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深度報告:豐田全球化歷程啟示海外政策壓力下的汽車出海之路-240523(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汽車行業深度報告:豐田全球化歷程啟示海外政策壓力下的汽車出海之路-240523(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24 行業研究|可選消費|汽車與汽車零部件 證券研究報告 汽車汽車行業行業深度深度報告報告 2024 年 05 月 23 日 海外政策壓力下的汽車出海之路海外政策壓力下的汽車出海之路 豐田全球化歷程啟示豐田全球化歷程啟示 報告要點:報告要點:起步階段以起步階段以直接直接出口方式進入海外市場出口方式進入海外市場 從 1936 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豐田公司共出口了約 5000 輛卡車作為軍需品。1946-1949 年,日本政府強調振興國際貿易,提高日本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此后日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出口的政策,借此豐田公司從 1955 年起,積極開拓海外市
2、場。豐田首次進軍美國市場因適應性不足宣布失敗。出口總量快速提升,出口總量快速提升,Corona、Corolla 海外迅速普及海外迅速普及 60-70 年代豐田出口總量快速提升,海外與本土銷量差距縮小。豐田乘用車出口迅速增長,重新設計的 Corona、Corolla 和其他車型在海外客戶中的迅速普及。Corolla 自 1968 年開始出口美國,豐田在美國的銷量出現躍升,使豐田成為當年美國第二大進口汽車品牌?;就瓿苫就瓿扇蛏a布局,成為世界領先車企全球生產布局,成為世界領先車企 貿易摩擦壓力下,豐田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由合資到獨資,四階段基本實現全球化生產。21 世紀初,豐田在北美(以美國為
3、核心)、亞洲(以中國為主)和歐洲(以英法為核心)三個區域的整車生產能力保持穩定增長,豐田的全球海外布局基本成熟。全球化啟示:把握機遇,立足技術,靈活全球化啟示:把握機遇,立足技術,靈活調整市場進入方式調整市場進入方式 全球化發展,機遇是重要突破口,同時遭遇壁壘性政策是大概率事件,但總體不改行業趨勢。企業突破壁壘的關鍵在于需求端創造消費者價值,供給端提升系統效率。企業應借鑒豐田出海經驗,對自身新興技術路線創新保持戰略定力,圍繞需求端和供給端價值與效率提升持續發力,同時靈活布局出海策略,單純內卷營銷難以支撐長期全球化發展。投資建議投資建議 建議長期關注具備技術優勢、管理體系優勢以及不斷提升技術與管
4、理效率的車企全球性長期發展機遇。短期關注率先達成海外合資合作,擺脫純國內內卷,具備全球化發展優勢的領先企業;出海深耕多年,細分市場與區域扎根深厚,形成穩固海外體系企業的長期發展空間,以及在政策友好市場,新能源先發市場領先布局,進入穩定盈利期的產業鏈企業。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海外貿易壁壘惡化風險,地緣政治風險、智能電動車海外需求提升不及預期風險。推薦推薦|維持維持 過去一年市場行情 資料來源:Wind 相關研究報告 國元證券行業研究-汽車行業周報:政策調整內卷進入冷靜期,貿易壁壘出海持續開新篇2024.05.20 國元證券行業研究-汽車行業周報:4 月產銷快速增長,結構替換持續推進2024.05.
5、14 國元證券行業研究-汽車行業點評報告-政策刺激格局向好,中高端產業鏈發力 報告作者 分析師 楊為敩 執業證書編號 S0020521060001 電話 021-5109-7188 郵箱 聯系人 劉樂 電話 021-5109-7188 郵箱 -19%-10%-1%8%17%5/238/2211/212/205/21汽車與汽車零部件滬深300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2/24 目 錄 1.豐田全球化歷程.4 1.1 軍需訂單擺脫困境,起步階段以出口方式進入海外市場.4 1.2 出口總量快速提升,Corona、Corolla 海外迅速普及.6 1.3 全球生產布局成熟,成為世界領先車企.
