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咨詢:2024中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分析與展望報告-A股(滬深北交易所)(3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商道咨詢:2024中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分析與展望報告-A股(滬深北交易所)(38頁).pdf(3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 目錄 1.課題研究說明2.報告概要3.A 股上市公司 2024 年 ESG 信息披露概況分析3.1 指引強制披露范圍上市公司 2024 年 ESG 信息披露尚未實現全覆蓋,報告發布率為87.9%.5 3.2 A 股上市公司 ESG 報告數量持續增長,2024 年報告發布率達 38.8%.7 3.3 滬深兩市 ESG 報告發布數量穩步增長,其中深交所增幅顯著.8 3.4 A 股中 ICT、消費品、醫藥和工業行業 ESG 報告發布率近兩年處于行業末,ESG 管理及信息披露有待提升.9 3.5 A 股中以社會責任報告命名的報告數量加速下降,以 ESG 命名的報告占比達53.4%.10 4.滬深
2、 300 指數 2024 年 ESG 信息披露內容分析4.1 滬深 300 指數 ESG 報告發布近全覆蓋,2024 年發布率達 95.3%.11 4.2 社會責任報告將被替代,滬深 300 指數 CSR 報告占比降為 21.3%,側重結構化與數量化的新型 ESG 報告快速上升.12 4.3 滬深 300 指數愈加重視開展“自上而下”的管理,71.3%的報告披露董事會對 ESG 事宜的監管情況.14 4.4 滬深 300 指數 86.4%的報告披露重要性議題分析,下一步須按照指引“雙重重要性”原則重新評估.15 4.5 設定氣候變化管理目標的上市公司還在少數,44.1%的報告披露氣候變化目標.
3、17 4.6 滬深 300 指數ESG 數據表質量和透明度有所提升,51.7%的報告披露了連續三年數據 .20 4.7 25.2%的報告開展第三方鑒證,報告鑒證的價值有待提升.22 4.8 報告編制中 GRI 標準參考占比穩居第一,ISSB 準則參考嶄露頭角.23 5.對中國上市公司2024 年度 ESG 報告的建議5.1 對上市公司全面應用指引的時間建議.24 5.2 對上市公司全面應用指引的內容要點建議.26 6.附錄6.1 2024 年全部 A 股上市公司行業分類及 ESG 報告發布率.28 6.2 2024 年滬深 300 指數行業分類及 ESG 報告發布率.29 6.3 滬深 300
4、 指數近兩年 ESG 報告發布情況.30 1 1.課題研究說明商道咨詢連續 13 年開展中國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統計研究。2024 年,商道對報告定位進行升級,報告內容由“統計”轉向“分析與展望”,注重剖析數據背后的價值、洞見未來趨勢走向,并提供針對性應對策略,切實推動上市公司提升 ESG 信披質量。本手冊研究成果公開,歡迎關注 ESG 信息披露的人士就報告內容向我們提供反饋意見,幫助我們更好地完善手冊,服務于中國上市公司。您可以通過以下郵箱聯系編寫組: 編寫人員:張瑞環、馬源、石琳 審核人員:劉濤、王昕 發布時間:2024 年 7 月 版權聲明:本報告內容由商道咨詢發布,如其他機構、網
5、站或個人引用相關信息,須注明出處;未經書面授權,禁止用作商業用途。2 2.報告概要 近年來,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及 ESG 報告披露數量逐年上升,但缺乏統一的規范指引,報告質量良莠不齊。2024 年以來,滬、深、北三大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持續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以下簡稱指引)和財政部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相繼發布,旨在規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披露,推進中國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建設。商道咨詢連續 13 年開展中國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統計研究。為深入分析我國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的現狀與趨勢,商道咨詢對中國上市公司 2024 年 ESG 報告發布情況進行
6、研究,并重點聚焦于滬深 300 指數上市公司(以下簡稱“滬深 300 指數”)ESG 報告內容,分析出 2024 年 A 股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的主要結論如下:1)指引強制披露范圍上市公司 2024 年 ESG 信息披露尚未實現全覆蓋,報告發布率為 87.9%。2)A 股上市公司 ESG 報告數量持續增長,2024 年報告發布率達 38.8%。3)A 股中 ICT、消費品、醫藥和工業行業 ESG 報告發布率近兩年處于行業末,ESG 管理管理及信息披露有待提升。4)A股中以 社會責任報告 命名的報告數量加速下降,以 ESG 命名的報告占比達53.4%。5)滬深 300 指數 ESG 報告發
7、布近全覆蓋,2024 年發布率達 95.3%。6)滬深 300 指數 86.4%的報告披露重要性議題分析,下一步須按照指引“雙重重要性”原則重新評估。7)滬深 300 指數設定氣候變化管理目標的上市公司還在少數,44.1%的報告披露氣候變化目標。8)滬深 300 指數ESG 數據表質量和透明度有所提升,51.7%的報告披露了連續三年數據。由此可見,2024 年 A 股上市公司 ESG 報告發布數量保持穩步增長,但是報告質量尚不符合指引要求。指引應用的技術要點之一,是開展議題重要性分析,包括“財務重要性”和“影響重要性”。其中“財務重要性”議題披露要求更高,對這類議題的識別要求企業引 3 入業務
8、部門、財務部分參與議題分析流程,識別對企業短、中、長期的財務影響。商道基于本課題對 A 股上市公司當前 ESG 信息披露的分析,結合指引規定的上市公司強制披露的范圍和設置的過渡期安排,建議以下四種類別的上市公司可以采用不同的應用策略。以下行動建議,可供 A 股上市公司在編制2024 年度 ESG 報告時參考:對上市公司全面應用指引的時間建議:1)應當披露,且已發布 ESG 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上市公司,建議 2024 年 4 季度采取行動,應當在2024 年度 ESG 報告中全面地應用指引。2)應當披露,已發布 ESG 等報告,且市值居于市場前 5%的大型上市公司,建議即刻行動,應當在202
9、4 年度 ESG 報告中全面、深入地應用指引。3)應當披露,但尚未發布 ESG 等報告的上市公司,可在 2025 年度采取行動。4)對于計劃自愿披露的上市公司,可以擇機行動,但需要注意全面應用。對上市公司全面應用指引的內容要點建議:1)對 ESG指引的應用要有整體思維,做好管理流程準備,充分培訓形成企業內共識與合力。2)科學管理 ESG 議題,有全面性更有側重點,持續進行財務重要性定量分析。3)ESG 數據標準化、體系化管理。實現人才快速成長、標準體系的日趨成熟、工具配套持續迭代。4 3.A 股上市公司 2024 年 ESG 信息披露概況分析 近年來,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可持續發展
