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江蘇省金融運行報告(2023)(2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人民銀行:江蘇省金融運行報告(2023)(20頁).pdf(2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江蘇省金融運行報告(2023)中國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1貨幣政策分析小組內容摘要2022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多重超預期的困難挑戰,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堅決擔起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的重大責任,全省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力有效,“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邁出堅
2、實步伐。經濟運行回穩向好,發展質效穩步提升。2022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連續三年跨越十萬億元大關。一是農業生產總體平穩一是農業生產總體平穩,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734億元,同比增長3.9%。糧食總產754億斤,首次突破750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二是工業經二是工業經濟支撐有力濟支撐有力,先進制造業較快增長先進制造業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年內呈現穩定恢復、回升向好態勢。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8%、8.5%,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7個、3.4個百分點。
3、三是服務業穩定復蘇,生產性服務業增勢較好。三是服務業穩定復蘇,生產性服務業增勢較好。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9.6%,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7.6%。四是固定資產投四是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資平穩增長,重點領域投入明顯加快重點領域投入明顯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增速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加快0.5個、0.3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2%,高于全部投資增速4.4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支撐有力,同比增長8.8%,高于全部投資增速5.0個百分點。五是消費品市場規模穩定,網絡零售增五是消費品市場規模穩定,網絡零售增長較快長較快。社
4、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1%。網絡零售較快增長,限額以上企業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9.1%,高于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速17.7個百分點。六是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出口競爭力持續提升。六是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出口競爭力持續提升。進出口總額5.4萬億元,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總額3.5萬億元,同比增長7.5%;進口總額2.0萬億元,同比增長0.4%。金融業總體運行平穩,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更加有力有效。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信貸結構不斷優化,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更加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更加有力。有力。2022年,全省社
5、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4萬億元;新增本外幣貸款2.6萬億元,同比多增2345億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2022年全省新發放的一般貸款、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4.83%、4.33%、4.91%,同比分別降低0.33個、0.28個、0.34個百分點。二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更加精準二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更加精準。金融支持保經營主體成效顯著,全省金融機構累計為84.3萬戶普惠小微經營主體辦理延期還本,金額超8385億元,為67.9萬戶普惠小微經營主體減息18億元。綠色金融快速發展,2022年末綠色信貸余額2.4萬億1自 2023 年 8 月 18 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改名為中國人民銀行
6、江蘇省分行。本報告主要反映 2022 年的經濟金融情況,正文中涉及的相關機構表述仍沿用 2022 年名稱。2元,同比增長45.2%。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精準滴灌作用,2022年,江蘇省累計投放再貸款再貼現3872億元,同比增加322億元。金融支持重點領域力度進一步加大,2022年末本外幣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2.3%,比上年提高7.4個百分點,連續27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三是金融改革創新更加有位三是金融改革創新更加有位。省政府印發昆山金融改革實施方案,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等多項創新業務順利實施。金融支持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蘇州工業園區及昆山金改區的五項資本項目外匯業務創新試點
7、落地。南京獲批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成果顯著,2022年底江蘇全省納入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蘇州數字征信實驗區建設持續推進,“長三角征信鏈”平臺應用增量擴面。四是金融風險防四是金融風險防控更加有力控更加有力。將常態化推進“大排查、大處置、大提升”行動與完善風險監管體系有機結合,打造全面、準確、及時、可操作的風險預警、處置和防御體系。全省銀行業不良貸款率0.7%,同比下降0.04個百分點,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1.1%,同比下降0.13個百分點。五是外匯管理和跨境人民幣工作更五是外匯管理和跨境人民幣工作更加有為加有為。貿易投資外匯收支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試點企業、銀行
8、數量及業務規模比上年大幅增長。開展匯率避險扶持專項行動,外匯套保比率達35.5%。成立分局地區外匯線索研判中心,嚴厲打擊外匯領域違規行為??缇橙嗣駧艠I務加快推進,全省跨境人民幣業務量同比增長32.8%,增幅比上年提升近10個百分點。六是金融管理和服務更加有效六是金融管理和服務更加有效。支付利民成效顯著,全年累計減免各類支付手續費超13億元。持續推進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提升江蘇省農村地區金融科技應用水平。經理國庫質效有力提升,國庫資金收支安全高效,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減稅降費政策快速落地。征信管理亮點突出,實現征信平臺全覆蓋,全年依托平臺促成23.1萬家企業獲得融資1.1萬億元。金融消費者
