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聯行:2023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3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仲量聯行:2023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30頁).pdf(3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2023年9月研究部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前言作為工業品,汽車是產業鏈最長的工業門類之一,上下游企業眾多、就業覆蓋面廣;作為消費品,汽車又是傳統消費四大金剛之一,對社零消費貢獻巨大,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而如今,新能源浪潮又賦予這一傳統產業全新生命周期。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5%,全球市場份額亦超過六成。這些數字暗藏著中國二十年堅持不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也預示著作為領跑者首入無人之境的挑戰。在產業變革中,造車新勢力的初生牛犢與傳統車企的大象轉身,刻畫出時代的發展印記。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步入全面市場化驅動的大眾消費階段,同時也
2、意味著市場已告別過去的高增長,由藍轉紅。在消費群體擴容、電動化、智能化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本報告結合新時期消費者的需求特征,展望OEM(整車制造商,下同)產品趨勢,并由此推演各零部件企業的未來生產布局和物業選擇特征。仲量聯行期望通過前瞻性的行業分析,幫助投資者、市場主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探尋差異化的產品路徑,從紛雜的信息中挖掘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長期投資機遇。2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目錄第一章新能源汽車進入大眾消費的第四發展階段,長坡厚雪但依然曲折 4 1.汽車工業之于中國消費與投資的“雙主要”意義 42.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大眾消費的第四階段,消費特征顯著轉變 5第二章
3、需求側環境 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面臨多重挑戰 61.新能源汽車消費告別高增長,下沉市場和海外市場有望在第四階段塑造第二增長曲線 62.第四階段大眾消費客群畫像:成本和產品力驅動屬性增強 9第三章供給側環境 新能源汽車品牌混戰加劇,OEM調整產品策略 101.內資OEM產品思路轉變:從打造互聯網科技產品到耐用消費品 102.產品趨勢1:核心零部件集成化、輕量化緩解迫在眉睫的降本增效問題 123.產品趨勢2:持續押注電池及快充技術,續航補能迅速追趕燃油車 134.產品趨勢3:智能化設備應用成為OEM差異化競爭重點方向 15 5.產品趨勢4:產量交付能力成為新時期OEM爭奪市場份額的核心支撐 15 第
4、四章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整零關系由垂直轉向共生 161.燃油車時代:精細化的分工協作、垂直化供應鏈體系 162.新能源汽車時代:垂直供應鏈體系逐步解體,創新合作模式 17 2.1.第三階段,整零關系快速從“黑盒”向“白盒”模式傾斜 18 2.2.第四階段,灰盒Tier 0.5模式以及整零環繞共生模式短期具有較強的發展前景 20 2.3 第五階段,遠期來看更多零部件由自研走向外購 21第五章新階段多元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布局,激活更多輕資產物業投資需求 221.傳統汽車生產基地擴充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傳統燃油車OEM積極拓展新能源子品牌 222.非傳統汽車生產新興城市提早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躋身高增長市場
5、 233.新能源汽車產能向內陸及非傳統汽車制造集中區滲透,新時期供應鏈格局帶動零部件企業亦呈現多點分布特征 234.內陸地區出海劣勢亦有改善 255.新時期快速變化的整零關系,有望在短期激活更多輕資產物業投資需求 263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1.汽車工業之于中國消費與投資的“雙主要”意義長期以來,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一方面,汽車作為產業鏈極長的工業品,零部件數以萬計,上游幾乎囊括冶金、電子、化工等在內的所有制造業門類,對其它制造業具有強輻射力。另一方面,汽車亦屬于重要的大眾消費品,擁有廣闊且持續的需求市場。中國
6、汽車零售消費額占社零總額的比重過去十年一直穩定在10%上下。2020年受疫情影響,社零消費整體出現下滑,但汽車卻是為數不多保持正增長的消費品類。在中國向消費驅動型經濟轉型的發展階段,新能源汽車所帶來的增量消費不容小覷。兼具大宗消費品和長產業鏈工業品雙重特性的汽車制造業也因此成為為數不多的上下游輻射廣闊、就業拉動性強的產業門類。中國汽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中國汽車相關稅收占全國稅收比例和從業人員占全國城鎮就業人口比例,兩大關鍵指標連續多年超過10%。據測算,汽車制造業每增加一個就業崗位,能帶動上下游產業增加約七個就業崗位。圖表1:中國汽車零售額占商品零售消費額的比例及貢獻率第一章:新能源汽車進入第
7、四發展階段,長坡厚雪但依然曲折-40%-20%0%20%40%60%80%100%120%0%3%6%9%12%15%18%21%24%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4數據來源: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30%20302009-20132014-20172018-20222023-20292030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2.新能源汽車進入大眾消費的第四發展階段,消費特征顯著轉變自2009年中國首次啟動“十城千輛工程”(即通過財政補貼,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
8、)以來,直至2022年底,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終止,國補退場。中國新能源汽車經歷過13年沉浮,在此報告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程總結劃分為五大階段。1第一階段:始于2009年的“十城千輛”計劃,這一階段的發展對象主要為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務以及市政車輛。由于公共交通車輛的使用規模有限,導致新能源汽車市場遲遲無法形成規?;l展。2第二階段:在認識到以上問題后,中國產業政策逐漸向市場龐大的乘用車市場傾斜。2014年,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正式出臺,但這一時期完全由補貼政策主導的銷售模式使得中國電動乘用車“三電技術”缺乏提質增效動力,使用便捷遠低于燃油車,無法真正被大眾消費者接受,距離完全市
