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本商會:2023年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白皮書(18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日本商會:2023年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白皮書(180頁).pdf(18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中國経済日本企業2023年白書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目 錄致辭-52023年建議的訴求-7綜合概要-9第部-2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的現狀第章-2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的現狀第部-31共同問題及建議第章-33貿易第章-41投資第章-49競爭法第章-55稅務及會計第章-61勞務第章-67知識產權第章-79節能及環保第章-87技術標準及認證第章-93物流第10章-99政府采購第11章-107商會組織第部-109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第章-111農林水產業及食品第章礦業及能源.-煤炭-117.-電力-119第
2、章建筑業.-建筑-127.-房地產-133第章制造業.-紡織及服裝-139.-化學品-147.-藥品-155.-醫療器械及體外診斷試劑-159.-化妝品-167.-水泥-173.-鋼鐵-177.-家電-183.-辦公設備-18910.-電子元器件-19511.-汽車-201第章信息通信業.-信息通信-205.-軟件-213.-文化創意產業-221.-廣告-229第章運輸業.-海運-235.-空運-245第章流通及零售業.-批發業-251.-零售業-257第章金融及保險業.-銀行-263.-人身保險-275.-財產保險-283.-證券-289第章觀光及娛樂業.-旅游-299.-酒店-305第10
3、章-309養老服務和產業第部-313各地區的現狀及建議第章-315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山東?。┑谡?333華東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谡?359華南地區(廣東省、福建省、海南?。?第章-365東北地區(沈陽市、大連市)第章-371中部地區(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河南?。┑谡?377西部地區(重慶市、四川省、陜西?。?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去年,中日兩國迎來了邦交正?;?0周年,并舉行了各種紀念活動。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自去年年底以來,隨著新冠防疫措施的放寬和取消,作為中日兩國間交流和商務活動基礎的人員往來也在逐步恢復。在此背景下,希
4、望中日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更加活躍,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發展。中國日本商會為促進與中國中央及地方政府之間的對話,自2010年起,制作發行了 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白皮書。本白皮書針對中國日本商會及中國各地商會中的日資企業(法人會員8,353家)所面臨的問題展開了分析,并對解決問題的建議進行了歸納整理。全書分為四大部分: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現狀、共同問題及建議、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各地區的現狀及建議,共28章、55個建議項目。白皮書描述了日本企業眼中的中國經濟現狀,多年來在中國各地開展業務的日本企業在華業務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都在書中得到了體現。2023年3月召開的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5、提出,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本白皮書的主要訴求是“確保公平性”,這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也是謀求中國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們相信,中國政府在通過深化改革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可以從本書的建議中獲得不少啟示。在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外資企業具有無法估量的重要性。其中,日本企業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全球經濟前景愈發不明朗,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日本商會今后將繼承前輩們的業績,進一步夯實中日經濟合作關系,并為進一步完善中國的營商環境,積極向中國中央及地方政府提出建議。本白皮書各部分均由中國日本商會會員企業的專業人士在工作之余編寫而成,不僅反映
6、了本商會的意見,也反映了來自中國各地的日本商會組織的意見。謹向付出了辛勤努力的各位致以衷心的感謝。我們衷心希望通過本白皮書,促進中日兩國的對話,加強兩國之間的聯系,共同實現進一步的發展。致 辭本間 哲朗中國日本商會會長7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2023年建議的訴求整體理念“確保公平性(特別是要提高可預見性和透明度)”建議的三要素1.公平競爭為建立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希望修訂妨礙公平競爭的各項制度,在政府采購、標準制定等方面公平對待內外資企業,進一步改革知識產權制度。2.對外開放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希望進一步放開制造業、服務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進一步采用國際標準。3.行政規章的
7、執行及程序為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希望簡化行政手續,提高辦理速度,大幅取消審批和認證。同時,希望統一制度的執行和解釋,在制度變更時預留充足的準備時間。今年的重點領域1.“稅務相關問題”適用于外籍人員的個人所得稅免稅政策將于 2023 年底結束。若到時候政策被取消,雇傭外籍人員的企業稅負將大幅増加。2022 年 7月實施的印花稅相關公告明確規定境外企業與中國境內企業書立應稅憑證的,即使在中國境外書立,但只要客戶等交易對方位于中國境內,進行交易的境外企業也應當繳納印花稅。希望無限期延長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免稅政策,并調整有關印花稅規定。2.“數據跨境和管理相關問題”隨著“數據三法”的實施,數據跨
8、境相關法律法規也逐步得到完善,未來將會正式開始執行。但對于這些法律法規的用戶企業而言,由于并無可以參考的前例,所以在程序等方面尚有很多不清晰之處。希望在制度執行之際,可以提前提供指南,相關政府部門之間能夠協調合作,同時希望貫徹內外無差別原則,平等對待外資企業。9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綜合概要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及主要建議希望提高中國營商環境的可預見性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在2021年3月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以下簡稱“全國人大會議”)上獲得批準,其指導思想中提出,要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
9、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同時還強調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此外,“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暢通國內大循環”,并指出為此將“加快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和最佳實踐優化市場環境,促進不同地區和行業標準、規則、政策協調統一,有效破除地方保護、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同時還提出要“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為此將“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形成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對此,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暢通國內大循環”來推動形成國內統一市場并打破各種障礙,通過“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來擴大內需,創
10、造更多的商機,并由此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2023年3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3年重點工作時,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首位,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放在重點工作的第四位。該重點工作中包括了“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等內容,表明中國政府在2023年將特別重視對外資企業的支持。受中美經貿摩擦的持續、各國貿易保護主義行動等因素的影響,日資企業生產經營所面臨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希望加強相關制度的建設及執行,進一步提高中國營商環境的“可預見性”。關于提高可預見性,外商投資法已于2020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此前,日資企
11、業及日方相關機構在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白皮書中提出的諸多建議在該法中得到了體現,例如制定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時,應當征求外資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第10條);保障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公平競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第16條)等。該法將給在華開展業務的日資企業帶來巨大影響,期待各級行政部門按照條文規定內容切實執法,使中國市場得到進一步開放。此外,2020年5月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了中國首部民法典。我們期待此類法律的出臺能夠幫助日資企業進一步“提高可預見性”。日資企業希望2023年成為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確保公平性”,“提高透明度”。同時,在中國政府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日資企業愿意通過
12、開展各項商業活動為之做出積極貢獻。中國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以及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全面深化改革,力爭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一流營商環境,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對此,我們從公平競爭、對外開放以及行政規章的執行和程序三個角度出發,謹將日資企業在華開展業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整理如下。本白皮書圍繞在華長期開展業務的日資企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為解決這些問題而提出的建議進行了歸納和整理,相信其中不少內容可以為深化改革提供思路。希望其中的部分內容能為中國政府今后的政策規劃提供一些參考。(1)公平競爭“十四五”規劃強調,中國將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健全市場體系基本制度,堅持平等準入
13、、公正監管,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梳理和取消對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造成阻礙的規定等。從2023年3月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重點工作看,在“切實落實 兩個毫不動搖”中,提出要“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環境,用真招實策穩定市場預期和提振市場信心”;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中,提出要“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本白皮書根據這一方針,希望對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制度進行修訂,提高市場經濟規則的透明度并規范執行,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競爭法:新修訂的反壟斷法中明確規定,應當健全經營者集中分類分級審查制度,依法加強對重要領域的經營者
14、集中的審查,這一點值得肯定。另一方面,以下幾個方面仍存在不明確之處,可能會導致經營者難以作出判斷,包括:經營者集中申報時的“經營者集中”和“控制權”的構成條件、是否需要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的判斷標準、審查和決定的相關標準和思路。希望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和操作指南,對這些標準及思路作出明確說明。技術標準及認證:在中國,對于網絡安全法等一系列數據安全相關法規,會通過辦法、細則、標準等形式對其具體內容作出規定,目前已開始著手逐步制定,但同時也有許多尚未開始制定或尚處于意見征求階段。希望在制定過程中能夠聽取外資企業等相關方的意見,同時在制度制定及執行方面,應注意避免對云服務等新業務的發展形成阻礙,不要歧視性
15、對待外國產品和服務。此外,我們希望相關政府部門在實施時提供必要的事前指導,確保企業充分的應對時間,并在相關政府部門之間進行協調和合作,以確保順利實施。在各項制度的執行方面,希望作出以下改善,提高可預見性,確保企業能夠守法經營:明確相關解釋;預留足夠的準備時間;簡化各項手續并加快辦理速度;對申請和查詢作出書面回復并召開說明會等。1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 政府采購:目前,中國的政府采購仍以采購本國產品為主,對于進口產品的采購進行限制或者排斥。從財政部2021年10月頒布的關于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可以看出,平等待遇的范圍僅限于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
16、產的產品(含所提供的服務)。希望盡早修改現行的政府采購法中將政府采購對象范圍限定在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等內容,減少進口產品進入政府采購市場的限制,進一步放開政府采購市場的范圍,營造進口產品與國產產品平等參與政府采購市場競爭的環境。財政部2021年10月頒布的關于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中指出,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要平等對待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內外資企業,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并給予高度肯定。但是,到目前為止,據聞一些地方國有企業在進行采購招標時,仍然會將外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排除在外。為了在中國市場建立一個有序和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希望在政府采購和公共項目招標等活動中,不要將外資企
17、業的產品和服務排斥在外,并創造一個內外資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環境。希望將“安可”或“信創”制度相關名單予以公開,同時明確所適用的產品范圍、要求內容和標準,保證市場準入的透明性和預見可能性。特別是在信息安全領域,如果對準入標準和條件不作出明確規定的話,海外企業的準入實際上是較為困難的。此外,從提高可預見性的角度出發,希望公開相關認證產品的信息。醫療器械及體外診斷試劑:對于那些具有當前國產產品所不具備的先進功能、性能、規格、臨床價值等優勢的外國醫療器械產品,希望規范采購產品選擇程序,以便在文件明確提出醫療一線對于這些優勢的需求時,那些符合條件的進口產品不會被排除在外,實現公平供應。(2)對外開放
18、“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將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持續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2023年3月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 中,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部署為重點工作之一,其中提出要“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痹?022年1月實施的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中,外商投資的限制性及禁止性措施由原來的33項縮減至31項,部分行業放寬甚至取消了外資的投資比例限制。這表明中國正在為打造一個更加開放的市場體系而努力。此外,還有部分領域雖未被列入負面清單,但卻因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存在某些規
19、定,而導致外資在實質上被限制準入。習近平主席曾在2019年6月大阪二十國集團峰會中表示,中國將全面取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我們期待今后進一步修訂這些負面清單以外的法律法規。此外,作為外資企業基本法的外商投資法 及外商投資法實施細則已于2020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上海市、廣東省、深圳市等地也頒布實施了進一步明確外商投資法內容的地方性條例,預計未來將繼續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希望繼續采取積極措施,進一步開放外資準入限制領域,進一步采用國際標準。投資:在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中,限制和禁止事項從2020年版的33項減少至31項,在一定程度
20、上放寬了限制,值得肯定。希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商務部進一步調減限制和禁止項目。在調減限制和禁止項目時,一方面希望通過說明、釋義或指南等形式明確具體的適用情況和適用行業,另一方面希望完善執行環境以及指導執行工作,使調減內容在各級行政部門得到貫徹落實。由于各類負面清單的修改,企業開始摸索新領域。雖然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及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2年版)解除了相關限制,但事實上外商投資企業卻受到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有時難以進入相關領域?!皩ν馍掏顿Y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以及“為外商投資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外商投資法的兩大重要支柱。在落
21、實這兩項規定的過程中,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應當完善體制,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商務部等部門設立溝通窗口,把握問題所在,并通過與相關部門的合作,根據必要性修訂相關法律法規。2022年1月起施行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中包括“互聯網文化經營(音樂除外)”?!耙魳烦狻边@一表述讓外資企業看到了經營網絡音樂產品的希望。然而,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文件卻讓希望成為泡影。希望主管負面清單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商務部以及主管該規定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結合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修訂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讓外資企業也能夠運營
22、網絡音樂服務。信息通信:在數據中心、云服務等增值電信業務方面,外資準入依然受限。對此,希望放寬相關限制,使外資企業充分發揮在本國積累的專有技術,在中國開展具有吸引力的ICT業務。對此,希望針對外資企業開展增值電信業務出臺明確的操作指南(辦理經營許可證所需具備的條件及程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關鍵是應當通過良性競爭培養國內企業和人才,而不是一味的保護國內企業。無視市場需求限制海外正版進入市場,會導致未通過政府事前審查、檢查的仿冒產品、盜版文化創意產品在市場上蔓延。建議如下:希望取消對外國企業和對海外文化創意產品進口、制作、流通、銷售的各種限制,消除其準入壁壘。希望允許外資企業
23、經營線上音樂發行服務等。希望放寬上線動畫的預審規定。在進行審查時,希望不再要求提交全集動畫樣本,放寬并明確審查的標準,加快審查速度。為促進與海外市場的文化交流,進一步推動國內游戲市場的發展,對于進口游戲,希望及時進行審查并授予版號,同時更加積極地為海外優質游戲產品發放許可并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旅行:希望盡早向外商獨資旅行社全面開放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業務。自2011年以來,外資合資旅行社在一定條件下被授權從事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業務,但是直至今日,仍未對外資獨資旅行社全面放開。在此背景下,國務院于2022年10月8日發布通知稱,根據國務院關于1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同意在天津、上海
24、、海南、重慶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批復(國函202137號),同意“自即日起至2024年4月8日,允許在上海市、重慶市設立并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旅行社從事除臺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旅游業務”(國函2022104號通知)。長期以來,日資旅行社一直在通過本白皮書呼吁開放該項業務,雖然目前只開放上海和重慶這兩座城市,而且開放的時間也較為有限,但畢竟還是敞開了大門,對此,我們表示由衷的歡迎??梢愿惺艿?,在后疫情時代,中國公民對于恢復赴日旅游充滿了期待。而日資旅行社在日本及海外已建立起廣泛的業務網絡,并且通過長期從事日本國內旅游業務,在服務、應急響應、防疫等方面也已形成了自身的優勢,在接待中國游客時,這些
25、優勢將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確保游客能夠享受到舒適安全的日本之旅。希望今后進一步開放。財產保險:新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于2018年3月公布。該辦法規范了保險公司股東行為,對股東條件及出資比例上限(單一股東的持股比例上限為保險公司注冊資本的三分之一)作出了嚴格限制。這使得外資在成立合資財產保險公司時,可供選擇的合作對象(中方非保險類企業)變得非常有限。為促進中國保險市場的開放與健康發展,對于滿足一定條件的(股東管理能力、財務能力、合資目的等)外資財產保險公司,希望將其合作對象的出資比例上限從保險公司注冊資本的三分之一提高至二分之一左右。外資財產保險公司實施綜合性服務,為了方便消費者并提高其滿意度
26、,希望在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第十五條所規定的業務范圍中加入“保險相關其他業務”,以便可以實施企業的風險管理服務及日本的投保人在中國遭遇事故時的公估業務審查服務等。(3)行政規章的執行及程序“十四五”規劃強調,要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精簡行政許可事項。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贝送?,2023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上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切實落實 兩個毫不動搖”列為了2023年重點工作之一,提出要“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環境,用真招實策穩定市場預期和提振市場信心”。
27、從本白皮書中針對各領域所提出的訴求來看,這些依然是日資企業的普遍訴求,希望今后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解決日資企業訴求。貿易:對相同產品的HS編碼、原產地證明等進出口申報相關的海關審批以及保稅區、物流園區或保稅港區的執行情況,對規則、規定的解釋因地因人各異。隨著通關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有些方面已得到改進,但仍希望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通過加強對窗口工作人員的培訓、制作詳細的操作手冊等措施,在全國范圍內執行統一標準。為了提高全國統一執行的可行性,希望強化海關之間的協調功能。2012年實施了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對外支付時取消了與通關數據進行核對的作業,提高了貿易結算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在進行貨物貿易的對
28、外付匯業務時,原則上要進行“報關信息核驗”,因此,在報關手續完成之前不能進行對外付匯,導致支付延遲。雖然放寬了轉口貿易結算的限制,但適用對象受限。希望繼續放寬限制,無論規模大小,為信譽良好的企業進一步放松限制。投資:在北京和杭州等一些地區,出現了拒絕設立投資性公司分支機構的情況。在其他地區,外商投資企業設立投資性公司的分支機構,只要獲得當地金融辦的批準后,在市場監督管理局辦理設立手續即可。而北京和杭州等一些地區在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以主管部門(金融辦、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主觀判斷予以拒絕。外資投資性公司具有統籌職能,通過在中國進行各種類型的實質性投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投資性公司在各地
29、區設立分支機構,對提升投資性公司原有的統籌職能至關重要。為了支持外商投資企業業務的持續發展,希望作出改進,以確保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不會被拒絕成立分支機構,并確保其得到與其他地區相同的待遇。稅務及會計:適應于外籍人員的個人所得稅免稅政策將于2023年底結束。該項政策本應于2021年底到期,但根據延續通知,將繼續延長至2023年底。該項政策一旦取消,則住房補貼、語言訓練費和子女教育費津補貼均將成為征稅對象,導致外籍人員的個人所得稅負大幅增加。希望無限期延長現行津補貼優惠政策,以減輕企業和外籍人員稅負。印花稅方面,印花稅法取代了之前的印花稅暫行條例,自2022年7月起施行。相關公告明確規定境外企
30、業與中國境內企業書立應稅憑證的,即使在中國境外書立,但只要客戶等交易對方位于中國境內,進行交易的境外企業就應當繳納印花稅。在日本,對在日本境外書立的合同等不征收印花稅。鑒于這一情況,希望修改該項規定。關于境外企業繳納印花稅尚未出臺明確的實施細則,不同稅務局的解釋存在差異。希望發布具體操作指南。醫療器械及體外診斷試劑:隨著強制性標準的實施,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始要求企業采取應對措施,但由于部分并列標準尚未公布,企業無法立即開展相關檢驗,同時考慮到型式檢驗的檢驗周期,很難在實施日期前完成強制性標準更新的變更申請。以GB9706.1系列標準為例,其適用范圍廣泛,尚未頒布并列和專用標準。因此,希望同時頒布
31、強制性標準及其并列標準,并將頒布后實施該標準的過渡期延長至三年?;瘖y品:關于原料安全登記信息,希望能夠在充分建立并完善相關機制的基礎上進行管理。希望首先考慮解決原料生產企業的系統登記信息與化妝品生產企業擁有的信息存在的不對稱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詳細的操作規則。希望在充分考慮市場表現的基礎上制定安全性評價標準,以避免對納米原料進行安全性評價時提出過高要求。銀行(租賃):暫停出臺對融資租賃公司的跨省經營監管 2021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其中第十一條規定:“地方金融組織應當堅持服務本地原則,在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區域范圍內經營業務,原則上不
32、得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業務。1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 由于大多數外資融資租賃公司都是在非常有限的業務網絡范圍內開展經營,這一規定可能對其經營環境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建議刪除這一擬議條款。財產保險:放寬經營區域限制保險業務原則上以省市區為單位,不得跨區域經營,希望放寬這一限制。建議引入全國經營許可制度或類似制度,以確保不僅向大型商業地產等屬于例外情形的消費者,同時也向跨經營區域的消費者,統一提供保險服務。2022年白皮書建議中得到改善的主要項目2022年白皮書提出的建議中,得到改善的主要項目如下。我們認為這些項目已經按照建議的方向得到了改善,在此,感謝中國政府為完善營商環境做
33、出的努力。但其中仍有一些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尚有許多領域有待改進,希望中方繼續加大改善力度。1)【大幅放寬新冠防疫措施以及放寬中日兩國間人員往來相關限制】2022年12月以來,中國陸續放寬了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各類防疫規定。因此,2022年白皮書中提出的許多與新冠病毒疫情防疫措施有關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同時,也有一些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例如,尚未恢復對日本公民來華入境15天以內免簽,尚未恢復中國公民赴日團體游等。希望繼續改善這些問題。2022年白皮書中針對新冠病毒疫情提出的主要建議 盡快恢復與日本的直航航班,增加航線的航班數量 快速簽發常駐人員的配偶、子女以及留學生簽證,放寬制約常駐人員來華赴任或日
34、籍員工來華出差的各種手續。改善集中隔離環境,縮短集中隔離期限,取消集中隔離結束后各城市自行附加的隔離措施 盡快明確快捷通道的操作流程并加以合理完善 恢復中國游客赴日團體游 明確防疫措施的結束時間 保證外籍人員在“健康碼”等系統的使用中享有平等機會 避免防疫措施的通知和指令相互矛盾 避免社區、街道等基層行政組織對管控措施的層層加碼 改善與工作簽證等手續有關的問題(要求補充申請資料等)為外籍人員提供更多獲取防疫措施信息的機會 恢復日本公民來華入境15天以內免簽政策 明確進口冷凍食品的管理規定,實行統一操作 航空公司機組人員抵達中國時免予核酸檢查 向所有航空公司平等地披露防疫措施相關信息,明確現場主
35、管部門的崗位職責 批準將國際客運航班機位轉為貨運航班機位 改進機場檢疫消毒劑噴灑作業方式 明確機組人員和其他機場人員等重點管控人員范圍 增設入境后隔離設施 在封閉式管理等防疫措施下確保商品物流的正常運行 重啟入境游2)關于經營者集中(2022年白皮書P59,“競爭法”相關建議)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中提高了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標準,即提高了經營者集中當事人集團整體營業額標準。雖然這一點值得肯定,但該規定尚未正式頒布,希望盡快完成修訂并施行。3)關于外商投資企業的跨境融資上限(2022年白皮書P283、“銀行”相關建議)2022年10月,為避免新冠病毒疫情導致企業財
36、務惡化,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通知(銀發2022238號),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00上調至1.25,使得外債額度從凈資產的2.0倍擴大至2.5倍。但是,有些外商投資企業的業績和資金周轉并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希望進一步擴大外債額度,以進一步支持外商投資企業業務的延續和發展。4)對外資獨資經營旅行社開放中國公民出境游業務(2022年白皮書P313,旅游相關建議)自2011年以來,外資合資旅行社在一定條件下被授權從事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業務,但是直至今日,仍未對外資獨資旅行社全面放開。在此背景下,國務院于2022年10月8日發布通知稱,根據國
37、務院關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慶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批復(國函202137號),同意“自即日起至2024年4月8日,允許在上海市、重慶市設立并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旅行社從事除臺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旅游業務”(國函2022104號通知)。長期以來,日資旅行社一直在通過本白皮書呼吁開放該項業務,雖然目前只開放上海和重慶這兩座城市,而且開放的時間也較為有限,但畢竟還是敞開了大門,對此,我們表示由衷的歡迎??梢愿惺艿?,在后疫情時代,中國公民對于恢復赴日旅游充滿了期待。而日資旅行社在日本及海外已建立起廣泛的業務網絡,并且通過長期從事日本國內旅游業務,在服務、應急響應、防疫等方面也已形成了自身的優勢
38、,在接待中國游客時,這些優勢將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確保游客能夠享受到舒適安全的日本之旅。希望今后進一步開放。日資企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努力提質增效、擴大經濟規模,日資企業一直對此發揮著重要作用。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在中國的出口目的地中,日本按國家和地區排名第三;在中國的進口來源地中,日本同樣排名第三。對中國來說,日本依然是重要的貿易伙伴。此外,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根據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和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對2022年中日雙邊進口情況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顯示,2022年中日貿易總額37,353,743萬美元,同比下降4.6%,較創下歷史新高的2021年有所減少,但依然成
39、為繼2011年(37,842,490萬美元)之后的歷史第三高值。中國商務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1,891.3億美元,同比增長8.0,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1年實際使用日資額391,325萬美元,同比增長16.0%。根據中17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方統計,日本對華投資在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下降后,三年來首次轉為增加。日本對華投資占外國對華投資總額的2.3%,與2020年的水平相同。日本外務省進軍海外日資企業據點數量調查2021年版:截至2021年10月1日顯示,日資企業在華“據點數”為3
