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創達-公司研究報告-AI大模型鏈接智能終端三大業務齊增長-230717(3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科創達-公司研究報告-AI大模型鏈接智能終端三大業務齊增長-230717(31頁).pdf(3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申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研究報告申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證券研究報告 公司研究公司研究 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AI 大模型大模型鏈接智能終端鏈接智能終端 三大業務齊增長三大業務齊增長 中科創達(300496.SZ)計算機/計算機應用 投投資摘要資摘要:公司:公司:操作系統起家操作系統起家 拓展形成“手機拓展形成“手機+汽車汽車+物聯網”三大業務物聯網”三大業務 全球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全棧提供商。全球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全棧提供商。成立于 2008 年,從操作系統服務商起家,產品邊界不斷擴張,形成“手機+汽車+物聯網”三大主營業務。通過并
2、購 Rightware 等公司,公司在智能駕駛領域布局趨于完善,已具備基于芯片底層的全棧操作系統技術能力全棧操作系統技術能力 連接智能終端產業鏈上下游,形成難以復制的卡位和生態優勢。連接智能終端產業鏈上下游,形成難以復制的卡位和生態優勢。操作系統向上兼容應用軟件,提供多樣化內容服務,向下適配硬件系統、發揮芯片等硬件的最佳效能,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中科創達依托操作系統核心能力,不斷拓展與產業鏈中領先的芯片、操作系統、云廠商等長期緊密合作,產業地位不可替代。啟動啟動 Smart to Intelligent 戰略轉型,發布魔方戰略轉型,發布魔方 Rubik 大模型。大模型。公司堅定投入自研大模
3、型,加速 AI 大模型與業務場景的融合,產品類型覆蓋了智能產品從底層軟硬件開發到終端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智能軟件:智能軟件:深度綁定頭部芯片供應商深度綁定頭部芯片供應商,卡位精準逆勢而行卡位精準逆勢而行 行業:手機市場整體低迷行業:手機市場整體低迷,廠商發力高端產品,高通等頭部芯片廠商受廠商發力高端產品,高通等頭部芯片廠商受益益。2022 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消費者換機周期進一步延長。高端智能手機逆勢增長,單機軟件和操作系統價值量有望隨之提高。手機高端化有助于高通等頭部芯片廠商快速成長。核心競爭力:深度綁定高通卡位產業鏈關鍵位置,具有不可替代性。核心競爭力:深度綁定高通卡位產業鏈關鍵位置
4、,具有不可替代性。創達提供全棧式技術和軟件解決方案,可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與高通、展訊等頭部芯片廠商深度綁定,奠定 5G 市場核心供應商地位。智能網聯車:三位一體,決勝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智能網聯車:三位一體,決勝軟件定義汽車時代 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全全棧軟件能力構筑壁壘棧軟件能力構筑壁壘,接入接入 AI 大模型提升開發能力大模型提升開發能力?;谧陨淼暮诵牟僮飨到y技術,依托系列外延并購擴張,創達補足了在座艙領域的核心短板,形成了從底層硬件適配到操作系統內核定制化開發到 FW 及其他中間件到 HMI 再到上層應用全覆蓋的全棧軟件能力。2023 年,公司基于 Rubik 大模型和 Kanzi,推出
5、 HMI 設計輔助工具 Rubik GeniusCanvas,極大的提升了汽車座艙 HMI 的設計效率與質量。智能座艙智能座艙:與高通的綁定是創達座艙業務持續兌現成長邏輯的重要依托。與高通的綁定是創達座艙業務持續兌現成長邏輯的重要依托?;谝韵?3 個原因:1)得益于強大生態建設能力,安卓是未來座艙主流選擇;2)隨著芯片需求升級,制程差距將進一步加強高通龍頭地位;3)高通座艙芯片已成為當下車企主流選擇。自動駕駛自動駕駛:依托高通高算力優勢,依托高通高算力優勢,競逐廣闊智駕域控市場競逐廣闊智駕域控市場。高階自動駕駛對計算性能要求高,高通等具備高算力實力的廠商更具優勢。創達于 2023年發布了基于
6、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臺的智能駕駛域控解決方案RazorDCX Pantanal,可應用與 L2.9-L4 自動駕駛場景。智能物聯網:智能物聯網:萬物互聯萬物互聯 共建全連接世界共建全連接世界 行業:物聯網高速增長,行業:物聯網高速增長,2025 年年創達核心業務創達核心業務全球全球市場規模市場規模近近萬萬億億。物聯網業務仍是公司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統”能力拓展,公司重點布局產品: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相機及 VR/AR。公司:端、邊、云全面協同,公司:端、邊、云全面協同,為物聯網提供一站式技術服務為物聯網提供一站式技術服務。TurboX 智能大腦平臺,助力并加速智能硬件原型到
7、產品化,公司與產業鏈上下游頭部廠商深度合作,推動產業技術革新,TurboXCloud 云平臺,提供物聯網應用開發的標準化產品及一站式技術支持服務,VR-SoM 核心計算模塊及VR-OS,助力廠商迅速產品化。投資建議:投資建議:公司新興業務所處行業高速發展,傳統軟件業務發展穩健,將持續推動公司營收和凈利的增長,盈利預測如下:預計 2023-2025 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73.95/102.94/145.1 億元,歸母凈利潤為 10.09/14.01/20.39 億元。創達作為智能 OS 龍頭,空間與壁壘均具有顯著優勢,理應給予更高估值。23 年給予 評級評級 買入買入(首次首次)2023 年 07
8、 月 17 日 曹旭特 分析師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660519040001 時炯 研究助理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660121120030 18998942777 交易數據交易數據 時間時間 2023.7.14 總市值/流通市值(億元)457.8/364.97 總股本(萬股)45,747.83 資產負債率(%)12.78 每股凈資產(元)20.01 收盤價(元)100.07 一 年 內 最 低 價/最 高 價(元)79.8/153.29 公司股價表現走勢圖公司股價表現走勢圖 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相關報告相關報告 1、定增備戰邊緣計算 看好公司長期增長2022-03-
9、06 -56%-42%-28%-14%0%1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2023-07中科創達滬深300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2/31 證券研究報告 55 倍估值,對應目標市值 554.95 億元,給予“買入”評級。風險提示風險提示:物聯網市場不確定較高的風險、AI 技術落地不及預期的風險、智能手機及智能汽車需求不足的風險。財務指標預測財務指標預測 指標指標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營業收入(百萬元)4,126.74 5,445.45 7,394.98 10,294.35 14,
10、510.31 增長率(%)57.04%31.96%35.80%39.21%40.95%歸母凈利潤(百萬元)647.27 768.77 1,008.77 1,401.04 2,038.90 增長率(%)45.96%18.77%31.22%38.89%45.53%凈資產收益率(%)12.47%8.48%18.29%16.30%17.38%每股收益(元)1.53 1.77 2.21 3.06 4.46 PE 60.36 51.94 41.80 30.10 20.68 PB 7.55 4.65 7.64 4.91 3.60 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AUmVeZiVbWbVwVfWmRaQb
11、P9PoMpPoMtQeRoOrOlOrQuMbRpPyRMYsPnMNZoPmM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3/31 證券研究報告 內容目錄內容目錄 1.全球領先的操作系統全棧提供商全球領先的操作系統全棧提供商“手機手機+汽車汽車+物聯網物聯網”三大業務齊增長三大業務齊增長.5 1.1 操作系統起家 拓展形成“手機+汽車+物聯網”三大業務.5 1.1.1 深耕操作系統十余年 已啟動 Smart to Intelligent 戰略轉型.5 1.1.2 立足操作系統 主攻“手機+汽車+物聯網”三大主營業務.5 1.2 三大主營業務齊增長 凈利潤持續升高.