6、10 2.中國車企出海啟示.15 2.1 貿易摩擦不阻出海長線進程,技術產品與組織效率提升是勝出關鍵.15 2.2 因“時”制宜選擇合適的市場進入方式,擴大海外投資與技術合作.18 2.3 把握科技品時代黃金窗口期,有望借電動化智能化優勢占據有利位置.20 3.投資建議.22 4.風險提示.22 圖表目錄 圖 1:豐田八十余年發展歷程.4 圖 2:50 年代出口開始活躍.5 圖 3:第一批出口美國的皇冠汽車.5 圖 4:1955-1957 年 Land Cruiser 出口占比(%).6 圖 5:BJ 四輪驅動卡車.6 圖 6:1975-1979 年本土與海外銷量(輛).7 圖 7:1975-
7、1979 年海外乘用車銷量占比(%).7 圖 8:60-70 年代出口快速增長.7 圖 9:60-70 年代分地區海外整車產量(輛).7 圖 10:60-70 年代乘用車與卡車和客車出口數量.8 圖 11:北美地區出口占比.8 圖 12:K 發動機.9 圖 13:Corolla Model KE10.9 圖 14:1970-2000 年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圖.10 圖 15:80 年代至 21 世紀初部分重大事件.10 圖 16:1975-2023 年海外銷量(輛).11 圖 17:1980-2011 年出口量(輛).11 圖 18:1980-2011 年海外產量(輛).12 圖 19:NUMMI
8、 工廠.13 圖 20:高岡工廠對 NUMMI 員工進行培訓.13 圖 21:1980-2011 年海外生產布局.13 圖 22:1980-2011 年出口與海外生產趨勢.14 圖 23:1980-2011 年豐田海外產量(輛).14 圖 24:豐田海外公司分布.14 圖 25:2011-2023 年分地區海外產量.15 圖 26:美日汽車貿易戰部分歷程.15 9W9WbZcWbUaVbZcWbR9R8OpNqQpNsOjMqQsPlOpNxPbRrRxPvPsOqNwMpNxP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3/24 圖 27:豐田研發海外分布.16 圖 28:豐田研發的四大支柱.16
9、圖 29:豐田出海美國路徑.19 圖 30:中國汽車出海常規路徑.20 圖 31:汽車工業 150 年發展的全球化窗口期.21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4/24 1.豐田全球化歷程豐田全球化歷程:從皇冠失利到逆勢崛起:從皇冠失利到逆勢崛起 1.1 軍需訂單擺脫困境,起步階段軍需訂單擺脫困境,起步階段以出口方式進入海外市場以出口方式進入海外市場 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積極開拓海外市場,50 年代豐田汽車出口快速增加。年代豐田汽車出口快速增加。豐田汽車公司成立于 1937 年,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從 1936 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豐田公司共出口了約5000 輛卡車作為軍需品。在朝鮮戰爭
10、爆發后,美軍的特別訂單成為了豐田公司的救命稻草,使其擺脫了經濟困境。1946-1949 年,日本政府相繼推出經濟復興五年計劃、重建日本經濟的基本問題等報告,強調振興國際貿易,提高日本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此后日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出口的政策,借此豐田公司從 1955 年起,積極開拓海外市場。1949-1955 年,豐田汽車出口開始逐漸復蘇,出口數量始終未突破 500 輛。1956 年開始,出口量大幅增長,1957 年豐田汽車出口數量達到 4117 輛創造歷史新高,同比增長 374%,年度出口數量遠超出戰前 1940 年 1643 輛的出口水平。此后 1958-1960 年豐田汽車出口量保持穩中有
11、進的增長趨勢,出口量也初具規模。出口地區方面,1955-1960 年豐田汽車對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出口數量快速增加,三地區出口量之和占豐田汽車出口總量的 78%,對南美、中東地區出口數量也有所突破,均達到 400 輛以上。圖圖 1:豐田八十余年發展歷程:豐田八十余年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5/24 圖圖 2:50 年代出口開始活躍年代出口開始活躍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皇冠車進軍美國,市場適應性不足皇冠車進軍美國,市場適應性不足。自 1955 年起,美國市場受到歐洲汽車大量入侵,歐洲車達到近 10的市場占有率,尤其是德國的
12、大眾車風行一時。1957 年,豐田銷售公司經理神谷正太郎到北美、中南美洲考察時發現美國消費者開始購買小型車作為輔助使用。為抓住這一機會,避免日后美國對小汽車進口采取限制措施而失去美國市場,公司決定 1957 年起對美國出口皇冠牌轎車,同年 10 月,公司又在美國設立了銷售公司。然而皇冠牌轎車出口不到 1 個月,就暴露出嚴重的問題,1958 年豐田公司被迫停止了皇冠轎車對美國的出口。造成皇冠轎車首次進軍美國市場失敗的原因有兩方面。首先,美國各州的車輛法規都有細微的差別,豐田對當地法規缺乏深入考察。以車燈為例,與美國汽車普遍使用的封閉式車燈(帶有透鏡和反光罩)相比,皇冠的日本產車前燈明亮度不足。為
13、滿足當地交警要求,豐田只好將所有汽車的車前燈都拆了下來,抵達美國之后專門購買了一批通用電氣生產的封閉式車燈進行安裝。其次,針對日本設計的皇冠并不適應美國高速路況?;使陔m然能夠適應惡劣的路況,但發動機的動力不足,加速性能也很差。圖圖 3:第一批出口美國的皇冠汽車第一批出口美國的皇冠汽車 資料來源:彭劍鋒,豐田傳奇,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國元證券研究所 -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193819391940194119421943194419451946194719481949195019511952
