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綠金院:中國綠色資本市場綠皮書(2022年度)(6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京綠金院:中國綠色資本市場綠皮書(2022年度)(65頁).pdf(6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建設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綠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國綠資本市場綠書2023年4(?年度)錄2.1綠資本市場標準-122.2綠資本市場信息披露監管要求-142.3綠融標準和信息披露臨的挑戰與建議-15第章 政策框架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123.1綠債券市場發展現狀-163.2綠債券產品創新-193.3綠債券市場發展展望與建議-26第三章 綠債券市場-164.1綠基市場發展現狀-274.2綠私募基產品創新-284.3公募基綠投資-314.4ESG基與融科技-32第四章 綠基-274.5綠基市場發展臨的問題與建議-331.1中國綠資本市場發展概述-31.2碳中和標下的綠資本市場-61.3綠資本市場發展
2、趨勢-91.4綠資本市場國際合作-10第章 中國綠資本市場發展概況-35.1綠股票市場發展歷程-345.2綠股票界定標準-345.3中國綠股票市場發展現狀-375.4綠股票市場未來趨勢與建議-37第五章 綠股票市場-34摘要-16.1綠保險市場發展現狀-396.2綠保險產品及案例-416.3環境責任險候保險試點-436.4綠保險市場發展展望與建議-44第六章 綠保險-398.1綠理財產品市場發展現狀-548.2ESG投資市場體制機制-568.3ESG投資市場發展的問題與建議-60第章 ESG投資市場-537.1綠科技領域PE/VC募資情況-457.2綠科技領域近期投資情況-477.3綠科技領域
3、近期投資熱點及典型案例-497.4綠科技投資的挑戰和展望-50第七章 綠私募股權和險投資-459.1綠融標準將繼續與國際接軌,轉型融預計將取得突破-619.2環境信息披露要求等綠資本市場基礎設施有望更新-629.3綠資本市場規模將進步擴-62第九章 中國綠資本市場展望-619.4繼續積極開展綠融國際合作-62參考獻-63摘 要對新冠疫情和極端天等事件的沖擊,們越發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2020年922,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會般性辯論宣布,中國將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此項承諾是中國應對候變化進程中的程碑式的事件,開啟了中國以碳中和為標,從能源、經濟、科技等領
4、域全向低碳轉型的新時代。本梳理了近年來資本市場主要綠融產品及其發展情況,主要包括綠債券、綠基、綠股權投資、私募股權(PE)和險投資(VC)以及ESG投資等內容。此外,考慮到綠保險對于推動發展綠融及相關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如降低綠建筑可能臨的洗綠險、降低可再能源和綠農業相關候險,以及保險資在綠資本市場的運作等,本也將綠保險納討論范圍?;谝陨辖涷?,本總結了我國發展綠融的主要框架,識別了進步發展的挑戰和發展障礙,并提出了相關建議。本量的數據和案例梳理了我國綠資本市場的發展情況,并希望為相關投資者、融機構、企業、政府部以及地融創新改試驗區提供借鑒。此外,我們也希望其他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帶路”地區的發
5、展中國家,能夠從中國綠融的諸多實踐和發展經驗中有所借鑒,促進經驗的總結,為更泛的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社會的綠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量。在雙碳標的激勵下,我國步了綠發展的快道。近年來,中國探索形成了以政策標準體系、環境信息披露框架、激勵約束機制、產品和服務體系、國際合作為柱的綠融框架,并建成了世界上最的綠融市場之,包括綠信貸、綠債券和其他綠融產品,為持我國實現綠與可持續發展以及實現雙碳標提供了重要基礎與保障。在頂層設計,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印發的 關于加快推進態明建設的意、態明體制改總體案 等件,為中國綠資本市場的發展搭建了制度保障;2016年銀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 關于構建綠融體
6、系的指導意 為綠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這些件成為我國發展綠融市場的頂層設計。在綠融產品,中國的綠融產品歷經了從到有的發展歷程,前已形成了包括綠信貸、綠債券(含資產證券化ABS)、綠保險、綠基等多種資產類別。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國綠融產品更加豐富,綠資本市場規模不斷增。2022年中國本外幣綠貸款余額已經達到22.03萬億元,存量規模全球第;Wind數據顯:截2022年12末,當年綠債發規模超過8690億元,同增50.3%;此外,綠基、綠保險、綠領域PE/VC和ESG投資等相關產品和市場也取得顯著進展。在綠融標準體系,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國家級綠標準體系的經濟體之,并已出臺了綠信貸、綠債券的
7、界定標準。在標準接軌,中國積極通過聯合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平臺參與國際標準作,并與歐盟在可持續融國際合作平臺(IPSF)牽頭對中國和歐盟的綠與可持續融標準進了對照,發布了 可持續融共同分類錄。共同分類錄 的推出,對于提不同標準的可性、推動中歐融機構和企業到對市場發綠債券、促進綠投融資跨境流動等具有重要意義。在綠融激勵機制,中國的政策制定部和地政府從財政、貨幣和監管等度,先后出臺了多種形式的綠考核與激勵機制。如,銀將符合條件的綠信貸和綠債券納央再貸款合格抵/質押品范圍,并于2021年11推出“碳減排持具”,向可再能源等符合條件的綠投融資活動提供低成本資。不少地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激勵政策,
8、對符合條件的綠融資具進獎補,包括財政貼息、保費補貼、綠企業上市獎勵、綠債券認證費補貼和獎勵等,以降低綠融資具的成本和險。在環境信息披露,銀和銀保監會完善了綠貸款統計制度,并定期公布相關數據;銀還通過融標準委員會發布了融機構開展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為融業推薦國家標準,并在綠融改創新試點地區泛使;交易所和交易商協會提出了綠債券信息披露的具體要求,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要求也在不斷完善,包括勵按照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作組(TCFD)建議框架等國際標準開展信息披露;態環境部有關環境信息強制披露的主體已覆蓋重點排污單位、上市公司和融債券發。1在國際合作,在世界各國益重視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綠融已成為我國國際
9、合作的重要領域,包括共同主持G20可持續融作組、發起并參與央與監管機構綠融絡(NGFS)和可持續融國際合作平臺(IPSF)、發起成“帶路”綠投資原則(GIP)和綠融全球領導項(GFLP)等多邊合作機制,以及同英國、法國、德國、歐盟、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經濟體開展雙邊綠融合作,覆蓋政策協調、標準體系建設、綠“帶路”和跨境綠投資等內容,向全球積極宣傳中國在綠融政策、標準的進展和最佳實踐,不斷提升在該領域的話語權和領導。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綠資本市場已成為全球最的市場之。但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還需要進步發展和完善。例如,要實現碳中和標,前的綠融產品還不能滿碳資產和活動的轉型需求,市場規模需要幅提升,在標準
10、建設、激勵機制和信息披露等也還沒有充分反映碳中和的要求。綠資本市場的參與者也需要加強低碳轉型和綠發展的意識,提綠投資平。為推動中國綠資本市場的進步發展,為中國雙碳標的如期實現提供更多的資持,本報告認為還應當開展以下作:在綠債券,可以在進步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設計、加產品創新度等多推進綠債券市場發展深度和度,為我國實現雙碳標和綠低碳循環的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助。在綠基,各應當進步明確綠基和ESG基的定義、標準和監管要求;加強投資者引導,培養投資者的綠投資和ESG投資觀念;勵企業披露ESG信息,構建本化ESG評價法學;挖掘不同業ESG表現、提財務回報率。在綠股票市場,可以從以下推動綠股票在中國的發
11、展:是提對上市企業的環境及候相關信息披露要求,是提各類投資者對ESG的認識和需求,三是強化資本市場重要融參與機構綠相關意識與能,四是培育本的第三專業機構開展綠股權的評估認證服務。在綠保險,可以從以下進步完善綠保險市場:是從建險評估量化機制、明確相關信息的披露要求、促進正向和反向激勵機制的設置等,完善綠保險持政策體系;是從供給端發,借鑒國內外先進實踐,優化產品形式和內容;三是注重全過程的險管理和服務,完善“事前”預防、“事中”管控、“事后”處置機制,根據不同險種開發具有針對性的防范案,同時優化險評估段。在綠科技領域級市場投資,雙碳標的提出帶動了相關投資熱潮,但同時也存在些挑戰,包括缺乏權威的綠私
12、募股權投資界定標準;投向綠科技領域的私募股權資仍然有限;在綠科技領域的投資向上,熱點聚集現象較為明顯;前的綠科技領域私募股權投資主要集中在成熟減碳技術領域,投向更早期創業項的資較少。針對以上挑戰,建議通過國家以及地產業引導基引導相關融機構投向具有專業能的綠科技領域投資機構。政府可以通過業、稅收優惠等激勵政策引導私募股權基、險投資基投向更早期、更具減碳潛的項或企業。在ESG投資,本建議有關各積極構建套兼具全球通指標和特別指標的ESG體系,為投資者參與ESG投資提供明確的參考向;加快制定ESG信息披露標準,提市場主體對ESG的認識,同時勵ESG融產品創新,完善ESG投資管理體系??偨Y我國綠融市場的
13、發展經驗,不難發現綠融標準、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激勵機制、綠融產品創新、國際合作及能建設等“五柱”發揮了重要作。在雙碳標的背景下,為積極持綠低碳可持續發展,綠資本市場需進步健全標準體系,并與國際市場提可性;完善信息披露要求,提升資途透明度;創新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加速推動綠資本市場發展;豐富創新綠融產品具箱,滿更多投資者的需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及綠融能建設,創造不同類型市場主體密切對話機會,為綠債券市場注活,增強我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話語權。2 第章 中國綠資本市場發展概況近年來,在中央和地持政策的指導下,在市場主體的努下,中國綠資本市場快速發展,政策框架初步完善,綠融市場產品創新增,標準體系不
14、斷完善,激勵機制不斷創新,信息披露框架不斷完善。綠融產品,主流的綠融產品,如綠信貸、綠債券市場規模和發量均迅速增,新興的綠投融資具市場已經初具雛形,碳定價機制也在逐步完善中。綠信貸,截2022年末,綠貸款余額22.03萬億元,同去年增38.5%,較各項貸款余額增速快28.1個百分點。綠債券,中國銀研究局統計,2022年6末,我國綠債券存量規模1.2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位;截2022年末,我國綠債券發規模達到8690億元,同增50.3%。綠保險,2018年2020年,保險業累計提供綠保險保額達45.03萬億元,付賠款533.77億元。綠基,據中基協數據顯:截2022年6底,以綠、可持續、ESG等為
15、主題的公私募基共計1178只,規模達8821億元,較2020年底規模增34%。綠股票,與綠信貸和綠債券以及其他綠融具相,我國綠股權融資發展較晚。但是在中國雙碳標背景下,綠股票有望成為與綠債券并駕驅的核綠融資產之。在碳交易市場,2021年7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初期覆蓋了2162家電業企業,約占我國碳排放總額的40%,成為全球第碳市場。截2022年末,全國碳市場成交量突破2.3億噸,成交額104億元。此外,我國還建成8個區域碳市場。2013年碳市場試點啟動以來,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湖北、深圳、東等先后建成試點碳市場,已覆蓋當地溫室體排放量的20%-40%,對于促進當地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發揮了重要
16、作。此外,級市場綠科技投資更加活躍。從2020年雙碳標提出以來,碳中和科技領域的級投資在市場中的重顯著增加。2021年,在具有直接或間接減碳效益的碳中和科技領域,PE/VC的投資額占全年投資額的例超過了10%;碳中和科技領域投資事件占從2020年的2.5%增加到5%以上。碳中和科技領域的級市場投資平均投資額為2.7億元,較市場平均值的1.5億元出88%。這表明,級市場的投資者更加積極地參與綠科技領域投資,特別是積極關注綠科技領域。綠融作為融和環境議題的有機結合,已成為我國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持續加對外開放度。近年來,中國積極通過G20等平臺開展綠融領域國際合作,與歐盟聯合
17、發布 共同分類錄、推進標準可性和兼容性,并通過“帶路”綠投資原則(GIP)和綠融全球領導項(GFLP)向全球積極宣傳中國在綠融政策、標準的進展和最佳實踐,不斷提升在該領域的話語權和領導。1.1 中國綠資本市場發展概述中國的綠資本市場最早起源于2013年“能效貸款”項,主要的在于提能源使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兼顧減少溫室體排放。2016年起,隨著銀等七部委聯合發布 關于構建綠融體系的指導意,綠融被提到戰略度,并且被定義為“持環境改善、應對候變化、促進資源效節約利、物態系統保護”的投融資活動。經過數年快速發展,我國綠融市場已初具規模,并且在政策框架、產品創新、信息披露、激勵機制和國際合作與能建設等
18、形成了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度融合的良好格局。32015年9,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 關于加快推進態明建設的意 和 態明體制改總體案,成為中國綠融體系的頂層制度設計。2016年8,中國銀等七部聯合印發 關于構建綠融體系的指導意,加上原中國銀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 綠信貸指引、央發布的 綠債券持項錄(2015年版),形成了覆蓋銀信貸和債券市場的綠融標準體系,有推動了綠融在中國的快速發展。2020年922,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會般性辯論宣布,中國將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此項承諾是全球應對候變化歷程中的程碑事件,加速了中國的綠低碳轉型進程。此外,近年來 中國銀業綠銀評
19、價案、綠債券持項錄(2021年版)、候投融資試點作案 等件或案的出臺,為進步發展綠資本市場提供了政策保障。除了專性的政策件外,量與融或環境相關的規劃件或發展案等相繼出臺,也對綠資本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政策撐。2022年印發的 融標準化“四五”發展規劃 提出,中國要加快完善綠融標準體系,具體包括探索制定碳融產品相關標準、進步持碳市場建設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國家級綠標準體系的經濟體之,并已出臺了綠信貸、綠債券的界定標準。綠信貸,銀保監會最早在2013年就發布了 綠信貸統計制度,并在2020年修訂為 綠融資專項統計制度;另外,銀于2019年修訂了 綠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綠債券,2015年,中國融學
20、會綠融專業委員會(簡稱綠委)發布的 綠債券持項錄(2015年版)是中國個綠債券標準,并在2021年進了更新。在資產管理和綠投資,2018年中國證券投資基業協會發布了 綠投資指引(試),為綠投資打下了初步政策基礎。央牽頭的 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環境權益融資具 等標準也陸續發布。此外,涉及ESG評價、碳核算等多個重點領域的15項標準先后進項或征求意環節,部分標準在綠融改創新試驗區率先使,為全國推探索、積累經驗。在標準接軌,中國在國情的基礎上求增強與國際標準的可性,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如,中國積極通過聯合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平臺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作,與歐盟在可持續融國際合作平臺(IP
21、SF)共同牽頭對中歐綠與可持續融標準進對照,并于2022年6發布了 可持續融共同分類錄。該共同分類錄包含了中歐共同認可的72項對減緩候變化有重貢獻的經濟活動,提升了中外綠融標準的致性和可性,并可以為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提供借鑒與參考。此外,2022年729,綠債券標準委員會發布 中國綠債券原則,在綠債券分類錄的基礎上,引了國際上泛使的相關原則,在堅持底層綠分類標準的同時,增強了與國際實踐的可性。三是標準體系不斷完善中國的綠融產品歷經了從到有的發展歷程,前已形成了豐富的產品體系,包括綠信貸、綠債券(含資產證券化ABS)、綠保險、綠基等多種資產類別。綠信貸,截2022年末,本外幣綠貸款余額22.03
22、萬億元,同增加38.5%,存量規模全球第。綠債券,截2022年末,當年新增發規模達到8690億元,同增超過50.3%。在綠基,中國證券投資基業協會數據顯:截2022年6底,綠、可持續、ESG等向的公私募基數量共計1178只,規模達8821億元,較2020年底規模增34%。此外,2022年前三季度,綠投資相關主題公募基發數量共計60只。在碳市場建設,2021年716,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正式啟動,納發電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覆蓋約45億噸氧化碳排放量,成為了全球最規模的碳市場。截2022年末,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約2.3億噸,累計成交額104億元幣。是中國的綠融市場產品發展迅速是政策框架初步完善
23、4在綠融體系建之初,融機構和投資者對于綠融產品的了解不,需求不。為提升相關產品的吸引,促進綠投資理念的形成,協助應對環境污染問題、積極應對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中國的政策制定部和地政府從財政、貨幣和監管的度,先后出臺了多種形式的綠考核與激勵機制。如,銀2021年11出臺“碳減排持具”,以低1.75%的利率向符合條件的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個碳減排領域。在2021年4將符合條件的綠信貸和綠債券納央再貸款合格抵/質押品范圍,將存款類融機構的綠信貸和綠債券業務表現納MPA考核范圍。在此基礎上,多地銀分機構綜合運再貸款和數量型貨幣政策具,勵轄內融機構發放綠信貸。不少地政府也
24、出臺了相關激勵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綠項進獎補,包括財政貼息、保費補貼、綠企業上市獎勵、綠債券認證費補貼和獎勵等,以降低綠融資具的成本和險。早在2016年出臺的 關于構建綠融體系的指導意 即要求綠債券發企業開展環境信息披露,并建議分三步在所有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間實施。2021年7,銀以融標準委員會的名義發布了 融機構開展環境信息披露指南,次以國家標準的形式推出環境信息披露要求。該標準也包含了國際上泛使的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作組(TCFD)相關建議框架,并且在部分融機構,尤其是綠融改創新試點地區得到了泛使。此外,態環境部有關環境信息強制披露要求的主體已覆蓋重點排污單位、上市公司和融債券發;在監管統計要
