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開宏觀】我國就業市場全景圖譜與三大重點就業人群分析-240407(1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粵開宏觀】我國就業市場全景圖譜與三大重點就業人群分析-240407(18頁).pdf(1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18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宏觀研究【粵開宏觀】【粵開宏觀】我國就業市場全景圖譜我國就業市場全景圖譜與三大與三大重點就業人群分析重點就業人群分析 2024 年 04 月 07 日 投資要點 分析師:羅志恒分析師:羅志恒 執業編號:S0300520110001 電話:010-83755580 郵箱: 分析師:馬家進分析師:馬家進 執業編號:S0300522110002 電話:13645711472 郵箱: 近期報告近期報告 【粵開宏觀】分稅制改革 30 年:評述、問題與未來改革方向2024-03-27 【粵開宏觀】如何看待“基數效應”和
2、“兩年平均增速”2024-03-25 【粵開宏觀】經濟數據“開門紅”的亮點與隱憂2024-03-18 【粵開宏觀】工資收入的基本特征、影響因素及政策建議2024-03-13 【粵開宏觀】政府工作報告釋放的九大信號2024-03-05 摘要摘要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于小處講,于小處講,就業是高校畢業生實現經濟獨立、追尋自我價值的基礎,是農民工脫貧致富、創造幸福生活的希望所在,更是人到中年后履行家庭責任、歲月靜好的保障。于大處講,于大處講,就業是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當期就業和收入制約居民消費能力,未來就業和收入預期影響居民消費意愿,穩就業不只是穩增長的結果,也是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的重要助力。社會和市
3、場各方面都在討論就業和收入問題,有小樣本調查,也有主觀感受的表達,但對全社會就業和失業情況究竟如何可能缺乏足夠了解。例如,城城鄉就業鄉就業的的不同行業、年齡、學歷不同行業、年齡、學歷是如何是如何分布分布的的,主要分布在哪些單位,收入,主要分布在哪些單位,收入有多大差別?有多大差別?尤其需要重點關注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外尤其需要重點關注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等)這些)這些群體群體,他們的就業有什么特征?,他們的就業有什么特征?本文以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 2023 和 中國統計年鑒 2023 的數據為基礎展開分析,并提出促進就
4、業的政策建議。一、一、我國就業市場全景圖譜我國就業市場全景圖譜 2022 年我國人口總量 14.12 億,勞動力人數 7.69 億,占比 54.4%;就業人員7.34億,就業率95.4%;其中城鎮和鄉村分別就業4.59億和2.74億,占比62.6%和 37.4%。1、城鎮就業方面,城鎮就業方面,按就業單位的登記注冊類型分,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就業占比分別為 36.4%和 63.6%。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劃分是國家統計局的規范劃分方式,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并非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這樣的所有制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并非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這樣的所有制劃分。劃分。非私營單位總就業 1.67 億,其中國有
5、和集體單位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為主,就業人數為 0.58 億;還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港澳臺商及外商投資公司等,就業人數為 1.09 億。私營單位包括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即狹義的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自雇型勞動者,總就業 2.92 億??傮w來看,城鎮非私營單位相比私營單位,工作崗位更穩定,工資水平也更總體來看,城鎮非私營單位相比私營單位,工作崗位更穩定,工資水平也更高,高,2022 年二者的平均工資分別為 11.4 萬元和 6.5 萬元。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的 1.67 億人也是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主要人群。2、鄉村就業方面,務農占
6、比或仍超一半。鄉村就業方面,務農占比或仍超一半。2022 年疫情多次反彈導致部分農民工返鄉,全國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從 2021 年的 22.9%升至 24.1%,反映出土地和務農仍是農村就業的緩沖墊、民生的保障網。3、分行業來看,分行業來看,2022 年城鎮就業人員中,位列前五的行業是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建筑業、農林牧漁業和公共管理業,占比合計達 59.2%。批發零售、農林牧漁、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行業以小微企業為主,而公共管理、教育、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2/18 衛生、金融等行業以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為主。4、分年齡來看,分年齡來看,30-34 歲和 35-39
