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金融運行報告(2024)(2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金融運行報告(2024)(20頁).pdf(2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廣東省金融運行報告(2024)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內容摘要2023年,廣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2023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為13.6萬億元,同比增長4.8%,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541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5.4萬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增加值7.6萬億元,增長4.7%。經濟運行主要呈以下特點:一是投資結構優化,消費總體平穩,外貿一是投資結構優化,消費總體平穩,
2、外貿穩中有進穩中有進。2023 年,廣東工業投資同比增長 22.2%,連續 36 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 33.3%;消費增長總體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4.7 萬億元,同比增長 5.8%;外貿頂住壓力,總體穩中有進,全年進出口總值 8.3萬億元,同比增長 0.3%。二是農業生產二是農業生產持續向好,持續向好,工業生產工業生產穩步回升穩步回升,服務業,服務業穩定恢復穩定恢復。2023 年,廣東糧食產量 1285 萬噸,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有力,農業強省建設取得新進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4.4%,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6.1%、3.2%
3、;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4.7%,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8.1%。三三是財政民生是財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保障有力有效,重點群體就,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業基本穩定。2023 年,廣東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 2000 億元,民生類支出占比超過七成;城鎮新增就業 139 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 5.3%,“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培訓 134 萬人次,農民工新增 117 萬人、總數達 4365 萬人。四四是居民收入平穩增長,物價水平是居民收入平穩增長,物價水平運行平運行平穩穩。2023 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9 萬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
4、 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 6.5%;廣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 0.4%。五五是是房地產市場政策支房地產市場政策支持加強持加強,積極因素不斷積累積極因素不斷積累。2023 年,廣東房地產開發投資 1.3 萬億元,房地產施工面積 8.3 億平方米,房地產竣工面積 8017 萬平方米。2023 年,廣東金融系統加大穩健貨幣政策落實力度,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持續釋放利率市場化改革效能,推動金融總量合理增長,信貸投向結構更加優化,綜合融資成本穩步下降,為廣東經濟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是落實好穩健貨幣政策一是落實好穩健貨幣政策,推動信貸合推動
5、信貸合理理增長增長。實施好兩次降準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2023 年,廣東社會融資規模增量 3.1 萬億元,占全國增量的比重為 8.8%,本外幣各項貸款全年增加 2.4 萬億元。二是優化二是優化政策政策資金供給資金供給,推動推動信貸更多投向信貸更多投向重點領域重點領域及薄弱環節及薄弱環節。截至 2023 年末,全省綠色貸款余額超過 3 萬億元,同比增長 43.4%;科技型中小企業、普惠小微貸款、涉農貸款和先進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 23.1%、22.8%、21.4%和 37.4%,均明顯高于各項貸款增速。三三是
6、是發揮利率市場化改革效能發揮利率市場化改革效能,引導引導社會綜合社會綜合融資成本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穩中有降。2023 年 12 月,廣東省金2融機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4.70%,同比下降 0.25 個百分點,其中小微企業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分別下降 0.16 個、0.35 個百分點。2023 年,廣東金融系統為經濟恢復發展提供有力有效金融支持,全省金融業增加值突破 1.2 萬億元,金融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一是銀行業一是銀行業運行平穩運行平穩。截至 2023 年末,銀行業資產總額 38.6 萬億元,同比增長 9.8%;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 8.9%、9.5%。二
7、是證券業和保險業二是證券業和保險業有序有序發展。發展。證券市場助力企業拓寬融資渠道,2023 年全年新增 A 股上市公司 51 家,廣東企業通過三大證券交易所實現直接融資超萬億元。保險保障擴面增效,2023 年實現保費收入 6556 億元,同比增長 11.2%。三三是金融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用好用足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支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民營小微、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霸儋N現+綠票貼現+數字人民幣”業務試點落地,“粵科融”支小再貸款專項額度、“智鏈通”“綠鏈通”“科創貼”“云碳貼”等再貼現專項支持計劃接續創設,貨幣政策工具“首貼戶”“首享
8、戶”拓展等專項行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服務創新開展,375 個首貸服務中心(專窗)陸續開辦,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四四是是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率先開展地方金融組織批量接入征信系統的新模式試點工作,覆蓋全部放貸類地方金融組織。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助力破解企業融資抵質押難題,全年促成融資 10551 筆,金額 893 億元,其中近 85%的資金流向中小微企業。移動支付下沉鄉鎮三年工作順利啟動,積極探索“移動支付+便民生活”場景模式,創新搭建“移動支付+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實現移動支付應用鄉鎮全覆蓋目標。截至 2023 年末,廣東(不含深圳)累計建設并驗收移動支付下