25、求,銀和銀保監會完善了綠貸款統計制度,并定期公布相關數據;在業和產品信息披露,交易所和交易商協會提出了綠債券信息披露的具體要求,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要求也在不斷完善,包括勵按照TCFD建議框架等國際標準開展信息披露。五是信息披露框架逐漸完善四是激勵機制不斷創新中國的綠融市場產品發展迅速02標準體系不斷完善03政策框架初步完善0104激勵機制不斷創新05信息披露框架逐漸完善5?.?碳中和標下的綠資本市場在碳中和標背景下,綠資本市場發展也駛快道。主流的綠融產品,如綠信貸、綠債券市場規模和發量均迅速增,新興的綠投融資具市場已經初具雛形,碳定價機制也在逐步完善中。綠信貸,近年來本外幣綠貸款余額穩步增
26、,且增速較明顯快于各項貸款余額增速。2018年2021年,綠貸款年均增速約為24.7%,較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快約12.5個百分點。截2022年末,綠貸款余額22.03萬億元,同去年增38.5%,較各項貸款余額增速快28.1個百分點。綠債券,近年來中國貼標綠債券的發數量和額穩步發展。2021年,我國境內綠債發數628、發規模達到6041億。據Wind數據顯(分業):2022年全年,綠債券共發8690億元,同增50.3%。從資投向來看(按wind業),募集資主要于清潔能源、綠交通、綠建筑、低碳基礎設施等領域。01002003004005006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
27、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發規模(億元)發數量圖1-2貼標綠債券發規模與數量數據來源: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東城信0%10%20%30%40%0510152025201720182019202020212022發量(萬億幣)年增速圖1-1中國本外幣綠貸款余額與同增速數據來源:中國銀6綠保險市場穩步上升,保障范圍不斷擴。中國保險業協會數據顯,2018年2020年,保險業累計提供綠保險保額達45.03萬億元,付賠款533.77億元。其中,2020年綠保險保額達18.3萬億元,同增24.95%。2021年綠保險保額超過25萬億元,賠付額達到240億元,涉及交通建設、
28、清潔能源、污處理多個領域。綠基,截2022年6底,綠、可持續、ESG等向的公私募基數量共計1178只,規模達8821億元。12.0314.6818.332500.050.10.150.20.250.30.350.40510152025302018201920202021綠保險規模(萬億)增速圖1-3中國綠保險保額數據來源:中國銀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圖1-4綠基設備案數量(不含證券私募)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業協會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綠基設備案數量(不含證券私募)7在碳交易市
29、場,2021年7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初期覆蓋了2162家電業企業,約占我國碳排放總額的40%,成為全球第碳市場。截2022年末,全國碳市場成交量達到2.3億噸,成交額104億元,2022年以來均成交量約194.44萬噸,每收盤價在56-62元/噸之間。與歐洲等其他較為成熟的碳市場項相,我國全國碳市場在覆蓋范圍、參與機構、產品類型、定價和交易機制等存在較差異,因此在成交量、成交價格和市場活躍度等還有較提升空間。此外,我國還建成8個區域碳市場。2013年碳市場試點啟動以來,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湖北、深圳、東等先后建成試點碳市場,已覆蓋當地溫室體排放量的20%-40%,對于促進當地重點企業節能減
30、排發揮了重要作,也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提供了有益的試點經驗。以北京為例,2014年北京碳市場北京碳排放配額(BEA)與國家核證資源減排量(CCER)總成交量215.72萬噸,成交額1.06億元。2021年716,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由試點轉為正式啟動,交易量躍升約2540.54萬噸,交易額增10.58億元,兩者同2020年均幅上升。愿碳市場,中國近年以來也在積極探索。2012年國家發改委印發 溫室體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辦法 以來,中國愿減排市場運管理體系逐漸完善,中國國家核證愿減排量(CCER)交易持續開展。在有關部的推動下,溫室體愿減排交易機制將不斷完善,也將作為全國碳市場的重要補充。北京綠交易所數據
31、顯,截2021年底,中國愿碳市場已經公了1315個愿減排項,簽發了近400個項的CCER,簽發減排量約7700萬噸。截到2022年底,我國現有的9個交易機構累計交易4.43億噸CCER,成交額約為50億元左右。具預測,未來隨著化、化、建材、鋼鐵、有、造紙、航空等碳業和電業樣也納碳市場,中國愿碳市場規??蛇_3.5-4億噸。1BEA:北京碳排放配額;CCER:國家核證愿減排量.注:兩產品均為北京綠交易所的交易產品,以BEA為主,由于均是碳排放權的不同交易產品,在此統計徑是兩個產品的合計數。圖1-5北京碳市場BEA和CCER成交情況1數據來源:北京綠交易所0246810120500100015002
32、000250030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成交量(萬噸)成交額(億元)8綠基,尤其是在私募基,2018年中國證券投資基業協會發布 綠投資指引(試),勵私募基開展綠投資和ESG投資。綠基的市場規模加速增,其中私募基在綠基持政策激勵下,積極踐綠投資理念,其前瞻性和激勵性較強。截2022年6末,我國綠、可持續、ESG相關私募基共發936只,管理規模超過4000億元。產業基,PPP綠項基通常由地政府或建設單位發起,綠產業基有投期限較、投資回報率較低、現流穩定的特點。截2021年9,我國綠產業引導基規模在3000億元左右。公募基,截2022年6底,投向綠、可持
33、續、ESG等主題的公募基共242只,管理規模超過4420億元。公募基開始發綠投資,投資體系與運作機制益健全。中國證券投資基業協會數據顯,83.9%的公募機構已開展綠投資研究,53.6%的公募機構已建針對投資標的的綠表現正評價法,39.3%的公募機構已建針對投資標的的綠表現負清單。此外,38家公募機構共發106只產品,占公募機構總數的67.9%,其中94.3%的綠公募基產品遵循特定的綠投資策略,94.0%的綠公募基產品會向投資者披露該產品遵循的綠投資策略。另外,融科技賦能ESG基質量發展。隨著智能,數據等融科技的興起和發展應,綠基也迎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綠保險,作為綠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綠保險
34、在加強候及環境險管理、服務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2022年6,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 銀業保險業綠融指引,以促進銀業保險業發展綠融、實現雙碳標。綠保險主要包含綠產業保險,巨災保險,象指數保險,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疊加環責險等險種,主要針對態環境損害等險因素對資產進保障,是綠融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段。綠股票,與綠信貸和綠債券以及其他綠融具相,我國綠股權融資發展較晚。在中國雙碳標背景下,綠股票有望成為與綠債券并駕驅的核綠融資產之。2021年,上交所發布 社會責任報告 并指出,上交所將優化綠股權融資服務,持綠低碳產業股權融資,持節能環保、清潔產、清潔能源等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2021年9,中共中央
35、辦公廳、國務院印發的 關于深化態保護補償制度改的意 強調“建綠股票指數”。此后,深交所發布的“國證蜜湖綠融指數”,為國內只反映綠融產業發展的股票指數,進步呈現綠融領域上市公司運特征。在碳中和標背景下,我國存在量轉型需求,尤其是尚未滿綠標準的碳資產和活動,多還存在資產負債率較的挑戰,很難通過銀信貸和發債等間接融資渠道獲得資。需要通過多種途徑獲得資,尤其是股權類的直接投資持其向綠和低碳向轉型。級市場綠科技投資更加活躍。在碳中和標背景下,處于早中期發展階段的綠技術企業,因商業模式尚未成熟且技術路線不確定性具有較的項險,其主要外部融資通常來源于私募股權(PE)和險投資(VC)。根據基業協會的統計,截2
36、022年6底,我國綠、可持續、ESG相關的公私募基共計1178只,絕部分投資于綠上市公司和使成熟技術的綠項,涉綠技術創新的基數量不多。從2020年雙碳標提出以來,碳中和科技領域的級投資在市場中的重顯著增加。2021年,在具有直接或間接減碳效益的碳中和科技領域,PE/VC的投資額占全年投資額的例超過了10%;碳中和科技領域投資事件占從2020年的2.5%增加到5%以上。碳中和科技領域的級市場投資平均投資額為2.7億元,較市場平均值的1.5億元出88%。這表明,級市場的投資者更加積極地參與綠科技領域投資,特別是積極關注綠科技領域。ESG投資,新冠疫情發以來,全球77%的投資機構幅增加ESG投資規模
37、。從亞太地區來看,79%的投資機構增加了ESG投資規模,其中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000億美元的機構中約90%擴了ESG投資規模。我國資產管理機構2008年開始逐漸將ESG投資理念納具體實踐,近年開始積極探索ESG投資領域。截2022年630,中國已有75家資產管理機構加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其中,以銀為的資產管理機構積極開展ESG投資活動。ESG主體的理財產品以固收ESG理財產品為主導。2022年起,各家銀和理財公司相繼發展ESG理財產品,新增ESG理財產品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加。截2022年7,銀業融機構共存續153只ESG理財產品,新增ESG理財產品共52只,占2021年ESG理
38、財產品發量的70%左右。?.?綠資本市場發展趨勢前,中國綠融具不斷創新,市場規模益擴,其中綠信貸占據主導地位,綠債券市場規模增速最快。此外,綠基、綠保險、綠股票等近年來不斷發展,形成重要的補充。級市場綠科技領域投資更加活躍,投資者的投資策略以及綠投資理念不斷深化,尤其是在政策指引規范下,ESG投資理念得到進步強化,中國綠資本市場迎來了發展新趨勢。9黨的九報告指出,中國要“引導應對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態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2020年9,習近平主席在聯上提出,“中國將提國家主貢獻度,氧化碳排放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報告提出要實更加積極主動的
39、開放戰略,在平對外開放的同時推動綠發展,促進與然的協調發展。在此背景下,綠融作為融和環境議題的有機結合,已成為我國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覆蓋政策協調、標準體系建設、綠“帶路”和跨境綠投資等內容,向全球積極宣傳中國在綠融政策、標準的進展和最佳實踐,不斷提升在該領域的話語權和領導。?.?綠資本市場國際合作2016年,中國再擔任國集團(G20)主席期間,次倡議發起綠融研究組中國再擔任國集團(G20)主席期間,次倡議發起綠融研究組,并形成了領導共識。2016年-2018年,研究組連續三年完成 G20綠融綜合報告,有關政策建議納G20峰會成果,有推動了綠融在全球的發展。2019-2020年,由于個別主要國
40、家在候變化議題上出現反復,綠融議題未能作為研究組在G20平臺進單獨討論。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國際社會重新認識到綠融的重要作,G20的輪值主席國意利推動重建了可持續融研究組,并將其升級為作組,仍然邀請中國銀共同主持,并重點推動加強信息披露、完善可持續投資的識別并促進國際融機構持應對候變化。2021年,該作組發布了兩份重要報告,即 G20可持續融綜合報告 和 G20可持續融路線圖。其中,作為未來年全球可持續融發展的指引性件,路線圖 從五個提出19個推動可持續融發展的動建議,于指導各成員國和國際機構開展政策研究和實踐。2022年,印度尼西亞在擔任G20主席國期間,將研究
41、制定轉型融框架作為作組的重點任務之。這轉型融框架將包含五要素:對轉型活動的界定標準、轉型相關的信息披露要求、有效持轉型的融具、持轉型的激勵措施,以及對轉型所帶來負影響的評估與應對措施。中國積極在G20層開展綠融領域國際合作2020年7,由中國、歐盟等經濟體共同發起的可持續融國際平臺(IPSF)設可持續融分類錄作組,由中國銀和歐委會融服務和資本市場理事會(DGFISMA)共同主持,旨在推進中歐綠與可持續融標準的可性和互操作性。經過年多的努,中歐雙于2021年11在第六屆聯合國候變化會(COP26)期間召開年會并發布了 可持續融共同分類錄報告?減緩候變化”(征求意稿)(下稱 共同分類錄),并于20
42、22年6發布正式版本。共同分類錄 包含中歐分類錄共同認可的72項對減緩候變化有重貢獻的經濟活動,覆蓋林業、制造業、能源、廢物處置、建筑和交通等重點業。其中,征求意后新增的17項內容包括了對建筑業和制造業實現綠轉型具有重要意義的經濟活動。共同分類錄 可以供融機構、實體企業、學術機構等于評估經濟活動是否屬于候減緩的范疇,應場景則包括在國際市場上發融產品、對更多類型的融產品(包括已發的產品)進貼標、為尚未建綠分類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參考、提全球綠分類標準的互操作性等。共同分類錄 發布以來,受到了國內外融界的熱烈反響,市場參與者對其在明確市場預期、規范市場為、避免“洗綠”險、加強跨境互認互通能夠發揮的積極
43、作表認同,同時提出該錄的應需要與能建設、信息披露等機制充分結合,提使的有效性。中歐聯合發布 共同分類錄,推進標準可性和兼容性10綠發展是“帶路”合作最重要的議題之。為推動“帶路”投資綠化,中國綠委、英國倫敦融城牽頭多家國際機構于2018年11聯合發布了“帶路”綠投資原則(GIP)。經過三年多的發展,GIP正逐漸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綠倡議。截2022年11,GIP已有來16個國家和地區的44家簽署機構和15家持機構,持有或管理的總資產超過41萬億美元。成以來,GIP以能建設為核,通過研討會、報告、具開發等形式,協助成員機構提升在落實GIP的表現,發布了 “帶路”候轉型險與機遇 等報告,開發了候與環
44、境險分析具箱(CERAT)和綠項庫,并形成了重要影響。在2019年第屆“帶路”峰合作論壇、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等重要場合,GIP均被習近平總書記提及,并被寫 2030年前碳達峰動案、關于推進共建“帶路”綠發展的意 等官政策件中?!皫贰本G投資取得新進展隨著中國提出碳中和標,我國發起的“帶路”倡議及其參加國也開始考慮加快向低碳發展轉型,但現實情況是多數“帶路”國家和地區不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中國在發展綠融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做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包括開展能建設和技術持。為此,綠融全球領導項(GFLP)作為綠融知識共享和能建設的國際平臺,2018年成之起,積極向發展中國家開展綠融能建設,截20
45、22年末,已成功舉辦余次具有全球影響的活動,吸引了來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00多名參會者。向發展中國家以多種形式開展能建設2017年12,中國銀、英格蘭銀、法國央、新加坡管局等家機構,共同發起成了由央與監管機構組成的綠融絡(NGFS),從監管的度出發,研究如何應對候變化和環境因素相關的融險。2020年,由中國銀主持的監管作組發布了 融機構環境險分析綜述 和相關案例集,旨在向全球的融機構普及和推我國環境險的分析法。此外,2021年,NGFS和國際可持續融政策研究與交流絡(INSPIRE)共同成了物多樣性和融穩定聯合研究組,以了解物多樣性喪失對融穩定的潛在影響。研究組于2021年6和10發布了愿
46、景報告和中期報告,提出了央與監管機構尚未妥善解決的宏觀經濟和融險,并對評估其中的聯系展開了深研究。2022年3,研究組發布最終報告,在深探討先前報告中所提問題的同時,還對然相關場景設計的不同法展開分析。持全球央和監管機構應對候環境挑戰11第章政策框架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我國綠融發展呈現出“上下”與“下上”相結合的特點,既有來中央政府的頂層設計,以綠融政策、標準以及監管要求等為核的“上下”政策體系;也有來地政府試點和融機構實踐形成的“下上”的正向反饋,提了地政府參與綠發展的積極性,也充分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確保綠融體系同時兼顧可性和包容性。其中,“上下”的政策體系是綠融市場規范化
47、發展的主要推動,隨著市場的深化,綠融標準和監管要求也不斷提,同時考慮對照國際實踐。2.1 綠資本市場標準,明確的分類標準是綠融規范發展的前提,通過有效區分具有積極環境效益的經濟活動,將促進形成市場共識,降低“漂綠”險。2015年發布的 綠債券持項錄(2015年版)是我國份關于綠融界定與分類的件。該錄共包含6類31類具有顯著環境效益的項及其解釋說明和界定條件,包括節能、污染防治、資源節約與循環利、清潔交通、清潔能源、態保護和適應候變化。2016年,綠公司債正式進滬深交易所開啟試點。2017年,證監會出臺 關于持綠債券發展的指導意,對于綠公司債券發和持產業項進界定,同時規定綠資產持證券、綠地政府債
48、券、綠可續期債券等產品也參照綠公司債券的相關要求執。2017年,中國銀間交易商協會推出 融企業綠債務融資具業務指引,次明確綠債務融資具可納綠融債券募集資的投資范圍,并規定企業在發綠債務融資具時應披露的項信息和核查要求。此,不同監管主體對常綠債券品類的發均發布了清晰的政策規范件。另,隨著綠發展的不斷推進、產業政策和相關技術標準的持續更新,特別是“雙碳”標的提出,也對綠債券持項的適范圍提出了更要求。2021年,銀、發展改委、證監會聯合發布 綠債券持項錄(2021年版),在 綠債券持項錄(2015年版)的基礎上,對內容和框架進了整合,形成了跨部協同的統定義和標準,有效降低了綠債券發、交易和管理成本。
49、在內容,新版錄增加了有關綠農業、綠建筑、產業園區升級、城市態保護與建設、綠服務等重點發展的綠產業領域,和氧化碳捕集、利與封存以及農村地區清潔供暖等具體項。值得注意的是,新版錄刪除了涉及煤炭等化能源產和清潔利的項類別,鐵路交通部分僅保留了貨物運輸的部分,發電部分則刪除了中型項,僅列對態環境重影響的重點型電項,體現了對國際社會“重損害”原則的考量?即對項環境標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不應對其他環境標造成重損害。12第三,除跨部趨同外,我國還積極推動增強中歐乃全球的綠融標準可性。2020年7,由中國、歐盟等經濟體共同發起的可持續融國際平臺(IPSF)設可持續融分類錄作組,由中國銀和歐委會融服務和資本市場理
50、事會(DGFISMA)共同主持,旨在推進中歐綠與可持續融標準的可性和互操作性。經過年多的努,雙于2021年11發布了 可持續融共同分類錄報告?減緩候變化(征求意稿)(下稱 共同分類錄),并于2022年6發布正式版本。共同分類錄 包含了由中歐分類錄共同認可的72項對減緩候變化有重貢獻的經濟活動,覆蓋林業、制造業、能源、廢物處置、建筑和交通等重點業。共同分類錄 是在聯合國國際標準產業分類(ISIC)的體系內,對中國 綠債券持項錄 和歐盟 可持續融分類案?候授權法案 開展全和細致的較,深分析并評估每項活動的具體描述和技術篩選標準,以六種重合程度的不同情景進辨別,最終編制成。六種情景分別為:存在明確重
51、合部分、歐盟的標準更嚴格和(或)更詳細、中國的標準更嚴格和(或)更詳細、存在定程度的重合部分、重合有爭議或兩者之間存在顯著差別。共同分類錄 可以供融機構、實體企業、學術機構等于評估經濟活動是否屬于候減緩的范疇,應場景則包括在國際市場上發融產品、對更多類型的融產品(包括已發的產品)進貼標、為尚未建綠分類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參考、提全球綠分類標準的互操作性等。2021年12,中國建設銀成功發全球筆基于中歐 共同分類錄 的綠債券。未來,共同分類錄 還可能擴展其他業和經濟活動,涵蓋除候以外的可持續發展標,融其他使原則(例如“重損害”原則和“最低限度保障措施”),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布的綠分類錄等。此外,2