9、權益保護水平不斷提升,采取多種措施保障消費者救濟渠道暢通,確保疫情期間投訴咨詢熱線不斷檔、服務不掉線。2023年,江蘇省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省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細化落實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各項政策,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江蘇省金融業將精準有力貫徹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重點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制造業、綠色發展和能
10、源保供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提質增效,持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大力推動各項改革創新落地見效,不斷提升金融管理與服務水平,為轄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3目錄一、金融運行情況一、金融運行情況.5(一)銀行業運行穩健,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提升.5(二)證券業穩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成果顯著.8(三)保險業運行平穩,支持經濟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8(四)融資總量穩步增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9(五)外匯管理和跨境人民幣業務穩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落地見效.9(六)金融管理和服務質效持續提高,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10二、經濟運行情況二、經濟運行情況.11
11、(一)三大需求支撐有力,推動經濟持續增長.11(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興產業蓬勃發展.12(三)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品價格漲幅回落.13(四)財政收入保持在合理區間,支出結構繼續優化.13(五)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收窄.14(六)房地產市場低位運行,供求放緩.14三、預測與展望三、預測與展望.15附錄:附錄:.17(一)江蘇省經濟金融大事記.17(二)江蘇省主要經濟金融指標.18專欄專欄 1轉型金融助力低碳轉型的江蘇實踐.7專欄 2圍繞“五個聚焦”提升金融服務質效.14表表 12022 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情況統計表.5表 22022 年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各利率區間占比情況統
12、計表.6表 32022 年證券業基本情況統計表.8表 42022 年保險業基本情況統計表.9表 52022 年金融機構票據業務量統計表.9表 62022 年金融機構票據貼現、轉貼現利率統計表.9表 7支付體系建設情況表.10圖圖 1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增長趨勢圖.5圖 2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長趨勢圖.6圖 3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增速變化趨勢圖.64圖 4金融機構外幣存款余額及存款利率趨勢圖.6圖 5社會融資規模分布結構圖.9圖 6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趨勢圖.11圖 7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率趨勢圖.11圖 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率趨勢圖.12圖 9外貿進出口變動情況趨勢圖.12圖
13、 10外商直接投資額及其增長趨勢圖.12圖 11工業增加值增長率趨勢圖.13圖 12居民消費價格和生產者價格變動趨勢圖.13圖 13財政收支狀況趨勢圖.14圖 14商品房施工和銷售變動趨勢.145一、金融運行情況2022 年,江蘇省金融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穩健貨幣政策貫徹力度,扎實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撐。(一)銀行業運行穩健,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提升1.1.金融機構資產規模保持平穩增長。金融
14、機構資產規模保持平穩增長。截至2022 年末,全省銀行業表內資產總額 27.5 萬億元,同比增長 13.5%,比上年提升 2.8 個百分點;表外業務余額 20.8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1%,比上年提升 3.6 個百分點。全年共實現稅后凈利潤2988 億元,同比增長 16.1%,比上年提升 8.5 個百分點。其中,全省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表內資產同比增長 13.0%,稅后凈利潤同比增長 20.5%。表 12022 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情況統計表注:營業網點不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等金融機構總部數據;大型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
15、交通銀行;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社和農村信用社;新型農村機構包括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公司;“其他”包括金融租賃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民營銀行、理財子公司等。數據來源:江蘇銀保監局。2.2.本外幣存款同比多增本外幣存款同比多增。2022 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 21.9 萬億元,同比增長11.6%,比上年提升 1.4 個百分點;全年存款新增2.3 萬億元,同比多增 4654 億元。分部門看,住戶存款余額同比增長 21.2%,比上年提升 9.3 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存款、機關團體存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 6.9%和 1.8%,比上年分別
16、下降 1.2個和 0.5 個百分點。分幣種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同比增長 12.0%,比上年提升 2.3 個百分點;外匯存款余額同比下降 10.0%,比上年下降 34.8個百分點。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圖 1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增長趨勢圖3.3.信貸總量穩定增長信貸總量穩定增長。2022 年末,全省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 20.7 萬億元,同比增長 14.6%,高于全國 4.2 個百分點;比年初新增 2.6 萬億元,比上年和2017-2021年平均增量分別多2345億元、8895 億元。從幣種看,全省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6%,比上年下降 0.6 個百分點。外匯貸款余額同比增長 4.
