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規院:中國主要城市公園評估報告(2022年)(10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規院:中國主要城市公園評估報告(2022年)(106頁).pdf(10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主要城市公園評估報告2022年公園分布均好度人均公園保障度公園周邊活力值中國主要城市公園評估報告2022年公園分布均好度人均公園保障度公園周邊活力值聲 明研究團隊力爭通過城市公園空間大數據評估與對比分析,客觀呈現全國主要城市公園與人口密度、居住區分布等相關因素的耦合特征,以支撐城市綠地與公園體系規劃編制和相關領域建設與管理工作。因城市公園的多樣性,相關數據的時效性、邊界劃定標準等原因,相關評估數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本報告所載研究結果僅供參考。由于城市公園數據分析的影響因素眾多,對城市公園的評估工作還需要繼續深入細致地研究。期待未來與更多合作伙伴共同為建設均衡共享、系統連通的城市公園體系獻策
2、出力,助力政府部門提升城市公園規劃、建設水平,共同建設生態宜居的美好城市。城市公園評估研究團隊王忠杰束晨陽劉寧京王延博孫培博賀旭生劉冬梅吳雯高飛郝鈺韓笑尹婭夢楊眉張永波張淑杰石亞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高級規劃師工程師工程師工程師工程師教授級高級規劃師高級工程師副研究員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風景
3、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城市規劃學術信息中心城市規劃學術信息中心城市規劃學術信息中心院長總工副主任1.引 言1.1 背景要求1.2 工作目的1.3 評估內容1.4 計算方法1.5 評估對象1.6 數據來源1.7 城市選取2.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總體情況2.1 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評估結果2.2 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相關因素分析3.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總體情況3.1 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評估結果3.2 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相關因素分析4.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拓展研究4.1 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評估內容與方法4.2 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評估結果4.3 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相關因素分析目 錄1
4、223444579101112125.21 長春5.22 南寧5.23 烏魯木齊5.24 寧波5.25 貴陽5.26 合肥5.27 石家莊5.28 太原5.29 南昌5.30 ???.31 西寧5.32 銀川5.33 呼和浩特5.34 蘭州5.35 拉薩5.1 北京5.2 上海5.3 天津5.4 重慶5.5 廣州5.6 深圳5.7 武漢5.8 杭州5.9 大連5.10 南京5.11 青島5.12 昆明5.13 西安5.14 哈爾濱5.15 沈陽5.16 長沙5.17 濟南5.18 鄭州5.19 廈門5.20 福州目 錄5.主要城市公園評估數據詳情131721252933373941434547
5、49515355575961636567697173757779818385878991931.引 言1.1 背景要求1.2 工作目的1.3 評估內容1.4 計算方法1.5 評估對象1.6 數據來源1.7 城市選取1.1 背景要求1引言IntroductionIntroduction1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從戰略高度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對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言的新的使命任務,再次強調了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提出要持續推動綠色發展,明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的內在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
6、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公園城市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轉型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明確了打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的指導思想,其中提出“著力厚植綠色生態本底,塑造公園城市優美形態;著力創造宜居美好生活,增進公園城市民生福祉”等發展方向,城市公園作為全民共享的綠色生態產品,在公園城市的發展建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城市更新行動、城市體檢,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城市更新行動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部署,我國已進入城市化的中后期,城市發展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由大規模增量
7、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既要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問題,還要更加注重解決城市本身所產生的問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開展園林綠化專項體檢評估,增加百姓身邊的綠化活動場地,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工程,改善城市生態和人居環境。堅持人民至上。完善城市綠地系統,構建布局合理、方便可達的公園體系,推進群眾身邊小而美的“口袋公園”建設,開展“輪換制”養護管理,推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健全城市綠道網絡。國家園林城市系列創建,不斷改善民生福祉1992年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全國共授予國家園林城市384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19個,通過創建工作,城市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顯
8、著改善,同時促進了園林綠化行業健康有序發展。202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新的國家園林城市申報與評選管理辦法,新的標準從“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風貌特色”四個方面開展評價,強調要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發揮國家園林城市在建設宜居、綠色、韌性、人文城市中的作用。11.2 工作目的1引言IntroductionIntroduction1城市公園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宜居品質的重要體現。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19號)提出“增強城鄉綠地的系統性、協同性,構建綠道網絡,實現城鄉綠地連接貫通。加大城鄉公園綠地建
9、設力度,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園體系。提升城鄉綠地生態功能,有效發揮綠地服務居民休閑游憩、體育健身、防災避險等綜合功能?!睘榱寺鋵崌乙?,未來應不斷完善均衡共享、系統連通的公園體系,加強各類公園建設,提高公園布局合理性和服務均好性。長久以來,傳統城市公園評價主要通過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及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兩大指標進行評估。在城市快速發展階段,兩大指標有效保障了城市公園規??偭考肮珗@布局基礎覆蓋。當前,我國已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現有評價指標已無法滿足新時期在增量基礎上空間結構優化與服務質量提升的要求。本評估報告是在現有評價指標基礎上,細化各類公園綠地服務覆蓋范圍,明確公園綠地供給與人口空間分布的關
10、系,通過可量化、可感知的指標數據,查找城市公園布局不均、供給不足的問題,推動公園綠地的系統性建設,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1.3 評估內容建成區內各類公園空間分布情況和服務覆蓋的綜合評價指標。實現從傳統指標評價“有沒有”公園服務覆蓋,轉向評價各類公園空間分布和服務覆蓋“好不好”。主要體現為:1、深化細化:公園分布均好度是在傳統“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評價指標基礎上,對不同規模和類型公園服務覆蓋范圍的精細化評估。2、分類評價:依據城市綠地規劃標準、公園設計規范,將建成區內的公園綠地按照不同規模分為三類六級,根據不同規模類型公園的服務功能劃定不同的服務范圍,從
11、而分析得到建成區內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及游園的服務覆蓋情況。3、綜合評估:通過對城市中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及游園服務覆蓋評價結果的疊加,最終確定建成區內公園分布均好度的數值。建成區內公園人均供給量空間分布基礎保障評價指標。實現從傳統指標“數值評價”公園綠地總量與人口總量的關系,轉向“空間評價”公園綠地布局與人口分布的關系。主要體現為:1、從數量到空間:人均公園保障度是在傳統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評價指標基礎上,將城市公園綠地面積、空間布局與人口密度分布相匹配,反映出建成區不同區域內百姓享有的公園面積差異。2、從數據到保障:選取國家園林城市標準中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最低值5.0/人為標準,明確建成區內達到
12、這一標準面積比例和范圍,最終得到建成區內人均公園供給的保障度指數。公園分布均好度評價人均公園保障度評價系統推進公園體系建設 有效優化公園綠地布局2人均公園保障度:建成區內人均公園面積總和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理論最高數值為100%,評價數值越接近100%,代表該城市公園的基礎供給越好,公園人均保障度越高。人口密度空間分布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綜合公園服務覆蓋范圍 社區公園服務覆蓋范圍游園服務覆蓋范圍1引言IntroductionIntroduction1人均公園保障度人均公園面積5平米區域占比1.4 計算方法公園分布均好度:建成區內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游園服務覆蓋居住區的占比之和。每類公園覆
13、蓋理論最高數值為100%,總和為300%,即3.0,評價數值越接近3.0,即代表該城市不同類型公園服務覆蓋整體情況越好,公園分布均好度越高。計算方法:公園分布均好度=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公園分布均好度公園分布均好度計算方法:人均公園保障度=(S(A5)/S建成區)*100%其中,A為人均公園面積=13單類型人均公園面積,S(A5)為人均公園面積大于5平米的區域面積,S建成區為建成區總面積。5平米平米/人人31.5 評估對象1引言IntroductionIntroduction1評估對象為建成區內各類公園綠地,包
14、括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游園及其他公園,不包含水面;35個城市共涉及到46748個公園綠地?;诖髷祿臄祿卣?,依照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將各類公園綠地按照其規模大小、服務能力劃分為三類六級進行評估測算,詳見下表:1.6 數據來源公園綠地數據全部來自公開電子地圖數據,數據基準年為2021年;人口數據來自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矢量點狀數據(百米間隔);建成區邊界數據來源于住建部城市體檢劃定的城市建成區邊界。本次評估基礎評價單元全部采用1km*1km網格。類型公園綠地數量(個)適宜規模(ha)服務半徑(標準建議)本次采納值綜合公園199850.03000300020.0-
15、50.02000-3000250010.0-20.01200-20001500社區公園163715.0-10.0800-100010001.0-5.0500500游園255291.0300300*注:建成區內專類公園、郊野公園等其他所有類型公園綠地按照其規模和功能納入本體系進行分析。1.7 城市選取參照2021年度住建部(中規院)城市體檢樣本城市,選取其中35個主要城市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本年度的評價報告中。依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將35個城市劃分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和II型大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北京武漢西安廈門合肥??谏虾:贾莨枮I福州石家莊西寧天津大
16、連沈陽長春太原銀川重慶南京濟南烏魯木齊貴陽呼和浩特廣州青島鄭州寧波南昌蘭州深圳昆明長沙南寧拉薩42.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總體情況2.1 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評估結果2.2 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相關因素分析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總體情況Ove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sOve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s22.1 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評估結果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一覽表公園分布均好度總體情況35個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平均值為1.56,比2021年度提升0.01。其中數值超過1.5的城市共17個,占比48%;數值超過1.8的城
17、市共8個,占比23%;數值超過2.0的城市共2個,占比6%,排名前十的城市均好度數值均超過了1.7;數值最高的城市為??谑?,指數為2.09。超大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指數平均值為1.71,特大城市平均值為1.52,I型大城市平均值為1.46,II型大城市平均值為1.64;相比于2021年度,II型大城市提升最為顯著,均好度平均值提升了0.08;總體來看,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依然呈現城市規模越大,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指數越高的趨勢。超大城市中,均好度數值最高的是深圳市,數值為2.09,特大城市中均好度數值最高的是武漢市,數值為1.91,I型大城市中均好度最高的是廈門市,數值為1.95,II型大城市中均好
18、度最高的是??谑?,數值為2.09。城市規模城市均好度均值超大城市北京市1.89 1.71上海市1.82 天津市1.45 重慶市1.43 廣州市1.57 深圳市2.09 特大城市武漢市1.91 1.52杭州市1.81 大連市1.77 南京市1.70 青島市1.55 昆明市1.51 西安市1.50 哈爾濱市1.43 沈陽市1.38 長沙市1.37 濟南市1.23 鄭州市1.14 I型大城市廈門市1.95 1.46福州市1.77 長春市1.53 南寧市1.47 烏魯木齊市1.45 寧波市1.43 貴陽市1.40 合肥市1.34 石家莊市1.34 太原市1.27 南昌市1.15 II型大城市??谑?.