52、022年7,綠債券標準委員會正式發布 中國綠債券原則,在分類標準的基礎上對募集項投向、投例、信息披露等提出了要求。綠項認定范圍應依據 綠債券持項錄(2021年版),境外發綠項認定范圍也可依據可持續融共同分類錄報告?減緩候變化 可持續融分類案-候授權法案 等國際綠產業分類標準。綠債券的募集資需100%于符合規定條件的綠項,并直接于綠項的建設、運營、收購、補充項配套營運資或償還綠項的有息債務。此前,各監管主體對于綠債券資途的例并統要求:發綠企業債允許企業使不超過50%的債券募集資于償還銀貸款和補充營運資;發綠公司債2于綠產業項的資例要求最低為70%;發綠債務融資具則要求募集資全部于綠項。該原則提出
53、的資例要求將為國內發提供標桿,增強市場信。在信息披露,原則要求發每年在定期報告或專項報告中披露上年度募集資使情況,內容包括募集資整體使情況、綠項進展情況、預期或實際環境效益等,同時勵發按半年或按季度對綠債券募集資使情況進披露,半年或季度報告可重點說明報告期內募集資使情況,并對期末投放項余額及數量進簡要分析。在第三認證,原則勵發定期向市場披露第三評估認證機構出具的存續期評估認證報告,持續跟蹤、評估、認證綠項進展及其實際或預期環境效益等。未來,銀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將在前期已建綠融標準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制訂綠債券信息披露標準以及各類綠項的環境效益核算標準。通過市場化評議加強業律,規范評估認證機構為。2
54、022年綠債券標準委員會發布綠債券評估認證機構市場化評議相關公告,并積極組織成員單位、基礎設施建設平臺、市場機構及環境領域的專家從多個維度上對參評機構進市場化評議。2022年9,綠標委正式發布市場化評議結果,合計18家機構通過綠標委注冊。該項評議也是推動綠債券市場業律和規范發展的重要步。132021年5,態環境部發布 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案,從明確披露主體、確定披露內容、及時披露信息、完善披露形式、強化企業管理五個,明確了建健全環境信息依法強制性披露制度的作任務。披露主體聚焦環境影響、公眾關注度的實體企業,包括重點排污單位、強制性清潔產審核的企業、因態環境違法為被追究刑事責任或受到重政處罰的
55、上市公司、發債企業等。披露內容需真實、全、準確反映企業環境表現,并強調對于許可事項變更、環境政處罰或違法為、突發態環境事件、態環境損害賠償等重要信息應及時披露。2021年6,中國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內容與格式,發布了 公開發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公開發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3號半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規定上市公司在披露報告中新增環境和社會責任節,將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的有關條統整合該章節中,要求全部上市公司披露報告期內因環境問題受到政處罰等情況,并勵公司愿披露為減少其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準則第3號也規定,屬于環境保護部公布
56、的重點排污單位的公司或其主要公司應當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在半年報中披露主要環境信息。在債券,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更新了關于綠債券的披露指引,要求披露綠債券相關的項情況。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發上市審核規則適指引第2號?特定品種公司債券 規定,除按照普通公司債券相關要求進信息披露外,發還應在綠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中披露募集資擬投資的綠項情況,并在債券存續期間的定期報告中披露募集資使情況、綠項進展情況和環境效益等內容。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的 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創新品種業務指引第1號?綠公司債券(2021年修訂)也對相應的要求進了更新。此外,兩份指引中還明確了關于碳中和債券、藍債券和低碳
57、轉型債券的披露要求。在披露指標,2021年4,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了 中債-綠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征求意稿),基于 綠債券持項錄(2021年版)將綠業細分為203+2個業,通過研究不同業的綠項在建設及運營階段對環境產的主要影響,針對業特性設計了30個包括碳減排量、氮氧化物削減量、氧化硫削減量、氧化碳減排量在內的通指標和13個適于單業的特殊指標,突出綠項對環境產的改善作,建定量分析指標體系。每個債項只需根據募投項涉及的綠產業類型和關鍵環境效益特征,選擇相應指標進披露。在國家和地層上,對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2021年7,銀正式發布 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從
58、治理結構、政策制度、產品與服務創新、險管理、險量化、環境影響等對融機構披露內容提出建議,并適于在境內依法設的銀、資產管理、保險、信托、期貨、證券等融機構。除經營活動的環境影響外,指南還強調了融機構投融資活動的環境影響,并通過情景分析或壓測試法量化環境因素對或其投資標的產的影響。前,綠融改試驗區200余家融機構已編制了環境信息披露報告,并試點開展了碳核算。2.2 綠資本市場信息披露監管要求環境信息披露是增進綠融市場互信的基,通過統披露要求和格式、引第三機構認證等機制,可以追蹤投融資活動的環境效益,有效避免“漂綠”。2016年七部委發布的 關于構建綠融體系的指導意 明確提出要強化對信息披露的要求,
59、并逐步建和完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14?.?綠融標準和信息披露臨的挑戰與建議經過近年來的努,綠融分類標準趨于詳盡、嚴格,信息披露的指標和要求也趨詳細,但在實際操作中仍臨著統計徑的差異和數據基礎薄弱、披露質量不等挑戰。在綠信貸統計標準,銀 綠貸款專項統計制度 統計的綠貸款按途劃分為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態環境產業、基礎設施綠升級、綠服務六類。銀保監會的 綠融資統計制度 中,綠信貸統計范圍則包含三類,包括產、建設、經營類、貿易類和消費類。兩部綠貸款統計徑仍存在定差異,融機構數據統計仍有難度。此外,根據產業分類對綠信貸或債券貼標的法難以對同業中具有更環境效益的
60、項起到充分的激勵作,對已貼綠標但實際環境效益未達到技術標準的項也缺乏懲罰機制。在信息披露,雖然披露指南與指標正在逐漸完善,開展環境信息披露的融機構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但總體仍臨著數據基礎薄弱、披露質量不、尚未與國際平接軌等問題。數據的缺失是挑戰。以碳排放為例,由于僅對少部分企業實強制披露要求,強制的企業披露少,甚不披露,數據可得性整體較低;另,由于部分企業缺少溫室體底層數據的統計報告機制,披露出來的數據不定準確。很多時候融機構只能借助內外部數據庫通過估算得出相應的數據,在估算過程中采不同的法論及排放因均會對結果產較影響,定程度上降低了數據的可性。前,我國機構在量化的環境險分析和范圍三排放仍存在明
61、顯不。在披露質量,盡管監管機構提出了些引導性的指標或框架,或是國際上已有些??蚣埽ㄈ鏣CFD、GRI等),但機構在ESG披露中仍具有較的主性,有的并未使國際框架,有的則表述模糊,未達到所框架的要求,使得受眾難以快速、效提取到實信息。隨著融機構信息披露范圍的增加,監管機構有必要出臺更為詳細的的披露框架,既要與國際實踐相接軌,同時也要考慮到符合我國國情的元素。對于披露不合格、不規范的機構,則要考慮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綠信貸統計標準01信息披露02披露質量0315第三章 綠債券市場2021年,綠債券迎來全球熱潮,全球綠債券年發量實現歷史新達到8590億美元,較上年增約3250億美元。我國綠債券發規模
62、創下歷史新,境內綠債發數628、發規模達到6041億。2022年,綠債券市場仍然快速發展,第季度發量位居世界第。2截2022年12底,本外幣發總額超過8690億元,同增50.3%,發各類綠債707。綠債券市場的蓬勃發展得益于我國綠融體系“五柱”的不斷夯實:在雙碳標下綠債券標準清晰統,并與國際接軌;信息披露要求趨完善,資途透明度不斷提升;中央和地政府不斷提供激勵機制,加速綠債券發展;債券具不斷創新,滿更多投資者的需求;積極開展綠融能建設,不同類型市場主體密切對話,為綠債券市場注活。2本數據來源Wind綠債券數據庫。統計徑按照wind債券級分類,不計地政府債,包含融債、企業債、公司債、債務融資具、
63、可交換債、國際機構債)。統計時間范圍為2016年2022年1231。除總體發情況計外幣,本章其他統計均為以幣為發幣種的綠債券。?.?綠債券市場發展現狀在綠債券標準制定,2021年4,中國銀、發展改委、證監會三部聯合發布 綠債券持項錄(2021年版),明確了綠債券的定義以及適范圍,實現了中國綠債券標準的統。與歐盟綠融標準相,雖然兩者仍然存在諸多不同的考量之處,綠債券持項錄(2021年版)在制定的和基礎、環境標以及表述式等進步與歐盟綠標準趨同。同年11,在聯合國候會第六次締約會(COP26)期間,中歐雙共同發布了 可持續融共同分類錄,其中包含中歐分類錄共同認可的72項對減緩候變化有重貢獻的經濟活動
64、,覆蓋林業、制造業、能源、廢物處置、建筑和交通等重點業。中歐綠融標準的致性和可性的趨同體現了我國綠融“國內統、國際接軌”的主要發展向。另,我國綠債券市場加強開展綠投資的培育扶持作。融機構逐步加強綠債券業績評價體系,銀機構將綠債券投資額納綠融業績評價體系;交易商協會定期公布參與投資綠債券的機構的榜單排名,在定程度上降低了綠債券的發成本,并提了企業發綠債券積極性。近年來,我國綠債券市場規??焖僭?,2021年債券發總額較前年翻倍。截2022年12,國內市場共發本外幣綠債券707,發規模約8690億元,同增50.3%。從債券類型看,綠融債仍在我國綠債券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約占三分之,2022年全年發總額
65、為3566.3億元幣。2022年12底,綠債務融資具增幅明顯,占綠債市場第份額,總規模為1714.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1.12%;綠資產持證券(ABS)發規模在今年顯著提升,發總額達到1214.75億元,為去年同期的3倍多;綠公司債發規模保持穩步增,達到983.4億元,同上漲18.2%。綠企業債發量較上年同期減少36%左右,發額為471.8億元。盡管各類綠債券余額在全市場同類債券余額的占持續提升,但占份額較低,其中綠企業債占最且提升最快。圖3-1我國各類綠債券發情況16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發總額
66、(億元)公司債融債企業債債務融資具資產持證券從債券發主體看,融機構發規模占最。公事業類發主體在過去兩年間增幅度較。與市場發展初期相,發主體業分布更泛,越來越多的實體業參與到綠債券的發當中,綠債券資對實體經濟的持作進步凸顯。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發規模(億元)醫療保健信息技術常消費能源可選消費融公事業業房地產材料圖3-2綠債券發主體業分布圖3-3綠債券票利率(均值)趨勢172.533.544.555.56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票利率年均值%從發成本看,近年來綠債券
67、融資利率明顯降低。由于受到政策持以及具有定稀缺性,綠債券發成本普遍較低,隨著利率持續低,綠債券發成本進步下降。以綠中期票據為例,2021年的平均票利率為3.59%,2022年以來,綠中票的發利率均值降3.02%。同時,綠債券的發期限向中期集中,主要以5年期以內為主。從綠債券募集資途看,融綠債券募集資中,約60%的資投向清潔能源領域,主要于清潔能源發電項建設。剩余資流向綠建筑、綠交通、綠農業等領域。專欄3-1: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指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募集資金專項用于節能環保、污染防治、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等綠色項目的債務融資工具。審核機構為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債務融資工具包括:
68、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定向工具、項目收益票據、資產支持票據(本專欄對于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數據分析不包括該項)等。Wind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累計發行規模為4072億元,其中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定向工具三類工具,各自累計發行總額為3909億元、99.5億元和63.5億元。人民銀行推出的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制度,加速了中國綠色債券制度和市場的發展,也實現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發展的重要突破。2019年5月,人民銀行發布關于支持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通知,對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募集資金用途進行拓展,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募集資金可投資與試驗區綠色發展基金
69、,支持當地綠色產業;二是募集資金可用于企業自身綠色產業相關業務發展,可以不直接對應綠色項目。該通知成為擴大非金融企業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重要契機,促進發行量逐年增長。2021年,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率先在綠色債務融資工具下發行碳中和債券,極大地促進了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規模。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定向具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發規模(億元)圖3-4我國綠債務融資具發情況注:此處參考wind級分類,短期融資券包含超短期融資券18綠債拓寬主題近兩年,藍債券和碳中和債券成為綠債券下熱度最的主題債券。藍債券是專向海洋治
70、理與保護以及海洋資源開發的投融資活動,伴隨藍經濟的概念。2020年,銀保監會 關于推動銀業和保險業質量發展的指導意 中次勵發藍債券。我國藍債券發以中期票據和公司債形式,累計本幣發總額為136億元。2022年,藍債券發實現爆發式增,截12底,2022年新增發13藍債券,發規模達到97億,約為前兩年總和的2.6倍。藍債券以3年期為主,半數的藍債券募集資流向電部。未來,藍債券融產品創新能夠幫助協調區域性的海洋環境問題和海洋資源困境,改善區域性福祉。藍債券市場前景闊,有待進步探索。?.?綠債券產品創新圖3-5截2022年12我國發藍債券覽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2020202
71、12022發規模(億元)中期票據公司債19藍債券募集資途公事業業68%32%另類受歡迎的綠債券主題類型是碳中和債。為落實我國雙碳標、豐富綠債務融資具,中國銀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在銀的指導下于2021年318發布 關于明確碳中和債相關機制的通知,創新推出碳中和債券。通知 明確,碳中和債為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項的債務融資具,需滿綠債券的四核要素,募集資應全部專項于清潔能源、清潔交通、可持續建筑、業低碳改造等綠項的建設、運營、收購及償還綠項的有息債務。32021年2,批6碳中和中期票據發。發主體以電能源領域的型國企為主。按照Wind數據,2021年碳中和債 券發數量196、發總額為1792億元。2022年
72、截12末,發數量145、發總額1289億元。相較于藍債券,碳中和債券發類型更為豐富,中期票據、資產持證券受發睞。同時,碳中和債券發展成本不斷降低。以公司債券、中期票據和資產持證券為例,發時票利率年度均值呈明顯下降趨勢。從發期限看,碳中和債券以中期債券為主,期限幅度變化較,債券期限最為27年,最短期限為90天。3年期的碳中和債券占最多。從發債主體類型看,公事業、業、融類機構發碳中和債券最為積極。前已有75家中央和地國企發了碳中和債券,累計發規模702.3億元。我國碳中和債整體信資質較,主體評級乎全為AAA級。3碳中和債券統計中計地政府債。圖3-6近兩年碳中和債券發情況02004006008001
73、000120020212022發總額(億元)定向具短期融資券融債中期票據資產持證券公司債20除上述兩類創新綠債券外,我國綠主題債券品類也在不斷嘗試進有機結合,例如碳中和+鄉村振興雙貼標與藍碳+碳中和雙貼標債券。2021年,恒豐銀獨承銷了全國筆“碳中和+鄉村振興”雙貼標綠中期票據,發規模10億元,期限為3年,募集資將投向新疆哈密電基地、內蒙古節能電項、即墨環秀舊村改造區污源熱泵項建設。這雙貼標債券既能助我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市場,也能同時加速加快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同年8,東能源集團也發了灣區筆“碳中和+鄉村振興”雙貼標綠債券,于湖南郴州、東惠州的光伏建設項。此外,全國單“藍+碳中和”雙品種綠
74、中期票據也在2021年12順利發,由中國銀江蘇省分和國家開發銀江蘇省分聯合主承銷。債券的募集資全部于江蘇省內的海上電項,對于降低碳排放、海洋環境整治和利、推動藍經濟發展具有積極影響。除此之外,候適應債券也是未來發展綠融重要的融資品類之。其應對候變化的屬性更加鮮明。前,我國候債券尚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未來作為綠債券重要的補充可以充分發揮傳統融具持應對候變化的效益,進步增強融持應對候變化的活。專欄3-2:建行積極承銷碳中和債券助力低碳轉型2021年2月,建設銀行為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承銷發行了全國首批碳中和綠色債券。2021年,建設銀行在銀行間市場承銷碳中和債券19期
75、,發行規模共計201.9億元;2022年,建設銀行在銀行間市場承銷碳中和債券9期,發行規模共計130億元。2021年5月12日,建行牽頭承銷國內首單三貼標綠色中期票據(可持續掛鉤,鄉村振興,碳中和債),期限3年,發行規模6億元,發行利率3.40%。募集資金將用于光伏、風電項目。根據東方金誠的評估認證,本中期票據募集資金所投放的項目預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5.35萬噸,節約27.23萬噸標準煤,碳減排效益顯著。2022年7月,建行牽頭承銷國內首單三貼標綠色中期永續票據(可持續掛鉤,鄉村振興,碳中和債)債券發行金額20億元,期限3+N年,發行利率3.18%,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碳減排、鄉村振興等綠色
76、項目。本期債券首次采用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SPT)與發行人的清潔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進行掛鉤。同時,資金支持的新建水電項目有效促進當地就業,改善了水電站周邊地區的基礎設施。21融具綠創新升級圖3-7 綠資產持證券發情況除了藍債券和碳中和債券之外,融機構和其他市場主體在綠融具創新不斷升級,綠資產持證券、綠永續債、綠REIT等融具在綠領域下的運泛提升,漸主流化。綠資產持證券(ABS)。資產證券化是指以基礎資產所產的現流(基礎資產池)為償付持,通過結構化等式進信增級,在此基礎上發資產持證券的業務活動。資產池般由融資產構成,由發起(原始權益)出售給家特殊的機構(SPV)進證券發,例如貸款或信應收款,最
77、初采的基礎資產形式為住房抵押貸款。我國于2005年開始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初步嘗試。資產持具下分三個類別:企業ABS、信貸ABS和資產持票據(ABN),分別有由證監會、銀保監會和交易商協會主管。綠資產持具也可以按照基礎資產和投向分為“雙綠”ABS、“資產綠”ABS、“投向綠”ABS。2016年以來,綠資產持證券共發456余,累計規模達到1925億元幣,債券期限最為30年。2021年,綠ABS迎來幅增,當年發總額達到400億元幣。發規模激增主要得益于交易商協會推出的碳中和債券,以綠資產票據ABN的形式發。截2022年12底,今年我國已發217綠ABS,規模已達到1214億元。綠企業ABS處于主導