9、場化的發展目標仍有較大差距。轉變補貼方式,從大水漫灌式的購車補貼向精細化扶持迫在眉睫。圖表2:中國新能源汽車五大發展階段3第三階段:2018年調整完善后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細則應運而生,對進入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的車型提出續航里程、百公里能耗、電池能量密度都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制定了國補金額逐年退坡的計劃。由此拉開中國動力電池技術突飛猛進,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的大幕。4第四階段: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已達28.3%。在國補完全退出的背景下,這一數字預示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式進入全面市場化驅動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更多首次購車群體的選擇,同時也將激發大量“油換電”需求,
10、新能源汽車逐步成為汽車消費的核心產品。5第五階段:2030年后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趨近成熟,油電置換需求接近尾聲,新能源汽車消費將回歸低增長的“新常態”。報告后續內容將著重分析新時期的汽車消費環境有何特征,以及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帶來的影響。5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Wind、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收入信心指數榮枯線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當大宗商品具備大眾消費品的消費特征,其發展軌跡往往呈現與經濟周期接軌并行的時序特征。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正式進入市場化驅動的大眾消費時代,隨著消費群體擴容下沉,作為僅次于住房支出的第二大家庭消費,汽車消費市場的長期發
11、展離不開宏觀經濟環境。相較于過去政策,關鍵零部件產能對消費市場的影響,未來影響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因素將更多來自人口、經濟、技術發展等宏觀環境。第二章需求側環境 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面臨多重挑戰1.汽車消費告別高增長,下沉市場和海外市場有望塑造第二增長曲線1.1大眾消費者收入增長預期減弱,汽車購置更趨理性過去三年,因疫情擾動,經濟增長的“三重壓力”與日俱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及預期。一方面,汽車全產業鏈條向市場提供龐大的就業機會。在經濟基本面收緊時,中小微制造企業、個人消費服務業企業首當其沖,經營承壓,導致就業壓力增加、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另一方面,在中國主要家庭資產配置中,占比較高的房產類固
12、定資產和股票基金類流動性資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投資風險,家庭資產或面臨縮水風險。圖表3:中國居民收入預期與汽車銷量相關性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數據顯示,反映居民對未來就業和收入預期的收入信心指數自2022年第二季度開始持續低于榮枯線,居民消費意愿大幅下調。受此影響,過去三年全國商品零售額和大宗消費品汽車的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遠期來看,中國人口自2022年進入負增長時代,這一趨勢勢必對有賴于人口數量規模的商品房及汽車大宗消費產生利空負面影響。-18%0%18%36%54%72%90%40%42%44%46%48%50%52%2021 Q12021 Q22021 Q32021 Q42022
13、Q12022 Q22022 Q32022 Q42023 Q12023 Q22023 Q3?6數據來源:Wind、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1.2補貼政策驅動消費的邊際效應遞減,新能源汽車消費全面轉向市場驅動作為高單價的大眾消費品,汽車銷售額占全國商品零售額比重連續多年超過10%,是份額最大的商品門類。因此,刺激汽車消費對拉動社零增長的意義不言而喻,也是中國促消費政策的重要發力點。這里我們對歷年汽車銷量以及車輛購置扶持政策進行梳理對比,發現汽車是典型的政策敏感型消費品。在2009-2021的十三年間,每當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推出
14、,市場銷量均應聲大漲,成為拉動當年社零增長的主引擎。然而2022年,在新能源汽車國補延長和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等多重利好政策下,汽車銷量增速仍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至2.1%,其中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幅也從2021年157.5%的高點,回落至2022年的93.4%。政策刺激效果減弱意味著未來在中國大中型城市,新能源汽車消費將更趨近于市場化消費,而非政策引導性消費。與此同時,政府與車企也將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增量需求押注于對車價和新能源推廣政策更為敏感的下沉市場和海外市場。圖表4:汽車銷量與汽車消費支持性政策的相關性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
15、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30%0%30%60%90%120%150%180%6/3.5/20132015101201612311.65%201620226120221231302.02021-20227數據來源:Wind、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圖表5: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及占比1.3下沉和海外市場重塑新能源汽車第二增長曲線面對清晰可見的國內高線城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天花板,在未來兩大新能源汽車增量市場中,價格敏感度較高且新能源基礎配套設施有待完善的下沉市場,