10、與責任投資理念在國內外飛速發展。2023 年 6 月 26 日,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兩項可持續信息披露準則,為企業可持續和氣候相關信息的披露提供了一致性的基礎框架,成為標志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里程碑事件。目前,全球 20 多個司法管轄區已經決定使用或正在采取措施,在其法律或監管框架內引入 ISSB 準則,這些司法管轄區占接近 55%的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占 40%以上的全球市值。中國的 ESG 發展也已駛入快車道,政府各監管部門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不斷推動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參與和實踐。2023 年以來,生態環境部碳主題相關政策密集發布,主要聚焦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
11、、碳數據計量與核算以及碳市場建設運行,推進氣候轉型的深入;2023 年 8 月,國資委辦公廳向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下發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ESG 專項報告編制研究課題成果,包含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ESG 專項報告參考指標體系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ESG 專項報告參考模板,推動加快建立統一的 ESG 信息披露標準,助力構建中國特色 ESG 體系;2024 年 4 月 12 日,在證監會統一部署下,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同時發布 上市公司自律/持續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分別為第 14 號、第 17 號和第 11 號),要求規定的指數樣本公司和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或環境
12、、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由此,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將更加規范與統一;5 月 27 日,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為中國企業提升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質量進一步明確了方向,也為 ISSB國際準則在中國的應用方向起到了定調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為深入了解我國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現狀,商道咨詢對中國上市公司 2024年 ESG 報告發布情況進行研究,并重點聚焦于滬深 300 指數 ESG 報告內容深入分析,洞悉中國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的現狀、主要特征和發展趨勢。*本研究中所指的 ESG 信息披露包括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管治(ESG)報告 可持續發展(SD)報
13、告和社會責任(CSR)報告。*本研究中所有涉及信息披露的數據均由商道咨詢團隊人工統計。5 3.1 指引強制披露范圍上市公司 2024 年 ESG 信息披露尚未實現全覆蓋,報告發布率為 87.9%4 月 12 日,滬、深、北三大證券交易所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指引的發布具有里程碑意義,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將逐步走向規范和強制。按照指引要求,上證 180 指數、科創 50 指數、深證 100 指數、創業板指數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在 2026年 4 月 30 日前發布 2025 年度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或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指引 也鼓勵其他上市公司自愿發布 ESG 報告,但若
14、選擇自愿發布,上市公司也應當遵循 指引的技術要求。截至 2024 年 6 月 10 日,上述范圍的上市公司共計 461 家。數據顯示:405 家上市公司發布 ESG 報告,發布率為 87.9%;56 家上市公司尚未發布,占比 12.1%;深證 100 指數、科創 50 指數、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和上證 180 指數公司 ESG 報告發布率分別為 98.0%、96.0%、95.6%和 92.2%,發布率均在 90%以上;創業板指數公司 ESG 報告發布率較低,為 67.0%。6 附表:指引強制披露范圍 2024 年尚未發布 ESG 報告的上市公司名單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證券
15、代碼 證券名稱 000301.SZ 東方盛虹 300567.SZ 精測電子 600009.SH 上海機場 000756.SZ 新華制藥 300568.SZ 星源材質 600426.SH 華魯恒升 002326.SZ 永太科技 300595.SZ 歐普康視 601689.SH 拓普集團 002399.SZ 海普瑞 300604.SZ 長川科技 601872.SH 招商輪船 002938.SZ 鵬鼎控股 300633.SZ 開立醫療 603203.SH 快克智能 300001.SZ 特銳德 300666.SZ 江豐電子 603260.SH 合盛硅業 300009.SZ 安科生物 300726.SZ
16、 宏達電子 603290.SH 斯達半導 300054.SZ 鼎龍股份 300775.SZ 三角防務 603392.SH 萬泰生物 300136.SZ 信維通信 300776.SZ 帝爾激光 603486.SH 科沃斯 300171.SZ 東富龍 300777.SZ 中簡科技 603517.SH 絕味食品 300223.SZ 北京君正 300803.SZ 指南針 603596.SH 伯特利 300390.SZ 天華新能 300861.SZ 美暢股份 603688.SH 石英股份 300438.SZ 鵬輝能源 300866.SZ 安克創新 603833.SH 歐派家居 300474.SZ 景嘉微
17、 301029.SZ 怡合達 605117.SH 德業股份 300487.SZ 藍曉科技 301035.SZ 潤豐股份 688339.SH 億華通 300496.SZ 中科創達 301095.SZ 廣立微 688347.SH 華虹公司 300502.SZ 新易盛 301207.SZ 華蘭疫苗 688777.SH 中控技術 300529.SZ 健帆生物 301308.SZ 江波龍 688981.SH 中芯國際 300558.SZ 貝達藥業 301358.SZ 湖南裕能 7 3.2 A 股上市公司 ESG 報告數量持續增長,2024 年報告發布率達 38.8%截至 2024 年 5 月 1 日,滬
18、、深、北三市 A 股上市公司共計 5,362 家。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上市公司共計 2,268 家,深圳證券交易所(簡稱“深交所”)上市公司共計 2,846 家,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計 248 家。截至 2024 年 6月 10 日,A 股共有 2,082 家上市公司發布 ESG 報告,較上年增長 368 家,發布報告的公司數量占全部 A 股上市公司數量的 38.8%,占比較上年增長 5.9%。其中,上交所的 ESG 報告發布率最高,為 49.9%;其次是深交所,其 ESG 報告發布率為33.2%。于 2022 年新成立的北交所 ESG 報告發布率最低,
