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tiv:數字化時代的銀行數據中心關鍵基礎設施白皮書(2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Vertiv:數字化時代的銀行數據中心關鍵基礎設施白皮書(20頁).pdf(2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數字化時代的銀行數據中心關鍵基礎設施 白皮書 1 主編 維諦技術有限公司 審核 國家互聯網數據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中信銀行 中國光大銀行 中國民生銀行 華夏銀行 招商銀行 上證數據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楊志國 康少康 尼米智 許妍 于智勇 常東東 李崇輝 彭曉 呂曉強 于峰 陳炎通 穆中標 宋宇 2 目錄 前言.3 一、 數字時代下銀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3 二、 分布式架構與集中式架構.4 三、 銀行數據中心的革新方向.5 四、 銀行關鍵基礎設施可靠性解決方案.7 4.1 標準與合規.7 4.2 關
2、鍵基礎設施.8 4.2.1 UPS 系統 .8 4.2.2 熱管理系統 .9 4.2.3 融合基礎設施 (模塊化數據機房) .10 4.3 各類型銀行場景的基礎設施推薦方案.14 4.3.1 銀行總部級數據中心 .14 4.3.2 銀行省級/市級分行數據中心 .15 4.3.3 銀行支行和營業網點 .15 4.3.4 自助銀行網絡間.16 4.3.5 金融團體云或金融托管機房.16 總結.17 3 前言 金融科技帶來銀行業務模式創新。 金融數字化的發展推動數據的快速增長, 客戶行為和業務運營數據可以成為極具價值的無 形資產, 通過對移動互聯網、 云計算、 大數據、 人工智能等手段進行開發和利用
3、, 可以為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的提升開辟廣闊空 間, 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面對爆發的業務, 保障金融數據安全、 滿足監管要求、 保證業務連續性、 避免數據中心宕機帶來的損失, 成為銀行業的巨大挑 戰。 確保數據中心高可用性是保障金融業務穩定的關鍵要素之一。 同時, 銀行業積極響應國家節能環保的號召, 在安全穩定的前提 下, 希望獲得低耗節能、 高效部署的新屬性。 本白皮書將致力于分析銀行業的數據中心應用場景和對應的關鍵基礎設施解決方 案。 一、 數字時代下銀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4、 來自互聯網公司的跨界競爭和社會的輿論壓力 近年來, 銀行所面對的來自互聯網公司的跨界競爭日益激烈,
4、 這些互聯網公司嘗試把越來越多的金融 服務嵌入到它們既有的業務中, 從而增加對用戶的粘性, 并獲得具有戰略價值的用戶數據。 因此民眾很容 易拿互聯網公司和銀行進行簡單對比, 社會對銀行技術革新的高期望帶給銀行巨大的輿論壓力。 1、 移動互聯時代的業務快速增長 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后, 移動終端的用戶數和交易頻率大幅增加; 客戶要求能夠隨時隨地查詢和處理銀 行業務; 移動支付、 互聯網支付更加廣泛和便利; 越來越多的第三方系統接入到銀行, 這些驅動力都造成金 融業務快速增長。 此外,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廣泛應用于風險控制、 營銷輔助、 量化投資、 智能投顧、 風險識 別等領域。 這些不僅為數字化金融提
5、供了有力支撐, 還引發數據爆炸式增長。 眾多的第三方支付系統不僅給銀行帶來海量業務, 同時也對銀行系統造成很大壓力。 比如 “雙 11” 等交 易高峰期不僅是對電商平臺, 更是對銀行核心系統的處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戰, 因為交易的最終正確性依靠 銀行系統來保證。 2、 銀行監管日趨嚴格 近年來, 國家監管部門對銀行系統提出越來越高的安全可控要求。 金融監管合規審查涉及眾多業務系 統, 傳統人工操作將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3、 業務連續性要求日趨苛刻 銀行對重要業務系統運行連續性要求異??量?, 大型商業銀行如停機超過半小時造成的業務損失、 聲譽等間接損失可達數億元人民幣, 并且有逐年快速增加的