7、 歲在我國就業人員中占比最高,分別為 15.2%和 14.7%,但 60 歲以上的也有 6.7%。結構方面,非熟練勞動力的青年人群就業難度較大。2022 年底 16-24 歲人員調查失業率高達 16.7%,顯著高于 25-29歲人員的 4.8%。5、分學歷來看,分學歷來看,我國目前就業人群中占比最高的是初中學歷(33.9%),其次是高中、本科、大專、小學、研究生,占比分別為 19.4%、16.4%、16.3%、11%和 2%。近年來教育、金融、互聯網等行業受到較大沖擊,對研究生學歷人員的負面影響較大,尤其是教育行業,2022 年在研究生學歷人員的就業和失業中,占比分別為 24.6%和 24.1
8、%。二、二、重點就業人群重點就業人群:高校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再就業高校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再就業 1、高校畢業生是新增勞動力的主體,高校畢業生是新增勞動力的主體,2024 年規模預計達 1179 萬人,政府工作報告將城鎮新增就業目標上調至“1200 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延遲就業”的現象更加普遍。高校畢業生“延遲就業”的現象更加普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完全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完全是崗位數量問題,更重要的是崗位匹配問題。崗位數量問題,更重要的是崗位匹配問題。麥可思 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 2023顯示,2022 屆本科畢業生中,準備考研的比例為 7.1%,在未就業人群中占比超過半數。此外
9、,在其他待就業的畢業生中,還有 23%的比例在準備公務員、事業單位公開招錄考試。2、農民工群體數量龐大,、農民工群體數量龐大,占全國非農就業人員的 53.1%,集中分布在制造、建筑、批發零售、居民服務、交運倉儲、住宿餐飲等行業,占比合計達 82.4%。一方面,新增農民工數量逐步減少,人口數量紅利消退。一方面,新增農民工數量逐步減少,人口數量紅利消退。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城鎮化率持續推進,農村的未轉移勞動力規模顯著下降;農村年輕一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大學畢業后較易直接落戶城鎮,不屬于農民工隊伍。另一方面,存量農民工年齡逐步增大,學歷水平相對較低,容易受到就業歧另一方面,存量農民工年齡逐步增大
10、,學歷水平相對較低,容易受到就業歧視,且相較城鎮職工,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明顯不足,受失業影響更大。視,且相較城鎮職工,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明顯不足,受失業影響更大。2022年農民工平均年齡為 42.3 歲,40 歲以上農民工占比 53%,初中及以下學歷農民工占比 69.3%。3、中年失業人員也是需要政策重點關注和幫扶的群體,、中年失業人員也是需要政策重點關注和幫扶的群體,他們通常背負房貸、車貸、贍養老人和撫養子女的重任,失業將對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沖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每年都在 500 萬以上。隨著國內生活服務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隨著國內生活服務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
11、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為失業人員提供了階段性的工作機會,使其能夠在工作過渡期內獲得一定的為失業人員提供了階段性的工作機會,使其能夠在工作過渡期內獲得一定的緩沖空間,從而降低摩擦性失業。緩沖空間,從而降低摩擦性失業。根據2023 年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31.6%的騎手因失業而選擇配送工作。靈活就業也是吸納農民工和青年就業的重要渠道,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支持平臺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三、三、政策建議政策建議 第一,穩增長政策要持續發力,為穩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大環境,穩定房地xXlWiY8YjWlXmV7N8Q7NmOpPnPrNfQnNsOj
12、MrRzRbRoPqQxNqMmMNZpNoM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3/18 產形勢是當務之急。第二,通過穩定市場主體來穩就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第三,構建靈活、可競爭的市場機制,以深化改革戶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為路徑,加快破除妨礙勞動力市場化配置和自由流動的障礙,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第四,人才培養方面要做好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銜接。第五,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加快就業供需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風險提示:風險提示:就業壓力超預期、穩就業政策超預期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4/18 目目 錄錄 一、我國就業市場全景
