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023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2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華為:2023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27頁).pdf(2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編制委員會總編胡玉海主編(排名不分先后)史訓平(江蘇省財政廳)張 駿(江蘇省財政廳)尚海濤(陜西省財政廳)頓新杰(湖北省財政廳)俞 雄 王 飛 孫 明 毛 旭 黃 俊 騰 曉專家顧問(排名不分先后)王 蕊 張 磊 沈 康 陳景明 丁月利 任開鋒責任編輯楊 浩 王 瑞01觀點一: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和集中化,需要全面云化做技術支撐.觀點二:充分利用自主創新技術,滿足財政業務連續性要求.觀點三:建設服務中臺以沉淀財政公共服務,靈活應對業務變化和未來演進.觀點四:建設財政大數據平臺,深挖數據價值,為決策提供支撐.030404042.1 財政數字化發展階段.2.2 財政數字化建設要求.05064.1 核
2、心觀點闡述.4.2 最佳實踐:陜西財政.1012目錄CONTENTS1.卷首語 032.財政數字化發展階段和建設要求 054.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和集中化,需要全面云化做技術支撐 103.財政數字化建設模型 08025.1 核心觀點闡述.5.2 最佳實踐:湖北財政.14156.1 核心觀點闡述.6.2 最佳實踐:江蘇財政.17198.1 從頂層設計入手,一省一策.8.2 積極擁抱新技術,持續向未來演進.8.3 以開放思維打造繁榮的應用生態.2323245.充分利用自主創新技術,滿足財政業務連續性要求 146.建設服務中臺以沉淀財政公共服務,靈活應對業務變化和未來演進 177.建設財政大數據平臺,
3、深挖數據價值,為決策提供支撐 218.擁抱創新:財政數字化建設建議與展望 23數字化已經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手段,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利用數字技術實現財政數字化轉型尤為關鍵。近年來,我國在財稅體制改革和財政制度建設方面全面發力,實現了多點突破。全國財政單位在財政信息化三年重點工作規劃(2019-2021 年)、關于推進財政大數據應用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的指導下,按照“橫向一體化、縱向集中化、全國系統化”的建設思路建設了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系統,有力地促進了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的形成。但是全面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現代化財政制度,推進財
4、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仍然任重道遠。本白皮書通過財政數字化的實踐經驗總結,提出四個觀點,旨在幫助財政單位持續發揮信息化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為推進財政信息化、一體化、集中化和數字化建設提供參考。觀點一: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和集中化,需要全面云化做技術支撐財政行業以預算一體化建設為契機,采用信息化大集中建設模式,使業務標準化、數據規范化,真正把業務全流程打通。預算一體化建設可以說是財政行業信息化一次全面的轉型升級,這個過程需要領先的技術作為支撐,云化的架構是必選項。一方面,通過云平臺的自動化能力,可以解決大集中后更大規模的 IT 基礎設施集中管理和資源動態調配的復雜度問題;另一方面,利用豐富
5、的云服務作為技術支撐,還可以使應用更加敏捷和健壯,更好地支撐業務的轉型升級。卷首語1031 卷首語|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04觀點二:充分利用自主創新技術,滿足財政業務連續性要求財政行業的預算一體化建設是核心業務系統的一次全面轉型升級,與國產化的主流趨勢相結合,同步實現了業務轉型和核心業務系統的國產化替代。云化架構為國產化替代提供了最佳的技術方案?;谠破脚_,將國產化與分布式技術相結合,提供大規模的彈性的計算能力,保障核心業務系統的高可靠性和高性能;高效的遷移工具和成熟的遷移工程方法,保證了最小代價的國產化切換,助力業務平穩上線。觀點三:建設服務中臺以沉淀財政公共服務,靈活應對業務變化和未來
6、演進預算一體化系統全面云化后,存在大量的公共服務用于承載跨系統跨部門的應用交互,這些公共服務是實現更廣泛財政業務標準化和升級的關鍵。通過建設服務中臺,可以沉淀大量的財政公共服務,最大程度實現服務的復用,避免形成新的煙囪系統,同時為生態伙伴提供開放、標準的能力,有利于構建良好的財政行業生態。財政一體化聚合了原本離散的海量數據,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架構上支持向大數據技術演進。通過財政大數據平臺整合全省財政財務數據,打造集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業務場景分析、分析模型建立、決策支持、可視化展示平臺于一體的財觀點四:建設財政大數據平臺,深挖數據價值,為決策提供支撐政數據平臺,提升數據化管理與服務能力,
7、及時準確掌握政府資產狀況和財政收支情況,做到“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牢牢把握社會經濟發展主動權和話語權。05階段一:一體化和集中化由于借助虛擬化技術可以突破傳統架構(以物理機為典型代表)的資源局限,將單個物理機資源財政數字化發展階段和建設要求22.1 財政數字化發展階段財政行業歷來重視數字化建設工作。自從計算機技術開始普及,以信息化為載體和工具,財政行業就逐步脫離了實體賬冊;隨著 2002 年啟動的“金財工程”的建設,財政核心業務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的歷史性跨越,進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時代;近年來,以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作為深化改革的支撐,財政行業通過建設全國統一的一體化系