17、1%,比上年下降 23.9 個百分點。從期限看,短期類貸款余額 7.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8.4%。中長期貸款余額 13.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7%。6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圖 2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長趨勢圖從投向看,結構持續優化,金融支持重點領域力度進一步加大。制造業貸款增長加快。2022年,全省本外幣制造業貸款余額 2.6 萬億元,同比增長 22.3%,比上年提升 7.4 個百分點,連續27 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連續 8 個月超過 20%。綠色金融快速發展,2022 年末,全省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 2.4 萬億元,同比增長 45.2%??苿撈髽I融資渠道不斷拓寬,全省累計發
18、行雙創專項金融債 68 億元。普惠小微融資量增面擴。2022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 2.6 萬億元,同比增長28.2%,惠及普惠小微貸款戶數 261 萬戶,同比增長 22.3%,比年初新增 47.6 萬戶。堅決落實好普惠小微貸款延期還本和階段性減息政策。2022 年,全省金融機構累計為 84.3 萬戶普惠小微經營主體辦理延期還本超 8385 億元,為 67.9 萬戶普惠小微經營主體減息 18 億元。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圖 3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增速變化趨勢圖4.4.貸款利率持續下降貸款利率持續下降。積極釋放積極釋放 LPRLPR 改革潛改革潛力力,不斷優化存款利率監管不斷優化存款
19、利率監管,助推全省實體經濟助推全省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持續下行綜合融資成本持續下行。充分發揮省內各級自律機制作用,維護良好競爭秩序。以評促建,提升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2022 年,全省新發放的一般貸款、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 4.83%、4.33%、4.91%,同比分別降低0.33 個、0.28 個、0.34 個百分點。表 22022 年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各利率區間占比情況統計表單位:%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圖 4金融機構外幣存款余額及存款利率趨勢圖5.5.金融風險防控嚴實有力金融風險防控嚴實有力。江蘇省金融系統將常態化推進“大排查
20、、大處置、大提升”行動與完善風險監管體系有機結合,打造全面、準確、及時、可操作的風險預警、處置和防御體系。積極穩妥化解單體機構風險,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全省銀行業保持穩健運行。截至 2022年末,全省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 1450 億元,不良貸款率 0.7%,同比下降 0.04 個百分點,逾期 907天以上貸款占不良貸款比例 67.6%,均處于較低水平。全省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588 億元,不良貸款率 1.1%,同比下降 0.13 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 13.7%,同比下降 0.12 個百分點;貸款撥備覆蓋率 375.2%,同比提升 38.5 個百分點,風險抵御能力增強。專欄 1
21、轉型金融助力低碳轉型的江蘇實踐江蘇實現“3060”目標,面臨時間緊、難度大、任務重的減排要求與轉型挑戰。從實踐來看,江蘇轉型金融支持低碳轉型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優化組織架構、創新金融產品、防控轉型風險等方面展開積極探索。一、建立轉型金融組織架構和服務體系一、建立轉型金融組織架構和服務體系蘇州設立綠色低碳轉型金融服務中心,從組織架構、人員配置、業務流程、績效考核、風險管理等八個方面規范服務中心運營管理標準,凝聚金融機構資源,內化綠色轉型發展目標,全面提升綠色低碳轉型金融業務保障。中信銀行南京分行對接江蘇省環保廳等相關部門及高校等外部機構,重點針對清潔能源、綠色交通、污水處理、
22、固廢處理、節能減排等領域,組織規劃具體工作方向。二、根據轉型情況執行差別化信貸政策二、根據轉型情況執行差別化信貸政策金融機構結合企業轉型能力、發展前景、技術迭代更新能力的不同采取差異化信貸政策,實施“有保有壓”“扶優汰劣”“優化結構”策略,有序開展轉型金融業務。省內金融機構針對低碳和高碳企業實行不同的信貸政策,重點支持領域為節能減污,推動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用能清潔化發展,助力高碳產業低碳轉型。三、助力重點行業高碳資產低碳轉型三、助力重點行業高碳資產低碳轉型高碳企業向低碳或零碳業務轉型的過程中需投入新的技術、設備、人力以及購置土地等資源。以鋼鐵行業為例,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估算,超低排放改造、節
23、能改造、電爐鋼建設、氫冶金技術應用、新能源利用五項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核心重點工程投資總計約達 1 萬億元。金融機構積極通過信貸、債券等直接或間接融資方式為轉型市場注入資金和流動性,有力支持煤炭、鋼鐵、焦化、黑色金屬冶煉、紡織等行業高碳企業低碳轉型業務開展。四、加大轉型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四、加大轉型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金融機構在轉型金融產品及服務創新方面積極探索,為高碳企業轉型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支持。江蘇銀行面向高排放企業推出“低排貸”,用于其新建、改造、運營大氣污染治理項目,有效支持企業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以滿足更高的排放標準,該產品支持了南京鋼鐵集團高排放項目改造,項目改造
24、后 SO2、NOX、顆粒物等各項排放指標均低于排放限值。五、依托數字技術助力轉型金融發展五、依托數字技術助力轉型金融發展部分金融機構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地理信息等技術開發 GIS 系統,對區域環境、企業污染排放、銀行信貸等內外部數據進行分析,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客戶及項目精準化識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持續跟蹤、綠色信貸常態化管理等功能,提高企業生產過程中能源、電力、氣體排放等生產相關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數據質量,為測算環境和氣候風險及信息披露奠定數據基礎。六、構建高碳項目轉型效果的評估及獎懲機制六、構建高碳項目轉型效果的評估及獎懲機制部分金融機構在貸前委托第三方公司對高碳企業轉型項目的主要污染源、污染
25、物、控制措施與符合的標準,以及工程投產后的環保預期效果與效益分析、能耗構成與計算、節能措施與節能效果等進行客觀評估,判定項目低碳轉型的可行性。同時,部分機構圍繞企業減碳目標實現程度設立獎懲機制。七、七、防范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信貸風險防范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信貸風險金融機構普遍加強火電、石化、煤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水泥、紡織等“兩高”行業授信風險管理,將行業能耗標準嵌入信貸業務全流程管理,引導企業應用綠色低碳技術、通過改造升級實現節能減排。蘇州銀行在盡職調查、授信審查和審批、放款用信、貸后和投后管理等環節識別、計量、評估、監測、控制或緩釋轉型金融業務中的環境與社會風險,明確對于“兩高一剩