40、1,047個。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2022年度海外日資企業實況調查)結果顯示,在華日資企業有效問卷數(593家)中,有45%的企業表示將在華累計收益中的“絕大部分”或“一半左右”用作投資(再投資)本金,用于增強在中國境內的生產和銷售等能力。這表明,有許多日資企業將在華投資收益用于在華進一步發展。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供應鏈日益復雜的大環境下,日資企業希望今后繼續與中國共同發展。此外,受中美經貿摩擦等因素的影響,日資企業在做出重大商業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正在增加。日資企業今后愿意進一步擴大在華業務,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為此,我們期待中國的營商環境能夠得到進一步優化,可預見性得
41、到進一步提升。碳中和與日資企業中國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碳達峰以及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作為日資企業,希望通過商業活動為實現上述目標積極提供合作并做出貢獻。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2022年度海外日資企業實況調查)顯示,在華日資企業有效回答數(654家)中,有72.4(上一年為63.5)的企業采取脫碳措施(溫室氣體減排)(包括計劃采?。?,占比超過七成。按行業劃分,38.2%(上一年為33.2%)的制造業企業和38.9%(上一年為29.2%)的非制造業企業表示已“采取脫碳措施”,表示“采取脫碳措施”企業比例在逐年上升。特別是在“電器電子產品”“橡膠、陶瓷業、土石”“零售業”“金融、保險業”等
42、行業,回答“采取脫碳措施”的企業占比均達到五成以上??偟膩碚f,許多行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著手采取脫碳措施。具體措施方面,“節約能源資源”占比最高,為70.9%;接下來依次為“購買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太陽能、風能、氫能等)電力”38.6%、“開發環保新產品”36.6%、“綠色采購(要求供應商開展脫碳化)”34.4、“采購和發貨時調整物流(使用低碳車等)”24.1%、“能源結構(熱能、運輸燃料等)電力化(建筑電氣化、引進EV等)”21.2%。在華據點中回答“有脫碳相關目標”的企業占比為21.5。其中,回答“由總部設定”的企業占49.2%,回答“在華據點自主設定”(包括在華據點根據總部指令設定具體
43、數值的情況)的企業占42.3%,回答“在華據點為滿足客戶要求而設定”的企業占8.5%。在華據點無數值目標的情況時,有56.6的企業表示“總部有數值目標”,有5.0%的企業表示“有顧客要求,計劃近期設定獨立的數值目標”。由此可知,在華日資企業正在更加具體和積極地研究和實施相關舉措,以推動實現碳中和。另一方面,企業在推進脫碳的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包括脫碳投資的成本效益和盈利能力、沉重的成本負擔、制度的不明確性和復雜性、難以了解補貼等相關信息。在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中也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中國政府針對日資企業的碳中和舉措,對那些高能效的技術和企業實施優惠政策,并給予成本方面的扶持?,F就本白
44、皮書提出的碳中和主要建議介紹如下。節能及環保:在以二氧化碳減排為目標的能耗控制政策等背景下,突然的限電令開始成為一種常態,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干擾,給企業造成機會損失。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在斷電之前及早發出通知;將相關時間表和減排目標可視化;不再制定一刀切的目標,對那些環境貢獻度較高的企業不再予以限制;確保所設定的目標不會影響企業生產和經濟增長;確保穩定供電,滿足實際需求??稍偕茉吹膽迷诙趸紲p排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自201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逐步減少可再生能源補貼,這導致可再生能源的采購與應用比以前更加困難。希望能夠從持續促進可再生能源應用的角度出發,對于那些致力于擴大
45、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企業,采取包括稅收優惠政策在內的各種激勵措施。此外,企業可能會通過租賃發電機和引入天然能源來應對限電,并通過引入高效率設備來提高能效,對此,希望能夠擴大補貼范圍,在企業采取這些措施時為其提供補貼。希望推進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I-REC,國際綠證)和中國政府批準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GEC,中國綠證)的互認,以推動建立多樣化的可再生能源采購渠道,提供便捷、價格合理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實現電力行業(包括推進可再生能源)的綠色改革。希望政府出臺激勵政策,如稅收優惠和獎勵,以鼓勵積極引進可再生能源、采取先進措施努力實現碳中和的企業。為促使企業更加積極地推進二氧化碳減排,希望能夠考慮設
46、置相應的窗口,以促進政府與企業合作,積極推進節能、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二氧化碳回收和數字化轉型等,同時,進一步推進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企業間的協作與合作?;瘜W品:中國已制定并發布了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相關計劃,并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作為重要支柱之一穩步推進。在這一背景下,2021年7月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發電行業碳排放權交易,并且正在考慮未來擴展到鋼鐵、石油和化工等七個行業。以石油化工為代表的化工行業在企業數量上遠超發電行業,這些企業的經營規模大小不一,情況各異??梢灶A見,該行業在引入碳排放交易制度時,將會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排放量的計算、排放權的分配和交易方法等。希望相關主管部門提
47、前制定完善的計劃,并向企業作出說明,聽取企業意見,在引入制度時設置充足的過渡時間。電子元器件:2022年夏季臨時限電措施頻發,導致電子元器件制造商停產、轉移生產或降低開工率。這對整個電子元器件的全球供應鏈產生了不利影響。中國政府穩步推進“雙碳”目標(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促進能源的有效利用,強調在工業、建筑和交通等領域向低碳生產轉型。為應對這一全球性挑戰,許多日資企業制定了以實現環境零影響為目標的碳中和路線圖,并開始積極推進。希望中國政府建立多元化可再生能源采購渠道,向國內企業供應易于獲取且價格合理的可再生能源,并推動綠色改革。希望中國政府引入激勵政策,對積極引進可再生
48、能源并實現高利用率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等。2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中國経済日本企業現狀第部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的現狀2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 第部 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的現狀第章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的現狀2022年中國經濟走向2022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3.0%,低于中國政府的年度目標,原因是奧密克戎變異株擴散后嚴格的防疫措施導致供應鏈中斷、消費者信心惡化以及房地產市場狀況的惡化等。雖然,臨近年底時,在政府宣布大幅放寬防疫措施后,疫情暫時平息的城市,經濟活動開始迅速恢復。但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
49、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表:主要經濟指標及目標2022年目標值實際值經濟增長率(實際)5.5左右3.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3左右2.0M2(注1)n.a.1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n.a.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n.a.-0.2城鎮調查失業率(注2)5.5以內5.6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1,100以上1,206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注3)n.a.2.9注1:關于M2的預期目標,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其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弊?:城鎮調查失業率的實際值為1月-12月的平均值。注3:關于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標,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其增長)
50、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資料來源: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圖:實際經濟增長率與貢獻率-5051015資料來源:CEIC各項需求的走勢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全年同比增長5.1,增速略高于上年(2021年增長4.9)。分項數據顯示,在房地產企業的債務問題導致住房建設停頓、交付時間推遲,市場情況惡化之下,房地產投資持續低迷,明顯低于上年?;A設施投資的增速高于上年,部分原因是下半年作為額外的經濟措施,通過擴大地方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和政策性銀行的新貸款提供了支持。制造業投資總體上保持較快增長,盡管由于供應鏈的中斷和下半年以來出口的下降,同比增速有所收縮。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
51、下降0.2(2021年增長12.5)。受疫情散發后實施的嚴格的防疫措施的影響,消費者信心惡化,更加注重儲蓄,以餐飲等接觸型服務為主的消費下降。出口(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10.5(2021年增長21.2)。隨著各國央行為應對高通脹推高利率,下半年起外需明顯低迷,主要對歐美的出口迅速下降,導致整體增速比上年放緩。圖: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化-10-50510152025303540資料來源:CEIC金融走勢金融方面來看,中國人民銀行采取了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MLF、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措施,保持流動性充裕,并通過下調MLF利率的措施降低LPR,促進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等,金融市場總體保持平穩。在
52、此期間,繼續積極利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提供政策支持,如,2022年為科技創新和交通物流設立新的再貸款等。在寬松的貨幣環境下,利率呈現下降趨勢,但在年底時轉為上升,主要是由于在11月-12月大幅放寬防疫措施后,經濟復蘇的預期上升。2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 第部 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的現狀圖: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和債券利率(10年)2.03.04.05.01.02.03.04.0資料來源:CEIC人民幣及上證綜合指數的走勢在中國加強了其寬松的貨幣政策,而美國則提高了利率的情況下,由于意識到中美貨幣政策的差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4月以來迅速貶值。然而,由于11月-12月大幅放寬防
53、疫措施后經濟復蘇的預期上升等,匯率在接近年底時上升到6.9元兌1美元的水平。由于在上海封城等背景下經濟指標走弱,上半年上證綜合指數跌至2,800點的水平。此后,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到7月份出現了暫時的復蘇,但在疫情散發后實施的嚴格的防疫措施給經濟帶來下行壓力之下再次回落,整體上處于疲軟狀態。圖:人民幣/美元匯率與上證綜合指數2,0002,4002,8003,2003,6004,000資料來源:CEIC2023年展望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在政策運行上要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了穩增長的重要性。具體而言,提出了以下政策措施:把擴大內需擺在優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
54、新能源汽車等消費,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在2023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延續了上述方針。今后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防疫措施大幅放寬后經濟活動的恢復情況;(二)疫情再次蔓延的應對;(三)消費者信心恢復緩慢;(四)住房銷售和房地產投資的長期低迷;(五)地方政府財政的惡化和基礎設施投資的趨勢;(六)全球通脹趨勢和外需低迷;(七)國際局勢下中美對立的走向等,這些需要繼續密切關注。在華日資企業經營情況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每年開展海外日資企業實況調查(以下簡稱“調查”)(注1)。該調查以進駐中國和其他海外市場的日資企業為對象,對其實際業務活動進行調查并予
55、以公布(2022年度于8月22日至9月21日實施。中國有效回答企業數為720家)。調查顯示,64.9的在華日資企業表示2022年度營業利潤預期是“盈利”的,較上年的72.2下降了7.3個百分點。同時,16.8的企業回答“虧損”,較上年的12.7上升了4.1個百分點。從行業看,制造業回答“盈利”的企業占63.8(同比下降7.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回答“盈利”的企業占66.3(同比下降7.8個百分點)。非制造業盈利比率連續兩年超過制造業。對于企業來說,業績惡化的原因(多選)中占比較高的是:“新冠疫情帶來的行動限制的影響”(55.6)、“新冠疫情導致成本增加”(30.9)。27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
56、23年白皮書長體96 第部 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的現狀圖:在華營業利潤預期的歷年變化0%20%40%60%80%100%資料來源:JETRO海外日資企業實況調查就未來一至兩年在華業務發展方向問題,回答“擴大”的企業占比33.4,較上年的40.9下降了7.5個百分點,這一數字也低于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開始傳播時的36.9,是自2007年度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該調查自2007年起調查對象追加了非制造業企業)?;卮稹翱s小”的企業占4.9,“轉移、撤離到第三國(地區)”的占1.4,兩者合計占比6.3,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制造業回答“擴大”的企業占32.1(下降8.0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回
57、答“擴大”的企業占35.2(下降7.0個百分點)。在許多行業中,回答“擴大”的受訪企業占比同比下降,但回答“擴大”的占比在食品(55.7,同比增長4.1個百分點)、化學與醫藥(50.0,增長1.5個百分點)、貿易公司與批發業(50.0,增長2.2個百分點)中有所上升。調查顯示,2022年,在華日資企業處境艱難,由于新冠疫情傳播后導致行動受限,企業業績較上年明顯惡化,企業拓展業務的整體意愿處于歷史低位。而另一方面,考慮縮小或轉移、撤離的企業僅有小幅微增。雖然2022年度在華日資企業的業績同比大幅惡化,但對比過去十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回答“盈利”的比例是第五高,回答“虧損”的比例是第四低,說明即使在
58、艱難的環境中,在華日資企業也能保持盈利能力。因此,多數企業都選擇留在中國經營,即使在困境中,他們依然期望在中國繼續獲利,而不是考慮撤離或縮小規模。同時,可以看出企業對新投資普遍持謹慎態度。表:在華日資企業面臨的經營問題回答項目2022年 調查()1位員工工資上漲67.62位匯率波動64.13位采購成本增加64.04位競爭對手崛起(成本及價格方面競爭)59.25位新客戶開拓停滯47.06位報關等各項手續繁瑣45.17位客戶要求降價44.58位員工素質41.49位難以招聘人才(普通員工、文員、普通工人)40.110位降低成本的努力接近極限38.9資料來源:JETRO海外日資企業實況調查調查還以選擇
59、題的形式詢問了企業在經營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調查報告,日資企業的頭號經營問題是“員工工資上漲”,占67.6。第二位為“匯率波動”(64.1),第三位為“采購成本增加”(64.0),第四位為“競爭對手崛起(成本及價格方面競爭)”(59.2),第五位為“新客戶開拓停滯”(47.0)。分產業看,制造業中排在首位的是“采購成本增加”(71.5),其次是“員工工資上漲”(70.7),第三位是“競爭對手崛起(成本及價格方面競爭)”(63.0),成本問題占據首位。非制造業中,排在首位的是“匯率波動”(68.1),其次是“員工工資上漲”(63.4),第三位是“新客戶開拓停滯”(58.1)。超過一半的企業考慮調
60、整供應鏈超過一半(50.1)的受訪企業表示,今后“有”計劃調整供應鏈(生產、銷售、采購)。從具體調整內容(多選)看,回答“調整客戶”的企業占34.9,回答“調整供應商”的企業占48.4。在“調整客戶”方面,在中國境內調整占比最大(45.2)。此外,回答停止在中國境內銷售的企業占15.1,回答將客戶由日本轉向中國境內的企業占9.6。在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中,一些企業正在放棄在中國境內銷售產品,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將對日出口產品轉向在中國境內銷售產品。對“調整供應商”這一問題,回答最多的也是在中國境內調整,占31.2?;卮饘⒐逃扇毡菊{整到中國的占第二位,為28.4。調整供應商的理由分別是
61、,“因客戶及供應商停工/封閉導致的供應鏈中斷風險”(55.9)、“物流不暢導致今后供應鏈中斷風險”(44.1)。利用RCEP的企業增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對東盟十國、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生效;2月1日、3月18日和2023年1月2日分別對韓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生效。RCEP將是中日兩國之間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在工業產品貿易上,雙方大約86的商品將會取消關稅。減讓范圍最大的是中國從日本進口的汽車零部件、鋼鐵制品、化學品、家電、纖維制品等,而清酒、燒酒等酒類進口未來也將取消關稅。RCEP協定對于中日之間進一步擴大貿易具有重大的意義。中國政府也鼓勵積
62、極利用RCEP,1月26日,商務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 關于高質量實施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指導意見。在調查中,利用FTA、EPA、普遍優惠關稅制度(GSP)的企業(注2)在在華日資企業整體中的占比為60.4。其中,利用率最高的是RCEP?;卮稹罢诶谩盕TA、EPA、GSP的在華日資企業中,“出口”中有59.8的企業、“進口”中有64.2的企業正在利用RCEP?!罢诶谩盕TA、EPA、GSP的企業中,從行業看,利用RCEP的回答比例如下:“出口”方面,制造業中的紡織與服裝、電器電子產品零部件均為87.5;非制造業中,貿易公司與批發業為58.3,銷售企業為55.6?!斑M口
63、”方面,制造29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 第部 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的現狀業中,電器電子產品零部件為83.3、交通運輸類設備零部件為57.9;非制造業中,貿易公司與批發業為75.0,銷售公司、運輸業分別有71.4的企業正在利用。從日本簽發第一類特定原產地證明(注3)的數量來看,2022年RCEP為89,956份,在對象協定中排名第二,僅次于日泰經濟伙伴關系協定(93,459份)。此外,2023年1月-2月RCEP簽發數量在對象協定中躍居首位,2023年有望進一步釋放利用活力。注1:截至2019年度,調查名為亞洲、大洋洲日資企業實況調查。自2020年度起,各國調查統一為海外日資企
64、業實況調查。在亞洲和大洋洲,該調查涵蓋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臺灣地區、韓國、越南、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柬埔寨、老撾、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注2:不包括進口商品或出口商品一般關稅稅率為0或使用FTA、EPA、GSP以外的關稅減免制度的情況。注3:日本商工會議所在第三方認證體系下簽發的EPA原產地證書。截至2022年1月,日本與泰國、日本與印度尼西亞、日本與印度等15項協定屬于此范圍。3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共通課題建議第部共同問題及建議3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第章貿易
65、2022年中國進出口總額63,09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出口35,936億美元,增長7.0;進口27,160億美元,增長1.1,續上年后進出口均創新高。海關總署表示,盡管面臨國內外復雜嚴峻的形勢,2022年中國貿易經受住了超出預期的沖擊,規模邁上新臺階,質與量都穩步上升。另一方面,還指出,2023年依然將面臨外部環境的動蕩和不穩定、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諸多困難,但中國經濟總體復蘇的前景有利于貿易發展。2022年貿易方面,在同年1月1日生效的RCEP協定的推動下,中國與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有所增加,盡管中美之間持續加征關稅等,但中美貿易額卻創歷史新高。2023年,預計外需增長放緩,我們
66、將持續關注中國政府在貿易方面采取怎樣的措施。按雙邊進口計算(注1),2022年中日貿易額同比減少4.6,達到37,353,743萬美元,盡管較創歷史新高的2021年有所減少,但僅次于2011年(37,842,490萬美元)。日本對華出口(中國對日進口,下同)同比下降10.3,達到18,483,070萬美元;日本對華進口增長了1.7,達到18,870,673萬美元(注2)。日本對華貿易收支六年來首次出現逆差,逆差額為387,602萬美元。出口額同比下降10.3,為18,483,070萬美元,較創歷史新高的上一年呈下降趨勢,但僅次于2011年(19,429,627萬美元)。從日本對華出口的商品類別
67、來看,電氣設備(第85章)比上年下降8.2。在該類別中占比40的集成電路(8542)下降10.0,貢獻率為-1.1,成為主要類別(以HS編碼4位數為準)中拉低出口額的最大因素。機器(第84章)下降16.4,其中用于制造半導體、集成電路或平板顯示器的機器及裝置(8486)下降16.9,占該類總額的29.1。汽車(第87章)減少2.8,精密儀器(第90章)減少22.9。進口同比增加1.7,為18,870,673萬美元。繼上一年實現連續兩年增長,較2012年(18,845,018萬美元)小幅增加,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增長率較上一年(同比增長13.0)大幅放緩。日本對華進口方面,HS編碼兩位數中占比1
68、.0以上的類別的排名前4的類別均呈減少趨勢。電氣設備(第85章)減少1.2。在該類別中占比37.9的智能手機等通訊設備,上一年因疫情期間的宅生活需求而大幅增加,2022年出現回落,因而同比減少1.2。機器(第84章)中占比40.1的自動數據處理設備(8471)減少9.7,已連續兩年減少。該類別整體減少3.9。針織或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第61章)下降0.6,非針織或非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第62章)下降0.5。中國在日本貿易中的份額,出口占19.4,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進口占21.0,下降3.0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在日本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為20.3,較上一年下降2.6個百分點,為2014年
69、(20.4)以來的最低水平。在2022年日本的全球貿易中,出口額方面,對華出口自2020年以來連續3年排名第一;在進出口總額方面,對華進出口自2007年以來連續16年排名第一;在進口額方面,對華進口自2002年以來連續21年排名第一。中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底在華日資企業23,094家(中國貿易外經統計年鑒2013:注3),超過2萬家(此外,據日本外務省公布的海外日資企業網點數調查:截至2021年10月1日相關數據顯示,在華日資企業“業務網點數”達31,047家)。日資企業在中國設立生產及銷售基地,為加強在華競爭力和擴大內需分配經營資源,同時積極發展業務,充分利用全球化供應鏈開展日常貿易
70、。注1: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根據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和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后的結果。在貿易統計中,出口是按目的地原則、進口是按原產地原則,經由香港的對華出口(以香港為目的地的產品)在日本的統計中不計入對華出口。而中國的進口統計中則包含了以日本為原產地的所有產品,因此雙邊貿易采用雙方的進口統計數據計算應該更接近實際情況。另外,中國的進口統計以美元計價,而日本的進口統計則根據全球貿易數據庫(Global Trade Atlas)使用美元換算值。注2:根據日本財務省以日元計算的貿易統計數據(2023年1月27日的出口終值和進口初值),中日進出口總額為438,411億日元(同比增長14.3
71、),出口(日本對華出口)為190,066億日元(增長5.7),進口為248,344億日元(增長21.8)。注3:中國貿易外經統計年鑒2014年版以后未發布各國企業數量統計信息。貿易中的具體問題法律制度及執行不透明中國的通關口岸近4,000個。也許由于通關口岸太多,所以出現了各海關對海關審查和法律制度的解釋存在差異等問題。此外,同一商品通關時,不同的海關經辦人會將其歸類為不同的HS編碼,導致關稅、出口增值稅退稅率不同,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報關手續及執行方面的問題中國政府在提高通關效率及服務質量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優化并大幅改善了通關環境。無紙化通關等舉措獲得日資企業的好評。另一方面,在報關手續和
72、執行方面仍然存在問題。例如,曾有過因政府發行的海關報關實用手冊中出現印刷錯誤而導致報關手續受阻的情況。希望確保此類問題不會發生,若一旦發生,希望及時傳達信息并做出改善。期待進一步的貿易自由化RCEP協定于2022年1月1日對10個國家生效,除中國外,還有日本、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后,2022年2月1日對韓國生效,3月18日對3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馬來西亞生效,2023年1月2日對印度尼西亞生效。2023年6月2日起,也將對菲律賓生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于2022年8月至9月期間面向在華日資企業開展了一項問卷調查(
73、共有720家企業作答)。調查結果顯示,在開展貿易的在華日資企業中,利用FTA/EPA的企業占比為40.5,較上年上升了0.7個百分點。但是,與在亞洲、大洋洲的日企相比,利用率依然較低。已利用的企業中,回答利用RCEP協定的企業,出口時利用為58家,進口時利用為61家。中國中央政府部門已經頒布并實施了一系列與RCEP相關的法規,商務部等部門已經率先為政府官員和企業舉辦了多次培訓課程。這些舉措預計將加深各地海關等主管部門對協定內容的理解,并確保貫徹落實;提高包括日資企業在內的許多企業對RCEP政策運用相關信息的了解。另一方面,在協定的實際運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案例。日資企業對于此類RCEP協定的
74、實際運用相關問題非常關注,希望在發生此類情況時,相關部門能夠及時通知,同時確保各地海關統一操作。此外,中國已于2021年9月16日申請加入CP TPP(TPP11),并于同年11月1日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積極參與雙邊及多邊貨物與服務貿易協定。2023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為進一步推進貿易自由化,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署FTA協定,包括RCEP協定,這一舉措值得肯定。希望今后也繼續采取貿易
75、自由化措施。此外,在FTA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實際操作與條款規定相矛盾的情況,或者額外提出一些該協定中本不存在的要求的情況。因此,希望在執行層面予以改進。2023年預計外需增長將放緩,同時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加征關稅等措施仍在持續。預計中國的對外貿易將在很大程度上繼續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我們將持續關注中國政府在上述情況下會采取怎樣的措施。建議 存在通關的相關規定及制度在臨近修改時才告知的情況。世界海關組織(WCO)通過的京都公約修改議定書總附約第九章規定:海關應保證所有利益相關者易于獲取相關信息;當發生變更時,應保證預留足夠的時間以便獲取信息。因此,希望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在修改通關的規定
76、及制度時,確保充分的準備時間,并通過事先在海關官網刊登文件等形式,傳達信息披露時間和具體實施方法。對相同產品的HS編碼、原產地證明等進出口申報相關的海關審批以及保稅區、物流園區或保稅港區的執行情況,對規則、規定的解釋因地因人各異。隨著通關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有些方面已得到改進,但仍希望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通過加強對窗口工作人員的培訓、制作詳細的操作手冊等措施,在全國范圍內執行統一標準。為了提高全國統一執行的可行性,希望強化海關之間的協調功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預裁定管理暫行辦法(海關總署令第262號)對預裁定制度作出了明確規定,2019年頒布了新的歸類申請規定,要求申請人必須在進口前三個月向海關提
77、交HS編碼預裁定申請,并且必須是在已簽訂買賣合同的前提下。為了進一步減少申報企業與海關之間的分歧,方便通關,希望縮短海關制發預裁定決定書的時間,進一步簡化規則。同時希望改進和完善當前的預裁定制度,以便企業簡捷快速地向海關征求參考意見。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案例:海關在事后調查中指出了HS編碼的差異,于是企業提交了相關資料和說明文件,但兩個多月都沒有收到答復。對于這種情況,希望盡快作出答復,并希望告知提交后的擬答復期限。WTO貿易便利化協定第七條提出了號召性規定,要求定期實施放行時間研究(TRS),并公布相關信息。為了實現各海關放行時間的可視化,加強提升通關效率的舉措,希望調查各海關的放行時間并公布相
78、關信息。希望根據上述收集到的數據,繼續致力于縮短通關和商品檢驗的辦理周期。關于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根據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收貨人應當向海關報關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并且根據該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應當在收貨人報檢時申報的目的地檢驗。但是,有時由于海關報關地和目的地的檢驗檢疫機構之間就申報信息的溝通不暢,導致完成檢驗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希望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允許在報關地接受法定檢驗。同時,為提高商品檢驗檢疫的辦理速度、簡化手續、早日實現報關及檢驗檢疫無紙化,希望同一港口以及全國范圍均實現檢驗檢疫通關一體化。希望公開HS編碼商品歸類的解釋細則。希望盡可能對辦理進港、靠岸、卸貨
79、許可時所需文件和所需時間進行統一。此外,還出現了由于政府發布的操作手冊中存在印刷錯誤而導致報關手續受阻的案例。此類操作手冊對于實際操作而言非常重要,希望能夠加以改進,避免出現印刷錯誤等。一旦發現存在印刷錯誤或筆誤等,應立即公布并告之一線海關人員,以免實際操作中發生問題。根據海關進出口貨物報關單修改和撤銷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由于報關人員失誤造成申報內容需要修改的,可以修改申報內容。但是除此以外由于中國進口商或海外出口商等失誤造成申報內容需要修改的,卻未規定是否可以修改,且不同意修改的情況居多。希望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明確通關后是否可以修改進出口申報內容,同時在常見問題解答(FAQ)等內容中列出允許
80、自主修改申報的示例。37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 天津爆炸事故發生后,各港口都限制了國際海運危險貨物(IMDG)的經辦類別,可以經辦所有類別的只有上海港。這樣便只能在上海入境,導致成本上升。希望加以改善,使其他港口也可以和以往一樣經辦所有類別。2012年實施了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對外支付時取消了與通關數據進行核對的作業,提高了貿易結算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在進行貨物貿易的對外付匯業務時,原則上要進行“報關信息核驗”,因此,在報關手續完成之前不能進行對外付匯,導致支付延遲。雖然放寬了轉口貿易結算的限制,但適用對象受限。希望繼續放寬限制,無論規模大小,為信
81、譽良好的企業進一步放松限制。11 近年來,海關加強了對特許權使用費的支付情況以及特殊關系間交易價格的調查。但就個案而言,海關并未向企業充分公開關于征稅的必要性和金額合理性的判斷依據和標準。有的海關不采納企業的主張及說明時,不闡述理由就單方面要求企業對其主張進行舉證。為了減輕企業的相應負擔,希望海關總署向各地海關明確提出征稅與否以及征稅金額的判斷依據,并加以指導。12 中國利用自由貿易協定(FTA)向東盟和中南美出口時,其實施細則要求原產地證明上記載的HS編碼應使用進口國的HS編碼。但進口國與出口國(中國)的商品HS編碼不同時,則要求中國各地的原產地證明簽發機關記載本國(中國)的HS編碼。簽發機
82、關按照這一標準簽發的原產地證書,由于違反了進口國的法律法規,導致企業無法享受FTA關稅優惠,或由于與簽發機關協調耗費時間,導致享受FTA關稅優惠出現滯后。該問題曾在2016年的白皮書建議中提出,但并沒有得到解決,最近也發生了同樣的問題,誠摯地希望中央政府加強對各地原產地證明簽發機構的指導,以免提出與FTA條文相矛盾或條文中沒有規定的要求。13 希望采取有力的推進措施,推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盡早簽訂,確保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14 對于中日兩國在使用RCEP協定時HS編碼歸類的差異,希望兩國海關建立溝通協調制度,解決企業在實際操作中的困難,使企業真正享