14、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出口總量(輛)同比增速(%)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6/24 Land Cruiser 對標路虎吉普對標路虎吉普引領初期出口引領初期出口,豐田在巴西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廠豐田在巴西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廠。1951 受當時日本土預備軍警委托,第一臺豐田越野車 jeep BJ 誕生。1954 年,模仿“LAND ROVER”(路虎),豐田將越野車命名“LAND CRUISER”。第一代蘭德酷路澤在 1955 年被繼任者 20 Series 所取代,20 Series 除了繼續打造特種用途的車輛之外,還開始拓展民用車市場。同年,豐
15、田蘭德酷路澤開始出口,初期以每年 100輛的銷量對外發售。由于蘭德酷路澤固有的高性能越野水平(如其成功攀登到富士山的第六站所展示)在世界許多山區和沙漠國家都獲得了高度評價,因此出口目的地國家數量和出口車輛數量在發售后持續增加。1955 年,豐田向 14 個國家出口的汽車中包括 98 輛蘭德酷路澤。到 1956 年,出口國家數躍升至 35 個,出口數量為 518 輛,1957 年更是達到47 個國家和 2,502 輛車。1958 年,豐田在巴西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廠,在日本以外生產蘭德酷路澤系列車型。圖圖 4:1955-1957 年年 Land Cruiser 出口占比出口占比(%)圖圖 5:BJ
16、 四輪驅動卡車四輪驅動卡車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1.2 出口總量快速提升,出口總量快速提升,Corona、Corolla 海外迅速普及海外迅速普及 60-70 年代豐田出口總量快速提升,海外與本土銷量差距縮小。年代豐田出口總量快速提升,海外與本土銷量差距縮小。從銷量來看,豐田汽車海外銷量緊追本土銷量,二者差距快速縮小,1977 年海外銷量接近 140 萬,超過了 130.3 萬的本土銷量,海外市場快速成長。到 70 年代中期,海外銷量中乘用車占比明顯領先,1975-1979 年期間乘用車占比都明顯超過卡車與客車占比。1961-1979年,豐田
17、出口量由 1.2 萬輛大幅增長至 138.4 萬輛,60 年代增速高于 70 年代。海外產量也飛速增長,1961 年海外產量僅為 2503 輛,到 1979 年海外產量達到 20.9 萬輛,達到 1961 年的 82 倍。從地區產量角度,非洲、亞洲、大洋洲整車產量持續領先。0%10%20%30%40%50%60%70%1955年1956年1957年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7/24 圖圖 6:1975-1979 年本土與海外銷量(輛)年本土與海外銷量(輛)圖圖 7:1975-1979 年海外乘用車銷量占比(年海外乘用車銷量占比(%)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豐田官
18、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圖圖 8:60-70 年代出口快速增長年代出口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圖圖 9:60-70 年代年代分地區分地區海外整車產量海外整車產量(輛)(輛)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80000019751976197719781979海外銷售量本土銷售量0%10%20%30%40%50%60%70%80%90%100%19751976197719781979乘用車卡車和客車-20%0%20%40%60%80%100%120%140%0200,0
19、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961196219631964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出口總量(輛)同比增速(%)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北美洲拉丁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8/24 60 年代,豐田年代,豐田乘用車出口迅速增長,重新設計的乘用車出口迅速增長,重新設計的 Corona、Corolla 和其他車型在海
20、和其他車型在海外客戶中的迅速普及。外客戶中的迅速普及。1965 年,豐田在美國推出 Corona,伴隨著有效的廣告和出色的性能,Corona 熱賣,豐田的出口也猛增,美國成為豐田汽車的最大出口市場。針對性車型針對性車型 Corona RT43L(日冕)高速(日冕)高速性能優秀,差別定價性能優秀,差別定價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求,進軍美國初步成功。進軍美國初步成功。50 年代豐田以皇冠車型進軍美國,但市場適應性不足,因此 1965 年豐田針對美國市場重新設計推出了最新型 Corona RT43L 型,自 1965 開始到 1968 年,豐田對北美地區出口量由 1.3 萬輛迅速增
21、長至 10.7 萬輛。這款專為出口美國而設計的車型不僅搭載有自動擋變速器,排氣量也高達 1900cc,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長時間高速行駛,發動機也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由于其在性能上比之前飽受詬病的皇冠要優秀許多,因此得到了美國消費者的一致好評。除了優秀的性能以外,其定價也與美系車、歐系車有所區別,這款 Corona RT43L 價格為 1860 美元,剛好在售價 2000 美元以上的美國車和售價 1600 美元左右的歐洲車之間。圖圖 10:60-70 年代乘用車與卡車和客車出口數量年代乘用車與卡車和客車出口數量 圖圖 11:北美地區出口占比:北美地區出口占比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資
