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2024金融云網發展研究報告(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2024金融云網發展研究報告(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金融云網發展研究報告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2024 年 7 月I版權聲明本報告版權屬于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并受法律保護。轉載、編摘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報告文字或觀點的,應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將被追究相關法律責任。II編制委員會編委會成員:聶麗琴張海燕編寫組成員:趙春華李紅曼張倩倩馬超徐曉宇陳耿傅正李洪波王晨張強程鋒章平慶瑞葉官青編審:黃本濤周豫齊參編單位: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秘書處北京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網聯清算有限公司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凝思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銳捷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III前言前言云網是實踐數字戰略的
2、基礎設施主體,網絡聯接是行業和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基石。金融科技推動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入發展,云計算逐步成為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分布式架構成為金融業系統建設的大勢所趨,金融網絡也從傳統網絡向智能云網邁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把“布局先進高效的算力體系”作為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提供跨地域數據中心資源高效管理、彈性供給、云網聯動、多地多活部署能力”的任務要求。本報告聚焦多云分布式架構下的金融云網的網絡架構和關鍵技術研究。首先概述金融云網的戰略意義、政策和標準、應用創新、趨勢和挑戰,分析金融云網技術架構,提出多云互聯、彈性可擴展、服務體驗保障、安全可信、開放服務化等技術
3、要求,重點圍繞IPv6化、邊界協同、端邊協同、虛擬專網、無損以太、資源管控等熱點方向論述云網技術探索和應用實踐,最后給出未來展望。IV目錄目錄一、金融云網發展概述.1(一)金融云網是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底座.1(二)加強金融云網的政策和標準引導.1(三)金融云網的應用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果.2(四)云網發展技術趨勢.3(五)云網發展面臨挑戰.4二、金融云網技術架構.7(一)基于 IPv6+的金融云網架構.7(二)云網發展階段.9三、金融云網發展的技術探索及應用實踐.10(一)金融云網 IPv6 化.10(二)云網邊界協同能力.11(三)云網端邊智能協同.12(四)5G 行業虛擬專網.13(
4、五)無損以太網絡.14(六)云網資源管控.15四、未來展望.161一、金融云網發展概述(一)金融云網是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底座(一)金融云網是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底座隨著數字化轉型進程的深入,數字經濟已逐漸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數字中國建設上升為國家重要戰略目標。云計算和聯接是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只有將海量的數據和不竭的算力相聯接,釋放出數據的紅利和價值,數字經濟才能為各行各業提供澎湃動力,加速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云計算的特性在于IT資源的服務化提供,網絡的特征在于提供更加智能、靈活的聯接。聯接是支撐數字經濟的信息高速公路,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同