83、受到RCEP協定提供的稅收優惠。15 根據海關對出口監管倉庫及所存貨物的管理辦法的規定,申請設立出口監管倉庫的經營企業,國內結轉型倉庫的面積不得低于1,000平方米,這條要求一般企業很難達到。希望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能下調最低面積的要求。16 2022年10月開始實施的海關高級企業認證標準(海關總署公告2022年第106號)制定了一個通用標準,但同時針對不同企業類型和經營范圍制定了單項標準,這一點值得肯定。然而,卻又設置了統一的達標條件,缺乏靈活性。例如,改為實行兩步申報或者進行提前申報時,每次都需要向總經理等負責人進行匯報;雖然總經理已了解具體內容,但是按照進出口認證企業的標準,總經理等負責人
84、必須定期參加培訓,為此,企業不得不專門組織開展相應培訓。此外,即使同為進出口企業,其中有些屬于制造企業,可以在自己的工廠生產貨物,而有些則屬于貿易公司,本身沒有生產工廠。由于這兩者出現安全問題的可能性不盡相同,因此對安全水平的要求也應有所不同。對此,我們希望海關總署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例如對認證企業的判斷標準加以細化等。17 根據AEO(經認證的經營者)制度,海關對于那些擁有完善的貨物安全管理體系及守法體系的經營者進行審批和認證,為其提供便利措施,簡化通關手續。我們可以發現,自2018年對相關法規進行修訂以來,重新認證工作被放在了優先地位,而重新受理、審批及認證均需要一定的時間,希望
85、能夠提高其辦理效率。同時,進行重新認證時需要提交的材料繁多,希望能夠加以簡化。此外,按照現行規定,未通過認證的企業,一年內不得再次向海關提出認證申請。對此,希望能夠采取措施,允許已完成問題整改的企業盡快重新提出認證申請。18 對于同一產品(配件),如果某公司的在華工廠與中國客戶備案的HS編碼不一致,則該產品(配件)將無法在中國境內的保稅工廠之間進行轉移,這種情況下只能先將其出口到香港或日本等地,然后再安排進口。對此,希望借鑒歐盟及馬來西亞的做法,即使雙方的HS編碼不一致,也允許進行內陸運輸。19 通過物流園區等保稅區從中國國內的保稅工廠進口貨物到中國國內時,由于相關操作條件極其嚴格,往往導致貨
86、物最終無法通關。具體體現在貨物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即在入區(出口)和出區(進口)時“HS編碼相一致”以及“申報價格不為負值”,否則將不允許貨物出區(進口)。此類規定似乎并不具備明確的法律依據,但畢竟已沿襲多年,對此我們表示理解。不過還是希望有關方面能夠明確其相關法律依據,對操作條件作出明確規定,同時針對無法滿足上述條件的特殊情形作出例外規定。20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升級,關稅稅率已多次上調,但實施前均未留出充分的通知時間,導致企業負擔因關稅上調而不斷加重。也有企業因此收益惡化,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希望這一問題早日得到解決。希望兩國政府加快磋商,努力消除貿易摩擦。此外,最近中美之間在香港
87、問題上出現了對立,這對于那些以中國為基地并在全球開展業務的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希望政府能夠確保香港繼續發揮其全球貿易中心的作用,確保其地位的穩定性及可預測性。21 出口管制法已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施行,但該法在開始施行后也依然未能明確具體的監管對象,對于日資企業而言,這加大了其業務運營的不確定性。希望能夠盡早公布相關細則以及管制物項等具體內容,避免該法在內容上以及執行39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方面與國際標準產生沖突。此外,對于是否需要辦理出口許可,該法并未制定明確的標準。如果需要辦理,則從提交申請到獲得許可,所需時間最長達45天。因此,希
88、望針對是否需要辦理出口許可制定明確的標準,并縮短從提交申請到獲得許可的時間。4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第章投資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32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折合1,891.3億美元,同比增長8)。日本方面的統計(凈值)顯示,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額減少。一方面是實際投入額在減少,另一方面前期投資的回收額在增加,在此二者共同作用下,導致整體投資額減少。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導致行動受限,盈利企業的比例有所下降。雖然只有少數公司考慮縮小規模、轉移或撤離,但在未來一到兩年內擴大業
89、務的企業比例是迄今為止最低的。對日本企業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個重要市場,考慮轉移或撤離的企業非常有限。但在華日企的業務擴張意愿相比其他國家和地區較弱。作為出口目的地,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重要性也有所下降。中國政府正在為外商投資改善營商環境和法制建設。另一方面,2022年與2021年一樣,出臺了一些涉企法律法規,但一些法律法規的適用主體和范圍尚不明確,增加了外資企業對在華發展環境的擔憂。商務部2023年1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326.8億元人民幣(折合246,536億日元,1元=約20日元),同比增長6.3(折合1,891.3億美元,同比增長8)。分產業看,
90、制造業增長46.1,達到3,237億元,占總量的26.3,比上年提高7.8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長28.3,占總量的36.1,提高7.1個百分點。按投資來源國家和地區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投資普遍增加。其中,韓國、德國和英國對華投資大幅增加,分別增長64.2、52.9和40.7。歐盟對華投資大幅增長了92.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對華投資分別增長17.2和8.2。日本方面的統計數據(財務省公布的國際收支統計)顯示,2022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額(流量)凈值為12,070億日元。其中,實際投入額18,862億日元,回收額6,792億日元。與上年相比,實際投入額下降,回收額增加,導致凈值下降。J
91、ETRO針對進駐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日本企業當地法人開展的海外日資企業實況調查(2022年度調查)顯示,64.9的在華日資企業表示2022年度營業利潤預期是“盈利”的,較上年的72.2下降7.3個百分點。對于企業來說,業績惡化的原因(多選)在于:“新冠疫情帶來的行動限制的影響”(55.6),“新冠疫情導致成本增加”(30.9)。關于今后一至兩年業務開展的方向,回答“擴大”的企業占比33.4,較上年的40.9大幅下降7.5個百分點,是2007年度調查(該調查自2007年起調查對象追加了非制造業企業)以來的最低水平?;卮稹翱s小”的企業占4.9,“轉移、撤離到第三國(地區)”的占1.4,兩者合計
92、占比6.3,同比僅上升2.5個百分點;“維持現狀”的企業為60.3,同比上升5.1個百分點。此外,JETRO針對對海外業務關注度較高的日本企業(總部)開展的2022年度日本企業海外業務發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計劃拓展海外業務的國家和地區”(多選)中,回答“美國”的比例排名第一,為29.6;其次為“越南”,為26.5;“中國”為26.4,與去年相同排名第三。在“最為重視的出口目的地”中,回答“中國”的企業占比最高,為23.1(同比下降4.7個百分點),與排名第二回答“美國”(占22.7,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的差距縮小至0.4個百分點?;卮稹拔鳉W”以11.6%位居第三(上升2.2個百分點),
93、回答“越南”以6.8位居第四(上升0.2個百分點),回答“泰國”以5.9位居第五(上升1.7個百分點)。在排名前五的國家中,僅中國占比較上年有所下降。結合上述調查結果可知,對日本企業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個重要市場,考慮轉移或撤離的企業非常有限。但在華日企的業務擴張意愿相比其他國家和地區較弱。作為出口目的地,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重要性也有所下降。希望中國政府對白皮書建議內容的應對,能夠增強包括日資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擴大業務的意愿??梢钥隙ǖ氖?,中國政府2022年繼續推進對外開放,并在包括對外資企業的法制建設等營商環境改善工作上取得了進展。1月1日,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
94、)(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令2021年第47號)施行,列示了限制和禁止外資企業投資的領域。與2020年版清單相比,(一)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二)取消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及關鍵部件生產的限制,取消上述兩項后,限制和禁止投資領域變為共計31項。同日還施行了 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令2021年第48號)。3月25日,適用于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2年版)(發改體改規2022397號)正式生效。與2020年版相比,禁止準入事項
95、中增加“禁止違規開展新聞傳媒相關業務”,但許可準入事項減少了7項。同時,清單(2022年版)明確規定,各地區、各部門不得另行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10月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慶暫時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規定的批復(國函4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2022104號),同意自即日起至2024年4月8日,在上述四省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外資企業準入試點。允許在上海、重慶設立并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旅行社從事除臺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旅游業務;允許天津市、海南省和重慶市放寬外商捐資舉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準入。同時,出臺了涉企新規。2月15日
96、,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國家網信辦令第8號)修訂版正式生效。修訂內容包括:“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網絡平臺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9月1日,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令第11號)正式生效。該辦法明確規定了2021年施行的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中明文規定的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出境的安全評估義務適用范圍及程序等內容。10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網絡產品安全漏洞收集平臺備案管理辦法(工信部網安2022 146號)。該辦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針對擬設立漏洞收集平臺的組織或個人規定:應當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威脅和漏洞信息共
97、享平臺如實填報網絡產品安全漏洞收集平臺備案登記信息。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薄胺€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薄昂侠砜s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痹诖嘶A上,2023年3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要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擴大制度型開放,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希望在這些政策的基礎上,中國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促進營商環境建設,使外資企業能夠平等開展活動。投資中的具體問題公平競爭為了建設一個有序競爭
98、的市場體系,企業希望改善制度執行的透明度,提升外資企業對華投資信心,繼續改進有助于提高可預見性的措施,如:統一法律制度的解釋與落實;變更制度時預留充分的準備時間;簡化各項手續,提高效率;用書面文件回復申請和查詢等。此外,對于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 出口管制法 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和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由于在如何執行和如何界定其適用主體等方面存在不明確之處,大大降低了可預見性,亟待改進。對外開放在2022年1月1日生效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中,限制和禁止事項從2020年版的33項減少到31項,在一定程度上放寬了限制,值得肯定。然而,部分行業負面清單沒有
99、規定但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實質限制外資準入的領域依然存在。為了對應這類案件,有必要建立一個制度,在政府內設立對應窗口,以確定問題,并與相關部門合作,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必要的修改。行政規章的執行及程序國有資產的轉讓程序除正常的股權轉讓手續外,還需要經過國有資產轉讓審批、資產評估和公開交易等一系列手續,在實際操作中耗時很長,應予簡化。有企業要求縮短注銷稅務登記所需時間,并糾正相關政府機關在簡化注銷登記程序方面的認識差距。一些地區出現了在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拒絕設立投資性公司分支機構的情況,希望有關部門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不要拒絕公司設立申請,并采取與其他地區相同的處理方法。建議 外商投資法和外商投資
100、法實施條例已于2020年1月正式施行?,F有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實際業務中將會面對制度上的重大變革,其中包括必須在2025年1月1日之前完成組織形式和組織機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對于此類個別變更,政府并未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相關法規有待完善。對此,希望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商務部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有關部門盡快明確并出臺切實可行的相關法律法規。此外,在制定細則時,希望能夠以 外商投資法 為依據,積極聽取外國商會和外資企業的意見,并將其體現在細則中。此外,關于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九和第三十條所規定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希望在實際操作中得到切實執行。外資企業認為對華投資的風險表現在制度執
101、行的過程不公開透明,希望對此作出改進,以提高可預見性等。如:統一法律制度的解釋與落實;變更制度時預留充分的準備時間;簡化各項手續,提高效率;用書面文件回復申請和查詢。此外,希望通過明文規定而非口頭方式來進行指導和監管。在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中,限制和禁止事項從2020年版的33項減少至31項,在一定程度上放寬了限制,值得肯定。希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商務部進一步調減限制和禁止項目。在調減限制和禁止項目時,一方面希望通過說明、釋義或指南等形式明確具體的適用情況和適用行業,另一方面希望完善執行環境以及指導執行工作,使調減內容在各級行政部門
102、得到貫徹落實。2022年1月起施行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中包括“互聯網文化經營(音樂除外)”?!耙魳烦狻边@一表述讓外資企業看到了經營網絡音樂產品的希望。然而,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文件卻讓希望成為泡影。希望主管負面清單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商務部以及主管該規定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結合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修訂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讓外資4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企業也能夠運營網絡音樂服務。由于各類負面清單的修改,企業開始摸索新領域。正如上述提到的,雖然外商投資準入
103、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及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2版解除了相關限制,但事實上外商投資企業卻受到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有時難以進入相關領域?!皩ν馍掏顿Y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以及“為外商投資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外商投資法的兩大重要支柱。在落實這兩項規定的過程中,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應當完善體制,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商務部等部門設立溝通窗口,把握問題所在,并通過與相關部門的合作,根據必要性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公司法 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規定,國有資產的轉讓程序除正常的股權轉讓手續外,還需要經過國有資產轉讓審批、資產評估和公開交易等一系列手
104、續,在實際操作中耗時很長。希望簡化相關手續,亦希望進一步明確國有資產轉讓的判斷標準(例如,明確重大資產的界定等)。在北京和杭州等一些地區,出現了拒絕設立投資性公司分支機構的情況。在其他地區,外商投資企業設立投資性公司的分支機構,只要獲得當地金融辦的批準后,在市場監督管理局辦理設立手續即可。而北京和杭州等一些地區在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以主管部門(金融辦、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主觀判斷予以拒絕。外資投資性公司具有統籌職能,通過在中國進行各種類型的實質性投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投資性公司在各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對提升投資性公司原有的統籌職能至關重要。為了支持外商投資企業業務的持續發展,希望作出改
105、進,以確保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不會被拒絕成立分支機構,并確保其得到與其他地區相同的待遇。在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中,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自然會有部分企業不得不進行業務重組,希望完善相關制度,減少企業在退出、分立、合并等業務重組中所花費的時間和承擔的費用。2020年1月起實施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對此也提出了相應方針,不過在縮短注銷稅務登記所需時間以及簡易注銷登記流程方面,各相關政府部門需要消除彼此在認識上的差異。此類舉措可幫助企業提高對制度的可預見性,拉動企業新的投資,有望為實現中國產業結構的合理布局做出貢獻。外國企業(非居民企業)之間轉讓中國境內企業的股份時,出售股份的外國企業必須按照企業所得稅法
106、 及其實施條例和 印花稅法 的規定,在轉讓完成之日起15日內向被轉讓企業所在地區的稅務局申報企業所得稅和印花稅。在實踐中,通常的做法是使用中國的代理機構人進行納稅申報,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漏報的情況。最好規定由位于中國境內的企業承擔代理報稅和代扣代繳的義務,如建立一種制度,讓被轉讓企業在進行股東名冊變更登記等程序的同時,進行代理報稅,但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從促進企業投資性資產置換和降低漏申報納稅帶來的合規風險的角度,希望明確和簡化轉讓和減資的程序。在已于2020年9月開始施行的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中,將“危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違反正常的市場交易原則”“采取歧視性措施”等行為列為了處
107、罰對象,但在概念上較為籠統,不夠明確。希望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在執行該項制度時,通過下位法規等對上述違規行為作出更加明確的界定。此外,有意見指出該規定出臺于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之下,希望能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日資企業成為中美兩國間對抗措施以及濫用實體清單的受害者。同時希望確保相關程序的透明性和公平性,并充分聽取日資企業的意見和建議。11 在2020年開始施行的出口管制法 中,對“再出口”“視同出口”“具有域外適用效力,可追究境外組織和個人的法律責任”等作出了規定,但具體的執行方法并不透明。如果執行不當,這些規定將會對包括行業和企業的供應鏈在內的現有商業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并將有可能成為導致現有業務的
108、可預見性顯著下降、抑制新投資的主要原因。對此,希望盡快通過下位法規作出明確規定,并且在執行規定之前,充分聽取包括日資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的意見和建議。12 根據2021年1月開始施行的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一旦中國政府判斷為“不當域外適用的情況”,那么就可以發布禁令,要求中國的法人不得遵守有關外國的制裁法規。但另一方面,“不當域外適用的情況”在概念上較為籠統,這將大幅削弱業務上的可預見性。包括具體的適用情形在內,希望能夠明確該規定的判斷標準。此外,希望不要對日資企業濫用這一規定。13 根據2021年1月開始施行的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中國對外商投資的審查范圍已擴大至綠色領域的投資。
109、而且有意見認為,該辦法并未針對審查范圍作出明確的界定,這為審查機構留出了很大的解釋余地。對于自主申報范圍內的“重要基礎設施”“關鍵技術”“重要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產品與服務”等,希望能夠進一步明確其各自的具體范圍。49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第章競爭法2022年,中國繼續推進了反壟斷法的完善工作。反壟斷法(修正草案)獲得通過后,相關實施細則修訂或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也被公布。從執法層面看,對反壟斷違法行為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加強了對商業賄賂的打擊力度,監管部門繼續開展針對商業賄賂的查處,同時鼓勵企業建立合規管理制度。法律法規的修
110、訂和制度的完善2022年6月下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了 反壟斷法(修正草案),并于同年8月1日起施行。修正草案除了大幅加強對各類壟斷行為的制裁追責力度外,還包括對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公訴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列入并公開失信名單等內容。反壟斷法(修正草案)獲得通過后,相關實施細則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也被公布,但部分修訂后的細則尚未正式出臺。同時,根據反壟斷法的修訂,還需要修訂 反壟斷法的各項指南。壟斷協議行為監管動態2022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破獲10余起壟斷協議案件,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其中,橫向壟斷協議(卡特爾)方面已公開的處罰案件包括云南省和湖南省的駕校、江蘇省的大米行業
111、協會和企業、貴州省的燃氣企業、福建省和陜西省的水泥行業協會及企業、吉林省和山西省的汽車檢測企業、河南省的信用評估行業協會和企業、浙江省爆破器材行業協會和企業、安徽省水上客運承運人等的卡特爾行為??v向壟斷協議方面,北京市醫療器械相關企業案件2起、在線教育企業案件1起、海南省醫藥企業案件1起被公布。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監管動態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方面,2022年,重點查處了燃氣、自來水等公用事業等行業的違法行為。其中,已公布的案件包括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安徽省燃氣企業,安徽省、浙江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山東省的自來水企業,遼寧省醫藥企業,中國知網()等案件。經營者集中行為監管動態2022年,盡管
112、受到新冠病毒疫情蔓延等不利影響,據披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審結集中申報794件,高于上年度的727件。同時,還加強了對未依法申報的經營者集中“搶跑”案件的處罰力度,公開處罰30余起未依法申報案件。2022年,共公布了5起附加限制性條件批準的經營者集中案件。其中,一半以上為半導體行業。反壟斷法相關司法動態2022年11月18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印發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壟斷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公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11月17日,最高院公布了反壟斷典型案例。其中,違反反壟斷法的合同效力認定案、濫用知識產權案、藥品專利反向支付協議案以及體育賽事獨家轉播權授權案等受到廣泛關注
113、。商業賄賂監管動態立法和法律建設方面,2022年11月下旬公布 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加強了對商業賄賂的打擊力度。2022年,中國繼續鼓勵企業建立合規管理制度。根據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同年4月發布的公告,企業合規不起訴制度試點工作已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此外,還公布了 GB/T 357702022合規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執法方面,引起關注的是上海市、江蘇省等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查處藥品和醫療器械、物流、電信、旅游等領域的商業賄賂案件。建議關于中國國內競爭法的相關法律法規隨著2022年6月 反壟斷法(修正草案)的通過和頒布,中國的反壟斷制度在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引入“安全港”制度
114、、強化違法主體的法律責任、完善經營者集中申報程序和建立公益訴訟機制等方面得到完善,這一點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部分相關的實施細則和操作指南還沒有得到相應的修訂。為避免各相關法律法規之間出現不一致,希望盡快根據修訂后的反壟斷法 對其實施細則和操作指南作出修訂,并頒布實施。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于2020年9月中旬出臺了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南,其中鼓勵經營者建立反壟斷合規管理制度,這一點值得肯定。但是,為了加強該指南中各項規定的指導性,希望提供針對此類管理制度的具體操作方法、案例分析和示范性做法。5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 此次頒布的新反壟斷法第六十三條增加了加重
115、處罰(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規定。但是對于加重處罰的適用條件(“違反本法規定,情節特別嚴重、影響特別惡劣、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以及處罰的認定標準,至今尚未出臺詳細的指南,希望加以明確。在壟斷協議認定標準的適用豁免制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認定、以及對經營者壟斷行為的處罰標準和處罰方法等方面,仍然缺乏明確的操作標準,企業的經營活動也因此而受到影響,希望出臺具體的操作指南,對此加以明確。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 雖然自2021年1月18日起施行,但對屬于外商投資安全審查適用范圍的具體行業、審查和決定的標準、審批程序的細節等都存在不明確之處,希望通過頒布操作指南和實施細則予以明確。關于壟斷協議 在反壟
116、斷法修正草案中引入了安全港制度,規定經營者的市場份額低于一定標準的,免于適用縱向壟斷協議。隨后,2022年6月下旬頒布的禁止壟斷協議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了該制度下市場份額等的操作標準,但在2023年3月公布的禁止壟斷協議規定中市場份額基準被刪除。希望盡快出臺實施細則等詳細說明該制度的操作標準。關于壟斷協議的監管,2022年6月通過的新反壟斷法引入了個人追責制度,但相關規定仍然只是原則性內容,希望盡快出臺實施細則和操作指南,詳細說明該項制度操作標準。關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2022年11月下旬頒布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第十三條引入了禁止濫用相對優勢地位的制度。希望慎重考慮引入此類
117、規定,以避免不適當地扼殺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行為。如果必須引入上述規定,則希望明確該制度與反壟斷法中關于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定之間在適用上的區別等。關于知識產權領域的反壟斷指南也對行使知識產權時應考慮的反壟斷法的執行原則作出了規定,即無論專利權人是否已簽署同意適用FRAND原則的聲明,一律要求在FRAND條件下對標準或非標準必要專利發放許可。我們擔心這種對知識產權的過度限制可能會妨礙創新。從法律性質來看,專利權是一項具有獨占性和排他性的權利,因此希望能夠充分考慮到專利權的這一性質,同時參考其他各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在運用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具體操作指南時確保一致性。為防止大型企業濫用市場優
118、勢地位,出現拖延承包單位款項等行為,國務院出臺了 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并已正式實施。為確保上述條例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希望政府能夠對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大型企業予以強有力的指導,以確保其按照交易合同支付應付賬款和貨款。關于經營者集中11 反壟斷法修正草案中明確規定,應當健全經營者集中分類分級審查制度,依法加強對重要領域的經營者集中的審查,這一點值得肯定。另一方面,以下幾個方面仍存在不明確之處,可能會導致經營者難以作出判斷,包括:經營者集中申報時的“經營者集中”和“控制權”的構成條件、是否需要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的判斷標準、審查和決定的相關標準和思路。希望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和操
119、作指南,對這些標準及思路作出明確說明。12 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中提高了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標準,即提高了經營者集中當事人集團整體營業額標準。雖然這一點值得肯定,但該規定 尚未正式頒布,希望盡快完成修訂并施行。13 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時,從提交材料到正式受理,所需時間因交易的具體情況而異,導致有些情況下耗時過長。盡管通過對簡易申報制度的操作進行優化,以及授權地方反壟斷執法機構審查一些簡易申報制度適用案件,上述情況已經有所改善,但希望通過進一步優化相關制度的操作,縮短案件的受理和審查時間。關于商業賄賂14 2022年11月頒布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
120、加強了對商業賄賂的打擊力度,這是為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另一方面,修訂草案規定,交易的另一方也是商業賄賂的對象,根據這樣的規定,交易各方之間提供合理利益的行為也將不被允許。為了避免企業的經濟活動過度萎縮,希望慎重擬議修訂草案的內容,通過修改法律,使提供合理利益的行為合法化。15 現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著不明確之處,包括:認定商業賄賂所涉及的傭金和折扣“如實入賬”的判斷標準、“利用職權或者影響力影響交易的單位或者個人”的具體范圍、認定為商業賄賂后沒收違法所得以及罰款等的處罰適用標準。希望以此次法律修訂為契機,對相關標準作出明確規定。5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
121、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第章稅務及會計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 2022年7月起施行,明確規定境外企業與中國境內企業書立應稅憑證,境外企業應當依法繳納印花稅。這與日本的制度存在差異,很多企業希望修改相關規定。同時,關于延長至2023年底的外籍個人津補貼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也有人希望無限期延長。此外,日資企業還面臨許多稅務上的課題,如轉讓定價稅制、組織重組、PE征稅等。稅務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稅務制度執行在稅務和稅法通知的實際操作中,可以由稅務機關的負責人做出解釋。因此,稅務機關的實際操作存在地區差異,還有因窗口負責人不同而答復不同的情況。此外,由于突然頒布或修訂通知,導致沒有足夠
122、的準備時間以對應的情況并不在少數。為了進一步方便納稅人,更加順利地實現產業振興,希望全國各地稅務機關就稅務問題形成統一認識,統一執行。同時,在制定規則時,希望繼續充分考慮納稅人的實際操作問題,在細則制定上適當照顧實務層面的情況,留出一定的緩沖時間。按照目前的稅收管理規定,納稅人如對稅務機關的征稅認定有異議,可采取救濟措施,如向上級稅務機關申請復議,或進一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外,當出現國家間雙重征稅的情況時,可通過相互協商加以解決。然而,稅務訴訟中,納稅人的主張很難獲得支持。此外,通過相互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需要大量時間,且最終結果未必能夠確保公正。我們仍希望,對稅務行政復議的實際執行予以關注