19、09 1.64西寧市1.97 銀川市1.71 呼和浩特市1.30 蘭州市1.21 拉薩市1.15 51.01.21.41.61.82.02.2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谖鲗庛y川呼和浩特蘭州拉薩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拉薩蘭州呼和浩特銀川西寧??谀喜仪f合肥貴陽寧波烏魯木齊南寧長春福州廈門鄭州濟南長沙沈陽哈爾濱西安昆明青島南京大連杭州武漢深圳廣州重慶天津上海北京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不同類型公園
20、分布均好度分析綜合公園由于自身規模與服務半徑較大,公園服務覆蓋情況相對較好,35個城市的綜合公園服務覆蓋平均值為73.59%。相比2021年度,35個城市中有19個數據提升。綜合公園服務覆蓋是各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的基礎。社區公園服務覆蓋平均值為57.13%,城市間差異進一步拉大,社區公園覆蓋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之間的差距擴大為43.61%,35個城市總體呈現出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越高,公園分布均好度越好。因此,社區公園建設是提升城市公園均好度的重點。游園由于其整體規模和服務半徑較小,服務覆蓋平均值僅為24.95%,其中超過40%的城市有4個。近年來各城市游園服務覆蓋不斷提升,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
21、。因此,游園建設仍是各城市未來提高公園分布均好度的突破口。Ove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sOve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s2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總體情況62.1 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評估結果Ove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sOve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s2城市區位:按照“秦嶺-淮河”地理分界線區分南北方,南方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平均為1.61,北方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平均為1.50,南方總體依舊好于北方,但差距被進一步縮小。城市類型:平均均好度數值最高的仍為計
22、劃單列市,數值為1.76,相比2021年度提高了0.02;其次為直轄市,數值為1.65,比2021年提升了0.03;省會城市的平均均好度數值為1.50,與2021年度基本持平。直轄市中,均好度數值最高的是北京市,數值為1.89,省會城市中均好度數值最高的是??谑?,數值為2.09,計劃單列市中均好度最高的是深圳市,數值為2.09。從自然條件上看,計劃單列市均為沿海城市,依托自然山水建設各類公園的基礎條件優越,在公園分布均好度數值上高于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南北方城市均好度均值北方西寧1.97 1.50北京1.89 大連1.77 銀川1.71 呼和浩特1.56 青島1.55 長春1.53 西安1.49
23、 烏魯木齊1.45 天津1.45 哈爾濱1.43 沈陽1.38 石家莊1.34 蘭州1.30 太原1.27 濟南1.23 鄭州1.14 南方深圳2.09 1.61???.09 廈門1.95 武漢1.91 上海1.82 杭州1.80 福州1.77 南京1.70 廣州1.57 昆明1.51 南寧1.47 重慶1.43 寧波1.43 貴陽1.40 長沙1.37 合肥1.34 拉薩1.21 南昌1.15 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與南北方關系一覽表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與城市類型關系一覽表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總體情況城市類型城市均好度均值直轄市北京1.89 1.65上海1.82 天津1.45 重慶1.4
24、3 計劃單列市深圳2.09 1.76廈門1.95 大連1.77 青島1.55 寧波1.43 省會城市???.09 1.50西寧1.97 武漢1.91 杭州1.80 福州1.77 銀川1.71 南京1.70 廣州1.57 呼和浩特1.56 長春1.53 昆明1.51 西安1.49 南寧1.47 烏魯木齊1.45 哈爾濱1.43 貴陽1.40 沈陽1.38 長沙1.37 合肥1.34 石家莊1.34 蘭州1.30 太原1.27 濟南1.23 拉薩1.21 南昌1.15 鄭州1.14 72.2 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相關因素分析Ove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sOve
25、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s22.2 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相關因素分析公園類型:經統計分析,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與公園分布均好度的相關系數為0.65,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與公園分布均好度的相關系數為0.81,游園服務覆蓋率與均好度指數的相關系數為0.67,社區公園覆蓋率與公園服務均好度指數的相關性最強,即35個主要城市呈現出社區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越高,公園分布均好度指數越高的相關趨勢。綜合公園覆蓋率社區公園覆蓋率游園覆蓋率均好度綜合公園覆蓋率1.00 社區公園覆蓋率0.20 1.00 游園覆蓋率0.00 0.58 1.00 均好度0.65 0.81 0.67 1.
26、00 公園分布均好度與各類型公園相關系數表公園綠地斑塊密度:經統計分析,公園綠地斑塊密度與公園分布均好度的相關系數為0.79,二者有著較強的相關性;即公園綠地斑塊密度越高,公園分布均好度越好。y=0.2392x+1.0916R=0.62411.001.201.401.601.802.002.2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公園分布均好度公園綠地斑塊密度(個/平方千米)公園分布均好度與公園綠地斑塊密度相關相關性擬合圖公園分布均好度與社區公園相關性趨勢圖主要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總體情況80%50%100%150%200%250%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武漢杭州大連
27、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谖鲗庛y川呼和浩特蘭州拉薩綜合公園覆蓋游園覆蓋均好度社區公園覆蓋3.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總體情況3.1 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評估結果3.2 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相關因素分析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總體情況Ove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sOve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s33.1 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評估結果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一覽表人均公園保障度總體情況35個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受公園綠地總量和人口規模雙變量影響,整體數值差距較大
28、,最高值為76.88%,最低值為30.42%。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人均公園面積大于5平米區域占比)平均值為53.30%。其中,人均公園保障度超過40%的城市共31個,保障度超過50%的城市共20個;保障度超過60%的城市共10個,保障度超過70%的城市共1個。35個主要城市整體來看,總體呈現提升趨勢。超大城市人均公園供給指數平均值為54.49%,特大城市平均值為54.67%,I型大城市平均值為48.68%,II型大城市平均值為57.83%;II型大城市人均公園供給水平最高,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均公園供給水平相近,I型大城市人均公園供給水平相對較低。與2021年度相比,不同規模的城市人均公園供給
29、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II型大城市由于人口總量相對較低,相較于2021年度人均公園供給水平提升較為顯著,超過了4%。925%35%45%55%65%75%85%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谖鲗庛y川呼和浩特蘭州拉薩城市規模城市均好度均值超大城市北京市60.68%54.49%上海市52.41%天津市48.99%重慶市48.86%廣州市56.67%深圳市59.35%特大城市武漢市57.80%54.67%杭州市63.64%大連市76.88%南京市67.21%青島市50.01%昆明市57.78%西
30、安市54.52%哈爾濱市38.98%沈陽市46.49%長沙市49.79%濟南市52.03%鄭州市40.90%I型大城市廈門市67.85%48.68%福州市45.10%長春市53.35%南寧市66.19%烏魯木齊市37.44%寧波市44.42%貴陽市47.97%合肥市54.00%石家莊市44.67%太原市42.11%南昌市32.41%II型大城市??谑?8.22%57.83%西寧市67.78%銀川市69.19%呼和浩特市48.59%蘭州市30.42%拉薩市62.76%Ove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sOverall situation of major citie
31、s33.2 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相關因素分析南北方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均值北方大連76.88%50.77%銀川69.19%西寧67.78%北京60.68%西安54.52%長春53.35%濟南52.03%青島50.01%天津48.99%呼和浩特48.59%沈陽46.49%石家莊44.67%太原42.11%鄭州40.90%哈爾濱38.98%烏魯木齊37.44%蘭州30.42%南方???8.22%55.69%廈門67.85%南京67.21%南寧66.19%杭州63.64%拉薩62.76%深圳59.35%武漢57.80%昆明57.78%廣州56.67%合肥54.00%上海52.41%長沙49.79%重
32、慶48.86%貴陽47.97%福州45.10%寧波44.42%南昌32.41%城市區位:按照“秦嶺-淮河”地理分界線區分南北方,南方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平均為55.69%,北方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平均為50.77%,南北方相較于2021年均有提升,南方人均供給情況總體好于北方,且差距被進一步拉大。城市類型:從城市類型來看,計劃單列市平均人均公園保障度最高,達到59.70%;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人均公園保障度相近,均超過了50%。值得注意的是省會城市保障度均值相較于2021年度略有下降。計劃單列市均為沿海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公園綠地總量充沛,城市人口總量適中,因此人均公園保障度得分較高;26個省會
33、城市中多為內陸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公園綠地總量一般,城市人口總量較多,除個別城市外,總體人均公園保障度得分不高。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供給與南北方關系一覽表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總體情況城市類型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均值直轄市北京60.68%52.73%上海52.41%天津48.99%重慶48.86%計劃單列市深圳59.35%59.70%大連76.88%青島50.01%廈門67.85%寧波44.42%省會城市廣州56.67%52.15%武漢57.80%杭州63.64%南京67.21%昆明57.78%西安54.52%哈爾濱38.98%沈陽46.49%濟南52.03%鄭州40.90%福州45.10%
34、長春53.35%烏魯木齊37.44%長沙49.79%合肥54.00%石家莊44.67%太原42.11%???8.22%西寧67.78%銀川69.19%呼和浩特48.59%南寧66.19%貴陽47.97%蘭州30.42%拉薩62.76%南昌32.41%10主要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與城市類型關系一覽表4.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拓展研究4.1 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評估內容與方法4.2 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評估結果4.3 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相關因素分析4.1 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評估內容與方法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區域POI密度=19數量公園周邊區域面積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公園周邊活力值城市活力平均值
35、500m公園公園周邊區域A類型POIB類型POIC類型POI城市公園周邊活力評價建成區內以城市公園為中心,評估其周邊區域的活力及公共設施完善情況。以此作為判斷公園周邊區域“城園融合程度”的重要依據。通過對POI數據的篩選及量化研究,多維度分析公園周邊區域的公共服務情況,以區域內POI密度代表其活力及繁榮度,得到各城市公園周邊活力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差異性。通過對不同類型POI密度的比較分析,得出公園與各類公共服務空間分布的關聯度,以此作為城園統籌布局發展的基礎和依據。城市公園周邊相對活力評價通過對比公園周邊活力與城市活力平均值,評估公園周邊區域的相對活力情況。以此作為判斷公園對于周邊區域活力影響的
36、重要依據,通過對不同類型POI相對密度的比較分析,可以得到公園對于各類公共服務空間布局的影響程度,總結出城市公園周邊區域公眾需求的波動變化規律。1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拓展研究Mega City Expansion StudyMega City Expansion Study4 計算方法 評估內容習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超大城市發展將在全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標桿引領的作用。在中國快速城鎮化的過程中,超大城市的公園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新的發展階段以及后疫情時代背景下,如何進一步促進城園一體融合發展,通過城市公園的延展、滲透,提升周邊區域資源
37、要素集聚能力、增強城市發展動力活力,是超大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本研究通過對6個超大城市的大數據分析,得到超大城市公園周邊區域現狀活力情況,以此總結出公園周邊的公眾行為習慣、公共需求偏好等規律,同時將其結果與城市活力平均值進行對比,以探索公園整體對于城市活力的影響情況。1144.2 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評估結果公園周邊活力值:經統計分析,六個超大城市公園周邊區域活力平均值為3.98個/ha。其中重慶市公園周邊活力值最高為6.22個/ha。4.3 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相關因素分析2.004.006.008.00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0.801.001.201.401.60北京上
38、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南方好于北方,且差距較大。經統計分析,南方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均值為4.68,相對活力均值為1.20;北方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均值為2.58,相對活力均值為1.00;無論是公園周邊活力還是相對活力,南方都好于北方,且差距較大。公園活力值越高相對活力值也越高。經統計分析,公園周邊活力值與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呈整體正相關趨勢,即公園周邊活力值越高相對活力值也越高;且二者相關系數R2為0.972,說明二者相關性較強。y=0.0559x2-0.3506x+1.5389R=0.9720.800.901.001.101.201.301.401.501.602.002.503.003.504
39、.004.505.005.506.006.50公園周邊相對活力:經統計分析,六個超大城市公園周邊區域相對活力平均值為1.13。其中重慶市相對活力值最高1.53?;盍︻愋头治觯簭腜OI類型看,六個超大城市的九類活力值中商業零售和餐飲住宿的均值最高,且遠高于其他七類。其中商業零售活力值為1.8個/ha,餐飲住宿類活力值為1.05個/ha。相對活力類型分析:經統計分析,六個超大城市的九類POI相對活力均值均高于1,即公園周邊分布的趨勢較為顯著。其中:交通運輸、餐飲住宿、科教文化和生活服務均高于1.2?;盍︻愋突盍︻愋?商業零售商業零售 餐飲住宿餐飲住宿 生活服務 交通運輸 科教文化活力值活力值1.2
40、8 1.05 0.58 0.31 0.24 活力類型活力類型 運動休閑 醫療衛生 公共設施金融活力值活力值0.17 0.13 0.13 0.09 活力類型活力類型 交通運輸交通運輸 餐飲住宿餐飲住宿 科教文化科教文化 生活服務生活服務 金融活力值活力值1.26 1.25 1.24 1.24 1.17 活力類型活力類型 商業零售 醫療衛生 公共設施 運動休閑活力值活力值1.15 1.14 1.13 1.06 12超大城市公園周邊活力拓展研究Mega City Expansion StudyMega City Expansion Study5.主要城市公園評估數據詳情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
41、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北京87.13%首都 直轄市 超大城市 華北地區建成區面積:1506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2002萬人公園綠地密度:4.00個/平方公里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北京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89,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2位,在4個直轄市中排名第1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87.13%,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70.88%,游園服務覆蓋率為30.94%。北京市公園服務覆蓋在總體較好的基礎上仍在穩步提升。綜合公園和社區公園的服務覆蓋率提升超過2%,游園數量盡管也有提升,但由于服務半徑較小,未來仍應持續提升完善。1.892公園分布均好度超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70.