78、地位,發主體數量最多的是業類企業(約占38.7%)。綠信貸ABS和ABN發規模在近兩年均顯著擴。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0150300450600750135012001050900綠企業ABS綠信貸 ABS綠ABN22資產持證券這融具在綠領域的運有著獨特優勢:先,綠ABS能夠為綠項提供穩定、可持續的現流,與綠項特點和產業需求更加契合;第,鑒于發已將資產出售給SPV,實現發資產負債狀況分離,并且基礎險資產和收益轉移給SPV,實現資產“出表”,從降低企業的財務杠桿率,增強企業信評級,減少企業融資成本;最后,ABS采取的分級和增信發的式能夠有效滿不同險偏好的投資者,
79、從擴綠投資規模。綠債券指數。隨著我國綠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綠債券指數產品也在不斷涌現以滿投資者的需要。綠債券指數通常以貼標綠債券為樣本。與近年來較為活躍的ESG債券指數相,綠債券標準著重募集資的途債券發主體的綠表現;ESG指數樣本券以發主體的ESG表現為篩選標準。根據研究顯,部分綠指數已顯現出的定的期優勢。未來,我國綠債券指數可借鑒國際同類指數的經驗,完善指標設計,勵融機構以綠指數為基礎開發更多的公募、私募綠基產品,提升我國綠債券指數在國際市場的影響。中債-綠債券指數中債-京津冀綠債券指數中債-三綠債券指數中債-粵港澳灣區綠債券指數中債-中公司綠資產持證券指數中證綠債券指數上證綠債券指數上證綠
80、公司債指數中財-國證等級綠債券指數中財-國證等級貼標綠債券指數中財-國證等級貼標綠債券指數CFETS-銀間綠債券指數中債-碳中和綠債券指數上海清算所碳中和債券指數中證碳中和債券指數CFETS-銀間碳中和債券指數中證-中國候相關債券指數候債券碳中和債券綠債券表3-1 我國部分綠債券指數整理23專欄3-3:建行-萬得ESG債券發行指數和收益率曲線2021年,中國建設銀行與多家機構聯合推出了“建行-萬得綠色ESG債券發行指數和收益率曲線”,形成總指數和中國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ESG債券三條一級市場收益率曲線,成為市場上首只融合ESG及碳中和概念的綠債發行指數。并且,該指數還在盧森堡交易所同步上市。
81、指數和曲線的創新發行是探索綠色債券價格發現機制的有益嘗試,為發行人及投資者提供綠色投資的利率走勢和定價參考,切實引導資本流向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項目。建行-萬得綠色ESG債券發行指數通過對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和ESG債券進行分類統計,并加權各分類結果,與基期比較獲得當前指數,指數點位越低,則表示發債企業在債券市場中的融資成本越低。自2019年7月1日,建行-萬得綠色ESG債券發行指數發行以來,指數發行價格基本低于基期。與同期建行-萬得銀行間債券發行總指數發行價格相比,建行-萬得綠色ESG債券發行指數具有明顯發行價格優勢,2019年7月5日至2022年12月31日間,建行-萬得綠色ESG債券發行指
82、數(周度)平均價位為85.00,其中最高價位為101.81,最低價位為65.15。而同時間區間內,以同一日為發行基期的建行-萬得銀行間債券發行總指數(周度)平均價位為89.96,其中最高價位為129.28,最低價位為59.48。這一現象表明綠色ESG債券發行成本較銀行間債券發行成本低,綠色ESG債券的發行主體具有顯著的融資成本優勢。建-萬得綠ESG債券發指數總指數-2.53-2.82%2019-07-052019-10-252020-02-212020-06-122020-09-302021-01-222021-05-142021-09-242022-03-112022-07-08702022
83、-11-0487.10由中國建設銀股份有限公司,萬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央財經學綠融國際研究院三合作開發,中財綠單綠和ESG咨詢顧問,反應中國綠ESG債券發市場利率變化的指數和曲線,每周五更新,其中,指數基準為2019年71。數據圖形6070809010011024綠REITs前景闊。不動產投資信托(REITs)是種通過發收益信托憑證或股份匯集資,由管理進不動產投資、經營和管理,并將投資綜合收益分配給投資者的證券。此類融具具有收益來源和資流向均為房地產領域的特點,因此可拓寬應范圍基礎設施領域,創新投融資機制。伴隨我國綠發展理念的深化和低碳轉型的戰略標,基礎設施綠升級和綠建筑發展的需求為綠R
84、EITs的產提供了壤。REITs獨特的出表功能和盤活基礎資產功能,可以有效化解綠基礎設施融資難、融資成本等難題。前,我國REITs仍在發展初期,類REITs發情況較好,實現穩步增。國內公募REITs的發框架漸清晰。截12底,2022年REIT項成交額達到656億元,平均換率約為1.42%。2020年4,證監會與發改委聯合發布 關于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REITs)試點項申報作的通知,我國公募REITs試點作正式拉開帷幕,為綠REITs的設計、發和運營奠定基礎。2022年5,財政部 財政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作的意 指出“規范有序推進態環保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為綠REIT
85、s的發展提供新思路。在公募REIT試點中,富國創務REIT項于2021年6率先嘗試公募REITs與綠PPP的創新融合。綠REITs發展前景闊,有待進步探索和嘗試。證券簡稱資產類型鵬華深圳能源REIT富國創務REIT中航鋼物質REIT能源基礎設施態環保態環保發規模(億元)35.3818.5013.38表3-2現有能源和環保類REIT項情況25縱觀中國綠債券的發展歷程,較早明確綠債券定義、統綠債券界定標準以及建綠項持錄為中國綠債券質量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綠債券市場2016年發展今實現了質與量的顯著躍:政策制度愈加完善、市場規模世界領先、市場結構不斷優化、綠債券產品不斷創新升級。接下來,我
86、國綠債券市場可以在進步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設計、加產品創新度等多推進綠債券市場發展深度和度,為我國實現雙碳標和綠低碳循環的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助。?.?綠債券市場發展展望與建議、完善綠債券認證評估機制,加強信息披露。前,我國綠債貼標認證還未實現強制執。加強綠債評估認證有利于提綠債券市場公信,約束“洗綠”為,能夠吸引更多發和投資者,2021年9發的 綠債券評估認證機構市場化評議操作細則(試)及配套件為綠債券認證評估的律管理和專業化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接下來,相關部可增加對于綠貼標認證的持度,例如提供配套補貼機制,降低由認證帶來的發成本。綠債券專認證機構按照 操作細則 完善認證流程,確保認證結果專
87、業、準確、透明。加強綠認證評估的同時也對綠債券相關信息披露提出更的要求。政策指引可以進步細化披露內容和數據質量要求,明確披露相關的權責機制。監管層,可以不斷推動綠債券統計和數據庫建設,結合數據和融科技段,打造披露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平臺。、勵綠債券產品創新,優化發結構。持繼續拓寬綠債券品種,如可持續掛鉤債券,嘗試多種雙貼標債券的發,實現綠低碳和社會經濟發展多個標的共同推進;勵發主體、融機構根據項需求開發和發相匹配的中期綠債券,優化改善綠債券期限錯配的問題。三、加強配套補貼政策設計,加持度。綠融改試驗區可繼續充分發揮范效應,創新政策配套機制,加補貼和信擔保的持度,幫助中型企業發綠債降低成本、簡化發流
88、程,從獲得更多綠低碳發展所需的資,豐富我國綠債發主體結構。四、加速綠債市場國際化,實現雙向開放。前,我國綠債政策體系正與國際標準逐步融合。接下來,可以繼續加強在綠債業務、技術標準及規則制定的國際交流,持境內發按照 中歐共同分類錄 在海外市場發綠債券。另,加度吸引境外投資者參與我國綠債券市場,放寬投資準條件,簡化相關流程。五、探索發綠主權債券,提升全球形象。我國國債周期收益率曲線是幣債券市場的重要定價標準。嘗試發綠國債,并出臺相關指引明確綠國債以及綠地政府債券的發規范,進步完善我國綠債券市場定價機制,擴中國綠融產品總供給,提升國際影響,滿全球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求。六、有效銜接綠債券和轉型債券,提
89、防“洗綠”險。,建議有關部積極制定清晰的轉型債券持錄和詳細的轉型債券發指引和規范,根據業情況設定科學的轉型績效標和實施路徑,做到與綠債券有效區分但相互配合,共同為我國低碳可持續發展調動必要的資本。26綠基是指為推動節能減排、加速環境優化改造、促進低碳綠經濟發展設置的專項投資基。我國綠基起步較晚,第只致于清潔技術投資的海外系列險投資基“中國環境基”成于2002年,但此后我國正逐步成為全球綠基發展最快的國家。尤其是2016年以來,隨著綠融和可持續投資理念在基業逐漸深化,綠基市場規模加速增。截2022年6底,中國綠、可持續、ESG等向的公私募基規模共1178只,合計達8821億元,較2020年底規模
90、增34%。據中公司估計,中國ESG投資總規模預計于2025年達到20-30萬億元,占資產管理總規模的20%-30%,屆時ESG公募基規?;驅⑦_到7500億元左右。截2021年底,我國布局綠投資相關向的基公司已有52家,是2010年的8倍多。?.?綠基市場發展現狀第四章 綠基雙碳標提出以來,中國探索形成了以政策標準體系、環境信息披露框架、激勵約束機制、產品和服務體系、國際合作等五要素為柱的綠融體系。綠融具不斷創新且市場規模益擴,綠基成為綠債券、綠信貸之外的重要補充。本章對我國綠基,包括私募基和公募基的現狀以及融科技在ESG基的應進研究。圖4-12010年2021年中國綠基相關企業注冊量及增率根據
91、企查查和智研咨詢數據整理665101027384123402952-100%-50%0%50%100%150%200%0102030405060企業注冊量(家)注冊量增率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從發主體和形式看,我國綠基多為由政府主導或參與的綠產業基;從投資原則看,我國綠基多兼顧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控等多重綠標;從投資領域看,綠基的資投向包括節能環保、清潔產、清潔能源、態環境、基礎設施綠升級和綠服務六領域;從投資標的看,我國綠基可以分為綠股權投資基、綠創業投資基和綠證券投資基,充分
92、結合各類融資式的優點和特點。作為我國綠融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綠基可以有效解決信貸、債券與綠產業發展的期限、險錯配問題,推動國內綠產業發展。27?.?綠私募基產品創新私募基綠投資政策筑基已久。2018年,中國證券投資基業協會發布 綠投資指引(試),勵私募基開展綠投資和ESG投資。2020年,深圳主導研制 綠私募股權投資基基本要求,規定了綠私募股權投資基在環境標制定、環境影響評估及管理、基管理公司治理、環境信息披露等環節的要求,推動私募股權投資基改進基環境績效、實現環境管理標。綠產業發展基作為私募基綠投資的重要式之,歷來受到政府部的重視。2011年1017,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作的意 明
93、確提出,勵多渠道建環保產業發展基,拓寬環保產業發展融資渠道。2015年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明確提出“設綠發展基”。2016年831,中國銀等七部委在關于構建綠融體系的指導意 中提出要設綠產業發展基,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動員社會資本。在綠基持政策激勵下,我國私募基踐綠投資理念積極性較,前瞻性和激勵性較強。截2022年6末,我國綠、可持續、ESG相關私募基共發936只,管理規模超過4000億元。私募證券機構綠投資積極性幅提,由管理層負責綠投資業務、產品遵循綠投資策略的占逐年增加。據2021年中國證券投資基業協會調查統計,21.4%的樣本私募證券機
94、構已經建針對投資標的的綠表現正評價法,15.7%的樣本私募證券機構已經建針對投資標的的綠表現負清單。但僅3.1%的樣本私募證券機構發過綠基產品,其中87.5%的綠基遵循特定的綠投資策略,62.5%的綠基會向投資者披露產品綠投資策略。與私募證券機構相,私募股權機構更注重綠基產品的開發和運作。從綠投資制度建設看,15.4%的樣本私募股權機構已出臺綠表現正評價辦法,11.0%的樣本私募股權機構已發布綠表現負清單。從綠投資產品運作看,13.3%的樣本私募股權機構發了綠基產品,其中遵循特定的綠投資策略的綠基產品占總數的90.7%,向投資者披露產品綠投資策略的綠基產品占總數的63.2%。我國綠產業基發展迅
95、速,截2021年底,基協備案數量已超過700只。前,我國綠產業基主要包括綠產業引導基、PPP綠項基、產業發展綠基和綠PE/VC基。各級政府發起綠產業引導基,主要投向偏公益性業及綠技術領域,投資回報周期較,險較。PPP綠項基通常由地政府或建設單位發起,投期限較,投資回報率較低,但現流相對穩定。產業發展綠基通常由型企業集團發起,資投向主要是與企業業務具有定協同性的綠產業,以達到型企業集團態發展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雙贏的。綠PE/VC基通常由融機構或私發起,資投向通常是業前景好、投資回報較好的市場化綠股權項。證券機構側重綠投資制度,股權機構注重產品研發運營。28前,國家綠發展基已有80余個儲備類項,重
96、點投向江經濟帶11個省市的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態修復、國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綠交通、清潔能源等綠發展領域。預期基將從包括項、股權等多個層上持相關企業投資融資,有望改善過去企業因投融資問題拖累發展的困境。截2022年9,國家綠發展基在備案后已出資1個基和2個項,具體如下:2021年12月7日,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出資10億元參與中國華電旗下“華電福新”的增資擴股,目前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持股比例約為1.1%。2021年12月30日,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認繳出資約1.8億元,投資云南洱海流域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與濕地建設工程項目(“洱海項目”)的專項基金,資金用途主要包括生態修復和濕地建設
97、、環湖生態廊道、生態搬遷、污水管網完善和科研試驗地等建設與運營。這是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完成的首個項目類投資,為大理洱海的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提供了有力支持。2021年12月31日,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聯合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寶武綠碳私募基金”,基金首筆認繳金達56.25億元,其中,中國寶武出資29.99億元、建信投資出資11.24億元,綠色基金出資9.99億元。2022年3月,中國寶武正式發起設立寶武綠碳私募投資基金(即“寶武綠碳基金”)。該基金總規模人民幣500億元,首期100億元,圍繞鋼鐵產業鏈碳中和實施投資,主要聚焦新能源、綠色技術、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等領域,
98、其中50%以上基金規模擬投資于中國寶武碳中和產業鏈方向的優質成熟標的。該基金是目前市場首支且規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題基金,也是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簽約落地的首個鋼鐵領域的子基金項目。專欄4-1:國家綠色發展基金2020年7月,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在上海注冊成立,這是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的第一支國家級投資基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注冊規模885億元,首期由財政部、長江經濟帶沿岸11個省市、金融機構、國有企業及民營企業等共同出資成立,其中財政部出資100億元,占比11.3%。中基協備案的基金管理人為“綠色發展基金私募股權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11日,管理人股東共12個,以銀行系、上海國
99、資系為主。LP名稱中華共和國財政部中國商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開發銀持股例11.30%9.04%9.04%9.04%9.04%認繳出資額(萬元)1,000,000800,000800,000800,000800,000中國建設銀股份有限公司9.04%800,000資料來源:根據國家綠發展基官信息整理表4-1國家綠發展基前6股東29對綠投資領域前整體發展程度不、市場參與主體綠投資意識不強等問題,我國政府注重發揮政策資的引領撬動作,形成了以產業基為主的發展式,吸引更多資和投資主體參與其中,資投向多為清潔能源、態環境保護修復、垃圾污處理等。前,我國已在東、內蒙古、
100、西、河北、四川等多個省份設了50多個區域性地政府持的綠發展基。專欄4-2:河南省綠色發展基金河南省綠色發展基金于2019年12月由河南省財政廳聯合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牽頭設立。該基金總規模設立為160億元,形成不低于800億元的投資規模?;鹗灼谝幠?5億元,其中河南省財政廳出資5億元,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出資5億元,相關省轄市出資5億元,子基金規模不低于20億元?;鹪O立后,與有關金融機構通過投貸聯動形式合作,帶動銀行貸款不低于140億元,形成不低于175億元的總投資規模。該基金的投資范圍是圍繞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升級,促進綠色產業發展,激發市場綠色投資動力,重點支持河南省內清潔
101、能源、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垃圾污水處理、土壤修復與治理、綠色林業等領域的項目。表4-2我國部分省市設的綠產業發展基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成時間基名稱基規模資投向綠照明、節能減排等綠產業技術清潔能源、綠交通、綠建筑等節能環保綠產業和新技術、新材料等低碳領域新興產業優化企業資源配置,積極促進業企業轉型升級和國有企業的改發展清潔能源、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垃圾污處理、壤修復與治理、綠林業等領域綠產業發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質量發展50億元100億元300億元160億元100億元成省市東省東省貴州省河南省河南省平頂市2009年12282018年6192019年12102022年482019年112
102、5東綠產業投資基東省綠發展基貴州省業及省屬國有企業綠發展基河南省綠發展基平頂市綠產業投資基30綠擔?;梢酝ㄟ^向綠中企業提供信擔保、擔保綠債券、綠PPP項等式有效緩解環保企業、三農和創新企業尤其是中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參考法國、菲律賓、中國臺灣地區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經驗,我國政府層的綠擔?;梢圆扇〉刎斦秵淤Y,引融資本和間資本成綠擔?;男问?,在資籌集和投向等發揮政策引導作。專欄4-3:廈門市綠色低碳增信子基金2021年,廈門市綠色低碳增信子基金由廈門市財政、各區(管委會)、銀行共同出資設立,由廈門市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運營管理,在企業端為綠色低碳領域中小微市場主體提供增信服務,在銀行端通過提供