9、沉達標鎮 765 個。五五是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深化是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深化。2023 年,廣東跨境人民幣結算額達 7.4 萬億元,同比增長 25.1%,占同期本外幣跨境結算的 53.1%,較上年度提高8.7 個百分點,人民幣成為全省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翱缇忱碡斖ā?、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跨國公司本外幣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私募股權跨境投資等試點取得新成效。2024 年,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特別是經濟外向度高,受外部環境沖擊影響更直接;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新動能培育有待加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局面尚未扭轉,民生領域還存在
10、不少短板。但廣東發展的韌性強、活力足、潛力大,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廣東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廣東金融系統將精準有效地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好支撐。保持融資和貨幣總量合理增長,助力實現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的綜合效應。繼續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激
11、勵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抓好金融支持民營經濟 25 條舉措落實,持續做好鄉村全面振興金融服務工作,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斷鞏固貸款利率下降成果,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穩步推進區域金融改革創新,加快金融對外開放,不斷優化外匯服務與管理,繼續推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3目錄一、經濟運行情況一、經濟運行情況.5(一)需求端平穩恢復,雙循環效率提升.5(二)供給端加快復蘇,工業生產穩中向好.6(三)消費價格總體穩定,生產價格小幅下行.7(四)財政保障民生有力,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12、.7(五)房地產市場政策支持加強,積極因素不斷積累.8(六)“雙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持續推進.8二、金融運行情況二、金融運行情況.10(一)銀行業運行平穩,貨幣金融環境良好.10(二)證券市場有序發展,直接融資規模持續擴大.13(三)保險業創新深化,有力保障社會民生.13(四)社會融資規模穩步擴大,金融市場功能不斷強化.13(五)貨幣信貸政策效益持續顯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14(六)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深入踐行金融為民.15三、預測與展望三、預測與展望.15附錄:附錄:.17(一)2023 年廣東省經濟金融大事記.17(二)2023 年廣東省主要經濟金融指標.18專欄專欄 1落實習
13、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9專欄 2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為科技型企業轉型升級“引活水”“通渠道”.12表表 12023 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情況表.10表 22023 年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各利率區間占比情況表.11表 32023 年證券業基本情況表.13表 42023 年保險業基本情況表.13表 52023 年金融機構票據業務量統計表.14表 62023 年金融機構票據貼現、轉貼現利率統計表.14圖圖 1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5圖 2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率.5圖 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率.5圖 4外貿進出口變動情況.6圖 5實際使用外資及其增長
14、率.64圖 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增長率.7圖 7居民消費價格和生產者價格變動趨勢.7圖 8財政收支狀況.7圖 9商品房施工和銷售變動趨勢.8圖 10廣州市和深圳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變動趨勢.8圖 11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增長情況.10圖 12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長情況.11圖 13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增速變化.11圖 14金融機構外幣存款余額及外幣存款利率.11圖 15社會融資規模分布結構.145一、經濟運行情況2023 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苦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廣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省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2023 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為13.
15、6 萬億元,同比增長 4.8%。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圖 1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一)需求端平穩恢復,雙循環效率提升1.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恢復穩步恢復。2023 年,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2.5%。工業投資在系列政策支持下延續較強增勢,同比增長 22.2%,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 33.3%,較上年提高 5.4 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好增長勢頭,同比增長 20.7%。新動能領域投資增長較快,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 22.2%,先進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 18.2%。專項債擴容提速等系列政策落地生效,帶動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 4.2%,較上年提高 2.2 個百分點,保持進一步回升
16、態勢。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圖 2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率2.消費增長總體平穩消費增長總體平穩。2023 年,廣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4.7 萬億元,同比增長 5.8%,其中,商品零售增長 3.5%。鄉村消費恢復優于城鎮,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 9.2%,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 5.3%。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接觸性聚集性消費迅速恢復,住宿業、餐飲業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 20.3%、15.0%。在促消費系列支持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30.3%。網上零售為消費市場平穩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全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 9.4%,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1