42、88%游園服務覆蓋率30.94%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1.01.21.41.61.82.02.2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130260.68%1超大城市排名北京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60.68%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3.68%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5.56%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0.13%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北京市呈現典型的中心密集、周邊稀疏的分布形態。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
43、的態勢相反,北京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出四周高,中間低的總體特征。這主要是由于北京市大型公園綠地多集中在建成區周邊;中心城區內不僅人口密度高,大面積公園綠地分布也相對較少,公園供給以小體量的社區公園和游園為主。隨著城市的更新,人口的疏解,中心城區內部的社區公園、游園以及口袋公園的建設完善。2022年度,北京市人均公園保障度為60.68%,相比于2021年度增加0.65%,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1位。140.770.730.430.320.230.51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科教文化其他5ha公園斑塊數量:500+5ha公園周邊POI數量:13w+北京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
44、邊整體活力值不高,每公頃平均分布有POI數量為3.00個,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5位。從區域分布情況看,公園周邊高活力區域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區域及南部中軸地帶。具體到公園來看,朝陽公園、天壇公園、玉淵潭公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等周邊區域活力明顯高于其他公園。圖例 公園周邊活力值空間分布行政區東城西城朝陽石景山豐臺海淀公園周邊活力值5.885.053.393.132.352.35 公園周邊活力類型TOP5從類型上看,北京市公園周邊區域活力值最高的分別為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和科教文化。分析結果顯示,北京市公園周邊區域餐飲活力較高,生活服務設施相對較為完善。從行政區劃上看,北京市中心
45、城區中東城區和西城區公園周邊活力值明顯高于其他四區,且遠高于城市總體平均值;其中東城區區活力值最高,為5.88;西城區次之,為5.05;朝陽區第三,為3.39。*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五百米范圍內POI數量/公園周邊五百米范圍面積北京03公園周邊活力值3.005公園周邊活力值超大城市排名 公園周邊活力值分區示意圖例151.10 1.08 1.06 1.03 1.02 0.96 交通運輸公共設施運動休閑醫療衛生金融其他1北京市建成區范圍內POI密度整體呈現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這與北京市人口空間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北京市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為0.98,在超大城市中排名第6位。公園周邊高
46、相對活力區域零散分布于城市各區域,整體呈現公園周邊活力不及區域整體活力的趨勢。從行政區劃上看,石景山區相對活力值較高,達到了1.30,即區域內公園周邊POI密度高出區域POI平均密度30%以上。其他各區相對活力值均低于1,即北京市公園周邊活力整體低于區域平均水平。從類型上看,北京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邊區域相對活力值較高的POI類型為交通運輸、公共設施、運動休閑、醫療衛生和金融。相比于其他類型,這些類型的POI在北京市建成區范圍內更傾向于向公園周邊集中,尤其以交通運輸和公共設施兩類較為顯著,均高于平均水平8%以上。公園周邊活力建成區整體活力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類型TOP5圖例圖例圖例02北京公園周
47、邊相對活力04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空間分布0.986公園周邊相對活力超大城市排名行政區東城西城朝陽石景山豐臺海淀相對活力0.860.700.911.300.890.7916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上海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上海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82,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3位,在4個直轄市中排名第2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57.09%,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78.00%,游園服務覆蓋率為46.44%。上海市公園服務覆蓋在原有基礎上略有提升。綜合公園和社區公園的服務覆蓋率提升約0.5%,游園由于服務半徑較小,服務覆蓋提升幅度較小。1.823公園分布
48、均好度超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1.01.21.41.61.82.02.2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直轄市 超大城市 華東地區建成區面積:1958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2424萬人公園綠地密度:3.53個/平方公里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57.09%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78.00%游園服務覆蓋率46.44%170252.41%4超大城市排名上海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52.41%5
49、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8.57%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0.28%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4.62%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上海市呈現典型的中心密集、周邊稀疏的分布形態。上海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2.41%,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4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8.57%,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0.28%,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4.62%。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上海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外環路周邊區域高,中心城區低的總體特征。這主要是由于上海市大面積的公園綠地大多集中分布在外環路周邊及西北部地區;中心城區內不僅人口密度
50、高,公園綠地供給也多以面積較小的社區公園和游園為主。185ha公園斑塊數量:490+5ha公園周邊POI數量:13w+上海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邊整體活力值相對不高,每公頃平均分布有POI數量為3.06個,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4位。從區域分布情況看,公園周邊高活力區域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區域及黃浦江兩側地帶。具體到公園來看,北外灘濱江綠地、東方明珠公園、陸家嘴中心綠地、等周邊區域活力明顯高于其他公園。圖例 公園周邊活力值空間分布行政區黃浦靜安虹口長寧徐匯公園周邊活力值21.0510.509.575.834.94行政區楊浦普陀閔行浦東寶山公園周邊活力值4.103.362.492.352.04 公園
51、周邊活力類型TOP5從類型上看,上海市公園周邊區域活力值最高的分別為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和科教文化。分析結果顯示,上海市公園周邊區域商業零售和餐飲活力較高,生活服務設施較為完善。從行政區劃上看,上海市中心城區黃浦區、虹口區和靜安區公園周邊活力值明顯高于其他各區。詳見下表:*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五百米范圍內POI數量/公園周邊五百米范圍面積上海03公園周邊活力值3.064公園周邊活力值超大城市排名 公園周邊活力值分區示意圖例0.85 0.79 0.44 0.29 0.25 0.44 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科教文化其他191.20 1.16 1.14
52、1.07 1.05 0.99 金融科教文化交通運輸餐飲住宿公共設施其他1上海市建成區范圍內POI密度整體呈現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這與上海市人口空間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上海市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為1.02,在超大城市中排名第5位。公園周邊高相對活力區域集中分布于城市中心區域,建成區周邊區域零星分布少量相對高值區域。從行政區劃上看,黃浦區、靜安區和虹口區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較高,尤其以黃浦區最為顯著,相對活力值達到了1.45,即區域內公園周邊POI密度高出區域POI平均密度40%以上。從類型上看,上海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邊區域相對活力值較高的POI類型為金融、科教文化、交通運輸、餐飲住宿和公共設施。相比
53、于其他類型,這些類型的POI在上海市建成區范圍內更傾向于向公園周邊集中,尤其以金融和科教文化兩類較為顯著,均高于平均水平15%以上。公園周邊活力建成區整體活力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類型TOP5圖例圖例圖例02上海公園周邊相對活力04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空間分布1.025公園周邊相對活力超大城市排名行政區黃浦靜安虹口長寧徐匯相對活力1.451.181.220.960.79行政區楊浦普陀閔行浦東寶山相對活力0.800.721.050.931.0320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天津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天津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45,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5位
54、,在4個直轄市中排名第3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58.95%,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60.56%,游園服務覆蓋率為25.10%。天津市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有一定提升。社區公園的服務覆蓋率提升較為明顯,綜合公園和游園數量盡管都有提升,但由于與居住區關系不密切、服務半徑較小,服務覆蓋提升幅度較小。1.455公園分布均好度超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1.01.21.41.61.82.02.2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綜合公園
55、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58.95%60.56%25.10%直轄市 超大城市 華北地區建成區面積:1283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1004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80個/平方公里210248.99%5超大城市排名天津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48.99%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9.74%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3.38%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9.91%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天津市呈現典型的中心密集、周邊稀疏的分布形態。天津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8.99%,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5位,超過1
56、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9.74%,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3.38%,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9.91%。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天津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外圍高,中心城區低的總體特征。除主城區南部和濱海新區北部以外大部分地區整體保障度偏低。這主要是由于天津市中心城區內不僅人口密度高,公園綠地供給也多以面積較小的社區公園和游園為主。220.610.590.320.180.140.33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科教文化其他5ha公園斑塊數量:200+5ha公園周邊POI數量:4w+天津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邊整體活力值不高,每公頃平均分布有POI數量為2.17個,在6
57、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6位。從區域分布情況看,公園周邊高活力區域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區域及東部濱海新區。具體到公園來看,西沽公園、子牙河濱河公園、耳閘潭公園、北寧公園、金湯橋會師公園等周邊區域活力明顯高于其他公園。圖例 公園周邊活力值空間分布 公園周邊活力類型TOP5從類型上看,天津市公園周邊區域活力值最高的分別為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和科教文化。分析結果顯示,天津市公園周邊區域餐飲和商業零售活力較高,生活服務設施相對完善。*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五百米范圍內POI數量/公園周邊五百米范圍面積天津03公園周邊活力值2.176公園周邊活力值超大城市排名 公園周邊活力值分
58、區示意圖例行政區河西河東南開河北紅橋公園周邊活力值5.845.544.524.162.63行政區津南北辰西青東麗和平公園周邊活力值2.191.671.391.03無數據從行政區劃上看,天津市中心城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和河北區公園周邊活力值明顯高于其他各區。詳見下表:231.16 1.14 1.13 1.07 1.07 0.96 交通運輸科教文化運動休閑餐飲住宿公共設施其他1天津市建成區范圍內POI密度整體呈現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這與天津市人口空間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天津市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為1.02,在超大城市中排名第5位。公園周邊高相對活力區域集中分布于城市中心區域,建成區周邊區域零星分布少
59、量相對高值區域。從行政區劃上看,河東區、河西區、津南區和北辰區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較高,尤其以河東區最為顯著,相對活力值達到了1.26,即區域內公園周邊POI密度高出區域POI平均密度20%以上。從類型上看,天津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邊區域相對活力值較高的POI類型為交通運輸、科教文化、運動休閑、餐飲住宿和公共設施。相比于其他類型,這些類型的POI在天津市建成區范圍內更傾向于向公園周邊集中,尤其以交運運輸和科教文化兩類較為顯著,均高于平均水平14%以上。公園周邊活力建成區整體活力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類型TOP5圖例圖例圖例02天津公園周邊相對活力04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空間分布1.025公園周邊相對活
60、力超大城市排名行政區河西河東南開河北紅橋相對活力1.081.260.710.780.61行政區津南北辰西青東麗和平相對活力1.241.160.990.98無數據24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重慶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重慶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43,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6位,在4個直轄市中排名第4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74.16%,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53.28%,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6.05%。重慶市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變化不大。社區公園服務覆蓋有所提升,游園服務覆蓋短板仍較為明顯。1.436公園分布均好度超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
61、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1.01.21.41.61.82.02.2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直轄市 超大城市 西南地區建成區面積:829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754萬人公園斑塊密度:1.54個/平方公里74.16%53.28%16.05%250248.86%6超大城市排名重慶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48.86%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4.41%10平方米人
62、均公園區域占比26.80%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2.23%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重慶市嘉陵江兩側人口密度高,城市周邊人口密度較低。重慶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8.86%,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6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4.41%,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6.80%,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2.23%。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重慶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城市外圍高、嘉陵江兩側中心城區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北部地區明顯好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重慶市北部為新區,規劃布局了較為充裕的公園綠地,且目前人口下相對稀疏。265ha公園斑塊
