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2024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3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世界衛生組織:2024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34頁).pdf(3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 Guidance for monitoring healthy diets globallyISBN(WHO)978-92-4-009755-1(網絡版)ISBN(WHO)978-92-4-009756-8(印刷版)ISBN(FAO)978-92-5-138985-0ISBN(UNICEF)978-92-806-5587-2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4年保留部分版權。本作品可在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政府間組織(CC BY-NC-SA 3.0 IGO;https:/creativecommo
2、ns.org/licenses/by-nc-sa/3.0/igo/deed.zh-hans)許可協議下使用。根據該許可協議條款,可為非商業目的復制、重新分發和改寫本作品,但須按以下說明妥善引用。在對本作品進行任何使用時,均不得暗示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認可任何特定組織、產品或服務。不允許使用世衛組織、糧農組織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標識。如果改寫本作品,則必須根據相同或同等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對改寫后的作品發放許可。如果對本作品進行翻譯,則應與建議的引用格式一道添加下述免責聲明:“本譯文不由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
3、)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翻譯,世衛組織、糧農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均不對此譯文的內容或準確性負責。原始英文版本為應遵守的正本?!迸c許可協議下出現的爭端有關的任何調解應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調解規則進行(http:/www.wipo.int/amc/en/mediation/rules)。建議的引用格式。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 Guidance for monitoring healthy diets globally。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4年。許可協議:CC BY-NC-SA 3.0 IGO。https:/doi.org/10.4060/cd0961
4、zh在版編目(CIP)數據。在版編目數據可查閱 http:/apps.who.int/iris/。銷售、版權和許可。購買世衛組織出版物,參見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book-orders。提交商業使用請求和查詢版權及許可情況,參見 http:/www.who.int/zh/copyright。第三方材料。如果希望重新使用本作品中屬于第三方的材料,如表格、圖形或圖像等,應自行決定這種重新使用是否需要獲得許可,并相應從版權所有方獲取這一許可。因侵犯本作品中任何屬于第三方所有的內容而導致的索賠風險完全由使用者承擔。本出版物采用的名稱和陳述的材料并不代表世衛組
5、織、糧農組織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任何國家、領地、城市或地區或其當局的法律地位或發展狀態,或關于邊界或分界線的規定有任何意見。地圖上的虛線表示可能尚未完全達成一致的大致邊界線。凡提及某些公司或某些制造商的產品時,無論是否含有專利,并不意味著它們已為世衛組織、糧農組織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認可或推薦,或比其它未提及的同類公司或產品更好。除差錯和疏忽外,凡專利產品名稱均冠以大寫字母,以示區別。世衛組織、糧農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已采取一切合理的預防措施來核實本出版物中包含的信息。但是,已出版材料的分發無任何明確或含蓄的保證。解釋和使用材料的責任取決于讀者。世衛組織、糧農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于因使用
6、這些材料造成的損失不承擔責任。致謝 iv縮略語和簡稱 v術語表 vi1.背景 1.背景 1 11.1 目標 21.2 目標受眾 21.3 內容編制方法 21.4 健康膳食的屬性 22.為什么要衡量膳食健康程度?2.為什么要衡量膳食健康程度?5 52.1 衡量膳食健康程度在人群層面的目的 52.2 為什么將監測作為重點?62.3 衡量膳食健康程度的考慮因素 63.如何衡量膳食健康程度 3.如何衡量膳食健康程度 7 73.1 膳食評估方法 73.2 膳食攝入數據的類型 83.3 膳食數據收集調查 83.3.1 將膳食攝入模塊納入多主題大規模調查 83.3.2 獨立的國家健康、營養和膳食調查 93.
7、4 膳食健康程度的測度和指標 94.根據目的選擇方法和健康膳食度量標準 4.根據目的選擇方法和健康膳食度量標準 13135.研究空白 5.研究空白 17176.結論 6.結論 1919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2121附件一附件一 健康膳食監測倡議 25附件二附件二 健康膳食度量標準 27目錄致謝本指導文件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牽頭的健康膳食監測倡議的成果。本文件由健康膳食監測倡議核心小組構思、牽頭編制并審查:Elaine Borghi,世衛組織營養和食品安全司營養狀況和食品安全事件監測處處長,瑞士日內瓦;Francesco Br
8、anca,世衛組織營養和食品安全司司長,瑞士日內瓦;Jennifer Coates,塔夫茨大學弗里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食品營養政策和計劃副教授,美國波士頓;Isabela Fleury Sattamini,世衛組織營養和食品安全司營養狀況和食品安全事件監測處健康飲食監測倡議項目經理,瑞士日內瓦;Edward Frongillo,南卡羅來納大學阿諾德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倡議項目主任,美國哥倫比亞;Giles Hanley-Cook,糧農組織糧食及營養司營養評估小組營養統計專家,意大利羅馬;Chika Hayashi,兒童基金會監測統計高級顧問兼營養數據處處長,美國紐約;Bridget Holm
9、es,糧農組織糧食及營養司營養和糧食系統干事、營養評估小組組長,意大利羅馬;Vrinda Mehra,兒童基金會營養數據統計專家,美國紐約;Lynnette Neufeld,糧農組織糧食及營養司司長,意大利羅馬;Kuntal Saha,世衛組織營養和食品安全司營養狀況和食品安全事件監測處技術官員,瑞士日內瓦;Chris Vogliano,美國國際開發署營養促進項目糧食系統技術顧問,美國阿靈頓。該文件由以下人員編寫:Isabela Fleury Sattamini,世衛組織營養和食品安全司營養狀況和食品安全事件監測處健康飲食監測倡議項目經理,瑞士日內瓦;Jennifer Coates,塔夫茨大學
10、弗里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食品營養政策和計劃副教授,美國波士頓;Ed-ward Frongillo,南卡羅來納大學阿諾德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倡議項目主任,美國哥倫比亞;Vrinda Mehra,兒童基金會營養數據統計專家,美國紐約;Giles Hanley-Cook,糧農組織糧食及營養司營養評估小組營養統計專家,意大利羅馬;Kuntal Saha,世衛組織營養和食品安全司營養狀況和食品安全事件監測處技術官員,瑞士日內瓦。所有外部專家均向世衛組織提交了利益申報表,披露可能影響或可能合理感知到影響其在本技術報告主題事項方面的客觀性和獨立性的潛在利益沖突。世衛組織審查了所有申報表,得出的結論是不會發