17、3.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 13.4%。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圖 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率3.外貿穩中有進外貿穩中有進。2023 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穩、外需走弱、價格下跌、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等多重不利因素,廣東外貿頂住壓力,6總體穩中有進、好于預期,全年進出口總值 8.3萬億元,占全國的 19.9%,在全國外貿大局中發揮出“主力軍”“壓艙石”作用。其中,出口同比增長 2.5%,進口同比下降 3.6%。貿易結構持續優化,2023 年,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6%,占進出口總額比重較上年提高 2.9 個百分點。新業態新模式活力彰顯,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
18、能蓄電池等產品出口同比分別增長 229%、15.9%、22.6%。貿易伙伴更趨多元化,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 3.0 萬億元,占進出口總值 36.6%;對拉美、非洲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 7.5%和 3.9%。民營企業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較上年提高 3.3 個百分點至 60.7%。對外投資規模持續擴大。2023 年,廣東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238億美元,同比增長7.8%。全省實際使用外資 1592 億元,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 2.2 萬家,同比增長 62.3%。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圖 4外貿進出口變動情況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圖 5實際使用外資及其增長率(二)供給端加快復蘇,工業
19、生產穩中向好2023 年,廣 東 三 大 產 業 結 構 比 重 為4.1:40.1:55.8,其中第三產業比重較上年提高 0.8個百分點。三大產業恢復發展良好,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4.8%、4.8%、4.7%。1.農業生產農業生產持續向好持續向好。2023 年,廣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0.9 萬億元,同比增長 5.0%,農業基本盤穩中向好。全省糧食播種面積 3344 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糧食總產量 1285 萬噸。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有力,豬肉產量同比增長 6.5%。新建成高標準農田 170 萬畝,墾造水田 5.3 萬畝。鄉村振興成效顯著,全省新建和改造提升農村公路 6958
20、公里,新增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 3個、累計達 7 個,改造農村公路危舊橋梁 240 座,推動農村規?;┧こ谈采w率提升至 83%,惠及 5200 多萬群眾?!鞍倏h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持續推進,農業強省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創建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2 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3 個,112 個鎮入選全國千強鎮。2.工業生產穩步回升工業生產穩步回升。2023 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4.1 萬億元,同比增長 4.4%。重點行業提供穩定支撐,三大支柱產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3.6%、9.5%、11.2%。新動能產業發展勢頭較好。
21、2023 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較好,增加值同比增長 83.3%。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 31.5%,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 6.1%?!按笃髽I”培優增效行動初見成效,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 132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1528家,19 家企業進入世界 500 強,推動“個轉企”1.9 萬家、“小升規”超 7000 家,超過 9300 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重點行業效益貢獻突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 19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9%,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 14.0%,汽車制造業同比增長 8
22、.5%。2023 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 1.1 萬億元,同比增長 11.2%。7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圖 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增長率3.服務業服務業穩定穩定恢復恢復。2023 年,廣東服務業增加值 7.6 萬億元,同比增長 4.7%;其中,現代服務業同比增長 4.9%,占服務業比重達 64.9%。金融業保持穩健運行,全年實現增加值 1.2 萬億元,同比增長 7.1%。隨著疫情轉段經濟恢復發展,消費服務市場回暖帶動服務業收入增長。2023 年,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 5.0 萬億元,同比增長 8.1%,其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同比增長38.6%。4.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建設建
23、設持續提升。持續提升。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1,超額完成林分優化提升、森林撫育提升“兩個 200 萬畝”任務,新建成森林鄉村 104 個、碧道 1064 公里。推進華南國家植物園和 4 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建設,PM2.5 平均濃度為 21 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 94.8%,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1.9%,新建城鎮污水管網超 8000 公里,新增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 4100 噸。百萬噸級氫基豎爐項目在湛江寶鋼點火投產,同等規模鐵水產量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50 萬噸以上。開工建設陸豐核電 6 號機組和肇慶浪江、惠州中洞抽水蓄能項目,惠州太平嶺核電二期獲批核準,