63、數量:200+5ha公園周邊POI數量:15w+重慶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邊整體活力值較高,每公頃平均分布有POI數量為6.22個,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1位。從區域分布情況看,公園周邊高活力區域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區域及嘉陵江兩側地帶。具體到公園來看,重慶中央公園、渝北龍頭寺公園、江北嘴中央商務區濱江公園等周邊區域活力明顯高于其他公園。圖例 公園周邊活力值空間分布 公園周邊活力類型TOP5從類型上看,重慶市公園周邊區域活力值最高的分別為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和科教文化。分析結果顯示,重慶市公園周邊區域商業零售和餐飲活力較高,生活服務設施較為完善。*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活力值=公
64、園周邊五百米范圍內POI數量/公園周邊五百米范圍面積重慶03公園周邊活力值6.221公園周邊活力值超大城市排名 公園周邊活力值分區示意圖例行政區沙坪壩渝中巴南北碚大渡口公園周邊活力值8.176.636.295.785.38行政區渝北九龍坡江北南岸公園周邊活力值5.114.764.634.41從行政區劃上看,重慶市中心城區沙坪壩區、渝中區、和巴南區公園周邊活力值明顯高于其他各區。詳見下表:2.221.660.980.32 0.270.77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科教文化其他271.59 1.58 1.56 1.56 1.53 1.50 生活服務科教文化公共設施金融餐飲住宿其他1重慶市建成
65、區范圍內POI密度整體呈現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這與重慶市人口空間分布格局基本一致。重慶市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為1.53,在超大城市中排名第1位。公園周邊高相對活力區域零星分布于城市各區,其中北部和西部區域的聚集較為明顯。從行政區劃上看,沙坪壩區、巴南區和北培區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較高,相對活力值均達到了2以上,即區域內公園周邊POI密度高出區域POI平均密度100%以上。中心城區中除渝中區外其余各區均呈現出公園周邊活力高于區域整體活力的趨勢。從類型上看,重慶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邊區域相對活力值較高的POI類型為生活服務、科教文化、公共設施、金融和餐飲住宿。相比于其他類型,這些類型的POI在重慶市建
66、成區范圍內更傾向于向公園周邊集中,生活服務、科教文化等排名前五的POI類型,公園周邊活力均高于平均水平50%以上。公園周邊活力建成區整體活力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類型TOP5圖例圖例圖例02重慶公園周邊相對活力04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空間分布1.531公園周邊相對活力超大城市排名行政區沙坪壩渝中巴南北碚大渡口相對活力2.130.552.022.291.33行政區渝北九龍坡江北南岸相對活力1.511.101.211.1228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廣州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廣州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57,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4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7
67、0.34%,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58.84%,游園服務覆蓋率為28.13%。廣州市由于建成區范圍劃定變化,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略有波動。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服務覆蓋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游園服務覆蓋略有提升。1.574公園分布均好度超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1.01.21.41.61.82.02.2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超大城市 華南地區建成區面積:128
68、5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1268萬人公園綠地密度:2.23個/平方公里70.34%58.84%28.13%290256.67%3超大城市排名廣州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56.67%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3.67%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4.66%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0.23%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廣州市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態勢。廣州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6.67%,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3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3.67%,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4.66%,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
69、30.23%。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廣州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北部外圍高,中心城區東部低的總體特征。其中,東北部地區人均公園供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廣州市東北部緊鄰山地,分布有大面積的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305ha公園斑塊數量:400+5ha公園周邊POI數量:13w+廣州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邊整體活力值較高,每公頃平均分布有POI數量為4.85個,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2位。從區域分布情況看,公園周邊高活力區域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區域及南部軸心地帶。具體到公園來看,流花湖公園、越秀公園、人民公園、荔灣湖公園以及沙面公園等周邊區域活力明顯高于其他公園。圖例
70、 公園周邊活力值空間分布行政區越秀荔灣天河海珠白云黃埔公園周邊活力值9.878.387.075.383.831.63 公園周邊活力類型TOP5從類型上看,廣州市公園周邊區域活力值最高的分別為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和科教文化。分析結果顯示,廣州市公園周邊區域商業零售和餐飲住宿活力較高,生活服務設施較為完善。從行政區劃上看,廣州市中心城區中越秀區和荔灣區公園周邊活力值明顯高于其他四區,且遠高于城市總體平均值;其中越秀區活力值最高,為9.87;荔灣區次之,為8.38;天河區第三,為7.07。*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五百米范圍內POI數量/公園周邊五百米范圍面積廣州03
71、公園周邊活力值4.852公園周邊活力值超大城市排名 公園周邊活力值分區示意圖例1.73 1.25 0.72 0.32 0.30 0.54 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科教文化其他311.58 1.49 1.41 1.28 1.25 1.16 金融公共設施科教文化交通運輸運動休閑其他1廣州市建成區范圍內POI密度整體呈現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這與廣州市人口空間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廣州市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為1.17,在超大城市中排名第2位。公園周邊高相對活力區域集中分布于城市中心區域,建成區周邊區域零星分布少量相對高值區域。從行政區劃上看,荔灣區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較高,相對活力值達到了1.43,即
72、區域內公園周邊POI密度高出區域POI平均密度40%以上,其他各區均呈現公園周邊區域活力低于區域整體活力的趨勢。且中心城區除荔灣區外,相對活力整體低于其他區域。從類型上看,廣州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邊區域相對活力值較高的POI類型為金融、公共設施、科教文化、交通運輸和運動休閑。相比于其他類型,這些類型的POI在廣州市建成區范圍內更傾向于向公園周邊集中,尤其以金融和公共設施兩類較為顯著,均高于平均水平40%以上。公園周邊活力建成區整體活力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類型TOP5圖例圖例圖例02廣州公園周邊相對活力04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空間分布1.172公園周邊相對活力超大城市排名行政區越秀荔灣天河海珠白云黃
73、埔相對活力0.811.430.960.700.940.9232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深圳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深圳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2.09,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1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91.46%,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74.67%,游園服務覆蓋率為43.25%。深圳市公園服務覆蓋在總體較好的基礎上仍有穩步提升。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保持較高水平,社區公園、游園的服務覆蓋率提升超過1.5%,提升幅度較為明顯。2.091公園分布均好度超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
74、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1.01.21.41.61.82.02.2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計劃單列市 超大城市 華南地區建成區面積:964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1376萬人公園綠地密度:3.86個/平方公里91.46%74.67%43.25%3302深圳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均公園供給分布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空間分布上看,深圳市人口高密度區集中分布與南部沿海地區,人口低密度區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區。深圳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9.35%,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2位,超過10
7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4.37%,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8.91%,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0.32%。深圳市建成區范圍內各類公園規??偭亢头崭采w較好,但是由于中心城區人口密度較高,特別是沿海地區,造成城市人均公園保障度水平并不突出。959.35%24.62%59.35%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4.37%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8.91%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0.32%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人均公園保障度人均公園保障度排名59.35%2超大城市排名人均公園保障度345ha公園斑塊數量:400+5ha公園周邊POI數量:16w+深圳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邊整體活力值較高,每公頃
76、平均分布有POI數量為4.58個,在6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3位。從區域分布情況看,公園周邊高活力區域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區域及南部軸心地帶。具體到公園來看,深圳灣公園、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香蜜公園、蓮花山公園等周邊區域活力明顯高于其他公園。圖例 公園周邊活力值空間分布行政區福田羅湖南山公園周邊活力值8.858.614.34 公園周邊活力類型TOP5從類型上看,深圳市公園周邊區域活力值最高的分別為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和科教文化。分析結果顯示,深圳市公園周邊區域商業零售活力較高,生活服務設施較為完善。從行政區劃上看,深圳市中心城區福田區和羅湖區公園周邊活力值明顯高于南山區,且遠高于城
77、市公園周邊活力平均值;其中福田區活力值最高,為8.85;羅湖區次之,為8.61;南山區第三,為4.34。*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活力值=公園周邊五百米范圍內POI數量/公園周邊五百米范圍面積深圳03公園周邊活力值4.583公園周邊活力值超大城市排名 公園周邊活力值分區示意圖例1.49 1.28 0.62 0.41 0.28 0.51 商業零售餐飲住宿生活服務交通運輸科教文化其他351.27 1.22 1.22 1.18 1.18 1.02 醫療衛生公共設施交通運輸金融科教文化其他1深圳市建成區范圍內POI密度整體呈現男高低的趨勢,這與深圳市人口空間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深圳市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為1
78、.06,在超大城市中排名第3位。公園周邊高相對活力區域集中分布于城市南部沿海區域,建成區北部區域零星分布少量相對高值區域。從行政區劃上看,福田區、羅湖區和南山區公園周邊相對活力值較低,明顯低于中心城區以外的其他區域,呈現出中心城區外相對活力高中心城區內相對活力低的整體趨勢。從類型上看,深圳市建成區范圍內公園周邊區域相對活力值較高的POI類型為醫療衛生、公共設施、交通運輸、金融和科教文化。相比于其他類型,這些類型的POI在成都市建成區范圍內更傾向于向公園周邊集中,尤其以醫療衛生和公共設施兩類較為顯著,均高于平均水平20%以上。公園周邊活力建成區整體活力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類型TOP5圖例圖例圖例0
79、2深圳公園周邊相對活力04 公園周邊相對活力空間分布1.063公園周邊相對活力超大城市排名行政區福田羅湖南山相對活力0.980.990.9536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武漢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武漢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91,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1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79.78%,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67.27%,游園服務覆蓋率為44.09%。武漢市公園服務覆蓋情況總體較好,但由于建成區范圍劃定變化,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略有波動。1.911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
80、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特大城市 華中地區建成區面積:754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807萬人公園斑塊密度:3.75個/平方公里79.78%67.27%44.09%1.01.21.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370257.80%4特大城市排名武漢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57.80%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5.80%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8.48%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
81、比32.07%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武漢市長江兩岸中心城區人口密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武漢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7.80%,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4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5.80%,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8.48%,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2.07%。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武漢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四周高中心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南北兩側地區人均公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武漢市南北兩側區域分布有大量湖泊濕地型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38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杭州01
82、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杭州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80,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2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66.70%,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70.86%,游園服務覆蓋率為42.65%。杭州市公園服務覆蓋情況總體良好,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變化不大。社區公園、游園服務覆蓋率略有提升。1.802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特大城市 華東地區建成區面積:717平方公里建成
83、區人口:565萬人公園綠地密度:2.52個/平方公里66.70%70.86%42.65%1.01.21.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390263.64%3特大城市排名杭州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63.64%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4.37%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3.42%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8.28%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杭州市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態勢。杭州市人均公園供給水平整體較高;人均公園供給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63.64%,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3位,超