16、有望成為15萬以內高性價比混動新能源車型的主戰場。而對于純電車型,也是中國眾多造車新勢力的核心腹地,下沉可謂困難重重、挑戰極大。一方面,新勢力OEM在高線城市多年累積的優質續航補能體驗和售后服務難以下沉。另一方面,價格優勢顯著但續航和動力性有限,城市通勤特征突出的A0、A00純電車型則與低線市場用戶需求錯配。因此對于價格集中分布于高低兩端的純電車型而言,在國內高線城市滲透見頂后,廣闊的海外市場將支撐起重要的第二增長曲線。以歐洲、東南亞、GCC海灣國家以及南美為代表的海外市場正在復刻中國大中城市新能源汽車需求軌跡。0.3%4.3%27.1%33.1%38.9%39.4%0%8%16%24%32%
17、40%48%0501001502002503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8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21.3%20.7%12.4%34.5%28.3%16.6%16.2%14.6%17.0%7.8%3.8%4.5%0.9%1.3%1010-1515-2020-3030-4040-5050115-202028.2%1515-202037.9%33.7%55.2%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92.第四階段大眾消費客群畫像:成本和產品力驅動屬性增強畫像2:對老牌車企具有經時間沉淀的信賴,避險需求顯著由于大宗消費品價格高昂且折
18、舊周期長,消費者在選購時往往表現出明顯的消費避險心理特征。前日產汽車公司CEO卡洛斯戈恩曾做過一個測試,將同樣的車冠以不同的品牌標識拿給顧客評判,結果出現不同的價格判斷,這個價格差異反映的即是車企的品牌價值。以德系、美系、日系為代表的歐美車企經過百年發展,已積累龐大的品牌忠誠客群。而對于60、70、80后消費者而言,他們的消費慣性成型于中國品牌全面崛起前,因此外資、合資汽車品牌通常是其心目中高品質、高安全保障的代名詞。伴隨汽車油電市場的代際更迭,新能源汽車消費群體的年齡跨度必然擴大,合資及外資傳統OEM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價值以及避險屬性有望為其吸引一批品牌忠誠的消費者,釋放一波油電轉換的汽車需求
19、。畫像3:期待與燃油車媲美的續航補能體驗,同時對購車等待時間敏感電車補能問題每逢大假必然反復,高速公路充電等待時間過長以及快充樁周轉利用效率低等問題長期存在,成為制約消費者“油換電”的最后障礙。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攀升,造車新勢力訂單式生產方式、長交付周期的弊端也進一步暴露,成為繼續航補能后,電車最突出的產品劣勢。而新一階段大眾消費者對購車等待時間的包容度也明顯低于愿意為科技體驗買單的早期消費者。因此,未來能夠實現快速量產交付的OEM將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的占據有利地位。畫像4:關注智能化設備的實用性和使用便捷度蘋果手機作為電子產品能獲得極高的用戶認可,源自其顛覆式的產品創新為消費者帶來的更
20、簡潔的功能設置、更簡單高效的使用方式。無論是眼動識別、手勢識別還是語音輸入都能有效降低用戶設置、尋找、輸入的難度和時間。真正意義上成功的大眾消費品必將是“無論老幼、任何人都能上手”的產品。那么面對新能源汽車這個使用頻次遠低于手機、非完全科技電子屬性的出行代步工具,一切使用復雜且成本高昂的智能化設備都存在事倍功半的風險。圖表6:2022年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不同價格區間的銷量占比畫像1價格敏感度高,更關注性價比和使用成本進入大眾消費時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遵循市場資源配置的首要原則,價格競爭策略被多數車企采納。特斯拉在年初降價后,收獲歷史新高的季度銷量,也側面反映出商品的價格彈性仍在,低價競爭蘊含巨大
21、需求潛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低于15萬元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僅為33.7%;相反,在市場化水平更高的燃油車市場,這一占比高達55.2%。我們預計在進入第四發展階段后,新能源汽車各項衡量消費的指標將逐步貼近燃油車市場,前者的主力價格區間將進一步下探。9數據來源:各公司官網、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102023年上海車展期間,各外資OEM紛紛打出“電動化”招牌。2023年前7月,外資及合資OEM推出的新能源車型占全部新車型的比例攀升至36%,這不禁讓我們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競爭格局產生新的判斷。一方面,隨著外資OEM大象轉身,加速
22、布局電動車型搶占中國市場。例如奔馳在上海車展上帶來四大核心品牌的電動車型,并稱已實現全品牌電動化;寶馬、奧迪首次以全電動車型亮相上海車展;大眾汽車7億美元入股小鵬汽車,奧迪與圖表7:2023年新發售車型中,合資及外資品牌車型數量占比上汽在電動智能化領域合作落地,均顯示出極強的在華電動化發展戰略。另一方面,無法靠賣燃油車輸血的中資造車新勢力,能否扭虧為盈是其短期的生存命題,銷量較小的OEM都將面臨研發及生產成本無法被規模分攤的困境。未來兩至三年仍將是各OEM生死存亡的市場份額爭奪期。在燃油車時代,銷量第一的車企市場占有率尚且不足10%,市場競爭高度分散;如今來到新能源汽車時代,勝負仍未見分曉。第
23、三章供給側環境 新能源汽車品牌混戰加劇,OEM調整產品策略?&?OEM?OEM?36.2%63.8%10圖表8:新能源&傳統汽車OEM經營指標情況圖表9:代表性OEM研發及營銷費用情況備注:燃油汽車采用廣汽、長安、長城、上汽、吉利為代表,計算其平均銷量及以銷量加權平均的毛利率、凈利率、造車和研發營銷成本。數據來源:各公司年報、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備注:燃油汽車采用廣汽、長安、長城、上汽、吉利為代表,計算其平均銷量及以銷量加權平均的研發、營銷費用。數據來源:各公司年報、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05010015020025030035003691215182120202021202
24、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04080120160200240280-100%-80%-60%-40%-20%0%20%40%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111:內資OEM產品思路轉變:從打造互聯網科技產品到大眾耐用消費品過去中國眾多造車新勢力將
25、海量資金投入核心零部件研發、產品營銷推廣,借此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軟硬件技術突飛猛進,也迅速構建起與消費電子產品類似的直營銷售體系,成功將國產新能源汽車打造為代表創新與先進技術的科技產品。但另一方面,各造車新勢力的巨額研發和營銷投入無法通過規模效應分攤,始終難以盈利。進入大眾消費時代,隨著消費群體擴容與下沉,新能源汽車有望實現規?;N量,但其作為汽車這一出行代步工具的“耐用消費品”屬性,也將逐漸超越“電子科技產品”屬性,購買成本和后續使用成本成為核心消費驅動因素。對于造車新勢力和傳統汽車OEM,過去燒錢圈地的營銷模式難以持續,生存門檻將完全由規模和利潤構成。因此新一階段,OEM將更聚焦成本控制、