11、生與指導文件所涵蓋內容有關的潛在或合理感知到的利益沖突。健康膳食監測倡議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支持。iv縮略語和簡稱 DHSDQQFAO FFQFGDSGDQSGDRGWPHCESHDMIMDD-WMICSNCDNDNSNPNLSDGUNICEFUKUPFUSAWHOWRA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Diet Quality Questionnair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ood Group Diver
12、sity ScoreGlobal Diet Quality ScoreGlobal Dietary RecommendationsGallup World Poll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Expenditure SurveyHealthy Diets Monitoring InitiativeMinimum Dietary Diversity for WomenMultiple Indicator Cluster Survey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ational Diet and Nutrition SurveyNon-pregnant
13、non-lactat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United KingdomUltra-processed foodsUnited States of Americ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人口與健康調查膳食質量問卷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食物頻率問卷食物種類多樣性得分全球膳食質量評分全球膳食建議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居民消費支出調查健康膳食監測倡議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多指標類集調查非傳染性疾病國家膳食營養調查非妊娠非哺乳期可持續
14、發展目標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超加工食品美利堅合眾國世界衛生組織育齡婦女v術語表健康程度這一術語用于描述良好的健康狀況或促進高水平的身體,精神和社會福祉。該術語涵蓋一系列促進整體健康和福祉的因素。健康程度的概念因人而異,會受到文化,社會和個人觀點的影響。營養不良指營養素攝入不足或過量、必需營養素失衡或營養素利用率降低。營養不良這一術語包括兩大類情況。一類是“營養不足”,包括發育遲緩(低年齡別身高)、消瘦(低身高別體重)、體重不足(低年齡別體重)和微量營養素缺乏或不足(缺少重要維生素和礦物質)。另一類是超重、肥胖和與飲食有關的非傳染性疾?。ㄈ缧呐K病、卒中、糖尿病和癌癥)。確定
15、情況或問題的嚴重程度,例如負擔或流行。確定情況的變化。表示特定構念的存在或缺失。給人或事物分配數字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反映特定構念的相對數量。測度或指標。測量所觀察構念價值的方法,例如問卷。收集個人、家庭或其他實體樣本數據的機制。營養領域的心理測量學指應用心理測量和評估技術,評價個人與食物和營養相關的膳食行為、飲食習慣、態度和看法的各個方面。該領域結合心理學和測量學的原理,收集有關個人營養行為,偏好和可能影響其飲食選擇的心理因素的定量數據。在營養領域,生物測定學通常指使用各種生物測量單位和數據評估個人營養狀況,新陳代謝和健康。具有理論意義的現象,真實存在,可以觀察,也可能觀察不到(即潛在構
16、念)。在心理測量學中,構念指抽象的、假設的概念或屬性,無法直接觀察,而是從可觀察的行為、反應或測試得分中推斷而來。構念用于表示無法直接測量的復雜心理特征,特點或能力。構念的特點或屬性,匯總起來可以說明這一構念或現象。許多構念是多維的,意味著它們包含多個方面或維度。例如,健康膳食的構念包括營養素充足、常量營養素平衡、多樣性、適度、食品安全和營養密度等方面。這些被稱為健康膳食構念的子構念。vi健康程度營養不良評估監測指標測度度量標準工具調查心理測量學生物測定學構念子構念vii生物測定學中的特性指用于識別或驗證的個人可測量特點或特征。這一概念類似于心理測量學領域中的構念。生物測定的情境下,屬性指與生
17、物測定特性相關聯的特定特點或性質。在生物測定學中,屬性的概念相當于心理測量學中的子構念這一概念。一項測度或指標是否適合于為特定目的和情境提供實用的分析性測量。在不同情境下表現一致的測度或指標,使評估在不同情境下具有可比性。目的、構念或子構念、工具、指標等組成的基本概念結構。度量標準的可靠性由其可靠度(測度差異能持續反映構念實際差異的程度)和精確度(重復測量能產生相同值的程度)構成。特性屬性效度跨情境等效性框架可靠性11.背景健康膳食對良好的營養和健康至關重要。健康膳食有助于預防各種形式的營養不良和許多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和飲食相關癌癥(17)。獲得健康膳食是一項基本人權(8)??紤]到
18、所有已知風險因素,不健康膳食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負擔最重的原因。許多國家,特別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正面臨著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超重和肥胖并存造成的營養和健康問題。2017年,全球五分之一的死亡相當于1100萬人與不良飲食和飲食相關的慢性疾病有關(9,10)。根據世衛組織的估算,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每年因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總人數將從2008年的3600萬增加到2030年的5500萬(3)。除了影響人類健康外,膳食選擇對地球健康也有重大影響,因為消費者需求是糧食體系趨勢的主要驅動力,從歷史角度來看,這些趨勢會導致資源枯竭,效率低下,并大大增加溫室氣體排放(7)。各國必須監測國民膳食
19、,以此為據采取行動改善人類健康和地球健康。必須在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全球框架中跟蹤膳食健康程度,從而幫助監測世界人口狀況。目前,定期評估膳食狀況的國家寥寥無幾,全球監測框架中也沒有膳食指標。認識到膳食對于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缺乏在大規模衡量和監測健康膳食方面的共識,糧農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衛組織聯合起來,通過健康膳食監測倡議(1115)規劃未來工作。健康膳食監測倡議的共同使命是“使各國和全球的決策者和利益攸關方能夠為了人類和地球監測并實現健康膳食”。有關健康膳食監測倡議的更多信息,請參見附件一??紤]到使命宣言范圍廣泛,健康膳食監測倡議計劃首先確定以公共衛生為目的衡量健康膳食的指導文件。目前的指
20、導文件側重于健康人群的健康膳食。這一版本的文件概述了衡量膳食健康程度的各種目的,并提供膳食評估方法和膳食攝入數據類型的示例,以及目前可用于監測健康膳食的調查和度量標準。后續版本將針對健康人群健康膳食監測度量的選擇和操作提出更詳細的建議。在稍后階段,健康膳食監測倡議計劃發布關于以公眾衛生和地球健康為目的監測健康膳食的指導文件(即,包括環境可持續性的考慮因素)。2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1.1 目標本指導文件的目標是概述以下內容:1.膳食攝入數據的用途;2.膳食評估方法、膳食攝入數據類型和收集膳食健康程度數據的調查;3.根據現有證據,目前可用的健康膳食度量及其體現的健康膳食核心屬性;4.膳食評估方
21、法和健康膳食監測度量標準的各種選擇。1.2 目標受眾本指導文件的目標受眾是參與使用和解釋膳食度量標準的人員。更具體地說,本文件供以下方面使用:各國政府:o 國家統計部門(向政府報告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世界衛生大會營養目標);o 衛生部和農業部;關注膳食和營養的國際組織和國家機構;研究人員和學術界;公共衛生營養師和注冊臨床營養師;在營養或膳食攝入方面為政策制定者服務的技術顧問;調查設計人員、管理人員和執行人員。1.3 內容編制方法健康膳食監測倡議核心小組構思并牽頭編制完成本文件。本文件由專家工作組編寫,專家負責構想、編寫和修訂。與衡量健康膳食的目的、膳食攝入數據的類型、膳食數據收集調查、膳食評估方法