12、6 1.3“平臺+生態+全球化”公司戰略 助力公司全球化.8 1.4 股權結構穩定 高管經驗豐厚.10 2.智能軟件:深度綁定頭部芯片供應商智能軟件:深度綁定頭部芯片供應商 卡位精準逆勢而行卡位精準逆勢而行.10 2.1 智能手機市場低迷 各大廠商發力高端化路線.10 2.2 核心競爭力:精準卡位產業鏈 提供全棧式技術和軟件解決方案.13 3.智能網聯車:三位一體智能網聯車:三位一體 決勝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決勝軟件定義汽車時代.15 3.1 操作系統:全棧軟件能力構筑壁壘 接入 AI 大模型提升開發能力.15 3.1.1 智能汽車滲透率不斷攀升 軟件成為未來差異化競爭制高點.15 3.1.2 基
13、于操作系統構建全棧軟件能力 積極擁抱 AI 大模型.17 3.2 智能座艙:依托高通提供高算力多屏智能座艙解決方案.18 3.2.1 智能座艙方興未艾,助力創達快速發展.18 3.2.2 深度綁定高通 引領智能座艙.19 3.3 自動駕駛:進軍智能駕駛藍海 競逐廣闊智駕域控市場.21 3.3.1 具備高算力實力芯片廠商優勢凸顯 綁定高通持續受益.21 3.3.2 首發自駕域控產品 攜手地平線強強聯合.22 4.智能物聯網:萬物互聯智能物聯網:萬物互聯 共建全連接世界共建全連接世界.23 4.1 物聯網高速增長 2025 年創達核心業務全球市場規模近萬億.23 4.1.1 機器人:工業和服務機器
14、人引領 25 年全球市場達 740 億美元.23 4.1.2 無人機:2025 年全球無人機市場有望達到 424 億美元.24 4.1.3 智能相機:全球智能家居攝像機市場有望超過 720 億.24 4.1.4 AR/VR:內容日益豐富 2025 年全球消費級市場將超 420 億.24 4.2 核心競爭力:端、邊、云全面協同 為物聯網提供一站式技術服務.25 5.盈利預測及估值分析盈利預測及估值分析.27 5.1 盈利預測.27 5.1.1 營收及毛利率.27 5.1.2 費用率.28 5.2 估值分析.28 6.風險提示風險提示.28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圖 1:公司主營業務公司主營業務.6
15、 圖圖 2:創達連接智能終端產業鏈上下游創達連接智能終端產業鏈上下游.6 圖圖 3:2017 年年-2023Q1 公司營收及增速公司營收及增速.7 圖圖 4:公司三大業務收入(億)公司三大業務收入(億).7 圖圖 5:公司三大業務收入占比公司三大業務收入占比.7 圖圖 6:2017-2023Q1 年公司毛利(億)及銷售毛利率年公司毛利(億)及銷售毛利率.7 圖圖 7:2017-2023Q1 費用率情況費用率情況.8 圖圖 8:2018-2023Q1 年研發費用(百萬)年研發費用(百萬).8 圖圖 9:2017-2023Q1 歸母凈利潤(百萬)及歸母凈利率歸母凈利潤(百萬)及歸母凈利率.8 圖圖
16、 10:創達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創達與產業鏈深度融合.9 圖圖 11:子公司及研發中心遍布全球子公司及研發中心遍布全球 40 個地區個地區.9 圖圖 12:2018-2022 年大陸和國外收入對比(百萬)年大陸和國外收入對比(百萬).10 圖圖 13:2018-2022 年分地區收入占比年分地區收入占比.10 圖圖 14:公司股權結構公司股權結構.10 圖圖 15:全球智能手機季度出貨量(百萬)全球智能手機季度出貨量(百萬).10 圖圖 16:中國手機月度出貨量(萬)中國手機月度出貨量(萬).11 圖圖 17:中國手機月中國手機月度出貨量(萬)及度出貨量(萬)及 5G 手機滲透率手機滲透率.11
17、圖圖 18:全球高端手機全球高端手機(600 美元美元)銷售收入及銷量占比銷售收入及銷量占比.12 圖圖 19:我國智能手機批發均價(美元)我國智能手機批發均價(美元).12 圖圖 20:22Q1 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格局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格局.12 圖圖 21:22Q1 中國智能手機芯片市場格局中國智能手機芯片市場格局.12 圖圖 22:創創達提供豐富的智能終端解決方案達提供豐富的智能終端解決方案.13 圖圖 23:創達提供主流芯片廠商技術支持創達提供主流芯片廠商技術支持.13 圖圖 24:創達針對高通技術推廣創達針對高通技術推廣.14 圖圖 25:中科創達為展訊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中科創達
18、為展訊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14 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4/31 證券研究報告 圖圖 26:全球智能網聯車銷量(萬輛)及新車型滲透率(全球智能網聯車銷量(萬輛)及新車型滲透率(%).15 圖圖 27:中國智能網聯車銷量(萬輛)及新車型滲透率(中國智能網聯車銷量(萬輛)及新車型滲透率(%).15 圖圖 28:每車型每車型 E/E 架構開發成本架構開發成本.15 圖圖 29:三種操作系統介紹三種操作系統介紹.16 圖圖 30:軟件定義汽車的總體架構軟件定義汽車的總體架構.16 圖圖 31:基于操作系統的全棧軟件能力是創達的核心優勢基于操作系統的全棧軟件
19、能力是創達的核心優勢.17 圖圖 32:創達針對創達針對 SOA 架構提供系列開發工具鏈架構提供系列開發工具鏈.17 圖圖 33:中科創達中科創達 Kanzi 工具集工具集.18 圖圖 34:智能座艙發展歷程智能座艙發展歷程.18 圖圖 35:智能座艙功能智能座艙功能.19 圖圖 36: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解決方案 E-Cockpit 7.0.19 圖圖 37:半導體制程與設計費用半導體制程與設計費用.20 圖圖 38:國內新上市車型智能座艙芯片選擇國內新上市車型智能座艙芯片選擇.21 圖圖 39:Snapdragon Ride 硬件平臺硬件平臺安全安全、方便方便、自動駕駛自動駕駛.22
20、圖圖 40:暢行智駕產品矩陣暢行智駕產品矩陣.22 圖圖 41:暢行智駕暢行智駕 RazorDCX Pantanal.22 圖圖 42:2022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結構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結構.23 圖圖 43:2016-2025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億美元)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億美元).23 圖圖 44: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億美元)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億美元).24 圖圖 45:全球家用智能攝像頭出貨量(萬個)全球家用智能攝像頭出貨量(萬個).24 圖圖 46:全球家用智能攝像頭市場規模(億元)全球家用智能攝像頭市場規模(億元).24 圖圖 47:全全球消費級球消費級 VR/AR 出貨量(萬臺
21、)出貨量(萬臺).25 圖圖 48:全球消費級全球消費級 VR/AR 市場規模(億元)市場規模(億元).25 圖圖 49:TurboX 智能大腦平臺技術架構智能大腦平臺技術架構.25 圖圖 50:客戶與合作伙伴客戶與合作伙伴.26 圖圖 51:TurboX Cloud 整體架構整體架構.26 圖圖 52:VR-OS 軟件架構軟件架構.26 表表 1:中科創達發展歷程中科創達發展歷程.5 表表 2:近年創達與高通的深入合作近年創達與高通的深入合作.14 表表 3:國內主機廠基礎國內主機廠基礎 OS 選用情況選用情況.20 表表 4:2023-2025 年營收預測(百萬)年營收預測(百萬).27
22、表表 5:2023-2025 年毛利率預測年毛利率預測.27 表表 6:2023-2025 年費率預測年費率預測.28 表表 7: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PE 估值水平估值水平.28 表表 8:公司盈利預測表公司盈利預測表.30 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5/31 證券研究報告 1.全球領先的操作系統全棧提供商全球領先的操作系統全棧提供商“手機“手機+汽車汽車+物聯網”三物聯網”三大業務大業務齊齊增長增長 1.1 操作系統起家操作系統起家 拓展形成“手機拓展形成“手機+汽車汽車+物聯網”三大業務物聯網”三大業務 1.1.1 深耕操作系統十余年深耕操作系統十
23、余年 已啟動已啟動 Smart to Intelligent 戰略轉型戰略轉型 全球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全棧提供商。全球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全棧提供商。公司成立于 2008 年,從操作系統服務商起家,產品邊界不斷擴張,形成“手機+汽車+物聯網”三大主營業務。通過自身研發投入和外延并購 Rightware 等公司,公司在智能駕駛領域布局趨于完善,已具備基于芯片底層的全棧操作系統技術能力。表表1:中科創達發展歷程中科創達發展歷程 時間時間 主要事件主要事件 2008 中科創達成立,設立之初主要聚焦于 Linux 系統 2009 大力投入與 Android 系統相關的研發和業務,形成
24、了初步技術積累 2010 參與高通高通第一代 QRD 操作系統的研發 2011 與展訊、高通展訊、高通等芯片廠商和多家智能終端廠商簽訂合作協議;與高通共建聯合實驗室 2012 拓展了 Windows Phone 和以 HTML5 為基礎的其他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相關業務 2013 建立了與微軟、Mozilla 等操作系統廠商正式的合作關系,擴展了操作系統軟件的業務范圍;與 Intel 建立聯合實驗室,切入智能家居、可穿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戴設備、智能汽車、智能汽車等新領域的軟件開發和業務 2014 與 Yupiteru 達成合作協議,進入日本車載市場 2015 公司于創業板上市 2016 完
25、成收購專業車載系統廠商愛普新思/慧馳科技 2017 并購 Rightware,并整合其產品能力提供完整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艙解決方案。2018 完成收購智能視覺領域公司 MMsolution 2019 聯合高通高通發布全新智能駕艙解決方案 2020 與廣汽研究院合作成立智能汽車軟件技術聯合創新中心 2020 與滴滴出行簽署戰略合作,以 OS+AI 賦能智能駕駛 2022 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聚焦智能駕駛智能駕駛賽道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招股說明書,中科創達2016年年報,中科創達2017年年報,中科創達2022年年報,中科創達公眾號,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啟動啟動 Smart to In
26、telligent 戰略轉型戰略轉型,發布魔方,發布魔方 Rubik 大模型。大模型。2023 年公司已經全面啟動 Smart to Intelligent 戰略升級,積極擁抱 AI 大模型,加速大模型與業務場景的融合。公司發布全新的人工智能基礎大模型系列和應用產品路線圖,其中,RUBIK 基礎平臺(RUBIK Foundation Family),全面覆蓋了從邊緣端(RUBIK Edge)、語言大模型(Rubik Language)、多模態(Rubik Multi-Modal)、機器人(Rubik Robot)等大模型系列。同時,RUBIK 應用產品全家桶(RUBIK Product Fam