13、圖譜.5(一)勞動力與城鄉就業概況.5(二)分行業、分年齡、分學歷的就業情況.7 二、重點就業人群:高校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再就業.10(一)高校畢業生是新增勞動力的主體,存在延遲就業、崗位與個人預期不匹配等問題.10(二)農民工群體數量龐大,就業、社保等方面相對弱勢.12(三)靈活就業發揮了就業蓄水池功能,幫助下崗人員再就業.14 三、政策建議.15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2022 年我國人口與就業結構.5 圖表 2:2022 年全國法人單位和企業單位數量及結構.6 圖表 3:2022 年部分農民工因疫情返鄉,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反彈.6 圖表 4:2022 年城鎮總體就業和城鎮非私營
14、單位就業的行業分布.7 圖表 5:2022 年城鎮就業人員和失業人員的年齡分布.8 圖表 6:16-24 歲青年失業率處于較高水平.8 圖表 7:2022 年城鎮就業人員和失業人員的學歷分布.9 圖表 8:2022 年城鎮不同學歷就業人員的職業構成(%).10 圖表 9:高校畢業生對城鎮新增就業形成較大壓力.10 圖表 10:2018-2022 屆本科畢業生未就業比例變化趨勢.11 圖表 11:2022 屆本科畢業生正在找工作并收到過錄用通知,但未接受的原因(多選).11 圖表 12:農民工約占全國非農就業人員的一半.12 圖表 13:農民工的行業分布.12 圖表 14:農民工平均年齡持續上升
15、.13 圖表 15:農民工的年齡分布.13 圖表 16:農民工的文化程度分布.14 圖表 17:每年都有大量失業人員再就業.14 圖表 18:外賣騎手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15 MR6JppnIrHiQdt/9Nvz5dsBQsjrgO6MrUG0i0noK5g5No+vX1BzVLZUtTL/PHRYI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5/18 一、一、我國我國就業市場就業市場全景全景圖譜圖譜(一)(一)勞動力與城鄉就業勞動力與城鄉就業概況概況2022 年我國人口總量為年我國人口總量為 14.12 億,億,其中 15-64 歲勞動年齡人口 9.63 億,占比 68.2%。勞動
16、年齡人口中,初中以上的在校生有 0.81 億,再剔除已退休、沒有勞動能力或工作意愿等人群,勞動力人數為勞動力人數為 7.69 億,占總人口的億,占總人口的 54.4%。2022 年就業人員為年就業人員為 7.34 億,就億,就業率業率 95.4%;其中城鎮和鄉村分別就業 4.59 億和 2.74 億,占比 62.6%和 37.4%。圖表圖表1:2022 年年我國我國人口與就業結構人口與就業結構 注:圖形的比例大小僅為大致示意,不完全準確 資料來源: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23、粵開證券研究院 城鎮就業城鎮就業方面,方面,按就業單位的登記注冊類型分,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 1.67 億,占比36.
17、4%;私營單位就業人員 2.92 億,占比 63.6%。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劃分是國家統計這種劃分是國家統計局的規范劃分方式,局的規范劃分方式,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并非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這樣的所有制劃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并非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這樣的所有制劃分分。國有和民營是非常粗糙的二分法,實際上部分大型民營企業的股東背景已經多元化,按照統計局的分類屬于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劃入了非私營單位。國家統計局分類口徑中的私營單位是較窄的口徑,包括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即狹義的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自雇型勞動者,總就業 2.92 億。
18、反之,非私營單位不是只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總就業1.67 億,其中國有和集體單位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為主,就業人數為 0.58億;還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港澳臺商及外商投資公司等,就業人數為 1.09總人口(14.12億)勞動力(7.69億,54.4%)就業人員(7.34億,95.4%)城鎮就業(4.59億,62.6%)非私營單位(1.67億,36.4%)國有和集體單位(0.58億,35%)民營、外資及其他(1.09億,65%)私營、個體及其他(2.92億,63.6%)鄉村就業(2.74億,37.4%)第一產業二三產業失業人員(0.35億,4.6%)非勞動力(6.43億