19、為 2.8%。8 3.3 滬深兩市 ESG 報告發布數量穩步增長,其中深交所增幅顯著 自 2012 年以來,滬深兩市上市公司 ESG 報告發布數量逐年增長。2012-2020 年,ESG 報告數量增長較為平緩;2020 年之后,報告數量增長加速。數據顯示,2024 年滬深交易所 ESG 報告發布數量仍保持穩步增長;上交所同比增長 17.9%,深交所同比增長 25.5%。由此可見,滬深交易所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的勢頭良好,這離不開監管機構、交易所的推動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引領和推動。隨著指引的正式實施,未來滬深交易所 ESG 報告發布數量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3433844154234354284
20、755225686418559591,131 9 3.4 A 股中 ICT、消費品、醫藥和工業行業 ESG 報告發布率近兩年處于行業末,ESG管理及信息披露有待提升 不同行業對于 ESG 信息披露有不同的認知和態度,重點披露議題也因行業特點而有所不同,所以 ESG 報告往往也能反映不同行業企業在推動可持續發展與 ESG 治理方面的差異和水平。數據顯示,2024 年 A 股上市公司行業 ESG 報告發布率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金融業、公用事業和能源業,發布率分別為 91.3%、64.4%和 58.7%;ICT、消費品、醫藥和工業發布率處于行業末,行業發布率分別為 31.0%、35.1%、36.4%
21、和 37.3%。與上年相比,A 股各行業 ESG 報告發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行業最高發布率超過 90%,行業最低發布率超過 30%。其中,能源行業 ESG 報告發布率增長最為顯著,增長 11.5%。ICT、消費品、醫藥、工業行業企業基數較大,在推動 ESG 管理與信息披露實踐方面還需更多關注與重視,進而推動公司的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89.8%56.7%47.2%46.8%36.1%29.7%30.1%31.1%25.7%91.3%64.4%58.7%51.3%43.0%37.3%36.4%35.1%31.0%10 3.5 A 股中以社會責任報告命名的報告數量加速下降,以 ESG 命名的報告
22、占比達53.4%數據顯示,在已發布 ESG 報告的 2,082 家上市公司中:1,111 家上市公司發布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管治(ESG)報告,占比為 53.4%;696 家上市公司發布社會責任(CSR)報告,占比 33.4%;147 家上市公司發布可持續發展(SD)報告,占發布總數的 7.1%;128 家上市公司的報告以“社會責任”“ESG”“可持續發展”等關鍵詞組合命名,占比為 6.1%。與上年相比,以 ESG 命名的報告比例顯著上升,占比增長了 19.5%;可持續發展報告和以關鍵詞組合命名的報告數量也有所增長,占比分別增長 2.3%和 0.1%;而社會責任報告數量則加速下降,占比降低
23、21.9%。11 4.滬深 300 指數 2024 年 ESG 信息披露內容分析 滬深 300 指數是滬深 A 股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 300 只股票,能夠綜合反映滬深 A 股市場的整體表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滬深 300 指數 ESG 報告內容,重點關注公司在利益相關方溝通與重要性議題分析、氣候信息披露、溫室氣體績效與 ESG 數據方面的披露情況,深入分析 A 股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的質量和透明度。4.1 滬深 300 指數 ESG 報告發布近全覆蓋,2024 年發布率達 95.3%滬深 300 指數由 187 家上交所上市公司和 113 家深交所上市公司組成。截至
24、2024 年 6 月10 日,滬深 300 指數中共有 286 家上市公司發布 ESG 報告,占比 95.3%,其中,111 家為深交所上市公司,175 家為上交所上市公司。附表:2024 年滬深 300 指數尚未披露 ESG 報告上市公司名單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300223.SZ 北京君正 601138.SH 工業富聯 603290.SH 斯達半導 300496.SZ 中科創達 601689.SH 拓普集團 603392.SH 萬泰生物 600009.SH 上海機場 601799.SH 星宇股份 603486.SH 科沃斯 600426.SH 華魯恒
25、升 601872.SH 招商輪船 605117.SH 德業股份 601021.SH 春秋航空 603260.SH 合盛硅業 *注:本課題統計數據截至 2024 年 6 月 10 日,工業富聯已于 2024 年 6 月 27 日披露2023 工業富聯可持續發展報告書。12 4.2 社會責任報告將被替代,滬深 300 指數 CSR 報告占比降為 21.3%,側重結構化與數量化的新型 ESG 報告快速上升 數據顯示,在已發布 ESG 報告的 286 家上市公司中:132 家上市公司發布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管治(ESG)報告,占比 46.2%;63 家上市公司發布可持續發展(SD)報告,占比 22.
26、0%;61 家上市公司發布社會責任(CSR)報告,占比 21.3%;30 家上市公司的報告以“社會責任”“ESG”“可持續發展”等關鍵詞組合命名,占比10.5%。與上年相比,以 ESG 命名的報告比例顯著上升,占比增長 28.5%;可持續發展報告和以關鍵詞組合命名的報告數量也有所增長,分別增長 7.8%和 1.2%;而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數量驟降,占比降低 37.5%。指引 中已對上市公司 ESG 報告命名做了明確要求,即披露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或者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同時,已披露 ESG 報告的公司可免于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梢灶A見,未來標準化、結構化、數量化的新型 ESG 報告
27、將逐步替代傳統的社會責任報告。商道建議:當前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上市公司須進行一輪自我檢視,特別是對以品牌傳播17.7%14.2%58.8%9.3%46.2%22.0%21.3%10.5%0%20%40%60%80%20232024 13 為主要目的的 CSR 報告要早做準備,一則要著手編制ESG 數據績效表實現報告質量的突破性提升;二則要從報告編寫的人才、分管部門、整體工作流程方面考量是否能夠符合 指引提出的要求;三則正視 ESG 咨詢機構的作用,從全球 ESG 表現優秀的企業案例來看,在其 ESG 績效成長的過程中,優秀企業是將咨詢機構作為“教練”和“陪跑”以獲得管理工具和方法,而不是作為出租