8、統,大力推圖 2-1 財政數字化發展階段動預算管理現代化。隨著一體化和大集中的全面推進,為財政數據分析提供了基礎,使財政大數據建設進入到實質性階段。下一步,結合財政大數據應用實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探索,最終將引領財政走向智慧財政??v觀財政發展歷程,技術和業務互相驅動,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技術是支撐財政發展的堅實基礎,需要隨著業務的發展持續演進。抽象給多個用戶使用,因此,當前大部分省份已經完成了虛擬化的基礎設施建設,部分省份基于虛擬化平臺完成了預算管理一體化和省級的集中化目標。2 財政數字化發展階段和建設要求|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062.2 財政數字化建設要求2019 年,財政部印發了 34
9、 號文財政信息化三年重點工作規劃(2019-2021 年),明確提出要按照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要求,形成全國統一的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基本構建以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系統為基礎、集中化部署為手段、大數據應用為途徑、財政云平臺為支撐的現代財政數字化體系,包括:構建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系統,實現財政資金全生命周期和全面的預算績效管理,解決財政資金跨層級流動的動態跟蹤;全面落實集中化部署,實現核心業務系統省級應用集中,解決分散建設造成的業務規范不統一、技術標準及數據結構不兼容等問題;建設財政云平臺,分階段、分層次推動財政云建設,推進信息系統云化應用,提高需求響應速度和部署效率;開展財政大數據應用,初步建立財
10、政大數據中心,發揮數據在財政管理、政策完善、決策優化、風險預警方面的積極作用。2021 年 4 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從七個方面對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其中預算管理信息化是推動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礎支撐,通過先進的數字化技術,保證數字化治理理念的落地,實現財政數字化轉型,加快現代財政制度建設的進程。綜合相關政策要求,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迫切需要運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現代財政制度的建立、助力財政治理能力的提升。財政數字化建設對財政現代化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全省大集中后,財政系統業務量大、用戶數量多、訪問集中,使虛擬化在穩定性、性能、易維
11、護方面面臨挑戰,難以有效地支撐財政業務的持續演進。階段二:泛一體化云計算基于統一的管理平臺,將虛擬資源整合為資源池,支持虛擬機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自動擴縮容等能力,可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和自動化程度?;谠朴嬎慵夹g構建的財政云平臺和業務系統,可以滿足大并發、快速響應、資源集約等需求。通過微服務架構建設財政公共服務平臺,可以高效支撐部推軟件的整合落地和生態建設,滿足一體化系統部署和應用指南要求。此外,大數據的云化部署可支撐財政大數據的平滑落地,實現向智慧財政演進。階段三:智慧化在財政大數據平臺的基礎上,依托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可以協助解決復雜、動態、精準化的財政收入場景應用問題,提供基于財政大
12、數據的智慧財政建設基礎,實現財政向現代化和智慧化轉型。07為現代化財政制度建立提供有力技術保障并為改革向縱深推進提供助力按照新預算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等要求,我國在推進中期財政規劃、建立預算管理新模式、改進預算控制方式、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預算公開等方面出臺實施了一系列制度規定,初步形成了較為科學完整的預算管理體系?,F代財政制度的建立取得了重要進展,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系統地鞏固改革成果,構建落實到位的財政數字化支撐保障能力。匯聚、整合和挖掘財政數據資源,開展數據的供給側改革,構建數據服務能力大數據是重要的創新技術、基礎設施、生產要素和戰略資
13、源,已成為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F代化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迫切需要實現從以“流程為主線”向以“數據為核心”轉變,高效采集、有效整合財政數據資源,構建“上下貫通、左右聯通、內外融通”的財政大數據平臺和國家財政信息資源管理與服務體系,形成以數據為支撐的財政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可以顯著提升財政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將數據視為生產要素,落實財政數字化建設從分散建設向集約化建設的轉變,推動財政管理信息系統邁入集中化建設的新階段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應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管理范疇。生產要素的形態隨著經