24、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 62.6%。(三)消費價格總體穩定,生產價格小幅下行1.居民消費價格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穩定保持穩定。2023 年,廣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 0.4%,漲幅較上年回落1包括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1.8 個百分點??鄢称泛湍茉磧r格的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 0.8%,漲幅保持穩定。2.工業品價格工業品價格回落回落。2023 年,廣東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 1.5%,較上年回落 4.5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4%,較上年回落 6.5
25、個百分點;工業品價格漲幅剪刀差較上年收窄至 0.9。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圖 7居民消費價格和生產者價格變動趨勢(四)財政保障民生有力,重點群體就業穩定1.財政收支財政收支運行平穩運行平穩。2023 年,廣東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4 萬億元,同比增長 4.3%,其中,落實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 2000 億元。持續加強民生保障,2023 年,廣東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1.9 萬億元,其中,民生類支出 1.3 萬億元,占比超過七成。新增專項債券 4633 億元,近八成落實到交通、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圖 8財政收支狀況82.重點群體就業保
26、持穩定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2023 年,廣東城鎮新增就業 139 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3%?!盎洸藥煾怠薄皬V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培訓 134 萬人次,在廣東就業的農民工新增 117 萬人、總數達 4365 萬人。3.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2023 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9327 元,同比增長4.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 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 6.5%,較城鎮居民高出 2.3 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 2022 年的 2.41:1 縮小至 2.36:1。(五)房地產市
27、場政策支持加強,積極因素不斷積累1.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2023 年,廣東房地產開發投資 1.3 萬億元,同比下降 10.0%。其中,商品住宅投資下降 9.2%。廣東房地產施工面積 8.3 億平方米,同比下降 6.4%。商品房銷售面積 9622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9.2%;商品房銷售額 1.5 萬億元,同比下降 4.6%。重點城市房價有所調整。廣州和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 3.0%和 3.6%,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 5.2%和 3.1%。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圖 9商品房施工和銷售變動趨勢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圖 10廣州市和深圳
28、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變動趨勢2.積極推動積極推動構建構建廣東房地產廣東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發展新模式。因城施策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落地“認房不認貸”、降低最低首付比例和利率下限政策、優化限購和稅收政策。完成 19 個非熱點城市的住房套數認定標準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調整優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累計為全省超 460 萬客戶辦理存量首套房貸款利率下調業務,預計每年向居民家庭讓利211 億元,有效改善居民資產負債情況。(六)“雙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持續推進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浉郯拇鬄硡^被賦予“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29、”的全新定位。扎實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深中通道主線全線貫通,琶洲港澳客運碼頭投入運營。全面加強規則機制“軟聯通”,108 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粵港跨境通辦,“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經珠港飛”、人才簽注、利率“互換通”等落地實施。大力推進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綜合改革試點 22 條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獲全國推廣。扎實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推動出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實施“橫琴金融 30 條”“前海金融 30 條”,橫琴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鼓勵類產業目錄等9順利落地;河套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順利開園,首批 16 家香港科創
30、機構、企業及服務平臺入駐。專欄 1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2023 年,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作用,有力落實省委省政府“1310”戰略部署2,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不斷深入,持續為地方高質量發展貢獻金融力量。一、一、“增供給、強服務增供給、強服務”,不斷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不斷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一是持續提升政策工具支持效果。指導銀行機構用好央行政策資金,強化對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資金供給,2023 年,轄內金融機構運
31、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向涉農領域發放優惠利率貸款 316 億元。指導地市分行用好用足各類支持政策,形成了肇慶市“貨幣政策工具+財政全額貼息”的產業鏈融資產品“鄉村振興貸”、汕尾市“貨幣政策工具+風險補償基金”的農村產權專屬融資模式、韶關市“貨幣政策工具+涉農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等合作模式。二是完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體系。推動設立廣東省鄉村振興融資風險補償資金,以風險補償資金撬動信貸資金支持農業產業發展,截至 2023 年末,廣東省鄉村振興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授信金額達 127 億元。指導轄內金融機構開展“千人助鎮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實現對全省 901 個被幫扶鄉鎮派駐“金融助理”全覆蓋,累計為