19、,45.6%)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6/18 億。綜上,國家統計局關于非私營綜上,國家統計局關于非私營單位單位與私營與私營單位單位的劃分更類似于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和的劃分更類似于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和小微企業這樣的規模劃分小微企業這樣的規模劃分。2022 年私營企業數量占全國企業單位總數的 91.4%,但私人控股企業占企業總數的 95.9%,多出來的 4.5 個百分點主要來自于非私營單位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傮w來看,城鎮非私營單位相比私營單位,工作崗位更穩定,工資水平也更高,總體來看,城鎮非私營單位相比私營單位,工作崗位更穩定,工資水平也更高,2022年二者的
20、平均工資分別為 11.4 萬元和 6.5 萬元。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的 1.67 億人也是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主要人群。圖表圖表2:2022 年全國法人單位和企業單位數量及結構年全國法人單位和企業單位數量及結構 按機構類型分按機構類型分 數量(個)數量(個)占比(占比(%)按控股情況分按控股情況分 數量(個)數量(個)占比(占比(%)按登記注冊類型分按登記注冊類型分 數量(個)數量(個)占比(占比(%)法人法人單位單位數數 37169634 100.0 企業單位數企業單位數 32828734 100.0 企業單位數企業單位數 32828734 100.0 企業法人企業法人 32828734 88.3
21、 國有控股國有控股 361996 1.1 國有企業國有企業 83287 0.3 事業法人事業法人 744326 2.0 集體控股集體控股 195375 0.6 集體企業集體企業 106805 0.3 機關法人機關法人 225072 0.6 私人控股私人控股 31491401 95.9 股份合作企業股份合作企業 33315 0.1 社會團體社會團體 350596 0.9 港澳臺商控股港澳臺商控股 141236 0.4 聯營聯營企業企業 6109 0.0 其他其他 3020906 8.1 外商控股外商控股 115304 0.4 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 2060569 6.3 其他其他 52342
22、2 1.6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17052 0.4 私營私營企業企業 30008786 91.4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153328 0.5 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 142447 0.4 其他其他 117036 0.4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3、粵開證券研究院 鄉村就業鄉村就業方面,務農占比方面,務農占比或或仍仍超超一半。一半。2022 年鄉村就業人員 2.74 億,全國第一產業就業人員 1.77 億(其中包括部分城鎮就業人員),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事非農產業的本地農民工 1.24 億。2019 年鄉村就業人員 3.02 億,其中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就業人員 1
23、.43 億。此外,2022 年疫情多次反彈導致部分農民工返鄉,全國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從 2021 年的 22.9%升至 24.1%,反映出土地和務農仍是農村就業的緩沖墊、民生的保障網。圖表圖表3:2022 年部分農民工因疫情返鄉,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反彈年部分農民工因疫情返鄉,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反彈 資料來源: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23、粵開證券研究院 20%25%30%35%40%45%5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就業人員占比: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7/18
24、(二二)分行業、分年齡、分學歷的就業情況分行業、分年齡、分學歷的就業情況分分行業來看,行業來看,2022 年城鎮就業人員中,位列前五的行業是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建筑業、農林牧漁業和公共管理業,占比合計達 59.2%;但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中,制造業、公共管理業和建筑業仍位居前五,批發零售業、農林牧漁業則被教育業、衛生業所取代,占比合計達 63.6%。從城鎮總體就業和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的行業分布差異中可以看出,批發零售、農林牧漁、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行業以小微企業為主,而公共管理、教育、衛生、金融等行業以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為主。圖表圖表4:2022 年城鎮總體就業和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的行業分布年