26、高性價比車型,更有針對性的電動化、智能化技術開發,并為未來深入低線城市及海外市場做好相應的產品準備。本章節著重梳理了面對第四發展階段,各OEM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的四大產品趨勢。11圖表10:代表性零部件集成化&輕量化技術總結圖表11:2023年新發售車型自動駕駛等級數據來源:浙商證券、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數據來源:各公司官網、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55.3%92%20L2+L2/?&?DCU?ECU?CPU/GPU?DCU?One-Box?ESP/ESC?Chiller?NOA?OBC?+?PDU?+DC/DC?4D?L2/L2+?BOM?L2/L2+?W-HUD
27、?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2.產品趨勢一:核心零部件集成化、輕量化緩解迫在眉睫的降本增效問題隨著量產能力和盈利能力成為第四發展階段OEM的必要生存條件,OEM更加關注如何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通過零部件集成化,輕量化為整車降本增效,在減少總零部件數量的同時降低整車重量,以實現更長續航正在成為新能源汽車主流趨勢。因此無論是減輕車身重量、降低成本的一體化壓鑄技術;電子電氣架構中整合各電子控制器(ECU)模塊并通過多核CPU/GPU芯片進行集中處理的域控制器(DCU);電子液壓制動系統中的將助力器與ESP/ESC合二為一的One-Box方案;熱管理中八通閥一體化控
28、制模塊;智能駕駛領域的NOA行泊一體化方案;以及“小三電”中的車載充電機(OBC)+高壓配電盒(PDU)+DC/DC變換器三合一總成方案,無不展示出OEM和各零部件供應商在產品集成化與輕量化的不懈努力。降低成本方面,在智能駕駛板塊以4D毫米波雷達替代低線束激光雷達,以技術更成熟的、BOM(物料清單)更低的L2/L2+自動駕駛應對大眾消費需求;在內外飾、座椅、線束、W-HUD玻璃等零部件加速國產替代,以及供應鏈本土化也都是實現成本控制的重要方向。特斯拉作為行業領軍企業,堅持走不依靠激光雷達的智能駕駛路線,2023年又宣布將制造一種新型驅動裝置以減少碳化硅材料的使用。即使是已達到規?;慨a的特斯拉
29、也始終將零部件成本控制放在首位。12圖表12:2023年新車型平均續航里程及快充情況圖表13:2022-2023年碳酸鋰(電池級Li2CO399.5%)全國市場價格走勢數據來源:各公司官網、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數據來源:Wind、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010203040506070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2022.122023.012023.022023.032023.042023.052023.062023.07/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3.產品趨勢二:持續押注電池及快充技術,
30、續航補能迅速追趕燃油車續航補能便捷度不及燃油車是過去限制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核心原因之一,也是第四階段重點補短板對象。當續航里程足夠高即可減少補能需求,當補能日益高效便捷則可以填補續航不足的短板,這也是目前眾多OEM和動力電池企業重點技術攻關領域。無論是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CTP方案、比亞迪的刀片電池CTB方案,亦或是特斯拉的4680電池CTC方案;無論是向半固態電池、固態電池、或者凝聚態電池的研發方向,都是力爭將電池能量密度以及電池包空間利用率壓榨至極致。根據仲量聯行統計,2023年發布的純電新能源新車型中,20萬以及上車型平均最低續航里程達到574公里,快速逼近燃油車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自202
31、2年11月起,上游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回落讓過去被原材料成本大幅擠占的動力電池研發資金得以釋放。OEM和“三電”企業能夠將更多資金投入“三電”研發環節,助力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快充技術快速發展。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鋰電池價格和產能波動較大,OEM與電池供應商往往呈深度綁定關系,部分OEM如比亞迪、特斯拉甚至成為Tier0自研自產電池,以確保電池供應的安全穩定性。kWhkm26.2266.71057.0444.310-2077.7587.921-3591.3560.83580%100%2056.3100%13在“補能方面”,自2019年保時捷推出首款800V快充車型后,2022年中國正
32、式開啟800V高壓快充高速發展期。截至2022年底,已有超過25家OEM的量產車型使用800V快充技術。在這一技術架構下,電動車可以實現充電10分,續航200-400公里。同時與之配套的公共充電樁電壓也有望升級至800V-1000V。高壓快充技術將逐步成為電動車標配,一舉扭轉“快充不快”這一補能劣勢,最終實現續航補能全面對標燃油車。圖表14:應用800V及以上高壓平臺的OEM介紹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備注:2023&2024及以后為基于2023年上半年信息預測數據來源:各公司官網、仲量聯行研究部根據市場公開信息整理,2023年8月2024*2023*202220211
33、1800Ve3.0ocean-X800Ve3.09800V800VGT8A4809800VAION Vplus800VSiCG669800V SiCG9800V 2023800V MPVWhaleShark2024800V800VB119800V400kW500kWNT3800V8800V11800V800VPolestar510800VEletre800VSH i800VEV68800VEV511E-GMP800VEV6IONIQ5SSP800VTrinity2026Aicon800VA9 e-tronA6 Avant e-tron2023J1800Ve-tron GTPPEA6 e-tro
34、nPPE800VMacan800VMMA49800VCLA800V EMA800V800VNeue Klasse2025800VF71000VSemi Truck144.產品趨勢3:智能化設備應用成為OEM差異化競爭重點方向5.產品趨勢4:產量交付能力成為新時期OEM爭奪市場份額的核心支撐圖表15:OEM及智能設備供應商四類合作模式圖表16:代表性新能源汽車品牌新車型推出時間線對于新能源汽車OEM,如果說“三電”系統是新能源汽車最基礎且核心的技術板塊,智能座艙則是投入產出比極高的應用板塊。前者是針對新階段大眾消費者剛需及痛點,解決買不買的問題;而后者則是除外觀外,最能刺激用戶感官的環節,也是各
35、家OEM差異化競爭的關鍵。相比自動駕駛極高的研發成本和技術難度,智能座艙相關軟硬件的開發和應用難度更低,也更容易獲得消費者認可。其中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的智能座大量油換電的大眾消費群體不同于對電動技術接受度高、敢于嘗鮮的早期用戶,對于新車交付時間、產品質量穩定性包容度更低。普羅大眾更關心各種先進的三電技術、日新月異的智能化設備,能否從發布會幻燈片走進家門,具備穩定量產交付能力的OEM將在激烈的紅海市場中占得先機。而另一方面,早期造車新勢力的科技產品營銷模式使得新能源汽車的迭代速艙域控制器;為用戶提供便捷使用體驗的車機系統、信息娛樂應用、多聯屏幕、語音/手勢交互功能、HUD(抬頭顯示)等智能化配置成