26、”行業或項目的授信政策,強化風險預警及應對機制建設。8(二)證券業穩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成果顯著1.1.證券市場主體穩步發展證券市場主體穩步發展。截至 2022 年末,全省共有境內上市公司 637 家,占全國(5079 家)的 12.5%。其中,主板 339 家、科創板 96 家、創業板 175 家、北交所 27 家。上市公司總市值 6.5萬億元,占全國的 8.2%。2022 年全省新增首發上市公司 70 家,占全國新增家數(428 家)的 16.4%。全省共有新三板掛牌公司 820 家,占全國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的 12.5%。全省共有江蘇股交中心掛牌展示企業 14964 家。2.2
27、.經營管理總體穩健。經營管理總體穩健。截至 2022 年末,全省證券公司總資產 9424 億元,凈資產 2241 億元,凈資本 1575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5.2%、8.7%、6.9%。全省證券公司 2022 年共實現營業收入 334億元,凈利潤 141 億元。2022 年全省證券公司代理客戶證券交易金額累計 65.6 萬億元,全市場占比達 10.0%;受托客戶資產 5.4 萬億元,全市場占比達 8.2%。3.3.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差異化發展格局逐步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差異化發展格局逐步形成形成。公募基金法人機構實現“零”的突破。由蘇州銀行、新加坡凱德基金和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出資聯合組建
28、的蘇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證監會批復設立。證券公司“走出去”取得新進展。華泰證券獲批設立新加坡子公司,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服務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創新業務穩妥有序開展。華泰證券、東吳證券成為首批獲得科創板做市業務資格的券商;南京證券獲批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資格;東海證券成為場外期權二級交易商,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4.4.期貨業務平穩發展。期貨業務平穩發展。截至 2022 年末,全省共有 9 家期貨公司、201 家期貨分支機構。2022年 8 月,弘業期貨成功在 A 股上市,成為我國首家“A+H”股上市期貨公司。9 家期貨公司資產總額 464 億元,同比增長 30.3%;凈資本 46 億
29、元,同比增長 5.6%。2022 年,9 家期貨公司代理成交額 25.6 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 14 億元,利潤總額超 2 億元。9 家期貨公司均獲得資產管理業務資格,期末受托資產凈值為 228 億元。表 3 2022 年證券業基本情況統計表注:蘇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處于籌建準備期。數據來源:江蘇證監局,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三)保險業運行平穩,支持經濟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1.1.保險行業穩步發展保險行業穩步發展。2022 年末,全省共有保險法人機構 5 家,其中財產險公司 2 家,人身險公司 3 家。全省共有保險公司分支機構 5434家,同比減少 245 家,其中財產
30、險公司分支機構2480 家,同比增加 13 家;人身險公司分支機構2954 家(含省級分公司),比上年減少 258 家。2.2.原保險保費收入平穩增長原保險保費收入平穩增長。2022 年全省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318億元,同比增長6.2%,保費規模居全國第二位。其中,財產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 1265 億元,同比增長 10.9%;人身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 3053 億元,同比增長 4.5%。2022 年全省保險業共提供各類風險保障 1040.3萬億元,同比增長 87.9%。3.3.經營質量不斷提升經營質量不斷提升。財產險綜合費用率下降明顯,2022 年,車險綜合費用率為 22.8%,非車業
31、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占比為 39.9%。人身險保障水平不斷提升,2022 年末江蘇省人身保險保障型產品保費(普通型壽險、健康險和意外險)占比達 69.4%,同比增速超過 6.5%。4.4.保險行業多方面改革成效明顯保險行業多方面改革成效明顯。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補充醫療保險“惠民?!碑a品供給更加豐富,江蘇省 12 個地市推出了當地群眾可投保的“惠民?!碑a品。積極助力老齡事業,2022年江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7萬人,實現保費收入 2 億元。鞏固車險綜合改革,穩步推進新能源車專屬條款落地。農業保險服務質效提升。從各設的區市上報的 37 個農險產品中認定10 個產品為 2022 年度農險創
32、新保護產品,支持保險機構創新引領發展。9表 4 2022 年保險業基本情況統計表數據來源:江蘇銀保監局。(四)融資總量穩步增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1.1.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2022 年,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 3.4 萬億元,占全國社會融資規模的 10.6%。從融資結構看,本外幣貸款增量為 2.6 萬億元,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 77.0%,仍是主要渠道。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增量為 5147億元,同比少增 2840 億元,其中,企業債券融資同比少增 2928 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同比多增 87 億元;政府債券增量為 1734 億元,同比少增 66 億元。數據來源:中國
33、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圖 5社會融資規模分布結構圖2.2.守正創新開創債務融資工具新局面守正創新開創債務融資工具新局面。2022年,全省企業共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 1.1 萬億元,剔除央企后的發行金額連續第十一年保持全國第一。落地資產擔保債務融資工具、科創票據、碳資產債券、轉型債券等創新產品。2022 年,328家企業發行交易所公司債773只,融資5489億元,47 家原始權益人發行 65 單 ABS,融資 421 億元。截至 2022 年末,全省共有 546 家企業存續公司債券 2255 只(不含違約類),存續規模 1.6 萬億元,全省存量公司債發行人家數、剔除央企后的存續金額均居全國第一。共有
34、 107 家原始權益人存續ABS166 只,存續規模 1251 億元。江蘇首只高速公路 REITs 產品“華泰江蘇交控 REIT”獲證監會批復,并發行上市。3.3.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灌作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經濟轉型升級。2022 年,江蘇省累計投放再貸款再貼現 3872 億元,同比增加 322億元。持續優化“蘇碳融”操作模式,對綠色普惠領域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截至 2022 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已經通過“蘇碳融”支持綠色企業1165家、金額138.5億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5%。創設掛鉤再貸款再貼現政銀金融產品“蘇創融”,探索金融支持科