6、趨勢。 4 二、 分布式架構與集中式架構 對于銀行核心系統而言, 交易數據一致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目前的金融系統業務可靠性要求和監管條件下, “最終一致 性” 方案在銀行業還面臨諸多挑戰。 金融對數據業務具有強實時一致性的要求, 采用集中式的關系型商業數據庫來滿足 ACID (代表 Atomicity 原子性、 Consistency 一 致性、 Isolation 隔離性、 Durability 持久性) , 是實現強實時一致性的基礎。 基于目前的技術水平, 銀行的核心業務尚不能擺脫對集中式數據庫架構的依賴, 這也是銀行 IT 成本遠高于互聯網公司的主要 原因之一。 例如, 用于承載集中
7、式數據庫的大型機或小型機的價格遠遠高于 X 86 服務器集群。 目前可行的銀行分布式架構, 實際上是混合模式。 對于外圍業務, 更多地采用分布式; 在核心數據庫, 出于業務連續性和數 據 “強一致性” 的要求以及 CAP 原理的約束, 實現完全的分布式處理存在一定困難, 所以仍采用集中式架構。 對于核心業務, 比如: 存款、 貸款、 支付、 增值等, 在目前業務流程對數據強實時一致性的要求下, 絕大多數銀行的核心業務采 用集中式架構。 電子渠道等與外部協作的互聯網應用場景, 因為有核心系統做支撐, 可以考慮應用分布式架構。 此外, 對數據的實時一致性要 求不高的應用, 如數據分析、 內部管理、
8、 大數據征信、 大數據營銷、 大數據風控等, 也可以采用分布式架構。 對互聯網公司而言, 其主要業務 (社交、 搜索、 電商類) 的單位數據價值較低, 習慣于最低 TCO 運營 (TCO 總體擁有成本= CAPEX 初始投資成本 + OPEX 運營成本) 。 它們對數據實時一致性要求不高, 也可以接受數據 “最終一致性” , 所以更廣泛采用開 放的分布式架構, 實現數據庫的靈活擴展, 乃至跨地域 (數據中心) 的相互冗余備份。 互聯網公司和銀行在業務邏輯、 監管方式、 數據要求上完全不同, 這也造成了不同的技術選擇。 分布式和集中式數據庫各有優 缺點, 各自在不同的匹配領域里發揮平臺優勢。 5
9、 三 、 銀行數據中心的革新方向 為了降低核心業務過度集中于單一主數據中心的風險, 弱化業務間的交互, 從而做到核心業務分開部署, 是銀行核 心數據中心在未來數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主流建設思路。 對于 非核心業務以及應用層軟件的承載, 可以考慮分布式架構。 既然銀行的核心業務連續性和數據一致性的保障寄托 在核心數據中心上, 那么, 這些核心數據中心的可用性/可靠 性不僅不能夠降低, 還必須加強。 所以, 問題集中于: 如何保 證高可用性? 數據中心應根據業務重要性, 提出合適的數據中心可用性要求。 從統計結果來看, 供電和制冷總共只占數據中 CAPEX 的 5%, 但 其對保障數據中心的可靠運行至
10、關重要, 所以投資動力環境設備具有非常好的可用性費效比。 關鍵數據中心的故障將給銀行帶來巨大的直接損失和難以估量的間接損失 (聲譽等) 。 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 Ponemon Institute 研究表明, 銀行數據中心平均宕機成本高達 994000 美元/次。 總體上, 導致數據中心宕機的原因如下圖: 圖 1 數據中心宕機原因 數據來源: Ponemon Institute, Cost of Data Center Outages January 2016 提升系統的可靠性 (包括單產品的可靠性) 。 這往 往意味著 CAPEX 的增加; 適當的系統冗余。 這往往意味著 CAPEX 的增加;
11、 提升運維能力。 這往往意味著維護工作量和 OPEX 的增加。 提升系統的可用性方法主要有三個: 可見, UPS 系統和機房空調是保證數據中心高可用性的關鍵。 29% 24% 15% 12% 10% 5% 5% UPS系統宕機(包括電池) 人為操作失誤 機房空調故障 天氣相關 發電機故障 IT設備故障 其他 6 另外銀行對于節能減排有要求, 那么第二個問題: 如何保證高可用性的前提下, 降低 OPEX? 銀行數據中心的關鍵基礎設施典型 OPEX 和電費見下圖: 圖 2 數據中心OPEX及電費構成 從圖中可以看出, 除了 IT 設備 (服務器、 路由器、 交換機) 外, 機房空調能耗占比最高,