5、時,金融服務呈現出包括廣泛連接、實時在線、細粒度功能以及普惠服務在內的一系列新特性。金融行業在強調安全、高可靠、一致性等要素外,更加關注彈性、敏捷、耦合性、可擴展、快速響應以及可觀測等深層次能力。通過利用云計算、SDN等技術,讓云網變得更加敏捷和彈性,為金融行業提供全面的支撐保障能力,滿足新金融業務快速變化的需求。(二)加強金融云網的政策和標準引導(二)加強金融云網的政策和標準引導2022 年 12 月,國務院發布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 年),提出要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推動云計算廣泛、深度應用,促進“云、網、端”資源要素相互融合,智能配置。2023 年 4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
6、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2進 IPv6 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推動 IPv6與云計算等技術的融合創新,促進云計算和網絡協同發展。2021 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 年),把建設更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作為發展目標。綠色、智能、高可用金融數據中心建設布局日趨完善,高速泛在、融合互聯、安全可靠的金融網絡通信支撐保障能力全面加強,云管邊端高效協同、靈活調度、彈性部署的新型算力體系基本建成。同時,把“布局先進高效的算力體系”作為重點任務之一,提出“向多節點并行運行、數據分布存儲、動態負載均衡的分布式架構轉型,提供跨地域數據中心資源高效管理、彈性供給、云網聯動、
7、多地多活部署能力,實現敏態與穩態雙模并存、分布式與集中式互相融合?!苯鹑跇藴逝c產業創新進一步加快。2022 年 3 月,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立項金融業 IPv6 規模部署和深度應用技術規范和基于 SRv6 的金融廣域網絡技術要求兩項行業標準。2022 年 10 月,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報告(2022)正式出版,其中“安全泛在的金融網絡架設探索”一節提出 IPv6+金融廣域網創新案例。(三)金融云網的應用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果(三)金融云網的應用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果廣大金融機構高度重視金融云網相關技術創新和應用實踐,并涌現出很多有代表性的案例。2020年初,中國農業銀行完成了SR-MPLS到SRv
8、6的演進,在3金融行業成功完成最大規模SRv6部署上線。2021年,農行成功在骨干網核心節點和一級節點全面部署SRv6 Policy,開創了金融行業SRv6實踐的先河。2020年,中國建設銀行采用基于IPv6+的SRv6 Policy技術作為新一代智能骨干網的基礎協議,打造了一張智能、敏捷、極簡、彈性、可靠的云骨干網。2022年6月,建行北京分行接入網完成SRv6投產上線,是金融行業首個接入網應用SRv6技術的成功案例,取得了又一突破性進展。2023年4月,交通銀行與中國電信、華為在2023中國國際金融展上聯合發布5G金融云專網技術及應用白皮書,全面總結了交通銀行5G金融云專網在技術架構和應用
9、創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四)云網發展技術趨勢(四)云網發展技術趨勢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促進網絡新技術不斷涌現。網絡技術的發展同時也為云計算的普及起到了促進的作用。金融云網因云而生,基本分成云內、云間、入云三個部分。云內網絡以 VPC 為載體,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資源虛擬化,進行計算、存儲與網絡資源的靈活配置與管理,按需提供云服務能力。云間網絡提供多云多中心間的高效互聯,實現跨地域的云上云下數據可靠傳輸。入云指的是用戶通過專線、VPN、SDWAN、5G 等方式,實現簡單、靈活的入云連接。本報告重點針對金融云間網絡發展進行研究,探討在多云分布式架構下,金融云網的網絡架4構和關鍵技術,以