27、ily)全面覆蓋了包括汽車大模型(Rubik Auto)、終端大模型(Rubik Device)、行業大模型(Rubik Enterprise)、開發套件大模型(Rubik Studio)等一系列大模型產品組合。1.1.2 立足操作系統立足操作系統 主攻“手機主攻“手機+汽車汽車+物聯網”三大主營業務物聯網”三大主營業務 基于多年操作系統技術優勢,拓展出面向手機、汽車以及物聯網的產品和解決方基于多年操作系統技術優勢,拓展出面向手機、汽車以及物聯網的產品和解決方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6/31 證券研究報告 案案。公司自2008年成立,就對Andro
28、id、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統進行長期研究與開發,以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定制化及適配等業務起家,并以此為核心緊隨智能化發展浪潮,橫向拓展至車聯網、物聯網領域,形成“手機+汽車+物聯網”三大核心業務。圖圖1:公司主營業務公司主營業務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連接連接智能終端智能終端產業鏈產業鏈上下游上下游,形成難以復制的卡位形成難以復制的卡位和生態和生態優勢優勢。操作系統是連接軟硬件的使能平臺,向上兼容應用軟件,提供多樣化內容服務,向下適配硬件系統、充分發揮芯片等硬件的最佳效能,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中科創達依托操作系統核心能力,不斷拓展與產業鏈中領先的芯片、操作系統
29、、云廠商等長期緊密合作,產業地位不可替代。同時公司獨特的卡位和生態優勢吸引了大量手機、汽車、物聯網等生態客戶主動尋求合作,進一步帶動客戶觸達,從而降低了獲客難度并形成口碑效應,強者恒強的邏輯顯著。圖圖2:創達連接創達連接智能終端產業鏈上下游智能終端產業鏈上下游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招股說明書,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1.2 三大主營業務齊增長三大主營業務齊增長 凈利潤持續升高凈利潤持續升高 三大業務齊增長,助力營收快速增長。三大業務齊增長,助力營收快速增長。公司營收由 2017 年的 11.62 億元增加到 2022 年的 54.45 億元,復合增速為 36.19%,公司營收的增長主要得益
30、于公司智能軟件、智能汽車和智能物聯網三大業務量齊增加。我們認為,未來中短期看智能軟件和智能汽車,長期看智能物聯網,公司營收會持續穩步增長。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7/31 證券研究報告 圖圖3:2017 年年-2023Q1 公司營收公司營收及增速及增速 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網聯車和物聯網高速增長,已網聯車和物聯網高速增長,已超過超過總營收總營收 65%。自公司開啟網聯汽車和智能物聯網業務后,2018-2022年實現了高速增長,智能網聯車和智能物聯網過去5年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 59.18%和 51.28%。我們認為智能網聯車和智能物聯
31、網將持續保持高增長。圖圖4:公司三大業務收入(公司三大業務收入(億億)圖圖5:公司三大業務收入占比公司三大業務收入占比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2018-2022年年報,申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2018-2022年年報,申港證券研究所 毛利率總體穩定,未來持續看好。毛利率總體穩定,未來持續看好。2017-2022 年,總體上公司銷售毛利率保持在 40%左右,2017 年、2021 年和 2022 年毛利率均降低,主要是因為硬件產品和材料采購成本增加所致。未來隨著業務的拓展以及產品的標準化加深,我們認為毛利率會穩步升高。圖圖6:2017-2023Q1 年公司毛利(年公司毛利(億億)及銷售毛利
32、率及銷售毛利率 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銷售費率逐年下降,未來保持相對穩定。銷售費率逐年下降,未來保持相對穩定。2017-2022 年間,公司銷售費用率略有0%10%20%30%40%50%60%010203040506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Q1營業收入(億元)同比增速0%20%40%60%80%100%0510152020182019202020212022智能軟件智能汽車智能物聯網智能軟件yoy智能汽車yoy智能物聯網yoy57.98%52.91%44.22%39.52%34.73%19.07%26.34%29.31%29.66%32.93%
33、22.95%20.76%26.47%30.82%32.34%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82019202020212022智能軟件占比智能汽車占比智能物聯網占比0%10%20%30%40%50%0510152025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Q1毛利銷售毛利率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8/31 證券研究報告 下降,我們認為未來 5 年,銷售費用率會保持相對穩定。管理費率管理費率總體呈下降趨勢總體呈下降趨勢,未來相對穩定。,未來相對穩定。2018 年起,因管理費團隊建設穩定及管理均
34、攤降低,所以管理費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21 年管理費用同比增加55.14%,主要原因系公司建設新型組織體系,投入增加所致,因同年營收大幅增長,費用率出現下降。2022 年管理費用同比增加 18.05%,總體管控良好。我們認為未來管理費率會保持相對穩定的水平。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預計預計研發費率研發費率逐年增加逐年增加。2018 年-2022 年,公司研發費率保持相對穩定狀態。2021年研發費用率降低,系當年營收基數擴大所致。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65.11%,主要是因為持續拓展創新業務,研發投入增加,我們認為未來 5 年研發費率會穩步逐年升高。圖圖7:2017-
35、2023Q1 費用率情況費用率情況 圖圖8:2018-2023Q1 年研發費用(百萬)年研發費用(百萬)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歸母凈利潤穩步增長,未來持續走高。歸母凈利潤穩步增長,未來持續走高。2017 公司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6.24%,主要是因為公司主營業務向新業務領域拓展,研發投入加大,凈利潤有一定程度下降。2017-2022 年公司歸母凈利率總體呈現穩定增長態勢。圖圖9:2017-2023Q1 歸母凈利潤(百萬)歸母凈利潤(百萬)及歸母凈利率及歸母凈利率 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1.3“平臺“平臺+生態生態+全球化”公司
36、戰略全球化”公司戰略 助力公司全球化助力公司全球化 公司始終堅持“技術為本,生態為王,堅定全球化技術為本,生態為王,堅定全球化”的發展戰略:技術為本,提供全棧式操作系統技術。技術為本,提供全棧式操作系統技術。公司核心技術全面覆蓋智能操作系統領-5%0%5%10%15%20%25%30%35%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Q1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財務費用率0%2%4%6%8%10%12%14%16%18%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Q1研發費用研發費用率0%2%4%6%8%10%12%14%16
37、%18%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Q1歸母凈利潤歸母凈利率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9/31 證券研究報告 域的前沿技術,是國內外少有的能夠提供從芯片層、系統層、應用層到云端的全面技術覆蓋的全棧式操作系統技術公司,具有行業“領先性”和“稀缺性”。生態為王,推動產業全連接生態為王,推動產業全連接。作為操作系統廠商,公司為整個智能科技行業構建了網狀生態系統,與產業鏈中領先的芯片、終端、運營商、軟件與互聯網以及元器件廠商開展緊密合作,垂直整合,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推動智能操
38、作系統技術發展的產業連接和生態賦能。圖圖10:創達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創達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申港證券研究所 立足國內,服務全球,組織遍布全球立足國內,服務全球,組織遍布全球 40 個地區。個地區。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子公司及研發中心遍布全球 40 個地區,業務布局覆蓋歐洲、北美、日本、韓國、印度及東南亞地區,能夠及時掌握每個市場的前沿技術趨勢、客戶需求,為全球客戶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術服務和本地支持。圖圖11:子公司及研發中心遍布全球子公司及研發中心遍布全球 40 個地區個地區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海外收入穩步增長,國際化布局進一步提升。海外收入穩步增長,國
39、際化布局進一步提升。根據 2022 年報,公司國內業務占比為 66.81%,海外業務占比為 33.19%,其中歐美地區為 17.95%,日本地區為為 10.15%。近五年海外收入占比均在 30%以上,隨著全球化布局加深,我們認為未來海外業務將持續作為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10/31 證券研究報告 圖圖12:2018-2022 年大陸和國外收入對比(百萬)年大陸和國外收入對比(百萬)圖圖13:2018-2022 年分地區收入占比年分地區收入占比 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1.4 股權
40、結構穩定股權結構穩定 高管經驗豐厚高管經驗豐厚 公司股權結構穩定,確保公司戰略方向穩定公司股權結構穩定,確保公司戰略方向穩定。趙鴻飛作為公司創始人,持有公司 26.74%的股份,其余股東持股比例均在 6%以下,股權結構穩定。圖圖14:公司股權結構公司股權結構 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高管技術背景深厚,助力公司業務發展。高管技術背景深厚,助力公司業務發展。公司創始人趙鴻飛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具有中科院軟件 8 年研究經歷,2009 年起任公司董事長;董事鄒鵬程畢業于清華大學,曾擔任中科紅旗服務器研發部門經理 6 年,2008 年進入公司,現任副董事長。2.智能軟件:深度綁定頭部智能軟
41、件:深度綁定頭部芯片芯片供應商供應商 卡位精準逆勢而行卡位精準逆勢而行 2.1 智能手機市場低迷智能手機市場低迷 各大廠商發力高端化路線各大廠商發力高端化路線 智能手機市場承壓智能手機市場承壓,換機周期進一步延長,換機周期進一步延長。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 12.03億部,同比下降 11.4%。相比全球市場,國內市場頹勢更顯,2022 年出貨量 2.72億部,同比下降 22.59%。相比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等大屏終端,消費者對于主要用于移動場景下的手機需求持續下降。IDC 預計,2023 年中國智能手機換機周期將增加到 34 個月。圖圖15:全球全球智能智能手機季度出貨量(百萬)手機