32、 1500 多個駐鎮幫扶項目提供融資服務。指導云浮市銀行機構持續選派“金融顧問”進村入戶,打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截至 2023 年末,全市“金融顧問”累計走訪客戶 9.5 萬戶次,對有效信貸需求客戶發放貸款 49 億元。三是金融支持“組合拳”助力打響特色農業品牌。指導茂名市通過強化系統謀劃、創新引領、風險保障三大舉措彌補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短板,截至 2023 年末,茂名荔枝產業貸款余額 30 億元,同比增長62.5%。支持茂名當地金融機構創新“荔枝貸”“荔枝粵農擔貸”等,服務荔枝種植、深加工、電商銷售,破解缺乏抵押物和信用不足等融資難題。二、二、“促融合、推創新促融合、推創新”,支
33、持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支持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一是用足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增加產業發展金融供給。2023 年以來,指導湛江、陽江等地市單列海洋牧場領域再貸款額度,發揮工具結構引導作用,加大涉海重點領域信貸投放。湛江市創新海洋牧場企業“一戶兩主辦銀行”對接模式,單列再貸款額度專項支持海洋牧場產業發展,截至 2023 年末,轄內 6 家農商行累計運用專項額度資金發放貸款 1.2 億元。陽江市創新“支農再貸款+海洋牧場”融資服務專用方案、“再貼現+海洋牧場票據融資”等產品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將更多信貸資源投向海洋經濟,2023 年新增投放支農、支小再貸款 11 億元,再貼現 0.2 億元
34、,助力海水養殖、種植、捕撈、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二是鼓勵創新涉海金融產品,做好產業融合發展金融服務。結合海洋牧場相關種業育苗、深海養殖、水產品加工、冷鏈物流等產業鏈特點,引導金融機構一產一策創新“漁民貸”“預制菜貸”“漁業極速貸”等特色產品。運用科技創新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為育種、農機研發等技術攻關企業及“光伏+海洋牧場”“風電+海洋牧場”等產業融合發展領域提供信貸支持,累計發放有關貸款 232 億元。三、三、“建基礎、提質效建基礎、提質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一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信貸支持,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引導銀行機構持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信貸
35、投入,截至 2023 年末,廣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余額 3328 億元,同比增長 32%。引導金融機構運用碳減排支持工具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助力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截至 2023 年末,向粵東西北地區發放碳減排貸款 602 億元,惠及企業 160 家,預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932 萬噸。二是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通過建設信息共享數據庫和覆蓋全省主要涉農金融機構的服務網絡,高標準建設完善“農融通”平臺。截至 2023 年末,“農融通”平臺為 1062指錨定一個“走在前列”總目標,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奮力實
36、現“十大新突破”。10個縣(區)提供服務,基本實現有信息共享與應用需求的縣(區)全覆蓋。引導金融機構以信用信息為基礎發現客戶、創新產品、動態管理信用風險,開展信用村“整村授信”,積極探索“整園授信”“整域授信”等普惠金融新模式。截至 2023 年末,累計對 1.7 萬個信用村開展“整村授信”,金額 3684 億元,惠及涉農主體 108 萬個;對 107 個農業園區和 21 個海洋牧場“整園授信”“整域授信”。二、金融運行情況2023 年,廣東金融總量處于合理適度區間,對重大項目、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為經濟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2023 年,全省實現金融業增加
37、值 1.2萬億元。(一)銀行業運行平穩,貨幣金融環境良好1.銀行業銀行業資產穩步增長資產穩步增長。截至 2023 年末,廣東銀行業資產總額 38.6 萬億元,同比增長 9.8%。大型商業銀行加快數字化轉型,資產總額同比增長 14.3%。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抓住鄉村振興發展機遇,資產總額同比增長 6.4%。表 12023 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情況表注:營業網點不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等金融機構總部數據;大型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新型農村機構包括村鎮銀行、貸款公司
38、、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公司;“其他”包含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深圳監管局。2.存款存款增長總體穩定增長總體穩定。截至 2023 年末,廣東中外資銀行業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 35.1 萬億元,同比增長 8.9%,增速較上年回落 1.1 個百分點;全年增加 2.9 萬億元,同比少增 423 億元。分主體看,住戶存款增加 1.3 萬億元,同比少增 2815億元,其中,活期存款增加 533 億元,同比少增4781 億元;企業存款增加 7941 億元,同比少增2873 億元,其中,活期存款減少 2305 億元,同比少增 25
39、52 億元。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圖 11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增長情況3.貸款增長平穩貸款增長平穩。截至 2023 年末,廣東中外資銀行業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 27.2 萬億元,同比增長 9.5%,比年初增加 2.4 萬億元,增量與上年基本持平。分期限看,全年短期貸款增加 3853億元,同比多增 2388 億元,占各項貸款增量的16.3%;中長期貸款新增 1.9 萬億元,同比少增163 億元。分主體看,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長平穩,住戶貸款增勢持續恢復。全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 1.8 萬億元,同比少增 516 億元;住戶貸款增加 5538 億元,同比多增 348 億元。11數據來源:
40、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圖 12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長情況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圖 13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增速變化4.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持續推進。2023 年,廣東繼續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引導金融機構降低貸款利率。2023 年 12 月,廣東省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4.70%,同比下降 0.25 個百分點,其中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4.38%,同比下降 0.16 個百分點。存量首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調整有序推進,個人住房信貸利率政策進一步優化。2023 年 12 月,廣東省金融機構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97%、同比下降