22、、度量特征和選擇建議相關的詳細信息來自以前的健康膳食監測倡議技術專家咨詢報告和其他出版物。核心小組所有成員審查了文件草案。最終草案也由這一主題事項方面的專家進行了審查。1.4 健康膳食的屬性健康膳食的確切構成取決于年齡、性別、生理狀態、生活方式和身體活動水平、文化背景、當地食品供應和負擔能力以及膳食習慣等因素。然而,健康膳食的基本屬性1 始終不變(16)?;趯ψC據的全面審查,健康膳食監測倡議(13,15)確定了以下四種最能體現健康膳食的屬性,用于監測工作。1.營養充足營養充足:營養素(微量營養素、常量營養素、能量)攝入數量和質量足以滿足營養素需求,不超量。2.常量營養素平衡常量營養素平衡:產
23、生能量的常量營養素平衡: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3.多樣性多樣性:膳食中含有來自不同健康食物類別的多種食物。各食物類別之間和類別內部的膳食多樣性體現出營養需求更有可能得到滿足。4.適度適度:限制過量攝入與非傳染性疾病風險相關的食物和營養素(例如加工肉類、含糖飲料、鹽、反式脂肪)。監測這些重點屬性可獲得與各類營養不良有關的膳食健康程度信息:發育遲緩、消瘦和體重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超重、肥胖和其他膳食相關非傳染性疾病。1 健康膳食的屬性在健康膳食監測倡議的其他出版物及其參考文獻中也被稱為子構念。這些術語是同義詞,本指導文件中選擇“屬性”一詞的原因是簡單易懂。更多信息請參閱術語表。31.背景根據
24、專家共識(13,15),另外兩個健康膳食屬性也在考慮之列,即食品安全和營養素密度2,但因為它們通常為食品屬性而非膳食屬性未被選為本文件重點。1.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必須確保食物可供人類安全食用,即不含微生物病原體、食源性大型寄生蟲、毒素和有害殘留物以及化學污染物。然而,很難同時評估膳食接觸這些危害的情況以及膳食是否健康,因為這種評估需要詳細的多日定量膳食數據以及食品中微生物和化學污染物及殘留水平的數據。因此,建議使用單獨度量標準衡量食品安全,可評估適當防護水平、可接受的接觸程度或是否符合國際食品標準(17)。2.營養素密度營養素密度:營養素密度為單一食物屬性。盡管可以測量混合膳食中的營養素密度,
25、但整體測量膳食這一屬性的過程并不容易。此外,營養素密度越大并不一定越好(如糖、鹽、反式脂肪)。最后,營養素充足性和營養素密度雖然為兩種不同屬性,但密切相關。2 環境可持續性不被視為健康膳食的屬性,因為它與人類營養生物學無關,而人類營養生物學是本指導文件目前的重點。52.為什么要衡量膳食健康程度?健康膳食度量標準是否適合提供可付行動的信息與特定目的有關。此類目的既可為人群相關,也可為個體相關。本指導文件僅涉及與人群(即群體)相關的目的。.2.1 衡量膳食健康程度在人群層面的目的衡量人群膳食健康程度可能有多種目的,所適合的度量標準也各具特色。估計某種現象(即,人口流行率或負擔)的量級:o 為估計某
26、種現象(如微量營養素不足)的量級,必須要有能準確估算人口數量并能明確區分不同人群的度量標準。監測情況隨著時間推移的變化:o 監測情況變化的主要重點是準確性、精確度和變化發生時的響應能力。需要采取行動時發出預警:o 發出預警需要有能迅速響應人群及其環境中出現的干擾因素并能預測目標人群福祉的度量標準。確定需要對其采取行動的目標人群:o 確定目標人群需要有相應的度量標準,能夠區分有需要(即現狀與理想或預期狀態之間存在差距)并可以受益于能減輕其需要程度的建議行動的亞人群。確定原因和后果,以了解人們受到影響的原因以及有哪些影響:o 確定某種現象的原因和后果可以加深理解并確定行動方案,但需要有針對現象本身
27、及其內在驅動因素和相關結果的度量標準。設計行動:o 設計行動需要有度量標準,能夠支持與政策規劃有關的決策,確立基于人群的標準、條例或目標,并編制宣傳信息和開展行動以便改善局面。開展影響評價,判斷行動是否產生影響:o 估算行動有效性所需要的度量標準應適合作為行動基礎的變革理論3,并且在評價期間能夠響應行動帶來的變化。各國可能希望有具體的措施和指標,支持以上七種可能的群體或人群層面的目的。然而本指導文件的重點是監測,這一過程通常需要簡單、快捷和可行的標準化方法,并允許跨越地域和時間進行比較。盡管如此,本文件中的信息仍有助于就與其他六個目的相關的測度和指標做出決策。也可調整對監測最有用的測度和指標用
28、于其他目的。2.2 為什么將監測作為重點?3 變革理論定義長期目標,然后向后映射以確定需要更早發生的變革(即前提條件)(18,19)。變革理論提供了一個工作模型,用于檢驗關于哪些行動最有可能產生預期結果的假設和假定。特定變革理論還能確定可衡量的成功指標,用作監測評價路線圖。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6本指導文件重點關注用于監測的健康膳食度量標準,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從全球角度來看,需要有效的通用度量標準跟蹤各國在改善居民膳食方面的承諾和進展。為了跟蹤進展,需要關于居民飲食以及飲食模式隨著時間變化的可靠數據。其次,從國家角度來看,需要此類監測數據證明為實現全民健康膳食而量身定制的行動(如政策、規
29、劃、法規)的合理性并說明采取行動的背景。第三,從全球和國家的角度來看,宣傳都需要膳食數據,引起民眾關注并促成政治承諾,促進健康膳食和營養。在許多國家,關于民眾飲食的及時信息仍然有限。更頻繁的監測至關重要,因為它能讓各國在有據可依的情況下滿足這一要求。監測是了解和應對人群膳食挑戰的第一步。其他測量目的可能需要不同類型的膳食攝入數據,而非健康膳食規模監測所提供的數據。2.3 衡量膳食健康程度的考慮因素 健康膳食度量標準必須反映第1.3節中所討論的健康膳食四種屬性中的一個或多個屬性,才能適用于第2.1節所討論的人群層面的目的。合適的度量標準必須已經通過驗證,并表現出跨情境等效性和對變化的響應能力。效
30、度指度量標準可準確替代一種或多種屬性(即得出無偏估計值),具有可靠性(即可重復)??缜榫车刃灾付攘繕藴仕a生的信息在概念上和經驗上具有跨情境可比性(即可解釋性),如國家或國家中亞人群的不同情境。對變化的響應能力指度量標準的變化與基礎現象相關(即度量標準會捕捉到膳食健康程度的真實變化)。監測工具必須能夠獲得可行的數據來構建此類度量標準,而且必須存在能夠應用這些工具的數據系統。鑒于監測是重點目的,度量標準應能代表人群和亞人群。所產生的信息(即統計數據)應便于規劃管理人員、政策制定者和其他決策者采取行動:信息應可信、易懂、可解釋,并能清楚說明數值高低變化和隨時間推移而發生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為了可
31、持續地應用,度量標準的相對和絕對成本必須合理,數據收集的負擔必須與現有資源和基礎設施相匹配。73.如何衡量膳食健康程度為了健康膳食監測的目的,本節概述了相關的膳食評估方法、膳食攝入數據的類型、收集膳食健康數據的調查以及目前可用的健康膳食度量標準。根據現有資源和信息系統以及所需的詳細程度,各國必須選擇最適合其目的的膳食健康衡量方法。3.1 膳食評估方法以下為使用最廣泛的膳食評估方法(即數據收集方法)。24小時膳食回顧24小時膳食回顧。一種回顧性的短期方法,由受訪者回憶過去24小時內(最常用時段為午夜至前一天的午夜)攝入的所有食物、飲料、可能還有膳食補充劑的全面詳細信息(攝入時間、數量、烹飪方法,
32、品牌名稱)。24小時膳食回顧可由采訪人進行(面對面或通過電話),也可由受訪者根據標準化規程在線自我報告(網絡版和應用程序)。通常會采用食物模型、圖片和其他直觀教具幫助受訪者判斷和報告攝入份量,因為它們可以提高膳食攝入量估算的準確性4。24小時膳食回顧可收集單日數據(用于得出人群平均值),也可在多日(工作日和周末)和多個季節重復進行。需要重復進行24小時回顧,體現個人膳食攝入的自然(每日和季節)變化,從而估算人群的常見攝入分布(即食物類別、食物種類或營養素攝入量)。食物頻率問卷食物頻率問卷。一種回顧性方法,問題涉及較長時段內(例如,周、月或年)攝入限定食物和飲料的頻率。食物頻率問卷可以為定性問卷
33、(僅涉及頻率,如一周3次)、半定量問卷(預先指定估計的份量,如小碗、中碗、大碗)或定量問卷(詢問確切份量)。食物頻率問卷可以很長(一份綜合問卷涉及約80-120個項目或更多),也可以很短。食物頻率問卷可以由采訪人填寫,也可以自己填寫,采取書面形式或通過電話、網絡完成均可。飲食記錄飲食記錄(又稱飲食日記)。這是一種前瞻性的短期方法,受訪者在攝入所有食物、飲料,可能還有膳食補充劑時(“實時”記賬),進行全面詳細的記錄(攝入時間、數量、烹飪方法、品牌名稱),通常持續三至七天,包括工作日和周末。攝入量可以通過家庭測量、食物模型或食物照片進行估算(估算食物記錄),也可以由受訪者或研究助理在家中稱重(稱重
34、食物記錄)。如果多次進行(重復記錄),飲食記錄可用于估算人口群體的常見攝入分布,也可在線完成。簡便膳食評估工具簡便膳食評估工具(又稱膳食篩查工具)。這是一種回顧性方法,即在清單上勾選過去24小時內攝入幾種指定食物和飲料(通常分類列出,如“含糖產品”)的情況。簡便工具可以為定性形式(回答“是”或“否”),也可以為半定量形式(預先指定估計份量,如小份、中份、大份)。問卷通常為自行填寫(線上),但也可以由采訪人填寫(面對面或通過電話)。營養生物標志物營養生物標志物。反映膳食攝入、膳食成分(營養素、非營養成分、食物、食物類別)吸收或代謝情況,或作為營養狀況指標的生物標本。4 文獻中,24小時回顧往往被