42、季度出貨量(百萬)0%20%40%60%80%100%01000200030004000500020182019202020212022中國大陸收入國外收入中國大陸收入占比國外收入占比0%20%40%60%80%100%120%20182019202020212022中國大陸歐美日本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11/31 證券研究報告 資料來源:iF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圖圖16:中國手機月度出貨量(萬)中國手機月度出貨量(萬)資料來源:iF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5G 滲透率曲線放緩,滲透率曲線放緩,短期內短期內智能手機缺少新智能手機缺少新通信通信
43、技術驅動力。技術驅動力。5G 已不再構成手機出貨量的驅動因素。5G 正式商用近四年來,滲透率迅速提升。2022 年以來,5G 手機滲透率曲線變得平緩,在 80%附近持續波動??梢娔壳?5G 滲透率逐步觸達天花板,5G 已不再是消費者換機的驅動因素。按照移動通信技術每 10 年左右更新一代的規律來看,6G 有望在 2030 年左右迎來商用,短期內智能手機市場缺少新一代通信技術驅動力。圖圖17:中國手機中國手機月度月度出貨量出貨量(萬)(萬)及及 5G 手機滲透率手機滲透率 資料來源:iF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高端智能手機逆勢增長高端智能手機逆勢增長,單機軟件和操作系統價值量有望隨之提高。,單機
44、軟件和操作系統價值量有望隨之提高。在全球手機市場低迷的情形下,高端智能手機銷售收入及銷量雙增。2022 年全球 600 美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機銷售收入占比高達 55%,而其銷量僅占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的21%。中國手機市場也與全球市場同頻,過去十年里,我國智能手機批發均價由196 美元提高到 385 美元,2022 年批發價格高于 500 美元的高端智能手機銷量占比提升至 26%以上。短期內智能手機發展難有大的創新突破,但各大手機廠商在-30%-20%-10%0%10%20%3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100%-50%0%
45、50%100%150%200%250%3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手機:出貨量:當月值手機:出貨量:當月值:同比0%10%20%30%40%50%60%70%80%90%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G手機出貨量國內手機出貨量5G手機占比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12/31 證券研究報告 高端化路線上堅持長期投入,包括產品、服務、渠道和品牌等,預計手機客單價會逐步提升。軟件、操作系統是手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手機的高端化必然會帶動軟件
46、、操作系統價值量的提升。圖圖18:全球高端手機(全球高端手機(600 美元)銷售收入及銷量占比美元)銷售收入及銷量占比 圖圖19:我國智能手機批發均價(美元)我國智能手機批發均價(美元)資料來源:Counterpoint,申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申港證券研究所 手機手機高端化高端化有助于高通有助于高通等頭部芯片廠商等頭部芯片廠商快速增長快速增長。高通在高端市場優勢明顯,在全球市場上雖然出貨量市場份額低于聯發科,但銷售額占比位居第一。高通芯片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也在穩步增長,22Q1 中國區市場份額已達到 35.9%。隨著手機客單價逐步提升即高端化,我們認為高通芯片市
47、占率將穩步提升,引領高端手機市場。手機市場向頭部廠家集中,有助于深耕中國中高端機型的高通進一步開拓市場。圖圖20:22Q1 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格局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格局 資料來源:IT之家,Counterpoint,申港證券研究所 圖圖21:22Q1 中國智能手機芯片市場格局中國智能手機芯片市場格局 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IT之家,申港證券研究所 0%10%20%30%40%50%6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銷售收入占比銷量占比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48、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13/31 證券研究報告 2.2 核心競爭力:精準卡位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精準卡位產業鏈 提供全棧式技術和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全棧式技術和軟件解決方案 創達提供全棧式技術和軟件解決方案創達提供全棧式技術和軟件解決方案,可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可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創達以智能操作系統技術的研發創新為核心,形成了從硬件驅動、操作系統內核、中間件到上層應用的全棧式技術體系。公司智能終端解決方案豐富,包括智能終端軟件差異化、運營商定制化與認證、自動化測試、系級統升級 FOTA、硬件設計和 C
49、amera 一站式,服務手機、電腦、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軟件研發則完全覆蓋內核驅動程序集成、框架優化、運營商認證實現、安全增強、新設計的用戶界面、上層應用定制化等重要環節。圖圖22:創達提供豐富的智能終端解決方案創達提供豐富的智能終端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成為成為多家芯片廠商的生態公司多家芯片廠商的生態公司,提供差異化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提供差異化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芯片廠商提供標準化芯片,終端廠商的實際需求多樣化,前者難以全面滿足后者需求。創達卡準產業定位,與主流芯片廠商,如高通、因特爾及展訊成立聯合實驗室,完成聯合技術認證,提供相適配的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能
50、夠有效地對接芯片廠商與終端廠商,是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圖圖23:創達提供主流芯片廠商技術支持創達提供主流芯片廠商技術支持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與高通深度綁定,奠定與高通深度綁定,奠定 5G 市場核心供應商地位。市場核心供應商地位。2010 年,中科創達與高通簽約建立聯合實驗室,共同為中國手機廠商提供技術支持,并對 IHV 元器件提供預測試和認證,在北京、深圳和上海建立的高規格手機測試實驗室,已為 130 家元器件廠商的 1500 種元器件進行了認證測試。創達也參與了對高通領先差異化技術的推廣行動,包括使這些領先技術落地實用化,幫助更多的中國廠商和開發者了解并使
51、用它們,以增強其產品的用戶體驗。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14/31 證券研究報告 表表2:近年創達與高通的深入合作近年創達與高通的深入合作 時間時間 事件事件 合作內容合作內容 合作領域合作領域 2020 年 6月 首 發 Qualcomm機 器 人RB5 平臺 專門面向機器人領域的先進、高集成度整體解決方案 AIOT 2022 年 1月 發布全新智能座艙解決方案 基于高通 SA8295 硬件平臺 智能汽車 2022 年 9月 發布 OSWare 機器人操作系統標準版 基于高通 RB5 開發套件 AIOT 2022 年 推出首款智能駕駛域控制器Ra
52、zorDCX Takla 基于高通 SA8540P 平臺 智能汽車 2023 年 1月 發布了 XR2 VR 一體機解決方案和 5100 AR 眼鏡解決方案 分別基于高通驍龍 XR2 平臺和 W5 平臺打造 AIOT 2023 年 4月 發 布TurboX C8550 和CT4490 兩款全新模組 C8550 模組搭載高通公司新一代高通旗艦QCS8550處理器,CT4490 基于高通 QCM4490系統級芯片 AIOT 2023 年 4月 發布了第二款量產級智能駕駛域 控 解 決 方 案RazorDCX Pantanal 基于高通新一代 Snapdragon Ride 平臺 智能汽車 資料來源
53、:中科創達公眾號,申港證券研究所 圖圖24:創達針對高通技術推廣創達針對高通技術推廣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創達和展訊全方位合作,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創達和展訊全方位合作,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2011 年至今,中科創達一直為展訊各芯片平臺的 Turnkey 解決方案提供技術支持服務,系統模塊參與度在 80%以上。提供從上層定制化 APP 到底層平臺 BSP,完整覆蓋 Android 操作系統。并且輔助展訊向其客戶提供 FAE 支持,滿足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及海外運營商的定制需求。圖圖25:中科創達為展訊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中科創達為展訊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官網,
54、申港證券研究所 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15/31 證券研究報告 3.智能網聯車:智能網聯車:三位一體三位一體 決勝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決勝軟件定義汽車時代 3.1 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全棧軟件能力構筑壁壘全棧軟件能力構筑壁壘 接入接入 AI 大模型提升開發能力大模型提升開發能力 3.1.1 智能汽車智能汽車滲透率不斷攀升滲透率不斷攀升 軟件成為未來差異化競爭制高點軟件成為未來差異化競爭制高點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快速增長,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緊隨其后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快速增長,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緊隨其后。隨著汽車的網聯化、智能化及電動化,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銷量規模