123、,提高相互協商程序的效率。增值稅國家在這幾年完成了從營業稅向增值稅的轉型改革后,又推出了針對特定行業的進項加計抵減以及留抵退稅等新政,這種進一步減輕增值稅負擔的做法值得肯定。而另一方面,進行集團內融資時,其利息收入需要繳納增值稅,有意見認為該做法會阻礙現金的有效管理。希望能夠參照銀行存款利息考慮對其免予征稅。此外,國家正在推行全面數字化的電子發票,2021年起已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在轉換為全面數字化的電子發票時,希望不要立即廢除紙質發票,以便企業能夠在實際業務層面做好應對工作。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中國在2019年對個人所得稅進行了大幅修訂。具體包括,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新引進“專
124、項附加扣除”政策、以及從實質上降低部分稅率等。這些措施對中國籍人員而言減稅效果非常顯著。同時,引進了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制度,即使在每月申報中出現多繳或少繳稅款的情況,也可以在年度匯算清繳期間辦理退稅或補稅。此外,2019年修訂時,涉及外籍員工住房補貼、語言訓練費和子女教育費津補貼免稅優惠政策將在三年過渡期后本應當于2021年12月底取消。但是,2021年底,頒布了延續通知,明確規定外籍個人有關津補貼優惠政策執行期限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津補貼優惠政策的退出或將導致外籍員工的稅負大幅增加。因此,很多企業希望無限期延長現行津補貼優惠政策。有些稅務調查的案例顯示,在企業所得稅方面
125、,稅務機關在進行轉讓定價調查時未充分考慮企業的功能、風險、行業動向以及所得轉移的確實性,一味追蹤企業的高利潤率。在實際操作中:不允許使用多個年度的平均值進行期限驗證,而要求使用單個年度數據驗證利潤率;不使用企業利潤率的四分位數區間,而是使用可比企業利潤率的中位值對企業進行特別納稅調整;甚至,最終追征稅款時加收的利息也很高。在某些地區,稅務機關僅以企業利潤率較低(或虧損)為由,要求企業進行自主調整。為了規避轉讓定價風險,越來越多的企業提出預約定價安排申請(APA),但部分企業擔心與監管部門之間達成一致需要很長時間。此外,企業很難確認稅務機關是否已經正式受理APA申請,在申請中有時還會遭受稅務調查
126、。希望稅務機關在稅務調查中不要將利潤率水平作為追繳稅款的唯一判斷標準,而應充分考慮企業的具體情況,在統一稅法解釋方法的基礎上,執行轉讓定價稅制。受國際稅收管理(BEPS: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力度加大影響,中國轉讓定價稅制基本規則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做了修訂,要求對外資在華法人企業制作的本地文件進行“價值鏈分析”。母公司制作的主文件中也規定了必須載明“研發工作人員狀況”等事項,而這些事項在OECD規定的BEPS行動計劃中沒有涵蓋。此外,要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優惠預提所得稅率,需要滿足Beneficial Owner(BO)的要求,這比OECD稅收協定范本的規定更嚴格,適用范圍更窄。再者,一旦被列入
127、“千戶集團”名單后,便會被要求每年單獨向稅務機關報送財務、稅務數據。這些數據需要按照稅務局制定的規范提交,與企業使用的財務軟件規范不同,加大了企業的工作量。近年來,稅務機關要求提供信息的數量不斷增加,一些規則似乎比OECD的規定更為嚴格。希望稅務局能夠考慮為企業減負,參照OECD的規定執行。57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為整合重復功能、提高業務效率,越來越多的日資企業開始考慮開展集團企業間的重組。具體包括:設立分公司、股權轉讓、合并、設立投資性公司。特別是在推進跨境企業重組和間接股權轉讓時,實務層面的行政程序要求不明確,手續繁瑣,導致一些重組工作無法順利進行
128、。雖然特殊稅務處理規定可以遞延納稅,但適用的情況有限,多數情況下會需要征稅。有企業希望放寬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的條件,以減輕企業的負擔。其他方面,有企業希望能夠延長虧損的結轉年限(5年)并引入合并納稅制度。印花稅印花稅法取代了之前的印花稅暫行條例,自2022年7月起施行。相關公告明確規定境外企業與中國境內企業書立應稅憑證的,即使在中國境外書立,針對部分交易合同,境外企業也應當繳納印花稅。日本總公司與中國子公司或中國第三方進行有形資產、無形資產、技術服務等交易的情況很多,這將導致日本總公司在中國產生納稅負擔。在日本,對在日本境外書立的合同等不征收印花稅。而且,如果在日本已經繳納了印花稅,那么日本總
129、公司將在日本和中國雙重繳納印花稅。鑒于這一情況,很多企業希望修改相關規定。針對境外企業的印花稅征管問題,尚未出臺明確的實施細則,不同稅務局的解釋也存在差異。希望發布具體操作指南。境外總部在華常設機構(PE)征稅對于來自日本等境外的出差人員,被認定為PE的案例在各地都有發生。從日本長期出差到中國的人員,在提供勞務時,即使不涉及連續性工作,也會被認定為PE,并根據成本費用加成核定利潤率而得出的所得被預扣稅款。有企業希望明確判斷常設機構是否需要征稅時的事實確認和納稅申報程序。會計新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關系現行的新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公布于2006年,自2007年起,所有中國證券市場
130、的上市公司都已執行新準則。作為一項會計基準,新準則參考2006年度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以下簡稱“IFRS”)編寫而成。隨著IFRS的修改,新準則的正文雖未進行相應的修訂,但是財政部通過發布指導方針企業會計準則講解等,對新準則進行了實質性的更新。此外,針對IFRS改動較大之處,新準則正文也依次進行了相應的增補和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作為2018年以后新準則所做出的主要修訂,已于2019年1月開始實施,其目的在于與IFRS第16號保持趨同。從中國財政部在2010年公布的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來看,中國并未直接采用(adoption)IFRS,而是將IFRS的內容收
131、入新準則,使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保持持續趨同。作為經濟大國,發展迅速的中國如何使其會計準則與IFRS趨同,將對全球范圍內IFRS的統一執行帶來巨大影響,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對在華日資企業的影響多數在華日資企業在中國為非上市企業,以往政府并不強制要求其適用新準則,許多日資企業采用的仍是舊版企業會計準則 以及 企業會計制度(以下統稱兩準則為“舊準則”)。但是,近年來,根據各地財政部門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強制要求非上市的大中型企業適用新準則,采用新準則的日資企業也在不斷增加。預計今后,新準則的強制適用將陸續覆蓋全國。此外,財政部于2015年2月發布了財會20153號通知,根據規
132、定,采用舊準則的企業所依據的舊版企業會計準則被全面廢止(舊準則體系中的企業會計制度則被保留)。該通知 原本是為了糾正同時存在兩個會計準則的現象,但企業會計制度可能遲早會被廢止。鑒于財政部推薦適用新準則,我們預測仍采用舊準則的日資企業也將被強制要求適用新準則。被要求適用新準則的主要是大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可適用采取了簡便會計處理方式的新小企業會計準則。新舊準則主要區別如下:(一)舊準則未強制要求編制合并財務報表,但新準則規定有子公司的企業必須編制合并財務報表;(二)舊準則中納稅影響會計法為自愿適用,而新準則中為強制要求;(三)舊準則中并沒有涉及金融工具會計處理相關的內容,而新準則采用了與IFRS基
133、本相同的金融工具會計處理方式;(四)針對舊準則中較為模糊的資產減值會計,新準則中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五)與舊準則相比,新準則中規定的財務報表和附注的披露內容顯著增多,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負擔等。近年來全球范圍內都在探討會計準則IFRS趨同的問題。盡管有此趨勢,但中國仍然只認可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期間作為會計年度。對此,眾多企業希望予以改進。建議稅務 在稅收征收管理方面,希望能夠避免提出重復的要求,并設置充分的繳稅期限,減輕納稅人的負擔。希望消除地區差異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解釋差異,避免法規解釋混亂的情況。外籍人員適用的個人所得稅免稅政策將于2023年底結束。該項政策本應于2021年底到期,但
134、根據延續通知,有效期被延續至2023年底。該項政策一旦取消,住房補貼、語言訓練費和子女教育費津補貼均將成為征稅對象,導致外籍人員的個人所得稅負大幅增加。希望無限期延長現行津補貼優惠政策,以減輕企業和外籍人員稅負。在兩國間進行的雙邊協商方面,希望雙邊協商順利發揮作用,以消除納稅人的長期不穩定的狀況。在轉讓定價調查中,存在片面地以征稅為前提開展調查,忽略了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企業業務開展和區域特點等企業的實際情況。對此,希望能夠在聽取企業意見的基礎上進行判斷。59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 為加強對重點企業集團的管理,企業入選“千戶集團”后,需要向有關部門提供自己
135、的財務數據。此外,受BEPS力度加大影響,各企業還必須通過提交主體文檔和本地文檔的方式來提供相應信息。對于這些各種各樣的信息提供義務,希望能夠按照經合組織(OECD)的相關指南來執行。印花稅方面,印花稅法 取代了之前的印花稅暫行條例,自2022年7月起施行。相關公告明確規定境外企業與中國境內企業書立應稅憑證的,即使在中國境外書立,但只要客戶等交易對方位于中國境內,進行交易的境外企業就應當繳納印花稅。在日本,對在日本境外書立的合同等不征收印花稅,鑒于這一情況,希望修改該項規定。針對境外企業的印花稅征管問題尚未出臺明確的實施細則,不同稅務局的解釋存在差異。希望發布具體操作指南。在推進集團公司的企業
136、重組的實際操作中,存在著稅務行政程序要求不明確、手續繁瑣等問題。此外,為減輕企業負擔而設置的遞延納稅特殊稅務處理的適用條件仍存在不明確之處。希望進一步明確有關規定和手續,以確保企業重組能夠順利進行。會計 目前,對會計準則IFRS(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研究成為全球化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基于合并報表的需要,希望中國執行靈活的企業會計制度,即在現行以1月1日至12月31日為會計年度的基礎上,允許企業自主設定會計年度。中國各地向新企業會計準則過渡的處理方法各異,今后強制要求企業采用新企業會計準則時,希望給企業預留出事先準備的時間,并在全國范圍內采取統一的措施。雖然該準則在2012年經歐洲委員會認證
137、與IFRS規定內容基本相同,但在部分處理上仍然存在差異。希望進一步推進準則與IFRS的趨同。6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第章勞務2022年中國政府根據疫情形勢變化適時調整防疫政策,并進一步優化中外人員往來出入境措施,有效恢復國際商務往來以及經濟交流。另一方面,部分尚未走出疫情陰霾恢復增長的企業,為維系企業生存亟待緩解用工等成本壓力,如何幫扶企業紆困減負、穩崗就業成為中國政府“后疫情時代”新的課題。2022年以來公布、實施的主要政策和行政措施恢復審發日本公民赴華普通簽證2023年1月29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布通知,自即日起該館恢復審發日本公民赴華普通簽證。
138、同日,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信息,國家移民管理機構自2023年1月29日起,對日本公民恢復簽發口岸簽證,恢復實行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對日出入境政策的調整,為日本公民在赴華商務往來、工作、旅行、探親等方面提供便利,有利于促進中日人員往來和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推行外國人工作許可、居留許可優化措施由于主管工作許可審批的科技部門與主管居留許可審批的出入境管理部門的辦事地點不同,外籍人員申辦工作許可及居留許可通常需要“跑兩次”。國務院早在2021年10月1日發布的信息顯示,國家移民管理局將陸續推出一批包括“工作許可、居留許可一窗通辦、并聯審批”在內的新舉措。按照國家移民管理局的工作要求,各地行政主管
139、機關逐步推進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辦事窗口的搬遷與統合工作,將工作許可與居留許可的辦事窗口調整為相鄰窗口。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政府于2023年2月2日發布公告,自2023年2月1日起,在京外籍人員均可享受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兩證聯辦”服務。目前全國包括北京市、山東省淄博市、廣東省汕頭市等在內的部分城市已陸續完成工作許可與居留許可申辦窗口的搬遷與統合工作,外籍人員申辦工作許可及居留許可只需要前往指定地址即可一次性完成工作許可及居留許可辦理,外籍人員可享受更加便捷、高效、完整的“一站式服務”。新冠病毒感染恢復“乙類乙管”,感染期間工資發放政策變動國家衛健委于2022年12月26日發布公告(2022年第
140、7號),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采取的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 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2022年第7號文發布后,新冠病毒感染不再屬于傳染病防治法第41條的適用對象,原有的針對感染期間原則上應全額發放工資的相關規定不再適用,員工向企業提供病休的相關證明后,企業可對其按病假處理、支付病假工資。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指導性案例2022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 關于發布第32批指導性案例的通知(法2022 167號),公布了包括聶美蘭訴北京林氏兄弟文化確認勞動關系案等7個均為勞動爭議相關案例(指導案例17
141、9號-185號)。從公布的指導性案例來看,司法機關對于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傾向性保護政策并未發生改變,企業面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合法性認定依據、競業限制等問題時應更加審慎,以降低相關訴訟風險。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典型案例2023年1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5個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典型案例。從公布的典型案例來看,司法機關在是否采用刑事手段追究責任的問題上立場相當謹慎,但在具有十分惡劣的欠薪情節時將啟動刑事司法程序。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犯罪主體包括單位和個人,因此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責任人員均有可能成為刑事案件的嫌疑人和被告。即使被刑事立案,在起訴前仍然有機會通過積極支付
142、勞動報酬、獲得被害人諒解等方式,獲得不起訴的結果,因此一旦發生此類案件應當積極進行應對。2023年的展望期待延遲退休具體方案出臺2022年2月21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國發202135號)以及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均提及了中國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有關內容,隨著社會保險參保繳費壓力和養老金發放壓力進一步增大,后續有望公布延遲退休的具體方案。希望繼續施行穩崗補貼政策2022年國務院、人社部等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援企穩崗的有利舉措,包括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政策、緩繳社會保險
143、費政策等,有效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期待2023年相關政府部門能夠繼續施行穩崗補貼政策,延長穩崗補貼政策的實施期限,拓展政策適用范圍,進一步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穩定就業。建議(1)工作及出入境相關 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6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染”采取的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并自2023年1月29日起恢復審發日本公民赴華普通簽證。這種做法對出入境人員來說非常利好,我們對此表示歡迎。按照目前的規定,來華人員須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入境。為了更好地促進中日兩國的民間交流,希望包括出入境管理機構在內的主管部門適當
144、放寬入境所需核酸檢測證明的時限要求。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間,中國政府為在華生活和工作的外籍人員提供了根據護照信息生成的身份認證二維碼。對此,我們表示誠摯的感謝。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會發現,除了新冠病毒疫情防控軟件外,一些生活和出行相關的軟件往往對外籍人員的身份認證比較復雜,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希望出入境管理機構發放卡式身份證,使外籍人員在中國境內訂購機票、開立銀行賬戶及使用各種軟件時能夠用于身份認證。外籍人員因工作變動而出現跨地區調動的情況并不少見。希望科學技術部和出入境管理機構進一步簡化工作調動所需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的相關手續、縮短審批時限。外籍人員在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新辦、變更、延期、注銷等居
145、留許可的手續時,護照原件被留存在行政機關的時間較長,給外籍人員帶來諸多不便。希望改善現狀,縮短主管部門對護照原件的保管期限,并在程序中盡量避免提交舊護照原件。目前入境邊檢已開始采用自助通關方式(自助閘機),使出入境人員能夠快速和高效地接受檢查。但是,持有外國電子護照和6個月以上中國居留許可的外籍人員,向邊檢機關備案指紋和面像信息后,可以使用自助閘機進行入境審查,而其他外籍人員仍需要通過人工查驗通道入境。希望出入境邊檢機關能夠放寬自助通關適用人員的范圍,讓持6個月以下短期居留許可的外籍人員同樣可以進行自助通關。(2)社會保障 在因工作變動而將社會保險關系轉移至異地并進行接續時,由于相關手續及待遇
146、領取規則十分復雜,各地養老保險的申請標準也不一致,導致員工異地調動的積極性下降,部分地區出現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因此,希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機構制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政策,進一步減輕社會保險關系轉移對人員調動的影響。在實際操作中,為異地工作的員工辦理社會保險的唯一途徑是設立分公司或請勞務派遣公司代為繳納,這不僅不利于人員的正常調動,也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因此,希望采取措施,讓依法設立的企業無需在員工工作地設立分公司也能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社會保障協定 已于2019年9月1日生效,該協定有效減輕了外商投資企業和外籍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負擔,值得歡迎。對于基本養老保險
147、以外的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以及其他社會保險項目,希望同樣能夠針對相關法律規定作出相應修改,免除外國人的強制繳納義務,允許其自己決定是否在中國境內進行繳納。(3)勞動合同 由于存在市場波動導致訂單激增、長假后人力短缺等問題,而“每月加班時間不得超過36小時”的規定不能滿足企業生產需要。希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調整勞動法中“每月加班時間不得超過36小時”的強制性規定,允許企業與員工、工會協商一致后向勞動行政部門提出特別申請,通過靈活的方式,合理確定每月加班時間上限。女性員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因身份不同而有所區別,導致出現女性員工向企業申請變更身份的情況,但不同地區對女工人和女干部的身份界定標準
148、并不明確,給企業帶來困擾。希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實施之前,明確區分標準或制定統一的退休年齡標準。(4)勞務派遣11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2014年第22號)等文件規定,用工單位使用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員工休產假或長期病假時,容易出現人力短缺等問題。希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放寬這一強制性規定,允許企業根據所屬行業情況或在特殊情況下適當調整這一比例。(5)其他12 高新技術企業和先進技術企業在吸引和穩定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這些企業的人才外流問題逐年嚴重。希望中央和地方政府通過提供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幫助企業吸引
149、和穩定人才,如對于這些企業在其為優秀人才申請工作居住證時,給予更高的積分或減少獲得證書的年限。67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第章知識產權現狀概要中國正在朝著知識產權強國的目標穩步推進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政策方面,2020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2021年9月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2021年10月印發 “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2022年1月印發 專利和商標審查“十四五”規劃。中國正在根據上述政策,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
150、護、管理和服務水平。中國專利申請159萬件(*),有效專利421萬件,PCT申請7萬件,商標申請752萬件,有效商標注冊量為4,267萬件,均居世界第一。2021年,“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提出的量化目標實際完成情況如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4件(12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到4,869億元(3,200億元)、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887億元(3,500億元)、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2(*)(13)、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81.25分(82分)(括號內為2025年目標值)。此外,WIPO公布的2022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逐年上
151、升至第11位。(本段落中顯示的數值中標記(*)為2021年的數值,其他的為2022年的數值)法律制度方面,中國積極修訂知識產權領域法律,加盟相關協議。如2021年6月 專利法 施行,2022年5月加入 海牙協定,2022年8月修訂后的 新反壟斷法 施行,2023年1月 商標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發布。此外,配套法規等也在逐步完善。如2020年11月發布 專利法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2020年10月、2021年8月、2022年10月三次發布 專利審查指南修改草案(征求意見稿),2022年1月施行商標審查審理指南,2022年6月發布 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規定(征求意見稿)。關于知
152、識產權的取得,根據2022年1月的 專利和商標審查“十四五”規劃,針對申請數量的增加穩步開展了相關工作。2021年,專利審查和商標審查數量分別為126.6萬件和1,056.8萬件。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展“藍天行動”等專項行動,要嚴厲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和商標惡意注冊行為。2021年,共處理非正常專利申請81.5萬件,打擊惡意商標注冊申請48.2萬件,對2,105家代理機構責令整改。在知識產權運用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地方政府正在落實促進運用的各項措施。截至2022年4月底,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金額158億元。國家知識產權局2022年5月印發的 專利開放許可試點工作方案 提出,2022年底前,達
153、成專利許可超過1,000項。2022年9月印發的 關于確定首批國家級專利導航工程支撐服務機構的通知,確定首批26家國家級專利導航工程支撐服務機構。(關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前文已有闡述。)針對假冒產品問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海關總署、公安部等部門聯合開展各種專項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國家市場監督管總局的“鐵拳行動”,海關總署的“龍騰行動”(整體)、“藍網行動”(寄遞渠道)、“凈網行動”(出口轉運貨物)以及公安部的“昆侖行動”。2021年,全國專利權行政執法5萬起,商標權行政執法3.6萬起,公安機關共偵破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2.1萬起,全國海關實際扣留進出口
154、侵權嫌疑貨物7.9萬批。在司法領域,法院通過發布典型案例,不斷推進明確訴訟裁判工作。2022年,涉及專利權和商標權的民事訴訟一審受理案件數分別為3.9萬件和11.2萬件。此外,在標準必要專利方面,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禁訴令和全球許可費率的裁定等,凸顯在知識產權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綜上所述,中國政府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立場十分堅定,也正在為實現這一目標穩步推進。鑒于這種情況,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促進與其他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和業務的進一步協調,并創造一個國內企業和外國企業能夠公平公正競爭的環境,這對中日兩國企業都是有利的。從這一觀點出發,對以下問題提出建議。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與課題申請授權的流程外
155、觀設計專利制度為了防止產品外觀在銷售前被公開等,希望能夠靈活設置外觀設計公報的發布日期。對此,中國外觀設計體系已經引入延遲審查制度,2022年10月公布的專利審查指南修改草案(再次征求意見稿)規定,申請延遲審查的期限允許申請人以月為單位進行靈活選擇,給予申請人撤回延遲審查請求的機會,可見審查機制正在朝著更加靈活便利的方向發展。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另一方面,不采用實質審查,存在濫用權利的擔憂。另外,中國目前尚未建立秘密外觀設計制度,即外觀設計申請人可以請求其外觀設計在經過實質審查注冊登記后一定期間內不予公開,保持秘密狀態。2021年6月生效的專利法延長了外觀設計專利的有效期,此舉受到69中國經濟與
156、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市場歡迎。但期限仍短于歐洲和日本。商標審查新商標法規定,外國知名商標必須證明其在中國境內的知名度,方能排除第三方搶注。此類搶注商標不僅混淆市場,還損害知名商標權利人的利益,且不當地阻礙了其在中國的活動,進而損害消費者的利益。要消除此類商標,需要提供大量證據資料用于證明其知名度。但有時會遇到證據資料未經審查便被直接駁回的情況,審查亦需要很長時間,這給申請人和監管部門帶來了巨大的負擔。此外,使用著名漫畫、動畫的標題,以及他人馳名(著名)商標等申請注冊的情況時有發生,而現行商標審查審理指南中關于保護馳名(著名)商標(商標法第十三條)和保護他人在先權
157、利(第三十二條)的條文都不屬于實質審查的范圍,因此,合法權利人不得不提出異議或無效宣告請求。這對于合法權利人而言,屬于額外負擔。商標審查的信息提供與發明專利審查不同,商標審查中未設立信息提供制度,第三方沒有提供證據資料的機會,這就增加了被準予注冊的權利穩定性并不充分的隱患。推遲商標審查即使某商標權正處于提出異議或無效宣告程序,仍然會有被作為在后申請商標駁回意見中引證商標的可能。目前,沒有推遲在后商標申請審查的制度,因此會以存在該引證商標為由予以駁回。造成在先申請商標權的權利終止后需要再次申請商標,不僅給申請人,也給監管部門增加了負擔。專利權的搶注專利法并未直接對第三方違法搶注他人發明創造作出排
158、除性規定。這導致真正的發明創造人在遭受第三方搶注后被迫承受巨大的訴訟負擔,為有效抑制搶注應解決這一問題。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的撰寫要求及補正限制2017年4月1日施行的專利審查指南中,放寬了商業模式發明與計算機程序發明的審查標準,同時放寬了注冊后專利文件中權利要求書的補正方式。對于相關部門做出的上述努力深表感謝。但是,中國對于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的撰寫要求及補正要求仍然嚴于其他國家。對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的撰寫標準要求過于嚴格,過度限制補正或修改將導致發明專利得不到切實有效的保護。專利審查專利審查方面,在專利申請量持續增加的背景下,主管部門不斷縮短審查周期,加快審查速度,提高審查質量和效率。這將更加
159、有利于妥善保護專利,我們給予高度評價。目前正在延長試行的中日專利審查高速路(PPH),不僅可以加快審查速度,還能有效減輕申請人的負擔。我們稱贊主管部門為開展試行、延長試行以及簡化申請資料等工作而作出的努力。另一方面,為促進審查工作,目前建立了優先審查制度。這可能會讓外國企業較之中國企業遭到實質性的不公正待遇。比如,優先審查的適用對象僅限于在中國首次申請并擬在國外申請的發明等。由此,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首次提出申請的外國企業就無法充分運用該制度。中日PPH要求公開申請等,這與向日本提交申請時的要求不同,在便利性方面存在問題。關于專利申請集中審查,2019年9月3日出臺的專利申請集中審查管理辦法(
160、試行)使得該項制度取得進展,對此我們表示歡迎。但集中審查的申請條件十分嚴苛,具體內容亦不明確,令人擔憂制度或得不到充分運用。PCT申請的國際檢索和國際初步審查有的PCT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國際檢索和國際初步審查中提出了否定其創造性的意見,而在各國的國家階段卻被認為具有創造性。因此,申請人很難根據國際檢索和國際初步審查中出具的意見,對是否進入各國的國家階段進行判斷。有關知識產權競爭環境的現狀和課題各類假冒行為反復實施假冒行為雖然日資企業積極配合查處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但是為了逃避處罰,這些企業采取了各種措施,如對假冒手段進行花樣翻新,采取更加復雜的手段等。另一方面,即便對假冒偽劣產品進行了
161、查處,與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相比,其制裁力度仍顯不足;反復實施假冒行為的定義不明確;部門間缺乏協調合作,缺少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谏鲜龆喾皆?,現行法規對故意反復實施的假冒行為并未起到有效的震懾作用。通過網絡售假行為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程序在惡意利用網絡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方面,隨著電商業務量的增加,假冒偽劣產品制售企業也在迅速增多。也有某網址出售的數千件商品中有相當一部分為假冒產品的情況。一些電商網站具有顯示過去銷售數據的功能,假冒偽劣產品制售企業往往通過虛假訂單增加了表觀銷量,誤導消費者認為其是有銷售業績的可靠賣家。這一行為性質十分惡劣。雖然各家電商平臺經營者采取了統一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程序、與權
162、利人積極交換信息等主動措施,但事實上仍無法應對如此多的假冒產品。加之網上交易看不到對方面孔,更換用戶名后很容易反復實施假冒行為,因此相比線下交易,在網絡上確定假冒偽劣產品制售企業更加困難。此外,在互聯網上,有越來越多的網站擅自使用外國企業名稱,自稱代理商、專業維修中心等,讓消費者誤認為其是與外國企業簽訂了正式合同的企業,這屬于惡劣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為解決這一問題,監管部門于2019年1月1日施行了 電子商務法,對電子商務經營者、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以及平臺內經營者所承擔的義務與法律責任進行了規定,并于2021年8月就修訂草案征求了意見??缇充N售假冒產品在實際操作層面,海關向權利人發出 海關確認知
163、識產權狀況通知書時,往往會附上侵權嫌疑產品的照片。事實上,權利人很難確保在接到通知后三個工作日內派人前往各地海關,進行真偽鑒別,或者派人前往海關拍照等,再將照7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片等發給能夠鑒別產品真偽的人員,然后判斷是否需要采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因此,海關提供的侵權嫌疑貨物的照片對于權利人而言意義極大。另一方面,隨著電子商務(EC)的發展,在中國境外很容易購買到在華銷售的假冒產品。近年,小包裹寄遞渠道的不斷増加,海關打假力度也在加大,海關和權利人的負擔都有所增加。知識產權的流通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禁止或限制特定技術領域的技術轉讓,包括專利權的轉讓。
164、2020年中國政府調整發布了最新版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部分限制出口技術(例如信號處理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的控制要點涉及范圍非常廣泛。這可能會導致這些領域的企業對在華研發工作或專利權轉讓的投資意愿變弱。2022年12月,中國發布了 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修訂方案,正在研究進一步明確目錄。對此,我們表示歡迎。期待目錄進一步合理、明晰。知識產權相關糾紛處理的公平化及合理化合理設定專利權侵權糾紛行政執法權限2021年6月生效的專利法擴大了行政執法范圍(專利法第六十八條至第七十條)。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2022年3月)提出,“適當擴大行政機關查處專利侵權案件特別是外觀設計專
165、利侵權案件的權限,可以依職權主動查處,并賦予查封、扣押等執法權力”(第6496號提案)。對此,國家知識產權局回應稱,“我局曾在專利法修改過程中提出相關方案,由于對有關事項仍未形成廣泛共識,最終未體現在法律修改內容中,后續將結合您的建議進一步開展調研論證?!保▏ㄌ岜:?022 14號)??梢?,目前該事項處于上述相關部門的討論階段。對專利權的有效性及侵權的認定有一定難度。很多時候,是在履行規定的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后,方可做出專利權無效或侵權行為不成立的判決。此時,對專利侵權行為的認定應充分考量雙方當事人的主張,按照專業客觀的流程謹慎進行。相關當事人就專利權的有效性以及是否構成專利侵權存在爭議時
166、,應交由司法機關做出最終判決。發生專利權侵權行為后,相關當事人對于專利權的有效性以及是否構成專利權侵權產生爭議時,專利行政部門不待司法機構下達判決便急于查處(執行)的做法可能存在問題。明確濫用知識產權的認定標準2021年6月1日施行的專利法第二十條第一款就專利權的濫用作出了規定。2022年,相關規定進一步得到了完善。比如,修訂了 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 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規定(征求意見稿)和反不正當競爭法(草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了 反壟斷領域糾紛解決規定(草案)。對此,我們表示歡迎。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意見希望進一步細化和明確規定,提高對司法裁判的可預期性。司法機關及行政