84、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4.37%,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3.42%,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8.28%。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杭州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四周高、中心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北部、西部地區人均公園供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杭州市北部、西部區域西湖、半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大面積的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40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大連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大連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77,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3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93.66%,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55.57%,游園服務覆蓋
85、率為27.53%。大連市公園服務覆蓋情況總體良好,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非常突出,但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變化不大,社區公園、游園服務覆蓋率略有提升。1.773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計劃單列市 特大城市 東北地區建成區面積:463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347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92個/平方公里55.57%93.66%27.53%1.01.21.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
86、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410276.88%1特大城市排名大連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76.88%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65.87%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56.21%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52.69%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大連市呈現典型的南部沿海地區密集、北部內陸地區稀疏的趨勢。大連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76.88%,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1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65.87%,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6.21%,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2.69%。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大
87、連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部低于北部、西部低于東部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北部和東部地區人均公園供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大連市東部區域分布大黑山、金石灘等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42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南京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南京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70,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4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80.92%,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62.44%,游園服務覆蓋率為26.78%。南京市公園服務覆蓋情況總體良好,綜合公園、游園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都略有提升。1.704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
88、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特大城市 華東地區建成區面積:857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685萬人公園綠地密度:2.49個/平方公里80.92%62.44%26.78%1.01.21.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430267.21%2特大城市排名南京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67.2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54.67%
89、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6.66%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8.23%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南京市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態勢。南京市人均公園供給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67.21%,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2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4.67%,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6.66%,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8.23%。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南京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供給呈現四周高、中心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東北部和南地區人均公園供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南京市東北部區域緊鄰長江,濱江地區及棲霞山、鐘山等區域分布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
90、。44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青島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青島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55,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5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77.34%,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49.82%,游園服務覆蓋率為28.22%。青島市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變化不大。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略有提升,游園服務覆蓋率存在短板,未來仍需持續提升完善。1.555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
91、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計劃單列市 特大城市 華東地區建成區面積:793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476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75個/平方公里77.34%49.82%28.22%1.01.21.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450250.01%8特大城市排名青島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50.0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5.59%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0.27%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7.53%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青島市呈現典型的南部沿海地區密集北部內陸地區稀疏的趨勢。青
92、島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0.01%,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8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5.59%,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0.27%,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7.53%。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青島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北部低于中部和南部、西部低于東部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東部地區人均公園供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青島市東部區域分布有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46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昆明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昆明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51,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6位。綜合公園服
93、務覆蓋率為68.31%,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53,76%,游園服務覆蓋率為28.88%。昆明市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略有提升。但增加不大,游園服務覆蓋率存在短板,未來仍需持續提升完善。1.516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特大城市 西南地區建成區面積:494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342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95個/平方公里68.31%53.76%28.88%1.01.21
94、.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470257.78%5特大城市排名昆明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57.78%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5.67%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8.66%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2.23%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昆明市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昆明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7.78%,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5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5.67%,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8.66%,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2.23%。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
95、的態勢相反,昆明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心低四周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西南部和東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昆明市南部區域緊鄰滇池,分布有大面積的濱水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48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西安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西安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49,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7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65.99%,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58.62%,游園服務覆蓋率為24.80%。西安市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變化不大。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略有提升,游園服務覆蓋率存在短板,未來仍需持續提升完善。1.4
96、97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特大城市 西北地區建成區面積:680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577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91個/平方公里65.99%58.62%24.80%1.01.21.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490254.52%6特大城市排名西安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54.52
97、%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8.86%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1.99%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7.21%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西安市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西安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4.52%,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6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8.86%,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1.99%,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7.21%。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西安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心低四周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西安市北部區域緊鄰渭河,分布有大面積的濱水公園綠地
98、,且人口相對稀疏。50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哈爾濱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哈爾濱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43,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8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為67.91%,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為56.02%,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8.89%。哈爾濱市由于建成區范圍劃定變化,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略有波動。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服務覆蓋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游園服務覆蓋略有提升。1.438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
99、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特大城市 東北地區建成區面積:404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406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33個/平方公里67.91%56.02%18.89%1.01.21.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510238.98%12特大城市排名哈爾濱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38.98%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4.59%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0.42%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14.61%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從空間分布上看,哈爾濱市松花江南
100、部區域人口密度高于松花江北部區域。哈爾濱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8.98%,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12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4.59%,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 占 比 20.42%,超 過 20 平 方 米 的 區 域 占 比14.61%。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哈爾濱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南部低于北部、東部低于西部的總體特征。其中,松花江以北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松花江南岸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哈爾濱市北部區域規劃布局有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52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沈陽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