55、將首先迎來快速放量階段。2021 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銷量為5830萬輛,同比增長 31.3%,根據億歐智庫預測,2025年整體銷量將達到 7850 萬輛,2020-2025 年均復合增速 29.47%。當前中國智能網聯車新車型滲透率略低于全球水平,預計未來將高速增長,2025 年整體銷量達到 2775.5 萬輛,滲透率為 87.19%。圖圖26:全球智能網聯車銷量(萬輛)及新車型滲透率(全球智能網聯車銷量(萬輛)及新車型滲透率(%)圖圖27:中國智能網聯車銷量(萬輛)及新車型滲透率(中國智能網聯車銷量(萬輛)及新車型滲透率(%)資料來源:億歐智庫2021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研究報告,win
56、d,申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申港證券研究所 軟件價值不斷提升,全球汽車軟件市場將快速增長。軟件價值不斷提升,全球汽車軟件市場將快速增長。當前當前全球汽車軟件與硬件產品內容結構正發生著重大變化,軟件已經成為智能汽車差異化競爭的核心。軟件已經成為智能汽車差異化競爭的核心。普華永道思略特預計,到 2030 年,軟件在消費者感知價值中占比將達到 60%。2021-2030 年間,每輛車的軟件開發成本將增長 83%,十年間 CAGR 為 6.9%。圖圖28:每車型每車型 E/E 架構開發成本架構開發成本 資料來源:普華永道思略特分析2020年數字化汽車報告
57、,申港證券研究所 車載車載 OS 作為智能汽車入口,逐漸成為汽車廠商戰略布局核心。作為智能汽車入口,逐漸成為汽車廠商戰略布局核心。車載 OS 是支撐智能駕駛、車聯網、車載娛樂等功能模塊的平臺,能夠將芯片、硬盤、內存等硬件資源做合理分配以支撐應用軟件開發。域架構體系下,操作系統和中間件的重要性顯著提高,系統軟件對于電池管理、汽車網聯化及相關服務的功能控制也逐漸占比增長。同時,車載 OS是消費者能夠最直觀感受汽車智能化功能的入口,環境感知、行駛策略、車輛控制邏輯、駕駛輔助等都需運行在汽車 OS上,這使得各大主機廠商開始重點關注這一市場,車載 OS 也得到了快速發展。0%10%20%30%40%50
58、%60%70%80%90%1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銷量yoy新車型滲透率0%20%40%60%80%100%120%140%16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銷量yoy新車型滲透率1.992.111.813.311.452.46012345678920212030硬件軟件測試和驗證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16/31 證券研究報告 汽車操作系統方式主要分為四種:基礎型、定制型基礎型、定制型以及以及 ROM 型:型:基礎型操作系統基礎型操作系統:指基本的汽車操作系統,例如
59、Linux,QNX,包括所有基本組件,例如系統內核,底層驅動程序和虛擬機。定制型操作系統定制型操作系統:基于基礎型操作系統,從系統內核到應用程序層進行深度重構,將硬件資源進行整合優化。ROM 型操作系統型操作系統:基于需求定制汽車服務及以上層級,下層則基于 Android 等系統自有架構。圖圖29:三三種操作系統介紹種操作系統介紹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車載OS市場發展現狀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2-2029年),申港證券研究所 統一的中間件通信和服務,從而降低開發成本和系統復雜度,是未來的趨勢。統一的中間件通信和服務,從而降低開發成本和系統復雜度,是未來的趨勢。硬件抽象層和中間件是促
60、進軟硬件分離的底層組件。短期來看,底層基礎軟件是發展趨勢。短期來看,底層基礎軟件是發展趨勢。大部分 OEM 主機廠仍處于硬件架構升級的階段,目前僅有特斯拉等部分車企完成了定制 OS 內核的開發構建和規?;瘧?,汽車軟硬件解耦尚處于發展初期。長期來看,大平臺模式將是趨勢。長期來看,大平臺模式將是趨勢。汽車行業很可能復制 PC 與智能手機“底層硬件+操作系統+中間層+上層應用程序”的軟件分工模式,基于大平臺的精細化開發。圖圖30:軟件定義汽車的總體架構軟件定義汽車的總體架構 資料來源:佐思汽研2021年軟件定義汽車研究報告:架構趨勢和產業全景,申港證券研究所 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
61、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17/31 證券研究報告 3.1.2 基于操作系統基于操作系統構建構建全棧軟件能力全棧軟件能力 積極擁抱積極擁抱 AI 大模型大模型 基于操作系統核心技術的全棧技術能力構筑了創達堅實的競爭壁壘?;诓僮飨到y核心技術的全棧技術能力構筑了創達堅實的競爭壁壘。首先,操作系統承上啟下,產業鏈定位精準。首先,操作系統承上啟下,產業鏈定位精準。操作系統無疑是全車資源調度的核心,操作系統服務鏈接硬件和軟件。創達熟悉多數主流芯片平臺及操作系統的創達,產業鏈戰略卡位優勢明顯。其次,補足短板,形成全棧式開發能力。其次,補足短板,形成全棧式開發能力?;谧陨淼暮诵牟僮飨到y技術,依托系
62、列外延并購擴張,創達補足了在座艙領域的核心短板,形成了從底層硬件適配到操作系統內核定制化開發到 FW 及其他中間件到 HMI 再到上層應用全覆蓋的全棧軟件能力。圖圖31:基于操作系統的全棧軟件基于操作系統的全棧軟件能力是創達的核心優勢能力是創達的核心優勢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自研自研 SOA 車云一體,確保了整車環境下不同平臺的兼容性。車云一體,確保了整車環境下不同平臺的兼容性。公司自研的 SOA 智能軟件平臺實現了車云一體、跨域、跨 OS 的靈活部署和配置方案,可支持Android、Linux 和 QNX 等操作系統,同時支持標準的服務描述語言,確保了整車環境下不同平臺的
63、兼容性。SOA 車云一體中間件,實現跨 OS、跨設備、車云一體的方案,利用 SOA 在車輛和外部部署設備,能夠讓車輛更加智能地實現車主用戶期待的需求。圖圖32:創達針對創達針對 SOA 架構提供系列開發工具鏈架構提供系列開發工具鏈 資料來源:搜狐網,蓋世汽車,中科創達,申港證券研究所 Rubik 大模型接入大模型接入 Kanzi,賦能汽車,賦能汽車 HMI 設計。設計。Kanzi 產品面向智能汽車駕駛艙可以提供數字儀表、中控、娛樂與控制屏的 HMI 開發的工具集,已經成為全球主流車廠智能座艙首選的 UI 開發工具和引擎。2023 年,公司基于 Rubik 大模型和中科創達(300496.SZ)
64、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18/31 證券研究報告 Kanzi,推出 HMI 設計輔助工具 Rubik GeniusCanvas,該產品能夠為設計師提供從概念創作、3D 元素設計、特效代碼生成以及場景搭建制作等方面的幫助,極大的提升了汽車座艙 HMI 的設計效率與質量。圖圖33:中科創達中科創達 Kanzi 工具集工具集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公眾號,申港證券研究所 3.2 智能座艙智能座艙:依托高通提供依托高通提供高算力多屏智能座艙解決方案高算力多屏智能座艙解決方案 3.2.1 智能座艙方興未艾,助力創達快速發展智能座艙方興未艾,助力創達快速發展 汽車座艙經歷了機械化和電子化,進入
65、智能化時代。汽車座艙經歷了機械化和電子化,進入智能化時代。汽車座艙即車內駕駛和乘坐空間。上世紀汽車座艙為機械式,主要由一系列機械式儀表和簡單的音頻播放器構成,交互方式為物理按鍵操作。進入 21 世紀后,汽車座艙進入電子化時代,座艙內配備小尺寸中控液晶顯示屏、車載導航、藍牙、媒體播放設備等較為簡易的電子設備。2015 年至今智能座艙興起,車機網聯水平和人機交互能力得到提升,座艙可為用戶主動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用戶對汽車價值理解也從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間”轉變,從需求端推動智能座艙技術和產品形態的迭代發展。圖圖34:智能座艙發展歷程智能座艙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億歐智庫 2021中國汽車座艙智能化發展
66、市場需求研究報告,申港證券研究所 智能座艙主要由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流媒體后視鏡、視覺感知系統、語音交互系智能座艙主要由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流媒體后視鏡、視覺感知系統、語音交互系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19/31 證券研究報告 統、智能座椅以及后排顯示屏等電子設備組成。統、智能座椅以及后排顯示屏等電子設備組成。它是對傳統座艙全方位的升級,在硬件方面,將傳統機械式儀表升級為數字液晶儀表,為駕駛信息提供極富科技感的畫面展示;增加了流媒體后視鏡、HUD 及后排顯示屏,為消費者提供完善的導航信息、周圍環境信息以及娛樂信息。同時進一步將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觸摸控
67、制、手勢識別、虹膜識別等人機交互技術融入其中。圖圖35:智能座艙功能智能座艙功能 資料來源:億歐智庫2021中國汽車座艙智能化發展市場需求研究報告,申港證券研究所 3.2.2 深度綁定高通深度綁定高通 引領智能座艙引領智能座艙 中科創達為智能汽車提供全方位數字座艙解決方案。中科創達為智能汽車提供全方位數字座艙解決方案。自 2013 年以來,中科創達憑借多年的操作系統優化技術、卓越的 3D 引擎、機器視覺、語音和音頻技術,為駕駛員和乘客提供了極具科技感和個性化的智能駕駛體驗。目前,已有超過 100 家智能汽車廠商采用了中科創達的智能駕駛艙產品和解決方案。中科創達最新發布的 E-Cockpit 7
68、.0 是基于高通 SA8295 平臺打造的高算力多屏智能座艙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擁有多系統融合、3D HMI 交互、全棧手機互聯和按需定制、靈活配置等特點。前排是一塊 30.4 寸的一體化大屏,具有儀表顯示和中控副駕顯示等功能,后排兩個 13.3 寸娛樂屏可為乘客提高獨立的娛樂空間。圖圖36: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解決方案 E-Cockpit 7.0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公眾號,申港證券研究所 與高通的綁定是創達座艙業務持續兌現成長邏輯的重要依托。與高通的綁定是創達座艙業務持續兌現成長邏輯的重要依托?;谝韵?3 個原因: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2
69、0/31 證券研究報告 得益于強大生態建設能力,安卓是未來座艙主流選擇。得益于強大生態建設能力,安卓是未來座艙主流選擇。安卓作為消費電子終端領域的主流操作系統,其核心競爭力是強大的生態應用圈。經過迭代和優化,2017 年,谷歌推出了汽車操作系統 AAOS,并已在部分車型應用。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定位是像智能手機一樣的移動終端,擅長生態建設的安卓系統將會競爭力突出,而操作系統 QNX 因其在應用端的缺陷已逐步被主流市場拋棄,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安卓是操作系統最佳選擇。表表3:國內主機廠基礎國內主機廠基礎 OS 選用情況選用情況 主機廠主機廠 基礎基礎 OS 選用情況選用情況 豐田 AGL/MicroI
70、TRON 大眾 AGL/QNX 雷諾三菱日產 ANDROID 通用汽車 ANDROID/QNX/VxWorks 特斯拉 LINUX 沃爾沃 ANDROID 吉利 ANDROID 奇瑞 QNX/鴻蒙 比亞迪 ANDROID 東風風神 ANDROID 東風雪鐵龍 Alios 長安福特 Alios 長安汽車 ANDROID 蔚來 ANDROID 小鵬 ANDROID 車和家 ANDROID 新特汽車 AGL 上汽 AliOS/AGL 威馬汽車 ANDROID 福特 QNX 寶馬 QNX 奧迪 QNX/VxWorks 本田 ANDROID/AGL 現代 AGL/QNX 日產 VxWorks/Micro