28、車直達目的地。相關資料:第三條 上證 180 指數、科創 50 指數樣本公司、深證 100 指數、創業板指數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按照本指引及本所相關規定披露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或者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以下統稱可持續發展報告)。本所鼓勵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報告中涉及本指引規范內容的,須與本指引的相關要求保持一致。第六十條 根據本所相關規定應當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按照本指引規定披露或自愿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無須再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第六十三條 本指引自 2024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并設置下列過渡期安排:(一)按照本指引規定應當披露可持
29、續發展報告的上市公司應當在 2026 年 4 月30 日前發布 2025 年度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上市公司應當按照本指引要求提前做好相關技術、數據和內部治理等工作安排;(二)本所鼓勵上市公司提前適用本指引的規定披露 2024 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上市公司披露 2024 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報告內容應當符合本指引的相關要求。指引 14 4.3 滬深 300 指數愈加重視開展“自上而下”的管理,71.3%的報告披露董事會對 ESG事宜的監管情況 近年來,證券交易所等監管機構愈發重視董事會對于公司 ESG 事宜的監管。從企業內部視角而言,董事會負責管理公司的 ESG 管理事宜,對 ESG 管理工作的
30、高效決策、自上而下開展 ESG 工作有著較大推動作用。數據顯示,滬深 300 指數中共有 204 家披露董事會對公司 ESG 事宜的監管情況,占發布 ESG 報告公司總數的 71.3%。其中包括 78 家深交所上市公司,占比 38.2%;126 家上交所上市公司,占比 61.8%。與上年相比,披露董事會對 ESG 事宜的監管情況的公司數量增加 42 家,占比增加 13.4%。由此可見,滬深 300 指數公司對于董事會 ESG 監管的重視有所增加。近年來,證券交易所等愈發重視董事會成員參與 ESG 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從企業內部視角而言,ESG 治理架構是公司開展 ESG 管理的基礎。董事會負責管
31、理公司的 ESG 管理事宜,對 ESG 管理工作的高效決策、從上自下的細化及推動有著較大促進作用。在董事會的推動下,ESG 管理工作能更好地融入各部門的日常工作中,有助于公司防范 ESG 風險,實現自身穩健發展。050100150200250 15 4.4 滬深 300 指數 86.4%的報告披露重要性議題分析,下一步須按照指引“雙重重要性”原則重新評估 重要性議題的識別與分析是上市公司開展 ESG 信息披露的起點,而利益相關方是重要性議題分析的參考基礎以及主要的回應對象。數據顯示,在已發布 ESG 報告的 286 家上市公司中:86.4%的報告均披露了利益相關方溝通與重要性議題分析情況,與上
32、年相比占比增長14%;而兩者均未披露、僅披露利益相關方、僅披露重要性議題分析的報告均有所下降,占比分別降低 7.7%、5.8%和 0.5%。與上年相比,利益相關方溝通與重要性議題分析兼披露的上市公司增長顯著增長,占比增加14%;而“兩者均未披露”“僅披露利益相關方”“僅披露重要性議題”的公司均有所下降,占比分別降低 7.7%、5.8%、0.5%。由此可見,上市公司對于利益相關方溝通和重要性議題分析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但仍須按照指引“雙重重要性”原則重新評估。對此,指引中明確給出“財務重要性”和“影響重要性”的定義,便于上市公司對議題重要性進行判斷。同時,指引也明確了針對具有不同重要性議題的披露
33、要求,對于財務重要性議題的披露要求與 ISSB 準則等國際披露要求接軌。16 相關資料:第五條 披露主體應當結合自身所處行業和經營業務的特點等情況,在本指引設置的議題中識別每個議題是否預期在短期、中期和長期內對公司商業模式、業務運營、發展戰略、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融資方式及成本等產生重大影響(以下簡稱財務重要性),以及企業在相應議題的表現是否會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產生重大影響(以下簡稱影響重要性),并說明對議題重要性進行分析的過程。披露主體經識別認為本指引設置的議題對于其既不具有財務重要性,也不具有影響重要性的,應當按照本指引第七條的規定進行解釋說明。除本指引設置的議題外,披露主體還應當
34、結合所處行業特點、行業發展階段、自身商業模式、所處價值鏈等情況,識別并按照本指引的要求披露其他具有財務重要性或者影響重要性的議題。指引 附表:滬深 300 指數中利益相關方溝通與重要性議題分析均未披露的上市公司名單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000157.SZ 中聯重科 300033.SZ 同花順 600674.SH 川投能源 000768.SZ 中航西飛 300408.SZ 三環集團 600741.SH 華域汽車 000938.SZ 紫光股份 301269.SZ 華大九天 600926.SH 杭州銀行 002001.SZ 新 和 成 600000.SH 浦發
35、銀行 601006.SH 大秦鐵路 002049.SZ 紫光國微 600025.SH 華能水電 601059.SH 信達證券 002230.SZ 科大訊飛 600588.SH 用友網絡 601100.SH 恒立液壓 002252.SZ 上海萊士 600660.SH 福耀玻璃 601878.SH 浙商證券 002466.SZ 天齊鋰業 17 4.5 設定氣候變化管理目標的上市公司還在少數,44.1%的報告披露氣候變化目標“雙碳”戰略目標下,推動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已成為各行業關注的焦點,政府和監管部門也在努力推動企業關注氣候變化,提高氣候信息和溫室氣體相關信息披露的質量和透明度。針對滬深 300
36、指數氣候相關信息的披露,研究主要分析企業的氣候變化管理目標1和氣候風險與機遇識別情況。數據顯示,在已發布 ESG 報告的 286 家上市公司中:126 家公司披露氣候變化管理目標的情況(其中,深交所 45 家;上交所 81 家),占比44.1%;168 家公司開展氣候風險與機遇的識別(其中,深交所 56 家;上交所 112 家),占比58.7%。與上年相比,披露氣候變化管理目標和氣候風險與機遇識別的報告數量均有所增長,占比分別增長 13.8%和 21%。在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方面:225 家公司披露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范圍 1、范圍 2 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占比 78.7%,包括 88 家深交所
37、上市公司以及 137 家上交所上市公司。其中,有 63 家公司在披露范圍 1、范圍 2 數據的同時還披露范圍 3 排放數據,占比 1 此處氣候變化管理目標主要包括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碳中和目標。0306090120150180 18 22.0%。與上年相比,披露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公司數量增長 31 家,占比增長 14%。針對氣候相關信息的披露已成為企業 ESG 管理的重中之重。建議上市公司加強內部溫室氣體核查與管理,提升對于包括范圍三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實際統計應用能力,并探索氣候風險與機遇的定量測算實踐,進而為披露氣候變化對財務的影響信息提供支撐。相關資料:第二十一條 披露主體除按照本指引第二章