12、是 UPS 的 4 倍多。 空調系統的實際能效 表現和機組性能、 風道設計、 氣流組織、 維護水平有直接關系, 這部分改善的潛力很大。 對于 UPS, 目前主流廠家的高端 UPS 的效率普遍已經較高。 實際工作時, 即使在 30%40% 的典型負載率條件下, UPS 效率 也普遍在 90% 以上。 如果 UPS 效率提高到 94%, 相比最典型的 92% 效率, UPS 自身耗電量降低 25%, 但數據中心的能耗也只降低 2%, 節能效果有限。 綜上: UPS 最關鍵的功能是保證高可靠供電, 其節能潛力和效果較有限。 優化數據中心節能效果, 從空調系統入手是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電費構成 人工
13、成本 16% 維保和其他 16% 服務器 52% 交換機+路由器 6% UPS 4% 機房空調 36% 配電 1% 照明及其他 1% 電費 68% 7 JR/T 0131-2015 金融業信息系統機房動力系統規范 ; GB 50174-2017 數據中心設計規范 ; ANSI/TIA-942-B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Revision B; JRT 0166-2018 云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 技術架構; JRT 0167-2018 云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 安全技術要求; JRT 0168-2018
14、 云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 容災; . . . . . . 1 2 3 4 5 6 銀行信息系統機房動力和制冷系統分級要求 主要設備或功能A 級 (容錯系統型)B 級 (冗余組件型)C 級(基本型) 市電電源/備用發電機 至少來自兩個不同的變電站+備用發電機。 同城主、 備數據中心的電源應來自不同的變電站 雙路或單路+備用發電機單路 設備空間變配電設備應分別布置在不同物理隔間內/ UPS 供電系統2 N 或 2(N+1)N+X (X=1N)N 空調電源輸入2 N N+X (X=1N)N 電池后備 后備時間應大于發電機組啟動+開關切換所需要的時 間, 并留有一定的余量或發電機作為后備電源時為 15
15、 分鐘; 具備在線監測功能; 根據需要確定 電池監控對電池單體和整組電池進行參數測量和管理對整組電池進行參數測量和管理/ 動力監控系統 動環監控系統對全鏈路主要設備和關鍵開關狀態進 行監測和管理 監測主要的動力設備包括配電柜、 發電機、 UPS、 ATS、 PDU 等 / 機架配電宜具備支路監控/ 以 金融業信息系統機房動力系統規范 為基礎, 結合國內外數據中心標準以及銀行對數據中心可靠性的要求, 本白皮書推薦 銀行信息系統機房動力和制冷系統分級要求, 如下: 四、 銀行關鍵基礎設施可靠性解決方案 4.1 標準與合規 數據中心關鍵基礎設施是銀行業務連續運行的關鍵保障。 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 中國
16、金融業信息技術 “十三五” 發展規劃 里提到, 重點要完善金融信息基礎設施, 提供更加安全、 高效的金融信息技術服務。 銀行數據中心機房基礎設施也應圍繞這一目 標, 在提供安全可靠的前提下, 響應國家對綠色節能的號召, 按照不同的業務重要性, 選擇合適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為防范運行風險, 銀行在制定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方案時, 可參考國內外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標準規范。 目前主要參考的標準體 系有: 8 4.2 關鍵基礎設施 隨著數據中心飛速發展, 數據中心的關鍵基礎設施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為適應各類型數據中心規模、 能效和可靠性要 求, 最核心的基礎設施, 如 UPS 系統和熱管理系統, 發