167、機關在日期、期限設定上的考量發生知識產權糾紛時,若當事一方并非在華居住、決策機關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決策語言并非中文(以下簡稱“在外國人員等”),會造成其在地區及語言上均存在一定的障礙。在中國的行政和司法實踐中,對于當事人的應對日期與期限往往設定的較為緊迫。這種情況下,與在華居住且組織內部使用中文決策的普通在華人士相比,在外國人員等在地區及語言上明顯處于不利,難以應對。為了協助并非在華居住的各國人士擺脫這種地理上、語言上的不平等,有的國家在設定日期與時限時,會為當事人留以較充裕的時間;有的國家則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日期與時限進行調整。因此,對于發生在中國的知識產權糾紛,司法與行政機關在設定
168、日期與時限時,應考慮采取相應救濟措施,以減輕在外國人員等負擔。知識產權訴訟中的技術調查鑒于知識產權訴訟的專業性以及重要性,中國已在三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成立了知識產權法院,2021年12月又增加了海南自由貿易港(??谑校?。同時,許多現有法院也增設了知識產權法庭。這些法院或法庭的一個特點是引入技術調查官制度。在當前的知識產權訴訟中,特別是在與專利相關的訴訟中,鑒于技術升級和復雜化,屬于知識產權訴訟制度用戶一方的當事人對技術調查官制度抱有很大期待,技術調查官制度近年來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盡管如此,目前當事人還無法了解到技術調查官是否參與其中、參與的事項內容、技術調查官的心證與意見等相關情況。
169、知識產權訴訟案件(即對專利是否有效、是否侵權進行判斷)要求審理人員具備高度的技術理解能力,然而技術調查官是否也參與其中,當事人對此不得而知。因此,當事人沒有機會向技術調查官進行技術說明,同時也沒有機會去直接了解技術調查官的觀點,并向其闡述自己的意見。技術調查官的意見對訴訟有著很大的影響,而當事人卻沒有機會參與技術調查官選任環節。行使實用新型專利權以及外觀設計專利權近年來,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及注冊量急速增加。實用新型專利及外觀設計專利無需經過實質審查便可注冊,這很難防止存在無效理由的權利產生。這種可能被宣告無效的權利不僅沒有保護價值,當其行使權利時還會強行給相關聯的第三方帶來巨大損失和負擔,當權
170、利被濫用時還會阻礙產業的發展與進步。在先使用權制度的執行在企業活動中,為了將研發成果作為商業秘密加以保護,或認為這些成果尚未達到專利化要求時,可能不會申請專利。但是,這種做法有可能因為信息的泄露等,導致第三方在其后以相同內容申請專利并最終實現專利化。在這種情況下,從公平的角度出發,在先使用權將得到保護。但是,中國的在先使用權不針對發明,只針對實施產品,且在先使用權得到認可的部分僅限于可以證明其已經被使用的時間點上所擁有的制造能力范圍之內。使用相同發明的改良產品或之后擴大的制造范圍均不作為在先使用權被認可,從公平角度來看對在先使用人的保護并不充分。判決的執行即使訴訟判決認定為知識產權侵權,也仍存
171、在難以充7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分履行判決的執行難問題。雖然有強制執行制度,但僅限于被執行人拒絕執行通知或可能隱匿財產等情況。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7月發布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稱將對不履行判決者實施社會制裁,并于2016年4月印發了 關于落實“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的工作綱要的通知,但其效果并不確定。目前,2022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正在公開征求意見。信息公開相關部門進一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復審決定與人民法院對知識產權案件判決向社會的公開,并為此所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然而
172、,依然存在不公開中間判決,或商標局未實現審查決定完全公開等問題,僅憑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復審決定以及人民法院公開的判決書很難掌握案件的全貌,而且有時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得以公開。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11月公布了 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努力推進裁判文書的公開。為了提高對司法裁判的可預期性,確保公平性,還需要及時地在合理范圍內公開各項內容。技術許可的保證期限等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規定,讓與人負有確保技術完整性與有效性等的保證義務,但并未明確定義該義務的時間和范圍,那么就可能會被解釋為讓與人將永久性地負有廣范圍的保證義務。這將阻礙外國企業向中國企業提供技術許可,對中國政府發展技術交易造
173、成影響。懲罰性賠償2021年6月1日生效的新專利法第七十一條以及同一日生效的新著作權法第五十四條等規定已針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確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對此,先后出臺了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侵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審理指南(2022)、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裁判指引(2022),懲罰性賠償的判斷標準得到進一步明確。但是,懲罰性賠償適用于專利權和著作權的具體事例還不多,不同情況會得到怎樣的判斷,依然難以合理預測。建議1.促進知識產權的適當保護(1)從申請到被授權的流程和保護期限的合理化與規范化 對外觀設計專利制度進行調整(
174、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希望在外觀設計上引入實質審查制度。希望針對延遲審查設定更加靈活的延遲期限,允許在延遲期內延長期限,縮短或終止延遲,或者引入秘密外觀設計制度,允許靈活設定公開日期。同時,希望將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限提高到與其他國家相同的水平,并引入自我公開導致喪失新穎性的例外規定。優化商標審查制度(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為了避免出現國外知名商標被第三方申請搶注的情況,希望在審查時考慮該商標在外國的知名度、商標標識的顯著性及其是否屬于地方品牌,并在進行相似性判斷時,將不同商品服務類別的知名商標也一并考慮進來。同時,對于該項審查,為了確保駁回理由以及標準的一致性,希望今后能夠對
175、商標法作出相應修訂或者在商標審查審理指南中增加相應規定。在對知名商標進行認定審查以及法院審理時,鑒于當前的商業形態,希望將申請人提供的中國國內網頁瀏覽數、網絡銷量、與中國行業協會的交流數據等資料作為審查及審理的對象予以受理。此外,為充分保護他人的在先權利(著名漫畫和動畫的標題等)和未注冊的馳名(著名)商標等,希望修改商標審查審理指南,并將商標法第十三條、第十五條和第三十二條作為實質審查的對象。在商標審查中引入信息提供制度(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提高權利穩定性對權利人本身亦非常有益,希望在 商標法等中引入第三方信息提供制度。商標審查的延期(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被作為引證商標的在
176、先商標若其狀態處于相關程序(提出異議、無效宣告等)中,希望對將其作為引證商標的在后商標申請予以延期審查。應對專利權搶注行為(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法并未直接對第三方違法搶注他人發明創造作出排除性規定,僅在專利法實施細則中規定專利權等的歸屬問題可由各地區知識產權工作管理部門進行調解。我們認為,專利權的歸屬問題不僅涉及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還可能產生重大的社會影響,因此建議統一判斷標準,對于真正權利人的轉讓請求權作出明確規定。提高專利審查的效率和準確性(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希望在優先審查制度中明確標準并給予公平對待,以免給外國企業造成實質性的不利影響。特別是2017年8月1日施行
177、的專利優先審查管理辦法第八條第一款及第二款,要求優先審查請求書應當由國務院相關部門或者省級知識產權局簽署推薦意見,希望刪除該項要求或者明確推薦標準。該辦法第三條第五項中將“首次在中國提出專利申請又向其他國家或者地區提出申請的該中國首次申請”作為優先審查的條件之一,希望放寬該條件,即使不是首次在中國提出專利申請,只要存在外國相關專利申請,便可作為優先審查的對象。希望中日專利審查高速路(中日PPH)盡快達成正式協議,并放寬條件,如允許受理公開前的專利申請等。明確并放寬專利申請集中審查的條件(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專利申請集中審查方面,2019年9月3日發布的專利申請集中審查管理辦法(試行
178、)的第三條7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就集中審查的申請條件作出了規定,其中第二項條件為“涉及國家重點優勢產業,或對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義”。對此,我們希望能夠明確其具體標準。此外,第三項條件為“同一批次內申請數量不低于50件,且實質審查請求生效時間跨度不超過一年”。對于“集中審查的申請數量不低于50件”這一條件,希望能夠予以放寬。放寬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的撰寫要求及補正限制(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希望將支持要件等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的撰寫要求放寬到與其他各國相同的水平,并且只要權利要求書是以縮小權利范圍為目的,就應允許在說明書及附圖的記載范圍內
179、進行靈活的補正或修改。PCT申請的國際檢索和國際初步審查(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希望使PCT申請的國際檢索和國際初步審查足夠可靠,使申請人能夠將其作為進入各國國家階段的依據。2.實現關于知識產權的公平競爭環境(1)控制假冒行為的各項措施 防止假冒行為的反復實施(建議提交對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海關總署、公安部)希望以國務院的機構改革為契機,對反復實施假冒行為的處罰措施進行統一,實現中央及地方市場監督管理局、海關、公安機關之間的處罰信息共享。此外,希望繼續切實加大對反復實施假冒行為(包括多次侵犯同一或不同權利人知識產權的行為)的嚴格執法力度,并及時向權利人提供相關信息,幫助其了解是否
180、存在反復假冒行為。海關在作出侵權認定后,會從運輸企業處獲取侵權貨物通關信息中收發貨人一欄所填寫的委托人的相關信息(地址等),并將處理結果通知權利人,希望通過健全法制保障,使這種情況下能夠同時將該委托人的相關信息一并告知權利人。(2)應對網絡售假行為 加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程序(建議提交對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希望加強對相關部門的指導,通過電子商務法的修訂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EC)網站運營商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程序,以便其迅速刪除假冒產品銷售網站及非法使用他人已注冊商標的網站;建立防止假冒偽劣訂單的機制;建立相應機制,當權利人購入樣品、鑒定真偽并向電子商務網站提出申
181、請后,可以獲得其所購樣品的假冒產品經銷商的銷售數據;構建防止反復侵權的機制,實現所有平臺的統一執行。為進一步提高新電子商務法的可行性,希望制定并出臺該法的相關細則。打擊跨境銷售假冒產品(建議提交對象:海關總署)為確保海關向權利人發出海關確認知識產權狀況通知書后真偽鑒別的順利進行,希望研究制定并采取相關措施,讓海關和權利人之間的信息共享變得更加容易,例如以電子方式與權利人共享海關持有的侵權嫌疑產品的照片及其他信息。(3)知識產權的流通(建議提交對象:商務部、科學技術部)希望進一步具體明確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中規定的限制類技術目錄(例如信號處理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的內容。3.知識產權相關糾紛處理的公平
182、化及合理化(1)合理設定專利權侵權糾紛行政執法權限(建議提交對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專利權的有效性及侵權的認定,如果當事人之間存在爭議,則希望行政機關不要利用職權進行無謂的判定和執行,而是應當與法院配合并根據司法判斷進行慎重處理。(2)明確濫用知識產權的認定標準(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希望能夠明確專利權濫用行為的判斷標準和適用范圍,并確保操作的高度可預見性,以免將正當行使專利權的行為草率地認定為濫用專利權損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3)司法機關及行政機關在日期、期限設定上的考量(建議提交對象:最高人民法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
183、權局)在知識產權糾紛中,為消除地理及語言上的不公平性,一方當事人為外國企業或非所在地居民的,希望司法行政機關盡可能提前通知日期及期限(例如,至少提前半個月至一個月聯系當事人并進行調整),或者通過申報當事人可調整日期及期限。(4)在知識產權訴訟中擴大完善技術調查官制度(建議提交對象:最高人民法院)在技術性較強的、需要深入理解的知識產權訴訟案件(專利有效性判斷、侵權判斷)中,原則上希望技術調查官參與。在這種情況下,希望能夠允許當事人參與技術調查官的選任環節,并在訴訟中為雙方當事人提供向法官及技術調查官進行技術說明的機會,同時向當事人雙方公開技術調查官的看法,給予雙方當事人發表意見的機會(確保技術調
184、查意見的客觀性和中立性)。(5)行使實用新型專利權以及外觀設計專利權時的注意義務(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如上所述,我們建議外觀設計制度中引入實質審查。如果難以立即引入,則希望作出如下硬性規定:在提交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時,必須同時提交實用新型專利權及外觀設計專利權行使時的評估報告。如果難以實現這一點,則可采取由第三方提出評估報告申請等方式,對實用新型專利權及外觀設計專利權的同時行使施加一定的法律限制及行政限制。77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6)優化在先使用權制度(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希望擴大在先使用權的范圍(作為在先使用權允許實施的對象范圍、
185、實施范圍)。即,希望在發明和事業目的不失同一性的范圍內,認可實施形式和實施形態的變更。(7)加強判決執行力度(建議提交對象:最高人民法院)希望通過擴大強制執行權,加強無法強制執行時的社會性制裁等方法,建立判決所確定事項得以切實執行的體制。(8)促進信息公開(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最高人民法院)希望及時公布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的復審決定以及人民法院的判決結果,而無需等待終局裁決。同時,希望從信息公開的角度出發,建立完善相關機制,使人們能夠通過各主管部門、人民法院的官網來查閱并獲取相關信息。希望建立制度,使任何人均可查閱除商業秘密信息外的審查資料、審判資料的全部內容。對于重要信息(全部或部
186、分),希望考慮提供英文等其他語言版本。(9)許可技術的保證期限等(建議提交對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商務部)外商投資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技術合作的條件由投資各方遵循公平原則平等協商確定。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中提到了許可技術的保密期限及保密范圍等,對此我們同樣希望能夠在公平原則下,由當事各方協商決定。(1 0)懲罰性賠償(建議提交對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最高人民法院)按照2021年6月1日生效的專利法第七十一條和同一日生效的著作權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對故意侵犯專利權或著作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法定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按照該條規定進行懲罰性賠償時,由于賠償金額的區
187、間范圍較大,會對訴訟結果產生重大影響。希望從確保訴訟結果可預見性的角度出發,通過公布根據專利法和著作權法適用懲罰性賠償的典型案例,具體明確懲罰性賠償倍數的適用依據和標準。79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第章節能及環保2023年2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指出,2022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順利完成,2023年將進一步推進碳中和工作與污染防治工作。鑒于今后中國將繼續推進法制建設,為了提高法律法規的實效性,應落實信息公開,推進依法行政,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強監督體制和整治力度。日資企業將竭誠開展節能環保工作,并遵守法律法規,但在應對時難免出現問題
188、,希望與相關行業和企業保持充分的信息共享,與相關國家的政府部門進行充分協調。節能及環保問題現狀2023年的政府工作在2023年3月召開的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過去五年的工作進行了回顧,報告指出,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27.5,重污染天數下降超過五成,水、土壤污染也得到了治理,穩步推進節能降碳。報告繼續提出2023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大氣污染現狀生態環境部指出,2022
189、年中國大氣污染情況整體得到了持續改善。全國339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PM10的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各地區的PM2.5平均濃度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3);長江三角洲地區31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同);汾渭平原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5)。到目前為止,在采取重點措施的地區的改善情況比較緩慢,但與2013年的平均值(京津冀地區106微克立方米,長江三角洲地區67微克立方米)相比,長期來看是穩步改善的。進一步開展環境污染防治工作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委員會、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指出,污染防治目
190、標已切實完成,生態環境得到大幅改善,但同時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問題仍然突出,實現碳中和任務艱巨,環境保護工作任重道遠。意見提出污染防治工作2025年目標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PM2.5濃度下降1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9左右,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重度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實現碳中和隨著二氧化碳減排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人們對中日合作實現碳中和的期望越來越高。2023年2月,第十六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舉行,其主要議題是提高能源效率和使用氫能。為了使日本企業更有效地參與中國的二氧化碳減排等綠色市
191、場,并為之做出貢獻,期待中方今后積極提供相關信息,促進交流。電力供應限制2021年從夏季到秋季,各地電力供應受到限制,工廠輪流停電等問題導致部分日資企業的生產受到了影響。雖然2022年總的情況沒有上年那么明顯,但在四川、云南等水電比重較大地區,還是實施了限電。限電的背景可能是基于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的規定、煤炭等資源價格的飆升、以及干旱和氣候變化對水力發電的影響等。突發性限電給企業的生產活動和盈利表現帶來巨大影響,也有可能對生產設備及客戶交易造成影響。為把對企業的影響降到最小,希望相關部門建立相應機制,盡可能避免限電,確需限電時,應做好事前通知等工作,給企業留出充足的準備時間,為降低影響
192、做出應有的預案,構建公平且合理的規則,選定限電企業。環保相關制度的情況和政策動向2023年的環境污染防治目標生態環境部于2023年2月召開了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全年七大重點任務:一是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踐;二是扎實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是扎實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四是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五是嚴格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六是依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七是加快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日資企業將竭誠執行環境污染防治措施。希望對內外資企業執行統一標準,杜絕經辦人員執法的隨意性。希望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對企業進行行政指導時,以書面形式出具法律依據以及企業違規的
193、數據證據。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2021年11月,生態環境部公布了 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提出,為了實現2025年全國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以上的目標,將涉重金屬排污單位全面納入排污許可8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管理,加強產業結構調整與監督管理工作。一直以來,日本企業為配合環保管控進行了各種努力。希望有關部門做出相應考慮,避免新增規定對企業造成不合理的負擔或影響企業運轉。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中國版RoHS)中國為減少有害物質含量,降低環境污染,針對大量銷售的電子信息產品,于20
194、16年1月21日頒布了 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現行中國版RoHS),以取代2007年開始施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原中國版RoHS),該辦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限制對象不僅限于電子信息產品,還擴大到包括白色家電、照明器具、電動工具等在內的電器電子產品,制度的主要內容如下:(一)對象有害物質:鉛、汞、鎘(及各化合物)、六價鉻化合物、多溴聯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二)對象產品種類:電器電子產品,由原中國版RoHS的電子信息產品擴大到涵蓋白色家電、照明器具、電動工具等更大范圍的電器電子產品(通過常見問題列舉或說明適用范圍外的產品);(三)制度概要:分為適用
195、所有對象產品的“第一步”和以目錄指定的產品為對象的“第二步”。第一步對象產品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采用無毒無害或低毒的材料,在其投放市場時要在產品或說明書上標注環保使用期限、有毒有害物質的名稱和含量等。第二步 指定污染控制重點管理產品,除適用例外情形外,限制在電子信息產品中使用有毒有害物質,禁止制造、銷售含有有害物質的產品。針對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限制,建立合格評定制度,除了認證機構的認證之外,已建立起承認企業自我符合性聲明的制度,并要求企業自2019年11月1日起向已開放的公共服務平臺報送符合性信息。對象產品是在2018年3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第15號中提及的冰箱、空調等12種產品。截至20
196、23年2月底,中國版RoHS合格評定制度的公共服務平臺報送情況具體如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統計數據):共有1,288家企業進行了報送,上傳合格評定信息15,789條,涉及產品23,913種。中國RoHS正在針對新增四項鄰苯有害物質(四項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進行法律修正及相關標準修訂探討工作,在2022年12月12日以線上形式舉辦的“中日電器電子產品環境論壇”上,兩國產業界進行了意見交流,期待今后繼續開展這種交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國版WEEE)被稱為中國版WEEE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于2009年頒布,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以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
197、調、個人計算機等5類產品為對象,旨在促進廢家電的回收處理?;厥仗幚碇贫纫幎?,電器電子產品的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對象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繳納處理基金,該基金用于向回收處理企業發放補貼,通過這一機制推動廢家電的回收處理。對象產品最初包括5類,2015年2月增加到14類,新增了熱水器、吸油煙機、移動通信手持機、復印機、打印機、監視器等,增加的種類自2016年3月起實施。但是在自2021年4月起開始啟用的修訂版回收處理費用表(財稅 2021 10號)中,并未針對新增對象種類做出詳細定義,并未提及基金的征收標準、補貼額等,亦尚未開始征收基金。另外,在補貼發放方面也出現了回收處理企業申請補貼后,補貼
198、的發放滯后1年以上的情況。制度構建本身有待進一步改進。防止石棉混入及管理在日本,禁止進口包括溫石棉在內的所有類型的石棉以及石棉含量超過產品自身總重量0.1的產品,但自2020年12月以來,在以中國產硅藻土為主要原料的產品中,已發現有多款產品的石棉(溫石棉)含量超過了0.1。石棉屬于一種天然礦物,多以雜質的形式微量混雜在某些特定的礦物中,為防止產品中含有石棉,制造商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需要自行進行分析檢測以確認原材料中是否混入了石棉。另一方面,在中國,獲得ISO/IEC17025認證(CNAS認證等)且能夠進行石棉含量檢測分析的實驗室少之又少,這導致那些處于出口產品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企業難以掌
199、握石棉的含有情況且難以進行管理。產品或原材料可能會在不具備可追溯性的情況下,無意中混入石棉,而企業可能會誤將含石棉的產品或原材料出口到日本等禁用石棉的國家,這給企業的經營活動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建議 中國各城市的環境污染狀況正在逐年改善,但仍需繼續加強治理,以推進解決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期待能夠有更多的日資企業參與到生態環境部以及各省市所實施的項目中,同時促進其技術和設備的引進與推廣,為改善中國的環境問題貢獻力量。從推廣先進產品和技術的觀點出發,希望盡早發布項目相關信息,為企業提交申請或研究提案預留充分的時間。2015年1月起施行的環境保護法等加強了對違法企業的懲罰力度
200、。對于守法經營的日資企業,希望政府部門在進行監管和查處等執法工作時,對內資和外資企業實施統一的標準,杜絕經辦人員隨意執法。希望對企業進行行政指導時,以書面形式出具法律依據以及數據等企業違規的證據。希望生態環境部等在制定環保與節能相關的政策、法律和規劃時,與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相關行業充分交流信息,在與相關國家的政府機構進行協調的基礎上向前推進,同時需要繼續完善實施細則,明確相關解釋以及相關咨詢窗口。此外,希望各地方、各部門在執行新規定時,與國家8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標準(GB)和地方標準(DB)保持一致,在此基礎上,考慮企業的能力,對現有設備適用新規定
201、設立過渡期和采取過渡性措施等,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危險廢物需要委托有資質的企業處理,但這類企業的處理能力存在缺口。另外,運到異地處理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的規定,獲得接收地的批準,這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帶來影響。希望有關部門掌握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列出的危險廢物的分類處理需求,根據有處理需求的類別和地區盡快引進處理企業,盡量簡化轉運到市外或省外處理時的審批手續,同時放寬企業本身對自產危險廢物回收處理的限制,引進獎勵機制。2021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未來所覆蓋的行業范圍將會進一步擴大,對此,希望今后繼續與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相關行業共享信息,并與有關國家政府機構做
202、好充分的協調,以便能夠準確預見和預測其對于相關項目的影響。在以二氧化碳減排為目標的能耗控制政策等背景下,突然的限電令開始成為一種常態,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干擾,給企業造成機會損失。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在斷電之前及早發出通知;將相關時間表和減排目標可視化;不再制定一刀切的目標,對那些環境貢獻度較高的企業不再予以限制;確保所設定的目標不會影響企業生產和經濟增長;確保穩定供電,滿足實際需求??稍偕茉吹膽迷诙趸紲p排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自201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逐步減少可再生能源補貼,這導致可再生能源的采購與應用比以前更加困難。希望能夠從持續促進可再生能源應用的角度出發,對于那
203、些致力于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企業,采取包括稅收優惠政策在內的各種激勵措施。此外,企業可能會通過租賃發電機和引入天然能源來應對限電,并通過引入高效率設備來提高能效,對此,希望能夠擴大補貼范圍,在企業采取這些措施時為其提供補貼。希望推進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I-REC,國際綠證)和中國政府批準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GEC,中國綠證)的互認,以推動建立多樣化的可再生能源采購渠道,提供便捷、價格合理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實現電力行業(包括推進可再生能源)的綠色改革。希望政府出臺激勵政策,如稅收優惠和獎勵,以鼓勵積極引進可再生能源、采取先進措施努力實現碳中和的企業。有關部門在2020年9月宣布,到2025
204、年,將在移動出行領域向示范城市群(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河北省、河南省等)撥付獎勵(每個城市群最多可獲得獎勵17億元)。雖然已詳細公布了計算獎勵的指標,但是對于外資企業應如何申請該項獎勵,并未就具體的操作方法作出說明。氫能源領域是中日合作前景廣闊的一個領域,希望就該項獎勵的相關實施細則、是否適用外資企業等方面,向外資企業作出詳細說明。為促使企業更加積極地推進二氧化碳減排,希望能夠考慮設置相應的窗口,以促進政府與企業合作,積極推進節能、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二氧化碳回收和數字化轉型等,同時,進一步推進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企業間的協作與合作。11 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中國版RoHS)
205、在2019年7月舉行的“中日RoHS國際論壇”上,日本電機電子四團體提出了發布合格評定制度常見問題解答(FAQ)的建議。然而,截至2023年1月依然沒有任何出臺的跡象。中國RoHS公共服務平臺于2019年12月正式上線運行,用于統一管理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合格評定信息、公布合格評定結果。截至2023年2月底,共有1,288家企業在平臺上傳合格評定信息15,789條,涉及產品23,913種。未來發布的FAQ在目前注冊的產品進行修訂或增補時,會產生巨大的成本。這樣的風險將會導致一種不穩定的狀態,因此,我們再次建議盡快公布FAQ。此外,在論壇期間,我們還針對電池的使用提出了相應建議,希望貴方
206、能夠對此予以進一步考慮??紤]到今后達標管理目錄的增補收錄,以及對對象物質及限值存在“國家規定的其他有害物質”的表述,建議今后繼續推進日本電機電子四團體與工信部之間的交流。12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國版WEEE)在回收制度中,處理基金征收額的設定(決定)依據、實際處理、補貼的支付及其他基金的使用用途等情況均不明朗,希望對其予以公布以確保公平性。增加了對象產品,并于2016年3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為了讓包含此類追加產品在內的所有對象產品及其征收標準額準確反映實際處理情況,并確保公平性,希望按照每個產品種類管理基金,并結合實際情況調整補貼金額及征收金額,適當調整和刪除對象產品的種類。
207、為確保參加該制度的企業間公平,希望盡快向已通過認證的回收企業支付補貼。13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生產者責任延伸(EPR)制度)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提出了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EPR)制度。希望該制度不會與已開始實施的中國版WEEE形成雙重監管,不會給經營者造成過度的負擔。此外,在進行制度設計時,希望能夠創造機會,充分聽取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相關各方的意見和建議。14 關于2020年實施的VOC限值標準(7項國家標準(GB),根據新出臺的豁免政策,VOCs等有害物質排放量較低的生產企業,或者已采取充分減排措施的企業無需采取限產措施,這一點值得稱贊,但要想獲得這一資格,企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對
208、此希望采取措施幫助企業減負。8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15 雖然中國已就油墨中部分重金屬的限量提交了WTOTBT通報,但油墨用途廣泛、供應鏈冗長復雜,企業需要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應對準備。對于此次的標準方案,希望能夠有機會與相關方面就此進行充分的探討,并預留出2年以上的過渡期。16為了切實把握并防止出口產品中混入石棉,希望能夠督促那些以天然礦物為原料的產品生產企業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石棉的管理,同時采取必要措施,建立完善相關制度,進一步扶持通過ISO/IEC 17025認證(CNAS認證等)的石棉檢測分析機構的發展。17 為了進一步防范含石棉產品的出口風險,希