103、風險補償緩釋銀行信貸風險,從而幫助企業獲得“低成本、低門檻、高額度、高效率”的信用融資。該綠色低碳增信子基金由興業銀行和民生銀行主導運營,創新政銀共同出資機制,提高政策引導下的貸款效率。該基金創新見貸即保業務,由廈門市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事先設計項目準入條件,前置至銀行審貸,采用“一次審貸、批量備案”模式推進業務,從而支持企業獲得高效率、高額度的信用貸款。該基金產品聚焦綠色信用貸款領域。合作銀行在普惠增信貸基礎上進一步結合綠碳領域企業特征,增設環保、節能減排、綠碳戰略、綠碳投入、綠碳產出等評價指標,開發綠碳增信貸產品,聚焦綠碳客群給予行內專項信用額度保障和授信支持,通過優化審批權限、優化準入標準、
104、開辟專屬審批通道、專屬放款規模保障等方式提升業務辦理時效,并給予相應的優惠利率,降低綠色低碳環保企業融資成本。廈門市綠色低碳增信子基金設立半年來,累計為34戶中小微市場主體提供約1.62億元綠色貸款增信支持,戶均融資金額約476萬,為廈門市綠色低碳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強有力資金保障與支持。2022年4,證監會發布 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業質量發展的意,提出推動公募基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引導業總結ESG投資規律,發展綠融,改善投資活動環境績效,從服務綠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開始發綠投資,投資體系與運作機制益健全。據中國證券投資基業協會調查統計,83.9%的樣本公募機構已開展綠投資研究,5
105、3.6%的樣本公募機構已建針對投資標的的綠表現正評價法,39.3%的樣本公募機構已建針對投資標的的綠表現負清單。此外,38家樣本公募機構共發106只產品,占樣本公募機構總數的67.9%,其中94.3%的綠公募基產品遵循特定的綠投資策略,94.0%的綠公募基產品會向投資者披露該產品遵循的綠投資策略。截2022年6底,中國綠、可持續、ESG等向的公募基共242只,管理規模超過4420億元。4.3 公募基綠投資專欄4-4:建信環保產業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2015年4月22日,建信基金推出建信環保產業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截至2022年9月30日,該基金份額總數5.59億份,資產規模為7.82億元。就投資
106、領域和投資標的看,該基金主要投資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排放方向上符合要求的公司發行的股票。該基金將自上而下地依據環保產業鏈,綜合考慮以清潔能源、新材料、自然環境改造和再建為主的上游產業;以生產過程、能源傳輸過程節能化改造為主的中游產業,以及以污染排放治理為主的下游產業。就風險收益表現看,截至2022年9月30日,該基金近一年收益率為-17.63%,近三年收益率為111.99%。31近年來,融監管部不斷強化新技術在綠融和綠產業應的相關政策措施及險防控監管條例,深化科技應持綠融質量發展。2016年 “三五”規劃綱要 明確要深化數據在各業的創新應,探索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2021年12,中國
107、銀2022年作會議著重強調了融科技的應與管理,倡導持續完善融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綠融作的整體協調和有序推進。同,中國銀印發 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指出加強融科技與綠融的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數字綠融,運科技段有序推進綠低碳融產品和服務開發,著提升融服務綠產業的覆蓋和精準度。2021年以來,融科技持綠融的深度與度進步得到延展。在重點領域上,中國銀等融監管部不斷引導業界探索創新,融機構開始探索融具在綠農業、物多樣性保護和轉型融等領域的應。在應場景上,融科技在綠資產識別上已有較多實踐,同時也逐步在綠數據采集、環境險預警與流程管理、環境信息披露等場景進嘗試。前我國融科技助ESG基發展仍
108、處于技術探索階段,融科技具較少應于ESG投資的實際場景。就技術進步看,我國融科技可以于投資標的信息的實時收集,協助落實ESG投資理念,將環境效益和環境險納ESG投資決策流程,提投資組合投資效率等。具體包括:4.4 ESG基與融科技專欄4-5:建信新能源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2020年6月17日,建信基金推出建信新能源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截至2022年9月30日,該基金份額總數22.55億份,資產規模為49.58億元。就投資原則和投資標的看,該基金秉持建信基金對國家“雙碳”戰略的支持和對新能源行業的長期支持和看好,其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光伏、風能、核能、氫能、電能等清潔新能源相關產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就
109、風險收益表現看,截至2022年9月30日,該基金近一年收益率為-18.73%,成立以來的收益率為119.86%。是實現投資標的ESG數據動化收集,減少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投資損失。在收集投資標的信息過程中,應數據平臺和復雜集成模型以處理上千維度的弱變量,精準地估計投資標的ESG表現對基收益的影響,且可以通過機器學習解決模型迭代慢的問題。從2017年起,布魯德曼資產管理公司等國外融機構引深度學習與數據分析等融科技段,收集上市公司ESG信息,提ESG投資效率,給國內融機構應融科技收集ESG數據提供定參考。是開發環境險快速篩查具,實現動態險防控和預警。融機構可以通過智能、數據分析等技術動態感知ESG基
110、投資組合的險點,預判險趨勢和潛在隱患,從進差異化、精細化的險預警。是實現ESG險的精準定位,通過絡信息抓取、險漏洞分析、然語處理、實體關系抽取等技術,對ESG基險點進智能感知和主動探測。是實現ESG險的深度剖析,建ESG險分析模型,全位分析產品應的險,形成險分析結果與合規情況報告。三是利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智能技術,分析挖掘各投資標的的ESG險變化趨勢,對潛在險事件進早期預警。2018年,保爾森基會與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FECO)合作開發中國境外投資項環境險快速篩查具(ERST),以及“帶路”綠投資原則(GIP)開發的候與環境險分析具(CERAT),可以為融科技在基ESG險篩查提供具持。
111、三是篩選ESG投資標的,助基綠化和收益協同發展。在數據沉淀積累與算法模型不斷優化的基礎上,基經理可以根據ESG基投資標、投資標的范圍、險收益范圍等要求,運然語處理技術(NLP)等智能算法及投資組合優化等理論模型,選擇最符合ESG基投資需求的標的,提投資效率,并就市場動態實現資產配置實時再平衡。前,我國融科技在綠基等綠融具的理論與融實踐發展的步伐并不協同。建議地政府提綠融基礎設施數字化平,勵融機構強化綠融科技的險管控能的同時,積極開發更多融科技應于綠基等綠融具的場景。32當前,多種綠基具的快速發展滿了越發強勁的綠融投融資需求,但在綠基實際應過程中,仍然存在綠基定義及流程要求不明、投資者可持續投資
112、意識和能不、ESG評級法透明度低且可性差、企業ESG表現和財務表現相關性較低等問題,對綠基的效透明運作造成定負影響。具體問題如下:是綠基和ESG基標準化定義不清,缺乏基投資全流程監管要求。前,我國尚未出臺明晰的綠基和ESG基的定義、評價標準和監管要求。因此,在投資過程中,由于綠基和ESG基的評判標準不清晰,且綠基和ESG基險合規缺乏監管要求指引,容易出現“洗綠”和“漂綠”為,從違背綠基和ESG基的設標。是投資者可持續投資意識和投資能不。投資者尚未建普遍、深的可持續投資觀念,對于綠基和ESG基產品的險收益缺乏了解。同時,我國投資者普遍看重融產品的短期收益率,缺乏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因此對綠基和
113、ESG基的重視程度也相應較低。三是ESG評級法透明度低且可性差。國際ESG評價機構的ESG評價法學披露信息較多,但就評價法的賦權賦分部分仍然不甚透明,同業參考性較低。國內ESG評價機構的ESG評價法披露內容明顯不,且與國際ESG評價機構相,業特性、賦權、評分評級等信息透明度更低。受ESG評價機構所在國家和地區發展階段和國情影響,各ESG評級法的評價指標均有差異,如國外ESG評價機構強調的權、性引導等指標并不適于我國企業ESG評價。四是企業ESG得分和財務匯報率相關性不。盡管ESG表現更好的企業抗險能更強,但ESG表現更好的企業的財務表現是否更好還有待商榷,兩者正相關性尚未得到有證明。鑒于投資者
114、更關注企業財務表現不是ESG表現,ESG表現更好的企業不定能吸引更多的投資。4.5 綠基市場發展臨的問題與建議對于上述問題,本項研究團隊也提出以下建議:是監管部明確綠基和ESG基的定義、標準和監管要求。建議監管部明確綠基和ESG基的設的、投資領域、投資項等相關細則,更好地引導和持綠基和ESG基落地,防綠基和ESG基“漂綠”、“洗綠”。是加強投資者引導,培養投資者的綠投資和ESG投資觀念。建議融監管部積極倡導加強投資者的綠投資和ESG投資意識,加綠投資和ESG投資宣傳度,通過舉辦宣講會等形式,勵融機構推綠投資和ESG投資理念,增加投資者對綠投資和ESG投資理念的了解。三是勵企業披露ESG信息,構
115、建本化ESG評價法學。建議銀等融監管部加快制定ESG信息披露標準,以年度披露要求等形式規范我國企業ESG信息披露的內容和頻率。同時,建議銀等融監管部考慮我國發展階段、化差異等國情現狀,出臺本化ESG評價法學指南,勵融機構參考該指南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ESG評價法。四是挖掘不同業ESG表現和財務回報相關性。受產經營活動特性影響,不同業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表現對其財務和公司運營狀態的影響程度并不相同,如制造業企業和融機構的ESG表現與其凈資產收益率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建議融機構從業產經營活動特性著,分析我國不同業企業ESG表現和企業財務回報的相關性。33“綠股票”的概念最早在歐洲市場出
116、現,并由瑞典銀(Swedbank)開發和推。在房地產公司K2A之后,瑞典銀繼續為家公司提供了此項顧問服務,并向市場推“綠股”的概念。瑞典銀對“綠股”的界定標準為公司的50%以上收來于綠業務活動,投資活動中的綠占達到50%以上。2021年6,納斯達克在納斯達克北歐主板市場(Nordic Main Market)和納斯達克北第增市場(Nasdaq First North GrowthMarket)推出“綠股貼標”和“轉型貼標”愿計劃,旨在滿益增的可持續投資需求,提公司在綠發展的信平,以及曝光度和透明度,便于投資者識別綠標的。同,獲國際候研究中(CICERO)“評綠”的過濾技術供應商NX Filtr
117、ation在阿姆斯特丹泛歐交易所上市,成為納斯達克只綠股IPO。2022年季度共有四家公司加了綠股貼標計劃。在亞洲市場,2021年11菲律賓的家聚焦可再能源的不動產投資信托公司CiticoreEnergyREITCorp.獲得了CICERO的綠股認證,并于2022年2在菲律賓交易所上市,成為亞洲只綠股IPO。納斯達克表,如果綠股貼標計劃在北歐市場獲得成功,隨后會在美國市場進復制推。隨著年左右的發展,已經有家公司獲得了歐洲納斯達克的“綠股”貼標,涉及房地產、能源、交通運輸、化、電商等業。5.1 綠股票市場發展歷程與綠信貸和綠債券相,我國在綠股權融資發展較晚。然,隨著近年來可持續市場的快速增,專注
118、于綠領域的投資者的投資為和投資策略也在定程度上發了改變。投資的重點不僅僅包括關注符合綠標準的資產,且進步考慮股權融資發的整體業務概況和碳跡承諾。綠股權作為種新型的可持續融產品,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新的可供選擇的投資類別。尤其未來中國在碳業向低碳轉型的背景下,綠股權將發揮關重要的作。2020年5,瑞典房地產公司K2A宣布開始建其綠股權框架,成為世界上第家將其股權“標綠”的公司,綠股票進成為綠融領域的項創新產品。前我國綠股票處于發展初期,暫未形成統的概念和標準。此外,綠融市場的直接融資規模例也相對較。第五章 綠股票市場 前,納斯達克是第家也是唯家推出綠股貼標的歐洲交易所。納斯達克的綠股貼標分為“綠股
119、貼標”和“轉型貼標”。納斯達克指定CICERO和穆迪作為綠股貼標的評審服務商。申請者需要獲得三評審服務機構的獨意且滿交易所界定標準可獲得綠股票貼標。按照納斯達克的界定標準,公司必須有超過50%的收來綠業務活動、少有50%的投資符合能帶來正環境效益的綠投資,且投資于化燃料的例必須低于5%,以及其他環境相關指標要求。(圖5-1)?.?綠股票界定標準圖5-1納斯達克對綠股票的標準和要求資料來源:Nasdaq,IFS項綠股票貼標綠股票轉型貼標收來綠活動的收50%來化燃料的收50%來化燃料的收5%投資投向綠領域的投資50%投向綠領域的投資50%環境相關數據公司需要披露環境相關的數據和指標信息與 歐盟可持
120、續分類錄 的致性公司需要聲明與 歐盟可持續分類錄(EUTaxonomy)中所界定的可持續活動相致:包括符合最低保障和重危害原則34CICERO與穆迪同為納斯達克綠股票貼標和綠股票轉型貼標的主審機構,主要通過評估公司的收、投資、治理框架,以及政策致性等四部分來確定家公司業務活動的綠屬性和綠程度(圖5-2、5-3)。其中,綠相關的收和投資需要超過定例。最終在報告中會列明綠收和投資的例,并對治理架構的可持續發展性作出相關評價。治理框架評估結果般分為般、良好、卓越。圖5-2CICERO綠公司評估的框架資料來源:CICERO、海通國際圖5-3穆迪綠公司評估框架資料來源:MOODY SESGSolutio
121、ns,IFS項綠股票貼標綠股票轉型貼標營業額來綠活動的營業額50%來化燃料的收50%來化燃料的營業額5%投資投向綠領城的投資總額(資本出與運營出之和)50%環境相關數據公司的環境標與2攝度的場景模型相符歐盟可持續分類錄公司需要與 歐盟可持續分類錄(EUTaxonomy)中所界定的可持續活動相致收和投資評估產收來源的公司活動的綠程度、綠收占總收的例投資。評估投資的綠程度、綠投資占總投資的例,以了解公司未來的收流和綠轉型戰略收投資可持續發展戰略環境治理架構、政策及標環境信息披露等按照 歐盟可持續融分類案(EUTaxonomy)評價公司業務的可持續性環境治理EUTaxonomy351.收:評估公司產
122、收的綠程度,以及綠收占總數的例。2.投資:評估公司投資活動的綠程度以及綠投資占總投資的例。3.治理架構:評估公司的環境治理,包括制定減碳或零碳標,進候險壓測試,按照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作組(TCFD)框架進候信息披露等;并按照 歐盟可持續融分類案 評價和了解公司業務的可持續性和未來的綠轉型戰略。在CICERO的評估框架中,最核的部分是對公司收和投資的綠評估。參考綠債券的評估法,將其對債券的綠程度的評估法擴展到股票。評估公司與低碳轉型、候相關的遠愿景的致性并按此量化家公司總收中綠收的占以及總投資中綠投資的占。CICERO將公司的業務活動分為“深綠”“中綠”“淺綠”“”和“紅”共五個等級(圖5-4)
123、。圖5-4CICERO綠評價框架資料來源:CICERO36Nexam Chemical公司是瑞典家專注于化學和聚合物的企業,其2021年度綠收占51%,其中深綠收占46%,淺綠收占5%。綠投資占為58%,深綠投資占56%,淺綠投資占2%(圖5-5)。因此成為批獲得納斯達克綠認證的專注于化學和聚合物的企業之。CICERO在2021年對其收和資本性出綠評估的結論如下:早在2018年,中國基業協會就發布了 綠投資指引(試),勵公募、私募股權基餞ESG投資,并發布評估報告。2020年,證監會修訂 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勵證券公司參與綠低碳轉型,持綠債券發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證券公司將獲得額外激勵?!叭濉?/p>
124、期間,我國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綠低碳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再融資、掛牌、發公司債券等式累計募集資約1.9萬億元,其中交易所市場發綠公司債券規模約2900億元。截2020年末,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綠低碳產業上市公司數量和總市值分別約為鋼鐵、泥、電解鋁等耗能業上市公司的6倍和3倍。根據WIND數據顯:截2022年末,我國涵蓋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新能源主題的ESG存續基200余只,ESG基管理規模達4346.34億元。其中,2022年4季度末公募ESG基持倉市值達3300億元;公募ESG基持倉市值占為0.5%。為了引導股權類資持綠產業發展,截2022年12末,中證指數累計發布ESG等可持續發展指
125、數122條,含股票指數92條,債券指數29條,多資產指數1條?;跍?00、中證500、中證800、上證50、上證180、上證380等寬基的ESG指數不斷豐富,逐漸形成了ESG基準、ESG領先和ESG策略等系列。截2022年12底,基于中證ESG等可持續發展指數的產品有77只,規模合計1003.74億元。5.3 中國綠股票市場發展現狀 從全球來看,可持續項的投資正在增。根據MSCI的統計數據,可持續基規模在2015年約為50億美元,ETF、被動型基產品、權益型產品為可持續投資資的主要投資向。到2020年,全球可持續資規模達到511億美元,增幅超過900%。2021年全球可持續資規模達到了12
126、00億美元。MSCI對未來ESG投資的預測表明,全球可持續基規模將繼續增;萊德iShares Americas席執官表,到2030年全球ESG投資總額或達到1萬億美元。從國內來看,中國政府和央度重視全球候變化險,積極推動綠債券、綠貸款、碳中和債券、轉型融、ESG投資等投融資式,幫助企業實現低碳轉型,以盡早實現“雙碳”標。作為種新型可持續融產品,綠股權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新的資產類別,但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根據測算,在雙碳標背景下,中國每年需要概4萬億12萬億元的資來投到環境污染和其他些領域的綠發展當中去,其中部分資需要通過社會資本來籌集。在中國“碳中和”趨勢下,尤其是尚未滿綠標準的碳資產和活動
127、,多還存在資產負債率較的挑戰,很難通過銀信貸和發債券等間接融資渠道獲得融資。這就需要通過多種途徑獲得資,尤其是股權類投資。因此,綠股票有望成為與綠債券并駕驅的核綠融資產之。2021年,上交所發布了 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指出,上交所將優化綠股權融資服務,持綠低碳產業股權融資,持節能環保、清潔產、清潔能源等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其中,2021年滬主板上市新能源、節能環保企業5家,發融資258億元;科創板上市新能源、節能環保企業20家,發融資328億元。2021年9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的 關于深化態保護補償制度改的意 中強調建綠股票指數。例如,深交所發布的國證蜜湖綠融指數為國內只反映綠融產業發展
128、的股票指數,進步強調了上市公司在綠領域的運特征。5.4 綠股票市場未來趨勢與建議圖5-5NexamChemical綠收以及出占資料來源:CICERO41%56%2%49%46%5%ShadesofGreenby2021RevenueShadesofGreenby2021CAPEXDarkGreenmMediumGreenLightGreenYellowRed37在雙碳標背景下,中國未來三年的低碳轉型投資需求將達上百萬億元幣。綠融資形式需要更加豐富多元化,其中既有險較低、適合使綠貸款和綠債券等間接融資形式,也要有險較、更適合利股權直接融資的項,使綠資本市場滿更多投資者的現實需要。因此,引進并推綠
129、股票的評估標準和融資形式,既能給致于低碳轉型的中國企業提供種成本更低、期限更、靈活性更的融資具,也能給專注于環境與候險治理的ESG投資者提供種回報更、可信度更的綠融資產。與碳中和標的要求和國際最佳實踐相,我國資本市場還有較的優化空間,如境內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仍有待加強,資本市場為綠企業和項融資的潛未得到充分發揮等。未來,可以從以下推動綠股票在中國的發展:是監管提對上市企業的環境及候相關信息披露要求。證監會在2017年對部分上市公司提出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2018年修訂 上市公司治理準則,2021年針對環境信息強制披露要求仍然沒有覆蓋所有上市公司,也沒有統的披露框架,且對候相關信息僅實愿披