38、的規定披露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治理,戰略,影響、風險和機遇管理,指標與目標等內容外,還應當按照本節規定披露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信息。第二十二條 披露主體應當結合所識別的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評估公司的戰略、商業模式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并披露下列事項:(一)公司關于氣候變化對其戰略和商業模式影響的評估情況,以及應對相關影響的方法;(二)公司在評估其氣候適應性時考慮的重大不確定性因素;(三)公司在短期、中期和長期內為適應氣候變化調整其戰略和商業模式的能力。本所鼓勵有條件的披露主體采用情景分析等方式進行氣候適應性評估,并披露情景分析關鍵假設、分析過程等。第二十四條 披露主體應當核算并披露報告期內的溫室氣體
39、排放總量,并將不同溫室818811313720232024 19 氣體排放量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公噸數。披露主體應當披露溫室氣體范圍 1 排放量、范圍 2 排放量,鼓勵有條件的披露主體披露溫室氣體范圍 3 排放量。指引 20 4.6 滬深 300 指數ESG 數據表質量和透明度有所提升,51.7%的報告披露了連續三年數據 ESG 數據作為 ESG 信息披露的重要一環,是公司 ESG 管理成效的體現,高效的 ESG 數據管理有助于企業識別自身潛在的 ESG 風險,并有效評估與驗證環境、社會及管理系統的效益,能夠為投資者決策提供有效參考。數據顯示,在已發布 ESG 報告的 286 家上市公司中:14
40、8 家公司披露了ESG 數據表且有連續三年的數據對比,占比 51.7%;96 家公司有披露ESG 數據表但僅有 1-2 年的對比,占比 33.6%;42 家公司未披露ESG 數據表,占比 14.7%。與上年相比,“有數據表且有連續 3 年對比”的公司增加 32 家,占比增加 10.3%;而“有數據表僅有 1-2 年對比”和“無數據表”的公司均有所下降,占比分別降低 3.9%、6.4%。ESG 數據表是提升 ESG 報告質量和透明度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對此指引中也有相關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提高可持續發展相關數據收集、核算與分析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增強所披露數據的可靠性與可比性,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信
41、息披露質量。商道建議,上市公司應盡可能完整地披露 ESG 數據表,尤其是高重要性議題下的量化指標。與此同時,ESG 數據的披露也應注意其數據統計口徑的完整性,以及對于異動數據情況等的及時說明。41.4%37.5%21.1%51.7%33.6%14.7%21 相關資料:第六條 披露主體披露的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應當客觀、真實地反映披露主體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表現,不得進行選擇性披露,不得與依法披露的信息相沖突,不得誤導投資者及其他利益相關方,并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一)應當采用國家、地方、行業或公認的國際標準等規范的術語、單位和計量方法,且數據的測量與計算方法應當保持前后一致,便于披露主體不同時期量化
42、數據和信息的比較,以及不同披露主體之間信息的比較;(二)涉及數據引用的,應當注明來源,涉及專業術語的,應當對其含義作出通俗解釋;(三)數據的采集、測量與計算方法發生變化的,披露主體應當對相關數據進行追溯調整,并說明調整的情況與原因。追溯調整不切實可行的,披露主體應當說明原因。披露主體應當提高可持續發展相關數據收集、核算與分析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增強所披露數據的可靠性與可比性,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質量。指引 附表:滬深 300 指數中未披露ESG 數據表的上市公司名單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000157.SZ 中聯重科 300059.SZ 東方財富
43、600741.SH 華域汽車 000425.SZ 徐工機械 300408.SZ 三環集團 600809.SH 山西汾酒 000768.SZ 中航西飛 300782.SZ 卓勝微 600919.SH 江蘇銀行 000938.SZ 紫光股份 301269.SZ 華大九天 600926.SH 杭州銀行 000983.SZ 山西焦煤 600023.SH 浙能電力 601006.SH 大秦鐵路 002001.SZ 新 和 成 600025.SH 華能水電 601059.SH 信達證券 002007.SZ 華蘭生物 600089.SH 特變電工 601699.SH 潞安環能 002027.SZ 分眾傳媒
44、600150.SH 中國船舶 601838.SH 成都銀行 002049.SZ 紫光國微 600176.SH 中國巨石 601878.SH 浙商證券 002252.SZ 上海萊士 600233.SH 圓通速遞 601901.SH 方正證券 002311.SZ 海大集團 600460.SH 士蘭微 603806.SH 福斯特 002466.SZ 天齊鋰業 600588.SH 用友網絡 688041.SH 海光信息 002601.SZ 龍佰集團 600660.SH 福耀玻璃 688126.SH 滬硅產業 300033.SZ 同花順 600674.SH 川投能源 688256.SH 寒武紀-U 22
45、 4.7 25.2%的報告開展第三方鑒證,報告鑒證的價值有待提升 企業開展第三方鑒證往往是為了體現 ESG 報告的可靠性。數據顯示,在 286 份已發布的ESG 報告中:72 家公司提供了第三方鑒證報告(其中深交所 30 家,上交所 42 家),占比 25.2%。與上年相比,提供第三方鑒證的公司數量略有提升,增加了 9 家,占比增加 2.5%。由此可見,目前開展第三方鑒證的 A 股上市公司數量較少。從目前已披露的第三方鑒證內容來看,主要為“有限保證”的聲明。未來,報告鑒證的價值還須要進一步突破“有限保證”提升到“合理保證”,并詳細說明鑒證的范圍、方法和依據,有效提升鑒證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相關資
46、料:第五十八條 披露主體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可持續發展報告進行鑒證或審驗的,應當披露該機構的獨立性情況、與披露主體的關系、經驗和資質、鑒證或審驗報告。報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鑒證或審驗范圍、依據的標準、主要程序、方法和局限性、意見或結論等。指引 2530384202040608020232024 23 4.8 報告編制中 GRI 標準參考占比穩居第一,ISSB 準則參考嶄露頭角 數據顯示,滬深 300 指數中 ESG 報告編制參考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GRI Standards)的數量最多,占比 83.9%。從滬深兩地上市公司的依據標準來看,上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依據上交所上市公