36、為各OEM創新研發焦點。而智能座艙相關設備供應商與OEM的合作模式也可以劃分為全委托、應用自研、硬件代工以及Tier0.5(灰盒)四類??梢钥闯鲈谥悄茏撽P鍵的域控以及其他軟硬件上,內資OEM為確保更好的產品體驗,以及綁定未來增值空間,更傾向于由外部供應商提供硬件設備或基礎架構,并在此基礎上自研開發軟件及應用。度不斷向消費電子類產品看齊。各OEM都期望通過不間斷的新車投放以保持品牌熱度,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目光,進而形成以月為單位的產品迭代周期。而備受新能源汽車OEM推崇的Just In Time(JIT)訂單式生產模式更是進一步將OEM的設計和生產時間壓縮到極致。新發展階段為保障交付時間和產品
37、質量,大量低線供應商和Tier 1企業將在更早階段共同參與整車的研發設計工作。Tier1Tier0.5Tier 0.5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數據來源:各公司官網、仲量聯行研究部根據市場公開信息整理,2023年8月數據來源:浙商證券、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2023E202220212020/ProMAX DM-i/Plus/05/07Plus DM-i/Plus EV/ProDM-I/Plus DM-i/Plus EVDM/EV/DM/PlusPolestar 4Polestar 3Polestar 2L7/L69AION Y Plus/AIONL XP lus
38、AION Y/AIONS Plus/AIONVPlusAION S/AIONVS7SL03GT/VAyaSU/VL7/L8/L9ES6/ET5TET5/ES7/EC7ET7EC6P7i/G6G9P5/G3iP7C11C01C11T03LS7/LS6L7F7R7M5M5/M715圖表17:代表性零部件企業選址布局傾向性數據來源: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OEMOEM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新能源汽車為汽車制造業帶來全新生命,供應鏈各參與方不再因循守舊,OEM也不再執著于一言堂,整零企業的合作關系也在持續探索創新。面對日益殘酷的市場競爭,唯有戮力同心,方可力行致遠。1
39、.燃油車時代:精細化的分工協作、垂直化供應鏈體系零部件通用屬性強,工藝成熟,產品迭代周期長,因此OEM研發和生產時間較為充裕。由于歐美日車企是燃油車時代絕對的霸主,其漫長的品牌發展史也是一部汽車工業的供應鏈分工合作史,通過精細化的分工,讓汽車的零部件供應商遍布全球,因此汽車也是離散制造屬性最強的工業品之一。歐美日車企掌握關鍵的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技術,以及核心零部件的設計開發工作,生產環節均交給外部供應商。在這一體系下,OEM對零部件企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核心零部件也有獨立的設計團隊、產品經理,大量供應商無法參與產品研發環節。同時燃油車時代,由于新車型的開發和迭代周期較長,OEM與供應商的設計
40、生產時間充裕;加之歐美日車企的百年造車歷史也使得燃油車零部件具有較高通用性,并逐步形成了垂直的供應鏈體系,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將整套成熟的生產及供應鏈模式帶入中國。燃油車OEM通常具備較精確的銷量預測,可以將生產前置,大量零部件企業通過較低的物流運輸成本進行遠距離供貨。長期培育形成的精細化垂直供應鏈體系,結合銷量預測的前置生產和安全庫存,加之中國較低的物流成本,雖然中國Tier1制造商與OEM的在全國范圍的地理分布有較強的正相關性,但汽車產業的本地配套率仍顯示出從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遞減的趨勢,展示出OEM對于零部件企業的吸附力主要來自產量規模、地區工業制造基礎和出口港口條件。仲量聯行整理11類汽
41、車核心零部件規模以上Tier1供應商的中國工廠分布情況,結果顯示其工廠數量與整車產量在地理分布上的相關性系數為0.54。其中相關性系數最高的四大類總成部件為座艙、內外飾、電驅動和車身部件,以上企業在中國的擁有更多工廠數量和更廣的地理分布。第四章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整零關系 由垂直轉向共生16圖表18:代表性造車新勢力規模以上Tier 1制造商工廠布局OEMTier 1Tier 1備注:圓點大小代表工廠數量多少;零部件供應商如在全國有多個生產基地,均被列入地圖中數據來源:蓋世汽車、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2.新能源汽車時代:垂直供應鏈體系逐步解體
42、,創新合作模式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核心Tier1企業布局仍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早期,由于各OEM銷量低,但零部件創新定制屬性強,市場上能夠與之匹配的供應商可謂鳳毛麟角。造車新勢力不得不自研軟硬件,或在全國范圍尋找能夠實現其產品要求的供應商,其中由傳統燃油車零部件制造商在其現有工藝下為其定制開發的產品占比較高。從代表性新能源OEM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分布可以看出,目前OEM工廠與零部件制造商工廠的正相關性較低,兩者地理分布松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初期,消費者更追求新科技體驗而對生產交付速度包容度較高,這一模式尚能應對。但面對高度競爭的第四發展階段,這一整零地理分布結構將有所 轉變
43、。17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2.1.第三階段:整零關系快速從“黑盒”向“白盒”模式傾斜早期由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通用性低,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創新及科技屬性零部件產品有限,而尋求大型企業定制開發的成本過高,自研軟硬件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普遍選擇。自競爭日趨激烈的第三發展階段開始,更加差異化的產品打法成為主流。全棧自研一度蔚然成風,在增值空間較大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快充領域,上至造車新勢力,下至傳統車企都期望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時間各大汽車紛紛發力自研項目,造車新勢力們更是將深度自研作為產品重要賣點,新能源汽車OEM的研發費用均錄得持續增長。但正如報告所述,汽車工業原
44、本就是高度重資產的產業,自研軟硬件無疑將重上加重,進一步壓縮車企的利潤空間。18圖表20:代表性OEM研發投入情況圖表19:OEM代表性自研功能部件概覽備注:燃油汽車采用廣汽、長安、長城、上汽、吉利五家OEM的加權平均單車研發費用以及平均總研發費用。數據來源:各品牌官網、仲量聯行研究部根據公開信息整理,2023年8月0501001502002500257101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2020202120224.4%3.8%15.0%22.0%19.4