10、期為金融機構持續深入推進金融云網發展提供參考。當前,金融行業已從全面上云過渡到深度用云。上云已成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必選項。隨著金融行業業務上云的快速發展,云資源及架構越發復雜,如何把云、網絡、算力有機結合和一體化運行,是未來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技術發展目標。從云化技術看,需要引入云原生技術,實現業務邏輯和底層資源的完全解耦,通過面向服務的容器編排調度能力,實現服務編排面向算網資源的能力開放,實現對泛在計算能力的統一納管。從網絡協議看,“IPv6+”網絡創新體系是以 IPv6+技術為底座,在 IPv6 提供海量基礎聯接的基礎上,增加了 SRv6、隨流檢測等創新技術來提升網絡智能可編程能力。在金融
11、業開展“IPv6+”技術創新與融合應用試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融合模式應用場景,增強 IPv6 網絡對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從網絡能力看,需要持續推進網絡開放,探索基于可編程網絡架構、無損網絡、RoCE 等技術在金融網絡的應用等,增強網絡對敏捷業務提供的適配能力和承載能力。(五)云網發展面臨挑戰(五)云網發展面臨挑戰隨著金融數字化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通過高速信息網絡將自己的部分業務系統架設在云端。聯接企業信息系統的“云”和“網”在逐漸打破彼此界限,云網融合已經成為技術5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客戶需求變化的結果,需要通過金融多云部署、云邊協同、一體化服務等提升自身競爭優勢,提供
12、無處不在的金融服務。在此過程中,云對網絡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需求。1.連接挑戰1.連接挑戰金融行業從傳統集中式架構往分布式架構轉型,傳統金融IT 系統的“兩地三中心集中式架構”需向“多地多中心分布式架構”演進,業務逐漸上云,跨云分布式多地部署。云網融合時代的數據流量發生了顯著變化,除南北向流量外,云間東西向流量正在激增,需滿足多云多地高速互聯需求。隨著金融行業互聯網業務的發展,泛金融業務正在迅速增長,人臉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新型智慧網點等新業務不斷涌現,其數據流量對廣域網絡的帶寬、時延、業務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有金融行業企業分支的專線帶寬普遍較小,無法承載多樣化業務需求,需改善金融多元化業
13、務的用戶體驗、運維成本和效率。網絡需要具備廣覆蓋以及敏捷接入能力,隨時隨地提供金融服務能力。需要改變過去云和網獨立建設和運營的傳統模式,需建立云網融合的 ICT 基礎設施一體化運營的新理念,拉通云和網兩個基礎資源的規劃、建設和運維,滿足多云互聯、業務靈活接入需求。2.體驗挑戰2.體驗挑戰6如今的金融服務場景走向多樣化,用戶對于應用體驗的追求也在不斷提升。金融業務上云,網絡面向云業務持續提供可靠連接服務的能力,網絡需求差異性顯著。需提供與業務匹配的確定性質量,尤其是對于高等級業務提供高質量保證,從而滿足客戶對網絡質量的特定要求。通過多層冗余備用、QoS 機制、資源動態調度、網絡切片等技術實現多種
14、等級的服務。3.安全挑戰3.安全挑戰云計算正在不斷改變數據被使用、存儲和共享的方式,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進入云端,原有的安全物理邊界被打破,使傳統的基于邊界的網絡安全架構和防護機制難以發揮作用,需要重建多層次、多維度、多領域的零信任網絡安全架構。同時在端側,隨著海量 IoT 設備接入,現在的網絡不僅需要連接人,同時還要連接物,這些將導致更多的潛在威脅。未來的云網融合解決方案不僅要確保云和網的自身安全,同時可以向用戶提供云網場景下的安全服務,從網絡到業務構筑立體化的安全保障。4.服務化挑戰4.服務化挑戰云和網是金融數字化轉型的基石。網絡服務化是云網的內在要求。從云的視角看,一切功能都要服務化,網絡