209、望能夠盡快批準安全使用石棉公約(ILO第162號公約),同時希望能夠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對于包括溫石棉在內的所有種類的石棉,明確作出石棉含量不得超過0.1的規定。18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通過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全球性問題,同時,在資金和技術方面也面臨著各種課題。目前一些日資企業正在利用“協生農法”等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來開展業務,對此,希望今后進一步促進與外資企業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方面的交流和技術引進,并在政策和經濟方面出臺優惠措施(例如稅收優惠等)。87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
210、議第章技術標準及認證2015年8月,國務院公布了關于印發 貫徹實施行動計劃(2015-2016年)的通知(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通知”),同年12月,又公布了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本次標準化改革,除建立國務院標準化統籌協調機制外,還列舉了以下工作內容:(一)整合精簡現行強制性國家、行業、地方標準;(二)對現行推薦性標準進行整合修訂、廢止和去重,分批次修訂已經滯后于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標準;(三)鼓勵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開展團體標準試點;(四)放寬企業標準限制,提升企業標準活力;(五)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等。針對外商投資企業平等參與中國標準化工作問
211、題,中國于2017年11月頒布了 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我國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在中國標準化工作中,外商投資企業可享有與內資企業同等待遇的方針。2019年3月15日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的 外商投資法 第15條中規定要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平等參與標準化工作。新 標準化法 的概要新標準化法根據制定機構,將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國家標準國家標準是指對全國的經濟、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公布的,在全國范圍統一實施的標準。國家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強制性國家標準強制性國家標準,是指為保障人體的健康、人身與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
212、安全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求而制定的、強制性適用于對象范圍內的產品和服務等的國家標準。產品和服務等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禁止制造、銷售、進口或提供、供應。強制性國家標準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機構批準后予以公布。推薦性國家標準推薦性國家標準,是指根據基本和通用需求,或者與強制性國家標準相配套,或為滿足在各相關領域發揮指導性作用所需的技術要求而制定的國家標準,不強制對象范圍內的產品和服務采用。通常,推薦性國家標準對企業沒有強制性約束力,企業可自愿選擇使用。但企業一旦選擇采用推薦性國家標準,該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就要受到該推薦性國家標準的約束。行業標準行業標準,是指為滿足未被推薦性國家標準規定,且需
213、要在相關行業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而制定的標準。新標準化法實施前制定的行業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而新標準化法實施后制定的行業標準均為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向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地方標準地方標準是指為滿足地方的自然條件、風俗習慣等特殊技術要求而制定的標準。新標準化法實施前制定的地方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而新標準化法實施后制定的地方標準均為推薦性標準。地方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市(批準后)的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向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再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向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團體標準團體標準是指
214、為了滿足市場以及創新需求,由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產業技術聯盟等社會團體與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的標準。團體標準是首次被納入新標準化法的新標準,新標準化法實施前沒有團體標準。制定團體標準無需事先獲得行政許可,社會團體和產業技術聯盟可自主制定并予以公布。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與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對團體標準的制定進行規范、引導和監督。企業標準企業標準是為滿足企業內部需統一的技術要求、管理要求和業務要求而制定的標準。國家鼓勵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標準。企業標準由企業自主制定,由企業法人代表或經授權的主管負責人批準并發布。外資企業參與中國標準化工作2
215、017年11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及商務部聯合頒布了 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我國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是指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不包括境外企業或其他境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分支機構)參與中國標準化工作的,與內資企業享有同等待遇。據此,外商投資企業可以參與以下標準化工作。89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一)可以參與國家標準起草工作和國家標準外文版翻譯工作;(二)可以作為委員或觀察員參加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包括分技術委員會、工作組等);(三)可以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
216、SO)的相關活動。2019年3月15日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的 外商投資法第15條中規定要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平等參與標準化工作。此外,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3年4月19日發布的中國標準化發展年度報告(2022年),2022年,中國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新增外資企業委員752人。有792項國家標準采用了ISO、IEC的國際標準。2022年,全年發布國家標準外文版335項,涵蓋節能低碳、裝備制造、服務業等領域。標準涉及專利的規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與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13年12月19日共同制定了 國家標準涉及專利的管理規定(暫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目的在于規范國家標準管理
217、工作,鼓勵創新和技術進步,促進國家標準合理采用新技術,保護社會公眾和專利權人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國家標準的有效實施。之后,作為該規定的實施辦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了推薦性標準GB/T2003.1標準制定的特殊程序第1部分:涉及專利的標準,關注該規定的今后執行情況是重要的。關于標準必要專利問題,除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并于2016年4月1日起施行的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有記載外,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當時名稱)2017年3月23日公布的關于濫用知識產權的反壟斷指南也對其進行了討論。之后,該指南未見進展。企業期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禁止濫用
218、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暫行規定(2019年9月1日施行)對標準必要專利做出規定。然而,該規定僅籠統地提及了反壟斷行為。今后還需繼續關注該指南的制定情況。個別案例(信息安全及商用密碼相關)信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近年來,中國政府陸續制定并完善了“數據三法”,即網絡安全法(2017年施行)、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均于2021年施行)。2022年9月,發布 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的決定(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對該法進行修訂。與此同時,在下位法規方面,2022年2月修訂了2020年6月施行的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并積極制定和完善了相關規則,規定了數據出境的各項要求和認證程序。分別
219、于2022年9月施行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11月施行個人信息保護認證實施規則,12月施行網絡安全標準實踐指南個人信息跨境處理活動安全認證規范V2.0,2023年1月施行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試行。此外,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規定也在經過征求公眾意見(2022年6月)之后,于2023年2月正式頒布,并將于2023年6月起施行。隨著作為上位法的數據三法的相繼頒布和正式施行,相關下位法律法規也在逐步制定當中。今后,擬由各地區、各部門制定的重要數據目錄依然有待正式公布,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包括下位法律法規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在相關標準方面,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于2022年1月和2
220、022年3月分別發布了 重要數據識別指南和重要數據識別規則的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商用密碼相關法規建設1999年引進的商用密碼管理條例規定,將國外生產的密碼產品帶入國內或使用時需申報并獲得審批,并且該類產品僅限以加密、解密操作功能為主的專用設備及軟件。國家密碼管理局曾于2011年宣布修訂該商用密碼管理條例。該法在修訂過程中,于2017年4月及2019年7月就中國密碼法(草案)進行了兩次公開征求意見。之后,于2019年10月發布,2020年1月開始施行。2020年8月,商用密碼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將商用密碼納入規定范圍,要求商用密碼產品在銷售
221、或提供時,必須接受具備資質的機構的檢測和認證。同時,還規定該檢測和認證適用網絡安全法的有關規定,避免重復檢測認證;國家部門不得要求檢測機構向其披露源代碼等專有信息。建議中國通過修訂 標準化法,正在逐步完善制度。例如,將強制性標準整合到國家標準,制定行業標準,梳理各標準之間差異并進行整合與廢止等措施,這些舉措值得肯定。2017年11月頒布的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我國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外商投資企業標準化工作指導意見)、2020年1月施行的外商投資法第十五條以及2020年6月施行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辦法第五十二條均明確指出要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平等參與標準制定工作,值得肯定,希望在實際操作層面能夠
222、確保按照這一法律精神落實實施。舉行了關于網絡安全法的說明會,政府為法律說明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期待中國以國際化的開放姿態提高透明度、確保公平性,對可能阻礙技術創新的制度及其執行加以改進。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提高透明度、確保公平性(對制度設計過程的建議)為避免因國家標準的解釋和制度執行的差異造成混亂,希望進一步提高認證、試驗相關程序的透明度和合理性。在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官方標準的過程中,按照內資和外資來區分會員資格與費用的現象依然存在,各標準工作組未對運營方法加以9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統一,缺乏透明度。發布外商投資企業標準化工作指導意見,表明
223、了外商企業在標準化工作中可享有與內資企業同等待遇的方針,這一點值得高度肯定。希望貫徹落實該方針,并在制定及修訂標準化工作相關政策的過程中,以公開為原則,允許外國企業按照與中國企業相同的條件參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標準制定工作組,為外資企業的參與提供便利,以此提高相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在實施強制性標準和認證等時,希望不要僅僅通過會議形式傳達內容,還要在所有相關機構和部門的官網主頁上,正式公布對企業有影響的規定和內部文件、解釋、說明會的召開信息以及常見問題解答(FAQ)等相關信息。對于新領域,希望盡快明確標準的制定部門,并統一建議的受理窗口。從標準的公布日期到實施日期,應預留充足的過渡期。特別是
224、強制性標準,應當確保一至三年的過渡期,且起算日期應為任何人都能從公共渠道獲得的新標準啟用之日。當企業為應對強制性標準的實施而采取措施時,由于并列標準尚未公布,企業可能無法在強制性標準的實施日期前完成這些措施。希望同時頒布強制性標準及其并列標準。創新的基礎(對標準內容的建議)部分標準設置的實驗條件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設置的參數過高更像是目標值或理想值。希望避免制定過于嚴格的規格及過于詳細的標準。未兼顧技術水平及社會狀況的標準,可能會阻礙技術進步及自由競爭,與中國推進技術創新的政策方向背道而馳。在推薦性標準的處理上,存在因被法律法規引用而成為強制性標準之憂。希望在研究制定標準時,建立相關機制,事先
225、說明與制度的關系。信息安全產品認證制度 在中國,對于網絡安全法等一系列數據安全相關法規,會通過辦法、細則、標準等形式對其具體內容作出規定,目前已開始著手逐步制定,但同時也有許多尚未開始制定或尚處于意見征求階段。希望在制定過程中能夠聽取外資企業等相關方的意見,同時在制度制定及執行方面,應注意避免對云服務等新業務的發展形成阻礙,不要歧視性對待外國產品和服務。此外,我們希望相關政府部門在實施時提供必要的事前指導,確保企業充分的應對時間,并在相關政府部門之間進行協調和合作,以確保順利實施。在各項制度的執行方面,希望作出以下改善,提高可預見性,確保企業能夠守法經營:明確相關解釋;預留足夠的準備時間;簡化
226、各項手續并加快辦理速度;對申請和查詢作出書面回復并召開說明會等。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的境內存儲義務和跨境傳輸的限制(數據本地化)可能會對企業開展國際業務形成阻礙。數據的流通應以信任為基礎自由開展。2019年6月舉行的G20大阪峰會提出了“基于信任的數據自由流通(DFFT)”的概念,政府在制定數據安全政策時,希望能夠以此作為參考。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中規定,符合法定條件的數據處理者在申報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前,應當開展數據出境風險自評估。但對于作為必要條件列出的“重要數據”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并未明確具體所指,希望在細則中提供具體示例。1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執行相關制度時,希望在研究
227、修訂 商用密碼管理條例時,確保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充分考慮日本產業界的意見。9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第章物流2022年,新冠病毒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2月份的北京冬奧會以閉環方式舉辦,3月底開始上海封城并持續兩個多月,持續的“動態清零”政策導致消費低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實際GDP增長率為3.0,與2021年的8.1相比大幅放緩。在物流方面,根據各家企業的應急計劃(BCP計劃),經過不斷摸索,建立了一條繞過上海的運輸路線。進入12月,全國特別是大城市的確診人數不斷增加,多地優化調整疫情防疫政策,大幅放寬了核酸檢測策略和隔離措施,確診病例急劇增加。物流方面
228、也一度出現了人員短缺的局面,但與此同時,有些貨主企業也因員工感染而導致生產活動停滯,在大約3周的時間里全國有80%以上的人員感染新冠病毒,并逐漸趨于平穩。從2023年年初開始,放寬了人員流動的限制,取消了對貨物的消毒工作,有望有序恢復生產活動和恢復貨運艙位供給。經濟環境表:2022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及與主要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貿易統計(單位:億美元)出口進口進出口總額金額同比(%)金額同比(%)金額同比(%)日本1,7294.41,845-10.23,574-3.7美國5,8181.21,776-1.17,5940.6歐盟5,6208.62,854-7.98,4732.4東盟5,67317.74,
229、0813.39,75311.2非洲1,64511.21,17511.02,82011.1世界合計35,9367.027,1601.163,0964.4資料來源:海關總署2022年全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4%,其中,出口同比增長7.0%,進口同比增長1.1%。與2021年的進出口增速均超50相比,2022年的增速大幅放緩。但這是疫情最后階段全國各地經歷了封城之后的數據,即使不考慮這一點,也可以發現,中國的對外貿易量依然保持在一定水平。自2018年7月中美貿易摩擦發生以來,兩國在加征關稅方面針鋒相對,受此影響,繼2021年之后,2022年中國與東盟和非洲的貿易額在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繼續保持著顯著
230、的增長態勢。進入2023年,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和柬埔寨首相洪森相繼于1月和2月訪華,可以看出中國在外交上加強了與東盟的關系。表:2022年中國各類運輸方式的貨運量貨運量(單位:億噸)貨物周轉量(單位:億噸公里)運輸方式重量同比(%)周轉量同比(%)鐵路49.84.435,9458.1公路371.2-5.568,958-1.2水運85.53.8121,0034.7民航0.06-17.0254-8.7合計506.56-14.3226,1602.9資料來源: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物流形勢2022年3月至5月,由于上海封城,迫使來華運輸路線發生了重大調整。海上貨運方面,據交通運輸部統計,全國主要港口2022
231、年(截至11月)貨物吞吐量為143.1億噸,比上年同期僅增長0.7。從月度同比增速看,隨著上海封城,3月份轉為負值,9月之后重新恢復為正增長。與此相同,國際貨運量達到460,728萬噸,全年同比下降1.9;集裝箱貨運量全年達29,587萬標箱,同比增長4.7。在海上國際集裝箱運輸方面,特別是中國發往歐美的遠洋航線運費與發往亞洲的近海航線運費均出現了下降。2022年1月,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Shanghai Container Freight Index)首次突破了5,000點大關,此后開始持續走跌。美國航線方面,流通巨頭和家具行業等美國大型進口貨主由于庫存增加而停止訂貨,導致供需趨
232、于緩和。越來越多的貨主避開擁擠的西海岸,將準備銷往美國中西部的貨物轉向東海岸,從而消除了西海岸遠洋船舶等候入港的情況,遠洋航線準點制度的恢復也提升了運力。歐洲航線方面,主要是由于俄烏沖突引發的對石油采購的擔憂造成了電價的飆升,從而導致了購買力下降,來自海外的采購需求也隨之下降。發往歐美航線的各大航運公司紛紛結成聯盟,并投入大型船舶,因此很難靈活進行供給方面的調整,無法將遠洋船舶調整至其他航線。航空貨運方面,繼2021年之后,許多從中國起降的國際客運航班依然處于停運狀態,繼續保持了由航空公司主導的市場,主要由貨運專機運輸,并根據航空貨運需求調整供應艙位,同時利用客運航班不載客、只載貨。然而,20
233、22年第四季度以來,世界各國紛紛將工作重心從疫情防控轉向恢復經濟,中國國內也率先出現了降價的跡象。航空運費也以緊跟海運市場行情的形式,運輸單價于2021年12月達到峰值,此后不斷下降,雖然受2023年1月開始的放寬旅客往來限制的影響,仍未恢復到2019年以前的運行水平,但預計隨著今后更多航班的復航,單價將會進一步下降。雖然2019年9月9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啟用的北京第二大機場大興機場因新冠病毒疫情沒有國際航班,但進入2023年,將再次開通國際客運航班。此外,還應著手開發該機場的貨運功能,但目前尚未有航運企業計劃開設中轉倉庫,今后貨物運輸的收運方法值
234、得關注。在2022年12月疫情不斷蔓延的情況下,中國國內的核酸檢測體系陷入了難以維系的境地,抗原檢測試劑盒、退燒藥及感冒藥的需求迅速增加。原本檢測試劑盒是醫療器械,對癥治療藥品也需要由指定的進口商取得注冊編號才能辦理進口手續,但許多日本企業與2020年春季口罩短缺時一樣,為馳援中國當地員工,開通緊急運輸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加。雖然有行郵稅制度允許個人在一定金額和體積內內進口饋贈物品,但在此期間也被暫停通過國際快遞和國際郵遞進口這些救援物資,從而無法及時將救援物資送到需要的人手中,這將成為今后應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蔓延和傳播的一個課題。公路運輸方面,由于各地發生的新冠病毒社區感染,政府采取了社區封閉管
235、理等措施,并實施交通管制,這給國內經濟活動帶來了巨大沖擊。據交通運輸部統計,2022年公路貨物運輸量3,711,928萬噸,同比下降5.5%。鐵路運輸方面,2022年,中國鐵路貨運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據交通運輸部統計,2022年貨物運輸總量498,424萬噸,同比增長4.4。這一增長得益于即使在封城期間,中國的鐵路運輸系統也依然能夠相對穩定地按照既定時刻表進行運輸,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可以認為是隨著環境意識的日益提升,鐵路運輸的重要性得到認可。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標志性的“陸上絲綢之路”國際鐵路運輸通道,自2011年開行以來,截至2022年1月已累計開行5萬列。據悉,2022年8月21日,中
236、歐班列自年初以來開行的列車數量已超過1萬列,這一數字的實現比2021年提前了十天,到2022年底運行1.6萬列,與2021年的1.55萬列相比,增長3.2%。自2022年2月底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洲各國和日本企業避免使用途經俄羅斯的中歐班列。盡管如此,班列的開行數量依然不斷增加,這可能是其用于中國和俄羅斯之間運輸的緣故。日本國土交通省也在考慮補充預算撥款,為打造一條繞開俄羅斯的鐵路運輸線路提供支持。這條線路將跨越哈薩克斯坦和部分里海,首先利用船舶再轉為鐵路運輸,并途徑伊斯坦布爾。2022年的海上運費出現了下降,日資企業的貨物也轉為利用更加穩定的運輸路線,在這兩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日資企業的貨物運
237、輸開始逐步脫離鐵路方式。另一方面,隨著中國與東盟貿易規模的不斷增長,從泰國經由老撾到中國的鐵路運輸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截至目前,仍有部分貨運需要通過公路進行轉運,此外,包括租賃集裝箱的管理在內,依然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課題,但其今后有望發展成為中歐班列之外的一條新鐵路運輸路線。目前各領域都在積極致力于推進信息的數字化轉型,在貿易通關領域,包括貿易通關業務的無紙化、電子數據交換(EDI)、貿易關系行政部門之間的數據聯動在內,分階段實施的數字化轉型正在與通關制度改革同步向前推進。全國統一的“通關一體化”系統使各項通關流程的業務效率得到了提升,在提速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對于那些與HS編
238、碼相關聯的、其他法律法規所要求的編碼,各地區在現場操作方面依然存在著差異,希望進一步統一操作規范。中國的AEO制度始于2008年4月實施的海關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自2011年以來先后進行了三次修訂。從最新動向來看,由于取得標準認證而獲得的好處有限,2020年獲證企業數量為28,860家,較2018年的36,976家下降21.7。并且出于防疫考慮,一直以來并未進行認證續期的審核。隨著海關恢復對各企業的定期審核,這些企業未來的動向令人關注。日本在 綜合物流施政大綱(2021年-2025年)中提出了物流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但與中國相比,日本的行動較為緩慢。在2015年以來持續擴張的跨
239、境電商領域,日本到中國和中國到日本的服務均由原本不是物流企業的中國平臺企業主導。日本的配送成本上升也引起中國企業的擔憂,日本各快遞公司也在努力通過推進“送貨到指定位置”的配送方式來降低二次投遞的頻率。但是需要時間來改變長期形成的商業習慣,未來的關鍵是通過中日兩國配送標簽共享、通關時產品數據庫互用等新思路來節省人力。建議 機場及港口的集裝箱貨運站吞吐的進出口貨物,依舊頻繁遭遇存放場地建設不完善(污濁、漏雨等)和定點企業粗暴分揀作業導致貨物破損、海關查驗導致商品污損或遺失、查驗后包裝受損等問題。另外,部分機場的貨運設施,不僅接貨區域的搬入貨物混雜,而且下雨時的受潮污損對策也是一大課題。希望改善查驗
240、過程中貨物裝卸質量,完善貨物設施及周邊的環境,同時積極放寬對物流企業人員入場與在場的限制。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抗原檢測試劑盒、退燒藥等非處方藥(OTC)的需求在2022年12月一度驟增。原本以行郵稅方式進口個人自用醫療器械和藥品時,可省去常規進口程序,但實際上卻出現了根據政府命令,取消了行郵稅進口的情況。很明顯,日本企業為保護企業的當地員工,使用行郵稅方式進口抗原檢測試劑盒和退燒藥等是一項應對疫情的緊急措施,這種進口并不是借供應緊張之機以倒賣為目的。對于那些屬于個人自用品范疇的物品,希望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出發,保持政策操作的穩定性,避免監管部門任意開放和關閉行郵稅方式的進口通道。經過通關一體化改
241、革,檢疫部門和海關合而為一,通關程序得以加快,但全國各地仍存在操作不統一的情況。在一些案例中,盡管HS編碼表所附監管代碼完全相同,但仍會被要求分別提交說明資料。有些地方的海關在規定發生變更時并不會提前發布變更通知,這導致企業在規定實施當日或已開始實施后才得知變更情況。對于規定變更等重要通知,希望事先書面或在網上發布通知,并確保通知內容易于理解。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進口冷藏冷凍食品的實97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際操作存在些混亂。預計未來仍可能會出現需要采取與季節性流感相同的防疫措施的情況,希望應對時,在全國范圍內適用基于科學依據的標準化的統一規定。許多情
242、況下,化學品和危險品的進口通關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有時企業會出于商業機密考慮而不能標明貨品的詳細成分,在這種情況下,貨物檢查需要很長時間。對此,希望能夠簡化相關手續流程并加以靈活應對。中國對國際海運和中國國內運輸的危險品的運輸包裝要求不同,導致企業成本負擔增加。中國各港口在制度執行方面存在差異,希望以統一的方式放寬監管。單一窗口平臺(通關申報系統)對作為信息提供方的“報關企業”統計和下載數據作出了限制,希望考慮重新開放這一功能(進出口企業可下載自身貨物的申報數據)。99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第10章政府采購2022年11月7日舉行的2022年中國國際公共采
243、購論壇上,中國財政部副部長表示,2021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為36,399億元,與財政部2020年公布的36,970.6億元相比,減少了571.6億元,降幅為1.55%,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為10.1%,較上年的10.2%微降了0.1個百分點。不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于2022年4月7日發布的 中國公共采購發展報告(2021)顯示,中國公共采購包括政府采購、國有企業采購、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采購等,2021年公共采購總額超4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8%以上。在推動外商投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方面,2022年政府并沒有就此出臺新的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我們將繼續關注有關制度的完善和各地落實情況。20
244、22年出臺的相關政策及動向中國政府為加入 政府采購協定(GPA)持續作出努力2022年11月7日,財政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了2022中國國際公共采購論壇。聯合國駐華機構、多邊開發銀行(MDB)、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外國政府駐華使領館,中央相關部門和全國政府采購監管機構負責人,集中采購機構、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和優秀供應商代表共300多人通過視頻方式參加了論壇。財政部副部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世界貿易組織(WTO)副總干事分別致辭。財政部副部長表示,中國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戰略,積極有為地推進政府采購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此,中國政府正致力于盡快加入 政府采購協定(GP
245、A),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上海市副市長表示,上海將主動對標政府采購協定(GPA)等高標準國際規則,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并在上海自貿區率先實施與GPA規則接軌的政府采購制度規則,出臺國內首部鼓勵外商投資的地方性法規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保障外資企業平等參與上海市政府采購。WTO副總干事重點介紹了世界貿易組織政府采購協定(GPA)的重要性、目前進展,以及第12屆部長級會議有關國際公共采購應對新冠疫情以及支持糧食采購取得的重要成果。從中央政府的態度、地方政府的實際行動以及與世界貿易組織的溝通交流活動可以看出,中國政府正在為加入GPA不斷做出積極努力。財政部公布修訂后的 政府采購
246、品目分類目錄財政部于2013年印發的舊版 政府采購品目分類目錄已不能滿足整個預算管理工作的需要。此外,由于目錄的服務分類需要全面反映各類新型服務業態,為此,財政部于2022年9月公布了修訂后的政府采購品目分類目錄(以下簡稱“新目錄”)。新目錄對服務類品目進行了大幅的調整、補充和細化,改動較大,尤其是政府購買服務目錄方面,新目錄對照中央本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以下簡稱指導性目錄),調整了教育服務、社會服務、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服務等分類,新增了科技公共服務、公共信息與宣傳服務等類別,指導性目錄中的所有目錄均已在新目錄中得到體現。新目錄的實施將對政府采購服務活動產生較大影響,可有效控制政府購買服
247、務范圍,規范開展政府采購服務工作。新目錄中規定了“先有預算安排、后購買服務”原則,這一原則有利于提高預算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推進事業單位政府購買服務的改革進程,有利于提高政府購買服務時的采購供需管理水平。新增加的公共服務類別為政府購買服務提供了重要依據,有利于公共服務的多元化發展。新目錄與指導性目錄的統一有利于提高政府購買服務的采購效率。印發 財政部關于做好政府采購框架協議采購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為貫徹落實政府采購框架協議采購方式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于2022年5月16日印發了 財政部關于做好政府采購框架協議采購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各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清理違規設置的供應商備選庫、名錄庫
248、、資格庫;要求對涉及協議供貨、定點采購的制度規定進行清理規范;要求合理確定各類產品的需求標準,并合理確定相應產品的最高限制單價;要求無明確需求標準的不得開展框架協議采購。同時還要求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公平公正、促進競爭、講求績效的原則,加強對集中采購機構框架協議采購方案的審核和備案。要求框架協議采購也要落實政府采購政策,依法維護供應商的合法權益。印發 關于進一步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的通知2022年5月30日,財政部印發了 關于進一步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的通知,并自2022年7月1日起執行。通知要求各級政府采購主體要靈活采取項目整體預留、合理預留采購包、要求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組成聯合
249、體、要求大企業向中小企業分包,提高對小微企業的價格評審優惠幅度,確保中小企業合同份額;要求提高政府采購工程面向中小企業預留份額。此外還要求通過提高預付款比例、引入信用擔保、及時支付采購資金等方式,有效減輕中小企業資金壓力。關于“安可”或“信創”制度在2019年,有部分日企不斷反映在政府采購中存在著因為是外資企業的產品而未能中標或者未能參加競標的情況。雖然中國政府并未公布正式通知等書面文件,但據我們所知,地方政府在進行采購時,將國產產品作為了一個必要10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條件;此外,根據中國美國商會白皮書等資料,自2019年起,被稱作“安可”或“信創
250、”的制度開始施行,符合此類標準的產品將依據該制度被名單化,未被記錄在該名單上的產品在政府采購中將不被采用。也有人指出,由于名單相關的正式信息并未向外資企業公示,政府采購對象產品的選定條件和標準也同樣未公開,對外資企業來說,很明顯處于較為不利的狀況。這種趨勢在整個2021年仍在持續,因產品屬于外資企業制造而失去政府采購訂單或無法參加投標的情況依然存在,而另一方面,“安可”或“信創”相關制度的實際進展情況依然處于不明朗的狀態。如上所述,財政部于2021年10月發布了 財政部關于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財庫2021 35號),要求實施政府采購的各級單位和部門要保障內外資