14、濟的發展而不斷變遷。土地、勞動力是農業時代重要的生產要素,之后,資本成為工業時代重要的生產要素,同時還催生出技術、管理等更多生產要素。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資源向生產要素的形態演進,數據已和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經濟價值的創造過程中,對生產力的發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3 財政數字化建設模型|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08著財政預算,國庫管理業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目標,迫切需要做好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系統建設和推進信息系統集中化部署,將“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作為較長時期指導財政數字化建設的發展藍圖,加快財政數字化轉變步伐,通過信息系統一體化和集中化建設,進一步整體提升財政數字化發
15、展能力,推動財政數字化向著集約整合、數據互聯、協同共治、共享開放的新階段邁進。第二層:國產化、服務化國產化借鑒財政領先的國產化實踐經驗,構建敏捷、可拓展、可組合的國產化系統架構,既滿足大幅減 第一層:標準化、集中化標準化業務規范與技術標準是對各項業務、數據及技術的共同理解,這些理解已由財政部統一確定,作為業務與技術標準在財政體系內被共同遵守,為全國的數據重用和數據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財政信息系統的設計必須以財政部制定的業務規劃及數據標準為基礎,同時圍繞標準本身構建標準管理組織、制度、流程及數據標準管理平臺架構設計,以使財政部的數據標準能在財政信息系統建設中被完全遵從,并具備自動化持續運營的能
16、力。集中化隨著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系統化推進,圍繞財政數字化將依托新技術,圍繞收入、支出、資金、資產四個核心業務主題加強數據治理和深度應用,針對項目和債務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智慧財政系統,實現以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為主線,支撐預算編制、調整、執行、核算、決算、內控、績效、監督等一體化、全流程、智能化的管理,提高預算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和自動化水平,最終實現資金的可視化、數據及流程的智能化,以及業務處理和操作的便捷化。全新的財政信息系統不僅承載著項目管理、預算編審、預算執行、會計核算、績效管理等財政核心業務,同時還要與財政內外部信息系統進行業務貫通和數據共享,是實現財政管理改革落地,財政數字化轉
17、型的重要保障。財政信息系統將立足于全局業務的管理需要,著力提升應用系統的用戶體驗,完善財政核心業務的一體化建設?;谪斦康臉藴士蚣?,構建財政數據標準管理體系,落實業務系統與數據的大集中,并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財政數據的價值,應用新技術實現財政的云化、服務化轉型,構建基于新平臺的完善的運維管理體系。財政數字化模型層次劃分如下:財政數字化建設模型309少信息孤島、提升集約化程度的需要,又能快速支撐未來信息技術自主創新需求,增強系統平臺的生命力,提升財政數字化的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運營能力。同時,結合財政管理信息系統的集中化建設,在開發、運維、安全保護和數據標準等環節實行統一管理,
18、全面保障信息系統和設施設備安全穩定、持續高效地運轉。服務化財政信息系統建設需要充分考慮全面提升系統用戶體驗,支撐構建財政一站式工作平臺的建設需要,充分尊重用戶的操作習慣,以操作便捷、實用為原則設計人機交互界面,將傳統的“菜單驅動”界面升級為新一代的“業務場景驅動”界面;實現業務信息實時獲取、處理,支撐實時決策,滿足業務應用系統界面的個性化定制,并與內部即時通信系統無縫融合;實現系統操作便捷化、業務處理便捷化、知識共享便捷化。第三層:可視化、智能化可視化首先要構建智慧財政的“大腦”,基于云計算、大數據、融合通信、物聯網等核心技術,聯合各類應用開發廠商匯聚來自“周圍神經系統”和大數據平臺的數據,監
19、測財政的總體運行態勢,分析資產資源、收支往來與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關鍵運行指標,協同多級部門統一指揮調度,完成財政管理中的特別事件處理,或者為應對突發情況而進行多級財政業務協作,從而輔助財政高層管理者進行決策。其次,要構建大屏顯示系統,實現對財政運行態勢的立體化、可視化、動態化展示和專題分析。智能化智能化是使財政業務對象具備靈敏準確的感知功能、正確的思維與判斷功能、自適應的學習功能、行之有效的執行功能而進行的工作。智慧財政建設將最大可能地實現財政工作從人工、自動到自主的過程。通過積累常見業務問題,建立財政業務知識庫,對于市區財政專管員及預算單位人員關于系統操作和基本業務方面的問題,實現客服機器人可
20、自動予以解答;并在可視化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分析產生可執行的洞察,對財政運行情況進行智能監控預警;建設“財政地圖”,可展現重要經濟指標、重點財政收支數據、重點稅源企業、重大建設項目、政府資源、政府債務管控等情況;同時,對各個來源的數據進行交叉比對,開展智能分析測算。圖 3-1 財政數字化建設模型和目標4 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和集中化,需要全面云化做技術支撐|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10速變化的業務需求,實現了周/天級需求響應能力,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應用開發模式。方案建議為了滿足新一代財政核心業務系統建設的需求,建議方案上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建設大規模、安全可靠、易管理、易維護的云基礎設施為了應對
21、基礎設施在大集中后的管理和維護,需要依托商用的、成熟可靠的云平臺對軟硬件資源進行統一管理。與傳統的虛擬化相比,云平臺不僅實現了對虛擬機的管理和計算資源的調度,并且提供了服務化能力,降低了用戶使用的難度。通過匹配財政部門層級關系的運營體系,能夠實現組織機構設置、用戶的分權分域、逐級的資源和服務管控、靈活的事項審批等。云網融合的網絡能力,提供了大規模、高性能、功能豐富的網絡服務,能夠實現云內不同網絡之間的隔離與互通,以及云內云外的網絡打通,便于業務系統在云上部署和遷移上云。云原生的安全能力,將云服務與安全服務融為一體,解決了傳統安全設備與云環境相互割裂的問題?;谝匀萜鳛楹诵牡脑圃夹g體系設計業