22、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面向大眾面向大眾高性價比高性價比“80 分分+”設計設計的的 Corolla 使使豐田向美國的出口業務真正取得豐田向美國的出口業務真正取得了成果了成果。1966 年,豐田 Corolla(花冠)發售。當時 Corolla 的平均售價是 432000日元,而同時期工薪族的平均年收入是 486500 日元,也就是說花冠的推出為中等收入群體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汽車提供了可能,其有力地推動了乘用車的普及。Corolla的特點是“80 分+”:面向普通大眾的汽車,必須在性能、舒適性、價格等所有的方面都達到 80 分以上。除此之外還必須有至少一項超過 90 分,也就是能夠吸
23、引消費者的?!啊敝傅氖桥艢饬?、車身設計以及現代感。Corolla 的發動機是最新開發的 K 發動機。這款水冷式 4 缸 1077cc 發動機比競爭對手的 1000cc 經濟車型擁有“額外 100cc”。Corolla 自 1968 年開始出口美國,豐田在美國的銷量從 1968 年的98,000輛躍升至 1969 年的 155,000 輛,使豐田成為當年美國第二大進口汽車品牌,豐田向美國的出口業務真正取得了成果。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961196219631964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119
24、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乘用車卡車和客車0%10%20%30%40%50%60%70%80%90%100%1961196219631964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北美其他地區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9/24 圖圖 12:K 發動機發動機 圖圖 13:Corolla Model KE10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避開主流市場正面沖突選擇小型車避開主流市場正面沖突選擇小型車新路線,石油危機助力打入世界市場新路
25、線,石油危機助力打入世界市場。以美國為例,美國汽車主流市場崇尚“大型車、大排量、大馬力”,而日本資源相對匱乏、領土狹小和道路條件限制,本土消費者更偏愛省油的緊湊型車,豐田在此領域更具備經驗,在進軍世界市場時豐田主動避開主流車型市場正面沖突,選擇了競爭相對較小的小型車市場。1973 年爆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而對豐田而言這次危機中蘊藏了極大的機遇。石油價格影響市場的購車偏好,進而影響汽車行業的整體銷量,甚至能夠改變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石油價格上升使世界的消費者開始關注燃油經濟性更好的小型車,而小型車是豐田等日本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豐田等日本車企生產的耗油少的小型車借石油危機的機遇順利打入世界
26、市場。全面的精益管理,實現最低成本全面的精益管理,實現最低成本投入與投入與最高產出最高產出,產品更具價格優勢,產品更具價格優勢。石油危機開始后,豐田內部實施精益管理。在生產車間,沖壓部將以前作為廢料丟棄的鋼板最前段和最后段作為加工小件產品的材料加以利用,此舉每個月就可節約 2.5 噸鋼板;縮短噴涂機的膠管,減少每次更換涂料時殘留在膠管內而被浪費掉的涂料;生產準備車間將外購零部件上附帶的防塵膠墊退回給原廠家以便重復使用;事務部門在使用暖氣空調時盡可能節約能源,同時為了削減辦公經費,凡是公司內部文件都使用檔次較低的紙張,盡量正反兩面打印。豐田的精益管理將豐田的成本降到最低,使出口產品更具性價比,同
27、時也幫助豐田順利渡過石油危機。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0/24 圖圖 14:1970-2000 年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圖年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圖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1.3 全球生產布局成熟全球生產布局成熟,成為,成為世界世界領先車企領先車企 1980-2007 年豐田海外銷量整體穩步增長,年豐田海外銷量整體穩步增長,2007 年美國市場銷量攀升至第二位年美國市場銷量攀升至第二位。從銷量來看,盡管日本 80 年代開始自愿限制出口,但從 1980-2007 年,豐田海外銷量整體仍然呈現穩步增長趨勢。以美國為例,豐田在美采取擴大本地生產、推出適合美國市場的新車型以及發展銷售網
28、絡等積極措施,推動了公司的銷售額增長。具體來看,豐田 1988 年在美國銷量超過 90 萬輛,1990 年達到 105 萬輛,到 2007 年進一步增長至 262 萬輛。市場份額也迅速上升,從 1988 年的 6.1%,到 2001 年超過 10%,并在 2007 年達到 16.1%。豐田年銷量在 2006 年超過了 Chrysler,在 2007 年超過了福特汽車,豐田美國市場年銷量僅次于通用汽車公司,居于第二。圖圖 15:80 年代至年代至 21 世紀初部分重大事件世紀初部分重大事件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彭劍鋒豐田傳奇,商務部網站,豐田中國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整理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