17、展出了多種技術類型。 此外, 隨著互聯網企業和電信運營商大規??焖俳ㄔO 數據中心, 標準化快速部署成為了其對基礎設施的核心訴求之一, 一種融合的基礎設施 (模塊化數據機房) 應運而生。 4.2.1 UPS 系統 為保證數據中心 IT 負載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 通常數據中心選用在線式 UPS。 在線式 UPS 可以有效消除由市電帶來的各種 質量問題, 包括: 電壓驟降、 瞬態尖峰、 過壓、 欠壓、 高頻噪音、 頻率突變、 諧波干擾。 目前主流的在線式 UPS 類型有工頻 UPS、 高頻塔式 UPS & 機架式 UPS 和高頻模塊化 UPS。 UPS 類型工頻 UPS高頻塔式 & 機架式 UPS
18、高頻模塊化 UPS 可靠性 抗電網波動能力 抗負載沖擊能力 效率 節地 可維護性 工頻 UPS 是采用可控硅 SCR整 流至 400 V 左右直流母線電壓, 經 逆變器和內置隔離變壓器輸出。 其 主要特點是主功率部件穩定、 可 靠、 過負荷能力和抗沖擊能力強, 發 電機適配性好。 高頻塔式 UPS 通過高頻開關元件 IGBT 整流至 800 V 左右直流母線電壓, 經逆變器輸出交流電壓。 其主要特點 是體積小、 效率高、 成本低, 但過負荷 能力和抗沖擊能力較弱。 機架式 UPS 也是一種高頻機, 其 外觀就像一臺機架式服務器, 可以無 縫地安裝在標準服務器機柜內部, 以 節約場地空間,并方便
19、氣流組織管 理。 高頻模塊化 UPS 也是采用IGBT 高頻開關技術進行整流和逆變。 模 塊化 UPS 的功率模塊可實現一定程 度的在線維護和擴容, 運維比較靈 活方便。 三種類型 UPS 比較如下: 工頻 UPS 高頻塔式 UPS & 機架式 UPS 高頻模塊化 UPS 9 4.2.2 熱管理系統 合適的溫濕度條件對于保障 IT 設備的可靠運行至關重要, 因此須配備空氣調節設備。 在銀行業數據中心建設中, 可靠安全為 主要考慮因素, 近年來由于節能減排的需求, 數據中心的運行效率愈發受到重視, 在確保高可靠性的前提下, 節能、 環保和高效也 成為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運營的發展方向。 因此, 銀
20、行應根據其業務模式、 數據中心的規模和外部環境等, 選擇與之匹配的制冷方 案。 目前主要的制冷方式從資源消耗的角度來看, 主要包括機械壓縮、 自然冷卻和蒸發式制冷, 實際的產品和方案往往是這幾種方 式的高效融合。 制冷方式機械壓縮自然冷卻蒸發式制冷 可靠性 節能性 選址便利 節地 自然冷卻 (Free Cooling, 免費冷卻) 根據數據中心所在地區和環境, 利用自然冷有助于顯著提 升制冷系統的節能效果。 自然冷卻通常包含新風自然冷卻、 水 冷自然冷卻、 乙二醇自然冷卻和氟泵自然冷卻等, 其中氟泵技 術近年來獲得較大發展, 單機組制冷能力達到 250 KW 以上, 使 得氟泵系統可用于更大規
21、模數據中心。 根據不同季節氣候變 化, 變頻技術使氟泵系統和機械壓縮模式切換得到優化, 實現 協作運行, 滿足更廣大地區數據中心使用需求。 蒸發式制冷 隨著創新制冷技術發展, 根據數據中心所在地區和環境, 利用當地自然水源和氣候條件, 采用蒸發式制冷方案也可以獲 得顯著的節能效果。 蒸發式制冷通常包含直接蒸發制冷和間接 蒸發制冷。 直接蒸發制冷適用于空氣品質較高, 水資源較為豐 富的地區; 間接蒸發式制冷適用于氣候濕度較低的地區。 蒸發 制冷機組通常安裝在數據中心室外空間, 與機房環境解耦, 對 空調維護時不需要進入 IT 機房; 蒸發式制冷機組通常適用單層 數據中心, 對占地和選址有更高要求
22、。 當然, 在水資源越來越緊 缺的今天, 蒸發式制冷當然不是免費的。 三種制冷方式特點對比如下: 機械壓縮 機械壓縮技術通常應用于單元式空調機組和冷水機組等制 冷系統, 由于傳統定頻壓縮技術只能實現啟/停運行模式, 使得 制冷量輸出無法實時匹配數據中心熱負荷的動態變化, 在部分 時段過度制冷, 造成空調機組運行效率降低, 對節能帶來不利 影響, 也造成溫濕度波動范圍較大。 變頻技術的引入有利于解 決這一問題, 變頻控制使空調機組按數據中心熱負荷變化提供 所需制冷量, 減少過度制冷, 節能效果顯著提升。 在變頻壓縮技 術應用的基礎上, 采用變頻風機和電子膨脹閥等精細化控制技 術, 有助于進一步提
23、升節能效果。 對于單元式空調機組, 近年來壓縮機技術的發展使得單機 制冷量和顆粒度增大, 同時, 室外機結構設計的優化使得室外 占地面積顯著減小, 因此單元式空調機組可應用于更大規模的 數據中心。 另外, 單元式空調機組不消耗水制冷, 尤其適用于缺 水地區, 也符合銀行業數據中心“水不進機房”的建設要求。 而對 于冷水機組, 應充分考慮冷卻水塔、 冷卻水泵、 冷凍水泵和冷凍 水末端等配套設備的能耗, 綜合評估系統整體能效水平。 10 4.2.3 融合基礎設施 (模塊化數據機房)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融合能大幅提高機房能效和部署速度, 因此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基礎設施融合的范圍一般包括數據中心內 部