35、技創新的新路徑新機制。產品創設以來,累計發放金額 584 億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3%,惠及1.5萬戶科技創新型企業。表 52022 年金融機構票據業務量統計表單位:億元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表 62022 年金融機構票據貼現、轉貼現利率統計表單位:%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五)外匯管理和跨境人民幣業務穩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落地見效1.1.外匯管理改革有序推進外匯管理改革有序推進。持續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全省全年辦理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78億美元;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1534億美元,試點企業、銀行數量及業務規模分別是上年同期的4.4倍、1.8倍和2.3倍。
36、進一步便利企業跨境融資,推動100家企業集團備案開展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3家企業10備案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業務。截至2022年末,轄內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企業33家,落地便利化業務35筆,實現外債簽約額度7.1億美元。開展企業匯率避險扶持專項行動,2022年,全省運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同比增長34%,外匯套保比率達35.5%。成立分局地區外匯線索研判中心,嚴厲打擊外匯領域違規行為。2.2.跨境人民幣業務加快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加快推進。緊抓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持續優化“政策工具推廣+跨境人民幣結算”聯動模式,深入開展重點企業專項推進行動。全省跨境人民幣業務量
37、同比增長32.8%,增幅比上年提升近10個百分點。同時,注重發揮關鍵銀行作用,要求相關銀行全流程挖掘東盟貿易企業客戶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的潛力。2022年,全省對東盟國家跨境業務總量同比增長33%,本外幣占比與上年相比提高近2個百分點。3.3.金融改革創新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持續深化。持續推進區域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工作。2022年,昆山市金融支持深化兩岸產業合作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5項資本項目外匯業務創新試點政策全面落地,跨境人民幣同業融資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積極發展債券創新產品,落地新三板市場定向發行可轉債、蘇州首單貼標權益型出資票據、昆山首單永續票據等業務。南京獲批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
38、驗區。金融支持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機制不斷完善,自貿試驗區信貸支持、金融服務以及開放創新等工作穩步推進。(六)金融管理和服務質效持續提高,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1.1.支付服務環境持續優化支付服務環境持續優化。2022年,江蘇省支付清算系統處理業務11億筆、金額625.4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0%和增長10.8%。持續優化銀行賬戶服務工作,全省商業銀行為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經營主體新開立單位銀行賬戶124.4萬戶,涉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82.9萬家。嚴格貫徹落實降費讓利要求,全年全省各銀行和支付機構累計減免支付手續費超13億元,指導轄內24家銀行和支付機構的支付服務
39、客戶端與“小微查”智慧聯接,惠及用戶超3400萬戶。移動支付場景建設不斷深化,全省已完成13個地市公交、南京等五城地鐵移動支付全覆蓋,拓展商圈2066個、醫院3999家、校企園區2207個。全面提升支付適老服務水平,全轄1.2萬余個銀行網點完成適老化改造,1.4萬余個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提供適老化服務。表 7支付體系建設情況表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2.2.金融金融科技工作穩中有進科技工作穩中有進。持之有序推進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強化成果轉化和宣傳推廣,提升江蘇省農村地區金融科技應用水平。目前,31項示范工程任務穩步推進,其中24項任務進度超過80%,12項任務進度已達100%
40、。全面統籌落實江蘇省金融數據綜合應用試點工作。目前,19項試點任務有序實施,所有任務進度達到或超過85%,其中13項任務進度已達100%。3.3.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成果顯著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成果顯著。截至2022年底,累計落地場景93.6萬個,開立個人、對公錢包2649.2萬個、170.7萬個,受理商戶門店48.3萬個,累計交易7652萬筆、流通交易金額3400億元,財政支出及發放各類獎補資金超過400億元,試點發放小微貸款7737筆、188億元。民生繳費、文旅消費、交通出行以及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等基本實現受理全覆蓋。按照人民銀行總行部署,2022年底江蘇全省納入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4
41、.4.經理國庫質效有力提升經理國庫質效有力提升。2022年,江蘇省各級國庫依法履行經理國庫職責,著力推進國庫高質量發展。及時準確辦理預算收入收納、退庫和庫款撥付,切實保障政府預算順利執行,國庫資金收支安全高效,確保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減稅降費政策快速落地見效。不斷推動業務創新,積極推進跨境繳稅退稅業務電子化辦理,數字人民幣應用拓展至稅費繳納、退庫、預算單位工資發放、財政撥款等領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動產登記交易稅費繳納實現從“最多跑一次”向“只進一個窗”的升級。5.5.征信管理亮點突出征信管理亮點突出。全省建成省級地方征信平臺1家,地方征信平臺13家,實現征信平臺全覆蓋,全年依托平臺促成23.1
42、萬家企業獲得融資1.1萬億元。全面開展“征信修復”亂象治理百日11行動,凈化征信市場環境。有效落實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制度,全省通過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累計登記165萬筆,查詢614萬筆。6.6.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水平不斷提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水平不斷提升。采取多種措施保障消費者救濟渠道暢通,確保疫情期間投訴咨詢熱線不斷檔、服務不掉線,全年共接收金融消費者來電3.7萬件,全部妥善處理。累計成立88家金融糾紛調解組織,范圍覆蓋省市縣三級,全年調解金融糾紛5754件。建設了“線上+線下”“集中性+陣地化”金融宣傳全網格,全年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超4萬次,受眾超5千萬,有效提升國民金融素養。