47、司自律監管指引第 1 號規范運作和上交所編制指引編制 ESG 報告,占比 47.6%;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依據深圳證券交易所第 1 號-主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占比 30.8%。2023 年 6 月 ISSB 準則的發布成為全球 ESG 標準發展的里程碑事件,由圖表可知,已有不少企業領先在報告編制中參考 ISSB 準則(IFRS S1 或 S2),占比達 12.6%。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上市公司 ESG 報告仍在使用已經失效的標準,亦有報告參考很多標準但沒有一個達到深度應用,以上兩種情況都要引起重視。商道建議,上市公司可按照“1+N”的方式兼容全球標準。(1
48、即對應滬/深/北交易所的指引,N 為GRI 標準 MSCI 評級要求CDP 評級方法 等由各個利益相關方提出的要求);若上市公司屬于兩地上市的“A+H”股公司,則按照“2+N”的方式兼容全球標準。如無特定須求,建議企業盡量避免同時參考過多標準,而是注重對已參考標準的深度應用,提升報告披露的質量和針對性。8.7%9.4%12.6%17.1%18.5%20.3%20.6%25.2%30.8%32.2%42.7%47.6%83.9%0%10%20%30%40%50%60%70%80%90%24 5.對中國上市公司2024 年度 ESG 報告的建議 近年來,中國企業 ESG 報告發布數量逐年上升,但缺
49、乏統一的規范指引,報告質量良莠不齊。2024 年 5 月 1 日,隨著指引的正式實施,可以預見,A 股上市公司 ESG 報告的數量將大幅增長,同時在披露質量方面將顯著提升。4 月 29 日,證監會上市司相關負責人在參加中關村論壇“ESG 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平行論壇時表示,證監會將持續評估指引)的適應性,在加強規范中推動發展。證監會上市司相關負責人指出:指引是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考綱”,不是課外閱讀材料。既然是“考綱”,那就必然要接受“監考”,防止作弊、“漂綠”。對于多數上市公司而言,可持續發展報告并不是強制披露的,但不代表可以隨意披露。公司不能將公告作為“廣告”,把 ESG披露作為品牌營
50、銷的手段,借由 ESG 的“外衣”過度包裝,提供不準確的信息誤導投資者。5.1 對上市公司全面應用指引的時間建議 商道基于本課題對 A 股上市公司當前 ESG 信息披露的分析,結合指引規定的上市公司強制披露的范圍和設置的過渡期安排,建議以下四種類別的上市公司可以采用不同的應用策略。以下行動建議,可供 A 股上市公司在編制2024 年度 ESG 報告時參考:1)應當披露,且已發布 ESG 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上市公司,建議 2024 年 4 季度采取行動,應當在2024 年度 ESG 報告中全面地應用指引。應當披露,是指上證 180 指數、科創 50 指數樣本公司、深證 100 指數、創業板指
51、數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按照 指引 相關規定披露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或者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全面應用,指引是下一階段中國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的關注重點,全面應用意味著報告應當符合指引要求的報告原則、報告結構、議題內容與數據。交易所鼓勵上市公司提前適用指引規定披露2024 年度 ESG 報告,但提出“使用則必須符合”的要求,上市公司不能采取在 2024 財年部分使用,甚至只是修改報告名稱和框架的方式來過渡。指引也適當作了過渡期安排,上市公司第一次根據指引編制報告時,可以不披露相關指標的同比變化情況,對于定量披露難度較大的指標,也可以進行定性披露并解釋無法量
52、化披露的原因,即做到“不披露就解釋”的要求。25 2)應當披露,已發布 ESG 等報告,且市值居于市場前 5%的大型上市公司,建議即刻行動,應當在2024 年度 ESG 報告中全面、深入地應用指引。對市值位居前列的大企業,應當在 2024 財年全面、深入地應用指引,作為全市場的表率領先適用,基于當前監管機構已經開展了充分的培訓,建議在 2024 年的 3 季度就開始專項研究。通過大型上市公司對指引要點問題有深度的研究實例,為市場提供范例。為上市公司樹立標桿,進而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和投資價值提升。3)應當披露,但尚未發布 ESG 等報告的上市公司,可在 2025 年度采取行動??稍?025 年度
53、 ESG 報告中全面應用指引,此前建議進行充分準備,包括做好“雙重重要性”分析,加強對“應對氣候變化”“供應鏈安全”等重點、新議題的管理和內部總結,建好 ESG 數據管理體系;或提前至 2025 年全面應用指引。指引應用的技術要點之一,是開展議題重要性分析,包括“財務重要性”和“影響重要性”。其中“財務重要性”議題披露要求更高,對這類議題的識別要求企業引入業務部門、財務部分參與議題分析流程,識別對企業短、中、長期的財務影響。4)對于計劃自愿披露的上市公司,可以擇機行動,但需要注意全面應用。滬深交易所明確將根據指引執行情況適時評估擴大強制披露主體范圍,推動更多上市公司披露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報告。
54、因此對于計劃自愿披露的上市公司,可以擇機行動。但對于金融、醫藥、科技與先進制造等行業企業,以及 ESG 評級較高的上市公司應當提前研究并著力應用,做好人員、技術、數據和內部治理等工作安排,為在2025 年度 ESG 報告中全面應用指引做好準備。26 5.2 對上市公司全面應用指引的內容要點建議 1)對 ESG指引的應用要有整體思維,做好管理流程準備,充分培訓形成企業內共識與合力。要從 ESG 管理對公司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角度來思考如何應用指引,做好管理流程準備。盡早適應。指引構建了符合中國國情、規范統一的上市公司 ESG 披露規則體系,是一個里程碑性的文件。有條件的上市公司,應盡早適應指引新
55、披露要求。按照 1+N 原則確定標準。指引本身已經充分吸收和對標了國內外的先進標準,大大降低了企業使用的困難。但實際操作中還應當按照“1+N”的原則使用標準,1 即上市地的指引,N 為GRI 標準 MSCI 評級要求 CDP 評級方法等由各個利益相關方提出的要求(若為 A+H 兩地上市的公司則是“2+N”)2)科學管理 ESG 議題,有全面性更有側重點,持續進行財務重要性定量分析。制定議題手冊。上市公司內部應做好統籌,形成覆蓋指引披露要求的 ESG 議題手冊或指標手冊,并逐步采取數字化管理的方法。最佳實施方式是從第一年開始,就依據 指引并參考各標準原文,構建一套公司 ESG 披露項手冊,在此基
56、礎上持續運用和完善。近幾年,隨著 ESG 發展的深入,市場各方對于“應對氣候變化”“供應鏈安全”等重要性議題以及 ESG 數據管理愈加重視,對企業來說,少數具備重要性的議題管理與披露往往更能反映上市公司的 ESG 管理能力,也能夠為投資者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價值提供重要參考,對廣大上市公司而言,實際操作中應當具備重點議題深入和全面 ESG 議題管理的兩個維度。持續進行議題財務重要性定量分析。對于識別的“應對氣候變化”“供應鏈安全”等每個重要性議題,企業要長期分析其短期、中期和長期內對公司商業模式、業務運營、發展戰略、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融資方式及成本等產生的重大影響(“財務重要性”)。具