22、務應用近年來,以容器為核心的云原生技術快速發展,已經廣泛應用于金融、交通、能源、政府等各個重要行業,成為事實上的技術標準。容器技術改變了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和集中化,需要全面云化做技術支撐44.1 核心觀點闡述傳統的財政數字化采用分散建設方式,系統業務標準不一致,導致財政業務無法全流程打通,資金得不到有效的監管。為了提高業務的標準化程度,解決長期的業務痛點問題,財政部牽頭制定了新一版業務和技術規范,覆蓋業務流程和核心數據模型,并且提出了省級大集中的建設目標。這為財政數字化帶來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各地在建設一體化系統時,可以從頭思考和規劃面向未來可持續演進的新一代系統架構。當前,云平臺、大數據技術
23、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相關技術已經進入成熟期,并且云架構天然具有可持續演進的優勢,在管理大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上也具有自動化、服務化、高可用的強大能力。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作為財政數字化下一代基礎技術底座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同,并已在多個省財政廳落地。通過云平臺和大數據建設,使財政數字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極大地提升了底層技術平臺和基礎設施的技術能力及管理水平。在底層技術平臺已升級為云平臺、大數據的趨勢之下,新一代的財政核心業務系統對應用架構的設計進行徹底重構,使應用架構也擁抱云原生、微服務架構,成為誕生于云上的新一代應用系統?;谖⒎占軜嫷囊惑w化應用,充分發揮出了底層技術平臺的優勢,在應用的
24、自動化運維管理、彈性伸縮、快速迭代方面有了極大的進步,面對業務變革期快應用軟件的部署和分發模式,實現了自動化的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對應用系統的彈性伸縮、故障自愈、快速部署具有天然的優勢。財政一體化業務系統建設,以業務變革為契機,重構底層技術平臺和框架,大多主流應用開發商都引入了容器化部署的方案。云原生的應用架構與傳統軟件架構的區別在于,基本設計理念上從復用優先轉變為替換優先,更加適合快速迭代和技術更新;對應用的無狀態化設計、配置信息外置、流式日志輸出、快速啟動和優雅停機等關鍵設計,能夠讓應用上云更加容易,可更好地發揮云平臺的優勢。構建云上應用大規模、自動化的運維管理能力應用上云后的運維工作面臨的
25、場景更加復雜,云平臺底層的虛擬化、云網絡、容器平臺的自動化調度、大規模的應用集群部署和彈性伸縮、天級的新功能上線頻度等,都對傳統的運維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就需要全面升級運維工具,構建云化時代的運維能力。從系統的角度看,運維能力可以分為平臺層和應用層。平臺層包含硬件環境和云平臺,其運維主體是 IT 部門,這一層要構建的核心能力是,從應用的視角建立對云平臺服務和底層軟硬件資源的映射,以便監控應用的運行狀態,及時發11現問題,對故障進行快速分析定位。應用層運維能力的主體一般是應用開發商,傳統以手工運維方式為主,應用上云后需要依托云原生運維工具,構建大規模分布式應用的監控告警、日志分析能力,以及快
26、速部署、版本升級和回滾的能力等,以支撐業務系統的日常運維和快速迭代。依托云平臺的容災能力,提升業務的可靠性和服務的連續性財政作為關系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財政業務系統對可靠性、可用性、數據的安全性有極高的要求。系統上云后,可依托云平臺提供的容災能力,實現業務應用的災備和高可用。數據層面,基于存儲雙活和云平臺 HA 特性,確保關鍵數據高可用,實現數據中心故障數據不丟失。云平臺的IaaS、PaaS 和 DaaS 等各類云服務支撐財政業務系統,云服務應具備雙活能力,某個租戶的單實例故障不會影響到其他租戶的業務,減少局部故障對整體業務的影響。同時,災備管理需要匹配財政系統,實現租戶化管理,以應
27、用為中心,實現“災備即服務”的按需申請,讓災備管理可量化、可視化,降低管理成本。4 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和集中化,需要全面云化做技術支撐|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124.2 最佳實踐:陜西財政財政云平臺實現信息化跨越式發展,為推動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提供保障作為推動財政數字化發展的“先鋒軍”,陜西省在 2017 年就提出了“加快財政業務一體化,構建陜西財政云”的發展戰略,并于 2020 年 1 月全面上線陜西財政云,2020 年年底完成部標的改造升級。陜西財政云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被評為全國預算管理一體化 4 個示范系統之一,“陜西經驗”為全國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提供了參考。陜西財政通過華為云 Sta
28、ck 構建全省集中的一站式服務化的云平臺,打通原有分散的 IT 系統和各級財政系統的“信息孤島”,構建“三化五統一”的陜西財政業務系統。橫向一體化,縱向集中化:以前預算編制、批復、執行等各系統獨立建設,由不同部門獨立管理,各系統之間采用中間庫的方式傳遞數據。此外,省市各級財政部門的業務系統均獨立規劃,由此導致全省財政系統各自獨立,數據無法有效共享和反饋。陜西財政基于全面云化架構和省級大集中模式,在全省范圍內規劃建設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v向上,覆蓋省、市、縣、鄉四個管理層級,省級以下單位不再單獨建設,依托華為云 Stack 的適配政企管理能力,匹配陜西財政部門層級關系,實現按組織機構的用戶分