43、二、經濟運行情況二、經濟運行情況2022 年,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經濟運行呈現持續恢復、回穩向好態勢。全省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突破 12 萬億元大關,達到 12.3 萬億元,同比增長 2.8%。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圖 6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趨勢圖(一)三大需求支撐有力,推動經濟持續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2022 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3.8%
44、。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 8.2%,高于全部投資 4.4 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長 8.8%,高于全部投資 5.0 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 9.2%,高于全部投資 5.4 個百分點。大項目投入快速增長。2022 年,全省十億元以上在建項目個數同比增長 15.5%,完成投資同比增長 20.2%,其中,制造業大項目投資增長25.1%,占比較高的電子、電氣機械、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大項目投資分別增長 19.6%、42.2%、21.4%。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圖 7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率趨勢圖2.2.消費品市場規模穩定消費品市場規模穩定。2022 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萬億
45、元,同比增長0.1%,比上年下降 15.0 個百分點。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 3.9 萬億元,增長 1.1%;餐飲收入 4076 億元,下降 8.4%。新興消費增勢較好。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智能手機同比增長 118.2%;能效等級為 1 級和 2 級的商品、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分別增長 75.3%、129.4%;新能源汽車增長 164.4%。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1.1 萬億元,同比增長 7.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 25.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 19.1%,高于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速 17.7個百分點。12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圖 8社會消費品零售
46、總額及其增長率趨勢圖3.3.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對外貿易穩中提質。2022 年,全省進出口總額 5.4 萬億元,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總額3.5萬億元,同比增長7.5%;進口總額 2.0 萬億元,同比增長 0.4%。從出口主體看,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分別增長 12.2%、9.8%、2.9%。從出口市場看,對歐盟、日本出口分別增長 14.1%、4.2%,對印度、俄羅斯、東盟出口分別增長 29.7%、4.2%和16.1%。從出口產品看,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增長 7.1%和 7.2%。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 1.5 萬億元,增長 13.1%,連續
47、7 年保持增長,占進出口總額比重為 27.4%。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圖 9外貿進出口變動情況趨勢圖4.4.雙向投資穩步增長雙向投資穩步增長。全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 3303 家,實際使用外資 305 億美元,同比增長 5.7%。全年新增境外投資項目 850 個,中方協議投資額 97 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 43 億美元,完成營業額 56 億美元。全年新增“一帶一路”沿線對外投資項目 262 個,同比增長 37.2%;中方協議投資額 35 億美元,同比增長116.3%。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圖 10外商直接投資額及其增長趨勢圖(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興產業蓬勃發展1.1.農業
48、生產總體平穩,糧食產量再創新高農業生產總體平穩,糧食產量再創新高。2022 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8734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3.9%。糧食總產再創新高。全省全年糧食總產 754 億斤,首次突破 750億斤,連續 6 年實現增產,連續 9 年總產保持在700 億斤以上。2.2.工業經濟支撐有力工業經濟支撐有力,先進制造業較快增長。先進制造業較快增長。2022 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5.1%,比上年下降 7.7 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增勢良好。2022 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10.8%、8.5%,比規模以上工業分別高出 5.7 個、
49、3.4 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分別為 48.6%、85.2%,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 24.0%、52.6%,比上年均提高 1.5 個百分點。隨著國務院“穩經濟 33條”“蘇政 40 條”與“蘇政辦 22 條”等“穩增長”政策持續顯效,工業生產快速恢復。2022 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 9062 億元,同比下降 4.2%。列統的 40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8 個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達70%。13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圖 11工業增加值增長率趨勢圖3.3.服務業穩定復蘇服務業穩定復蘇,企業盈利狀況逐步改善。企業盈利狀況逐步改善。2022 年,全省