130、露要求。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交易所可借鑒納斯達克北歐交易所的經驗,引CICERO或穆迪ESG的綠股評估標準與認證程序,推出綠股票“貼標”計劃。由此可以提升綠企業的能度、透明度和信度,繼針對上市公司制定統的綠披露框架。是提各類投資者對ESG的認識和需求。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仍以中投資者為主,個投資者持股例超過30%,交易占達到七成左右。個投資者的ESG投資理念尚未完全普及,對ESG產品的需求不強,ESG投資市場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各交易所可編制綠相關ETF,按CICERO的綠等級將其分類。加強對個投資者的綠投資意識和參與度。三是強化資本市場重要融參與機構的綠相關意識與能。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
131、參與者,投或券商需要加強探索將綠股權融IPO、股票增發等相關業務。例如,融機構可幫助已上市或未上市的企業獲得CICERO或穆迪ESG的綠公司評估認證;當客的綠收和綠投資達到較例時融機構可為其做“綠股票”貼標,向市場推,以提升客的綠品牌和信度、透明度,為其吸引更泛的ESG投資者等業務。四是培育本的第三專業機構開展綠股權的評估認證服務。近年來,與綠融和ESG投資相關的認證或評估服務在中國迅速發展并趨成熟。除了引CICERO或穆迪ESG的綠股評估標準與認證程序之外,可提供綠債券評估認證服務的第三評估機構在綠認證領域已具備良好的專業基礎和經驗,可以研究探索既符合本情況、兼顧國際標準的綠股權評估法和標準
132、,并開展相關服務。這將有利于活躍和完善綠股評估認證服務的市場態。監管提對上市企業的環境及候相關信息披露要求。提各類投資者對ESG的認識和需求。強化資本市場重要融參與機構綠相關意識與能。培育本的第三專業機構開展綠股權的評估認證服務。推動綠股票在中國的發展38第六章 綠保險綠保險是綠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在2016年銀等部委就在 關于構建綠融體系的指導意 中強調綠保險的重要作,尤其是在加強候及環境險管理、服務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由于保險業兼具險管理者和投資的雙重,綠保險通??梢苑譃閮刹糠郑菏秦搨颂峁┚G保險產品及服務,減少因極端天事件(暴、臺、旱等)對產活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是資產端
133、為綠項提供融資。通常狹義的綠保險僅包括第部分,指所有為持環境改善、應對候變化和促進資源節約效利提出的保險解決案。義的綠保險則將第部分也包含在內。據中國保險業協會統計,20182020年中國保險業累計為全社會提供了45.03萬億元的綠保險保障保額,付賠款共533.77億元。2021年綠保險保額超過25萬億元,賠付額達到240億元,涉及交通建設、清潔能源、污處理等多個領域;于綠投資的余額也從2018年的3954億元增加2020年的5615億元,在險保障助雙碳標的實現。其中,我國發展程度最深、發展時間最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環責險)已經為少1.9萬余家企業提供了400億元以上的險保障(截2020年底)
134、。雖然近年來越來越多政策出臺以持綠保險的發展,但我國的綠保險前仍處于起步階段,主要產品集中在巨災保險和環境責任險,且覆蓋范圍和規模均有提升空間,還需要進步完善保險機制,持綠融發展,推動低碳轉型和實現雙碳標。2022年6,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 銀業保險業綠融指引(以下簡稱 指引),旨在促進銀業保險業發展綠融、多度多式促進雙碳標的實現。指引 同時符合中國綠融發展“上下”和“下上”相結合的制度,也是全球次在政府層系統提出銀業保險業綠融發展的全頂層設計。指引 的內容本對銀業保險業綠融發展提出了更要求,也能為更多利益相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思路,有效引導綠融流向實體經濟,促進低碳轉型經濟的質量發展。6.1 綠
135、保險市場發展現狀4139件名稱關于加快推進態明建設的意2015年時間相關內容深化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中華共和國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年在險業推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建綠融體系中國保險業發展“三五”規劃綱要2016年配合國家新能源戰略,加快發展綠保險,完善配套保險產品研發關于構建綠融體系的指導意2016年明確指出發展綠保險,在險領域建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勵持保險業創新產品和服務,并參與環境險治理體系建設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管理辦法(草案)2018年從事環境險產經營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產經營者應當投保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關于推動銀業和保險業質量發展的指導意2020年要求發
136、展綠融,“探索碳融、候債券、藍債券、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候保險等創新型綠融產品”中華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收集、貯存、運輸、利、處置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意味著環境責任險將全覆蓋涉危險廢物的企業關于加快建健全綠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2021年加強綠保險發展,發揮保險費率調節機制作中國保險業標準化“四五”規劃2022年探索綠保險統計、保險資綠運、綠保險業務評價等標準建設銀業保險業綠融指引2022年要求銀保險機構將綠融發展提到戰略度,對機構內部管理、機制流程的設置、信息披露均做出明確要求綠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的通知2022年次對綠保險進定義,主
137、要從保險產品和保險客兩個維度出發,統計綠保險業務承保和理賠情況表6-1綠保險持政策梳理(2015-2022年)40根據綠保險的定義和性質,綠保險體系可以分為三個板塊:綠保險產品、綠保險服務和保險資綠運。下表為該體系分類和各板塊包含的具體產品類型。6.2 綠保險產品及案例表6-2綠保險分類本節列舉了種適范圍較的保險品種及典型案例綠產業保險保險業在綠產業領域也可以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和險管理的專業優勢,如在綠建筑、綠交通、綠低碳技術、態碳匯等領域開發保險產品和服務。如綠交通的“停駛減免保費”類保險,通過設置不開按“天”退保費的式,勵主多采公共交通,綠出;如綠建筑的質量性能保險,確保建筑的項啟動、設計施
138、、運營維護等全命周期的險在可控范圍內,以達到綠建筑的標準。典型案例:1)為防范因風力不足導致的發電量供應不足的風險,河北某風電企業購買瑞再企商保險與永誠財產保險公司合作開發的風力發電指數保險產品,投保份額為十分之一,即在發電量少于額定電量時,每度電賠付5分錢。該保險產品于2014年1月1日生效,由于當年中國北方風力資源大范圍短缺,同年便發生首次賠付,賠付金額近80萬元,賠付率約260%,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風力資源波動對企業經營的影響。2)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多年來持續關注新能源發電項目,2009年,設計并開發了為期25年的光伏組件功率保險產品,保險前采取嚴格的技術審查和風險評估,避免發生光伏組件功率
139、隨時間而下降的情況,降低制造商在發生產品召回時的財務風險。環境損害險保障類,如環責險綠資源險保障類,如野動物肇事責任險綠產業險保障類,如綠建筑性能保險綠融信險保障類,如綠貸款保證保險巨災或天險保障類,如巨災保險、農業然災害保險等勵實施環境友好為類,如過期藥品置換保險企業環境污染險管理服務、全裝修房質量險管理服務等綠投資、持綠產業項的普惠融等綠保險產品綠保險服務(配合產品共同出現的險管理服務)保險資綠運41巨災保險巨災保險通常指影響范圍較、涉及員較多、財產損失較嚴重的災難性事故相關的險保障產品。前我國的巨災保險發展已初具規模,主要體現在運架構有序,得到國家級政策持和法保障,并建了市場化的巨災險分
140、擔機制,分散險等。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截2020年3,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累計為全國1674萬次城鄉居提供6424億元的巨災險保障,累計付賠款7037萬元。同時巨災保險的關注領域也由最初最受關注的地震相關擴到臺、洪等然災害。2020年,巨災/天保險總保額由2018年的2821.56億元增加3624.99億元,年平均增速達到13.35%。2014年5,深圳成為全國個開展巨災保險試點作的城市,此后,寧波、東、江、上海等省市也紛紛開展試點作。典型案例:1)2016年,廣東首創巨災指數保險,范圍覆蓋湛江、韶關等10個城市。該保險產品由政府、機構和市場共同建立“閾值觸發、指數定級、精準快速”巨災保險
141、服務機制,涉及的自然災害不局限于以往最常見的地震,還包括了臺風和強降雨。產品保費由市、區按1:1分攤,臺風保險金額3.5億元,強降水保險金額3億元。2)2018年,福建首創堤防保險模式,模式包括提高賠付速度、賠付資金投放監督、以及安全隱患排查等機制。保險范圍囊括福建省共3300公里的3-5級堤防,年保費達到2863萬元。福建省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堤防保險保證了修復和保護的速度,降低了因堤防損害帶來的群眾生命安全風險和財產風險。象指數保險象指數保險是傳統農業保險的分,主要于解決農“看天吃飯”的問題。它通常會設置多項象要素為觸發條件,如速、溫度、濕度等農業發展要素,旦達到此條件,論受保受
142、災與否,都將得到賠付。象指數保險試點在我國多地開展頗有成效,覆蓋產品種類繁多,已經逐步成為降低農業發展險的重要保障。典型案例:小龍蝦養殖業是典型的對天氣要求非常高的產業,高溫、干旱、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都是影響小龍蝦長勢的因素,而長勢直接影響小龍蝦上市,造成經濟效益的不確定性。為此,湖北省氣象部門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湖北分公司合作,研究小龍蝦與氣象條件之間的關系,成功設計并開發小龍蝦養殖氣象綜合指數保險。該保險結合國家行業數據庫和小龍蝦價格相關因子,模擬極端天氣場景,開展災害驗證實驗,得出春夏季節溫度和降雨量的賠付閾值,有效降低小龍蝦養殖業受天氣影響的風險。該保險最初在2017年于湖北省咸寧
143、市咸安區試點,初次投保350畝,因當年氣候不宜于養殖,保險賠付金額約1.3萬元。目前該保險產品已在湖北、湖南等多省廣泛應用,每畝賠付金額約1000-1500元不等。僅2019年一年,湖南省岳陽市屈原區的小龍蝦養殖氣象綜合指數保險就承保了50000畝小龍蝦,總保額達到5000萬元,受益農戶達到30戶以上。保險業協會的數據顯,持綠項融資的保險資存量在2018年2020年間,由3954億元增加5615億元,年均增19.17%。據銀保監會統計,流向綠項的保險資規模截2021年8末在各領域分別達到了:交通3306.22億元、能源3211.05億元、利695.04億元、市政564.61億元等,另外,還有1
144、14億元股權投資的資。典型案例:在綠色保險資金投資方面,國內唯一具有再保險背景的國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中再資產持續豐富綠色投資方式,自2016年開始,已陸續開啟股票、債券、資管產品、債券投資計劃等多元渠道。截至2021年末,中再資產在綠色領域投資余額已達到183.55億元,同比增長33.59%,這其中包括2020年12月的“中再華電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用于“西電東送”項目中的貴州烏江沙沱水電站建設,此外,還包括其他光伏制造、新能源汽車制造等諸多綠色領域。42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是量化態環境資產價值的式和技術段。2011年,環保部開始準備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體系,前該體系已初步建成,其中包括 環
145、境損害鑒定評估推薦法、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總綱、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損害調查 等系列技術導則,以及2022年4由態環境部發布的 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以下簡稱 規定)。規定 為我國開展環責險試點作提供了實踐指引和制度保障。環責險作為我國綠保險品類中發展時間最的保險之,投保率直未達到理想狀態。2013年2017年間,環責險的保費年增率持續低于5%,相中國保險業總保費18.87%的年增率來說,還有很的提升空間。此外,根據部分省市公布的環責險投保企業名錄來看,環責險企業投保率在2017年的深圳市僅為22.1%,云南省2019年則只占8%。,存在企業、個等對綠保險的認識不夠全的問題;另,
146、環責險產品尚存缺陷,當前覆蓋的污染情況多是突發污染,諸如物種多樣性損失、態區受損、持續慢性污染等環境要素卻沒有被包含在內。規定 中明確了態環境損害的定義和范圍,并將態損害分為“可以修復”和“不可以修復”兩種情形。同時,責任主體、索賠主體、損害賠償解決途徑均得到明確定義。規定 中的制度綜合衡量了態破壞后果,計算出態資源損失,有助于保護、維持、恢復和重建態環境各種功能,減少負態補償。6.3 環境責任險候保險試點候保險包含前提到的象指數保險和巨災保險,范圍不局限在農業和重候災害事件上,還包含了所有因候險帶來的資產、計和命損失。2022年8,態環境部等部聯合發布 關于公布候投融資試點名單的通知,確定了
147、23個候投融資試點地區。候保險作為候投融資的重要融具,已被多處試點列發展規劃,并成為應對候投融資發展挑戰的模塊之。不過,當前我國候投融資的發展還臨資不等較多問題,具體實施試點的過程中也頗具挑戰。候投融資體系缺乏明確的界定標準,沒有規定哪些產候效益的項可獲得融資和激勵。其次當前還沒有統且完備的區域碳排放統計核算法,法有效監控碳排放強度,會影響整個減碳降碳進程。此外,候投融資試點地區的融產品應該更具候特,如考慮開發持碳企業向低碳轉型的轉型融產品,降低轉型險等。環境責任險候保險試點43我國綠保險市場潛巨,但仍依賴于保險市場整體發展。近年來,我國保險市場經歷了保費規??焖僭龅臅r期,并在2017年開始增
148、速回落,正逐步進穩定發展階段。全球保險市場發展報告 的數據顯,未來10年,中國保險市場作為亞洲最的保險市場,平均增率將達到9.5%。在這種情況下,綠保險市場規模也有進步擴的趨勢。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和低碳轉型政策的趨完善,企業不僅會傾向于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提升聲譽,還會盡量避免環境態損害帶來的成本賠償,避免低碳技術開發及轉型過程中的財務險,因選擇通過投保的式來轉移此類險。但我國綠保險市場還存在多的問題,需要進步發展和完善。是綠保險前種類繁多,綠保險定義有待落實。采政策段促進明確綠保險范圍、持建險評估量化機制、明確相關信息的披露要求、促進正向和反向激勵機制的設置等,都是完善綠保險持政策體系的部分。
149、2022年11銀保監會發布的 綠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的通知 雖然次對綠保險進了定義,但后續的考核和評價作仍在建設中,全落實可統計可監測的綠保險業務仍需要監管統籌。是綠保險產品還需要進步豐富和完善。保險業應從供給端發,分析不同產業和業臨的環境和候問題,增強針對性,建因投保和險評估級別不同差異化的模型,借鑒國內外先進實踐,優化產品形式和內容。三是綠保險產品應當注重全過程的險管理和服務。為降低險發的可能和造成的影響,保險公司需要“事前”預防、“事中”管控、“事后”處置,根據不同險種開發具有針對性的防范案,同時優化險評估段。四是綠保險產品應當加強與綠科技的結合。針對環境信息搜集成本較的問題,應建國家級保險
150、信息化管理平臺,統數據收集形式,在全國范圍內匯集并管理環境污染、態損害、節能減排、賠償出等數據,實時監控環境相關險和對應企業的險管理,更質量發展綠保險。此外,數字化的管理系統也將促進各險種覆蓋范圍、針對對象、賠償度等特征的信息透明度。6.4綠保險市場發展展望與建議綠保險前種類繁多綠保險定義有待落實綠保險產品還需要進步豐富和完善綠保險產品應當注重全過程的險管理和服務綠保險產品應當加強與綠科技的結合我國綠保險市場需要進步發展和完善全球保險市場發展報告 的數據顯,未來10年,中國保險市場作為亞洲最的保險市場,平均增率將達到9.5%。在這種情況下,綠保險市場規模也有進步擴的趨勢。44第七章 綠私募股權
151、和險投資我國建綠融體系以來,各類綠資產均有較的增。私募股權投資和險投資基(PE/VC)通常關注于具有創新技術以及未來有成性潛的企業,在綠投資領域往往關注具有環境效益的綠科技相關項和企業,因此本節重點關注綠科技領域的PE/VC投資情況。綠科技在解決環境問題,實現低碳轉型中有望發揮更作,量綠科技需要社會資本參與孵化才能成熟,綠科技領域獲得融資段較為有限,PE/VC是綠科技領域重要的持者。與綠信貸、綠債券相規模較,但綠基特別是其中的私募股權基、險投資基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綠科技領域投資,特別是積極關注具有減碳效益的碳中和科技這領域,因實現較快增。從2021年投資額占來看,在具有直接或間接減碳效益的碳中和
152、科技領域,PE/VC的投資額占就超過了10%。在國家提出雙碳標之后,綠科技領域投資事件數顯著增加。2021年,綠科技領域PE/VC投資事件數占從上年的4%增加到8%以上,其中碳中和科技領域投資事件數占從上年的2.5%增加到5%以上,碳中和科技領域投資額占超10%。分部來看,能源、交通這兩個部的投資事件數占碳中和科技領域總體超過84%,投資額超過97%。業、建筑等領域也具有巨的減碳潛,隨著這些領域政府政策的不斷出臺以及技術逐漸成熟,這些領域的創新企業也值得投資者更多關注。45國家提出雙碳標之后,許多PE/VC將雙碳領域看作未來最具投資潛的向之,積極提出標的綠基/碳中和基募資計劃。但由于綠科技以及
153、碳中和科技領域的投資需要較為專業的知識,這些基從公開宣布募資計劃到正式進投資期還需要段時間,也需要業研究、專業才、資等各的準備,其中多數基還在推進募資過程中。國內綠/碳中和私募股權投資基募資進展情況如圖7-1所。產業投資基、地產業引導基積極與市場化私募股權基合作,以有限合伙(LP)形式參與碳中和基,引導社會資投向碳中和科技領域,以推動地低碳轉型和產業發展。7.?綠科技領域PE/VC募資情況在全球范圍,們對候技術初創企業的興趣正在迅速提,這些創新企業的技術有希望改變現有成熟碳商業模式。歐盟、美國等國家可持續發展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以及私營資本對ESG的關注,促使機構投資者調整他們的戰略,通過公開
154、承諾參與凈零排放相關動、參與設定科學碳減排標等來表達他們對社會的承諾。已有型基募集特定投向資,并承諾投向候科技領域。如圖7-2所,加拿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博楓(Brookfield)已完成150億美元的GlobalTransitionFund基募集、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德太投資(TPG)已完成73億美元的RiseClimate基募集,專投向候科技,上述基的實際完成募資額均超過了原定的募資標。7.1.2國外綠基募資情況圖7-2國外典型綠私募股權投資基募資情況數據來源:博楓投資、德太投資標募資額(億美元)實際完成募資額(億美元)160140120100806040200701505473博楓投資Brook
155、fieldGlobalTransitionFund德太投資TPGRiseClimateFund募資額(億美元)圖7-1綠/碳中和PE/VC募資進展數據來源:作者依據公開數據統計標募資規模累計標募資規模累計已完成募資規模250020001500100050002021年Q12021年Q22021年Q32021年Q42022年Q12022年Q220020002004005011001500951701170119911702901300110201額(億元)46230217181153137474129282121201915141311998050100150200250江蘇上海北京東浙江東安徽
156、四川湖北福建河南河北江西湖南貴州內蒙古重慶天津新疆陜西碳中和科技領域獲投企業數(家)圖7-32019年-2021年碳中和科技領域投資事件地域分布數據來源:北京綠院,中國碳中和領域創投趨勢2022R,北京:北京綠院,2022.2021年,從投資額占來看,PE/VC投向碳中和科技領域的額占超10%,特別是積極關注具有減碳效益的碳中和科技相關領域。7.2 綠科技領域近期投資情況4數據截2021年末,數據來中央銀統計數據。5數據截2021年末,總量數據來中央銀 2021年國內各類債券統計表、綠債券數據來中國綠債券市場報告2021。6北京綠院,中國碳中和領域創投趨勢2022R,北京:北京綠院,2022.