25、城鎮總體就業和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的行業分布 資料來源: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23、粵開證券研究院 分年齡來看,分年齡來看,30-34歲和歲和35-39歲歲在在我國就業人員中占比最高,我國就業人員中占比最高,分別為15.2%和14.7%,但 60 歲以上的也有 6.7%。結構方面,結構方面,非熟練勞動力的非熟練勞動力的青年人群青年人群就業難度較大就業難度較大。2022 年城鎮就業和失業人員中,16-29 歲人員分別占比 16.6%和 34.5%,其中 20-24 歲即大學生群體問題最為突出,占城鎮就業和失業人員的比重分別為 5.3%和 18.4%。2022 年底 16-24歲人員調查失業率高
26、達 16.7%,顯著高于 25-29 歲人員的 4.8%。與城鎮就業的總體行業分布相比,與城鎮就業的總體行業分布相比,16-19 歲人員更偏向于住宿餐飲、制造、居民服務、文體娛樂業,占比合計超出總體 26.4 個百分點;20-24 歲人員更偏向于信息技術、教育、2.0%1.5%0.9%2.3%2.7%4.4%3.1%3.2%4.4%6.7%0.5%1.5%4.7%11.7%11.9%0.5%11.0%4.7%22.4%0.9%1.0%1.1%1.3%1.6%2.0%2.3%2.4%3.1%3.2%4.8%5.5%5.7%5.7%6.0%8.3%8.6%15.8%20.5%采礦業水利、環境和公共
27、設施管理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農、林、牧、漁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城鎮就業人員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8/18 衛生、住宿餐飲、租賃商務、文體娛樂業,占比合計超出總體 12.3 個百分點;60-64 歲以及 65 歲以上人員則明顯偏向農林牧漁業,占比分別為 31.1%和 54.3%,遠高于總體的8.3%。圖表圖表5:2022 年城鎮就業人員和失業
28、人員的年齡分布年城鎮就業人員和失業人員的年齡分布 資料來源: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23、粵開證券研究院 圖表圖表6:16-24 歲青年失業率處于較高水平歲青年失業率處于較高水平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3.1%18.4%13.1%12.5%11.2%9.8%9.9%10.8%7.6%2.2%1.5%0.6%5.3%10.6%15.2%14.7%13.0%12.7%12.6%8.5%2.9%3.8%16-19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5960-6465+城鎮就業人員城鎮失業人員0%5%10%15%20%25%調查失業率:16-24
29、歲人口25-59歲人口16-24歲(不含在校生)25-29歲(不含在校生)30-59歲(不含在校生)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9/18 分學歷來看,分學歷來看,我國目前就業人群中占比最高的是初中學歷我國目前就業人群中占比最高的是初中學歷(33.9%),其次是高中、本科、大專、小學、研究生,占比分別為 19.4%、16.4%、16.3%、11%和 2%。結構方面,結構方面,2022 年城鎮就業和失業人員中,大專、高中、初中學歷的失業占比高于就業占比,小學學歷和未上過學的失業占比低于就業占比,主要受年齡和行業因素擾動,后者大多為 60歲以上、從事農林牧漁業,失業率較低。本
30、科學歷的就業表現略好于研究生學歷,更多受行業因素影響。教育、金融、互聯網等行業受到較大沖擊,對研究生學歷人員的負面影響更大,尤其是教育行業,在研究生學歷人員的就業和失業中,占比分別為 24.6%和24.1%。圖表圖表7:2022 年城鎮就業人員和失業人員的年城鎮就業人員和失業人員的學歷學歷分布分布 資料來源: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23、粵開證券研究院 與城鎮就業的總體行業分布相比,與城鎮就業的總體行業分布相比,未上過學和小學學歷人員更偏向于農林牧漁業,占比分別為 49.3%和 28.6%,遠高于總體的 8.3%,他們通常也是 60 歲以上的群體;初中學歷人員更偏向于制造業、建筑業和批發零售
31、業,高中學歷人員更偏向于批發零售業、制造業和交運倉儲業,占比合計分別高于總體 11 和 10.5 個百分點;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學歷更偏向于教育、公共服務、衛生、金融、科研技術、信息技術等行業。從職業來看,從職業來看,一線的服務和生產人員占比最高,一線的服務和生產人員占比最高,分別為 39.5%和 21.5%。具體到學具體到學歷上,歷上,研究生和本科學歷主要擔任專業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大專學歷轉移至商業服務人員,小學至高中學歷主要擔任一線的服務和生產人員,未上過學的主要從事農林牧漁業。0.8%9.5%34.1%20.8%17.2%15.5%2.2%1.0%11.0%33.9%19.4%16.3%1
32、6.4%2.0%未上過學小學初中高中大專本科研究生城鎮就業人員城鎮失業人員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0/18 圖表圖表8:2022 年年城鎮城鎮不同學歷不同學歷就業人員就業人員的的職業構成職業構成(%)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 專業技術人專業技術人員員 辦事人員和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有關人員 商業、服務商業、服務業人員業人員 農林牧漁水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利業生產人員員 生產運輸設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及有關人員 其他其他 總體 2.3 13.6 14.8 39.5 8.0 21.5 0.1 未上過學 0.2 0.5 1.8 28.8 49.0 19.
