險挑戰的同時,把握新一輪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熱潮。應秉承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跟蹤培育優質項目,加強國別和行業統籌,優化全球化業務發展布局,在持續深耕傳統市場的同時,進一步深挖“一帶一路”國家基建合作新潛力、開發新亮點。要以更高水平的全球化合作,促進企業高質量
229、發展,推動國際化業務穩步增長,將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與“一帶一路”國家基建發展緊密切合。94“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三 積極調整戰略布局,推進業務轉型升級各國承包商應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一帶一路”國家基建發展方向,積極調整戰略布局、培育更強核心競爭力,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和結構出現的新變化。一是,要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提前布局綠色化、智能化新賽道,積極參與可再生能源、新型基礎設施等類型項目,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持續延伸生產和服務鏈條。二是,要適應國際基建融資新環境,提升多元化
230、融資能力,通過聯合融資、股權投資、債券融資、循環融資等方式,緩解企業融資壓力,增強國際化業務抗風險能力。三是,要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提高本地化經營能力,更多參與有利于東道國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的項目建設,助力“一帶一路”國家生態涵養、經濟復蘇和社會發展。四是,要重視新技術在基建項目中的應用,加強相關技術人才儲備,深化與科技型企業的戰略合作,將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服務,以科技賦能助推企業發展。四 提升專業實力,順應“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需求各國承包商應抓住全球基建綠色發展機遇,適應全球氣候變化治理和能源轉型大趨勢,一體推進綠色產業、綠色技術、綠色基建和綠色金融合作的協同發展,合作共建綠色
231、“一帶一路”。一是,要結合東道國發展特征,制定切實可行的綠色發展方案,循序推進綠色轉型,既不因噎廢食逆綠色潮流而動,也不削足適履盲目追求綠色成果。二是,要著力提高可持續管理能力,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不斷完善 ESG 管理體系、增強企業社區溝通能力,將可持續發展轉化為企業的自覺追求。三是,要積極參與可再生能源等綠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累綠色發展的產業資源、管理經驗和施工技術,以實際行動促進“一帶一路”國家基建綠色轉型;還應主動參與城市管理系統、分布式能源系統、交通充電系統、數字交易系統、數據存儲系統等,新型基礎設施所必須的基礎網絡建設,厚植“綠色時代”發展基礎,為實現更高水平的綠色轉型積蓄力量
232、。五 提高風險防控意識,制定完備風險處置方案當前,地緣政治風險、“疫苗鴻溝”、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金融市場動蕩等因素導致各國經濟復蘇差異加大,部分“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受挫。各國承包商應進一步提高風險防控意識,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一是,密切關注重點業務第五章“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趨勢 95國家政局及經濟形勢的變動,依托專業的評估機構加強對項目風險的評估和預警。二是,加強海外合規管理,堅決抵制商業賄賂等不良行為,有效控制合規和法律風險。三是,要持續加大安防投入,針對突發情況制定風險應對方案,提高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四是,有效利用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產品等金融產品,轉移分散項目推進過程中
233、面臨的各類潛在風險,為合作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參考文獻1 Adedoyin F F,Bekun F V,Driha O M,et al.The Effects of Air Transportation,Energy,ICT and FDI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Industry 4.0 Era: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20,160:1-10.2 Ajayi A,Oyedele L,Owolabi H,et al.De
234、ep Learning Models for Health and Safety Risk Prediction in Powe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Risk Analysis,2020,40(10):2019-2039.3 Andri J M,Wang J,Zou P X W,et al.Fuzzy LogicBased Method for Risk Assessment of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
235、9,145(12).4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Sustaining Global Value Chains.Asian Infrastructure Finance 2021,2021.5 Bluhm R,Dreher A,Fuchs A,et al.Connective Financing:Chines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the Diffus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orking Paper,2018.6 Contractor
236、F J,Dangol R,Nuruzzaman N,et al.How do Country Regulations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 Impac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Inflows?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20,29(2)7 Cui C,Liu Y,Hope A,et al.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f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International journa
237、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8,36(5):773-794.參考文獻978 Davies A,MacAulay S C,Brady T.Delivery Model Innovation:Insights from Infrastructure Projects.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2019,50(2):119-127.9 Global Infrastrusture Hub.Set Your Infrastructure Policies in the Right Direction,InfraCompass 2020,2020.10