35、定義為一種獲得定量數據的方法。請注意,當受訪者被要求以非定量的方式回憶24小時內飲食時,情況并非如此,例如,調查中關于嬰幼兒喂養和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的數據通常要求回顧24小時內的飲食情況,但所問問題涉及非定量數據。8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以上僅為現有各種膳食評估方法的簡便概述,并非詳盡無遺。傳統的詳細膳食評估方法成本較高,如24小時回顧、食物頻率問卷、飲食記錄和營養生物標志物,而半定量或定性的簡便膳食評估工具等更為簡單的方法可大大降低成本,從而能夠更頻繁地收集數據,這一點對于國家和全球健康膳食監測至關重要。有關每種膳食評估方法對特定目的的適用性(優勢,劣勢)的更多詳細信息,可以參考以下資
36、源:膳食評估入門(https:/dietassessmentprimer.cancer.gov)DAPA衡量工具包(https:/www.measurement-toolkit.org)營養工具(https:/www.nutritools.org)ACAORN 方法選擇器(https:/ 膳食攝入數據的類型膳食評估方法通常依據其提供的膳食攝入數據類型分為三大類。產生定量數據的方法產生定量數據的方法:詢問個人攝入的食物、飲料還有可能的膳食補充劑份量的工具(理想情況下會對膳食攝入稱重測量,但在實踐中更多為相關個人攝入之前或之后估算)。產生半定量數據的方法產生半定量數據的方法:詢問標準化食物攝入份量
37、(例如,小份、中份或大份)的工具。產生非定量或定性數據的方法產生非定量或定性數據的方法:詢問是否攝入某些食物(或詢問更廣泛的食物類別)(回答“是”或“否”),但不評估攝入份量的工具。在定量分析中,為了計算各個食物類別、各種食物、常量營養素(例如碳水化合物和脂類)、微量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鋅)或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例如多酚、類黃酮)的絕對攝入量,研究人員往往使用營養素保留因子(即烹飪后保留的營養素比例)、烹飪成品因子(即烹飪后保留的食物重量比例)和/或食物成分表或數據庫(即食物的營養價值,例如每100克羊乳酪可食用部分的鈣含量)。為了減輕數據分析負擔,半定量膳食攝入方法根據膳食攝入量與健康相關
38、的既定證據,使用預定義量級(例如,小份、中份或大份)。為了進一步減輕負擔,使用非定量(或定性)膳食攝入方法來評估特定食物類別的攝入(例如水果、海鮮),甚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評估個別食品攝入(如木瓜、羅非魚)。這些方法通常僅記錄“是”或“否”的答案,而不詢問數量。3.3 Surveys for dietary data collection關于膳食攝入的數據通常通過調查收集,調查的代表性和收集信息的水平取決于預期用途、數據需求和可用資源。對全國人口具有統計代表性的調查對于全球和國家監測目的至關重要,而在特定地理位置或小規模人口子樣本中進行的調查適合滿足當地需求或為營養不良風險最大的亞人群相關政策
39、或研究提供參考。本指導文件側重于具有全國代表性的調查,可按年齡、性別、地理區域或其他社會經濟特征進行分層。3.3.1 將膳食攝入模塊納入多主題大規模調查簡便膳食攝入問卷可以納入現有多主題大規模調查。人口與健康調查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多指標類集調查的設計具有全國代表性,樣本量大(5000至30000戶),提供與人口、健康和營養有關的各類指標數據。此類大規模調查方案的調查設計涉及住戶抽樣,住戶中的個人為問卷調查對象。人口與健康調查和多指標類集調查通常每三至五年進行一次,定期收集兩歲以下兒童的非定量膳食攝入數據。自2019年以來,人口與健康調查還包括一份關于育齡婦女(15-49歲)膳食的非定量問卷。與
40、監測健康膳食相關的還有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該調查經常在140多個國家開展1000-3500人的抽樣調查占世界成年人口的95%,采用隨機抽取、具有國家代表性的樣本和一套標準核心問題,這些問題已譯為相關國家主要語言。許多國家每年進行一次調查。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在50多個國家發起了一項簡便非定量膳食攝入問卷調查(膳食質量問卷)。93.如何衡量膳食健康程度其他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規模調查有可能包括個人層面的膳食攝入問卷,例如居民消費支出調查5,該調查收集有關家庭社會經濟狀況的信息。例如,自2008年以來,巴西利用全國居民消費支出調查收集了10歲以上的個人定量飲食記錄數據,從而可以分析不同時期的膳食攝入趨
41、勢,并為食品和營養政策提供信息、進行監測評價。當調查設計者面臨資源或時間限制時,他們可以選擇使用簡便膳食評估工具收集非定量(或半定量)數據。與獨立調查相比,在即將進行的調查中整合膳食模塊可顯著降低操作成本。3.3.2 獨立的國家健康、營養和膳食調查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可包括獲取有關食物(或食物類別)攝入、營養素攝入和營養狀況的深入數據的模塊,并在評估整體人口膳食模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于2008年推出的全國膳食營養調查長期項目是一項連續進行的橫斷面調查。該調查旨在獲取有關英國私人住戶中1.5歲及以上普通人群食物和營養素攝入以及營養狀況的詳細定量信息。該調查每年涵蓋約
42、1000人的代表性樣本。與英國一樣,其他一些國家(20)也定期收集定量膳食攝入數據。3.4 膳食健康程度的測度和指標在本文件中,“度量標準”一詞泛指測度和指標,但必須區分測度和指標。測度給人或事物賦予數字,代表某種屬性的相對數量,而指標則反映特定屬性是否存在。例如,血紅蛋白濃度屬于測度,而婦女是否貧血則為指標(即非妊娠期婦女貧血定義為血紅蛋白濃度小于120克/升)。指標通常為應用于測度的臨界值,以確定是否存在特定屬性。本指導文件以題為“健康膳食度量標準:全球和國家監測指標的適用性評估”的報告(15)的結論為基礎,該報告確定了全球監測應考慮的以下四個健康膳食度量標準6:全球膳食質量評分;全球膳食
43、建議評分;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和基礎食物類別多樣性評分;Nova超加工食品評分。盡管仍有證據空白,特別是在不同人群中這四種健康膳食度量標準的跨情境等效性和相對效度方面,但目前的證據表明,這四種度量標準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均:提供一個易于測量、分析、解釋和報告的人群健康膳食簡單度量標準;在人群或亞人群層面而非個人層面報告和使用;為基于人群的評估、目標設定、規劃/政策設計、跨國或國內比較而設計,能夠評估人群層面的膳食變化,并監測評價改善膳食的規劃/政策;不要求提供食物成分數據,僅要求提供半定量或非定量膳食數據;被特意縮減為半定量或非定量的簡便膳食評估工具,以減輕數據收集和分析的負擔,具體情況也可因
44、國家而異;測量24小時內個人層面的膳食攝入。5 還有多種其他名稱,如家庭收入支出調查、家庭預算調查或生活水平衡量調查。6 當目標不是在各國之間進行比較時,除了這四個度量標準之外的其他度量標準可能適合于國家監測(15,21)。10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但四種度量標準之間存在差異(見表1),如::目前各自代表的健康膳食屬性;各自的設計原理和所要衡量的健康膳食屬性(以及相應采用的驗證類型);計算度量標準所需的膳食數據類型(例如,非定量或半定量數據),以及因此所需的膳食評估工具;設計和驗證所針對的人群;關于效度和跨情境等效性的證據主體,以及附隨的知識空白;是否有經過驗證的指標閾值,以確定特定健康膳食
45、屬性是否存在(而不是做出“越高/越低則膳食質量越好”的解釋或使用百分位數確定分數高低);采訪人和受訪者的認知負擔,取決于專門開發的簡便膳食評估工具;與數據收集和分析有關的費用。全球膳食質量評分和全球膳食建議評分7是同時衡量膳食健康屬性(營養素充足、多樣性)和不健康屬性(不夠適度)的綜合測度,而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指標僅衡量健康屬性(營養素充足和多樣性),Nova超加工食品評分僅為不健康屬性(不夠適度)測度8。膳食評估方法或工具的選擇決定了哪些度量標準可以計算。四項度量標準中每一項都有自己的半定量或非定量簡便膳食評估工具。全球膳食質量評分數據可以使用全球膳食質量評分應用收集(22)。全球膳食質