15、和聯接也不例外。服務化的內涵包括簡化接口、自動化部署、故障快速閉環和開放可編程等。傳統網絡為滿足云的靈活多變需求,在智能化方面需要提升的能力,包括彈性伸縮、網絡可編程、故障快速發現和流量自動7切換、全局網絡資源動態優化等。網絡能力可拆解為原子能力,并可通過統一封裝,將這些原子服務能力進行組合和編排,被云業務所調用。二、金融云網技術架構(一)基于 IPv6+的金融云網架構(一)基于 IPv6+的金融云網架構金融機構應以建立新一代云網運營體系和推進數字化轉型為目標,打破網絡與 IT 的傳統職能壁壘,突破網絡分段管理模式和 IT 系統“煙囪式”架構,按照云、網、系統深度融合方式建立領先的運營體系。云
16、網融合是一個系統性架構設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建云網融合發展能力。1.多云互聯1.多云互聯多云全聯接的金融網絡需要提供高容量、高性能、高可靠的泛在智能承載,實現多地多云的覆蓋聯接、云應用感知和智能化調度等能力,滿足網隨云動、業務快速上云等訴求。(1)金融 IPv6+應用(1)金融 IPv6+應用“IPV6+”是 IPv6 下一代互聯網的升級,是面向 5G 和云時代的 IP 網絡創新體系?!癐Pv6+”在超寬、廣聯接、確定性、低時延、自動化和安全等多個維度全面提升 IP 網絡能力,可以滿足靈活組網、業務快速開通、用戶體驗優化、差異化質量保障、網絡運維簡化等需求。8以 SRv6 為例,SRv6 可
17、以與 IPv6 網絡無縫集成,具備簡化網絡協議、網絡可編程、跨域部署、流量工程、快速倒換等能力,實現金融機構多云智能調度的能力。(2)多介質混合接入,靈活調度(2)多介質混合接入,靈活調度隨著專線線路類型多樣化和分支機構業務的推陳出新,金融機構傳統廣域網無法實現線路資源的充分利用。在 MSTP 專線基礎上引入低成本線路,如 MV、5G、互聯網線路,通過動態選路方式最大化網絡資源利用率,保障業務應用的傳輸質量。2.彈性可擴展2.彈性可擴展金融機構從兩地三中心向多地多中心演進,因此云網架構設計需彈性擴展。隨業務發展可靈活、高效擴展,最大化保護網絡投資。應對流量增長網絡的擴展能力,以及面向應用級網絡
18、流量靈活調整能力。3.服務體驗保障3.服務體驗保障金融業務系統逐步上云后,需要網絡提供確定性體驗和差異化服務能力,保障業務的確定性時延、按需帶寬、高可用性。4.安全可信4.安全可信安全將成為云網融合發展的關鍵衡量要素,通過云、端、網3 個關鍵角色的安全方案聯動,實現網絡內生安全保障和高可信安全架構,將網絡安全能力服務化提供給云端、終端,增加網絡層級的安全保障。5.開放服務化5.開放服務化9從云網融合運營服務和生態發展角度,需要網絡不斷提升服務化開放能力,通過高內聚、低耦合的服務抽象與建模,業務接口 API 化,支持面向商業生態鏈的靈活集成,以及自動化業務發放和智能運維。通過引入異常主動感知、智
19、能根因定位等關鍵技術,大幅提升網絡運維的自動化程度,牽引網絡由人工運維走向智能運維,由被動運維走向主動運維。(二)云網發展階段(二)云網發展階段云網融合無法一蹴而就實現,需歷經多個發展階段。1.云網協同階段1.云網協同階段云和網在資源形態、技術手段、承載方式等方面彼此相對獨立,但可以通過兩者在云網基礎設施層的“對接”,實現業務的自動化開通和加載。云和網的資源布局無縫對接,云和網形成統一的資源視圖,網絡的拓撲、帶寬、流量和云的計算、存儲能力等可實時呈現。云和網可在管理平臺上無縫對接,能對異構網元和設備進行統一納管,初步實現自動化的開通、故障定位和排除能力。網絡提供與云業務相匹配的業務質量保障。云
20、和網能夠通過統一 API 實現能力的初步封裝。2.云網融合階段2.云網融合階段10云和網在邏輯架構和通用組件方面逐步趨同,在物理層打通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管理和服務調度的深度嵌入,實現云網能力的統一發放和調度。融入云原生技術,加速金融數字化轉型,結合傳統網絡的升級改造,提升網絡資源虛擬化占比。金融骨干網基本實現 IPv6單?;?。云和網可集中管理,實現對物理實體和虛擬實體的統一調度與可視化。故障時能夠對云網資源進行快速定位,并實現云網負載的自動切換。3.云網一體階段3.云網一體階段在基礎設施、底層平臺、應用架構、開發手段、運營維護工具等方面徹底打破云和網的技術邊界,計算、存儲和網絡三大資源融合,云網
21、資源和服務成為數字化平臺的標準件。云資源 100%以云原生方式提供,網絡資源全面支持云化服務模式提供云網資源及其相關數據可彈性擴展,可基于業務和應用所需全部自動化生成、動態調整、實時優化。IPv6 流量占據主導,基本形成端到端全 IPv6 網絡。實現對所需資源的統一抽象封裝、編排管理,內置 AI 能力,全自動化業務生命周期的資源配置和調度?;诮y一的云網資源,提供簡化的接口,實現層次化、服務化的全面能力封裝,實現云網能力可編程。三、金融云網發展的技術探索及應用實踐(一)金融云網 IPv6 化(一)金融云網 IPv6 化11近年來,金融機構積極推進 IPv6 部署實踐,已進入持續建設階段,持續開