45、%11.4%13.1%3.1%20223OEM4680DM-i200KW800V800V XPowerDATSDriveONEeMind GPTHarmony OSHUAWEI SOUNDHUAWEI SHAREHUAWEI HiCarCDCADLeapmoto Pilot3.0NGPXpilot4.0NADNT2.0NOP PlusAD Pro&ADMaxHUAWEI ADS2.0AutopilotXmartOSHarmony OSDojoECUICCXCUFSDIGBT Sic MCU數據來源:各公司年報、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19圖
46、21:新舊發展階段整零合作特征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2.2.第四階段:灰盒Tier0.5模式以及整零環繞共生模式短期更具發展前景灰盒模式下,零部件制造商深度參與產品研發設計,同時新車研發和生產時間將被大幅壓縮,傳統垂直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無法應對。這一階段,OEM追求成本壓縮的極致目標,全棧自研模式有望進化為零部件供應商與OEM共生的整零關系。由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通用性低于技術大一統的燃油車,現今新能源汽車正處于技術和應用的飛速創新期,各車企的產品技術百花齊放,大量零部件具有“強定制”屬性,眾多零部件的研發和設計被前置。例如,大量新能源OEM押注800V高壓快充技術,由
47、此帶來電子電氣件(如電機、DC/DC直流斬波器、空調、PEB電力電子箱)的全新設計需求,以重新匹配800V高壓架構。此外,在功能差異化較明顯的智能座艙部分,結合手勢、觸摸、面部識別、AR-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等一系全新功能的人機交互也需要更多軟硬件供應商從0到1的深度參與。各級零部件供應商與Tier 1以及OEM合作更加密切,這將極大動搖過去響應周期長、時效性低的垂直供應鏈體系。JIT(訂單式生產方式)短期仍是市場主流。在各OEM市場份額快速變化、銷量預測極為困難的第四階段早期,JIT按需生產的模式可以降低產品滯銷風險,將OEM庫存占用資金壓至最低。但這一訂單式生產方式對上游零部件制造商
48、提出更高要求。面對未來充分競爭的紅海市場,為降低顧客下單后的等待時間,更多零部件需要先于整車量產,新能源汽車時代的JIT模式更加考驗整零企業間的協作效率。供應鏈本土化有助于OEM降本增效,圍繞大型OEM布局的中小零部件企業數量將呈增長趨勢。而在成本壓縮方面,第四發展階段或將見證更多總價20萬以內的高性價比車型推向市場。過去走高品質路線的造車新勢力和合資OEM也有望推出更多低價車型,以迎合大眾消費者的訴求。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成本進一步壓縮不可避免,大勢所趨??紤]到目前仍有大量新能源OEM無法實現盈利,國產化、本地化的供應鏈模式有助于OEM降本增效。離OEM近、響應迅速、調整靈活及交付穩
49、定的零部件企業將更受青睞。OEM也有意培養扶持價格更低的本地中小零部件企業,同時增加第二、第三供應商以引入價格競爭并增強供應鏈穩定性。因此,我們判斷未來圍繞大型OEM布局的中小零部件企業數量將保持增長趨勢。數據來源: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OEMTier 1Tier 2Tier 3Tier NOEMTier 0.5Tier 1Tier 2Tier 3Tier 1Tier 2Tier 3Tier 1Tier 2Tier 3Tier 0.5Tier 0.5OEMOEMOEM20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2.3.第五階段:遠期來看更多零部件由自研走向外購,行業有望回歸較垂
50、直的供應鏈體系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早期,一批造車新勢力由于勢單力薄、銷量有限,外購軟硬件無法以量換價。彼時的中國市場也難以找到完全滿足其電動化和智能化訴求的零部件供應商,導致企業不得不自研部分核心零部件。這一方面,這樣的困境迫使OEM在行業發展初期必須迅速發展建立,打造屬于企業自身的技術壁壘,事實上這也成就了企業如今極具競爭的產品力。但另一方面,OEM的研發生產成本不可否認亦隨之大幅攀升。當新能源汽車各項技術在優勝劣汰的市場選擇中趨于成熟,分散的技術路線逐漸合流并普及后,新能源汽車的通用件比例亦將同步大幅增加,如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三電技術的功能差異性縮小,各零部件的生產成本也將在規?;纳a下被
51、逐漸分攤。屆時,外部供應商的成本優勢將愈發凸顯。因此,在遠期發展視角下,新能源汽配件將大概率回歸傳統較為垂直的供應鏈結構。其中技術附加值越高、通用性強、產品體積小的零部件企業將繼續傾向于以少數工廠覆蓋全國乃至全球客戶;而利潤低、工藝技術較為簡單、體積大的零部件將繼續圍繞大型OEM布局。21圖表22:2022年中國各地區汽車產量增減情況-40%-20%0%20%40%60%80%080160240320400480?2022?2022?2022?OEMOEM?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1.以上海、廣州、武漢、重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汽車生產基地在擴充新能源汽車新勢力的同時,傳統
52、燃油車OEM積極拓展新能源子品牌品牌新能源車型發展滯后的吉林則直面燃油車銷量滑坡的危機。目前,傳統汽車OEM青睞在原有生產基地附近增設新能源汽車專用工廠。以此判斷,隨著其進一步發力新能源車型,上海、廣州、武漢、重慶等傳統汽車制造基地有望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延續其全國產能優勢。數據來源:各省市社會統計公報、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第五章新階段多元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布局,激活更多輕資產物業投資需求近年傳統汽車OEM搭建新能源汽車子品牌步伐加快。大眾ID、廣汽埃安、上汽智己、上汽飛凡、東風嵐圖、長安深藍等一眾子品牌成為傳統車企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敲門磚。從2022年中國汽車產量分布及表現來看,在老牌
53、汽車生產基地中,傳統OEM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品牌,并引入電動車新勢力的上海、廣東、重慶均取得新能源汽車產量的正增長;而受困于合資22圖表23:2020-2022年完工及新建新能源汽車工廠分布圖圖表24:2022年vs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布數據來源:各省市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數據來源:仲量聯行研究部根據市場公開信息整理,2023年8月50100 150 200+0?2025年新能源汽車預計市場滲透率:50%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26%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232.合肥、常州、西安等新興城市提早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躋身高增長