46、量評分應用采用24小時回顧法收集前日或前夜攝入的所有食物數據,并自動按照相應的全球膳食質量評分食物類別分類。受訪者使用一組10個預定尺寸的方塊確定各個全球膳食質量評分食物類別的攝入量是否低于、等于或是高于該類別的臨界值。理想情況下應使用膳食質量問卷收集全球膳食建議評分數據(23,24)。膳食質量問卷記錄29種食物類別的攝入量信息,借助特定人群在各個食物類別中攝入頻率最高的哨點食物收集。膳食質量問卷收集的數據可用于計算若干額外度量標準。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數據可使用按國情調整的簡便膳食評估方法,即食物清單回顧法(25,26)。使用先前按國情調整的Nova超加工食品篩查工具便于收集Nova超加工
47、食品評分數據(2729)。關于這四項度量標準的更多信息,參見附件二。7 全球膳食質量評分開發人員提出了名為GDQS+和GDQS-的單獨指標,而全球膳食建議評分開發人員提出了名為非傳染性疾病-防護和非傳染性疾病-風險的單獨指標。參見附件二。8 健康膳食屬性與各個度量標準的對應關系基于健康膳食監測倡議評估,并非由度量標準的開發人員決定。113.如何衡量膳食健康程度a 健康膳食屬性與各個度量標準的對應關系基于健康膳食監測倡議評估,并非由度量標準的開發人員決定。表 1 健康膳食度量標準特點:預期衡量目的、屬性、數據類型、數據收集的成本和時間、人群和解釋度量標準度量標準衡量內容?衡量內容?衡量的健康衡量
48、的健康膳食屬性膳食屬性a a所需數據所需數據類型類型數據收集的數據收集的成本和時間成本和時間已通過驗證已通過驗證的人群的人群解釋解釋全球膳食質量評分有助于營養素充足和降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的食品類別的攝入情況營養素充足膳食多樣性適度半定量中等非妊娠非哺乳期育齡婦女范圍為0至49(得分越高,膳食質量越好)。高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全球膳食質量評分15)和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全球膳食質量評分23)。全球膳食建議評分膳食與世衛組織全球健康膳食建議保持一致營養素充足膳食多樣性適度非定量低年齡15歲的男性和女性范圍為0至18(得分越高,膳食質量越好)。臨界值10:更有可能在11項全球膳食建議中至少滿足6項。婦
49、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婦女膳食中微量營養素充足性的代用指標營養素充足膳食多樣性非定量低育齡婦女(15-49歲)范圍為0至10(得分越高,膳食質量越好)。5種食物類別達到最低限度的膳食多樣性,微量營養素充足的可能性更高。Nova超加工食品評分攝入的超加工食品子類別數量,用作膳食中超加工食品占比的代用指標適度非定量低年齡18歲的男性和女性范圍為0至23。得分越高,膳食質量越差。134.根據目的選擇方法和健康膳食度量標準各國國家膳食信息系統的可用性和資源分配情況差異很大,并受到經濟、政治和社會因素交織的復雜影響。一些國家可能已經建立了收集定量膳食攝入數據的系統,如定期調查,因而有意愿獲得指導,了解如何
50、以更簡單、更易于溝通和更便于付諸行動的方式分析現有數據。但其他國家可能正在準備啟動首次全國膳食攝入調查,重新設計現有的(多主題)調查,或正處于調查設計的早期階段,因此需要接受關于簡便膳食評估工具及其相關健康膳食度量標準的指導。具有成本效益的調查設計和實施策略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數據的效益(適用),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開支。本節總結了主要考慮因素,用于指導選擇與健康膳食監測目的相關的膳食評估方法、調查和健康膳食度量標準。通過24小時回顧法或飲食記錄法收集的定量膳食攝入數據可生成最為完整和信息含量最豐富的膳食數據,適用的目的最為廣泛,如確認信息、政策和規劃設計、評價和研究。各國應考慮通過具有全國代表
51、性的健康、營養或膳食調查,定期收集定量膳食攝入數據。各國應考慮進一步投資于收集、分析、解釋和使用膳食攝入定量數據的國家能力。盡管各國的需求、優勢和差距各不相同,但許多國家會發現,對可靠的膳食參考數據即與調查工具關聯的可操作數字化格式的食物清單、食物成分表和相關換算系數進行前期投資會有巨大回報,有利于未來膳食攝入定量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和使用9。Intake膳食評估中心(https:/www.intake.org)等組織為各國設計、實施和分析定量膳食調查提供技術支持。盡管如此,各國必須更頻繁地監測膳食趨勢,如果不能每年一次最好是兩到三年一次。對于常規監控(即監測工作),各國應考慮使用簡便膳食評
52、估工具。如果還有更豐富的定量數據,也可以用于解釋這些簡便膳食評估工具的評估結果。例如,可對使用簡便工具監測數據得出的見解進行標記,以便通過分析更全面的定量數據進一步開展研究。定量數據9 膳食參考數據對于從居民消費支出調查、食物平衡數據和簡便膳食評估工具中獲取膳食相關信息也會極有幫助。14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來自簡便膳食評估工具的半定量或非定量數據 與定量膳食攝入調查相比,使用簡便膳食評估工具往往更快捷、更方便、更便宜,因此適合用于頻繁監測膳食健康程度。使用這些工具計算健康膳食度量標準更為簡單,因為這些工具專門為生成一個或多個健康膳食度量標準而設計。使用簡便膳食調查工具需要權衡利弊:與定量膳
53、食調查數據相比,簡便膳食調查工具所提供的信息可能不夠詳細、可靠和準確。該類別中有若干工具提供是否攝入特定類別食物的非定量數據,而非食物攝入量的量化估計。全球膳食質量評分等其他調查工具收集的是半定量數據,估算每類食物的攝入量??蓪⒑啽愎ぞ呒{入現有的多主題大規模調查。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使用膳食質量問卷在多個國家收集數據,以2024年收集140個國家的數據為目標(https:/www.di-etquality.org/countries)。健康膳食度量標準 定量膳食調查數據和簡便膳食評估工具均可生成多種有用的健康膳食度量標準。本指導文件中描述的各個度量標準對應膳食健康的不同屬性: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
54、性評分衡量實現營養素充足所需的多樣性,Nova超加工食品評分衡量適度性,全球膳食質量評分和全球膳食建議評分衡量營養素充足和適度性,特別是那些屬于非傳染性疾病防護因素和風險因素的膳食元素。選擇度量標準時,應考慮在任何既定情境中均應優先監測的屬性。應盡可能監測本指導文件中討論的所有四種健康膳食屬性,以呈現最完整的飲食相關趨勢。盡管為了便于解釋和交流,用單一的測度或指標來概括健康膳食的多種屬性似乎更為理想,但越來越多的證據(30)和專家意見表明,將不同屬性的測度結合在一起的單一評分無法解釋清楚,而且可能不準確、不可靠。例如,全球膳食質量評分和全球膳食建議評分最好作為子評分(分別為GDQS+和GDQS
55、-以及非傳染性疾病-防護、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報告。這是因為膳食不健康特征的影響不能通過攝入健康膳食(豐富性)抵消,而戒食不健康食物也不能彌補健康食物的不足(稀缺性)。膳食具有多種屬性,對健康有著復雜的影響,因而需要能夠區分健康膳食不同屬性的度量標準。宣傳信息也應相應做出調整。本指導文件中描述的所有四項度量標準全球膳食質量評分(GDQS+和GDQS-)、全球膳食建議評分(非傳染性疾病-防護、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評分或Nova超加工食品評分均可通過定量膳食攝入數據計算得出。盡管可能會損失部分詳細信息,但這些指標將復雜冗長的膳食攝入信息濃縮為更易于管理和理解的形式。這在制定
56、政策和宣傳工作中尤為重要,因為時間或注意力有限,需要快速傳達要點10。10 必須指出,使用不同膳食評估方法或工具獲得的數據可能無法直接比較。154.根據目的選擇方法和健康膳食度量標準 所有四個度量標準均可使用簡便膳食評估工具收集數據,除了Nova超加工食品之外,所有工具都已經預先調整以適應各國不同情況,具有實用性。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使用這四種度量標準中的任何一種都能作為所要衡量的膳食屬性的合理有效指標。在為收集數據以計算這些度量標準而專門開發的工具和方法中,數據收集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可能需要權衡。例如,全球膳食質量評分要求進行開放式24小時回顧(自由列出前一天所有飲食),在此期間,參與者使用一