29、權分域管理,確保集中建設后仍然可以按需管控。橫向上,依托華為云 Stack 的容器和微服務規劃設計等專業服務,將預算編制、預算批復、預算執行等財政系統進行微服務拆分,然后將其中的公共服務,比如基礎數據、用戶認證等沉淀為技術中臺和業務中臺,供所有應用調用。通過微服務架構貫通財政業務系統和流程,實現財政核心業務應用的統一技術規范和數據標準。系統一體化:財政云核心業務系統將法律與中央制度規定融入流程,基于覆蓋全省、業務緊密銜接、數據規范統一的一體化系統,固化管理要素和控制規則,實現了全省財政業務處理的標準化、規范化,實現全省統一規范下的預算強力約束。圖 4-1 陜西財政“三化五統一”財政業務系統13
30、財政云的建設和應用實現了陜西財政數字化的跨越式發展,為深化預算制度改革,推動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提供了基礎保障,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提升規范化和集約化水平財政云的省級大集中模式,將之前各地分散建設的系統融為一體,加強了全省財政系統的軟硬件資源的統籌調度,提升了資源利用率,一年可節約信息化維護費用超千萬。一套庫管全省,提升業務運轉效率通過華為云 Stack 分布式數據庫 GaussDB 承載一體化平臺的生產庫,當增加新的業務系統納管至一體化平臺時,可以更加靈活的進行擴容。一套庫管理全省數據,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數據集中化管理,支付業務運轉效率提升 60%。資金支付“無紙化”,運行更加安全高效依托電子
31、簽名、電子簽章等技術,使資金撥付、賬務處理、憑證傳遞及印鑒管理方式完全實現了電子化處理。疫情期間,財政云非接觸跟蹤、快速安全到位的優勢得到實戰檢驗,“云閃付”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間的資金需求。業務管理實現“透明化”,支撐實時動態監控財政云通過預算編制的正向約束和預算執行的逆向反饋互相強化,實現了財政資金從預算下達到最終使用全流程的追蹤定位。初步建立了動態跟蹤機制,對“三保(即?;久裆?、保工資、保運轉支出)”、扶貧專項支出、部門預算執行等進行實時監測,為精準監控奠定基礎。目前,陜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已在全省 148個財政區劃全面上線,2.8 萬家預算單位、8.3 萬多用戶在線開展預算管理業務
32、。從運行情況來看,陜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已度過改革實施的“適應期”和系統上線的“陣痛期”,系統當前平穩運行,日均訪問量 10 萬人次,高峰時期并發用戶達到 1.4 萬人,日平均最高并發 7000 人左右,實現了全省財政核心業務的規范化、集中化、一體化管理,讓“錢袋子”更加精準地服務于項目。陜西財政云的實踐充分驗證了全面云化架構在財政系統應用的可行性。此外,財政云的數據標準化優勢為財政大數據應用奠定了基礎,通過構建“上下貫通、左右聯通、內外融通”的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了全省預算數據匯總。陜西財政云以華為云 Stack 為數據底座,建立了數據標準管理平臺,運用大數據提升財政治理現代化水平,推進財政從
33、“經驗管理”向“數字管理”轉變,提升了服務財政治理能力。5 充分利用自主創新技術,滿足財政業務連續性要求|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14選擇方案成熟,技術領先的國產化技術路線國產化技術在替代原有系統時,首先要考慮對業務的影響最小。因此,選擇方案成熟、高性能、能夠滿足業務需求的技術路線是關鍵。同時,現代應用系統不可避免地要依賴大量通用云服務來構建,在國產化環境中,也需要提供全量的技術組件,才能將業務系統的遷移和維護的工作量降到最低。在遷移過程中,代碼改造的工作量、工具化程度將極大地影響遷移的效率,相關的專業技術服務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需要選擇技術實力強、可靠的合作伙伴來幫助完成這一轉型過程。
34、采用漸進式遷移策略,依托云平臺的異構資源池統一調度能力進行應用平滑遷移向國產化遷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必然存在多種異構技術體系并存的局面。云平臺作為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平臺,必然需要支持對多種異構資源的統一管理,對上層提供一致的服務和使用體驗。云平臺在關鍵業務遷移過程中,通過混合編排異構計算資源,可使新老架構應用同時在線,最大限度地降低業務切換風險,保障業務平穩遷移。充分利用自主創新技術,滿足財政業務連續性要求55.1 核心觀點闡述財政業務系統是政府關鍵部門的核心生產系統,信息安全和業務連續性問題不容忽視。當前,財政業務系統的國產化進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云平臺和大數據由于技術新
35、、系統復雜,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著關鍵的軟硬件技術,一旦出現供應問題會嚴重影響業務連續性。因此,在財政預算一體化系統建設中,需要考慮軟硬件全棧國產化的解決方案,包括支持自主研發的國產服務器、操作系統、云平臺、大數據等產品,并在功能上和性能上相比同等規格的主流產品不降級,保證平臺的性能、可靠性能滿足業務需要。國產化系統在落地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應用改造的難度大。底層技術體系的切換需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對上層業務應用產生影響,采用成熟的工具幫助應用遷移改造能夠大大降低改造難度,但需要設計平滑遷移的工程實施方案,使應用技術架構實現平穩切換。方案建議財政核心系統向國產化演進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
36、面:15核心數據庫替換,要做到應用改造成本可控、風險預案準備充分在應用系統依賴的底層技術組件中,數據庫是最核心的組件,并且是遷移難度最大的組件。一方面數據庫承載了核心的業務數據,另一方面,數據庫通過豐富的 SQL 語義構建了獨有的技術生態,使應用系統對數據庫具有強依賴性。在數據庫替換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兼容現有數據庫生態能夠降低應用遷移成本,同時,遷移改造的工具化程度也決定了遷移的效率。數據庫遷移的風險不言而喻,必須經過充分的功能和性能測試才能保證遷移成功。對于復雜的業務系統,即便經過大量測試,也很難百分之百確保遷移成功,因此,需要制定詳細可行的實施方案,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快速回切。只有通過實際生