41、0.35 個百分點。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持續發揮作用,引導存款利率下降。2023 年 12 月,廣東新發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2.07%,同比下降 0.18 個百分點。表 22023 年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各利率區間占比情況表單位:%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圖 14金融機構外幣存款余額及外幣存款利率5.銀行業金融機構保持平穩運行態勢銀行業金融機構保持平穩運行態勢。2023年末,廣東銀行業機構不良貸款率為 1.40%,維持在較低水平。地方法人銀行整體流動性較好,運行穩健。截至 2023 年末,廣東地方法人銀行機構流動性比例 75.2%,較上年
42、末提高 0.4 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 14.8%,與上年大致持平。6.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量穩步增長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量穩步增長。2023 年,廣東跨境人民幣結算額達 7.4 萬億元,同比增長25.1%,占同期本外幣跨境結算的 53.1%,較上年度提高 8.7 個百分點,人民幣成為全省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翱缇忱碡斖ā睒I務平穩發展,參與銀行覆蓋面不斷擴大,截至 2023 年末,涉及相12關資金跨境匯劃累計金額128億元。自由貿易(FT)賬戶助力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資源,有效拓寬融資渠道,截至 2023 年末,廣東省發放相關貸款 2373 億元,辦理資金業務額達 1.3 萬億元。專欄 2完
43、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為科技型企業轉型升級“引活水”“通渠道”2023 年,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重要精神及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關于科技金融工作部署,認真落實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要求,著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強化對廣東建設科技創新強省的金融支持。截至 2023 年末,廣東科技型中小企業獲貸率為 50.4%,貸款余額 3227 億元,同比增長 23.1%;高新技術企業獲貸率為 57.6%,貸款余額2.2 萬億元,同比增長 22.4%,均明顯高于各項貸款增速。一、建立健全政策支持和保障落實體系一、建立健全政策支持和保障落實體系一是制定出臺制度文件
44、。聯合廣東省科技廳等部門研究起草關于加快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助力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系統性謀劃 15 方面政策措施,為廣東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協同式、接力式金融支撐的綜合服務體系。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支持。聯合廣東省科技廳等部門起草廣東省科技信貸風險補償管理辦法,推動設立廣東省科技信貸風險補償金,通過創新設立“粵科貸”評價指標體系,對貸款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省、市級聯動后,最高補償比例可達 90%。三是強化政策督導落實。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建立聯絡機制,共同探索建立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效果評估機制,重點推動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業務流程。制定關于進一步做好科技型
45、企業融資支持工作的通知,從工作機制、貸款規模、信貸產品、債券發行、創新服務、能力提升、防范風險等七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確保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工作取得實效。二、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二、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一是創設“粵科融”支小再貸款專項額度。在全省創設 60 億元“粵科融”支小再貸款專項額度,并開通資金投放“綠色通道”,優先滿足金融機構科技信貸申請需求。截至 2023 年末,累計已投放“粵科融”支小再貸款近 25 億元,加權平均利率 4.15%,共惠及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 747 家。二是創新再貼現工具運用方式。指導部分地市創新推出“智鏈通”再貼現專項額度支持智能移動終
46、端、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智能制造產業鏈,推出“綠鏈通”再貼現專項額度支持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截至 2023 年末,已為 423 家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辦理“智鏈通”“綠鏈通”再貼現近 30 億元。三是用好科技創新再貸款。截至 2023 年末,21 家全國性銀行在粵分支機構(含深圳)發放符合科技創新再貸款政策要求的貸款 2442 億元,惠及企業 1.3 萬家,加權平均利率 3.87%。三、推動科技型企業金融產品創新三、推動科技型企業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優化和服務優化一是創新科創信貸產品。指導轄內銀行機構創新推出“科技成果轉化貸”,幫助暫時無大量銷售收入或者低銷售收入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
47、資金支持。二是用好企業創新積分制。支持銀行機構建立并推廣應用以企業創新能力為核心指標的融資專屬評價體系,推動廣州、佛山等地建立適用于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差異化評價指標體系及賦分規則,支持銀行機構根據企業創新積分設計專屬金融產品。三是支持發行混合型科創票據。健全債券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功能,推動科技企業探索發行科創票據,拓寬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截至 2023 年末,已推動轄內多家科技型企業成功發行用于先進制造、電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生物醫藥等領域投資的科創票據,規模達 85 億元。四、加強科技型企業融資對接和政策宣講四、加強科技型企業融資對接和政策宣講一是用好融資對接服務平臺。依托“粵信融”平臺,將工信
48、、科技等行業主管部門提供的科創領域重點支持企業名單,向銀行精準推送對接。截至 2023 年末,銀行機構對接名單內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超 9500 家。二是發布科技創新領域信貸產品手冊匯編。梳理了全省各地市超 1000 款信貸產品,在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消保協會和媒體等微信公眾號和網站發布,暢通市場主體申請信貸產品和服務的渠道,提高銀企對接效率。三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充分利用省屬國企粵科金融集團“粵科發布”平臺,定期組織科研單位、科創企業、投資機構和銀行機構開展科研成果轉化投融13資路演活動。2023 年以來,“粵科發布”已成功舉辦 18 場對接活動、服務省內 21 個地市