33、7 0.1 小學 0.8 0.8 3.6 35.9 28.4 30.5 0.1 初中 1.6 2.3 6.4 45.7 10.9 33.1 0.1 高中 2.8 7.9 14.1 49.8 3.1 22.2 0.1 大專 3.3 23.1 25.6 36.6 0.6 10.7 0.0 本科 3.4 39.0 29.9 23.4 0.2 4.2 0.0 研究生 3.3 55.5 23.4 15.6 0.0 2.1 0.0 資料來源: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23、粵開證券研究院 二二、重點就業人群重點就業人群:高校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再就業:高校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再就業(一)(一)高校畢業生高
34、校畢業生是新增勞動力的主體,是新增勞動力的主體,存在存在延遲就業、崗位與個延遲就業、崗位與個人預期不匹配等問題人預期不匹配等問題 2022 年高校畢業生(大專、本科、研究生)首次突破千萬,達 1053.5 萬人,扣除當年研究生招生人數 124.2 萬,仍有 929.2 萬人進入勞動力市場(未剔除專升本人數),占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 77%。2024 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 1179 萬人,政府工作報告將城鎮新增就業目標上調至“1200 萬人以上”。圖表圖表9:高校畢業生對城鎮新增就業形成較大壓力高校畢業生對城鎮新增就業形成較大壓力 資料來源: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23、Wind、粵開證券研究
35、院 高校畢業生“延遲就業”的現象更加普遍。高校畢業生“延遲就業”的現象更加普遍。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總體就業壓力較大,求職競爭更加激烈,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希望通過提高學歷來增加競爭力和優勢。然而研究生招生名額有限,大量未被錄取的畢業生選擇“二戰”。麥可思中國本科生就業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高校畢業生(大專、本科、研究生)-研究生招生人數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1/18 報告 20
36、23顯示,2022 屆本科畢業生中,準備考研的比例為 7.1%,在未就業人群中占比超過半數。此外,在其他待就業的畢業生中,還有 23%的比例在準備公務員、事業單位公開招錄考試?!把舆t就業”是就業壓力較大背景下的無奈選擇?!把舆t就業”是就業壓力較大背景下的無奈選擇。升學深造的本意應是提高人力資本和勞動技能,但部分專業的學歷更多是承擔“信號功能”,陷入“內卷”。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培養質量、加強與就業崗位的對接,單純的研究生擴招也只是將就業壓力轉移至2-3 年后而已。圖表圖表10:2018-2022 屆本科畢業生未就業比例變化趨勢屆本科畢業生未就業比例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麥可思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202
37、3、粵開證券研究院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完全是崗位數量問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完全是崗位數量問題,更重要的是更重要的是崗位匹配問題。崗位匹配問題。畢業后仍在找工作的人群中,有 55%曾收到過錄用通知,放棄的主要原因是薪資福利、個人發展空間等方面與個人預期不匹配?!罢泄るy”與“就業難”問題并存,高技能高薪資的崗位招不到合適人選,條件相對差一些的崗位對畢業生又缺少足夠的吸引力。圖表圖表11:2022 屆本科畢業生正在找工作并收到過錄用通知屆本科畢業生正在找工作并收到過錄用通知,但未接受但未接受的的原因(多選)原因(多選)資料來源:麥可思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2023、粵開證券研究院 3.3%4.
38、5%5.8%6.5%7.1%4.2%4.4%5.2%5.7%6.9%2%3%4%5%6%7%8%20182019202020212022準備考研其他待就業48%40%29%22%20%19%薪資福利偏低個人發展空間不夠單位管理制度和文化與預期不符工作環境條件不好希望從事專業相關的工作工作要求高,壓力大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2/18(二二)農民工農民工群體數量龐大,就業、社保群體數量龐大,就業、社保等方面相對弱勢等方面相對弱勢 2022 年農民工總數為 2.96 億,占全國非農就業人員的 53.1%。農民工集中分布在制農民工集中分布在制造、建筑、批發零售、居民服
39、務、交運倉儲、住宿餐飲等行業,造、建筑、批發零售、居民服務、交運倉儲、住宿餐飲等行業,占比合計達占比合計達 82.4%。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年輕一代對崗位偏好變化,農民工就業中制造業和建筑業占比分別從 2013 年的 31.4%和 22.2%降至 2022 年的 27.4%和 17.7%。批發零售、居民服務、交運倉儲和住宿餐飲等服務業吸納了更多農民工就業,占比合計從 2013 年的 34.1%升至 2019 年的 38.1%。然而住宿餐飲和居民服務業受到疫情嚴重沖擊,占比分別從 2019年的 6.9%和 12.3%降至 2022 年的 6.1%和 11.9%。隨著疫情消退和服務業快速恢復,
40、農民工的服務業就業也逐步回升。圖表圖表12:農民工約占全國非農就業人員的一半農民工約占全國非農就業人員的一半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圖表圖表13:農民工的行業分布農民工的行業分布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0123456農民工人數全國就業人員:第二三產業(億人)0%20%40%60%80%1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餐飲業其他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3/18 新增農民工數量在逐步減少。新增農民工數量在逐步減少。
41、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城鎮化率持續推進,農村的未轉移勞動力規模顯著下降。另一方面,農村年輕一代的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大學畢業后較易直接落戶城鎮,不屬于農民工隊伍。農民工是指戶籍仍在農村,年內在本地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從業 6 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存量農民工年齡逐步增大,學歷水平相對較低,存量農民工年齡逐步增大,學歷水平相對較低,容易受到就業歧視容易受到就業歧視。例如,建筑業對體力要求較高,農民工達到一定年齡后便不再受歡迎;制造業智能化程度提升,也更偏好年輕、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勞動力。2022 年農民工平均年齡為 42.3 歲,40 歲以上農民工占比 53%,初中及以下學歷農民工占比 69.