54、市場3.新能源汽車產能向內陸及非傳統汽車制造集中區滲透,新時期供應鏈特征決定零部件企業呈多點分布之趨截至2022年底,西安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已指數級擴張至99.5萬輛,并幫助西安一舉超越上海,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賽力斯重慶工廠產量也快速增長至13.9萬輛。安徽、湖北、陜西、重慶分別形成了大眾+蔚來、小鵬+東風+吉利、比亞迪+吉利、華為賽力斯+長安等OEM集聚。與此同時,四川鋰礦資源儲量占全國總量的57%,居全國之首;憑借豐富的鋰礦資源與充沛且低價的水電資源,四川為碳酸鋰和動力電池企業提供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盛新鋰能、寧德時代、中創新航、鋒巢能源、億緯鋰能
55、等眾多動力電池及原材料行業龍頭企業在此集聚。2022年,四川省動力電池產量達到83GWh(千兆瓦時),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7%,新能源汽車三電配套優勢凸顯。伴隨內陸及非傳統汽車制造核心區新能源汽車產量提升,無論是其對本土零部件企業的扶持,亦或是對沿海零部件制造商的磁石效應,都將使得以湖北、安徽、重慶、陜西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新興制造基地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進一步提升。得益于新能源產業帶來的行業洗牌機遇,中國電動汽車工業得以彎道超車、后發制人。而這一趨勢放之國內亦準。隨著一批造車新勢力涌現,過去在燃油車時代積累的汽車工業基礎對新能源汽車制造的重要性下降,由于電車和燃油車的部分零部件無法通用,裝配檢測產線
56、也大相徑庭,因此各OEM發展電車,也更青睞新建電動車專用工廠,而非改造原有工廠。加之各地地政府招商引資均瞄準新能源汽車這一主賽道,中國各城市間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正時刻上演洗牌與彎道超車的戲碼。以合肥、西安、常州為代表的非傳統汽車制造強市迅速跟進,搶占新能源產業投資風口。23圖表25:潛力汽車零部件企業集聚城市生產成本情況0.769242060107.7203.00.79921802652.450/0.70120002427.3209.6/20220.739230045104.950129.70.761236060179.8300.73919002876.6500.77519002794.95
57、00.73620102534.75029.30.72121002747.54036.50.65520503031.950102.00.63519702719.520/0.877269045114.85099.00.82222803062.65045.70.73520703066.3500.71922803435.43044.80.79122802735.8500.71918403040.4500.79120603026.55042.2備注:工業地價為2023年上半年平均價格,工業電價及最低工資標準為各省市截至2023年6月最新標準。數據來源:各城市規劃和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省市人民政府網、北極
58、星電力網、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零部件制造商迎來更多區域性生產布局機遇新能源整車產量逐步向內陸和非傳統汽車制造基地滲透,為中小成長型零部件制造商,以及產品創新轉型的燃油車零部件制造商提供更多區域布局的可能性。仲量聯行研究發現,中國眾多快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一線城市,雖然面臨土地及能源成本較高的挑戰,但憑借友好的營商環境、極高的對外開放度及充沛優質的高校人才儲備,未來仍將是成熟型OEM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及整車制造的核心投資目的地。與此同時,大量二三線城市正通過極具吸引力的產業優惠政策以及更低的工業地價、大工業用電價格、最低工資標準,在成本
59、控制嚴格、市場競爭激烈的第四發展階段,試圖招引OEM和大量零部件制造商落地。在汽車制造業全面洗牌的東風下,各大城市正在重新書寫自己的產業篇章。24圖表26:內陸地區出海通道示意圖GCC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4.西部陸海新通道,內陸地區出海劣勢逐步改善面對海外市場這一重要的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點,曾經制約內陸制造業發展的進出口區位劣勢正在轉變。如今,內陸城市正在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通與全球118個國家和地區的393個港口的物流網絡。2020年,長期小康集團通過中歐班列汽車專列,將旗下電動車運往德國及歐洲其他國家。此后,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立,讓中西部城市的整車和零部件產品
60、的出海通道進一步拓寬,經北部灣出海東盟、海灣國家和歐洲國數據來源: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家的海運優勢將持續增強。國家鐵路集團官方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四川、重慶生產的汽車零部件貨物已經成為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出口的主要貨品之一。同時,相較于與北美國家極高的貿易摩擦風險,未來東盟、海灣國家以及歐盟有望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出口目的地,帶動經中國南部港口出海的整車及零部件貨運量提升。25圖表27:四種類型廠房物業投資成本測算(累計成本)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5.新時期環繞共生的整零關系,有望在短期激活更多輕資產物業投資需求對于廠房物業這一重要的制
61、造業生產資料,面對全新發展階段,各零部件制造商的廠房投資選擇亦將多元化。在此仲量聯行在充分考慮了各城市工業地價、建安成本以及高標準廠房租金等指標后,對購地自建廠房、購置廠房、租賃廠房以及定制租賃廠房四類投資選擇進行成本比較分析。購地自建:更適合工廠需求面積較大,業務長期穩定的中大型零部件制造商,對于產品所在行業發展,以及購地區域業務發展具有長期信心。而土地和不動產投資是其公司戰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建廠房的優點是能夠完全按照企業自身需求建造,物業完全自主可控,生產節奏受外界影響較小。缺點則是獲取土地和建造時間長,無法在短時間內投產,且前期資金投入大。購置廠房:而對于營收和稅收相對較低,工廠面積