157、綠保險產品總量綠資產綠資產占4信貸余額5債券余額6股權基年投資額192.7133.51.415.91.160.198.25%0.87%13.57%表7-12021年中國各類綠資產情況(萬億元)數據來源:北京綠院,中國碳中和領域創投趨勢2022R,北京:北京綠院,2022.230217181153137474129282121201915141311998050100150200250江蘇上海北京東浙江東安徽四川湖北福建河南河北江西湖南貴州內蒙古重慶天津新疆陜西碳中和科技領域獲投企業數(家)圖7-32019年-2021年碳中和科技領域投資事件地域分布數據來源:北京綠院,中國碳中和領域創投趨勢20
158、22R,北京:北京綠院,2022.47從投資階段看,2019年2021年,18%的投資事件為種期投資(包括種輪和天使輪投資),47%的投資事件為初創期投資(包括pre-A輪A+輪投資),24%的投資事件為成期投資(包括pre-BC+輪投資),11%的投資事件為成熟擴張期投資(包括D輪pre-IPO輪投資)。從不同投資階段額看,2019年2021年,種期投資額累計35億元,占2%;初創期投資額累計398億元,占27%;成期投資額累計373億元,占25%;成熟期投資額累計689億元,占46%?;谝陨戏治?,不難看出碳中和科技領域的投資呈現出投資輪次早、投資額的特點,主要是因為這些項都有成熟的持續創
159、業者或者從公司業務拆分來。這些投資事件更接近成期PE投資,技術發展早期的VC投資。圖7-42019年-2021年碳中和科技領域不同階段投資額(億元)數據來源:CVsource35,2%398,27%373,25%689,46%投資額(億元)種期初創期成期成熟擴張期在地域分布上,2019年2021年的碳中和科技投資事件較為集中。江蘇省、上海市、北京市、東省以及浙江省的投資事件于其他地區。碳中和科技領域投資和硬科技投資、實體產業關系緊密,江蘇、浙江地區的實體制造產業基礎良好,為碳中和科技企業的培育和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壤。數據來源:CVsource圖7-32019年-2021年碳中和科技領域投資事件階
160、段分布(起)175,18%451,47%234,24%110,11%種期初創期成期成熟擴張期48雙碳標的提出,帶動了綠科技領域,特別是具有減碳效益的碳中和科技領域投資的輪熱潮。2019年2020年,每個季度有約100起綠科技領域的PE/VC投資事件,2021年起每個季度的投資事件數躍升為約200起”。2022年,綠科技領域的PE/VC投資依舊保持了較的熱度。在碳中和類投資的帶動下,綠科技領域級市場的投資占從2021年以前的4%左右,提升8%-10%,綠科技投資成為級市場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7.?綠科技領域近期投資熱點及典型案例?.?.?綠科技熱點變化情況圖7-52019年-2022年Q3綠科技
161、私募股權投資情況數據來源:CVsource,課題組整理2502001501005002019年Q12019年Q22019年Q32019年Q42020年Q12020年Q22020年Q32020年Q42021年Q12021年Q22021年Q32021年Q42022年Q12022年Q22022年Q312.0%10.0%8.0%6.0%0.0%4.0%2.0%環保類碳中和類綠投資占(右軸)3472166320502776 2757 3783 2064 2097 391533316426182 16210 4818114119 24142 圖7-62019年-2021年碳中和類綠科技投事件業分布數據來源
162、:CVsource,課題組整理能源交通新材料業信息化農業建筑負碳1%48%25%12%5%4%3%2%投資事件數占(%)49投資事件數 起投資事件數占%()()在碳中和類綠科技投資事件中,業聚集的特征明顯。2019年2021年,在碳中和類綠科技企業投資中,投資事件集中在光伏、電、儲能、新能源汽等向,約四分之三的投資事件集中在能源和交通領域。投資向的集中抬了相關企業的估值,加了這些領域的投資難度。圖7-72021年不同部投資事件分布與減碳潛分布對數據來源:CVsource,清華學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從減碳潛來看,PE/VC在投資向上調整空間很。量的投資投向交通領域,使得該領域有競爭加劇的勢頭
163、。業,建筑等領域減碳同樣潛,得到的投資少。此外,在能源價格漲的背景下,節能降碳技術不僅可以直接降低能源成本,獲得降本收益,隨著未來國家能效要求的不斷提,節能低碳的技術或企業有望在同業競爭中取得更好的競爭優勢,節能技術及公司的成潛較。能源交通新材料業信息化農業建筑負碳其他建筑業電交通2021年不同部投資事件分布中國分部氧化碳排放量48%25%1%2%3%4%5%12%10%2%10%40%38%綠科技領域的股權投資有兩個特征,個是成熟領域的額投資較多,這也是為了滿綠科技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較的要求,有部分項需要在股權投資之外以“投貸聯動”等式為項提供更多資,這類項集中在電、光伏、動電池領域;另個是綠
164、科技領域的中早期創業投資相對較少,部分原因是相關領域基的募資受限。7.3.2綠科技領域PE/VC投資案例雙碳標的提出,帶動了綠科技領域,特別是具有減碳效益的碳中和科技領域投資的輪熱潮,PE/VC機構表現出極的熱情。但也存在些挑戰,是早期綠科技企業業務不定型,缺乏權威的綠私募股權投資界定標準;是投向綠科技領域私募股權資仍然有限;三是在綠科技領域的投資向上,熱點聚集現象較為明顯;四是前的綠科技領域私募股權投資主要集中在成熟的減碳技術領域,投向更早期創業項的資較少。針對以上挑戰,國家以及地產業引導基作為PE/VC投資基重要的出資,可以引導相關融機構投向具有專業能的綠科技領域投資機構。具體來看,是建議
165、政府出臺更多促進綠科技需求的政策,如政府可以通過業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引導私募股權基、險投資基投向更早期、更具減碳潛的向;是引導有轉型需求的企業更加積極采綠低碳技術,從遠度,促進綠技術需求類政策資持更加重要;三是勵對綠科技領域前輪繁榮及蕭條和相關規律開展學術研究,于指導相關投資基更好運作。7.?綠科技投資的挑戰和展望50專欄7-1:建設銀行助力國家電投綠色主題并購基金投資項目落地2021年底,建設銀行與國家電投集團強強聯手,推動50億元綠色并購主題基金年內成功落地,主題基金由兩只平行基金構成,分別由國電投清能基金管理公司和建信金投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基金主要投向風電和光伏等清潔能源領域。電力
166、行業正在改變以煤炭為主體的傳統電力結構,轉向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結構。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主力軍和排頭兵,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電投集團”)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戰略布局,明確了清潔能源資產收購規劃。密切關注市場,敏銳把握機遇。2021年三季度初,建設銀行在得知國家電投集團正在推動存量風電并購創新工作后,第一時間與國電投清能基金公司取得聯系,過程中明確國電投集團“布局綠色收資產+降負債穩杠桿”的雙重目標,把握客戶央企負債率管理約束壓力的痛點,以及迫切需要創新型的權益融資工具的業務難點。高層營銷推動,建立合作互信。
167、2021年9月23日,建行與國家電投高層會晤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設立并購基金成為重要合作領域之一。母子協同聯動,全面協同發力。股權基金是資金和項目的組織運營載體,其業務開展對集團資源協同能力要求較高。在得知業務契機后,總行牽頭組織總分支子在內的任務型團隊開展多輪客戶溝通營銷,發揮母子協同勢能,緊密按照工作計劃表全力推動促成基金順利落地。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基金從方案確定到設立落地僅用時3個月。截至2022年6月30日,基金首批投資項目全部順利落地。其中,首批投資涉及國電投新疆和青海公司的2個標的、23個項目公司,總資產規模102.43億元,清潔能源資產裝機總量共計117.4萬千瓦。儲備項目5個,
168、涉及規模約15億元。該批投資助力國電投新疆和青海公司持有風電和光伏資產順利出表,有力落實了國電投集團“收資產、降杠桿”的雙重目標。51專欄7-2:建設銀行母子協同助推國家級碳中和主題基金成功落地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莊嚴宣告“3060”的雙碳目標后,作為全球最大鋼鐵企業的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寶武”)率先制定了在國內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時間表,提出力爭2023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碳中和。為響應新時代綠色發展的呼喚,承擔起國有企業綠色轉型的歷史使命,2021年3月,中國寶武正式對外宣布發起設立寶武綠碳私募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寶武綠碳基金”)。該基金
169、總規模人民幣500億元,首期100億元,圍繞鋼鐵產業鏈碳中和實施投資,主要聚焦新能源、綠色技術、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等領域,其中50%以上基金規模擬投資于中國寶武碳中和產業鏈方向的優質成熟標的。是目前市場首支且規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題基金。建設銀行作為中國寶武主辦銀行,日常服務中國寶武全球640余家成員單位,高效響應各類銀企合作需求。母行與集團子公司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建信投資”)協同聯動,組建任務型團隊,全程跟蹤基金籌備進度。一是對基金設立背景、意義、目的、投向、退出方式等要素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并通過高層營銷方式向客戶提供基金綜合解決方案;二是全流程向客戶提供從法律文本溝通、合作模式
170、洽談到協議簽署期間的各項咨詢服務;三是積極聯動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綠色基金”)進行基金項目推薦、對接投資意向、研討基金合作模式、落實基金合作細節,最終成功撮合綠色基金作為基石投資人參與首輪基金意向出資;四是在協助客戶開展基金募資與合作的同時,積極溝通上海市寶山區政府為基金落戶區內配套優惠政策,并引入區國資委下屬國投企業作為LP(有限合伙人)參與基金出資,出資金額人民幣5億元。2021年12月31日,由中國寶武、建信投資、綠色基金共同發起設立的“寶武綠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正式簽約落地,標志著國內市場上規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題基金進入運行快車道?;鹗坠P認繳金到位,認繳金額56.25億
171、元,其中,中國寶武出資29.99億元、建信投資出資11.24億元,綠色基金出資9.99億元。建信投資成為基金中唯一一家銀行背景聯合發起人,并與中國寶武旗下華寶股權共同擔任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和執行事務合伙人,全面深化建行集團與中國寶武合作關系,進一步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鹁o抓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戰略發展機遇,依托綠色金融戰略引領作用,結合中國寶武產業規劃布局,以市場化運作機制為導向,聚焦鋼鐵及相關領域的碳減排,圍繞鋼鐵產業鏈碳中和實施投資,助力“雙碳”戰略目標,具有較高的引領示范效益和顯著的生態效益,對降低國內鋼鐵行業以及全國碳排放量具有重要意義。專欄7-3:建信蜂巢新能源股權投資基金案例20
172、21年,建設銀行協同建銀國際和建信投資設立建信蜂巢新能源股權投資基金,基金設立規模8億元,期限7年,建信金投擔任基金管理人,由建信投資和建銀國際和東方資管公司共同出資,用于專項支持蜂巢能源B輪融資。蜂巢能源是我國民族汽車品牌長城汽車布局新能源動力電池的重要公司,該公司申報專利超2,400項,其擁有的無鈷電池先進技術,是國內企業在動力電池原料獲取上的“卡脖子”技術。2021年8月,蜂巢能源首次挺進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該筆投資為企業B輪融資,總規模102.5億元,競爭異常激烈,建設銀行在與100余家知名投資機構的競爭中成功獲得份額,組織投資規模在機構中排名第三位。該基金的落地是建行善用股權基金
173、手段支持“碳中和”戰略,助力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為支持“基礎原創性”創新技術研發,推動科技企業發展樹立了標桿,也為母子、子子聯動提升客戶服務質效提供了良好示范。52 第章 ESG投資市場在雙碳標背景下,除了前所述綠信貸和綠債券等資本市場之外,我國ESG投資市場也存在巨的發展潛。雖然市場上存在許多不同的評價法,但各對于ESG的基本概念并沒有太多分歧。因此,本所指ESG投資是在基于傳統財務分析的基礎上,通過環境(E)、社會(S)和公司治理(G)三個維度考察企業中期發展潛,篩選出既創造股東價值創造社會價值、且可持續發展能較強的投資標的,通過信貸、債券和基等融產品進投資的種投資式。截2022年6底,中
174、國綠、可持續、ESG等向的公私募基規模共1178只,合計達8821億元,較2020年底規模增34%。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我國ESG投資市場還有常等發展空間。本章對我國雙碳標下下ESG投資發展、ESG理財產品創新、ESG投資體制機制、企業ESG治理績效進研究分析,以識別我國ESG投資的市場現狀、發展前景與障礙,并提出相關建議。前,綠信貸占我國綠融產品總規模的90%左右,綠債券、綠基、碳交易等其他綠融具在綠融資中占偏低,未來發展空間較。雙碳標提出以來,ESG投資在中國步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迅速擴張。2021年,我國ESG理財產品規模約1368億元,約為2020年的6倍,但與ESG公募基發規模相
175、仍有較差距。據中公司估計,我國ESG投資總規模預計于2025年達到20到30萬億元,將占資產管理總規模的20%到30%。圖8-1近兩年我國ESG理財產品和ESG公募基發規模(單位:億元)數據來源:商道融綠23013681209.725492.42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20年2021年ESG理財產品ESG公募基53隨著可持續發展和綠發展理念的益深化,我國ESG理財產品市場加速拓展,引導個投資者開展綠投資和可持續發展投資。2022年開始,各家銀和理財公司相繼局ESG理財產品,新增ESG理財產品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加。截2022年7,銀業融機構共存續153只ESG理財產品
176、,新增ESG理財產品共52只,占2021年ESG理財產品發量的70%左右。截2022年11底,建信理財已發2款ESG理財產品,均為公募固收類封閉式理財產品,其中“睿鑫ESG主題2022年第292期”募集規模較,達2.21億元。?.?綠理財產品市場發展現狀相關產品具有以下特點:就發機構看,理財公司仍為ESG理財產品發主。截2022年上半年,ESG理財產品發機構中9家為理財公司,2家為外資銀,1家為國內股份制銀。就投資格看,ESG理財產品期限較,險等級較低,認購起點較低,整體格偏穩健。就產品投資性質看,固收類產品仍是前ESG理財產品的主要種類。2022年上半年新增的49只ESG理財產品中,30只為
177、固收類,占超過60%,其他19只為混合類產品。就底層資產看,當前各類理財產品投資標的仍以債權為主、股權為輔,重點投資標的為綠債券、綠ABS以及ESG表現良好的企業債權類資產,產品同質化嚴重。就資投向看,前國內ESG理財產品的投資向包括節能環保、清潔產、清潔能源、態環境、基礎設施綠升級、鄉村振興、普惠融、質量發展等政策重點持領域。就業績表現看,ESG理財市場整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22年5,國內固收類和混合類ESG理財產品整體價格明顯上升,混合類ESG理財產品價格整體漲幅最為明顯。圖8-2近兩年我國新增ESG理財產品發數量(單位:只)數據來源:中國經營報74520102030405060708
178、02021 年2022 年 1 2022 年 754固收類ESG理財產品抗險能較強前,固收類產品仍是國內ESG理財產品布局的主流趨勢,但相關策略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收益率平相差不的情況下,固收類ESG理財產品收益波動較,中、短區間收益表現均不俗,且抗險能較強。固收類ESG理財產品可以進步分為“純固收”ESG理財產品和“固收+”ESG理財產品(債權類資產為主,權益類資產為輔)。2020年開始,“固收+”ESG理財產品發數量明顯增加。前仍在存續期的“固收+”ESG理財產品包括建信理財“睿鑫(ESG主題)”產品、華夏理財“ESG固定收益增強型”產品、興銀理財“財智ESG1號”產品、華夏銀“盈ESG
179、固收”產品和蘇州農商銀“錦鯉綠ESG主題”產品等。專欄8-1:建信理財“睿鑫”ESG 主題固收類封閉式產品以建信理財“睿鑫”ESG 主題固收類封閉式產品為例,該產品為“固收+”ESG理財產品,底層資產以債權類資產為主,股權類資產為輔。該產品根據市場不同階段在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等大類資產中靈活配置資金。根據建信理財編制的“ESG質優50指數”進行指數化投資,資金投向主要為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評級較高的優質企業。截至2022年7月,建信理財中短期收益較高,近3個月平均區間收益率達2.04%,明顯高于其他同類型產品的近3個月平均區間收益率。權益類ESG理財產品收益優勢尚不顯著國內ES
180、G理財產品以固收類和混合類居多,權益類ESG理財產品較少。截2021年7底,僅光銀發了權益類ESG理財產品“光銀陽光紅ESG業精選產品”。權益類ESG理財產品底層資產均為ESG表現較好的企業股票,權益類資產險較債權類資產更,但受ESG相關業合規成本更的影響,權益類資產收益波動較且不具備明顯的收益優勢。專欄8-2:光大銀行陽光紅ESG行業精選產品 光大銀行陽光紅ESG行業精選產品為權益類產品。截至2022年6月底,該產品權益類資產占比為88.77%,前十大持倉中新能源個股占比達到70%,二季度末前十大持倉中有4項資產與新能源主題相關,分別是寧德時代、科達利、恩捷股份和牧原股份。其余六項資產分別為
181、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拓普集團,電池行業的先導智能、億緯鋰能和容百科技,地產行業的萬科和水產飼料行業的海大集團。光大銀行陽光紅ESG行業精選產品收益受權益市場行情影響較大。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受權益市場行情反彈影響,該產品最新資產規模為8607.4萬元,近3個月凈值增長率達14.67%。55混合類ESG理財產品受權益市場影響明顯越來越多的銀理財公司在嘗試發混合類ESG理財產品,底層資產既包含債權類資產包含權益類資產,收益波動相較于固收類ESG理財產品更,抗險能相對較弱。中期看,受年初權益市場表現不佳影響,混合類ESG理財產品整體表現般。中短期看,受2022年57權益市場情回暖影響,混合類ESG理
182、財產品收益漲幅明顯。專欄8-3:興銀理財ESG興動綠色發展混合類凈值型理財產品 2021年10月,興銀理財推出混合類ESG理財產品“ESG興動綠色發展”。該產品不低于70%的倉位投資于債權類資產,不超過30%的倉位投資于權益類資產。興銀理財通過“固收打底+權益增強”的產品設計,在控制下行風險的同時盡可能增加理財產品收益。興業理財“ESG興動綠色發展”以獲得絕對收益為主要目標,每筆投資鎖定期18個月,風險評級為三級(中等風險),適合銀行中等風險偏好的客戶。該ESG投資產品立足綠色產業投資,資金投向主要為綠色科技產業。截至2022年7月末,受權益市場行情冷淡影響,興銀理財混合類ESG理財產品收益為
183、負,整體近6個月區間收益為-0.58%。受權益市場行情回暖影響,該產品中短期收益表現優異,整體近3個月區間收益率達3.09%。銀業融機構和理財公司加快多元化ESG理財產品布局的同時,ESG監管政策和信息披露要求也逐步趨嚴,推動ESG理財產品研發和運營流程規范化。中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主要由政府部引導,交易所出臺相關政策細化落實。作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作的監管部,證監會根據我國國情和市場發展階段,不斷研究健全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規范上市公司運作。2017年12,證監會出臺公開發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2017年修訂),對重點排污單位相關上市公司信息
184、披露作出明確規定,后于2021年6修訂該準則。2018年9,證監會修訂 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突出上市公司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的引導作,確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2022年4,證監會發布的 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在業務溝通中增加ESG信息。在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基礎之上,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出臺和修訂更為細化的ESG信息披露指引要求。2006年9,深交所發布 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從社會責任、股東權益保護、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對上市公司做出具體要求。2008年5,上交所發布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勵上市公司及時披露公司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做法和