49、、全國 50 家高校院所及重點實驗室,集聚項目 2000 多個,現場路演項目 200 余場,總融資規模超 470 億元。(二)證券市場有序發展,直接融資規模持續擴大1.證券機構平穩發展證券機構平穩發展。截至 2023 年末,總部設在廣東省內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貨公司分別為 29 家、36 家和 23 家。證券機構對廣東企業直接融資的服務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截至 2023年末,全國性頭部券商累計服務廣東企業實現直接融資 5163 億元,占直接融資額的一半以上,其中股權融資 1100 億元、債券融資 4063 億元。2.上市公司融資規模進一步擴大上市公司融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偭糠矫?,廣東共有 A
50、 股上市公司 872 家,全年新增 A 股上市公司 51 家,另有 11 家、3 家、1 家企業分別在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上市。2023 年,廣東企業通過三大證券交易所實現直接融資超萬億元。結構方面,上市公司科創屬性明顯,為制造業當家和科技創新強省建設提供強大支撐。全年新增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 40 家,占年內新增 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 78.4%;全年共有 44 家制造業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首發募資總額達 470億元,在全省新增上市公司和募集資金總額中占比超八成。表 32023 年證券業基本情況表注:年末國內上市公司數是指在統計期末其發行的股票在滬、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數量。數據
51、來源:廣東證監局、深圳證監局。(三)保險業創新深化,有力保障社會民生保險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保險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助力完善社助力完善社會民生保障會民生保障。2023 年末,廣東保險業總資產 2.3萬億元,同比增長 8.8%。全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 6556 億元,同比增長 11.2%,賠付支出 2196億元,同比增長 25.9%。聚焦服務廣東重大戰略實施,特色險種快速發展。2023 年,廣東新增備案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產品 233 個,累計開辦特色農產品保險品種超 400 個。充分發揮保險事前預防、事中救助、事后補償等功能作用,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出臺農險大災預賠付機制,農業保險預付賠款
52、 1.1 億元。養老理財、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特定養老儲蓄、商業養老金等多項試點項目落地,著力推動養老體系第三支柱建設。表 42023 年保險業基本情況表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深圳監管局。(四)社會融資規模穩步擴大,金融市場功能不斷強化1.社會融資規模穩步擴大社會融資規模穩步擴大。2023 年,廣東社會融資規模全年增加 3.1 萬億元,與廣東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處于合理適度區間,體現了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的要求,為實體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穩固有力的支持。企業直接融資規模累計增加 776 億元;其中,債券凈融資減少 469 億元,股票融資 1244 億元。表外融資業務合計減少 4
53、98億元;其中,信托貸款減少 535 億元,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減少 57 億元。14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圖 15 社會融資規模分布結構2.債券交易規模較快增長債券交易規模較快增長。2023 年,廣東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各類債券 1.8 萬億元,同比增長1.6%;各類債券加權平均發行利率 2.8%,同比上升 0.1 個百分點,其中,企業發債加權平均利率2.7%,同比上升 0.1 個百分點。2023 年,廣東在銀行間市場債券回購交易金額 573.8 萬億元,同比增長 13.3%,凈融入資金 238 萬億元。2023 年12 月,質押式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 1.83%,較上年同期上升 0.
54、6 個百分點;買斷式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 1.74%,較上年同期上升 0.7 個百分點。2023 年,廣東在銀行間市場現券交易金額137.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1%。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創新發展。2023 年,廣東企業發行創新型債務融資工具 28 只、金額 153 億元。3.匯票承兌業務匯票承兌業務適度增長適度增長。2023 年,廣東銀行承兌票據承兌發生額 3.7 萬億元,同比增長15.6%;票據貼現(含轉貼現)發生額 13.4 萬億元,同比增長 18.8%。2023 年 12 月,貼現加權平均利率 1.37%,較上年同期上升 0.06 個百分點。表 52023年金融機構票據業務量統計表單
55、位:億元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表 62023 年金融機構票據貼現、轉貼現利率統計表單位:%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五)貨幣信貸政策效益持續顯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1.用好用足用好用足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探索設立重點領域再貸款再貼現專項額度和綠色通道,精準支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民營小微、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2023 年,累計向轄內金融機構發放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 2140 億元,惠及 6.7 萬家市場主體。截至 2023年末,廣東省金融機構累計運用各項專項再貸款約 2067 億元,發放碳減排貸款 1040 億元、科技創新貸
56、款 2442 億元、交通物流貸款 88 億元、設備更新改造貸款 136 億元。2.強化科技創新金融供給強化科技創新金融供給。創設 60 億元“粵科融”支小再貸款額度,專項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創新開展“智鏈通”“綠鏈通”“科創貼”“云碳貼”等再貼現專項支持計劃,單列“莞科融”支小再貸款專用額度,定向支持制造業重點產業。廣東省銀行機構設立科技支行及特色分支行 188家,優化科技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帶動科技信貸余額超 2.3 萬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達 2307億元。截至 2023 年末,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2.2 萬億元,同比增長 22.4%;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 3227 億元,同比增長 23.