22、展網絡、應用、終端的 IPv6 升級改造工作。從互聯網服務區逐步深入到內網網絡。金融廣域網是金融機構網絡的核心組成部分,支撐著金融機構總部、數據中心、分支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部分金融機構已通過“IPv6+”技術構建金融云網底座。通過 SRv6 實現網絡Underlay的IPv6單棧部署,提供Overlay隧道來承載IPv4/IPv6業務,滿足企業集團多業務統一承載要求。還具備強大的路徑編程能力和流量路徑智能調優能力,幫助業務實現流量初始路徑負載和帶寬擁塞路徑分裂,極大提高了廣域網專線帶寬的利用率。金融數據中心網絡普遍通過 VxLAN 技術構建網絡虛擬化,提供彈性伸縮網絡,Overlay 層面采
23、用 IPv4/IPv6 地址雙棧方式通過 VxLAN BGP EVPN 承載業務路由。未來逐步過渡到 IPv6 單棧,如 VxLANv6。金融網絡全面云化發展,通過虛擬化、容器化的技術手段,實現基于虛擬資源的敏捷部署和彈性伸縮。通過 IPv6+技術實現云網融合,多云調度、按需編排,智能選路。(二)云網邊界協同能力(二)云網邊界協同能力隨著分布式數據中心建設的推進,數據中心間流量不斷增大,需要通過部署大容量、無阻塞和低時延的 DCI 網絡,實現數據中心間東西向流量的快速轉發和高效承載。數據中心云計算網絡普遍采用 VxLAN 隧道技術,金融骨干網采用 SRv6 技術承載??鐢?2據中心互通,需要在
24、 Overlay 層面無縫銜接兩種協議,實現端到端的 Overlay 連通性。在數據中心和骨干網的邊界設備啟用VxLAN/SRv6 協議轉換功能,實現 VxLAN VPN 和 SRv6VPN 的平滑對接。通過骨干網核心節點之間部署 SRv6 DCI(VxLAN0verSRv6),實現跨中心資源共享以及應用多中心靈活部署,打通云上云下Overlay 網絡。(三)云網端邊智能協同(三)云網端邊智能協同云網邊端智能協同主要是解決計算和存儲等資源,通過網絡在云側、邊側、終端側的高效分布和智能協同,實現資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云邊協同旨在實現云資源和邊緣云在基礎設施資源、應用平臺、業務服務及數據上的
25、全方位協同,提供分布式算力,按需匹配各類業務場景對不同計算能力、交互時延等的需求。金融機構業務上收集中化,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少金融機構在探索區域中心建設,優化云資源多級分布,提升區域數據中心能力。多云協同意味著能夠在不同云平臺之間遷移應用程序,甚至可以同時跨多個云平臺運行應用程序。通過多云可以有效地控制負載和成本,提升數據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從而充分利用不同云服務提供商的能力,為企業提供一致的管理、運營和安全體驗。多云協同應重點關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多云管理平臺,需推動云服務 API 接口的標準化,實現不同公有云、私有云的統一操作;提升 PaaS/SaaS 云服務的協同能力,豐富多云
26、管理平臺的13服務目錄。二是跨云網絡互通,需提供對不同云服務商和云資源池的多種接入和互聯能力,保障不同云之間的網絡互通,實現多云和多網無縫對接。(四)5G 行業虛擬專網(四)5G 行業虛擬專網網絡技術的演進使得網絡帶寬、時延及可靠性、連接數等技術能力指標大幅提升,5G 網絡不僅僅是一張通信網絡,更是融合了云計算、邊緣計算、應用平臺等全面定制的綜合解決方案。5G 網絡原生具備 5G 網絡原生具備高帶寬、大連接、低時延和高安全性等諸多優勢,依托網元虛擬化、架構開放化和編排智能化的技術保障,能夠通過資源和能力定制化,提供綜合型、具備差異化能力和服務質量保障、靈活便捷的“專屬”網絡。5G 行業虛擬專網
27、逐漸成為各行業領域關注的焦點。金融機構以網絡可管可控能力為前提,積極探索與運營商合作構建 5G網絡。其中,5G 金融云專網作為一種新的 5G 商用技術架構,具備移動網絡的靈活性和便捷性,在安全、時延和帶寬保障上滿足業務承載需求,與金融現有網絡及業務管理體系無縫融合,有效降低網絡運營成本??蓱糜谝苿咏鹑?、固移備份、異地災備、機構互聯、流量分攤等場景,提升金融網絡對外服務保障水平。一方面,基于運營商 5G 網絡,通過網絡切片為每個用戶構建端到端的 5G 行業專網,承載 IPv4/IPv6 業務流量,實現全國跨地域互通?;诰W絡切片技術的虛擬專網可以實現可控的帶寬、時延以及網絡隔離能力,滿足不同業