238、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Short Term Effects of Covid-19 on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n Emerging Markets.2021.1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Governance for Climate-Responsive Public Investment.IMF Policy paper,2021.12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Unlockin
239、g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The Role of Risk Mitigation and Structured Finance.2016.13 Khan A,Waris M,Panigrahi S,et al.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 Sect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Role of Project Governance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21,37(2).14 Khatta
240、k M S,Mustafa U.Management Competencies,Complexities and Performance in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of Pakistan.Engineering,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2019.15 Kingsford Owusu E,Chan A P C.Barriers Affecting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Anticorruption Measures in Infrastructure Pro
241、jects:Disparities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19,35(1).16 Korytrov J,Hromdka V.Risk Assessment of Large-Scal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Assumptions and Context.Applied Sciences,2020,11(1):109.17 Li Y,Xiang P,You K,et al.Identifying the Key Risk Fact
242、ors of Mega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from an Extend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1,18(14).18 Nikjow M A,Liang L,Qi X,et al.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West
243、 Asia:A SWOT Analysis.Journal of Risk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2021,14(3):92.9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19 Razzaq A,An H,Delpachitra S.Does Technology Gap Increase FDI Spillovers on Productivity Growth?Evidence from Chinese Outward FDI in Belt and R
244、oad Host Countrie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21,172.20 Rezvani A,Khosravi P,Ashkanasy N M.Examining the Interdependencies amo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Trust,and Performance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A Multilevel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8,36(8):1034-1
245、046.21 Saini N,Singhania M.Determinants of FDI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A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GMM.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2018.22 Yang K,Wang W,Xiong W.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hrough Responsible Innovation:An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
246、is.Utilities Policy,2021,70.23 蔡宏波,遆慧穎,雷聰“一帶一路”倡議如何推動民族地區貿易發展?基于復雜網絡視角管理世界,2021(10):73-85+127+86.24 陳強遠,錢則一,陳羽,施貞懷FDI 對東道國企業的生存促進效應兼議產業安全與外資市場準入中國工業經濟,2021(07):137-155.25 陳衍泰,厲婧,程聰,戎珂海外創新生態系統的組織合法性動態獲取研究以“一帶一路”海外園區領軍企業為例管理世界,2021(08):161-180.26 杜亞靈,查彤彤PPP 項目中面子顧慮對商業模式創新行為的影響研究:項目獲取途徑的調節作用管理工程學報,2022
247、(02):195-203.27 杜亞靈,凌美鮮PPP 項目中信任對商業模式創新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社會資本創新能力的調節作用管理工程學報,2022(01):64-72.28 方慧,趙甜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國家國際化經營方式研究基于國家距離視角的考察管理世界,2017(07):17-23.29 黃遠浙,鐘昌標,葉勁松,胡大猛跨國投資與創新績效基于對外投資廣度和深度視角的分析經濟研究,2021(01):138-154.30 金剛,沈坤榮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通投資效應:發展效應還是債務陷阱中國工業經濟,2019(09):79-97.參考文獻9931 羅煜,王芳,陳熙制度質量和國際金融
248、機構如何影響 PPP 項目的成效基于“一帶一路”46 國經驗數據的研究金融研究,2017(04):61-77.32 呂越,陸毅,吳嵩博,王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外投資促進效應基于20052016 年中國企業綠地投資的雙重差分檢驗經濟研究,2019(09):187-202.33 邵穎紅,朱堃源,韋方PPP 模式中民營企業合作意愿的影響研究:基于機會主義感知和合作風險感知的鏈式中介模型管理工程學報,2021(06):140-149.34 湯曉玲,王亮,薛維銳,吳昌質,薛小龍“一帶一路”沿線重大工程風險識別及評估研究工程管理學報,2021(02):11-15.35 萬海遠城市社區基礎設施投資的創業帶