24、的低壓供配電、 制冷與通風、 機架與布線、 系統監控、 安防門禁、 消防聯動等功能, 如圖 3。 根據機房的規模、 功率密度、 可靠性和 經濟性要求, 通常有 5 種融合基礎設施模型。 圖 3 融合基礎設施方案示意圖 UPS 門磁 水浸 封閉通道組件 攝像頭 煙感 監控管理 溫濕度 空調終端 機柜 PDU 基座 11 模型 1: 雙排融合-地板下送風封閉冷通道+空調、 UPS、 電池均外置 模型 1 為高可靠性融合方案, 空調主機、 UPS、 電池放置在 IT 機房外, 這種排布的好處是 IT 機柜與基礎設施隔離, 獨立授權訪 問; 基礎設施發生故障維修或者日常運維時可以不進入模塊內, 適合對
25、可靠性要求高的場景。 模型2: 雙排融合-列間空調封閉冷通道+UPS、 電池均外置 模型 2 為高熱密度方案, 采用列間空調提供更優制冷效果, 而 UPS、 電池等設備放置在模塊外。 這種排布的好處是保正相對較 高的可靠性的同時滿足高熱密度應用場景。 但缺點是 IT 機柜和列間空調擺放在一起, 不能完全隔離。 圖 4 高可靠性融合方案 圖 5 高熱密度融合方案 12 模型 3: 雙排融合-列間空調封閉冷通道+ UPS 內置 模型 3 為快速部署方案, 主要的基礎設施都集成在模塊內, 包括列間空調、 UPS 等。 基于高可靠性考慮, 建議電池放置在獨立 電池房內。 這種排布的好處是能夠實現快速一
26、體化交付。 但缺點是 IT 機柜和列間空調、 UPS 擺放在一起, 不能完全隔離, 機房可靠 性降低。 圖 6 快速部署融合方案 雙排融合模型模型 1 (高可靠)模型 2 (高熱密度)模型 3 (快速部署) 可靠性 高熱密度適用性 部署速度 節能性 除了以上三種標準的雙排融合基礎設施模型外, 還有其它定制化雙排融合應用, 主要用于大型互聯網公司或托管機房, 比如 頂置冷池、 拼裝機架等, 但定制化融合模型在銀行數據中心很少應用。 三種雙排融合基礎設施模型對比如下: 13 模型 4: 單排融合 模型4為單排機柜融合方案, 采用冷熱通道全封閉的架構, 可以進一步優化氣流組織, 提升制冷效率, 并且
27、所有基礎設施都集 成在模塊內, 包括空調、 UPS、 配電和監控等, 適合 2-10 個機柜的小型IT機房應用場景。 優點: 結構緊湊、 占地小、 能耗低。 模型 5: 單機柜融合 模型 5 為單機柜融合方案, 在一個 IT 機柜里集成所有基礎設施, 并留有空間給 IT 設備, 適合無人值守的網絡接入間場景。 根據 場景的需要, 可選擇單元式或一體式空調機組。 圖 7 單排機柜融合方案 圖 8 單機柜融合方案 14 4.3 各類型銀行場景的基礎設施推薦方案 銀行數據中心的建設按照規模和功能可以大致分為總部級數據中心、 省級/市級分行數據中心、 支行和營業網點。 基于技術標 準合規和業界實踐,
28、并適度兼顧未來業務預期, 銀行業數據中心的設計與建設應滿足以下原則: 銀行總部數據中心的雙活數據中心或者同城災備中心通常參考銀行總部級數據中心要求建設。 兼顧節能標準合規高可用性按業務分級 4.3.1 銀行總部級數據中心 銀行總部數據中心承載著核心業務, 如果發生中斷將影響整個機構乃至國家經濟的正常運行, 并可能帶來重大社會影響。 包括 央行、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 政策性銀行、 股份制銀行、 郵政儲蓄銀行以及大型城商行在內的金融機構都擁有并運營總部級數據中 心。 保障其業務連續性極為關鍵, 銀行總部數據中心應以最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為前提建設。 銀行總部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推薦 方案如下: 銀行總
29、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推薦方案 銀行機房標準UPS 供電架構UPS 類型制冷方式融合方式 A 級2 N 或 2(N+1)工頻或高頻塔式 機械壓縮; 自然冷卻 (適宜地區) 模型 1 15 4.3.2 銀行省級/市級分行數據中心 政策性銀行、 大型商業銀行以及股份制銀行一般按照區域監管要求設立省級/市級分行營業機構, 這些機構建立的數據中心 是轄區銀行業務的信息樞紐。 此外, 省級/市級分行也承擔一些本地特色銀行業務, 這部分業務規模相對較小, 但對于轄區客戶也至 關重要, 仍有高可用性要求。 隨著銀行 IT 業務向分布式架構轉型, 重點省級/市級分行數據中心會升級成為分布式架構的重要網絡 節點,