57、套尺寸不一的方塊估算攝入量。盡管未來需要研究確認不同數據收集方法的相對準確性,但這種更強化方法的潛在好處可能是,雖然需要更長時間,但更為準確,對變化的響應能力更強。而全球膳食建議評分的數據收集采用哨點食品所定義的食品類別清單,根據不同國情定制。問卷調查比獲取全球膳食質量評分應用程序更快捷,但膳食攝入的準確性可能相對較低,原因在于受訪者對哨點食品問題的解讀,以及食品類別中對結果的匯總。因此,在選擇度量標準(以及生成度量標準的工具)時,可能需要考慮如何平衡所需資源和所達到的準確性,以及可能需要根據快速變化的食物環境改變哨點食品等因素。關于這些監測度量標準的相對效度(即哪種更準確、更具有跨國可比性或
58、對變化的響應更靈敏),證據極其有限。健康膳食監測倡議今后的工作旨在填補這些證據空白。未來將發布第二份文件,反映即將獲得的證據,并為選擇和實施用于監測和其他目的的各種度量標準提供進一步指導。175.研究空白考慮到在健康膳食度量標準的效度、可靠性和跨情境等效性方面仍存在證據空白,健康膳食監測倡議將繼續促進合作和證據生成,以回答與健康膳食監測有關的主要研究問題。有必要提供更多證據:(i)為膳食度量標準的研究人員和使用人員闡明如何確立效度和跨情境等效性;(ii)進一步了解如何解釋和應用健康膳食度量標準的驗證結果;(iii)加強對健康膳食度量標準的效度和等效性及其基礎數據收集方法的了解。目標是揭示每個度
59、量標準的優缺點,并繼續填補不同人群、地點和應用方面的證據空白。評估這些健康膳食屬性、度量標準和簡便膳食評估工具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相關性和效度也至關重要。需要整合兩歲及以上兒童和青少年膳食健康程度關鍵屬性的證據基礎,以便提出能夠衡量其膳食健康程度的建議,納入包括這些關鍵亞人群在內的全人群膳食監測工作。要確定度量標準和工具是否適用于不同情境,需要效度和跨情境等效性的證據,但這還不夠。驗證證據必須與其他考慮因素進行權衡,包括數據收集的可行性和成本、計算的難易程度以及溝通的簡便程度。196.結論本指導文件概述了衡量膳食健康程度的各種目的,并解釋了目前可用于監測健康膳食的膳食評估方法和膳食攝入數據類型,以
60、及調查和度量標準。本文件僅為第一步工作,目前正在進行的證據審查和驗證研究很快就會公布,解釋清楚余下的知識空白。因此,健康膳食監測倡議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更新和擴充本文件。健康膳食監測倡議旨在組織有意制定和實施其技術指導文件的國家開展合作,為各國提供參與制定指導文件的機會,同時討論其具體需求和能力,以及健康膳食監測帶來的挑戰。采用的策略是設計一系列反復改進的協商步驟,讓各利益攸關方參與進來。協商過程主要涉及衛生部、農業部和國家統計部門的數據專家。糧農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衛組織敦促各國開始規劃、確保投資并將膳食攝入數據收集作為重點工作,幫助各國政府、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做出知情
61、決策,采取適當行動改善居民的健康和福祉。21參考文獻1.世界衛生組織。(2002年:瑞士日內瓦)膳食、營養和慢性病預防:世衛組織/糧農組織聯合專家協商會議報告,日內瓦,2002年1月28日至2月1日。日內瓦;世衛組織/糧農組織關于膳食、營養和慢性病預防的聯合專家協商會議:2002年(https:/iris.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42665/WHO_TRS_916.pdf?sequence=1,2023年11月24日訪問)。2.世界衛生組織。孕產婦和嬰幼兒營養全面實施計劃。日內瓦;世衛組織:2014年(https:/iris.who.int/bitstre
62、am/handle/10665/113048/WHO_NMH_NHD_14.1_eng.pdf?sequence=1,2023年11月24日訪問)。3.世界衛生組織。2013-2020年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日內瓦;世衛組織:2013年(https:/iris.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94384/9789241506236_eng.pdf;jsessionid=90D6B53AFFF530F9D83E0BCDE39310DE?sequence=1,2023年10月31日訪問)。4.世界衛生組織。飲食、身體活動與健康全球戰略。日內瓦;世衛組織:
63、2004年(ttps:/iris.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43035/9241592222_eng.pdf?sequence=1,2023年11月24日訪問)。5.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ome Declaration on Nutrition.Rome;FAO:2014(https:/www.fao.org/3/ml542e/ml542e.pdf,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6.Food
64、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ramework for Action.Rome;FAO:2014(https:/www.fao.org/3/mm215e/mm215e.pdf,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7.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9.Sustainable healthy diets Guiding
65、 principles.Rome;FAO:2019(https:/www.fao.org/3/ca6640en/ca6640en.pdf 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8.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CESCR):Article 11:The right to adequate food.Geneva;OHCHR:1976(https:/www.ohchr.org/sites/default/files/cescr
66、.pdf,accessed 19 December 2023).9.GBD 2016 Risk Factors 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84 behavioural,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and metabolic risks or clusters of risks,19902016: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Lancet.2
67、017:390(10100):13451422.doi:10.1016/S0140-6736(17)32366-8.Erratum in:Lancet.2017;390(10104):1736.Erratum in:Lancet.2017;390(10106):e38.PMID:28919119;PMCID:PMC5614451.(https:/ 24 November 2023).10.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
68、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Lancet.2019;393(10184):19581972.doi:10.1016/S0140-6736(19)30041-8.Erratum in:Lancet.2021;397(10293):2466.PMID:30954305;PMCID:PMC6899507.(https:/ 24 November 2023).11.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球膳食質量監測的形勢評估。日內瓦;世衛組織/兒基會:2020年。許可協議:CC BY-NC-SA 3.0 IGO;(https:/crea
69、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igo,2023年11月2日訪問)。12.世界衛生組織。衡量健康飲食:概念、方法和度量標準技術協商會議的報告。虛擬會議,2021年5月18日至20日。日內瓦;世衛組織:2020年(https:/iris.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351048/9789240040274-eng.pdf?sequence=1,2023年11月24日訪問)。13.世界衛生組織。健康膳食度量標準:關于協調全球健康膳食衡量工作并將其納入主流的技術專家會議。日內瓦;世衛組織:2022年(https:/cdn.