29、條款部分 11/24 圖圖 16:1975-2023 年海外銷量(輛)年海外銷量(輛)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1980-2007 年年出口出現出口出現兩兩次拐點,出口總量與北美出口次拐點,出口總量與北美出口趨勢趨勢保持一致。保持一致。從出口來看,1980-1985 年豐田出口快速增長。1985-1995 年出口總量快速下降,從 198 萬輛降低至 120 萬輛,這一階段貿易摩擦壓力倒逼豐田海外生產逐漸成熟。1985-1995 年間汽車出口總量的快速下降與北美地區的出口趨勢保持基本一致,從 102 萬輛下降到 45 萬輛。1995 年美元匯率達到低點后,日元開始貶值,1995-200
30、7 年出口再次快速上升。圖圖 17:1980-2011 年出口量(輛)年出口量(輛)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貿易摩擦壓力下貿易摩擦壓力下,豐田積極布局海外市場豐田積極布局海外市場。80 年代貿易摩擦加劇,豐田出口量出現波動但海外銷量整體保持上升趨勢的主要原因在于豐田通過海外建廠的方式,規避了部分貿易限制,逐漸完成本土化擴張。早在 1958 年,豐田開始陸續在巴西等地建立海外生產基地,但總體來看發展海外市場仍以出口方式為主。80 年代日美貿易摩擦打響第一槍后,日本與加拿大、歐洲市場的貿易關系也日益緊張,豐田開始加快海外生產基地布局,由合資建廠到獨資建廠,由部分地區到全球化生產,豐田生
31、產布局逐漸成熟。010000002000000300000040000005000000600000070000008000000900000010000000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2023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出口總量北美出口歐洲出口2008年金融危機1995年美元匯率達到低點1984年開始本地化生產1981年限制對美出口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2/
32、24 圖圖 18:1980-2011 年海外產量年海外產量(輛)(輛)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自愿限制自愿限制對美對美出口,合資建廠迎來全球化轉折點出口,合資建廠迎來全球化轉折點。1980 年,日本汽車產量首次突破1000 萬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日本汽車這一進步取得主要依靠出口,當年出口量達到 597 萬輛的歷史最高紀錄,首次超過內銷量。與此同時,1980年美國經濟陷入低迷,與日系車市場份額日益繁榮相反,美國車企的份額下降了 21%,導致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三大巨頭”全部出現虧損,美國汽車制造商開始擴大裁員規模,汽車工人工會(UAW)和美國國會中反日派聲稱
33、日本出口是本次失業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1981 年日美在東京談判并簽署了協議,限制日本汽車對美國的出口。為積極應對國外出口限制,豐田在 1979 年開始研究海外合作生產的可能性,將福特汽車公司作為首選的合作伙伴,但以失敗告終。1984 年豐田和通用汽車宣布合作在北美建立合資工廠,豐田開始以豐田生產方式在美國的工廠、用美國的工人、生產美國的汽車。合資建廠使豐田能夠通過一個付出相對較低投資的方式擴展到北美,并了解當地生產的情況,與通用汽車的聯合生產是對日美貿易摩擦的最佳回應。1980 年以前,豐田在拉美地區(巴西等)、東南亞地區(泰國等)已經開始建造工廠,但 NUMMI 工廠能夠代表豐田新的國
34、際業務計劃,是豐田真正實現全球化的轉折點。1985年后豐田海外產能迅速擴張,并于1995年首次實現海外產量超越本土出口量。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8000002000000北美洲拉丁美洲歐洲非洲亞洲中國大洋洲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3/24 圖圖 19:NUMMI 工廠工廠 圖圖 20:高岡工廠對:高岡工廠對 NUMMI 員工進行培訓員工進行培訓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豐田全球化生產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80-1984 年):豐田在美日汽
35、車貿易戰初期沿用了原有的海外整車生產體系,即以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為核心的海外生產基地。第二階段(1985-1991 年):受貿易摩擦與日元升值的影響,豐田出口規模在 1985 年達到 198 萬輛新高開始下滑,到 1995 年僅有 120 萬輛。豐田開始通過對美投資和合資建廠(NUMMI)的方式應對自愿出口限制措施和緩解貿易摩擦,北美成為豐田的海外整車生產核心地區。北美本地化產能規模形成(NUMMI+TMMK+TMMC)并保持穩定增長,豐田整車產能快速增加。第三階段(1992-2001 年):歐洲在 90 年代初也開始籌劃本地生產,先后建立豐田英國(TMUK)、豐田法國(TMMF)公司。第四階
36、段(2002-2008 年):豐田在北美(以美國為核心)、亞洲(以中國為主)和歐洲(以英法為核心)三個區域的整車生產能力保持穩定增長,豐田的全球海外布局基本成熟。圖圖 21:1980-2011 年海外生產布局年海外生產布局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4/24 圖圖 22:1980-2011 年出口與海外生產趨勢年出口與海外生產趨勢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圖圖 23:1980-2011 年豐田海外產量年豐田海外產量(輛)(輛)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圖圖 24:豐田海外公司分布:豐田海外公司分布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截止 2