57、1%。3.進一步完善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綠色金融體系體系。在“粵信融”平臺加掛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支持工具,將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開展情況首次納入銀行業綜合評估。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試點“再貼現+綠票貼現+數字人民幣”模式,對碳減排領域票據給予再貼現資金激勵,優先滿足綠色票據再貼現額度需求。截至 2023 年末,累計辦理綠色票據再貼現 252億元、碳減排領域票據再貼現 122 億元,對應年碳減排量 45 萬噸。截至 2023 年末,廣東綠色貸款余額超過 3 萬億元,同比增長 43.4%。4.持續提升民營小微金融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民營小微金融服務能力。打通小15微、
58、民營企業融資“最先一公里”,開展貨幣政策工具“首貼戶”“首享戶”拓展等專項行動,完善“線上+線下”首貸金融服務體系。截至 2023年末,已設立各類首貸服務中心(專窗)375 個,“粵信融”平臺累計促成首次貸款 8.7 萬筆、金額 1810 億元。截至 2023 年末,廣東普惠小微貸款余額 4.3 萬億元,同比增長 22.8%,貸款戶數達 358 萬戶,同比增長 16.7%;民營企業貸款余額 7.3 萬億元,同比增長 9.1%,增速較上年提升0.6 個百分點。5.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在全省推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試點,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擴面增量”
59、。截至 2023 年末,廣東(不含深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首貸戶”貸款余額 178 億元,惠及 5.3 萬戶,累計對 1.7萬個信用村“整村授信”,對 107 個農業園區“整園授信”。積極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單列海洋牧場領域再貸款額度,對 21 個海洋牧場“整域授信”。截至 2023 年末,廣東涉農貸款余額達2.6 萬億元,同比增長 21.4%,增速較上年提升4.6 個百分點。(六)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深入踐行金融為民1.不斷拓寬政銀企對接渠道不斷拓寬政銀企對接渠道。2023 年,中征應收賬款平臺在廣東(不含深圳)共促成融資10551 筆,金額 893 億元,同比增長 8.5%,其中近
60、85%的資金流向中小微企業;其中,促成“政采貸”業務 2448 筆,金額 21 億元,業務筆數同比增長 70%,業務融資額同比增長 7.8%。2.有力有力提升提升征信征信服務服務覆蓋面覆蓋面。依托“珠三角征信鏈”,推動地方征信平臺、企業征信機構等區域征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涉企信用信息歸集應用,已上鏈信用信息 9406 萬條,服務金融機構累計查詢企業信用報告 635 萬筆。率先開展地方金融組織批量接入征信系統的新模式試點工作,推動 5 類 11 家廣州地方金融組織接入征信系統,覆蓋全部放貸類地方金融組織。3.推動推動移動支付便民領域融合應用移動支付便民領域融合應用。堅持“民生先行”,圍繞公共
61、交通、繳費、醫療、教育等民生場景,持續拓展公共事業移動支付渠道,提升支付服務的可獲得性和便利性。2023 年,廣東(不含深圳)累計發生銀聯手機閃付、銀聯二維碼支付交易 1.4 億筆,金額 737 億元,金額占全國總量的 7.5%。啟動移動支付下沉鄉鎮三年工作,持續優化移動支付受理環境,積極探索“移動支付+便民生活”場景模式,創新搭建“移動支付+特色產業”發展模式,推動助農取款服務點轉型升級,實現移動支付應用鄉鎮全覆蓋目標。截至2023 年末,廣東(不含深圳)累計建設并驗收移動支付下沉達標鎮 765 個。4.持續完善系列外匯便利化措施持續完善系列外匯便利化措施。推動跨境優質企業貿易收支便利化試點
62、提質擴容,將更多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納入試點,2023 年全年新增試點企業家數同比增長 2 倍,累計辦理試點業務 1847 億美元。推進資本項目數字化服務試點,試點銀行共為企業線上辦理 2.5 萬筆資本項目業務,金額 30 億美元,有效提升外匯服務的精準度和溫度。三、預測與展望2024 年,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特別是經濟外向度高,受外部環境沖擊影響更直接;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新動能培育有待加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局面尚未扭轉,民生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廣東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63、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從經濟運行看,一方面,投資繼續加力,消費穩步改善,外貿韌性較強,有利因素不斷累積。另一方面,需求不足與產能過剩的矛盾較為突出,社會預期依然偏弱。但廣東發展的韌性強、活力足、潛力大,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從金融運行看,金融總量將保持合理增長,助力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穩健貨幣政策將保持
64、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好支撐;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持續發揮好引導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服16務工作,抓好金融支持民營經濟 25 條舉措落實,持續做好鄉村全面振興金融服務工作,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斷鞏固貸款利率下降成果,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穩步推進區域金融改革創新,優化外匯服務與管理,推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廣東金融系統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進廣東金融高質量發展,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為支持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金
65、融力量。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總纂:張奎陳玉海統稿:張皓肖躍陳瑞王軍執筆:胡逸聞王昭彤吳陸寶姜雨婷鄒同力李勇賴詠濤陳靈芝提供材料:黃珊何達之史琳周俊英吳國兵李思葉俊華陳俊霖孫犇楊博文趙俊豪戈志武陳樹生陳亞東胡暉肖晶吳寒詹海濤17附錄:(一)2023 年廣東省經濟金融大事記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銀發202341號)和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銀發202342號)。3月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出口信保
66、保單融資”場景擴大試點工作在廣東落地。5月17日,廣東首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7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掛牌。8月15日,廣東在澳門成功定價發行全國首單境內銀行主體蓮花債、全國首單境內主體高級無抵押綠色債。8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掛牌。9月13-14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聯合主辦“2023廣東文化和旅游產業投融資對接會”。11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門金融管理局共同簽署關于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化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的諒解備忘錄。1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創設“粵科融”支小再貸款專項額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12月1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于擴大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的通知(匯發202330號),將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擴容至廣東全域。18(二)2023 年廣東省主要經濟金融指標表 1廣東省主要存貸款指標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19表 2廣東省各類價格指數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20表 3廣東省主要經濟指標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