101、,沈陽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38,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9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72.26%,社區公園覆蓋率為50.15%,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5.85%。沈陽市公園服務覆蓋相較于2021年度略有提升。其中,綜合公園和社區公園的服務覆蓋率提升超過0.2%,游園由于服務半徑較小,未來仍應持續提升完善。1.389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特大城市 東北地區建成區面積:611平
102、方公里建成區人口:575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42個/平方公里72.26%50.15%15.85%1.01.21.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530246.49%10特大城市排名沈陽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46.49%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7.92%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3.26%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1.05%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沈陽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態勢。沈陽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6.49%,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
103、第10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7.92%,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3.26%,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1.05%。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沈陽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南北兩側高、中心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南部和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沈陽市南北兩側區域分布有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54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長沙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長沙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37,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10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70.17%,社區公園覆蓋率為47.97%,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8.8
104、8%。長沙市各類公園服務覆蓋相較于2021年度均有提升。其中,綜合公園提升最為顯著,超過4%,社區公園提升超過2%,游園也有小幅提升,目前仍是長沙市公園服務的短板,未來仍應持續提升完善。1.3710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特大城市 華中地區建成區面積:387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319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47個/平方公里47.97%18.88%70.17%1.01.2
105、1.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550249.79%9特大城市排名長沙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49.79%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8.84%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2.11%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5.60%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長沙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長沙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9.79%,相較于2021年度提升較為顯著,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9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8.84%,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2.11
106、%,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5.60%。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長沙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心低、四周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長沙市南部區域分布有大面積的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56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濟南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濟南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23,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11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78.48%,社區公園覆蓋率為35.97%,游園服務覆蓋率為8.95%。濟南市公園服務覆蓋總體情況相較于2021年度有明顯提升。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提升接近5%,社
107、區公園和游園服務覆蓋率相對穩定,但由于其服務半徑較小,未來社區公園和游園服務覆蓋仍應持續提升完善。1.2311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特大城市 華東地區建成區面積:635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410萬人公園綠地密度:0.89個/平方公里78.48%35.97%8.95%1.01.21.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5702濟南人均
108、公園保障度02人均公園供給分布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濟南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態勢。濟南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2.03%,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7位。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濟南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四周高、中心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北部地區人均公園供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濟南市北部區域緊鄰黃河,沿河分布有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959.35%24.62%52.03%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5.33%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6.92%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2.14%20平方米人均
109、公園區域占比人均公園保障度人均公園保障度排名52.03%7超大城市排名人均公園保障度58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鄭州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鄭州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14,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12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51.96%,社區公園覆蓋率為47.09%,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4.54%。鄭州市由于建成區范圍劃定變化,公園服務覆蓋數據對比去年略有波動。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服務覆蓋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游園服務覆蓋略有提升。1.1412公園分布均好度特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
110、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特大城市 華中地區建成區面積:608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500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05個/平方公里51.96%47.09%14.54%1.01.21.41.61.82.0武漢杭州大連南京青島昆明西安哈爾濱沈陽長沙濟南鄭州590240.90%11特大城市排名鄭州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40.90%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7.04%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16.34%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13.80%20
111、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鄭州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四周高、中間低的態勢。鄭州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0.90%,在12個特大城市中排名第11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7.02%,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16.34%,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13.80%。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鄭州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間低、四周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東北和西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鄭州市北部區域緊鄰黃河,分布有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60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廈門
112、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廈門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95,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1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86.03%,社區公園覆蓋率為72.31%,游園服務覆蓋率為36.92%。廈門市公園服務覆蓋在總體較好的基礎上仍在穩步提升。綜合公園和游園服務覆蓋相對穩定。游園服務覆蓋提升較為明顯,但由于其服務半徑較小,未來仍應持續提升完善。1.951公園分布均好度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計劃單
113、列市 I型大城市 華東地區建成區面積:417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514萬人公園綠地密度:2.82個/平方公里86.03%72.31%36.92%1.01.21.41.61.82.02.2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610267.85%1I型大城市排名廈門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67.85%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57.83%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8.61%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0.95%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廈門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高密度地區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及廈門島南部。廈門市人均公園
114、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67.85%,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1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7.83%,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8.61%,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0.95%。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廈門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主城區西高東低、廈門島北高南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西部、廈門島東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廈門市西部區域緊鄰山地,分布有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62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福州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福州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77,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2
115、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84.44%,社區公園覆蓋率為61.71%,游園服務覆蓋率為30.85%。綜上,福州市公園服務覆蓋情況總體較好。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超過80%,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超過60%,但游園服務覆蓋上存在一定的短板。未來應進一步加強游園的均衡布局。1.772公園分布均好度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I型大城市 華東地區建成區面積:292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304萬人公園綠地密
116、度:1.75個/平方公里84.44%61.71%30.85%1.01.21.41.61.82.02.2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630245.10%6I型大城市排名福州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40.90%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9.98%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18.65%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11.98%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福州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四周高、中間低的態勢。福州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5.10%,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6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
117、比29.98%,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18.65%,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11.98%。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福州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間低、四周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東西兩側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福州市西鄰閩江,東靠鼓山,分布有金山公園、高蓋山公園等大面積的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64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長春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長春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53,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3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75.60%,社區公園覆蓋率為58.64%,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9.05%。
118、長春市公園服務覆蓋在總體較好的基礎上仍在穩步提升。其中綜合公園服務覆蓋提升較為明顯,超過2%,綜合公園和游園服務覆蓋相對穩定,但由于游園服務半徑較小,未來仍應持續提升完善游園的均衡布局。1.533公園分布均好度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I型大城市 東北地區建成區面積:541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366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58個/平方公里75.60%58.64%19.05%1.01.