251、企業平等參與政府采購,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外資身份而無法參與政府采購的情況并沒有改變。此前中國國內有關“安可”或“信創”的報道一直主張“以國產產品替代 國外產品”,產品的核心零部件和技術由中國企業自主開發制造已成為入選“安可”或“信創”名單的必要條件。2021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下屬的中國電子學會發布了 中國信創產業發展白皮書,指出作為信創制度的適用對象,產品領域由“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四部分組成,其中“芯片、整機、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是最重要的環節;應用方面,一共列舉了10大領域,除黨政相關外,還包括金融、電信等主要基礎設施。此外,該白皮書顯示,未來三年(2021
252、年-2023年)信創制度將開始在重點行業領域全面推廣。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信創的影響僅在部分產品領域顯現,但未來,在商品、服務領域中,對于重要零件和軟件,強制要求使用中國企業自主開發、制造的產品的范圍恐怕將會更加廣泛。由于這些名單并未在可確認的范圍內得到廣泛公開,或由于入選條件不夠透明,外資企業不得不擔心是否會因不合理的條件而被普遍排除在外,是否會因此而蒙受損失。因“安可”或“信創”制度未正式發表產生的諸多問題根據中國國內的大量相關報道,實際上,以外資企業的產品為由而未能公平參與采購、未能中標的例子也是存在的。其他國家也會制定相應制度,針對采購對象設限,并且會在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的基礎上,
253、將其制度予以公開,其采購標準也是公示的,而且一般也僅限定于在國家安全保障層面加以運用。另外,在中國,政府采購的范圍包含了國有企業的采購及受政府補助企業的采購等情況,采購范圍比其他國家更為廣泛。如果政府采購全部都適用“安可”或“信創”制度相關名單,采用國產產品替代的話,很可能會對外資企業的經營產生重大的影響。也存在著被外國政府認定為不正當競爭或者貿易壁壘的狀況。2023年展望繼續推進加入GPA的各項工作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2022年中國有關加入GPA的各項工作進展有所放緩,期待2023年能夠積極加快推進加入GPA的各項工作。希望中國政府可以主動與各成員方積極展開談判,不斷完善中國的政府采購制度,
254、通過實質性行動,盡快與各成員方達成協議。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雖然在2022年3月29日財政部公布的財政部2022年立法工作安排中列入了 政府采購法的修訂計劃,但是截止到目前,該法的修訂并未完成。希望財政部能夠積極推進該法的修訂工作,早日將修訂稿上報國務院并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外商投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活動期待財政部于2021年10月13日發布的關于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財庫2021 35號)能夠得以貫徹落實,使外商投資企業能夠真正、有效地實際參與各級地方的政府采購活動。希望已實現自身發展并引領世界前行的中國能夠建立與自身地位相匹配的政府采購制度毫無疑
255、問,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中國成為了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效仿中國的做法來謀求自身的發展。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如果僅將中國企業開發和制造的產品視為安全可靠的產品,并作為政府采購的對象,可能會對其他國家形成一種誤導,進而導致中國產品被排除在他國的采購對象之外。也就是說,一些國家可能會認為,根據“安可”或“信創”制度下的以國產化為前提的名單進行采購是一種通過本土化來保護和培育本國產業的有力手段,并仿照這種形式,制定同樣的名單?,F在,中國已成為一個走在技術發展前沿的國家,有許多國家都在使用中國企業的產品。如果這些國家同樣只將本國產品作為政府采購的對象,那么中國產品也將會被排除在外。
256、因此,期望中國建立并執行與其全球自由貿易捍衛者和引領者地位相匹配的、對外資企業開放的政府采購制度。建議 希望繼續加快推進WTO政府采購協議(GPA)的談判工作,盡早加入GPA中國財政部于2019年10月向WTO提交了第七份出價;財政部國庫司于2021年3月參加了2021年第一輪GPA談判,并于2021年6月向WTO提交了中國對歐盟和澳大利亞關于中國加入GPA第七份出價以及政府采購國情報告(2020年更新版)問題清單的答復。之后公布的媒體報道中,再沒有看到有關中國政府為加入GPA開展進一步活動的后續報道。目前,中國依然未能加入GPA,究其原因,由于中國對政府采購實體和政府采購范圍的劃分與國際規則
257、以及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劃分仍存在一10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定的差異,采購限額標準沒有充分降低,這意味著進口產品可能被排除在中國的政府采購之外,此外,在中國從事生產活動的日本企業無法參與美國政府采購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中國政府于2022年12月對新冠病毒防疫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中國國內的社會經濟秩序和國際間人員往來由此得到迅速改善。希望在2023年,中國政府加快加入GPA的談判進程,盡快實現加入GPA。希望在 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中日韓FTA)中納入政府采購章節,同時穩步實施RCEP政府采購規則簽訂包括政府采購章節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并
258、于2022年1月1日生效,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同時,希望符合RCEP協定內容的政府采購得到穩步實施。為推動RCEP的政府采購章節朝著更加現代化、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希望中日兩國積極合作,共同推動RCEP各締約方繼續開展對話,為全球經濟做出貢獻。同時,期待RCEP作為首個同時覆蓋中日兩國的經濟合作協定,穩步促進兩國間的貿易和投資。然而,政府采購協議(GPA)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政府采購章節中所規定的“無歧視待遇原則”目前并沒有出現在RCEP的政府采購章節中。希望將政府采購章節納入中日韓FTA談判的議題,并通過多項協定的談判,實現政府采購市場的高水平開放(包括地方政府和國
259、有企業)。中日韓FTA談判開始后,包括貨物貿易和投資領域在內,中日韓三國在貿易自由化方面的步伐也隨之加快。政府采購市場的相互開放,不僅使各國能夠進入對方的政府采購市場,而且還能降低本國政府采購機構的采購成本,在防止腐敗等方面產生有效的輔助作用。希望改善進口產品在政府采購市場中的待遇,實現進口產品與國產產品的公平競爭目前,中國的政府采購仍以采購本國產品為主,對于進口產品的采購進行限制或者排斥。從財政部2021年10月頒布的關于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 可以看出,平等待遇的范圍僅限于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含所提供的服務)。希望盡早修改現行的政府采購法中將政府采購
260、對象范圍限定在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等內容,減少進口產品進入政府采購市場的限制,進一步放開政府采購市場的范圍,營造進口產品與國產產品平等參與政府采購市場競爭的環境。希望真正落實保障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規定財政部2021年10月頒布的關于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中指出,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要平等對待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內外資企業,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并給予高度肯定。但是,到目前為止,據聞一些地方國有企業在進行采購招標時,仍然會將外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排除在外。為了在中國市場建立一個有序和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希望在政府采購和公共項目招標等活動中,不要將外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排斥
261、在外,并創造一個內外資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環境。希望將“安可”或“信創”制度相關名單予以公開,同時明確所適用的產品范圍、要求內容和標準,保證市場準入的透明性和預見可能性。特別是在信息安全領域,如果對準入標準和條件不作出明確規定的話,海外企業的準入實際上是較為困難的。此外,從提高可預見性的角度出發,希望公開相關認證產品的信息 對于作為“安可”或“信創”領域行業組織的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希望允許外資企業加入該委員會,使外資企業能夠及時獲取“安可”或“信創”制度的相關信息2021年3月27日,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專家技術委員會正式成
262、立,作為“安可”或“信創”領域的行業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重要活動。但入會條件要求“企業控股股東是中國法人或中國籍自然人股東,法人代表為中國籍,且外方出資比例不超過25”,這給外資企業的加入造成了困難。為此,希望能夠對這一入會條件作出修改,以方便外資企業加入該工作委員會,同時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加強對有關部門的指導,讓外資企業能夠通過加入該工作委員會及時掌握“安可”或“信創”領域的各類要求、標準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希望不要以中國企業開發和制造作為滿足信息安全要求的必要條件財政部于2021年10月13日頒布了 關于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要求負責政府采購的單位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
263、仁,我們對此表示熱烈歡迎。但與此同時,涉及國家安全的采購則被排除在這一內外公平原則之外。如果僅僅因為是外國企業的產品或者僅僅因為并非中國制造,就將外資企業的產品排除在政府采購之外,那么即使是高安全品質的產品也將被排除在政府采購的范圍之外,這是不合理的差別對待,與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并不相符。另外,特別是在信息安全的問題上,排除外資企業的產品而采購中國企業開發和制造的產品,雖然在心情上能夠理解這是為了提高安全性,但在對日益發展的黑客等不正當手段快速進行最佳防御方面,如果中國政府的可選擇性較為狹窄,反而可能產生安全漏洞。因此,從保障中國信息系統安全性的角度出發,也應該對外資企業產品開放門戶。107中
264、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共同問題及建議第11章商會組織2020年起施行的外商投資法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可以依法成立和自愿參加商會,但沒有制定細則,仍按1989年 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 管理。按照這一規定,在中國的日本商會組織中,中國日本商會是唯一得到民政部認可的商會組織,各地眾多的日本商會組織由于是未公認組織,活動受到很大限制。此外,根據該規定,不允許在中國企業任職的日籍員工加入外國商會。在中國有40多個由在華日企組成的商會組織。將各商會按會員企業和團體數量排序如下:上海(2,240)、大連(689)、廣州(630)、蘇州(622)、香港(609)、北京(564)、深圳(40
265、1)、昆山(380)、天津(334)(資料來源:2021年全國日本人交流會會議資料)。各組織均為自發成立,扎根于當地,獨立運營。各商會不僅向會員企業傳達信息、支持會員企業開展業務、組織會員企業進行交流,還與地方政府及經濟團體進行溝通,服務當地社會,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日兩國經濟關系深化乃至全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遇到需要專業技術知識和見解的問題時,還可以通過各地商會進行跨地區交流。知識產權(商標和專利等)小組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共享信息,深化合作,同時聯合開展活動,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果?;瘜W品行業及生命科學行業(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3個領域)積極與中國政府展開交流與對話,在制定極大影
266、響商業活動的方針政策時,會分別在不同領域組織中日雙方政府相關人員展開交流與對話,工作頗有成效。中國各地的商會組織雖然發揮著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中規定一個國家只認可一個商會,因此其他商會組織大都未得到官方認可,很多時候在運營上面臨以下困難:(一)由于地方商會本身未得到官方的正式認可,有時無法提及商會組織的名稱;(二)不能開設銀行賬戶;(三)在租用辦公場所、為工作人員提供身份證明、獲得簽證等方面備受困擾。外商投資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可以依法成立和自愿參加商會、協會,維護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希望放寬管制,允許在各地區因地制宜成立、運營商會組織,或靈活執法。中國幅員遼闊,外
267、商投資企業進駐目的地分布在眾多城市。對于計劃在中國投資的企業而言,當地若有固定的本國商會組織,則可能成為企業進駐中國市場的一大誘因,可有效吸引外資。截至2022年10月,在華常住日籍人員共102,066人(資料來源:2022年度日本外務省領事局政策課海外日本僑民人數調查統計)。這些人大多數是在中國各地日資企業工作的員工及其家屬,也有在中國企業任職的高級技術人員。在中國企業任職的日本人,為了與同胞進行交流,或者為了獲取日語信息而希望參加商會活動時,由于受制于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第五條規定“個人會員是商業機構和外商投資企業的非中國籍任職人員以本人名義加入的會員”,而無法參加。希望修改該規定,使高級
268、技術人才保持身心健康,充分發揮其能力,使商會活動更加活躍。建議 希望對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進行修改或靈活執行,允許各地區的商會及日本人會作為獨立的組織開設銀行賬戶或簽訂各種合同。希望對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進行修改,允許任職于中國企業(非外商投資企業)的非中國籍員工加入商會。109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各産業現狀建議第部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11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第章農林水產業及食品2022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中國人均實際GDP12,741美元。盡管實際GDP同比增長3.0,但人均消費支出同比下降0.2,僅為24,538元
269、(中國國家統計局)。2019年,中國赴日游客人數接近1,000萬人次,但從2020年開始,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中日人員往來人數極為有限。自2022年12月上旬以來,隨著中國取消“動態清零”政策,國內逐步放寬和取消了出行和行動限制以及入境限制,中國對赴日的期待越來越高。中國消費者對日本美食以及日本產食品的需求持續增長,2022年1月-11月期間日本對華農林水產品和食品出口額同比增長26%,達到2,547億日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日本財務?。?。對于日資食品相關企業來說,中國消費者對日本美食和日本產食品的濃厚興趣為其擴大在華銷售提供了良機,在理解有異于日本的中國法律法規、工廠條件、流通條件和商業習慣
270、的基礎上積極進取,為豐富中國消費者的飲食生活做出貢獻,同時,積極配合中國食品相關政府機構,努力營造更加健康的市場環境。農林水產業及食品的現狀食品制造業及零售業自2020年以來,隨著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多點散發、多地頻發,以及反復的防疫措施和出行限制,對食品制造業和餐飲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202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萬億元,比上年下降0.2。食品制造業營業收入22,542億元,同比增長4.0;餐飲業營業收入43,941億元,同比下降6.3(國家統計局)。截至2022年9月底,中國餐飲門店總數為844萬家,同比減少10.9萬家。據預測,2022年的全年開店率為32.6%,關店率為33
271、.9%(2022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消費提質升級的趨勢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仍在持續,在食品和餐飲服務領域,以“高品質”“健康”“安全放心”為關鍵詞的需求一直持續強勁?!霸诰€外賣”用戶數量也在持續增長。食品相關法律法規2018年12月2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修改食品安全法的決定。新食品安全法包含了保健食品、線上食品買賣、食品添加劑等以往未囊括的內容,并明確規定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零售商也負有責任。同時,新法明確了監管機構,并要求線上銷售商必須實名登記,明確了食品安全管理責任。2019年5月30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印發2019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主要包括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
272、建設攻堅十大行動等21個方面,提出了建立食品安全機制及加強管理的措施。2020年,國務院印發了 關于進一步做好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地方政府紛紛建立起各自的追溯管理系統,以進口冷凍食品和生鮮食品(以肉類和水產品為主)為管理對象,規定企業有義務將品種、數量、產地、檢驗檢疫等相關數據上傳至該系統。2021年4月12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了 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并于2022年1月1日施行。2021年4月2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并施行禁止浪費食品的反食品浪費法。2022年7月28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36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3項國家標準修訂單,并
273、自2022年12月30日起施行。2022年10月9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 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生產者、銷售者對其生產、銷售的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負責,并規定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者應當建立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保證從原輔料和添加劑采購到產品銷售所有環節均可有效追溯。該辦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表:食品安全相關法律以及組織體制建設2009年食品安全法施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施行2013年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實施食品生產安全衛生的統一管理2015年食品安全法修訂版施行2016年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版施行2018年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
274、局(SAMR)流通領域也被納入食品安全統一管理范疇2019年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版于2019年12月1日施行2020年建立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2021年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施行反食品浪費法施行2022年36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3項修訂國家標準自2022年12月30日起施行2023年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日本餐廳的動向近年來,中國的日本餐廳數量迅速增長,從2017年的約41,000家增加到2019年的64,873家,增加了60%。按國家劃分,在全球擁有日本餐廳最多的國家排名中,除日本之外,中國排名第一。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調查顯示,截至
275、2020年底,在在華日本人較多的上海,日餐廳數量達到4,44711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家,是2013年的2.6倍。此外,四川省成都市的日本料理店增加尤為顯著,截至2020年底為1,665家,是2013年的7.6倍。2021年日料在中國的市場銷售收入為895億元,預計2022年的數據將會低于這一水平。日料餐廳在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比例較高,分別為22.0和21.7,超過了一線城市的15.7。其中,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的門店數量較多(紅餐大數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相關情況2020年11月15日,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
276、蘭以及東盟(ASEAN)十國等共計15個國家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就取消或降低農林水產品和工業產品關稅等20個領域達成協議。今后面向中國的扇貝、日本酒、燒酒等農林水產品的關稅將分階段取消。RCEP協定于2022年1月1日生效。之后,該協定還自2月1日起對韓國生效,自3月18日起對馬來西亞生效。通過該協定,有望擴大中日之間的貿易。此外,中國于2021年9月16日正式申請加入由日本等11個國家參加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在華日資企業面臨的問題生產許可相關(一)中國消費者的飲食水平有了飛躍提升,大量來自外國的食品和飲食方式進入中國。其中,不乏中國現行分類中
277、沒有的食品領域或新商品。從現狀來看,這些食品的生產必須遵循中國現有的生產標準,但這樣一來,就很難再現食品的特有風味和品質,也限制了海外食品向中國消費者的傳播。(二)在中國,銷售冷凍冷藏產品(將以冷凍狀態保存的食品在流通階段解凍,并在冷藏的溫度狀態下進行銷售的產品)需要申請經營范圍含復熱商品的食品經營許可證。經營復熱產品時,還需具備存放與調理區域及人員管理等條件。目前來看,尚無批準流通過程中解凍的先例,這縮小了產品提供形式的選擇范圍。食品進出口相關(一)受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影響,日本10個都縣生產的許多食品種類被限制進口。2018年11月28日,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允許新潟
278、縣大米進口。但是,公認風險較低的酒類等其他大量商品種類尚不允許進口。因此,必須繼續推動政府相關部門放寬限制。(二)進口食品添加劑通關時必須按規定檢驗合格后方可入境。針對食品添加劑,中國國家標準(GB)中的規格、標準及試驗方法尚在制定中,有可能因其試驗方法未確定而無法進行檢驗,造成不予發放衛生許可證的后果。標準制定過程中的過渡性措施,目前尚不清楚。(三)2017年11月頒布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流程管理規定對食品進口手續指南做出了具體規定。也就是說,政府針對以前各地區通關業務在執行上缺乏統一性的問題采取了相應措施。期待該指南得到進一步的貫徹落實。進口食品如果沒有衛生許可證(2021年1月起增加的新內容
279、)就無法流通,因此,即使已完成通關,若未能在一定時間內盡快獲得衛生許可證,就不得不廢棄保質期較短的產品。從現狀來看,進口食品從抵達中國港口到實際開始流通需要一個多月,而且重復進口同一品種時也必須走相同的流程,時間并未縮短。這樣一來,與日本銷往歐洲(例如英國)船運出口的周期相差無幾。(四)2019年12月19日中國海關總署和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放寬了始于2001年的牛肉進口禁令,規定解除30月齡及以下牛肉的進口限制。但公告稱,檢驗檢疫要求另行制定。市場期待制度盡早出臺。(五)2021年4月12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了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規定,2022年1月1日施行。按照該規定,向中國出口食
280、品的境外生產、加工和儲存企業需要向中國海關注冊。此外,向中國出口食品時,必須在食品的內外包裝上標注注冊號。餐飲業相關在中國,一直存在去餐廳用餐允許自帶酒水的商業習慣。自帶酒水的行為自然會對餐廳創利帶來不利影響。2013年12月9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 餐飲行業6種不公平行為格式條款,允許自帶酒水。該通知發布后,得到消費者的歡迎,卻遭到了中國烹飪協會、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等行業協會的強烈抵制,當即引發了激烈的爭議。2014年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終意見,明確餐飲行業制定的禁止自帶酒水屬于違法條款。同時進一步指出,禁止自帶酒水屬于違反 合同法 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行為,消費者可以向飯
281、店主張禁止自帶酒水的規定無效。另一方面,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認為,雖然禁止自帶酒水違法,但向消費者收取合理的自帶酒水開瓶服務費并不違法。容許自帶酒水對于日本餐廳也是一項難以接受的商業習慣,但是為了維護餐廳的利益,餐廳方面也有必要思考應對措施。保質期標識問題根據中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的規定,食品包裝上一律要有“保質期”標識。這相當于日本的“消費期限”。在日本,容易腐壞的食品必須標注“消費期限”,飲料、罐頭等相對可長期保存(通常指三個月以上)的食品必須標注“賞味期限”。日本食品行業通常認為,“賞味期限”表示食品保持原有風味的期限,超過“賞味期限”,也并非
282、不可食用。如果在中國也按照日本的“賞味期限”的概念來決定食品的“保質期”,則有可能會縮短實際“保質期”,對生產商不利。希望政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采取因地制宜的應對措施。11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建議1.生產許可相關 修改標簽上的配料標示內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明確規定,在食品包裝標簽的標示內容中,配料表里應標示“配料的名稱和部分特殊配料的加入量”等。然而,這樣標示可能會泄露企業的專有技術,希望不要求在標簽上標示出詳細內容,而是另行提交生產標準或制造規格書等。制定食品新領域的標準在申請食品相關的許可證時,希望
283、制定現行食品分類中所沒有的新分類(日式食品、清酒和味淋等)的生產標準,以利于推廣來自海外的食品和酒類等。統一食品工廠的現場檢查標準施行新的法律、條例及通知后,政府各有關部門進入生產現場進行檢查時,檢查標準往往會因檢查人員而異。例如對食品工廠頻繁地開展現場檢查,而每次的檢查標準并不相同,這樣不僅會導致生產率下降,還會迫使企業追加大量的設備投資,令企業難以招架。希望通過加強對檢查人員的培訓等措施統一檢查標準。2.食品進出口相關 解除或放寬對日本產食品的進口限制在2011年3月發生東日本大地震并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后,中國對日本部分地區的農產品及食品采取了限制進口的措施,此后于2018年11月解除
284、了對新潟縣產大米的進口限制,但是對于其他10個都縣產的農產品及食品的進口限制措施至今仍未解除。此外,其他37個道府縣的蔬菜、水果、乳制品等事實上也依然無法出口到中國。日本37個道府縣的食品不能經由成田機場以及10個都縣的其他物流網點向中國出口。震災已經過去了10年,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已陸續解除了進口限制,但中國依然在執行全球最為嚴格的管控。希望能夠從豐富中國消費者餐桌的角度出發,基于科學依據,加快調查,盡快解除或放寬上述進口限制措施。加快制定進口食品添加劑的國家標準(GB)2018年6月頒布的食品添加劑半乳甘露聚糖(GB1886.301-2018)規定了該食品添加劑的規格、標準、試驗方法,對此我
285、們給予肯定。希望盡早推進其他進口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讓那些已在日本國內得到安全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例如梔子花等天然色素)的進口成為可能,豐富中國消費者的飲食生活。進一步強化對非正規進口食品的查處食品與消費者的健康息息相關,通過正規進口渠道接受檢驗檢疫非常重要。由于走私食品、個人進口及跨境電商商品的倒賣等原因,市場上仍然存在未貼進口標簽或貼上偽造進口標簽的海外食品。這種情況多見于日本餐廳等進貨渠道難以監管的店鋪。希望進一步強化對非正規進口食品的查處。3.食品物流相關 面向食品運輸車輛的特殊規定每當發布空氣污染紅色預警后,政府都會臨時采取車輛限行措施,然而食品行業出于保質期的考慮,會以最低
286、限度的庫存來進行產品周轉,配送延遲將會直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影響。希望日常優先做好違反國標車輛的清理工作,同時采取例外措施,例如不將食品運輸車輛列為臨時管制對象等。物流運輸過程中溫度范圍的轉換從中國現有的流通過程來看,從未允許在流通過程中對商品進行解凍,因此并不存在冷凍轉冷藏產品(將以冷凍狀態保存的食品在流通階段解凍,并在冷藏的溫度狀態下進行銷售的產品)。而在日本,生產商、中間流通商會對商品進行冷凍保存,進入流通階段后進行自然解凍,到店后再以冷藏狀態進行銷售,這種做法擴大了食品的供應范圍。希望政府采取同樣的方法,在飲食方面給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項。對食品包裝的保質期進行細分根據中國現行的國家標
287、準,食品包裝材料的保質期均為一年??紤]到保護環境等因素我們認為將食品包裝保質期設為一年可能會增加產生包裝材料廢棄物的機會,希望以科學為依據,根據使用方法對其保質期進行分類,重新制定保質期,以減少包裝材料廢棄物的產生。4.消費者應對相關 對惡意投訴行為的公正判斷近年來,人為消除保質期或故意混入異物的惡意投訴行為時有發生。2022年3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 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2022修訂版),自2022年5月1日起實施,其中對職業索賠人的職業索賠行為作出了限制,有利于減輕企業監管部門的負擔。不過與這種暫行辦法相比,希望能采取更進一步的措施來應對。117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
288、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第章礦業及能源煤炭2022年中國原煤產量45.6億噸,同比增長10.5。煤炭進口量2.93億噸,同比下降9.2。同年煤炭消費量增長4.3,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受國際能源價格大漲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二季度以后煤炭價格呈現高位波動態勢,年內價格峰谷差達到900元噸左右;10月份以后,隨著中國動力煤供需形勢逐步改善,煤炭進口快速恢復,動力煤市場價格持續下行,年末北方港口動力煤市場價格較年內高點下降500元噸,并繼續向合理區間回歸。2023年,隨著中國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發揮煤炭主體能源作用,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289、將帶動中國煤炭消費保持增長。同時,中國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鋼鐵、建材等主要耗煤行業需求或有所減弱。預計2023年煤炭需求將保持適度增加。從煤炭供應看,預計2023年中國煤炭產量將保持增長,增幅回落。煤炭進口形勢逐步改善,進口煤進一步發揮調節和補充國內煤炭市場的積極作用。預計煤炭中長期合同覆蓋范圍擴大。綜合判斷,2023年,預計煤炭市場供需將保持基本平衡態勢。但當前國際能源供需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加之受極端天氣、水電和新能源出力情況、安全環保約束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區域性、時段性的煤炭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建議關于引進燃煤鍋爐先進技術的建議 引進燃煤鍋爐節能和二氧化碳減排技
290、術2021年11月3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能源局發布了 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國火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00克標準煤千瓦時以下。此外,要求對供電煤耗在300克標準煤千瓦時以上的煤電機組實施節能改造,并且要求“十四五”期間的改造規模不低于3.5億千瓦。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努力提高燃煤火力發電的效率至關重要,最好能夠實現低成本、高效益的節能改造。無需對現有鍋爐進行改造、無需增加設備、現場工作量較小的節能改造方式或許更為理想。例如,引進先進技術,在無需設備改造的前提下,通過改變運行條件來改善爐內燃燒狀況,以及優化鍋爐控制,從而實現節能和二氧化碳減排。我們認為
291、這是最為可行的一種方法。我們認為,只要這類先進技術具有顯著的節能和二氧化碳減排效果,能夠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那么無論其來自于國內還是國外,都應考慮予以引進。希望政府在引進節能改進技術方面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紤]采用燃煤鍋爐內煤碳與生物質燃料混燃的方式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各項措施中,生物質混燃被認為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技術,即將生物質作為燃料,使其與煤碳在燃煤鍋爐內混合燃燒。生物質燃料是以植物作為原料,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可以與燃燒時排放的二氧化碳相抵消,由此,其二氧化碳排放實質上可計為零。因此,在燃煤鍋爐中將生物質作為燃料混燃可以減少煤炭的使用量,從而可以減少二氧化
292、碳的排放。在日本,燃煤鍋爐生物質與煤碳混燃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均已在推進中,其中,半碳化黑色顆粒作為一種與煤炭極為相似的生物質燃料,正在逐漸普及。目前,日本已完成相關生產技術和設備的開發,在解決生物質混燃對鍋爐設備的影響等問題方面以及混燃技術方面擁有專業的知識和經驗??梢哉J為,生物質混燃作為一種極具可行性的二氧化碳減排措施,能夠對中國的碳中和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希望政府在煤碳和生物質混燃技術的引進方面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關于發布煤炭市場數據的建議 發布煤炭市場數據準確分析和判斷煤炭市場的發展趨勢,確保業務交易的透明度,離不開市場數據的支撐。此外,市場數據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同樣發揮著非常