57、體對“重大影響”的判定維度,可以從影響發生的可能性以及財務影響的程度兩方面判斷。企業開展財務重要性分析可以循序漸進,從定性分析發展到定量分析,從初步定量分析發展到深入定量分析。27 3)ESG 數據標準化、體系化管理。實現人才快速成長、標準體系的日趨成熟、工具配套持續迭代。指引不論是“財務重要性”還是“影響重要性”的評估與分析,都需要企業具備較好的ESG 數據基礎。而很多上市公司 ESG 信息散落企業各部門,以手工收集為主,缺少規范的數據標準格式,不同時期的 ESG 數據缺乏可比性,遠未實現 ESG 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化。因此,上市公司應建立自上而下的標準化 ESG 數據管理體系,應用軟件工具
58、實現公司下屬多個事業部、子公司 ESG 數據的一體化管理,從而為下階段的量化分析、目標化管理打下基礎。但是,ESG 數據的管理是一個漸進過程,上市公司謹防一次投入高枕無憂的求大求全心態。當前各權威 ESG 標準正在持續迭代期間,而中國企業缺少漸進發展的過程,因此建議先上臺階再深入,先試點再鋪開,具體來說先通過一個功能模塊達成數據的標準化并進行合并報表全口徑收集,再延伸至供應鏈,同步研究企業的數據分析模型,在此過程中使用工具人才的成長、內外部標準體系的成熟、工具的迭代三者相輔相成。據悉,下一步,滬深北交易所在證監會統一部署下,將做好市場培訓等服務工作,適時制定更細化的披露指南,為上市公司執行指引
59、規定提供具體指導,并支持相關部門做好 ESG評級、指數開發和投資等工作。對于多地上市公司、受到 ESG 評級的公司,也應考慮兼容上市地和指引在內的多條標準進行高質量的信息披露。數據來源:1 全部 A 股公司、滬深 300 指數指數、上證 180 指數、科創 50 指數、深證 100 指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名單來源于東方財富 Choice.2 信息披露數據來源于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網站、企業官方網站、東方財富網等.3 本報告行業分類參考 GICS 全球行業分類標準(見附錄 6.1、6.2).4 滬深 300 指數近兩年 ESG 報告發布情況(見附錄 6.3).28 6.附錄 6
60、.1 2024 年全部 A 股上市公司行業分類及 ESG 報告發布率 注:本報告行業分類的界定與 GICS 行業分類對應。行業 對應的 GICS 行業分類標準 企業總數 行業發布率 金融 保險(4030)126 91.3%銀行(4010)綜合金融(4020)公用事業 公用事業(5510)135 64.4%能源 能源(1010)92 58.7%房地產 房地產(4040)113 51.3%原材料 原材料(15)841 43.0%工業 運輸(2030)1,331 37.3%資本品(2010)商業和專業服務(2020)醫藥行業 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3510)500 36.4%制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
61、3520)消費品 零售業(2550)952 35.1%耐用消費品與服裝(2520)汽車與汽車零部件(2510)消費者服務(2530)食品、飲料與煙草(3020)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3010)ICT 行業 半導體產品與設備(4530)1,272 31.0%軟件與服務(4510)技術硬件與設備(4520)媒體與娛樂(2540)電信業務(5010)29 6.2 2024 年滬深 300 指數行業分類及 ESG 報告發布率 行業 對應的 GICS 行業分類標準 企業總數 行業發布率 金融 保險(4030)49 100%銀行(4010)綜合金融(4020)能源 能源(1010)13 100%公用事業 公
62、用事業(5510)12 100%房地產 房地產(4040)7 100%醫藥行業 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3510)27 96.3%制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3520)ICT 行業 半導體產品與設備(4530)67 94.0%軟件與服務(4510)技術硬件與設備(4520)媒體與娛樂(2540)電信業務(5010)原材料 原材料(15)31 93.5%工業 運輸(2030)57 93.0%資本品(2010)商業和專業服務(2020)消費品 零售業(2550)37 91.9%耐用消費品與服裝(2520)汽車與汽車零部件(2510)消費者服務(2530)食品、飲料與煙草(3020)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3
63、010)30 6.3 滬深 300 指數近兩年 ESG 報告發布情況 注:2024 年 5 月 31 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對滬深 300 指數等指數樣本進行例行調整。由于本報告樣本數據截至 2024 年 5 月 10 日,故研究數據仍以調整前的公司樣本為準。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2023 2022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2023 2022 000001.SZ 平安銀行 600372.SH 中航機載 000002.SZ 萬 科 A 600406.SH 國電南瑞 000063.SZ 中興通訊 600426.SH 華魯恒升 000069.SZ 華僑城 A 600436.SH 片仔癀 000
64、100.SZ TCL 科技 600438.SH 通威股份 000157.SZ 中聯重科 600460.SH 士蘭微 000166.SZ 申萬宏源 600489.SH 中金黃金 000301.SZ 東方盛虹 600515.SH 海南機場 000333.SZ 美的集團 600519.SH 貴州茅臺 000338.SZ 濰柴動力 600547.SH 山東黃金 000408.SZ 藏格礦業 600570.SH 恒生電子 000425.SZ 徐工機械 600584.SH 長電科技 000538.SZ 云南白藥 600585.SH 海螺水泥 000568.SZ 瀘州老窖 600588.SH 用友網絡 00
65、0596.SZ 古井貢酒 600600.SH 青島啤酒 000617.SZ 中油資本 600606.SH 綠地控股 000625.SZ 長安汽車 600660.SH 福耀玻璃 000651.SZ 格力電器 600674.SH 川投能源 000661.SZ 長春高新 600690.SH 海爾智家 000708.SZ 中信特鋼 600732.SH 愛旭股份 000725.SZ 京東方 A 600741.SH 華域汽車 000733.SZ 振華科技 600745.SH 聞泰科技 000768.SZ 中航西飛 600754.SH 錦江酒店 000776.SZ 廣發證券 600760.SH 中航沈飛 0
66、00786.SZ 北新建材 600795.SH 國電電力 000792.SZ 鹽湖股份 600803.SH 新奧股份 000800.SZ 一汽解放 600809.SH 山西汾酒 000858.SZ 五 糧 液 600837.SH 海通證券 000876.SZ 新 希 望 600845.SH 寶信軟件 31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2023 2022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2023 2022 000877.SZ 天山股份 600875.SH 東方電氣 000895.SZ 雙匯發展 600886.SH 國投電力 000938.SZ 紫光股份 600887.SH 伊利股份 000963.SZ 華東醫藥 6
67、00893.SH 航發動力 000977.SZ 浪潮信息 600900.SH 長江電力 000983.SZ 山西焦煤 600905.SH 三峽能源 000999.SZ 華潤三九 600918.SH 中泰證券 001289.SZ 龍源電力 600919.SH 江蘇銀行 001979.SZ 招商蛇口 600926.SH 杭州銀行 002001.SZ 新 和 成 600938.SH 中國海油 002007.SZ 華蘭生物 600941.SH 中國移動 002027.SZ 分眾傳媒 600958.SH 東方證券 002049.SZ 紫光國微 600989.SH 寶豐能源 002050.SZ 三花智控