119、21.41.61.82.02.2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650253.35%4I型大城市排名長春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53.35%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2.99%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8.57%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5.56%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長春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南北低的趨勢。長春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3.35%,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4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2.99%,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8.57%,超過20平方米的
120、區域占比35.56%。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長春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明顯的中部低、南北高的總體特征。其主要原因是北部地區分布有長春北湖濕地公園、南部地區分布有長春動植物園和南湖公園等大面積綠地,且南北部地區人口密度明顯低于中部地區。66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南寧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南寧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47,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4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89.77%,社區公園覆蓋率為43.64%,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3.11%。綜上,南寧市綜合公園服務覆蓋情況較好,且相較于2021年度有所提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情
121、況一般,但相比于2021年度也有所提升;游園服務覆蓋尚存在一定的短板,未來應進一步增加城市外圍區域的社區公園和游園,并加強整體均衡布局。1.474公園分布均好度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89.77%43.64%13.11%省會城市 I型大城市 華南地區建成區面積:336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264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13個/平方公里1.01.21.41.61.82.02.2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
122、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670266.19%2I型大城市排名南寧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66.19%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54.48%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8.71%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3.55%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南寧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南寧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66.19%,相較于2021年度有所提升;在11個I型城市中排名第2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4.48%,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8.71%,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3.55%。與
123、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南寧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心低四周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東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南寧市東部區域分布有南湖公園、青秀山等大面積的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68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烏魯木齊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烏魯木齊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45,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5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77.08%,社區公園覆蓋率為40.16%,游園服務覆蓋率為27.49%。綜上,烏魯木齊市綜合公園服務覆蓋情況較好,社區公園服務覆蓋情況一般,游園服務覆蓋上存在一定的短板,未來烏魯木
124、齊市應增加外圍區域的社區公園和游園建設,進一步完善社區公園和游園的均衡布局。1.455公園分布均好度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I型大城市 西北地區建成區面積:494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365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42個/平方公里77.08%40.16%27.49%1.01.21.41.61.82.02.2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690237.44%10I型
125、大城市排名烏魯木齊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37.44%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2.46%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8.94%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5.55%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烏魯木齊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烏魯木齊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7.44%,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10位,相比于2021年度有一定的提升,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2.46%,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8.94%,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5.55%。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烏魯木齊市
126、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心低四周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東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供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烏魯木齊市東部區域緊鄰山地,分布有大面積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70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寧波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寧波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43,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6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35.54%,社區公園覆蓋率為69.97%,游園服務覆蓋率為37.03%。綜上,寧波市公園服務覆蓋情況與其他城市不同,社區公園服務覆蓋情況相對較好,而綜合公園和小型游園服務覆蓋存在一定短板,均未達到40%。未來應因地制宜有效提升綜
127、合公園供給,進一步加強游園的整體均衡布局。1.436公園分布均好度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計劃單列市 I型大城市 華東地區建成區面積:421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298萬人公園綠地密度:2.40個/平方公里35.54%69.97%37.03%1.01.21.41.61.82.02.2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710244.42%8I型大城市排名寧波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
128、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44.42%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7.75%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0.16%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15.40%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寧波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態勢。寧波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4.42%,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8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7.75%,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0.16%,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15.40%。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寧波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心低、外圍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東北部地區人
129、均公園供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寧波市東北部沿江區域分布有甬江公園等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72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貴陽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貴陽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40,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7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86.99%,社區公園覆蓋率為44.98%,游園服務覆蓋率為8.17%。相較于2021年度,貴陽市公園服務覆蓋情況基本穩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情況較好,社區公園服務覆蓋情況一般,游園服務覆蓋短板較為突出,尚不足10%。未來應重點加強游園的供給,提升整體均衡布局。1.407公園分布均好度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
130、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86.99%44.98%8.17%省會城市 I型大城市 西南地區建成區面積:361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258萬人公園綠地密度:0.72個/平方公里1.01.21.41.61.82.02.2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730247.97%5I型大城市排名貴陽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47.97%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7.5
131、7%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1.38%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7.47%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貴陽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貴陽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7.97%,相較于2021年度略有提升;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5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7.57%,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1.38%,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7.47%。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貴陽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東南低西北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貴陽市北部區域分布有觀山湖公園、長
132、坡嶺國家森林公園等大面積的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74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合肥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合肥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34,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8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66.32%,社區公園覆蓋率為57.30%,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0.82%。合肥市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和游園服務覆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社區公園服務覆蓋最為顯著,超過3%;游園仍是目前合肥市公園服務覆蓋最突出的短板,未來應進一步加強游園的均衡布局。1.348公園分布均好度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
133、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I型大城市 華東地區建成區面積:512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383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15個/平方公里66.32%57.30%10.82%1.01.21.41.61.82.02.2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750254.00%3I型大城市排名合肥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54.00%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4.63%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9.08%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
134、比33.74%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合肥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態勢。合肥市人均公園供給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4.00%,相較于2021年度提升顯著,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3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4.63%,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9.08%,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3.74%。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合肥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空間分布呈現四周高、中心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西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合肥市南部地區分布有大蜀山森林公園等大面積的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76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
135、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石家莊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石家莊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34,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9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49.95%,社區公園覆蓋率為63.61%,游園服務覆蓋率為20.88%。綜上,石家莊公園服務覆蓋整體情況相較于2021年度有明顯提升,其中,社區公園服務覆蓋情況較好,綜合公園服務覆蓋情況一般,游園服務覆蓋尚存在一定的短板。未來應因地制宜有效提升綜合公園供給,進一步加強游園的整體均衡布局。1.349公園分布均好度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
136、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I型大城市 華北地區建成區面積:340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303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47個/平方公里49.95%63.61%20.88%1.01.21.41.61.82.02.2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770244.67%7I型大城市排名石家莊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44.67%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9.62%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2.51%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19.79%20平方米人均公
137、園區域占比石家莊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態勢。石家莊市人均公園供給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4.67%,相較于2021年度有明顯提升,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7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9.62%,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2.51%,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19.79%。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石家莊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明顯的四周高、中心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東南部和北部地區人均公園供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石家莊市北部及東南部區域分布有滹沱河濕地、天山公園等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78游園覆蓋范圍社
138、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太原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太原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14,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10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76.32%,社區公園覆蓋率為36.75%,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3.57%。綜上,太原市綜合公園服務覆蓋情況較好,但社區公園和游園服務覆蓋存在一定短板,尤其是游園覆蓋不足15%。未來應增加城市外圍區域社區公園游園供給,并做好均衡布局。1.2710公園分布均好度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