37、012 年 1 月 31 日),國元證券研究所 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400000045000005000000出口(輛)海外生產(輛)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5/24 圖圖 25:2011-2023 年分地區海外產量年分地區海外產量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2.中國車企出海中國車企出海啟示啟示:阻力與機遇是同一硬幣的兩面:阻力與機遇是同一硬幣的兩面 2.1 貿易摩擦不阻出海長線進程,技術產品與組織效率提升是勝出關鍵貿易摩擦不阻出海長線進程,技術產品與組織效率提升是勝出關鍵 美日貿易戰始于 19
38、55 年,并在上世紀 70-80 年代趨于頻發并不斷升級,90 年代隨著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日美貿易摩擦逐漸消退。汽車領域貿易摩擦始于兩次石油危機后,日本燃油經濟性較好的小型車對美出口大幅增長,導致日本對美貿易順差急劇擴大。為解決貿易逆差問題,美國起初將匯率作為緩解貿易收支失衡的手段。1985年,美、日、德、法、英五方達成廣場協議,日元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與 1984年度相比,1988 年度日元升幅高達 90%。隨后美國采取了一系列貿易制裁措施:啟用“超級 301”條款、要求日本解決美國產品的市場準入問題、迫使日本進行開放性制度性改革。圖圖 26:美日汽車貿易戰美日汽車貿易戰部分歷程部分歷程
39、 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國元證券研究所 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北美拉美歐洲亞洲澳大利亞非洲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6/24 但在漫長的貿易摩擦圍追堵截下,日本汽車仍然逐步成長為世界領先的汽車品牌。這背后既有日本靈活應對貿易摩擦的主動措施,也有長期核心價值因素逐步顯現長效力量的基礎支撐。在主動性措施方面:第一,第一,采取采取自愿出口限制自愿出口限制,發展高端化產品提高
40、,發展高端化產品提高單車單車盈利盈利。從 1982 財政年度起的三年內,日本自愿限制其制造的乘用車出口到美國,第一年出口數量限制為 168 萬輛。該限制后來達到每年最高 230 萬輛,但直到 1993 財政年度結束,自愿限制才最終被廢除。企業層面,在自愿限制出口期間,豐田對有限量銷售的車輛進行了重新設計,以便有效提高盈利能力,此舉的最佳例證是 1981 年秋推出的經重新設計的 Celica 車型。TMS 大力宣傳 Celica 的高性能和高質量,成功擴大了該車的銷量,使 Celica 在盈利性上與 Cressida 并駕齊驅。特別是 Celica Supra 被Motor Trend雜志評為“
41、82 年進口車獎”,提升了豐田技術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1989 年,豐田旗下豪華品牌雷克薩斯 LS 與 ES 兩款車型于底特律車展亮相,豐田還構建了小型專屬網絡,為品牌打造頂級客戶服務。第二,加速研發創新推進出口產品升級。第二,加速研發創新推進出口產品升級。1965-1986 年,日本的研發支出增長了 18.8倍,其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從 1.6%增加至 3.2%,該增長率顯著超越美國。值得注意的是,超過 70%的研發資金來源于民間企業,即這種研發支出不完全依賴于政府,可持續性強。日本大量的研發投入推動了日本公司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提高在國際市場的產品競爭力。在日本加速研發的背景下,豐田在
42、 20 世紀 60-90 年代借助豐厚的利潤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升級,逐漸超越歐美企業,憑借成熟的產品升級換代制度、多樣性的產品以及安全與環保技術成為全球汽車技術領先的代表。第第三三,調整市場進入方式,調整市場進入方式,通過直接投資繞開通過直接投資繞開出口出口貿易壁壘。貿易壁壘。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五次實行資本自由化措施,日本對美直接投資日益活躍。不僅繞過美國的貿易壁壘,有助于緩解日美摩擦,也帶動了對美貿易。從企業層面,豐田曾在多個階段以合適的方式進入美國市場,以 NUMMI 為例,1983 年豐田和通用汽車達成合作協議,在北美建立合資工廠,1984 年合資工廠 NUMM
43、I 開始運營,與通用汽車的聯合生產是對日美貿易摩擦的最佳回應。圖圖 27:豐田研發海外分布:豐田研發海外分布 圖圖 28:豐田研發的四大支柱豐田研發的四大支柱 資料來源:豐田官網,國元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彭劍鋒,豐田傳奇,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國元證券研究所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7/24 在基礎性的長線價值培育方面:一是一是需求端堅定經濟型需求端堅定經濟型節能減排車輛節能減排車輛戰略定力,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把握時機開戰略定力,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把握時機開拓市場。拓市場。與當前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的競爭引發技術道路分歧類似,日本汽車出海的時代大背景是“石油危機”期間,由
44、于石油危機引發的油價高漲以及對化石能源引發污染的關心,節能減排車輛成為時代關注的新趨勢。這一新趨勢同樣是在日本國內首先得到重視。作為非產油國,日本的油價在 1973-1975 年兩年間翻番,而同期油氣資源較為豐富的美國,油價保持平穩。因此節油車的壓力最先給到了日本。美國的變化主要是消費者心理層面,受石油危機影響開始向節油車型傾斜。排放標準的提升,則來自 1970 年美國空氣凈化法(馬斯基法案),要求到 1975 年,汽車排放的 HC(碳氫化合物)、CO(一氧化碳)以及 NOx(氮氧化物)必須減少到 1970 年和 1971年規定的十分之一,日本環境廳于 1971 年跟隨相關政策約束日本國內。于