50、服務業增加值 6.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9%,比前三季度提高 0.2 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為 50.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 35.6%,拉動經濟增長 1 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保持平穩增長。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6.2%,企業生產經營穩步回升,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3 個行業均實現兩位數較快增長。4.4.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新興動能支撐有力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新興動能支撐有力。2022 年 8 月,全省第一部數字經濟領域的地方性法規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實施,依法健全機制完善政策,著力推動制
51、造業數字化,加強數據資源利用和保護,以法治形式進一步釋放全省發展數字經濟的決心和信心。全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 11%。新興產業表現活躍。從工業看,全年全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40.8%、48.5%,均比上年提高 1.0 個百分點。從服務業看,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0.1%,對規模以上服務業增長貢獻率達62.2%。5.5.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城鄉環境持續優城鄉環境持續優化化。全年 PM2.5 平均濃度降至 31.5 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79%,國考斷面優III比例91%,比上年提升 3
52、.9 個百分點,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全省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92.5%,比上年提高 2.0 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 100%。國家級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成率 87.0%,實現省級節水型社會示范縣全覆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增至 31 個,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增至 26 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均達 9 個。(三)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品價格漲幅回落1.1.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2022 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 2.2%,漲幅比上年提高 0.6個百分點。其中,分城鄉看,城市上漲 2.1%,農村上漲 2.3%。分類別
53、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 2.6%,衣著價格上漲 1.2%,居住價格上漲 0.9%,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 2.0%,交通通信價格上漲 4.9%,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 1.6%,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9%。2.2.工業品價格漲幅回落工業品價格漲幅回落。2022 年,全省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 3.2%、5.8%,漲幅分別回落 3.1 個、8.0 個百分點。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圖 12居民消費價格和生產者價格變動趨勢圖(四)財政收入保持在合理區間,支出結構繼續優化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在合理區間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在合理區間。2022年,全省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9259
54、億元,扣除全部增值稅留抵退稅后同口徑增長 1.5%。其中,稅收收入 6803 億元,同口徑下降 5.4%,稅收收入占比 73.5%。2.2.支出結構繼續優化支出結構繼續優化。2022 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1.5 萬億元,同比增長 2.2%。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 1946 億元,增長 2.9%;教育支出 2598 億元,增長 1.3%;科學技術支出 679億元,增長 1.2%;農林水支出 1108 億元,增長0.2%;住房保障支出 841 億元,增長 7.8%。14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圖 13財政收支狀況趨勢圖(五)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城鄉收入差距持續收窄1.1.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居民
55、收入平穩增長。2022 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 萬元,同比增長 5.0%,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為 2.11,比上年縮小 0.05。其中,工資性收入 2.8 萬元,同比增長 5.2%;經營凈收入6421 元,同比增長 3.3%;財產凈收入 5352 元,同比增長 0.7%;轉移凈收入 9965 元,同比增長7.8%。2 2.就業創業形勢穩定就業創業形勢穩定。2022 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 131.6 萬人。重點群體就業保障有力,幫扶 26.7 萬名困難人員實現就業。發放富民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 135 億元,支持成功自主創業42.8 萬人。(六)房地產市場低位運行,供求放緩1.1.房地
56、產開發投資增速下降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降。2022 年,全省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 1.2 萬億元,同比下降 7.9%。2.2.房地產市場銷售降幅收窄房地產市場銷售降幅收窄。2022 年,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持續負增長,從 6 月起,降幅開始收窄,1-12 月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 12115.2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26.8%,降幅較 1-5 月收窄 3.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 10165.1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29.2%,降幅較 1-5 月收窄 15.5 個百分點。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圖 14商品房施工和銷售變動趨勢專欄 2圍繞“五個聚焦”提升金融服務質效2022 年以來,受國內