37、產環境的充分檢驗,才能最終確認遷移是否取得了成功。5.2 最佳實踐:湖北財政全棧國產化促進財政數字化和自主創新融合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建設現代財政體系和實現財政變革的根基。面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保障信息安全、堅持自主創新成為財政系統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湖北財政在財政領域,特別是財政核心業務上,率先完成軟硬件全面自主創新的最佳實踐,推動和促進了國產基礎軟硬件與財政業務的融合和應用。湖北省財政廳選擇攜手華為及國內合作伙伴,共同以全國產數字技術賦能湖北省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實現對財政資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動態監控,通過底層構建起的一套系統(一體化應用系統)、兩個平臺(大數據平臺、財政云平臺)、三類體
38、系(標準規范體系、信息安全體系、IT 運維服務體系),從架構上實現了整個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自主創新。圖 5-1 湖北財政自主創新架構5 充分利用自主創新技術,滿足財政業務連續性要求|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在具體方案上,首先,服務器采用了華為Taishan 200,基于華為鯤鵬處理器多核優勢,可滿足財政核心業務高并發需求,同時,聯合存儲、交換機、路由器和堡壘機等華為設備,共同構建堅實的硬件基礎。其次,依托華為云 Stack 提供的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為財政數字化發展賦能,全方位推動信息化技術在財政領域的深耕。另外,中標麒麟操作系統和達夢數據庫的應用完善了全棧國產化解決方案,也實現了
39、本地廠商的聯合自主創新。2021 年 1 月,湖北首次上線了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新系統取代了原有的預算編制、指標管理、國庫集中支付等系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體系,實現了從項目立項、預算編制和批復、資金申請、資金撥付到項目結束的全程管理及資金使用的追蹤監管。在業務層面,基于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可對超過 90 多個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在管理層面,實現了湖北從省、市、縣、鄉四個管理層級的更有針對性的高效業務管理,并幫助超過 3.3 萬系統用戶實現了高效率的財政預算業務應用。湖北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在眾多財政應用場景中實現了深度應用,大大提升了財政部門針對預算編排以及預算執行兩大方面的信息化創新能力,
40、推進湖北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系統部署過程中的效益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100%國產化率先實現財政業務軟硬件全面信創替代,構建具備技術優勢、產品自主安全可控優勢和成本優勢的自主創新方案。合作效率提升廠商合作效率更高,全部軟硬件適配由原有的 3個月縮短到了 20 天,整個云平臺搭建從原本的 3 周時間縮短至 8 天。未來,通過對湖北財政現有業務應用與一體化系統進行全面的整合構建,華為也將全面助力湖北財政實現業務、流程、數據多方面和全維度的信息化部署與應用,以點帶面,助力財政全國產信息化的快速發展。1617建設服務中臺以沉淀財政公共服務,靈活應對業務變化和未來演進66.1 核心觀點闡述在傳統建
41、設模式下,預算編制、批復、執行等財政各環節系統獨立建設,并由不同部門獨立管理,從而導致財政預算資金從編制到執行都缺乏通暢的數據通路。而財政核心業務系統基于微服務架構設計,將應用拆分為獨立維護的微服務。微服務設計的一個核心出發點是對業務能力進行抽象,封裝為穩定的服務接口,從而將傳統的基于過程的業務邏輯,轉換為基于良好定義的服務能力的組合。隨著業務變革的逐步深化,業務自身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了更多的標準化業務能力,應用中的微服務也隨著業務發展而不斷增加,并將業務能力沉淀到 IT 系統中。通過不斷積累具有通用性的業務微服務,尤其是跨業務域的公共服務能力,將極大地提高新業務需求落地的效率和質
42、量,同時對應用系統的需求管理和服務治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微服務拆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建立相應的組織和管理機制,對服務進行有效的管控,對不同業務需求之間的沖突做出裁決,形成規范的可持續的公共微服務設計?;跇藴驶奈⒎?,可以有效地構建行業生態,行業的應用開發商可以基于細粒度的服務接口二次開發,形成針對特定領域的業務應用,豐富財政數字化的應用功能。方案建議為了構建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核心業務系統,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引入契約優先的微服務開發模式,采用開放兼容的微服務框架微服務的設計是一個比較復雜且困難的過程。傳統業務系統按直觀的流程式模式和以復用為主要目的的面向對象方法設計,本身就具有開發高效但
43、系統緊耦合的特點,容易形成體量龐大的單體應用,但當轉向微服務架構方法時,如何拆分微服務就成了首先遇到的問題。無論是采用自頂向下的建模方法,還是采用自底向上的優化重構方法,微服務的定義都是最為重要的。服務定義關系到不同團隊對于微服務與微服務之間的接口和契約,一旦不加控制地隨意變更,就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性影響,在最壞情況下,項目將變得不可控,無法按時交付。因此,最關鍵的問題是形成以服務契約為優先的開發模式,建立嚴格的服務接口管控機制,形成注重事先設計的開發習慣。在微服務框架的選擇上,需要選擇學習維護成本低、開放兼容的主流框架,以便能快速建立起成規模的微服務開發能力。管控服務接口標準,開展端