139、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省會城市 I型大城市 華北地區建成區面積:354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372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25個/平方公里76.32%36.75%13.57%1.01.21.41.61.82.02.2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790242.11%9I型大城市排名太原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42.1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5.09%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8.27%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5.02%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太原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
140、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態勢。太原市人均公園供給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2.11%,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9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5.09%,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8.27%,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5.02%。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太原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西高、東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西部和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太原市建成區西側緊鄰山地,分布有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等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80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南昌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南昌市公園分布均
141、好度為1.15,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11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56.51%,社區公園覆蓋率為47.91%,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0.71%。整體來看,南昌市公園服務覆蓋相較于2021年度略有提升。其中綜合公園服務覆蓋情況相對較好,社區公園服務覆蓋一般,游園服務覆蓋尚存在較大的短板。未來應加強各類公園綠地建設,特別是加強游園的建設,并做好各類公園綠地的均衡布局。1.1511公園分布均好度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
142、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56.51%47.91%10.71%省會城市 I型大城市 華東地區建成區面積:358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278萬人公園綠地密度:0.99個/平方公里1.01.21.41.61.82.02.2廈門福州長春南寧烏魯木齊寧波貴陽合肥石家莊太原南昌810232.41%11I型大城市排名南昌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32.4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5.74%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2.81%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18.47%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南昌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贛江東岸人口密度明顯高于贛江西
143、岸。南昌市人均公園供給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2.41%,相較于2021年度略有提升;在11個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11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5.74%,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2.81%,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18.47%。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南昌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南高、北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南部地區人均公園服務供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南昌市南部區域分布有大面積的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82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谑泄珗@分布均好度為2.09,在6個II型大城市
144、中排名第1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95.30%,社區公園覆蓋率為79.57%,游園服務覆蓋率為33.74%。??谑泄珗@服務覆蓋在總體較好的基礎上仍在穩步提升。綜合公園和社區公園的服務覆蓋率水平位于全國主要城市前列,游園服務覆蓋水平盡管也有提升,但由于服務半徑較小,未來仍應持續提升完善。2.091公園分布均好度I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95.30%79.57%33.74%省會城市 II型大城市
145、華南地區建成區面積:170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162萬人公園綠地密度:2.90個/平方公里1.01.21.41.61.82.02.28302??谌司珗@保障度02人均公園供給分布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谑薪ǔ蓞^范圍內人口高密度區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區,人口低密度區主要分布于周邊地區。??谑腥司珗@保障度為68.22%,相較于2021年度略有提升,在6個I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2位;人均公園面積超過10平米的區域占比47.37%,超過15平米的區域占比33.91%,超過20平米的區域占比30.32%。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不同,??谑腥司珗@面積分布呈現東部低、西部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西部、北部區域的人
146、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區域,這主要是由于??谑形鞑?、北部區域分布有多處濱江、濱海公園綠地。959.35%24.62%68.22%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7.37%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3.91%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0.32%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人均公園保障度人均公園保障度排名68.22%2II型大城市排名人均公園保障度84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西寧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西寧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97,在6個I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2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97.90%,社區公園覆蓋率為66.96%,游園服務覆蓋率為32.30%。西
147、寧市公園服務覆蓋在總體較好的基礎上相較于2021年度仍在穩步提升。其中綜合公園和社區公園的服務覆蓋相對穩定,游園服務覆蓋提升顯著,超過4%,但由于其服務半徑較小,未來仍應持續提升完善。1.972公園分布均好度I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97.90%66.96%32.30%省會城市 II型大城市 西北地區建成區面積:117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118萬人公園綠地密度:2.17個/平方公里1.01
148、.21.41.61.82.02.2850267.78%3II型大城市排名西寧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67.78%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57.07%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3.98%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5.67%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西寧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西寧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67.78%,在6個II型城市中排名第3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7.07%,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3.98%,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5.67%。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
149、反,西寧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心低四周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東南和西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西寧市西北-東南方向緊鄰湟水,分布有大面積的濱水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86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銀川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銀川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71,在6個I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3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86.95%,社區公園覆蓋率為70.62%,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3.08%。銀川市公園服務覆蓋在總體較好的基礎上相較于2021年度仍在穩步提升。其中社區公園服務覆蓋提升最為顯著,相較于2021年度提升接近2
150、%。游園數量盡管也有提升,但由于服務半徑較小,未來仍應持續提升完善。1.713公園分布均好度I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86.95%70.62%13.08%省會城市 II型大城市 西北地區建成區面積:194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132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40個/平方公里1.01.21.41.61.82.02.2870269.19%1II型大城市排名銀川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
151、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69.19%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55.21%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6.55%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9.31%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銀川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東高、西低的趨勢。銀川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69.19%,相較于2021年度略有提升,在6個I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1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55.21%,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6.55%,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9.31%。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銀川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心高兩側低、南部高北部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
152、中心和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銀川市中心和南部區域分布有閱海國家濕地公園、七十二連湖等大面積的濱水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88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呼和浩特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呼和浩特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56,在6個I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4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83.01%,社區公園覆蓋率為61.49%,游園服務覆蓋率為11.47%。綜上,呼和浩特上公園服務覆蓋水平相較于2021年度有提升。其中,綜合公園提升較為顯著,超過2%。游園服務覆蓋仍是呼和浩特市較為突出的短板,未來應重點加強游園的供給和均衡布局。1.564公
153、園分布均好度I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83.01%61.49%11.47%省會城市 II型大城市 華北地區建成區面積:251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189萬人公園綠地密度:1.19個/平方公里1.01.21.41.61.82.02.2890248.59%5II型大城市排名呼和浩特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48.59%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5.8
154、9%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8.65%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23.77%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呼和浩特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態勢。呼和浩特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48.59%,相較于2021年度有明顯提升,在6個I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5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5.89%,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8.65%,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23.77%。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呼和浩特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四周高、中心低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東南部地區人均公園供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呼和浩特市東
155、南部區域緊鄰大黑河,沿河分布有大面積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90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蘭州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蘭州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30,在6個I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5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63.18%,社區公園覆蓋率為43.25%,游園服務覆蓋率為23.80%。相較于2021年度,蘭州市各類公園服務覆蓋具有提升。其中,綜合公園和社區公園服務覆蓋提升顯著,游園服務覆蓋略有提升。但由服務半徑較小,游園服務覆蓋仍是蘭州市的短板,未來仍應持續提升完善。1.305公園分布均好度I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
156、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63.18%43.25%23.80%省會城市 II型大城市 西北地區建成區面積:330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249萬人公園斑塊密度:1.07個/平方公里1.01.21.41.61.82.02.2910230.42%6II型大城市排名蘭州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圖人均公園保障度30.42%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19.20%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15.00%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12.21%20平方
157、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蘭州市建成區范圍內平均人口密度從空間分布上看,呈現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趨勢。蘭州市人均公園面積超過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30.42%,與2021年度相比有較大提升;在6個I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6位,超過1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19.20%,超過15平方米的區域占比15.00%,超過20平方米的區域占比12.21%。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的態勢相反,蘭州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均公園面積空間分布呈現中南部低北部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北部地區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主要是由于蘭州市北部區域緊鄰山地,分布有大面積的公園綠地,且人口相對稀疏。92游園覆蓋范圍社區公園覆蓋范圍綜合公園覆蓋范圍綜
158、合公園服務覆蓋率拉薩01公園分布均好度2022年度,拉薩市公園分布均好度為1.21,在6個I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6位。綜合公園覆蓋率為60.54%,社區公園覆蓋率為37.68%,游園服務覆蓋率為22.96%。拉薩市綜合公園服務覆蓋情況較好,社區公園和游園服務覆蓋尚存在一定的短板,尤其是游園服務覆蓋不足30%,未來應增加城市周邊區域增加社區公園和游園供給,加強城市公園的均衡布局。1.216公園分布均好度II型大城市排名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游園服務覆蓋率01本次評估涉及的公園綠地數據均不含水面各類公園服務半徑參照 GB51346-2019城市綠地規劃標準確定人口數據采用百度2021年度人口空間分布數據
159、綜合公園服務覆蓋率社區公園服務覆蓋率60.54%37.68%22.96%省會城市 II型大城市 西南地區建成區面積:86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22萬人公園斑塊密度:1.30個/平方公里1.01.21.41.61.82.02.29302拉薩人均公園保障度02人均公園供給分布人口密度空間分布圖拉薩市建成區范圍內人口密度整體較低,從空間分布上看,人口高密度區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區,人口低密度區主要分布于周邊地區。拉薩市人均公園保障度為62.762%,在6個II型大城市中排名第4位。與人口密度空間分布不同,拉薩市人均公園面積分布中心低、四周高的總體特征。其中,建成區西部區域的人均公園面積明顯高于其他區域,這主要是由于拉薩市西部區域分布有多處大型公園綠地。959.35%24.62%62.76%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56.38%1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40.06%15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32.13%20平方米人均公園區域占比人均公園保障度人均公園保障度排名62.76%4II型大城市排名人均公園保障度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