57、外超預期因素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營主體困難增多。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人民銀行總行工作安排,及早布局、靠前發力,圍繞重點領域重點行業,聚焦普惠小微、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和助企紓困五個領域,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一、聚焦小微企業強化普惠金融服務一、聚焦小微企業強化普惠金融服務將強化貨幣政策工具運用與推動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四貸”長效機制相結合,促進普惠金融“增量、擴面、降價、提質”。通過積極拓展首貸、擴大無還本續貸、促進信用貸投放、推廣隨借隨還貸等方式精準引導金融機構擴大貸款發放;通過搭建首貸服務中心、開發數字
58、化金融產品等方式提升普惠小微融資便利度;建立金融顧問服務機制、常態化銀企對接機制、“政銀擔”合作機制,發揮普惠金融服務政策合力。二、聚焦低碳經濟發展綠色金融二、聚焦低碳經濟發展綠色金融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系統謀劃全省綠色金融發展思路,完善綠色金融配套政策,提升貨幣政策工具激勵效能,健全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對江蘇省綠色低碳15發展形成有力支撐。運用對接再貸款政策、與企業碳賬戶掛鉤的普惠型綠色金融產品“蘇碳融”,推動金融機構發放優惠利率貸款、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等,精準支持綠色企業名錄庫內的綠色企業。三、聚焦科技創新健全金融服務機制三、聚焦科技創新健全金融服務
59、機制針對科技創新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與特點,聯合江蘇省科技廳創設“蘇創融”政銀金融產品。完善科技金融組織體系,推動省內金融機構設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事業部或科技金融團隊,為科技創新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拓寬科技企業差異化融資渠道,指導省內金融機構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股權質押等業務品種,創新特色化、個性化科技信貸產品,滿足科技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四、聚焦鄉村振興強化三農金融服務四、聚焦鄉村振興強化三農金融服務緊緊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關鍵點。一方面,會同省科技廳、農業農村廳確定一批重點種業企業,開展金融支持種業振興專項行動,做好融資精準對接。支持和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為種業服務的金融產品,支
60、持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能力提升建設,大力推進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另一方面,指導全省金融系統進一步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金融支持,“因地施策”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發放更優惠利率、更長期限貸款,保障建設資金需求,高效有序推動江蘇高標準農田建設。五、聚焦助企紓困支持五、聚焦助企紓困支持經營主體經營主體恢復發展恢復發展積極參與“蘇政 40 條”“蘇政辦 22 條”和“惠農 16 條”等各項紓困政策制定,聯合相關部門編制政策措施服務指南,加大宣傳解讀力度,促進政策效應盡快顯現。同時,對重點群體實施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全省人民銀行系統指導金融機構對 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到期的中小微企業、
61、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等貸款,按市場化方式進行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力爭做到“應延盡延”;對受疫情影響的個人住房貸款、消費貸款,靈活采取合理延后還款時間、延長貸款期限、延遲還本等方式予以支持。三、預測與展望三、預測與展望2023 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江蘇省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省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科技創新支撐作用,加快實施產業基礎再造
62、。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充分展現江蘇“走在前、挑大梁、多做貢獻”的責任擔當。江蘇省金融業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精準有力貫徹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重點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制造業、綠色發展和能源保供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提質增效。持續深化金融改革,為轄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有力金融支持。16中國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總纂:郭新明王海龍統稿:李軍陳實鄧語菲執筆:黃靜宇招蕾王婕李
63、晨謝文涵李瑞提供材料:胡俊偉蘇怡童嘉欣劉源徐激倪清盧志強吳曉梅吳華茵17附錄:(一)江蘇省經濟金融大事記3月4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昆山市建設金融支持深化兩岸產業合作改革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5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省科技廳聯合印發“蘇創融”政銀金融產品工作實施方案,創設精準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與再貸款再貼現掛鉤的政銀金融產品“蘇創融”。4月2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金融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7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公布8個江蘇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示范區名單。7月16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若干措
64、施。8月1日,江蘇省第一部數字經濟領域的地方性法規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實施。11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支持南京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11月22日,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省級綠色金融創新改革試驗區試點工作的通知。11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江蘇共10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上榜,數量位居全國第一。18(二)江蘇省主要經濟金融指標表 1 2022 年江蘇省主要存貸款指標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19表 2江蘇省各類價格指數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20表 32022 年江蘇省主要經濟指標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