249、動作用經濟研究,2021(09):39-5536 王靈桂,楊美姣發展經濟學視闕下的“一帶一路”與可持續發展中國工業經濟,2022,No.406(01):5-18.37 王婷,陳凱華,盧濤,穆榮平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效益評估體系構建研究兼論在 FAST 評估中的應用管理世界,2020,36(06):213-236+255.38 謝呈陽,王明輝交通基礎設施對工業活動空間分布的影響研究管理世界,2020,36(12):52-64+161+65-66.39 徐斌,陳宇芳,沈小波清潔能源發展、二氧化碳減排與區域經濟增長經濟研究,2019(07):188-202.40 嚴兵,謝心荻,張禹境外經貿合作區貿
250、易效應評估基于東道國視角中國工業經濟,2021(07):119-136.41 姚星,蒲岳,吳鋼,王博,王磊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產業融合程度及地位:行業比較、地區差異及關聯因素經濟研究,2019(09):172-186.42 張寧碳全要素生產率、低碳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效率追趕來自中國火力發電企業的證據經濟研究,2022(02):158-174.43 張述存“一帶一路”戰略下優化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布局的思路與對策管理世界,2017(04):1-9.圖表附錄圖 1“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2)02圖 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10-2022)03圖 3 全球綠色債券發行
251、規模及行業分布情況 09圖 4 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及發電 13圖 5 各地區各類能源電力供應(TWh)14圖 6 各地區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及發電量 15圖 7 可再生能源技術成本(美元/KWh)16圖 8 GDP 與可再生能源發展 16圖 9 人均 GDP 與可再生能源發展 17圖 10 202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國家分布 17圖 11 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 TOP5 承建國家 18圖 12 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 TOP5 設備供應國家 18圖 13 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得分情況 21圖 14“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2010-2022)22圖
252、 15 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發展需求指數得分情況 27圖 16“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2010-2022)28圖 17 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發展熱度指數得分情況 32圖 18“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熱度指數(2010-2022)33圖 19 全球基礎設施各細分領域的私人投資情況(2011-2021)36圖 20 2022 年“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成本指數熱力得分情況 38圖 21“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成本指數(2010-2022)39圖表附錄101圖 22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7 月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變化情況 43圖 23 1999-2
253、021 年澳門特區與內地商品貿易變化情況 50圖 24 2019-2021 年澳門與葡、巴貿易額占澳門 與葡語國家貿易總額的比重 52圖 25 葡語國家發展總指數得分變化 59圖 26 葡語國家發展環境指數得分情況 61圖 27 葡語國家實際 GDP 增速 62圖 28 葡語國家發展需求指數得分情況 62圖 29 葡語國家細分領域發展需求指數得分情況 63圖 30 葡語國家發展熱度指數得分情況 63圖 31 各葡語國家發展熱度指數情況 64圖 32 葡語國家發展成本指數得分情況 64圖 33 各葡語國家發展成本指數得分情況 65圖 34 越南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變化情況 69圖 35 埃及基礎
254、設施發展環境指數情況 77圖 36 巴西基礎設施發展環境指數情況 82表 1“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分指數變化情況 03表 2 各區域發展指數變化情況 04表 3 部分國家(國際組織)基礎設施支持政策 07表 4 各區域發展環境指數變化情況 22表 5 發展環境指數得分及排名(TOP15)23表 6 各區域發展需求指數變化情況 29表 7 發展需求指數得分及排名 30表 8 各區域發展熱度指數變化情況 34表 9 發展熱度指數得分及排名(TOP15)35表 10 各區域發展成本指數變化情況 40表 11 發展成本指數得分及排名(TOP15)40表 12 2016-2022 年度澳門特區參與
255、“一帶一路”建設的施政重點 45表 13 澳門特區“二五規劃”期間深化中葡平臺建設的重點工作 47102“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The Belt and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表 14“二五規劃”期間加快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重點工作 48表 15 2021 年澳門特區本地生產總值及結構 49表 16 2019-2021 年澳門特區與內地商品進出口額及增速 50表 17 2018-2021 年澳門特區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情況 51表 18 2018-2021 年澳門特區對葡語國家的貿易情況 52表 19
256、2022 年葡語國家發展指數得分及排名情況 60表 20 2022 年葡語國家發展指數分指數得分情況 60表 21 葡語國家分指數變化情況 61表 22 越南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及變化情況 69表 23 越南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及變化情況 70表 24 2020-2021 年越南電力領域新增私人投資(金額超過 1 億美元)71表 25 2020-2021 年越南交通領域新增私人投資 72表 26 埃及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及變化情況 76表 27 埃及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及變化情況 77表 28 2020-2021 年埃及電力領域新增私人投資 78表 29 2020-2021 年埃及交通基礎設施新增私人投資 79表 30 巴西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及變化情況 82表 31 巴西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指數及變化情況 83表 32 2021 年巴西電力領域新增私人投資 84表 33 2020-2021 年巴西交通基礎設施 新增私人投資(金額超過 1 億美元)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