45、是,在上世紀 70 年代,日本汽車在極端的時間內開始了一個快速轉型期。豐田汽車公司的前社長豐田英二稱之為“就像突然被扔進大海,必須立刻學會游泳”,而正是這種“立刻學會游泳”的行為,讓豐田無論在日本國內還是在美國等海外市場均獲得了先機。與日本相對應,美國作為產油國其國內汽車企業對轉型的態度則是相對消極,改變是在消費者推動下實現的,而盛產石油的東歐等國的車企則是“并不注重對汽車燃油效率的改善,也沒考慮過節能環保的問題”,以至于在技術變革后,消失在了歷史舞臺。而當時代邁入新能源汽車階段的今天,對于技術進步的曲折性與必然性,我們同樣應當有所把握。圖圖 29:石油危機期間的馬拉汽車石油危機期間的馬拉汽車
46、 資料來源:澎湃,國元證券研究所 二是供給端持續二是供給端持續提升效率,形成體系化的“精益生產”管理體系,以效率創造價值形提升效率,形成體系化的“精益生產”管理體系,以效率創造價值形成堅實競爭力。成堅實競爭力。敏銳的把握需求開發新產品是企業創造價值的必要條件,但并不充分;助力豐田在技術變革中取得先機的重要因素,是在供給端豐田創造了管理學界自福特“流水線”以來著名的管理方法“精益生產”管理體系。通過 JIT、零庫存以及全員參與改善,豐田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效率也實現了靈活敏捷應對市場變化。一方面在石油危機的沖擊下,豐田最先實現了在需求下探期減產,也最快實現了在需求恢復期增產;另一方面在石油危機期間,
47、豐田的利潤沒有減少。這一明顯優于同儕的市場表現,不僅使得豐田在石油危機的沖擊下過的“有驚無險”,也讓“豐田生產方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8/24 式”成為了后來管理學的一時顯學。圖圖 30:豐田精益生產系統模型:豐田精益生產系統模型 資料來源:方圓智匯,國元證券研究所 事實上,當歷史進入到貿易摩擦“限制出口”,日本車全球化大規模海外合資建廠階段,美國車企有意愿和日系車企合資的根基也正是因為日本車既在需求端受市場歡迎,也在供給端具備自己“精益生產”的核心競爭力。沒有這些“殺手锏”作為基礎,在貿易壁壘橫生的背景下推動全球化難度則要大的多。值得關注的是,在石油危機期間豐田取得巨大的成功
48、后,迎接豐田生產方式的并非只有贊譽,質疑之聲同樣伴隨著豐田的發展。1977 年豐田甚至因“豐田的生產方式如今正在產業界蔓延,越來越多的承包商都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而遭受日本國會審議和公平委員會下場指導。而作為對比,近年來國內部分領先車企在供應鏈管理層面,持續獲評“價格屠夫”等稱號。對比豐田的發展過程,這些整車企業的負面評價,也值得我們關注其硬幣的另一面。2.2 因“時”制宜選擇合適的因“時”制宜選擇合適的市場進入市場進入方式方式,擴大擴大海外投資與技術合作海外投資與技術合作 豐田公司根據豐田公司根據其全球化過程中其全球化過程中起步起步期、期、發展發展期、期、摩擦期、摩擦期、成熟期各成熟期各階段階
49、段不同的不同的發展特發展特點,選擇點,選擇了了差異化策略差異化策略進入海外市場進入海外市場。結合豐田出海美國市場的過程,豐田采用了出口主導、海外直接投資、屬地化生產這三種策略。50 年代出口起步期,豐田采取直接出口策略,Corona 熱賣使美國成為豐田汽車的最大出口市場。美日貿易摩擦開始后,日本實行自愿出口限制,豐田開始以海外直接投資替代出口。豐田在美的投資又分為兩個階段,1984年豐田和通用汽車在北美建立合資工廠NUMMI。在吸收NUMMI勞資關系、人力資源開發、設施引進與運作、物流系統等方面經驗后,1986 年 1 月豐田以獨資的方式成立豐田汽車制造肯塔基州公司(TMMK)和加拿大公司(T
50、MMC)。TMMK 由豐田汽車美國銷售公司持有 80%的股份,TMC 持有 20%,TMMC 則完全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9/24 由 TMC 擁有。此后豐田將進入美國市場的方式推行至其他地區,以歐洲為例,在出口環境不利的背景下豐田先與大眾合作生產,后建立豐田汽車制造英國公司(TMUK)進行本土化生產。圖圖 29:豐田豐田出海出海美國美國路徑路徑 資料來源:“走出去”信息服務臺;國元證券研究所 產品出口,培育市場,到布局產業鏈,逐步提升整車及其零部件在海外生產的本土化率,形成規模,是大多數中國汽車企業進行海外市場拓展和開發的發展路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規劃或已經在
51、海外投資建廠,降低供應鏈風險與成本的同時規避部分貿易壁壘。未來中國汽車出??赡懿扇『腺Y建廠、獨資建廠以及未來中國汽車出??赡懿扇『腺Y建廠、獨資建廠以及技術技術合作等合作等市場進入市場進入策略。策略。借鑒豐田出海美國市場及逐漸成為國際化企業的成功經驗,未來中國汽車出??赡懿扇『腺Y建廠、獨資建廠以及研發合作等策略。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直接出口面臨較高的壁壘,未來擴大對外投資進行本地化生產可以成為直接出口受限的替代方案。我國的對外投資發展歷程大致符合鄧寧投資發展周期理論,當前第四階段我國對外投資超過利用外資規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車企投資出海符合這一階段的特征。收購當地品牌是進入發展中國家的一
52、條捷徑,但需要選擇合適的標的。除海外投資外,技術合作也是中國汽車未來出海的新途徑。以大眾和小鵬的合作為例,早期跨國車企與中國車企合作,往往是單向技術輸出,中國以市場換技術,而 2024 年 4 月大眾和小鵬簽訂的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則打破了以往“單向技術輸出”困局,逐漸向“雙向技術合作”轉變,未來憑借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的相對優勢,中國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或可實現與國外領先車企合作研發,以技術換市場,借助國外知名合作品牌背書,提升自身品牌認可度。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20/24 圖圖 30:中國汽車出海常規路徑:中國汽車出海常規路徑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國元證券研究所 2.3