30、這類節點處于銀行的數字化戰略的關鍵位置, 重要性大為提升。 因此重點省級/市級分行數據中心應該參考 A 級標準進行規 劃建設, 其他分行可參考 B 級標準要求。 4.3.3 銀行支行和營業網點 銀行支行和營業網點主要負責網絡接入和承載少量本地化業務如視頻監控、 叫號系統等, 一般機房規模不大。 綜合經濟性和 日常運維考慮, 銀行支行和營業網點的基礎設施推薦方案如下: 銀行省級/市級分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推薦方案 銀行機房標準UPS 供電架構UPS 類型制冷方式融合方式 A 級2 N 或 2(N+1)工頻或高頻塔式 機械壓縮; 自然冷卻 (適宜地區) 模型 1 B 級N+1 工頻或高頻塔式或模塊化
31、 UPS 模型 1 或 模型 2 銀行支行和營業網點機房基礎設施推薦方案 銀行機房標準UPS 供電架構UPS 類型制冷方式融合方式 C 級單機或 N+1 高頻塔式、 機架式或模塊化 UPS 機械壓縮 (單元式) ; 自然冷 卻 (適宜地區) 模型 3 或模型 4 16 4.3.4 自助銀行網絡間 銀行自助網點一般僅有若干 ATM 設備以及視頻安防、 門禁等應用需要網絡接入, 單個機柜即可滿足該類IT應用的需求。 這類 場景通常需要無人值守和遠程管理。 自助銀行網絡間的基礎設施推薦方案如下: 4.3.5 金融團體云或金融托管機房 服務于銀行業的金融團體云及金融托管數據中心受銀監會監管, 且有機房
32、分區管理需求。 。 云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 安全 技術要求 明確規定, 金融機構是金融服務的最終提供者, 其承擔的安全責任不應因使用云服務而免除或減輕。 為保證高可靠性, 金融團體云或金融托管機房推薦按A級標準建設。 自助銀行網絡間基礎設施推薦方案 銀行機房標準UPS 供電架構UPS 類型制冷方式融合方式 C 級單機機架式 UPS 機械壓縮 (單元式或一體 式) 模型 5 金融團體云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推薦方案 銀行機房標準UPS 供電架構UPS 類型 制冷方式融合方式 A 級2 N 或 2(N+1)工頻或高頻塔式 機械壓縮; 自然冷卻 (適宜地 區) ; 蒸發式制冷 (適宜地 區) 模型 1 或
33、模型 2 17 總結 銀行數字化轉型不僅促進業務的快速增長, 同時還帶 來諸多挑戰。 數字化金融依托于穩健可靠的數據中心, 同 時為了兼顧經濟性, 推薦銀行各級數據中心按業務重要性 分級建設。 本白皮書基于客戶需求和痛點, 根據不同的應用場 景, 將“供配電系統守護數據業務安全+熱管理系統優化數 據中心 OPEX”作為產品方案創新的重要出發點, 為銀行業 數據中心推薦合適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實現可靠性與 TCO 的平衡。 18 Architects of continuity TM 恒久在線 共筑未來 While every precaution has been taken to ensu
34、r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herein, (business unit)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and disclaims all liability, for damages resulting from use of this information or for any errors or omissions. Specifications ar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掃碼關注 回復“BDT”參與優化白皮書 Vertiv 和 Vertiv 標識是維諦技術的商品商標和服務商標。 維諦技術 2019 年版權所有。 維諦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86-755-86010808 郵編:518055 售前售后電話: 400-887-626 400-88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