42、3%。此外,相較城鎮職工,農民工的社會保障也明顯不足,受失業的沖擊更大。圖表圖表14:農民工平均年齡持續上升農民工平均年齡持續上升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圖表圖表15:農民工的年齡分布農民工的年齡分布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38394041424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農民工平均年齡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50歲以上41-50歲31-40歲21-30歲16-20歲 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
43、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4/18 圖表圖表16:農民工的文化程度分布農民工的文化程度分布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三三)靈活就業發揮了就業蓄水池功能,幫助下崗人員再就業靈活就業發揮了就業蓄水池功能,幫助下崗人員再就業 中年失業人員也是需要政策重點關注和中年失業人員也是需要政策重點關注和幫扶幫扶的群體,的群體,他們通常背負房貸、車貸、贍養老人和撫養子女的重任,失業將對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沖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每年都在 500 萬以上。圖表圖表17:每年都有大量失業人員再就業每年都有大量失業人員再就業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0%10%20%30%40%50%60%70
44、%80%90%1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不識字或識字很少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01002003004005006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萬人)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5/18 隨著國內生活服務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國內生活服務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外賣騎手、外賣騎手、網約車網約車司機司機等靈活就業等靈活就業為失業為失業人員人員提供了階段性的工作機會,使提供了階段性的工作機會,使其其能夠在工作過渡期內獲得一定的緩沖
45、空間,從而降能夠在工作過渡期內獲得一定的緩沖空間,從而降低摩擦性失業。低摩擦性失業。根據2023 年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31.6%的騎手因失業而選擇配送工作。靈活就業也是吸納農民工和青年就業的重要渠道,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支持平臺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2023 年,在美團平臺獲得收入的騎手數量約 745 萬,來自縣域鄉村地區的勞動者穩定占據騎手總量的 80%,其中超九成為 18-44 歲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圖表圖表18:外賣騎手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外賣騎手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資料來源:2023年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粵開證券研究院 三三、政
46、策建議政策建議 促進就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綜合施策、精準發力、久久為功。必須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就業高質量發展。第一,第一,穩增長政策要持續發力,穩增長政策要持續發力,為穩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大環境為穩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大環境,穩定房地產形勢,穩定房地產形勢是當務之急是當務之急。其一,其一,加快政府債券發行和使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同時要及時根據今年的房地產、出口形勢變化做出是否追加預算的調整并在當年使用,提振信心和預期;其二,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制造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避免一刀切的行為;其
47、三,貨幣政策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考慮匯率、中小商業銀行風險,適時降準并啟動存貸對稱式降息,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其四,房地產政策在構建新發展模式的基礎上,繼續優化政策,保供給、促需求和穩房價,盡快取消房地產過熱時期出臺的限制性措施,在一線城市核心地段推出高品質商品房,根據社保繳納年限等釋放部分購房資格指標提振需求。第第二二,通過穩定市場主體來穩就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通過穩定市場主體來穩就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例如充分考慮當前穩就業形勢,避免出臺可能增加企業用工成本等的政策措施;適當加大對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支持力度,嚴格落實國家出臺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針對當前可提
48、供的就業崗位制定有針對性的稅收幫扶政策,科學設置政策期限,穩定政策預期;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20202120222023在美團獲得收入騎手人數(萬人)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6/18 規范監察、罰款等行政管理手段,在城市管理方面為商戶經營留出更多的空間。第第三,三,構建靈活、可競爭的市場機制,以深化改革戶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構建靈活、可競爭的市場機制,以深化改革戶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為路徑,加快破除妨礙勞動力市場化配置和自由流動的障礙,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制為路徑,加快破除妨礙勞動力市場化配置和自由流動的障礙,促進