62、需求較小,但希望擁有自主可控的生產場所的中小零部件制造商,購置廠房選項雖然短期投資成本較高,但資產完全自持,相較于租賃廠房,運營穩定性更高。定制租賃廠房:主要針對以外資制造商為代表的業務長期穩定,青睞輕資產模式的企業。同時這類企業通常具有較特殊的生產營運要求,通用型廠房往往不太適用,需要為其量身定制廠房物業的企業。定制租賃廠房是輕資產模式下物業條件最接近自建廠房的選擇。但另一方面定制廠房租金水平也更高,租賃合同期限較長,通常為8-10年或更長,且伴隨著較高的違約成本。租賃廠房:租賃廠房更符合業務規模尚未穩定,訂單波動較大的成長型零部件制造商,抑或希望試水新地區的各類零部件制造商的短期物業訴求。
63、輕資產的租賃廠房模式可以大幅降低企業前期物業成本,加快投產時間,同時租期靈活,可以較大程度減少資本沉淀。02,0004,0006,00012345678910111213141538819數據來源:仲量聯行研究部,2023年8月26仲量聯行以內陸二線城市平均一手工業用地價格以及平均廠房凈有效租金為基礎,同時考慮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資金成本等一系列物業投資相關費用,計算出不同投資選擇的單平米成本支出。從圖表27可以看出以內陸省市平均廠房物業投資成本測算,租賃廠房的累計成本通常在前十年小于購置和自建廠房;而從第二個十年開始,企業的租金及物業管理的累計支出將超過自建廠房和購置廠房。如果同時考慮各類型
64、物業的最早投入使用時間,購置和租賃廠房將是最快將不動產投資轉換為產值的選擇,而耗時最長的購地自建廠房則至少需要2年的土地籌備和建設等待期。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能源汽車更趨分散的產能、難度遠高于燃油車的銷量預測,以及OEM更低的采購價格,零部件制造商的廠房投資選擇將更加復雜多變。缺乏規?;头€定的訂單支撐,零部件制造商拿地自建工廠的模式面臨較大挑戰。因此,對于希望快速響應OEM客戶需求和實現短距離運輸中小成長型零部件制造商,以及想要拓展新市場新客戶的各類零部件廠商,前期資金投入較低較低,使用靈活且能夠迅速投產的輕資產廠房租賃模式的優勢將逐步凸顯。長期來看,各地政府對工業用地的出讓亦趨于謹慎,未
65、來可能將更多采用彈性年期的出讓方式。長期租賃、租購結合、先租后購的多元化不動產投資格局正在形成。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27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前瞻報告:解構新時代整零關系寫在最后:2022年,造車新勢力淘汰賽正式打響;2023年,戰火蔓延至所有OEM。無論是造車新勢力、內資車企、合資車企,各大廠商紛紛加入戰局,一時間價格戰愈演愈烈。而長城一紙舉報比亞迪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文件更是將戰火燒至頂點。決定車企生死的短期指標是銷量規模,中期考核是利潤和品質,而長期發展則必然看研發投入和技術儲備。銷量規模和產品質量意味著具備規?;桓肚耶a品質量穩定;利潤代表精細化供應鏈和成本管理
66、;而研發投入和技術儲備則代表一家企業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天花板。深入了解每一時期的需求環境和消費者訴求后,您可能會發現造車新勢力的高度自研、豪華配置不一定符合下沉及海外市場需求;傳統車企的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控制優勢猶存;垂直的供應鏈體系無法兼顧效率與創新;OEM與供應商合作方式正在走向多元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和供應鏈模式尚在探索創新,一家企業的發展有局限,但歷經全行業的殘酷競爭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優勢、供應鏈效率將有大幅提升。正所謂“獨行快,眾行遠”!28作者聯系我們聯系人龐溟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大中華區研究部總監尹鴻中國區產業與物流服務部總監尤鵬偉華西區產業與物流服務部總監張瀟嘉華
67、西區研究部董事張寧華南區產業與物流服務部總監高云鵬華北區產業與物流服務部總監姚耀中國區研究部總監甘甜華西區研究部高級分析師朱建輝中國區零售地產研究負責人華西區研究部總監仲量聯行微信號仲量聯行小程序仲量聯行仲量聯行2023年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此處所載 所有信息來源于我們認為可靠的渠道。但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做出任何保證或擔保。仲量聯行大中華區分公司北京北京市 朝陽區針織路23號 國壽金融中心8層 郵政編碼 100004電話+86 10 5922 1300成都四川省成都市 紅星路3段1號 成都國際金融中心1座29層 郵政編碼 610021電話+86 28 6680 5000 傳真+86 28 6
68、680 5096重慶重慶市 渝中區民族路188號 環球金融中心45樓 郵政編碼 400010電話+86 23 6370 8588 傳真+86 23 6370 8598廣州廣東省廣州市 天河區珠江新城珠江東路6號 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 2801-03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3電話+86 20 2338 8088 傳真+86 20 2338 8118杭州浙江省杭州市 上城區新業路228號 杭州來福士中心 T2辦公樓802室 郵政編碼 310000電話+86 571 8196 5988 傳真+86 571 8196 5966南京江蘇省南京市 中山路18號德基廣場 辦公樓2201室 郵政編碼 2100
69、18電話+86 25 8966 0660 傳真+86 25 8966 0663 青島山東省青島市 市南區香港中路61號 遠洋大廈A座2308室 郵政編碼 266071電話+86 532 8446 8816 傳真+86 532 8579 5801上海上海市 靜安區石門一路288號 興業太古匯香港興業中心一座22樓 郵政編碼 200041電話+86 21 6393 3333 傳真+86 21 6393 3080沈陽遼寧省沈陽市 沈河區北站路61號 財富中心A座21層 郵政編碼 110013電話+86 24 3195 8555深圳廣東省深圳市 福田區中心四路1號 嘉里建設廣場第三座19樓 郵政編碼
70、518048電話+86 755 8826 6608 傳真+86 755 2263 8966天津天津市 和平區南京路189號 津匯廣場2座3408室 郵政編碼 300051電話+86 22 5187 4087武漢湖北省武漢市 硚口區京漢大道688號 武漢恒隆廣場辦公樓3908-09室 郵政編碼 430030電話+86 27 5959 2100 傳真+86 27 5959 2155西安陜西省西安市 雁塔區南二環西段64號 凱德廣場2202-03室 郵政編碼 710065電話+86 29 8932 9800 傳真+86 29 8932 9801香港香港鲗魚涌英皇道979號 太古坊一座7樓電話+852 2846 5000 傳真+852 2845 9117 .hk澳門澳門南灣湖5A段 澳門財富中心16樓H室電話+853 2871 8822 傳真+853 2871 8800 .mo臺北臺灣臺北市信義路5段7號 臺北101大樓20樓之1 郵政編碼 11049電話+886 2 8758 9898 傳真+886 2 8758 9899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