71、lTRON 戴姆勒 AGL/QNX 斯柯達 Alios 寶駿 Alios 資料來源:佐思汽研2019年到2020汽車操作系統發展趨勢研究,申港證券研究所 隨著芯片需求升級,制程差距將進一步加強高通龍頭地位隨著芯片需求升級,制程差距將進一步加強高通龍頭地位。半導體涉及費用隨著制程降低而呈現指數增長,28nm 芯片設計費用約 5130萬美元,到了 7nm 制程設計費用逼近 3 億美元。高通兩款第三代主流座艙芯片 8155 是 7nm 制程,21 年發布的 8295 更是已邁入 5nm 制程,而以瑞薩為代表的傳統座艙芯片供應商所發布的最新旗艦芯片尚不到 10nm,且座艙 SoC 市場迭代周期較短,出
72、貨量不高,這使得研發成本很難攤薄,傳統車企供應商很難撼動以高通為代表的芯片企業的地位。圖圖37:半導體制程與設計費用半導體制程與設計費用 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21/31 證券研究報告 資料來源:SemiEngineering,半導體行業觀察公眾號,申港證券研究所 高通座艙芯片已成為當下車企主流選擇。高通座艙芯片已成為當下車企主流選擇。我們對近年新上市的 19 款車型的智能座艙配置進行了統計,共計 13 個車型搭載高通 8155 芯片,高通座艙芯片已成為中高端市場的絕對主流。圖圖38:國內新上市車型智能座艙芯片選擇國內新上市車型智能座艙芯片選擇
73、資料來源:AutoLab,申港證券研究所 3.3 自動駕駛:進軍智能駕駛藍海自動駕駛:進軍智能駕駛藍海 競逐廣闊智駕域控市場競逐廣闊智駕域控市場 3.3.1 具備高算力具備高算力實力芯片實力芯片廠商優勢凸顯廠商優勢凸顯 綁定高通持續受益綁定高通持續受益 L3 以上智能駕駛對計算性能要求高,具備高算力實力的廠商更具優勢。以上智能駕駛對計算性能要求高,具備高算力實力的廠商更具優勢。L3 以上系統對計算性能提升需求將導致傳統ECU堆砌轉變為高性能計算單元對傳統ECU的替代。由于自動駕駛能力每提升一級,平均要求算力提升十倍,這對中央計算單元算力/功耗等設計提出了較高需求,傳統產業鏈中單片機廠商技術積累
74、有限。高通、英偉達、華為等在消費電子、超算等領域具有技術開發經驗的廠商將會有較好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前景。芯片芯片+算力平臺是智能汽車核心競爭力,高算力滲透是整車下一階段核心競爭力算力平臺是智能汽車核心競爭力,高算力滲透是整車下一階段核心競爭力?;ヂ摼W巨頭集中入局智能汽車,同時車廠逐漸傾向選擇高算力芯片,我們認為對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22/31 證券研究報告 于整車來說,智能化是其下一階段的競爭核心,因此高算力芯片滲透率將加速提升。創達依托與高通的深度合作,將受益于高通創達依托與高通的深度合作,將受益于高通 Ride 平臺推廣。平臺推廣。中科創達與
75、高通深度合作,隨著 Ride 平臺的推廣,創達將繼續作為芯片 OS 中間件廠商,幫助整車廠與 Tier1 打造車輛操作系統。Snapdragon Ride 自動駕駛平臺由汽車行業領先的可擴展且高度可定制化的自動駕駛 SoC 系列平臺組成,最大算力可以達到700TOPS 以上,可以支持 L4 級自動駕駛功能。圖圖39:Snapdragon Ride 硬件平臺硬件平臺安全、方便、自動駕駛安全、方便、自動駕駛 資料來源:高通官網,筋斗云與自動駕駛公眾號,申港證券研究所 3.3.2 首發自駕域控產品首發自駕域控產品 攜手地平線強強聯合攜手地平線強強聯合 首發自駕域控產品,助力高階自動駕駛落地。首發自駕
76、域控產品,助力高階自動駕駛落地。創達子公司暢行智駕于 2023 年發布了全新智能駕駛域控解決方案RazorDCX Pantanal。該產品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平臺打造,并集成了環境感知、信息融合、決策規劃、驅動執行等功能,具有高可靠性、低功耗和高實時性等特點,是一款支持高階智能駕駛實現的車載高性能實時計算平臺。Razor DCX Pantanal 域控制器能夠實現 L2.9 級基礎低速泊車、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及 L3 級城區自動駕駛,并可拓展至封閉園區的無人售貨車、自動清潔車等 L4 級的自動駕駛場景。圖圖40:暢行智駕產品矩陣暢行智駕產品矩陣 圖圖41:暢行智駕暢行智駕 Ra
77、zorDCX Pantanal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公眾號,申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公眾號,申港證券研究所 攜手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攜手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軟硬件優勢軟硬件優勢強強聯合。強強聯合。2022 年 4 月,中科創達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聚焦智能駕駛賽道。地平線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實現車規級 AI 芯片前裝量產的企業,征程系列芯片累計出貨量已突破 100 萬片。雙方的合作將地平線的硬件優勢與中科創達的全棧軟件開發能力強強聯合,加速智能駕駛量產落地,未來還將合作領域拓展至泛機器人領域。今年4月,基于征程芯片的項目已順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
78、明 23/31 證券研究報告 利量產。4.智能物聯網:萬物互聯智能物聯網:萬物互聯 共建全連接世界共建全連接世界 4.1 物聯網高速增長物聯網高速增長 2025 年創達核心業務全球市場規模年創達核心業務全球市場規模近近萬億萬億 物聯網業務仍是公司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統”能力拓展,公司重點布局產品:機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相機及器人、無人機、智能相機及 VR/AR。4.1.1 機器人:工業和服務機器人引領機器人:工業和服務機器人引領 25 年年全球市場全球市場達達 740 億美元億美元 工業和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占工業和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占 80%。根據中國電子協會預計,2022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
79、規模達到 513 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195 億美元,服務機器人達到 217 億美元,特種機器人超過 100 億美元。圖圖42:2022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結構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協會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申港證券研究所 2025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達到740億美元。億美元。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機器人能力邊界持續拓展。我們認為后續機器人市場將會保持高速增長,預計 2025 年將達到 740.6 億美元,2021-2025 年復合增長率為 14.6%。圖圖43:2016
80、-2025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億美元)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億美元)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協會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IFR,申港證券研究所 工業機器人,38.01%服務機器人,42.30%特種機器人,19.69%-30%-20%-10%0%10%20%30%40%50%6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7A2018A2019A2020A2021A2022E2023E2024E2025E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機器人工業機器人YOY服務機器人YOY特種機器人YOY機器人YOY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2
81、4/31 證券研究報告 4.1.2 無人機:無人機:2025 年全球無人機市場有望達到年全球無人機市場有望達到 424 億美元億美元 2025 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有望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達到 424 億美元。億美元。2021 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約為 25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8%。隨著無人機在消費及商業市場應用領域的蓬勃發展,我們預計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將穩步提升,2025年有望達到 424.76億美元,20-25 年復合增長率約 13.55%。圖圖44: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億美元)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億美元)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Drone Industry Insigh
82、ts,申港證券研究所 4.1.3 智能相機智能相機:全球智能家居攝像機全球智能家居攝像機市場有望超過市場有望超過 720 億億 2025 年年全球智能家居攝像機全球智能家居攝像機市場規模有望超過市場規模有望超過 720 億。億。隨著 AI 技術商用端的成熟、AI 攝像頭平均單價的下行及行業數字化浪潮的興起,我們認為,預計到 2025 年,全球家用智能攝像頭出貨量達到 2.15 億個,市場規模將達到 721.3 億元。未來家用智能視覺云平臺多元的價值服務和聯動生態將吸引用戶付費,實現家用攝像頭市場規模的持續性增長。圖圖45:全球全球家用智能攝像頭家用智能攝像頭出貨量(萬個)出貨量(萬個)圖圖46
83、:全球全球家用智能攝像頭家用智能攝像頭市場規模(億元)市場規模(億元)資料來源:艾瑞咨詢,思瀚產業研究院,申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思瀚產業研究院,申港證券研究所 4.1.4 AR/VR:內容日益豐富:內容日益豐富 2025 年全球年全球消費級消費級市場將超市場將超 420 億億 全球全球消費級消費級 VR/AR 設備出貨量快速增長設備出貨量快速增長,量增價減,量增價減,2025 年全球市場規模超過年全球市場規模超過420 億元億元。IDC 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 AR/VR 頭戴設備出貨量 880 萬臺。2023年,整體 AR/VR 賽道在硬件升級帶來的購買力之外,全新引入的游
84、戲、話題性的AR/VR內容、視頻場景的吸引,均成為拉動消費者嘗鮮購買的重要因素。隨著 VR軟硬件生態進一步完善,而 XR 產業價格進一步降低,我們認為硬件設備市場滲透0%5%10%15%20%25%3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18A2019A2020A2021A2022E2023E2024E2025E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