70、who.int/media/docs/default-source/nutritionlibrary/team-technical-expert-advisory-group-on-nutrition-monitoring/development-of-global-gestational-weight-gain-standards/healthy-diet-metrics-meeting-report.pdf?sfvrsn=ea5429c7_3&download=true,2023年11月24日訪問)。14.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健康膳食度量標準:全球健康膳食
71、監測。行動呼吁。日內瓦;世衛組織:2023年。許可協議.:CC BY-NC-SA 3.0 IGO。15.Verger EO,Savy M,Martin-Prvel Y,Coates J,Frongillo E,Neufeld L et al.Healthy diet metrics:a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indicators for global and national monitoring purposes.Geneva:WHO:2023.Licence:CC BY-NC-SA 3.0 IGO.(https:/iris.who.int/bitstream/
72、handle/10665/371497/9789240072138-eng.pdf?sequence=1,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16.Seligman HK,Levi R,Adebiyi VO,Coleman-Jensen A,Guthrie JF,Frongillo EA.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Nutrition Security to Promote Healthy Dietary Intake and Outcomes in the United States.Annu Rev Nutr.2023;43:409429.doi:1
73、0.1146/annurev-nutr-062222-023359.PMID:37257420.(https:/www.annualreviews.org/doi/abs/10.1146/annurev-nutr-062222-023359?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3Arid%3Acrossref.org&rfr_dat=cr_pub+0pubmed,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22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17.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orl
74、d Health Organization.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Procedural Manual.Twenty-eighth edition,revised.Rome;FAO:2023 https:/doi.org/10.4060/cc5042en.18.Taplin DH,Clark H,Collins E,Colby DC.Theory of Change:Technical Papers.ActKnowledge;New York:2013(https:/www.theoryofchange.org/wp-content/uploads/toco
75、_library/pdf/ToC-Tech-Papers.pdf,accessed 19 December 2023).19.Vogel I.Review of the use of“Theory of Change”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Review Report.London;UK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2(https:/www.theoryofchange.org/wp-content/uploads/toco_library/pdf/DFID_ToC_Review_VogelV7.pdf
76、,accessed 19 December 2023).20.Rippin HL,Hutchinson J,Evans CEL,Jewell J,Breda JJ,Cade JE.National nutrition surveys in Europe:a review on the current status in the 53 countries of the WHO European region.Food Nutr Res.2018:62.doi:10.29219/fnr.v62.1362.PMID:29720930;PMCID:PMC5917420.(https:/www.ncbi
77、.nlm.nih.gov/pmc/articles/PMC5917420/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21.Miller V,Webb P,Micha R,Mozaffarian D;Global Dietary Database.Defining diet quality:a synthesis of dietary quality metrics and their validity for the double burden of malnutrition.Lancet Planet Health.2020;4(8):e352-e370.doi:10.1016/S
78、2542-5196(20)30162-5.PMID:32800153;PMCID:PMC7435701.(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35701/,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22.Moursi M,Bromage S,Fung TT,Isanaka S,Matsuzaki M,Batis C,Castellanos-Gutirrez A,Angulo E,Birk N,Bhupathiraju SN,He Y,Li Y,Fawzi W,Danielyan A,Thapa S,Ndiyoi L,Vosse
79、naar M,Bellows A,Arsenault JE,Willett WC,Deitchler M.Theres an App for That:Development of an Application to Operationalize the Global Diet Quality Score.J Nutr.2021;151(12 Suppl 2):176S184S.doi:10.1093/jn/nxab196.PMID:34689193;PMCID:PMC8542098.(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542098/pd
80、f/nxab196.pdf,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23.Uyar BTM,Talsma EF,Herforth AW,Trijsburg LE,Vogliano C,Pastori G,Bekele TH,Huong LT,Brouwer ID.The DQQ is a Valid Tool to Collect Population-Level Food Group Consumption Data:A Study Among Women in Ethiopia,Vietnam,and Solomon Islands.J Nutr.2023 Jan;153(1
81、):340351.doi:10.1016/j.tjnut.2022.12.014.Epub 2022 Dec 28.PMID:3691347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913471/,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24.Ma S,Herforth AW,Vogliano C,Zou Z.Most Commonly-Consumed Food Items by Food Group,and by Province,in China:Implications for Diet Quality Monitoring.Nutrient
82、s.2022 Apr 22;14(9):1754.doi:10.3390/nu14091754.PMID:35565720;PMCID:PMC9102302.(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102302/pdf/nutrients-14-01754.pdf,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25.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Minimum dietary diversity for women.An updated guide to
83、 measurement from collection to action.Rome;FAO:2021(https:/doi.org/10.4060/cb3434en,accessed 19 December 2023).26.Hanley-Cook GT,Tung JYA,Sattamini IF,Marinda PA,Thong K,Zerfu D,Kolsteren PW,Tuazon MAG,Lachat CK.Minimum Dietary Diversity for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MDD-W)Data Collection:Validity
84、of the List-Based and Open Recall Methods as Compared to Weighed Food Record.Nutrients.2020;12(7):2039.doi:10.3390/nu12072039.PMID:32659995;PMCID:PMC7400839.(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00839/pdf/nutrients-12-02039.pdf,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27.dos Santos Costa C,Silva dos Sant
85、os F,Tiemann Gabe K,Martinez Steele E,Helena Marrocos Leite F,Khandpur N et al.Descrip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wo diet quality scores based on the Nova classification system medRxiv preprint 21 May 2023(https:/doi.org/10.1101/2023.05.19.23290255,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28.Costa CDS,Far
86、ia FR,Gabe KT,Sattamini IF,Khandpur N,Leite FHM,Steele EM,Louzada MLDC,Levy RB,Monteiro CA.Nova score for the consump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s:descrip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Brazil.Rev Saude Publica.2021;55:13.doi:10.11606/s1518-8787.2021055003588.PMID:33886951;PMCID:PMC8023324.(https