53、 把握科技品時代黃金窗口期,把握科技品時代黃金窗口期,有望借有望借電動化智能化優勢電動化智能化優勢占據有利位置占據有利位置 新一輪窗口期中國汽車新一輪窗口期中國汽車應把握應把握電動化智能化先發優勢電動化智能化先發優勢,強勢打入世界市場強勢打入世界市場。汽車工業 150 年發展過程中已歷經三個全球化窗口期。1913 年美國福特開創第一條流水線,汽車工業迎來第一次窗口期,流水線生產引入汽車產業,汽車由奢侈品屬性下降。70 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使燃油成本上漲,消費者開始注重車輛燃油經濟性,汽車工業迎來第二次窗口期,豐田等日本車企生產的耗油少的小型車借此機遇順利打入世界市場。第三次窗口期出現在 2000-
54、10 年代,平臺化模塊化生產興起,零部件通用率提高,大批量的共用零件采購使整車制造成本下降,汽車由耐用品逐漸轉向消費品,德國憑借本土博世、采埃孚等世界一流零部件供應商強勢走向海外。以上三次全球化窗口期中國并未占據主導位置,但 2020-30 年代新一輪全球化窗口期正在出現。中國汽車工業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連續 8 年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第一。中國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擁有一些獨特優勢,根據麥肯錫分析,中國車企的“續航價格比”遠優于國際車企(中國車企為 21 公里/1 萬元人民幣,國際車企為 11 公里/1 萬元人民幣)。除此以外,極具未來感的內飾設計,以及豐富的車聯網功能也領先于
55、價位相近的歐洲車型。當前中國汽車產業這種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技術優勢以及成本優勢,疊加我國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國有望在本輪全球化窗口期占據主導位置,同時也要抓緊時間,在產業集中度提升前形成加速形成規模效應、品牌優勢。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21/24 圖圖 31:汽車工業:汽車工業 150 年發展的全球化窗口期年發展的全球化窗口期 資料來源:羅蘭貝格,國元證券研究所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22/24 3.投資建議投資建議 我們在策略報告騎乘產業周期曲線,需求與技術兩手抓中指出,汽車出海過程遵循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不僅需要自身優勢的儲備,同時需要政策與適當機會的
56、配合,且這一過程并非一勞永逸,而是政策支持,優勢積累與一波波機會,持續碰撞揚起,螺旋上升的過程。中國汽車從出口量微乎其微,到出口量迅速躍居全球第一需要機會與優勢積累的過程,從出口發展中區域到品牌、技術、產品全球化滲透,同樣需要相應的機會與積累。對比豐田汽車出海的整體歷程,再次印證了上述理論的通用性。同時也應當從豐田出海的過程中看到:(1)當出海達到一定階段,貿易壁壘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不能因為壁壘的出現而否定出海的長期趨勢。(2)新技術,新需求的調整期,往往也是機會窗口期;但作為引領新技術,滿足新需求的領先者,不可避免的會遭受技術路線質疑,不能因為外部質疑而否認自身技術產品的正確性。(3)出海之
57、路本質上是先進生產力全球化創造價值的過程,最終成功的出海企業,既要在需求端迎合消費者的新需求趨勢,也要在供給端形成效率提升。前者有利于差異化突破市場,后者則有利于在出海過程中應對風險沖擊,同時形成合作發展、領先發展的有利條件。進一步實現輸出技術、管理,最終輸出品牌的目的。對于中國車企來說,這一不斷推進的出海過程中。一方面重視借助國內完備汽車產業鏈形成的傳統燃油車出口優勢,推動傳統燃油車在適銷區域落地。另一方面,也應積極推進電動智能汽車發展,以備合適時機,提升海外滲透水平。不應以貿易壁壘限制,海外目前主要使用燃油車,而否定電動車出海儲備必要性。同樣在國內競爭中,也應當更加關注有全球趨勢的需求價值
58、提升,關注安全性及產品質量,積極培育自身技術、管理領先性,實現需求端與供給端的長期價值提升,而非僅在營銷話術層面內卷。建議長期關注具備技術優勢、管理體系優勢以及不斷提升技術與管理效率的車企全球性長期發展機遇。短期關注率先達成海外合資合作,擺脫純國內內卷,具備全球化發展優勢的領先企業;出海深耕多年,細分市場與區域扎根深厚,形成穩固海外體系企業的長期發展空間,以及在政策友好市場,新能源先發市場領先布局,進入穩定盈利期的產業鏈企業。4.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海外貿易海外貿易壁壘惡化壁壘惡化風險風險 正常的貿易壁壘并不能扼殺長期產業趨勢。但過于惡化的貿易壁壘或其他國際合作壁壘將有可能抑制產業發展。地緣政治
59、地緣政治風險風險 當前全球形勢進一步復雜化的背景下,黑天鵝事件更加常態化,不排除出現預期之外地緣政治風險的可能性,則同樣會對汽車產業甚至部分具體企業形成沖擊。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23/24 智能電動智能電動車車海外海外需求需求提升提升不及預期風險不及預期風險 海外電動只能車需求的顯著提升,固然有海外充電基礎設施等基建進展較慢的因素。但對比豐田汽車發展歷程來看,當前同樣存在與上世紀 70 年代石油危機期間類似的產油國對節能型汽車改進整體相對消極的問題。而消費者端的理念改變有賴于事件性機會驅動,形成對新能源車觀念性的改變。這種改變有可能發生的較晚,從而使得海外新能源推廣長期較慢,這將減緩國內智能電動車出海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