49、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打破勞動力流動的制度約束,取消戶籍限制,漸進推動社保實現省級統籌到全國統籌進程,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目前農民工市民化仍有待繼續推進,盡快解決醫療、隨遷子女教育等問題。加速戶籍制度改革進程,降低落戶門檻,降低城市公共服務與戶籍制度的綁定程度,破除城鄉分割,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第四,人才第四,人才培養培養方面要做好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銜接。方面要做好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銜接。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趨勢,動態調整專業設置,開設符合企業需求的專業,培養市場所需的人才;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培養,開設職業技能課程,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其就業競爭力;加強
50、與企業的合作,通過產學研合作、實習實踐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接觸企業、了解行業的機會,提前適應職場環境,縮短就業適應期;加強就業指導服務,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求職技巧、心理輔導等方面的支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高就業成功率。第五,第五,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加快就業供需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及時發布權威準確的市場供求信息;改進職業指導方式,提供個性化、精準化就業指導;創新服務方式,加強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開展專項服務;提升基層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推行服務質量評估。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7/18 分析師簡介分析師簡
51、介 羅志恒,2020 年 11 月加入粵開證券,現任總裁助理,兼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證書編號:S0300520110001。馬家進,經濟學博士,2021 年 7 月加入粵開證券,現任首席宏觀分析師,證書編號:S0300522110002。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本人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在執業過程中恪守獨立誠信、勤勉盡職、謹慎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本報告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接收到任何形式的報酬。與公司
52、有關的信息披露與公司有關的信息披露 粵開證券具備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經營證券業務許可證編號:10485001。本公司在知曉范圍內履行披露義務。股票投資評級說明股票投資評級說明 投資評級分為股票投資評級和行業投資評級。股票投資評級標準股票投資評級標準 報告發布日后的 12 個月內公司股價的漲跌幅度相對同期滬深 300 指數的漲跌幅為基準,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為:買入:相對大盤漲幅大于 10%;增持:相對大盤漲幅在 5%10%之間;持有:相對大盤漲幅在-5%5%之間;減持:相對大盤漲幅小于-5%。行業投資評級標準行業投資評級標準 報告發布日后的 12 個月內行業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相對同期滬深 30
53、0 指數的漲跌幅為基準,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為:增持:我們預計未來報告期內,行業整體回報高于基準指數 5%以上;中性:我們預計未來報告期內,行業整體回報介于基準指數-5%與 5%之間;減持:我們預計未來報告期內,行業整體回報低于基準指數 5%以下。宏觀深度宏觀深度 請務必閱讀最后特別聲明與免責條款 18/18 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本報告由粵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向專業投資者客戶及風險承受能力為穩健型、積極型、激進型的普通投資者客戶(以下統稱客戶)提供。若您并非上述類型的投資者,請取消閱讀,請勿收藏、接收或使用本研究報告中的任何信息。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
54、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公開信息和資料,但本公司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亦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可隨時更改報告中的內容、意見和預測,且并不承諾提供任何有關變更的通知。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詢價,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者據此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本公司、本公司員工或者關聯機構無關。本公司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可參與、投資或持有本報告涉及的證券或進行證券交易,或向本報告涉及的公司
55、提供或爭取提供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服務或業務支持。本公司可能與本報告涉及的公司之間存在業務關系,并無需事先或在獲得業務關系后通知客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不應將本報告作為作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亦不應認為本報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斷。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須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粵開證券研究”,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意愿的引用、刪節和修改。如因侵權行為給本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本公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本公司并不對其他網站和各類媒體轉載、摘編的本公司報告負責。合法取得本報告的途徑為本公司網站及本公司授權的渠道,非通過以上渠道獲得的報告均為非法,本公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聯系我聯系我們們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大道 60 號開發區控股中心 19、22、23 層 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 377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