293、重要的作用。此前,相關機構會定期發布煤炭市場的相關數據,但最近停止了對部分數據的更新和發布,這引起了人們對市場不確定性的擔憂。因此,希望政府提供相應支持,以確保煤炭市場數據定期發布。119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電力2021年秋季全國因發電用煤供應緊缺和煤炭價格高漲導致電力供需緊張,2022年,能源電力領域的政策方針有所修訂。2022年,中國用電量同比增長3.6,超過了實際經濟增長率3.0。為了應對上述需求增長,有關方面對發電設備進行了補充和加強,但8月,由于高溫和干旱少雨,以四川省為中心出現了電力供需緊張情況。2022年動向及回顧2022年3月全國人
294、大提出的能源政策2021年9月全國因發電用煤供應緊缺和煤炭價格高漲導致電力供需緊張,2022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迅速承認了相關政策實施辦法的“不足”之處,并修改了政策方向。其內容是基于認識到,單純地將有關能源消費的年度目標數值分配給地方,無法實現能源消費結構的根本性改變。全國人大在通過的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第一部分“2021年工作回顧”中,承認在政策執行中存在不足,“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然突出,脫離實際、違背群眾意愿現象屢有發生,有的在政策執行中采取 一刀切、運動式做法?!闭ぷ鲌蟾嬲闹胁⑽磳懨鞅涣袨椤安蛔恪钡木唧w領域,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國民經濟和
295、社會發展規劃草案這一更為具體的規劃中明確了是“碳達峰碳中和”領域。草案中指出,“有的地方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理解和認識還有偏差”。第二部分“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中提出的宏觀目標發生了重大變化。報告提出,“能耗強度目標在 十四五 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但并未給出2022年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的削減目標。不僅如此,目標本身在指導方針上也發生了重大轉變,提出要靈活處理,“留有適當彈性”?!笆奈濉币巹澨岢?,“到202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五年累計下降13.5?!睂τ谠擁椫笜?,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2021年全年降低3的目標。第三部分“2022年
296、政府工作任務”中,電力、能源方面值得關注的重點包括:首先提出了保障電力供應,確保經濟活動和民生穩定的方向性,要“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應,繼續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穩價工作,保障民生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用電?!边@也可以認為是應對2021年秋季電力供需緊張而納入的內容。此外,報告指出“推動能耗 雙控 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 雙控 轉變,(中略)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向“3060目標”邁進,我國正從“能耗雙控”向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和排放強度的“排放雙控”發生政策性轉變。另一個重點是關于煤炭定位的詳細描述。報告指出,要“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
297、、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加強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迸c上一年度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 中對煤炭“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描述相比,2022年報告的描述更為具體翔實。2022年電力供應動向截至2022年底,發電裝機容量總計達到25.64億千瓦(快報值單位為百萬千瓦,以下相同),各類型電源裝機容量占比情況如下:水電4.14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16.1);火電13.32億千瓦(52.0),其中燃煤發電11.23億千瓦(43.8);核電0.56億千瓦(2.2);風電3.65億千瓦(14.3);光伏發電3.93億千瓦(15
298、.3)。2022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截至年底裝機容量首次超過風電。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風電、太陽能、水電和生物質燃料)總裝機容量達到12.16億千瓦,從2021年的44.8增至47.4。由“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組成的“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72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近一半(47.049.6)。2022年全年新增裝機容量2億千瓦。其中風電新增3,800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8,700萬千瓦,自2020年起,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連續三年突破1億千瓦。燃煤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勢頭不減,預計新增裝機容量約2,000萬千瓦。另一方面,2022年全年發電量8.7萬億千瓦時
299、(快報值單位為百億千瓦時,以下相同)。各類型電源發電量占比情況如下,水電1.35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15.6)、火電5.73萬億千瓦時(65.9)、核電0.42萬億千瓦時(4.8)、風電0.76萬億千瓦時(8.8)、光伏發電0.43萬億千瓦時(4.9)。2022年全年燃煤發電5.0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7,占總發電量的58.4,較2021年的60.1有所下降。風電和光伏發電增長顯著,較2021年分別增長16.3和30.8??稍偕茉春头腔茉窗l電量在總發電量中所占比例均有所增加,前者由2021年的29.6增至31.4%,后者由34.5增至36.2。圖1顯示了電源結構的年度變化情況,從
300、中可以看出,風電和光伏發電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12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圖:中國的電源結構變化情況裝機容量值電源結構0102030405060708090100發電量值電源結構0102030405060708090100資料來源:按照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布統計繪制2022年電力供需動向圖2顯示了最近四年中國實際經濟增長率和用電量增長率的季度變化,可以看出兩者呈現同步趨勢。2022年第二季度受上海市等地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影響,經濟活動大幅停滯,用電量也隨之下降。第三季度,由于華中等內陸地區持續高溫,空調用電需求激增,用電量呈回升趨勢,但第四季度受11
301、月起全國疫情影響,用電量再次呈現低位增長??靾箫@示,2022年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3.6。圖:各季度實際經濟增長率和用電量增長率各季度實際經濟增長率-10-50510152025各季度用電量增長率-10-50510152025資料來源:按照國家統計局季度統計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布統計繪制圖3顯示了中國國內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實際發電量的月度變化情況。該圖還顯示了2019年以后歷年實際發電量中每月發電量的日平均值。從水力發電實際發電量的變化來看,2022年呈現異常走勢。通常情況下,水力發電在夏季發電量較大,但2022年與往年有較大不同,7月、8月和9月的實際發電量急劇下滑。這是受夏季嚴重干旱影響的
302、結果。另一方面,為彌補水力發電的減少部分,加之電力需求本身的增長,2022年7月和8月的火力發電量增長迅速。12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圖: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日均發電量的月度變化: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全國水力發電:日均發電量020406080100全國火力發電:日均發電量050100150200資料來源:按照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布統計繪制2022年8月電力供需緊張2022年8月,四川省等地電力供需緊張的局面,歸因于歷史罕見的極端高溫疊加干旱少雨,加之四川主要依賴水力發電;另外,在供給能力和供給電量方面,水力發電以外的其他電源
303、種類很難彌補水力發電降幅的缺口。這與2021年9月電力供需緊張的情況完全不同。據報道,2022年7月至8月,四川省遭遇了“歷史罕見”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連續多日超過40。由此,四川省最大用電量達到5,910萬千瓦,同比增長14。同時由于空調需求增加,家庭日均用電量同比增長近一倍。另一方面,該地區2022年7月以來降雨量約為往年的一半,四川省水電廠7月的水量比往年減少40,8月減少50,全省水力發電量減少五成以上。四川省有“水電大省”之稱,水力發電在全省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的占比都極高,約為80??梢缘贸龅慕Y論是,在遭遇干旱少雨災害的四川省,由于火力發電裝機容量在總電源中的占比不足20,故無法彌
304、補水力發電降幅的缺口?;趯?021年9月供需緊張的反思,政府對四川省電力供需緊張的應對是保障居民生活用電,避免可能發生的社會動蕩。由此,與通常的“水電外送”相反,采取了省外向四川省送電的措施;同時,對四川電網有序用電方案中所有工業電力用戶實施生產全面停止,保障居民用電。能源消耗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動向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2.9%。2022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為3.0%,以此可以測算,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基本持平,沒有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際減少情況,還有待相關部門公布。但20
305、22年用電量同比增長3.6,超過了實際經濟增長率,其下降水平沒有達到預期也是令人擔擾的?;谶@種情況,在“十四五”規劃的剩余三年(2023年-2025年)期間,為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的削減目標,需要加快推進各項相關政策。在華日資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對中國政府的改進意見在華日資企業作為電力用戶,在電力供應不足矛盾頻發的時期,經常會為如何確保電力供應以及如何應對頻繁停電而大傷腦筋。但是,由于電力供應情況得到改善,我們關注的重點也從過去的電力供應量轉向電力供應的質量、成本以及電力供應選項的多元化等方面。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公眾環境問題意識的提升,在華開展業務的日資企業
306、作為電力用戶,希望通過自身努力為中國正在推進的低碳社會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近年,電力供需情況持續穩定,但繼2021年秋季煤炭缺口導致電力供需緊張之后,2022年8月四川省又因極端高溫疊加干旱少雨,發生大規模電力供應不足,阻礙了生產活動。因此,希望電力供應相關監管部門和企業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電力穩定供應。建議 確保電力穩定供應針對2021年9月全國因發電用煤供應緊缺和煤炭價格高漲而導致電力供需緊張,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繼續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穩價工作,保障民生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用電?!泵鞔_了通過保障電力供應來確保經濟活動和民生穩定的方向。作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日資企業,從電力
307、用戶的角度來看,這一政策做法值得高度評價。但是,2022年8月,特別是四川省水力發電量大幅減少,再次導致了電力供需緊張。雖然主要原因是歷史罕見的高溫和干旱少雨,但同時以下兩個因素也顯而易見,一是該省過度依賴水力發電而缺乏備用電源,二是未能靈活地從外省調入支援電力。12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對此,希望中央和地方的電力管理部門及相關企業加強措施力度,更廣泛、更靈活地調整電力供需平衡,為電力用戶提供更加穩定的電力供應。此外,在不得不實行限電的緊急情況下,希望供電部門能夠預留出充分的時間,提前向電力用戶發出通知,并做出說明,以確保電力用戶的用電安全,避免造
308、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電力用戶對社會綠色轉型的貢獻為實現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3060目標”,中國政府和民間部門迅速推出具體舉措,體現了中國對全球環境問題的責任感和取得的實際成果,值得高度評價。作為在中國的經濟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日資企業,強烈希望能夠對中國正在推進的這些舉措做出積極貢獻。因此,不僅對于那些致力于加強節能、積極參與削峰填谷和電力需求響應的企業,對于通過引進新型儲能設備和安裝自用可再生能源電源等方式積極推進綠色轉型的企業,希望同樣為其提供優惠政策,例如給予稅收優惠,免予限電和免予計劃停電等。同時,希望建立一個綠色證書認證系統,以便電力用戶能夠向國內外證明其所用電力為來自于可再生能源
309、等的無碳電力。繼續為電力用戶提供更多選擇2021年10月,隨著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發改委價格司1439號通知)的發布,國家放開了對工商業電力用戶的電力零售,取消了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這使得通過電力市場采購電力成為可能,并由此擴大了選擇范圍,電力用戶從此可根據自身需求來采購電力。此舉值得高度贊賞。在確保電力市場交易規則及運作透明度的同時,希望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市場體系,為電力用戶以合理的價格采購綠色電力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127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第章建筑業建筑概況展望2023年中國建筑市場,雖然期待隨著“動態清零”政
310、策的實質性轉變提振消費信心,改善經濟形勢,但由于地產衰退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上海封城導致的物流停滯、美國貨幣緊縮以及中美摩擦的影響,前景不容過分樂觀。盡管新冠病毒疫情蔓延造成的經濟活動停滯并未給建筑行業造成大的影響,但2021年夏季以來媒體報道的由中國恒大集團經營危機引發的對建筑和房地產市場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仍然令人擔憂。2022年,從4月5日開始的上海封城導致供應鏈中斷和停滯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中美摩擦、地緣政治風險、芯片短缺等,導致投資減退,這些將成為短期負面因素。長期來看,中國政府大力推出的內需刺激政策值得期待。建筑業中存在的問題和改善建議建筑業面臨的問題可分為外資建筑企業所面臨的特有問題
311、和整個建筑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包括日資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所面臨的特有問題關于外國人獲取相關資質的問題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的實施方面,根據工程規模的不同,必須由持有相應等級“建筑師”、“建造師”資質者擔任設計師或現場負責人,外國人以與中國人同樣的條件(語言、學歷、在中國的實際工作經驗等)參加考試,通過后才能獲取該資質,難度很大。這導致持有“一級建筑師”“一級施工管理技師”等日本國家職業資格,具有與中國資格持有者同等技術水平的日本技術人員在施工現場的定位不穩定,相應待遇亦不平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建市規201912號)中規范了以設計施工總承包方式、EPC方式推進工程的方
312、法,并鼓勵具有一級施工資質的單位憑借施工業績申請相應類別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已取得工程設計甲級資質的單位憑借設計業績申請相應類別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在海外,設計施工總承包方式、EPC方式早已普及,外資企業雖然在自己國家擁有此類經驗的人才,但由于這些人才在中國不被視為資格持有者,因此外資企業很難保證足夠人數的資格持有者,難以獲取相應資質。外資企業無法在中國國內充分發揮自己的經驗,這對于中國建筑市場的發展和工程質量的提升來說都是一種損失。建筑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專業技術人員考取職業資格以及進行職業資格注冊時社保參保繳費證明方面存在的問題2018年發布的關于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掛證”等違
313、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的通知(建辦市201857號)中指出,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考取職業資格以及進行職業資格注冊的管理,同時規定,為了證明相關資格考試的報考人員及注冊人員確實屬于注冊單位的員工,應要求其提交社保參保繳費證明(以確保與注冊單位的一致性)、戶籍證明或居住證明。在此我們想談一下社保參保繳費問題,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并非所有員工都會在總公司的注冊地參保繳費,這是因為在有些情況下,員工會從方便購房、教育以及醫療等角度出發,在自己所希望的地區(分公司)來參保繳費。對于從事建筑業負責施工管理的年輕技術人員來說,往往會將考取二級建造師職業資格作為自己的第一個取證目標。該項資格考試由省級部門負責管理,但
314、如前所述,有些員工是在分公司所在地參保繳費的,無法提供在總公司注冊地的社保參保繳費證明,因而無法獲得考試資格,無法進行職業資格注冊。此外,由于有些分公司并不具備建筑業相關資質(報考及職業資格注冊條件),因此其員工也就無法在分公司所在地進行報考和職業資格注冊。上述問題將會嚴重阻礙員工自身以及企業的發展,因此,對于將職業資格的報考和注冊與社保參保繳費證明掛鉤的這一做法,希望重新予以修訂。工程質量終身責任追究制的問題根據建筑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建質2014 124號)規定,五方(建設單位、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的負責人個人應在建筑工程設計使用年限(通常為50年)內對
315、工程質量承擔終身責任。辦法中還規定,該責任即使在該項目負責人從原單位離職后仍可繼續追究,當發生工程質量問題時,除被處以吊銷執業資格等行政處罰以外,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雖然該政策的意圖是重視工程質量,但隨著面向服務性社會的轉型,有意從事建筑行業的人員正逐年減少,我們擔心這樣的政策會導致人們更加遠離建筑業。希望今后考慮調整或取消該規定。施工許可申請中的各項問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原則上要向施工所在地的建筑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但有些地區會提出以下各種要求并做出指導,影響項目工期、工程款。129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關于工程保證擔保(保函)的問題所謂工程保證擔保
316、(保函)是指工程款支付保函、履約保證證明等針對防止合同當事人雙方的債務不履行行為,根據合同條款規定向對方提供的保證擔保。然而,即使當事人雙方一致約定無需保證擔保,部分地區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仍要求企業提供保證擔保(要求企業變更合同條款)。雖然各地區對擔保種類和金額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有些地區的合同當事人雙方單一工程保證金費用超過1,000萬日元以上,導致工程成本增加,故希望在實際運用中充分尊重合同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共識。施工合同范本問題雖然此問題與上述項類似,部分施工地所在地區的行政部門強制要求工程承包合同使用“合同范本”(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地方建設管理部門制定)。另一方面,包括日企在內的外資工程
317、發包方強烈主張使用在世界各網點統一使用的合同條款(FIDIC合同條款等),建筑企業往往還需要應對這些要求。但即便當事人雙方達成共識并使用發包人指定的合同條款簽訂合同,也會被相關部門強制要求按照“范本”簽訂申報合同。受其影響,除了為雙方確認吻合度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之外,在發生糾紛時還有可能引起混亂,因此希望在運用中更加尊重合同當事人達成的共識。關于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政策的問題雖然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農民工待遇,但建筑行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事件頻繁發生,一直以來備受關注。2020年5月起施行的國務院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也專門重點圍繞工程建設領域,規定了嚴格的工資支付制度和監督責任體制。其中,工資
318、支付制度規定,施工總承包單位應按建設項目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同時作為批準施工的條件之一),建設單位將工程款與其他款項分開,向該專用賬戶支付農民工工資,施工總承包單位將工資直接支付至每一位農民工的個人賬戶。對于保護農民工權利這一立法宗旨我們表示高度贊同,但開設專用賬戶時,還需要應對金融監管要求,造成了實際操作上的不便和時間損失。為確保工程項目順利進行,希望能加以調整和改善。施工許可申請方面的問題各地方政府的施工許可申請手續各不相同,希望全國統一業務流程。此外,有個別地方政府會提出過分的要求。政府部門提供施工支持方面的問題鑒于2021年發生的突然斷電的情況,不少外資企業中止或推遲了新的投資和建
319、廠計劃。希望今后在采取類似措施時,有計劃地通過事先告知等方式,將影響降至最低。過去,如果同一地區的施工現場發生事故,主管部門會要求該地區的所有施工現場一律停止作業。這個措施會對工期以及質量等產生很大影響,希望將停止作業范圍限定為發生事故的現場。建議 希望完善法律,改善建筑業外籍員工和當地員工之間在資格認證制度上的不公平待遇,對日本的“一級建筑師”“一級施工管理技師”等資格與中國的“建造師”資格等予以同等對待。按照規定,員工參加二級建造師考試時,必須提供社會保險繳納證明,對此,希望能夠將總公司與分公司視為同一家企業,只要是該企業的員工,無論在哪里繳納社保,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參加考試和進行注冊。
320、此外,“八大員證書”是工程注冊所必需的資格證書,對此希望由同一機構統一發放、取消異地轉入轉出手續,實現全國注冊通用。為促進有利于中國建筑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建筑相關資格制度的廣泛普及,希望廢除“與項目有關的招標人、勘察、設計、施工、監理責任人個人的質量終身責任制”。希望在進駐各地區以及申請施工許可時,放寬以下各項要求,改善各地區在執行上的差異,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業務流程。在當事人(招標方與承包方)協商一致決定不需要工程擔保的情況下仍要求實施擔保。在簽訂承包合同時,強制要求使用“施工合同范本”。提交法人身份證明(外籍人士則為護照)。若非因事故或違規原因,希望盡量不要下達工程停工命令。有時,或是因為要舉
321、辦公共活動,或是為了預防空氣污染,總是會出于各種各樣的理由,突然下令要求整個地區全部停止工程施工或限制施工。停止施工將會直接造成勞動力和物資方面的經濟損失。若非因事故或違規原因,則停止施工所造成的損失不應由招標方或施工單位來承擔。希望能盡量減少這種情況。出于不得已的原因必須停止施工時,希望盡量縮短停工時間,或者盡早提前發出通知。針對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提出如下建議:按照規定,企業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時,其法定代表人必須接受認證(法定代表人需親自前往銀行的分行,持身份證原件,通過銀行專用APP進行人臉識別認證等)并進行相應調整,而這往往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成本,特別是有些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并不常駐
322、中國,難以遵守相關規定。為此,我們希望能夠簡化開戶手續,例如可利用Skype等全球廣泛使用的通訊軟件進行遠程身份認證識別,并且不以相同目的對法定代表人進行二次或多次認證。此外,目前企業只能從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少數指定銀行中選擇開戶銀行。希望能夠從企業財務管理的角度出發,允許企業自由選擇開戶銀行。關于專用帳戶中工資保證金的繳存金額,希望不131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再要求按照工程款的一定比例來進行繳存,而是改為按照實際施工量以一定比例來進行繳存,或者根據固定工程量來確定繳存金額。外籍常駐人員來華工作時,一般需要在公司注冊地辦理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但是從建
323、筑企業的特點來看,員工多會被派赴外地施工現場工作。當員工隨工程項目被派往外地時,會由于企業未在當地開設分支機構,而無法在項目所在地為外籍人員申請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這樣一種惡性循環可能招致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等行政部門問詢,甚至會由于實際工作地點與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簽發地不一致而受到處罰。希望結合建筑行業的實際情況,簡化外籍員工在外地的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申請流程,并采取必要的救濟措施,如允許員工在公司的擔保下被派往全國各地工作。員工隨項目赴外地工作時,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對于跨省異地施工項目,施工單位必須就項目合同工的工資收入向工程作業所在地稅務機關進行申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項目規
324、模大小,即使是工期很短的小型施工項目,也必須向工程作業所在地的主管稅務局進行申報。由于需要輾轉于各地繳納個人所得稅,對員工個人來說,納稅地點也在不停地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出現納稅記錄不連續的問題。對于企業而言,不僅手續非常繁瑣,也增加了成本。希望各省設置統一的納稅窗口,并考慮采取措施放寬要求,例如允許通過線上進行一次性繳納,允許小型施工項目“零申報”等。133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房地產2022年中國房地產評述在中國宏觀經濟整體下行和新冠病毒疫情籠罩之下,在多年打壓房地產政策作用之中,2022年中國房地產持續下行探底并一度出現加速下滑態勢。房地產經濟各
325、項數據總體上都是負增長,大部分數據甚至是大幅負增長。唯一表現為正增長的是待售商品房庫存增加,實質上也是表現為整個產業的困頓劣化。這種狀況在過往40年內絕無僅有。全年房地產各月指標表現為逐月下行,一路不回頭,煞不住車,止不住趨勢性走低,行業政策沒有止泄復蘇效果。房地產市場現狀危及中國宏觀經濟穩定。房地產投資下降10202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2,895億元,比上年下降10.0。其中,住宅投資100,646億元,下降9.5;辦公樓投資5,291億元,下降11.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0,647億元,下降14.4。房地產企業投資意愿低下。企業戰略和策略重點都是防御性保守型的而非擴張??s戰線,降負
326、債,保交樓,慢周轉,裁員工,度難關,圖生存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第一要務。圖: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12-7-238開發建設持續性萎縮2022年,房屋新開工面積120,587萬平方米,下降39.4。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88,135萬平方米,下降39.8;辦公樓新開工面積3,180萬平方米,下降39.1;商業營業用房新開工面積8,195萬平方米,下降41.9。房地產企業超大幅度降低新開工面積,其實就是降杠桿降周轉,就是舍前端保后端,就是觀望市場走向,就是期待政策調整。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904,99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39,696萬平方米,下降7.3;辦公樓施工
327、面積34,917萬平方米,下降7.5;商業營業用房施工面積79,966萬平方米,下降11.8。相對年度實現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35,837萬平方米,施工面積904,999萬平方米相當于7年的銷售面積總量。這種格局極大延長了資金運轉周期,極大占用了籌之不易的巨量資金,極大降低了房地產投資效益。全國房屋竣工面積86,222萬平方米,下降15.0。其中,住宅竣工面積62,539萬平方米,下降14.3;辦公樓竣工面積2,612萬平方米,下降22.6;商業營業用房竣工面積6,800萬平方米,下降22.0。年度竣工面積每年一直都大大低于年度銷售面積(新建商品房),2022年兩者存在5億平方米左右的差額,表
328、明中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期貨交易為主的市場,是一個預售為主的市場,還是一個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的市場。在今后相當長時間里,這個局面改變不了。在政府嚴厲要求企業“保交樓”的背景下,竣工面積仍然較上年下行了15個百分點,這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事情。土地購置面積和成交價款腰斬2022年,全年全國土地購置面積10,052萬平方米,下降53.4;土地成交價款9,166億元,下降48.4。上述數據首先反映出,在土地購置面積跌幅高于土地成交價款跌幅的情況下,表明土地市場價格在2022年仍然是上漲的。其次還反映,一級土地市場價格的壟斷性即使在宏觀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其真實意愿也是初心不改的。最后也體現了在當前,開發企
329、業實在買不動土地了,也少有買地愿望沖動了。房屋銷售面積和金額回落四分之一2022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35,83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14,631萬平方米,下降26.8;辦公樓銷售面積3,264萬平方米,下降3.3;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8,239萬平方米,下降8.9。商品房銷售額133,308億元,下降26.7。其中,住宅銷售額116,747億元,下降28.3;辦公樓銷售額4,528億元,下降3.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8,127億元,下降16.1。全國各地區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全部下行。其中,東部地區銷售面積56,388萬平方米,下降23.0,銷售額77,41
330、3億元,下降25.1;中部地區銷售面積40,750萬平方米,下降21.3,銷售額28,358億元,下降25.7;西部地區銷售面積34,590萬平方米,下降27.7,銷售額24,456億元,下降30.6;東北地區銷售面積4,109萬平方米,下降37.9,銷售額3,080億元,下降40.9。2022年由于新建商品房銷售額下行幅度高于銷售面積下行幅度,達到2.4個百分點差距;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額下行幅度也是高于銷售面積下行幅度,達到1.5個百分點差距。因此新建商品房的市場銷售平均價格下降至每平米9,800元,其中新建商品住宅的市場銷售平均價格下降至10,000元。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數據指標,
331、應該被視作比房地產投資更為值得重視的數據指標。因為投資前端是為135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年白皮書長體96第部 各產業的現狀及建議銷售后端服務并由后端所檢驗、所約束的,投資的目的就是為實現銷售。2022年房地產投資下降10,銷售面積和金額下降25左右,兩者關系不成比例。如果再加上待售商品房總量回升的因素,表明當下中國房地產需求端的問題遠比供給端的問題,更為復雜,更為嚴竣。圖: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增速-40-30-20-10010新建商品房待售面積增幅為10.5202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36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5。其中,住宅待售面積26,947萬平方米,增長18.4;辦
332、公樓待售面積4,073萬平方米,增長7.3;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12,558萬平方米,下降1.6。前一年銷售新建商品房17億平方米,待售商品房近5億平方米。2022年銷售13.6億平方米,待售商品房卻有了5.6億平方米。這是第一個問題。以前是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待售比重高,庫存上升快?,F在住宅待售量增幅遠遠高于其他兩類。這是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存在多年了,就是住宅待售量中,很大比重是保障性住房。人們不待見,市場去化率低。第四個問題也是存在多年了,就是待售商品房中,大部分是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反映出這兩類商品房從規劃到投資,再到銷售,都是嚴重過剩的,長期沒有得以糾正,已形成常態。房地產開發企
333、業到位資金下滑25.92022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48,979億元,比上年下降25.9。其中,國內貸款17,388億元,下降25.4;利用外資78億元,下降27.4;自籌資金52,940億元,下降19.1;定金及預收款49,289億元,下降33.3;個人按揭貸款23,815億元,下降26.5。到位資金及其各個分項,都是下滑的太大太甚,雖然慘不忍睹,但可以理解。在開發企業每100元到位資金中,2022年來自國內金融機構貸款的不到12元(行業平均水平)。中國房地產企業利用外資僅有78億元,占房地產企業近15萬億元到位資金的比重極低,作用微乎其微。自籌資金、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是房地產企業投資開發資金的主要來源。但在2022年都大幅下行,導致很多開發企業資金周轉困難,資金流出無法控制。低價賣資產賣股權裁員減薪,成為開發企業度過難關的重要舉措。圖: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到位資金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