28、務安全承載的需求。另一方面,145G和SD-WAN技術相結合。5G金融云專網作為SD-WAN的Underlay,具備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連接等特點,能滿足大部分金融業務場景。作為固定專線的災備線路或流量分攤線路,可與固定專線混合部署,通過 Overlay 隧道承載 IPv4/IPv6 業務流量。結合SD-WAN 的應用識別和智能選路能力,靈活配置線路資源,增強網絡對外服務質量保障能力。(五)無損以太網絡(五)無損以太網絡高速穩定的業務數據存儲及同城數據實時容災備份一直是金融 IT 生產系統中高可用的關鍵場景。傳統數據中心內集中式存儲與高性能計算采用 FC(Fiber Channe1)和 IB(
29、InfiniBand)等封閉技術體系和架構,難以實現 IPv6 互聯,也無法匹配數據中心云化發展訴求。IPv6 和以太網技術的創新應用給出了新的技術路徑選擇。借助 RoCEv2 技術實現業務、計算、存儲網絡的架構統一,數據中心網絡向全 IP 全以太化的超融合架構邁進,從而真正解決傳統數據中心網絡 IB、FC 技術體系下面臨的單個數據中心被多種技術、多張網絡割裂的問題,有效實現計算效率提升和單位算力能耗降低,對集約化、綠色化數據中心網絡建設具有積極意義。智能無損網絡從兩方面來提升應用性能。首先是網絡自身的優化,采用流量控制、擁塞控制及流量調度等技術,通過 AI 智能無損算法,解決“多打一”流量模
30、型下的瞬時突發擁塞導致丟包問題,提供“無丟包、低時延、高吞吐”的網絡環境,滿足分15布式應用的高性能需求,使整網吞吐最高、時延最低。其次是網絡與應用系統的融合優化,其關鍵點在于發揮網絡設備負責連通的天然物理位置優勢,與計算、存儲系統進行一定層次的配合,以提高應用系統的性能。(六)云網資源管控(六)云網資源管控面向云網一體的軟硬件資源的統一管理、操作和運營的系統。它能夠屏蔽云網在物理硬件、設備、底層基礎設施的差異化,并將其抽象為通用的能力與服務,支撐業務系統實現實時、按需、動態化的部署。數字孿生網絡(Digital Twin Network)是以數字方式構建物理網絡實體的虛擬孿生體,且可與物理網
31、絡進行實時交互映射的網絡系統。通過網絡數字地圖將網絡數據和應用深度結合,提供 AI 拓撲還原、業務交易路徑路況導航、跨云跨廠家全流分析等服務,提供更優的網絡數字化體驗。同時,以業務跨云跨 DC跨異構網絡自動化布放和運維能力,提升分布式業務上線效率,業務網絡體驗端到端保障,解決多云多 DC 異構網絡管控運維的難題。針對云網一體化后,云和網絡資源的跨層、異構所帶來的故障復雜性提高,需構建智能化的網絡故障自愈引擎,用于進行故障定位、根因分析、預測、優化、自愈等。采用人工智能的手段來輔助提升大規模資源的匹配調度,生成自適應智能規劃和調度策略與模型。能夠感知客戶需求和業務質量,將其自動轉換為對16于云網
32、資源的要求,并自動完成相應的網絡連接和 IT 資源配置,通過實時的網絡驗證與優化,實現面向客戶與業務服務的動態保障。四、未來展望隨著 ChatGPT 橫空出世,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成為熱議。算力正像水力、電力一樣成為公共基礎設施,成為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動能,算力網絡不再是狹義上的計算能力,而是集算力、存力、運力于一體的新型生產力。算力資源是面向 AI 的超算資源;存力是以存儲容量為核心,包含性能表現、協同發展、技術創新在內的綜合能力;運力是以網絡傳輸性能為核心,包含通信配套、傳輸質量、用戶情況在內的綜合能力。算力網絡的發展需要算力、存力、運力“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為了實
33、現多維資源的統一管控與調度,需采用算力網絡、區塊鏈等新技術構建面向多維、多方、異構的資源適配與交易體系。以滿足新興業務提出的“隨時、隨地、隨需”的多樣化需求,從而解決不同類型云計算節點規模建設后的算力分配與資源共享需求難題。算力網絡是云網融合發展的升級,是其在計算資源管理和調度方面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打通算力資源之間、算力資源與算力需求之間的通道,將算力連接,實現算力資源共享,為用戶提供綜合算力服務,將對網絡運營、算力服務、資源管控、業務創新等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依托計算和網絡兩大基礎設施,使能算17力服務,是響應國家產業政策、具備商業前景、順應技術演進趨勢的新方向,算力網絡的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及商業落地,需要產業各方共同努力。通過制定網絡架構和接口標準,形成業界統一的算力網絡技術體系,指引產業鏈各方進行產品開發、商用落地和運營維護,促成產業伙伴間高效合作與協同,促進算力網絡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