44、到端的服務治理服務接口的管控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其中6 建設服務中臺以沉淀財政公共服務,靈活應對業務變化和未來演進|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18速復制業務最佳實踐,形成一套標準化的云上開發工程實踐。尤其在多廠商、集成關系復雜的大型軟件開發項目中,軟件開發云的多租戶、按需使用模式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并且從管理的角度看,云上開發后,項目組的關鍵輸出件,包括文檔、代碼、需求和問題的過程信息,變成了數字化可度量的績效指標,能夠進一步幫助項目管理者把控項目,提高軟件交付效率和質量。建立統一的集成平臺,對服務進行統一管控,沉淀公共服務構建統一的應用集成平臺,一方面可以加強對中臺服務的統一管控,另一方面可
45、以幫助業務系統向國產化平穩遷移。所有公共服務都必須注冊到統一應用集成平臺上,由應用集成平臺統一發布和管理版本的變更,對服務調用方的申請進行審批和授權,對所有的調用情況進行記錄和統計,以輔助中臺的管理和運營。通過應用集成平臺創建的標準化服務接口,便于存量系統的集成和對接,通過將存量系統作為接口的實現方,可以復用現有成熟穩定的業務邏輯和功能實現,同時對調用方透明,當后端服務實現遷移到新平臺后,調用方無感知,不需要修改代碼,從而實現更平滑的遷移改造。最為核心的是將公共的、穩定的業務服務定義出來,形成一套標準,并且要求業務系統統一調用標準服務。隨著持續將業務能力標準化,可以通過沉淀公共服務的方式將其固
46、化在系統中,實現業務能力的復用。服務治理除了要考慮靜態接口標準規范方面的治理以外,還需要關注運行態的服務治理。微服務架構系統依賴關系復雜,如果忽視運行期的服務治理,就容易出現“雪崩”效應,即由小范圍低風險的故障引發更大范圍的高風險故障。另外,為了最大化地保障業務的可用性,在日常運維過程中,需要關注服務之間的調用情況和服務運行狀態,在必要時修改服務容錯、限流、熔斷等規則,以保證最終用戶能獲得更好的響應速度和使用體驗。在極端情況下,通過服務治理手段,可對業務功能進行降級,保障最基本的業務功能可用,以提高業務系統的保障能力?;谌鞒?、跨廠商的云上 DevOps 開發集成平臺落地管理要求,提高開發集
47、成效率為了落實微服務的技術標準規范,讓多個開發團隊高效協作,快速實現系統集成,則需要構建一套云化的應用開發平臺,將規則、經驗和最佳實踐固化在平臺中,以提高效率和開發質量。DevOps模式已經成為云原生應用系統的最佳實踐,敏捷開發方法能夠很好地發揮云化系統快速敏捷的優勢。但 DevOps 模式高度依賴工具的自動化,這些工具數量眾多,維護成本高,而采用成熟可靠的軟件開發云服務,可以降低工具鏈的搭建和維護成本,快196.2 最佳實踐:江蘇財政云原生推進財政數字化轉型,引領財政治理能力現代化江蘇財政的信息化建設起步于上世紀 90 年代,經過全省各級財政單位的多年建設,基本形成了覆蓋財政管理主要方面的信
48、息化能力,較好地支撐了財政管理改革,保障了財政資金的安全。但是在一體化系統建設之前,江蘇省各市縣區各自建設了自己的財政業務信息系統,導致系統林立、數據碎片化、業務規則和數據標準不一致、服務重用率低、協調效率低、應用上線緩慢等諸多問題。經過再三權衡,江蘇省放棄了基于以往財政信息系統修修補補的路線,而選擇通過大膽云化、云原生化,采用全新的架構來迎接業務挑戰。2019 年,江蘇省聯合華為以“五化”為目標,即“一體化、集中化、云化、數字化、服務化”,以“五統一”為實現路徑,即“統一頂層設計、統一業務規范、統一技術框架、統一數據底座、統一支撐保障”,按照國家數字財政建設和財政部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新要
49、求,構建省級統建統管、以財政平臺技術框架為基礎、集中化部署為手段的江蘇省數字財政體系。圖 6-1 江蘇財政“五化五統一”目標和實現路徑基于“五化五統一”的目標和實現路徑,江蘇財政制定了“業務架構”、“應用架構”和“技術架構”的規劃。業務架構結合華為微服務規劃設計等專業服務,以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為主線,對財政全域業務開展梳理和重構,形成了包括預算編制、預算批復、調整調劑等在內的 17 個業務域,并且定義了預算管理、預算批準、預算調整等 69 個業務場景,同時梳理了單位信息管理、單位賬戶管理等 185 類業務流程,規劃了 1000 多類業務應用系統功能。206 建設服務中臺以沉淀財政公共服務,靈活
50、應對業務變化和未來演進|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技術架構制定全省“兩地三中心”的云數據中心規劃,基于華為云 Stack 全地域、全場景的災備能力,實現業務系統上云即容災,大幅降低了容災難度和成本。積極推進云原生改造,基于華為云 Stack 容器服務承載拆分的微服務,整合超過 1000 個各級各類業務信息系統的技術架構,構建服務化的核心業務平臺。應用架構架構上實現前中后臺分層解耦,通過一站式前臺和卡片市場實現用戶角色權限的靈活可定制,滿足全省大集中多樣化的用戶需求;通過技術中臺、數據中臺進行服務重用,強化通用支撐能力建設,基于華為云 Stack 統一的應用集成平臺 ROMA Factory,實現
51、對中臺多語言、多框架的微服務進行統一管控。通過數據邏輯后臺統一數據標準,實現各業務板塊的數據貫通,為財政大數據平臺建設奠定基礎。為確?!绊攲釉O計”和“業務規范”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能夠得到貫徹和執行,江蘇財政依托華為云 Stack ROMA Factory DevOps 軟件開發平臺制定了統一的技術開發框架,形成了“1+1+N”(江蘇財政+華為+N 個 ISV)的一體化建設生態?;?DevOps 能力,江蘇財政和華為在建設財政一體化時強化過程管理,統一 ISV 技術規范,從而大幅提升了開發效率,使業務上線周期從 2 個月縮短至 1 周。從 2022 年 1 月開始,江蘇全省 135 個財政區
52、劃全部接入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實現了省、市、縣(市、區)各層級全聯通。截止到 2021 年 10 月,已有超過 3 萬家單位、10 萬個用戶接入一體化系統,項目庫儲備項目達 70 萬個,日均在線用戶超過 1.3萬個,初步形成了“全面覆蓋、上下貫通、有效應用、平穩運行”的良好局面,為進一步深化財政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1數字財政是以財政大數據價值為基礎、財政大數據應用為支撐,以現代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主要手段,實現優化收支結構、提高效率以及促進公平的目標。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志剛建設財政大數據平臺,深挖數據價值,為決策提供支撐7財政數字化轉型的