185、成果,并在發布公司年報的同時在上交所站上披露年度社會責任報告。2020年9,深交所發布 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作考核辦法(2020年修訂),次提出對上市公司ESG主動披露進考核。2022年1,上交所發布 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1修訂),提升上市公司ESG律監管規則友好度。同時,港聯合交易所更早出臺了強制性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要求。2012年8,港交所次發布了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就作場所質量、環境保護、運營實踐與社區參與進ESG信息披露。之后,港交所分別于2015年、2019年和2020年修訂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指導上市公司遵循更嚴格的要求發
186、布ESG報告。?.?ESG投資市場體制機制56港交所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 主要聚焦在上市公司環境和社會責任兩個的信息披露上,環境維度要求披露排放物、資源使、環境及天然資源、候變化4個的信息,社會維度要求披露雇傭、健康與安全、發展及培訓、勞準則、供應鏈管理、產品責任、反貪污、社區投資8個的信息。當前版ESG報告要求主要集中在加強董事會責任、改進ESG管理和提報告質量三個。ESG評價體系趨多元化伴隨著ESG在全球的興起,各評級機構先后發布多個系統全的ESG評價體系,其中明晟(MSCI)、標普(S&P Global)等在國際上較具影響。多數ESG評價機構以上市公司作為評價主體,評價法上主要圍繞
187、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維度細化指標,根據不同邏輯機制進賦分和賦權,評價結果多于公司ESG險管理和投融資策略調整等。(1)MSCIESG評價體系除上市公司外,MSCI于2020年5也將共同基和ETF納ESG評價的主體范圍。MSCI的ESG評價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三個渠道,是學術、政府、NGO組織的數據;是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可持續發展報告、ESG信息披露報告、公司社會責任披露報告、公司官等;三是政府數據庫、1600多家媒體、政府組織和其他利益相關數據資源。MSCI的ESG評價框架包含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3個維度,候變化、然資本、資本等10項主題以及碳排放、資源壓、董事會、薪酬等37項關鍵指標。這
188、37項關鍵指標可歸納為業險暴露和公司ESG險管理能兩個維度。前者包含超過80個業和地域指標,后者包含150個政策或項測度指標、20個表現測度指標和100個以上的關鍵治理指標。在對37項關鍵指標進賦分時,MSCI從險、機遇和爭議性事件的度對評價主體進打分,并根據指標影響和指標影響的持續時間進賦權。(2)標普ESG評價體系2020年標普ESG評價主體范圍覆蓋61個業超過7000家上市公司,數據主要來源于上市公司可持續評級體系問卷和媒體和股東分析。標普ESG評價法借鑒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針對業特性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級指標下設有不同的業特定指標。除業特定指標外,標普三級指標還包括19個的
189、通指標。標普ESG評價框架根據公司可持續發展評估、問卷結果和媒體與股東分析結果進賦分,具體ESG指標和維度權重會隨業改變改變。(3)中證ESG評價體系2021年2,中證ESG評價覆蓋由中證800樣本空間擴到全部A股。中證ESG評價數據主要來源有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政府機構發布的公開信息、權威媒體發布的信息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特數據。中證ESG評價框架也包括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維度,由14個主題、22個單元和100多個指標構成。中證對重要性、實質影響、數據可獲得性好、區分度佳的主題和單元分配更的權重。同時,中證考慮業差異,采業中性式設置具體主題和單元的權重。中證對重要性、實質影響、數據可獲得性好
190、、區分度佳的主題和單元分配更的權重。同時,中證考慮業差異,采業中性式設置具體主題和單元的權重。57(4)華證ESG評價體系華證ESG評價主體包括全部A股上市公司和超過1000家發債主體。華證ESG評價數據來源以公開披露數據為主,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國家監管部公告、新聞媒體數據為輔。華證ESG評價體系借鑒國際評價框架,同時參考國內ESG信息披露指引和業政策,引“扶貧”、“關聯交易”等7個中國特ESG指標,形成中國特ESG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包括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3個級指標、14個級指標、26個三級指標以及超過130個底層指標。華證考慮我國市場實際情況、業特點、商業模式、主營業務和資產
191、結構來設置ESG評價指標權重。華證考慮我國市場實際情況、業特點、商業模式、主營業務和資產結構來設置ESG評價指標權重,使得ESG評價結果更符合公司實際情況,對公司未來可持續發展更具有指導性。(5)國內外ESG評價體系對從評價主體看,鑒于數據可得性、數據可靠性和公司發展需求,像標普和中證等絕多數機構僅以上市公司為ESG評價對象。其他ESG評級機構的評價主體較為多元化,MSCI的ESG評價主體包括上市公司,華證的ESG評價主體包含上市發債主體和發債主體等融資主體。從數據來源看,MSCI、中證、華證等多數評級機構的數據來源以公司、學術組織、政府、政府組織和媒體等的公開信息為主。標普除媒體、政府和監管
192、機構等公開數據源外還有上市公司可持續評級體系問卷。從ESG評價指標框架看,MSCI、標普、中證和華證等多數ESG評價法圍繞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三個維度從不同度設計ESG指標體系,指標評價維度較完善。從ESG評價賦分法看,MSCI和標普等國內外各評價機構的ESG指標賦分邏輯各有不同,賦分考慮因素多為中觀和微觀因素。從ESG評價賦權法看,國內外各評價機構的ESG指標權重設置法各有不同。標普、中證、華證基于業特性確定具體指標權重。根據指標的影響程度和影響的持續時間確定各指標的權重。(6)ESG評價體系發展特點、趨勢及意義從ESG起源和發展現狀分析,全球現有ESG標準在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國家都存在差
193、異。同時,全球現有的ESG標準基本都來源與OECD國家和市場,很少體現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產業和社會特點。中國作為全球的重要經濟體,應積極倡導建符合發展中國家、符合不同化背景、符合不同產業結構的具有國別特的ESG指標體系。構建全球通指標和國別特指標的ESG評價體系,將是ESG評價體系發展的主要趨勢。將帶動銀等融機構不低于640億元的債權資持。2008年興業全球社會責任基發后,我國資產管理機構逐漸將ESG投資理念納具體實踐,近年開始積極布局ESG投資領域。截2022年1031,中國已有85家資產管理機構加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各資產管理機構參與負責任投資意愿常強烈。據Wind數據顯
194、,截2022年630,我國共成261只ESG公募基,規模合計超3600億元。發展趨勢上,我國ESG基2010年以每年9.47%的復合增速快速增。從產品類型看,前我國ESG基仍以被動指數型基為主,靈活配置型基產品較少,這說明當前基公司在進ESG投資時仍主要采取被動投資式,缺少在主動策略中納ESG因的實踐。從資投向看,我國ESG基多配置權益類資產且尤其睞電設備、電、物醫藥等業。從收益表現看,我國ESG基的收益率明顯于市場基準偏股基和盤收益率,隨著時間推移,ESG基產品與市場偏股基產品和盤的收益差距將逐步擴。2018年619,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綠投資倡議書,推動保險資綠投
195、資持續健康發展,為推動ESG理念在保險資產管理業的推與實踐奠定了重要基礎。盡管前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并未發ESG相關主題的投資產品,但是近年來,保險資積極參與綠投資和責任投資,在環保、務、治污、節能、新能源等領域開展了量項投資,通過發起設股權投資計劃、參與私募基和產業基、投資綠信托產品、購買綠債券等式為我國綠化經濟建設提供融資持。58在銀積極開展綠融發展的同時,商業銀及其理財公司需將ESG理念納到理財產品管理的流程之中,積極開發ESG主題概念產品,以實現可持續經營的特運作模式。前,我國商業銀及其理財公司在堅持穩健投資格的同時開展凈值化管理,其開發的ESG理財產品多為浮動收益凈值型的固收類理財產品
196、。上市公司完善ESG治理架構,提升ESG管理績效雙碳標提出以來,我國上市公司積極完善企業內部ESG治理架構,強化企業運營環節ESG治理,改善企業ESG績效與險管理平,從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我國上市公司ESG治理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是積極響應雙碳標。多家上市公司設內部碳排放管理平臺,并制定企業雙碳標,將綠低碳理念融企業治理框架中。是建健全ESG管理架構與制度體系。多數上市公司已設ESG相關管理架構,明確董事會責任,完善可持續發展制度框架,加強ESG相關專業培訓和交流。三是強化ESG信息披露作。部分公司不斷提升ESG信息披露透明度、創新披露形式,參照國內外權威標準完善ESG信息披露內容,不斷優化
197、業關鍵議題披露。截2022年720,我國已有1429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ESG信息披露報告,與2021年同期相增337家,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報告發布率達29.6%。四是主動推進ESG相關實踐。多家上市公司應新技術段,助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作。2022年831,聯想集團與中國鄉村發展基會達成協議,就智慧教育、智慧農業、數字化建設等開展戰略合作。59前國內ESG投資整體發展較快,但也存在以下問題:是缺乏符合我國市場實際的ESG投資標準和明確指引。雖然我國ESG市場發展很快,但仍然缺乏符合我國市場實際的統的ESG投資標準和投資指引,且前很多ESG評價的業分類和
198、評價指標不符合我國融市場和企業現階段發展模式和實際情況,導致ESG投資效率較低且存在“洗綠”、“漂綠”現象。是信息披露標準有待完善,ESG數據質量有待提升。先,ESG信息披露制度不統,企業ESG信息披露報告名稱和格式尚未形成統規范。ESG信息披露可信度不。其次,僅少數公司的年度ESG報告經過第三審計,且已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以描述性披露為主,對負指標披露較少,真實性有待考證。三是投資者對ESG投資認知有待提。機構投資者和個投資者尚未建普遍、深的ESG投資習慣,對于ESG策略和產品的險收益缺乏了解,ESG投資理念的市場導向暫時較弱。四是融機構積極性不、ESG產品創新能薄弱。ESG資管產品在中國整體
199、仍然處于萌芽階段,多數融機構僅引概念性ESG產品,僅少數機構期布局建設ESG能。部分機構ESG投資管理體系還需要進步健全,組織架構、資產篩選標準、ESG與險管理框架的融合、ESG相關信息披露、ESG投資團隊建設等還需進步提升。因此相關產品創新開發也有待完善,ESG融產品仍有較的增和提升空間。?.?ESG投資市場發展的問題與建議針對上述問題,本章節就我國ESG投資市場未來發展提出如下建議:是在遵照國際共識的基礎上,加快建我國本化ESG投資標準和指引。建議我國政府部積極推動建ESG國際標準和共識,在全球現有不同的ESG標準基礎上,提煉類共同關系的發展議題,結合我國發展階段、化背景、產業結構特點,構
200、建全球通指標和國別特指標兼有的ESG體系,為投資者參與ESG投資提供明確的參考向。是統ESG信息披露標準,提升ESG數據質量。建議銀等融監管部加快制定ESG信息披露標準,以統的ESG信息披露指引為基礎,明確需強制披露的ESG信息和愿披露的ESG信息。同時,建議銀等融監管部規范ESG信息披露的第三認證要求,通過進步確定第三審驗的原則、標準、流程及責任承擔主體,保證ESG披露信息的可信度,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有效參考。三是加強對市場投資者引導,提市場主體的ESG認知。建議融監管部積極倡導加強機構和個投資者的ESG投資意識,提環境和社會險的辨識能和險防范能。同時,建議融監管部加ESG投資宣傳度,通過舉
201、辦論壇、研討會等形式,勵融機構、上市公司等參與和推ESG投資理念,增加市場主體對ESG投資理念的了解。四是勵ESG融產品創新,完善ESG投資管理體系。勵各類券商、銀以及保險等融機構開發ESG股票指數、ESG債券、ESG基和ESG資產持證券等產品。建議融機構可以深研究綠債券以及ESG表現良好企業發的債券資產收益險情況,在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態保護等綠產業研發相應投資策略。同時,建議融機構進步完善機構內部ESG組織架構、ESG資產篩選標準、ESG與險管理框架的融合流程、ESG投資團隊建設,構建全科學的ESG投資管理體系。60 第九章 中國綠資本市場展望隨著我國進“后疫情”時代,從2023年起各作重
202、將從疫情防控轉為恢復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此前由于疫情原因受到抑制的相關領域投資和消費需求將得到逐步釋放,包括旅游、消費、餐飲等業將迎來階段性復蘇。雖然在全球經濟衰退背景下,預計我國出相較2022年將有明顯下降,但各預期在“后疫情”時代我國經濟將恢復速增。在此背景下,各地為推動雙碳標提出的政策、計劃和項也將陸續集中步實施和落實階段,包括此前已經獲得較多資流的清潔能源、綠交通和綠建筑等領域。此外,我們還預計多個地政府將出臺勵消費的政策和促進產業升級的激勵機制,進帶動綠消費和綠科技相關業發展,以及以此為基礎的綠資本市場發展。展望2023年,雖然多預期美國和歐盟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將陷衰退,對于能源和進需
203、求將下跌,但在俄烏沖突等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歐洲主要國家預計將繼續加強對能源領域的投資度,包括加對能和太陽能等可再能源的持,以確保能源安全和候標的實現,美國也出臺了持電動汽發展的法案,以推動當地交通領域的低碳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們預計全球綠資本市場還將快速發展。例如,荷蘭政府和德國復興信貸銀(KfW)已計劃在2023年加發主權或準主權綠債券。此外,隨著主要國家通過G20達成“轉型融框架”,各國也開始注重動員私資本加對現有排放資產向綠和低碳轉型的持度。作為綠資本市場的補充,轉型融市場將更加注重PE/VC或債轉股等權益類投資,是因為許多排放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已經較,繼續通過債務融資具進融資的成本較或
204、難度較;另,許多業企業的轉型除了需要量資以外,還需要相關技術和政策予以配套,以確保轉型成功。PE/VC投資者都帶有較強的業和技術背景,轉型融除了可以提供急需的資以外,還有利于幫助融資企業獲取相關技術持。國內外已有多個融主管部開始推動轉型融的發展,如歐盟、東盟和新加坡在各可持續融分類標準中先后納了對于候轉型因素的考量;中國銀也在積極研究重點業的轉型融錄,初期將覆蓋電、鋼鐵、泥和農業,并計劃進步覆蓋擬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所有個排放業;印度尼西亞在舉辦G20領導巴厘峰會期間也宣布了能源業公正轉型機制。在此背景下,我們預計2023年轉型融將在個別國家和市場取得進展,我國也將集中出現轉型相關融產品,
205、如轉型貸款、轉型債券、轉型ABS等。更重要的是,我們認為推動綠融市場發展的主要柱在未來年也將取得新的進展,包括標準體系、信息披露、產品創新和激勵機制等。具體來看:在發布了中歐 共同分類錄 之后,我們預計中國將繼續推動提升國內外綠與可持續融標準的可性、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這是中共同主持的G20可持續融作組的重要成果的要求,中理應帶頭落實;另,相關作不僅有利于推動中國和歐洲標準的接軌,也為全球其它國家制定本國的標準和使國際的標準提供了實的借鑒和參考。在此背景下,我們預計該項作將從多個取得進展,是繼續擴中歐綠與可持續融標準的對照范圍,是吸引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相關對照作,如英國、新加坡和東盟等經濟體均
206、表有興趣參與相關作。此外,我們預計銀等融和業主管部將在2023年推出部分排放業的“轉融融錄”,引導私資本更好地持相關業企業向綠與低碳轉型,尤其是關注穩定就業、能源安全、物價平等“公正轉型”要素。在此背景下,我們預計2023年將是轉型融發展的元年,相關融產品、持政策和地試點項將先后進市場,并推動重點業企業形成可借鑒可復制的成功轉型經驗,之后進步推動轉型融市場形成規模。據估計,與綠信貸占貸款市場例為10%左右的情況相,在雙碳標背景下,未來轉型融市場規??赡苓_到30%甚更。在此背景下,為推動轉型融市場發展,我們預計融監管部和地政府將出臺類似于央“碳減排持具”的激勵機制,勵融機構和投資者加對低碳轉型項
207、的持度。若能進步擴覆蓋范圍和使場景,包括進步覆蓋低碳轉型相關內容,共同分類錄 有望成為事實上的全球標準,也將進步推動綠資本的跨境流動,包括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我國綠債券等綠資本市場,也有助于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并可促進“帶路”建設投資的綠化,為中國綠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9.1 綠融標準將繼續與國際接軌,轉型融預計將取得突破612021年11在第26屆聯合國候變化會期間宣布成以來,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理事會(ISSB)在過去年中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包括發布兩份征求意稿,分別涉及與候和般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財務披露。在2022年7結束公開征求意后,ISSB內部開啟了緊張的分析
208、和改進作。在2022年10召開的G20財和央會議上,G20成員國對ISSB未來出臺的標準及其可能推動的全球標準致化表持。個后,在巴厘島舉的G20領導峰會對ISSB未來將出臺的最終標準表期待,以實現全球候相關財務披露的可性、致性和互操作性。作為最重要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常重視可持續信息披露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對于中資融機構和企業的適情況,其對于ISSB的態度和參與度關重要。為此,中國財政部也組織了研究組,對ISSB的作進展、政策成果在中國落地會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案等開展相關研究,包括召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業企業開展座談??紤]到國際上對于ISSB的呼聲較,且8份以來密集開展作,我們預計相關標準將在2023年
209、出臺,并在部分發達經濟體先先試??紤]到我國較早參與了相關標準的制定作,預計也會在定程度上引到國內,勵有條件的融機構和企業參考使,并有可能考慮采納相關標準。在此背景下,若能有部分國內融機構和企業采納ISSB有關標準開始披露可持續相關信息,將在定程度上降低境外投資者對于國內市場可能存在“洗綠險”的擔憂,有利于國際投資者進我國綠資本市場,并促進包括綠債券在內的各類綠資本市場的發展。9.2 環境信息披露要求等綠資本市場基礎設施有望更新過去年來,尤其是新冠疫情發以來,隨著各國益重視可持續發展,加度應對候變化,全球綠資本市場經歷了快速發展階段。如,2021年,全球綠債券發總規模超過5000億美元,較202
210、0年和2019年的平接近翻倍,2022年全球綠債券發規模因市場波動略有收縮,但預計2023年綠債券發規模有可能回升6000億美元左右。在國內,2021年綠債券發量次超過6000億元,較2020年和2019年增超過1.8倍;2022年全年綠債券發量超過8690億元,同增50.3%,預計2023年發量有可能超過1萬億元。在轉型債券,2022年531,交易商協會發布了 關于開展轉型債券相關創新試點的通知,明確了轉型債券的定義以及資途;同年6,批5單轉型債券成功發,共募集22.9億元。募集資投向領域聚焦于電、鋼鐵、化等碳業以持五家公司的低碳轉型。作為綠融的補充以及可持續融的重點內容之,在未來對中國綠低
211、碳轉型的進步發展意義重。在其他綠融產品,我們也預計將取得新的增,尤其是在低碳轉型背景下,權益類產品將獲得關注。如,在綠基,我們預計綠私募基市場規模有望不斷擴容,綠產業基將繼續發揮引導作,進步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持清潔可再能源、態環保等具有綠低碳效益的業和項;在綠股權,隨著轉型融相關界定標準和相關范項的逐步推出和落地,我們預計包括綠PE/VC在內的投資者將放異彩,并將結合不同業特征和地重點,形成各有特的投資案例,進帶動權益類綠資本市場快速發展;在綠保險,我們預計隨著融業,尤其是保險業益重視候變化可能帶來的物理險和轉型險,保險企業將在資運層進步加對綠資本市場的投資度,另也將在保險產品層有所創新,尤其是
212、在持綠和低碳相關初創企業和相關技術的規?;渴鸷瓦\,更多保險產品有望推出,更多相關案例有望落地。在ESG投資,隨著我國逐步結束達三年的疫情防控,并轉向恢復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各也將推動雙碳標相關作進實質性落實階段,包括出臺進步擴和勵ESG投資的相關政策措施,融機構也將發更多ESG主題投資產品,如銀ESG理財產品和ESG存款等。9.3 綠資本市場規模將進步擴綠融作為融和環境議題的有機結合,已成為我國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覆蓋政策協調、標準體系建設、綠“帶路”和跨境綠投資等內容,向全球積極宣傳中國在綠融政策、標準的進展和最佳實踐,不斷提升在該領域的話語權和領導。未來,我國將繼續通過G20、央與監管機構綠融絡(NGFS)和可持續融國際合作平臺(IPSF)等平臺參與全球綠融治理,并通過“帶路”綠投資原則(GIP)和綠融全球領導項(GFLP)等多邊合作機制,積極推介綠投資的理念,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帶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融能建設活動,傳播綠融知識,推最佳實踐,幫助更多國家和地區實現綠、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各國攜實現清潔、綠和可持續的未來。9.4 繼續積極開展綠融國際合作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