68、600999.SH 招商證券 002074.SZ 國軒高科 601006.SH 大秦鐵路 002129.SZ TCL 中環 601009.SH 南京銀行 002142.SZ 寧波銀行 601012.SH 隆基綠能 002179.SZ 中航光電 601021.SH 春秋航空 002180.SZ 納思達 601059.SH 信達證券 002202.SZ 金風科技 601066.SH 中信建投 002230.SZ 科大訊飛 601088.SH 中國神華 002236.SZ 大華股份 601100.SH 恒立液壓 002241.SZ 歌爾股份 601111.SH 中國國航 002252.SZ 上海萊士
69、 601117.SH 中國化學 002271.SZ 東方雨虹 601138.SH 工業富聯 002304.SZ 洋河股份 601155.SH 新城控股 002311.SZ 海大集團 601166.SH 興業銀行 002352.SZ 順豐控股 601169.SH 北京銀行 002371.SZ 北方華創 601186.SH 中國鐵建 002410.SZ 廣聯達 601211.SH 國泰君安 002415.SZ ??低?601225.SH 陜西煤業 002459.SZ 晶澳科技 601229.SH 上海銀行 002460.SZ 贛鋒鋰業 601236.SH 紅塔證券 002466.SZ 天齊鋰業
70、601238.SH 廣汽集團 002475.SZ 立訊精密 601288.SH 農業銀行 002493.SZ 榮盛石化 601318.SH 中國平安 32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2023 2022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2023 2022 002555.SZ 三七互娛 601319.SH 中國人保 002594.SZ 比亞迪 601328.SH 交通銀行 002601.SZ 龍佰集團 601336.SH 新華保險 002603.SZ 以嶺藥業 601360.SH 三六零 002648.SZ 衛星化學 601377.SH 興業證券 002709.SZ 天賜材料 601390.SH 中國中鐵 0027
71、14.SZ 牧原股份 601398.SH 工商銀行 002736.SZ 國信證券 601600.SH 中國鋁業 002812.SZ 恩捷股份 601601.SH 中國太保 002821.SZ 凱萊英 601607.SH 上海醫藥 002841.SZ 視源股份 601615.SH 明陽智能 002916.SZ 深南電路 601618.SH 中國中冶 002920.SZ 德賽西威 601628.SH 中國人壽 002938.SZ 鵬鼎控股 601633.SH 長城汽車 003816.SZ 中國廣核 601658.SH 郵儲銀行 300014.SZ 億緯鋰能 601668.SH 中國建筑 30001
72、5.SZ 愛爾眼科 601669.SH 中國電建 300033.SZ 同花順 601688.SH 華泰證券 300059.SZ 東方財富 601689.SH 拓普集團 300122.SZ 智飛生物 601698.SH 中國衛通 300124.SZ 匯川技術 601699.SH 潞安環能 300142.SZ 沃森生物 601728.SH 中國電信 300223.SZ 北京君正 601766.SH 中國中車 300274.SZ 陽光電源 601788.SH 光大證券 300308.SZ 中際旭創 601799.SH 星宇股份 300316.SZ 晶盛機電 601800.SH 中國交建 300347
73、.SZ 泰格醫藥 601808.SH 中海油服 300408.SZ 三環集團 601816.SH 京滬高鐵 300413.SZ 芒果超媒 601818.SH 光大銀行 300433.SZ 藍思科技 601838.SH 成都銀行 300450.SZ 先導智能 601857.SH 中國石油 300454.SZ 深信服 601865.SH 福萊特 300496.SZ 中科創達 601868.SH 中國能建 300498.SZ 溫氏股份 601872.SH 招商輪船 300628.SZ 億聯網絡 601877.SH 正泰電器 300661.SZ 圣邦股份 601878.SH 浙商證券 33 證券代碼
74、證券名稱 2023 2022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2023 2022 300750.SZ 寧德時代 601881.SH 中國銀河 300751.SZ 邁為股份 601888.SH 中國中免 300759.SZ 康龍化成 601898.SH 中煤能源 300760.SZ 邁瑞醫療 601899.SH 紫金礦業 300763.SZ 錦浪科技 601901.SH 方正證券 300782.SZ 卓勝微 601916.SH 浙商銀行 300896.SZ 愛美客 601919.SH 中遠???300919.SZ 中偉股份 601939.SH 建設銀行 300957.SZ 貝泰妮 601985.SH 中國核
75、電 300979.SZ 華利集團 601988.SH 中國銀行 300999.SZ 金龍魚 601989.SH 中國重工 301269.SZ 華大九天 601995.SH 中金公司 600000.SH 浦發銀行 601998.SH 中信銀行 600009.SH 上海機場 603019.SH 中科曙光 600010.SH 包鋼股份 603195.SH 公牛集團 600011.SH 華能國際 603259.SH 藥明康德 600015.SH 華夏銀行 603260.SH 合盛硅業 600016.SH 民生銀行 603288.SH 海天味業 600018.SH 上港集團 603290.SH 斯達半導
76、 600019.SH 寶鋼股份 603369.SH 今世緣 600023.SH 浙能電力 603392.SH 萬泰生物 600025.SH 華能水電 603486.SH 科沃斯 600028.SH 中國石化 603501.SH 韋爾股份 600029.SH 南方航空 603659.SH 璞泰來 600030.SH 中信證券 603799.SH 華友鈷業 600031.SH 三一重工 603806.SH 福斯特 600036.SH 招商銀行 603833.SH 歐派家居 600039.SH 四川路橋 603899.SH 晨光股份 600048.SH 保利發展 603986.SH 兆易創新 600
77、050.SH 中國聯通 603993.SH 洛陽鉬業 600061.SH 國投資本 605117.SH 德業股份 600085.SH 同仁堂 605499.SH 東鵬飲料 600089.SH 特變電工 688008.SH 瀾起科技 600104.SH 上汽集團 688012.SH 中微公司 600111.SH 北方稀土 688036.SH 傳音控股 600115.SH 中國東航 688041.SH 海光信息 34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2023 2022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2023 2022 600132.SH 重慶啤酒 688065.SH 凱賽生物 600150.SH 中國船舶 688111
78、.SH 金山辦公 600176.SH 中國巨石 688126.SH 滬硅產業 600183.SH 生益科技 688187.SH 時代電氣 600188.SH 兗礦能源 688223.SH 晶科能源 600196.SH 復星醫藥 688256.SH 寒武紀-U 600219.SH 南山鋁業 688271.SH 聯影醫療 600233.SH 圓通速遞 688303.SH 大全能源 600276.SH 恒瑞醫藥 688363.SH 華熙生物 600309.SH 萬華化學 688396.SH 華潤微 600332.SH 白云山 688561.SH 奇安信-U 600346.SH 恒力石化 688599.SH 天合光能 600362.SH 江西銅業 688981.SH 中芯國際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