53、目標是建設數字財政,通過充分整合和挖掘財政、經濟、社會數據資源,推動財政數字化由傳統流程化支撐向數據資源價值挖掘轉變,進而使財政的資源配置、收入調節、穩定經濟等已有職能得到更好的發揮,讓財政政策更加精準、高效。此外,數字財政通過推動政策完善、決策優化和風險預警等業務管理的落實,提升財政部門預算管理水平和財政資金的綜合使用效益,創新財政管理機制。數字財政基礎設施需要完善財政大數據平臺,對各類財政業務的生產數據和交換數據加以整合。當前,大部分財政信息系統之間并未形成統一的數據采集、交換和使用標準,上下級財政系統間的數據交換通道不暢,部門化、地方化、單位化特征明顯,未能形成“共建共享”的有機整體。另
54、外,各地的財政資金管理信息化建設進度不一,基層財政部門的數字基礎設施薄弱。因此,只有夯實數據基礎,建設財政大數據平臺才能推動財政業務向現代化和智慧化演進。構建財政大數據應用標準體系標準體系的建設是開展大數據應用的前提,財政信息系統的設計需以財政部制定的業務規劃及數據標準為基礎,以信息資源規劃設計理論作為頂層指導,對財政業務和數據進行全面梳理與分析。只有統一財政基礎數據、技術標準、數據交換標準和業務規范,加強財政基礎數據資源的管控,打破系統割裂和“信息孤島”,打通財政大數據資源鏈路,才能為財政數據治理和智能化應用建設提供支撐。采用“湖倉一體”的大數據平臺基于數據標準,構建高效的大數據平臺,支撐數
55、據的采、存、算、管、用全流程,這是財政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大數據技術已發展多年,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包括從傳統數倉到大數據,從結構化數據到非結構化數據,從批處理到流處理,從 BI 應7 建設財政大數據平臺,深挖數據價值,為決策提供支撐|財政數字化最佳實踐白皮書用到 AI 創新。當前,采用具有“湖倉一體”架構的大數據平臺能打破數據煙囪,在數據湖上實現與數據倉庫中類似的數據結構和數據管理功能,用一個平臺滿足不同財政應用場景。此外,“湖倉一體”的大數據平臺通過提供跨湖、跨倉、跨云的數據協同分析,可以大幅減少不同組織、上下級單位之間數據遷移的工作量,提升協同分析效率。深化財政大數據應用建設在大數據平臺的
56、基礎上,打造數據應用場景變得越來越重要,底層數據只有轉化成產品和應用,才能讓數據真正賦能財政。財政大數據應用需要基于財政預算收支、國庫支付、績效等財政關鍵節點數據的業務分析算法和模型,通過洞察財政業務數22據中的規律和趨勢,挖掘財政大數據的業務價值,實現財政業務由“流程管理”走向“數據驅動”,支撐財政業務向現代化和智慧化轉型。陜西財政、江蘇財政、湖北財政都已經在財政大數據領域進行了探索和應用實踐。例如,陜西財政利用數字化、可視化展示方式,建立大數據分析展示平臺,實時動態反映全省財政收支、財力保障、債務管理和資金監控等情況,逐步匯入人行、稅務、統計等部門數據,實現數據的“一站式”展示和“穿透式”
57、鉆取,為各級管理者提供數據分析、趨勢研判、預警提醒等決策支持,為領導規劃決策提供參考,推進財政向“數字管理”轉變,提升財政治理能力。23擁抱創新:財政數字化建設建議與展望88.1 從頂層設計入手,一省一策針對各地財政單位信息化程度不同、基礎建設各異的現狀,建議從頂層設計入手,從全局視角拉通業務與技術,明確目標與措施,從應用架構與技術架構兩個維度全面提升財政數字化體系的完整性與先進性。這需要在充分分析現狀的基礎上,統一思想、目標、語言和行動,通過頂層設計和規劃牽引來明確項目建設的權責定義;對軟件供應商明確提出項目遵從要求,共建財政生態;同時,在“戰略目標”和“項目實施”之間架起連接的橋梁,作為組
58、織戰略執行的基礎。頂層設計所涉及的范圍包括全面的云化、服務化,以及業務能力識別、標準規范體系建設、運維體系建設、財政大數據規劃等內容。8.2 積極擁抱新技術,持續向未來演進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財政收入也進入平穩增長態勢,而依托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可以協助解決復雜、動態、精準化的財政收入場景,成為優化財政收支體系新的著力點。在財政大數據平臺的基礎上,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可更加科學地分析和發現數據中的經濟規律,比如,通過對實際征管信息的綜合比對進行更加有效的稅源分析,從而形成完整的納稅群體畫像,通過建立分析模型來預測稅收收入規模和增長情況,同時,通過模型進行風險分析,實現精準治理。人工智能技術
59、的引入讓財政決策更加理性化、標準化,降低了人工操作過程中的主觀影響,同時提高了稅收的分析效率,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學規范的稅收治理格局。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信息透明、可追溯等特點,未來可廣泛應用于提高稅收管理能力和實時征納等場景。在提高稅收管理能力方面,稅務部門基于區塊鏈技術共享準確、詳細和可靠的信息,可以強化與交易相關的稅收,如增值稅、預提稅、工薪稅的征管,增強打擊逃稅的能力;在稅收實時征納方面,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加強電子發票的全流程管理,票據的全部操作都會被實時記錄和全流程路徑追蹤,從而消除傳統稅收征管制度下難以發現的錯誤和欺詐行為。8 擁抱創新:財政數字化建設建議與展望|財政數字化最佳實
60、踐白皮書248.3 以開放思維打造繁榮的應用生態“獨行者速,眾行者遠”,財政數字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聯合合作伙伴共同構建一個動態有機的經濟聯合體,發揮各方優勢,才能更好地實現財政業務和管理轉型升級。財政單位作為生態圈內的中心方,應積極采用新技術進行創新,才能讓整個生態圈保持健康持續的發展。比如,基于微服務的架構思想,把財政應用根據業務邏輯抽象為一系列的微服務,全省統一規范微服務標準和架構,通過構建開放靈活的軟件生態,滿足多級財政復雜多變的業務要求。此外,為了滿足各財政單位個性化業務和界面需求,搭建基于業務微服務的界面卡片集市,建立卡片集市開放生態,方便各類軟件供應商的產品接入,通過靈活的卡片編排功能,滿足一級政府一級財政、千人千面的財政業務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