85、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25/31 證券研究報告 率不斷提升,預計 25 年消費級 VR/AR 設備出貨量將達到 1313.6 萬臺,市場規模達到 420.3 億元。圖圖47:全球全球消費級消費級 VR/AR 出貨量(萬臺)出貨量(萬臺)圖圖48:全球全球消費級消費級 VR/AR 市場規模市場規模(億元)(億元)資料來源:IDC,申港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DC,洛圖科技中國 VR/AR 設備線上零售市場月度追蹤,申港證券研究所 4.2 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端、邊、云全面協同端、邊、云全面協同 為物聯網提供一站式技術服務為物聯網提供一站式技術服務 TurboX 智能大腦平臺,助力并加速智能
86、硬件原型到產品化。智能大腦平臺,助力并加速智能硬件原型到產品化。TurboX 提供包括核心計算模塊、操作系統、算法和 SDK 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包含開發板及社區服務。TurboX 智能大腦平臺將匯集產業鏈包括內容、應用、云服務等多方資源,為智能硬件企業及創新創業者提供產業平臺,推動智能硬件技術發展。圖圖49:TurboX 智能大腦平臺技術架構智能大腦平臺技術架構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公司與產業鏈上下游頭部廠商深度合作,推動產業技術革新。公司與產業鏈上下游頭部廠商深度合作,推動產業技術革新。公司為高通、Arm、0%5%10%15%20%25%30%050010001500
87、20002500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出貨量yoy0.00%5.00%10.00%15.00%20.00%25.00%0100200300400500600700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市場規模yoy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26/31 證券研究報告 恩智浦等上游芯片廠商提供增值服務,同時與下游頭部廠商建立起了深度合作,包括全球領先的掃地機器人廠商 i-Robot、VR領域領先廠商 Facebook與 uSens、全球領先的無人機廠商零度智控等。圖圖50:客戶與合作伙伴客戶與合作伙
88、伴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TurboXCloud 云平臺,提供物聯網應用開發的標準化產品及一站式技術支持服務。云平臺,提供物聯網應用開發的標準化產品及一站式技術支持服務。TurboXCloud 智能物聯網云平臺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分別是:設備管理平臺、FOTA 平臺、應用賦能平臺和數據分析平臺,該平臺產品為客戶提供完整的物聯網端到端應用解決方案。圖圖51:TurboX Cloud 整體架構整體架構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VR-SoM 核心計算模塊及核心計算模塊及 VR-OS,助力廠商迅速產品化。,助力廠商迅速產品化。VR-SoM 基于高通驍龍820芯片,平臺
89、穩定且具有較高的靈活性開放性。配合專為VR產品開發的 VR OS以及一系列創新技術,體驗效果引領市場,VR 產品廠商可以利用該平臺迅速進行產品化,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效果。圖圖52:VR-OS 軟件架構軟件架構 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27/31 證券研究報告 資料來源:中科創達官網,申港證券研究所 5.盈利預測及估值分析盈利預測及估值分析 5.1 盈利預測盈利預測 5.1.1 營收及毛利率營收及毛利率 智能軟件智能軟件:雖然下游智能手機市場景氣度下降,但公司經過數年以來廣泛而深度的生態鏈資源整合,形成了難以復制的卡位優勢,這保證了公司的持續增長。
90、我們預計 2023-2025 年公司智能軟件業務營收為 21.37/23.93/26.57 億元,同比增長 13%/12%/11%,毛利率分別為 49%/48.5%/48%。智能網聯車智能網聯車:1)智能座艙方面,深度綁定高通坐穩座艙領域龍頭,持續受益座艙智能化浪潮;2)操作系統方面,基于操作系統核心技術的全棧技術能力構筑了創達堅實的競爭壁壘,預計業務繼續保持穩健增長;3)自動駕駛方面,2023年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首次出貨,智駕業務開始放量。綜上所述,我們預計公司汽車業務 2023-2025 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27.79/43.63/69.38 億元,同比增長55%/57%/59%,毛利率為
91、52%/53.5%/55%。智能物聯網智能物聯網:以公司邊緣計算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行業相關業務現已初具規模,邊緣側 AI 時代的到來將進一步驅動公司智能網聯業務規模的增長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我們預計 2023-2025 年物聯網業務營業收入為 24.79/35.38/49.16 億元,同比增長 40.77%/42.71%/38.96%,毛利率為 25%/25.5%/26%。表表4:2023-2025 年營收預測(百萬)年營收預測(百萬)科目科目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營業收入合計 5445.454 7394.98 10294.35 14510.31 YOY 31.96%3
92、5.80%39.21%40.95%智能軟件 1891 2136.83 2393.25 2656.507 YOY 16%13%12%11%智能網聯汽車 1793 2779.15 4363.266 6937.592 YOY 46%55%57%59%智能物聯網 1761 2479 3537.835 4916.212 YOY 39%40.77%42.71%38.96%資料來源:Wind,中科創達2022年年報,申港證券研究所 表表5:2023-2025 年毛利率預測年毛利率預測 科目科目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綜合毛利率 39.29%42.08%42.54%43.55%中科創
93、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28/31 證券研究報告 科目科目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智能軟件-49%49%48%智能網聯汽車-52%54%55%智能物聯網-25%25%25%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5.1.2 費用率費用率 銷售費用率:銷售費用率:中科創達的卡位和生態優勢驅動了銷售與市場,帶動了客戶觸達,吸引了大量智能終端生態客戶主動尋求合作,從而降低了獲客難度并形成口碑效應。我們預計創達消費費用會保持相對穩定,預計創達 2023-2025 年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3%/3%/3%。管理費用率:管理費用率:隨著公司新型組織
94、體系的建設成熟,我們預計創達的管理費用率 2023-2025 年分別為 9%/8.5%/8%。研發費用率:研發費用率:2023 年公司啟動 smart to intelligent 戰略轉型,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我們預計創達的研發費用率 2023-2025 年分別為 16%/17%/18%。表表6:2023-2025 年費率預測年費率預測 科目科目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銷售費用率 3.06%3%3%3%管理費用率 8.81%9%9%8%研發費用率 15.55%16%17%18%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5.2 估值分析估值分析 公司新興業務所處行業高速發展
95、,傳統軟件業務發展穩健,將持續推動公司增長,盈利預測如下:預計 2023-2025 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 73.95/102.94/145.1 億元,歸母凈利潤為 10.09/14.01/20.39 億元。創達作為智能 OS 龍頭,空間與壁壘均具有顯著優勢,理應給予更高估值。23 年給予 55 倍估值,對應目標市值 554.95 億元,給予“買入”評級。表表7: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PE 估值水平估值水平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股票代碼股票代碼 當 前 市 值(億當 前 市 值(億元)元)凈利潤(單位:億元)凈利潤(單位:億元)P/E 2023E 2024E 2025E 2023E 2024E 2025
96、E 四維圖新 688326.SH 277.92 0.81 2.40 3.32 345.1 115.8 83.8 德賽西威 002920.SZ 888.32 16.08 21.96 28.39 55.3 40.4 31.3 平均 200.2 78.1 57.5 中科創達 002405.SZ 457.80 10.09 14.01 20.39 45.4 32.7 22.5 資料來源:Wind,申港證券研究所 6.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物聯網市場不確定較高的風險:物聯網市場不確定較高的風險:智能物聯網是公司大力拓展的戰略業務。智能物聯網業務具有海量的市場規模,但仍屬于導入期,存在熱點分散,此起彼伏的現象,
97、不確定性較大。如果公司不能把握行業特點,客戶拓展進度和訂單數量不及預期,將對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29/31 證券研究報告 AI 技術落地不及預期的風險:技術落地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已發布 Rubik 大模型,未來堅定推進 AI 大模型與業務場景的融合。但目前 AI 大模型技術仍處于發展初期,其進展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若技術研發進展不及預期,可能導致應用實踐進程緩慢。智能手機及智能汽車需求不足的風險:智能手機及智能汽車需求不足的風險:公司的主營業務聚焦于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領域,若下游汽車銷量增長乏力,則會對公司業績增長產生不利
98、影響。盈利預測中假設偏離真實情況的風險。我們主要通過營收增速、毛利率來預測公司業績,若假設的條件不及預期,則盈利預測與實際經營結果可能出現一定偏差。對于 2023 年業績:若營收增速下滑 1 個 pct,則 2023 年歸母凈利潤下滑 12.16 百萬元(-1.2%)若毛利率下降 1 個 pct,則 2023 年歸母凈利潤下降 63.35 百萬元(-6.3%)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30/31 證券研究報告 表表8:公司盈利預測表公司盈利預測表 利潤表利潤表 單位單位:百萬百萬 元元 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 單位單位:百萬百萬 元元 2021A 20
99、22A 2023E 2024E 2025E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營業收入營業收入 4127 5445 7395 10294 14510 流動資產合計流動資產合計 4332 7533 8866 12350 17337 營業成本營業成本 2501 3306 4283 5915 8190 貨幣資金 2117 4667 5066 7052 9940 營業稅金及附加 13 16 22 31 44 應收賬款 1288 1802 2378 3310 4665 營業費用 129 167 222 309 435 其他應收款 41 0 0 0 0 管理費用 406 480
100、666 875 1161 預付款項 93 63 120 166 229 研發費用 513 847 1183 1750 2612 存貨 715 850 1163 1606 2224 財務費用 11 -13 15 21 29 其他流動資產 68 85 118 165 232 資產減值損失 0 0 0 0 0 非流動資產合計非流動資產合計 2907 3188 4291 5751 7117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0 0 0 0 0 長期股權投資 38 45 45 45 45 投資凈收益 30 24 37 51 73 固定資產 479 463 640 958 1239 營業利潤營業利潤 654 771 11
101、86 1647 2395 無形資產 0 0 0 0 0 營業外收入 2 0 1 1 1 商譽 405 415 415 415 415 營業外支出 14 7 5 5 5 其他非流動資產 0 0 0 0 0 利潤總額利潤總額 642 764 1182 1643 2391 資產總計資產總計 7239 10721 13157 18101 24454 所得稅 12 40 59 82 120 流動負債合計流動負債合計 1740 1196 1114 1483 2989 凈利潤凈利潤 630 725 1123 1561 2272 短期借款 696 0 0 0 1000 少數股東損益-17 -44 114 15
102、9 233 應付賬款 295 330 467 644 892 歸屬母公司凈利潤 647 769 1009 1401 2039 預收款項 0 0 0 0 0 EBITDA 1107 1412 1471 2154 3089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70 65 67 66 66 EPS(元)(元)1.53 1.77 2.21 3.06 4.46 非流動負債合計非流動負債合計 237 215 247 315 416 主要財務比率主要財務比率 長期借款 1 0 -2 -4 -6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應付債券 0 0 0 0 0 成長能力成長能力 負債合計負債合計
103、1977 1411 1361 1798 3404 營業收入增長 57.04%31.96%35.80%39.21%40.95%少數股東權益 73 244 358 517 750 營業利潤增長 41.61%17.89%53.79%38.83%45.46%實收資本(或股本)425 457 457 457 457 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增長 45.96%18.77%31.22%38.89%45.53%資本公積 2558 5832 1233 2978 4172 獲利能力獲利能力 未分配利潤 1561 2201 3130 4419 6295 毛利率(%)39.40%39.29%42.08%42.54%43.5
104、5%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合計 5189 9067 5516 8595 11729 凈利率(%)15.27%13.31%15.19%15.16%15.66%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7239 10721 7235 10911 15883 總資產凈利潤(%)8.94%7.17%7.67%7.74%8.34%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 單位單位:百萬百萬 元元 ROE(%)12.47%8.48%18.29%16.30%17.38%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償債能力償債能力 經營活動現金流經營活動現金流 139 497 386 940 1369 資產負債率(%)27%
105、13%19%16%21%凈利潤 630 725 1123 1561 2272 流動比率 2.49 6.30 7.96 8.33 5.80 折舊攤銷 96 155 270 487 665 速動比率 2.08 5.59 6.92 7.24 5.06 財務費用 11 -13 15 21 29 營運能力營運能力 應付帳款減少-496 -514 -576 -932 -1355 總資產周轉率 0.64 0.61 0.82 1.13 1.08 預收帳款增加 0 0 0 0 0 應收賬款周轉率 4 4 4 4 4 投資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443 -454 -1323 -1876 -1927 應付賬款周轉
106、率 18.44 17.42 18.57 18.53 18.89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0 0 0 0 0 每股指標(元)每股指標(元)長期股權投資減少 30 -8 0 0 0 每股收益(最新攤薄)1.53 1.77 2.21 3.06 4.46 投資收益 30 24 37 51 73 每股凈現金流(最新攤薄)0.10 5.58 0.87 4.34 6.31 籌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 345 2508 1335 2922 3445 每股凈資產(最新攤薄)12.21 19.82 12.06 18.79 25.64 應付債券增加 0 0 0 0 0 估值比率估值比率 長期借款增加-4 -1 -2 -
107、2 -2 P/E 58.92 50.70 40.80 29.38 20.19 普通股增加 2 32 0 0 0 P/B 7.37 4.54 7.46 4.79 3.51 資本公積增加 163 3274 -4599 1746 1194 EV/EBITDA 33.31 25.90 24.58 15.86 10.45 現金凈增加額現金凈增加額 41 2552 398 1986 2888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申港證券研究所 中科創達(300496.SZ)首次覆蓋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免責聲明 31/31 證券研究報告 分析師承諾分析師承諾 負責本研究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的每一位證券分析師,在此申明,本報
108、告的觀點、邏輯和論據均為分析師本人獨立獨立研究成果,引用的相關信息和文字均已注明出處,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影響和授意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影響和授意。本報告依據公開的信息來源,力求清晰、準確地反映分析師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過去不曾與、現在不與,未來也將不會與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或觀點直接或間接相關。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本證券研究報告所載的信息、觀點、結論等內容僅供投資者決策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證券研究報告均不構成對任何機構和個人的投資建議,任何形式的分享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任何形式的分享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市場有
109、風險,投資者在決定投資前,務必要審慎。投資者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本報告由申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撰寫,申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本公司”)是具有合法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的機構。本報告中所引用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報告中的信息或意見并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投資者據此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本公司和作者無關。本研究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
110、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能會波動。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申港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報告的風險等級定級為 R3 僅供符合本公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的客戶使用,本公司
111、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當然客戶。未經授權私自刊載研究報告的機構以及其閱讀和使用者應慎重使用報告、防止被誤導,本公司不承擔由于非授權機構私自刊發和非授權客戶使用該報告所產生的相關風險和責任。行業評價體系行業評價體系 申港證券行業評級體系:增持、中性、減持申港證券行業評級體系:增持、中性、減持 增持增持 報告日后的報告日后的 6 6 個月內,相對強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個月內,相對強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 5 5以上以上 中性中性 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相對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介于-5+5之間 減持減持 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相對弱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 5以上 市場基準指數為滬深 300 指數 申港證券公司評級體系:買入、增持、中性、減持申港證券公司評級體系:買入、增持、中性、減持 買入買入 報告日后的報告日后的 6 6 個月內,相對強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個月內,相對強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 1515以上以上 增持增持 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相對強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 515之間 中性中性 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相對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介于-5+5之間 減持減持 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相對弱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 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