87、:/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023324/,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29.Diombo Kb S,Diouf A,Dit PM,Sylla D,Kane K,Dos Santos Costa C et al.Assessment of Ultra Processed Foods consumption in Senegal:Validation of the Nova-UPF screener.medRxiv preprint 14 July 2023(https:/doi.org/10.1101/2023.06
88、.26.23291903,accessed 24 November 2023).30.Hanley-Cook GT,Gie SM,Parraguez JP,Hoogerwerf S,Padula de Quadros V,Balcerzak A,Neufeld LM,Holmes BA.Metrics matter:Multi-country analysis comparing MDD-W,GDR score,GDQS,and their submetrics for monitoring healthy diets.Under review.31.Bromage S,Batis C,Bhu
89、pathiraju SN,Fawzi WW,Fung TT,Li Y 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ovel Food-Based Global Diet Quality Score(GDQS).J Nutr.2021;151(Suppl 2):75S92S.32.Angulo E et al.Changes in the Global Diet Quality Score,Weight,and Waist Circumference in Mexican Women.J Nutr.2021;151(12 Suppl 2):152S161S.do
90、i:10.1093/jn/nxab171.33.Fung TT et al.Higher Global Diet Quality Score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US Women.J Nutr.2021;151(12 Suppl 2):168S175S.doi:10.1093/jn/nxab195.23參考文獻34.Fung TT et al.Higher Global Diet Quality Score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4-Year Weight Gain in US
91、 Women.J Nutr.2021:151(12 Suppl 2):162S167S.doi:10.1093/jn/nxab170.35.Herforth AW,Wiesmann D,Martnez-Steele E,Andrade G,Monteiro CA.Introducing a Suite of Low-Burden Diet Quality Indicators That Reflect Healthy Diet Patterns at Population Level.Curr Dev Nutr.2020;4(12):114.36.Herforth A et al.Develo
92、pment of a Diet Quality Questionnaire for Improved Measurement of Dietary Diversity and Other Diet Quality Indicators(P13-018-19).Curr Dev Nutr.2019;3(Suppl 1):nzz036.(2019).doi.org/10.1093/cdn/nzz036.P13-018-19.37.Martin-Prevel Y,Allemand P,Wiesmann D,Arimond M,Ballard TJ,Deitchler M,Dop MC,Kennedy
93、 G,Lee WTK,Moursi M.Moving Forward on Choosing a Standard Operational Indicator of Womens Dietary Diversity.Report No.I4942E/1/10.15.Rome:FAO:2015(https:/cgspace.cgiar.org/bitstream/handle/10568/72450/FAO_2015_MDD-W.PDF?sequence=1&isAllowed=y,accessed 19 December 2023).38.Monteiro CA,Cannon G,Lawren
94、ce M et al.Ultra-processed foods,diet quality,and health using the NOVA classification system.Rome;FAO:2019(http:/www.fao.org/publications/card/en/c/CA5644EN/,accessed 19 December 2023).39.Askari M,Heshmati J,Shahinfar H et al.Ultra-processed food and the risk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a systematic
95、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Int J Obes.2020;44:20802091.40.Pagliai G,Dinu M,Madarena MP et al.Consump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health statu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Br J Nutr.2020;125:308318.25附件一健康膳食監測倡議認識到膳食對于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缺乏在大規模衡量和監測健康膳食方面的共識,世衛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營養
96、監測技術專家咨詢小組(TEAM)于2020年開展了全球膳食質量監測形勢評估,以了解如何定義膳食質量,掌握現有倡議活動,并查明全球膳食質量監測需要改進的領域(11)。這項工作形成了一項建議,將研究健康膳食方法和度量標準的各方組織起來,了解彼此的工作,合作查明定義和度量標準方面的共同要素和協調領域。為了響應這一需求,咨詢小組和糧農組織在美國國際開發署營養促進項目的支持下,于2021年召開了一次關于衡量健康膳食的技術磋商會(12)。依據形勢研究和技術磋商的成果,世衛組織、兒基會和糧農組織聯手通過健康膳食監測倡議規劃未來工作。健康膳食監測倡議的共同使命是“使各國和全球的決策者和利益攸關方能夠為了人類和
97、地球監測并實現健康膳食”。作為第一步工作,健康膳食監測倡議召開了一次關于“全球健康膳食衡量工作的協調和主流化”的技術專家會議,接觸各國和全球從事健康膳食評估和監測工作的關鍵利益攸關方以及相關度量標準的專家用戶。會議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承辦,于2022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意大利貝拉焦中心舉行。會議產生了一份報告(13)和行動呼吁(14)。法國發展研究所(the Institut de Recherche pour le Dveloppe-ment;IRD)為貝拉焦會議編制了一份背景文件,科學評估用于全球和國家監測的現有健康膳食度量標準的實用性,適用性和效度(15)。背景報告以及關于監測健康膳
98、食的最新證據構成本指導文件概述的基礎。健康膳食監測倡議的發展歷程見下文圖A1.1,包括歷史成就和未來發展。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26圖 A1.1 健康膳食監測倡議發展歷程20222024202120232025成立健康膳食監測倡議健康膳食度量標準的技術磋商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第一版衡量健康膳食的技術磋商健康膳食度量標準:全球和國家監測指標的適用性評估健康膳食度量標準:全球健康膳食監測:行動呼吁。證據審查驗證研究利益攸關方參與國家協商散發宣傳向各國提供技術支持2020營養監測技術專家咨詢小組膳食質量工作組全球膳食質量監測的形勢評估27附件二健康膳食度量標準全球膳食質量評分全球膳食質量評分包
99、括有關健康和不健康食物類別攝入量的分類信息(3134)。全球膳食質量評分由25個食物類別組成,這些食物類別被視為營養素攝入和/或非傳染病風險的重要因素。分值根據三個量級或四個量級的攝入量確定,以克/天(g/d)為單位,各類別不同(見表 A2.1)。其中有16類健康食品(攝入量越高,得分越高),7類不健康類食品(攝入量越低,得分越高),還有2類定義為過量攝入時不健康的食品。計算全球膳食質量評分時將所有25個食物類別的分值相加,分值范圍為0至49分。GDQS+子指標包括全球膳食質量評分列出的16類健康食品,使用的攝入量分量級打分與全球膳食質量評分相同;分值范圍為0至32分。GDQS-子指標包括全球
100、膳食質量評分列出的9類不健康食品或過量攝入時不健康的食品,使用的攝入量分量級打分與全球膳食質量評分相同;分值范圍為0至17分。GDQS+和GDQS-分別量化了健康食品(應更多攝入的食品)和不健康食品(應更少攝入的食品)的共同作用。數據要求數據要求。全球膳食質量評分計算需要半定量數據(將食物類別的攝入量換算為克),分量級(低,中,高)。解釋解釋。解釋全球膳食質量評分可以應用0至49的可能分值范圍(得分越高,膳食質量越好)和基于人群的臨界值15和23,報告膳食質量不好的高風險人群百分比(全球膳食質量評分15)和膳食質量不好的低風險人群百分比(全球膳食質量評分23)。數據收集方法或工具數據收集方法或
101、工具。全球膳食質量評分數據可以使用定量24小時膳食回顧法收集;還開發了一個應用程序,便于在人口調查中收集半定量全球膳食質量評分數據(22)。數據收集用時數據收集用時。標準24小時定量回顧法需要20到30分鐘完成。全球膳食質量評分應用程序采用簡化定量方法,完成用時約為10至20分鐘。28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表 A2.1 全球膳食質量評分食物類別、量級和分值食物類別食物類別攝入量分級(g/d)攝入量分級(g/d)分值分值12341234全球膳食質量評分和GDQS+所含食物類別健康柑橘類水果69012深橙色水果123012其他水果107012深綠色葉菜37024十字花科蔬菜3600.250.5深
102、橙色蔬菜4500.250.5其他蔬菜11400.250.5豆類蔬菜42024深橙色塊莖6300.250.5堅果和籽類13024全谷物13012液態油7.5012魚類和貝類71012家禽和野味44012低脂乳制品132012蛋類32012全球膳食質量評分和GDQS-所含食物過量食用不健康高脂乳制品a(單位:牛奶當量)7340120紅肉46010不健康加工肉類30210精制谷物和烘焙食品33210甜食和冰淇淋37210含糖飲料180210果汁144210白色根莖和塊莖107210售賣油炸食品45210a 在計算高脂乳制品攝入總量以確定全球膳食質量評分攝入量級時,硬奶酪應使用6.1的轉換系數換算為牛
103、奶當量。資料來源資料來源:Bromage S,Batis C,Bhupathiraju SN,Fawzi WW,Fung TT,Li Y 等人,基于食品的新型全球膳食質量評分的開發和驗證。J Nutr.2021年;151(Suppl 2):75S92S.29附件二 健康膳食度量標準全球膳食建議評分全球膳食建議評分衡量遵守11項全球膳食建議(主要來自世衛組織2018年健康膳食實況報道)的情況,其中包括對非傳染性疾病具有防護作用的膳食因素。該度量標準反映了涉及1)水果蔬菜、2)膳食纖維、3)游離糖、4)飽和脂肪、5)豆類蔬菜、6)堅果和籽類、7)全谷物和 8)加工肉類的各項全球建議的遵守情況(35
104、)。非傳染性疾病-防護評分的分值范圍為0至9。它是全球膳食建議評分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關于膳食健康成分的全球膳食建議的遵守情況。非傳染性疾病-防護評分基于前一個日夜9類健康食品的攝入量。得分越高,表明膳食中包含更多促進健康的食物,與符合全球膳食建議為正相關的關系。分數表示為人群平均得分。非傳染性疾病-風險評分的分值范圍為0至9。它是全球膳食建議評分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關于應限制或避開的膳食成分的全球膳食建議的遵守情況。得分越高表示此類食物和飲料的攝入量越高,與符合全球膳食建議為負相關的關系。非傳染性疾病-風險評分基于前一個日夜應限制或避開的8類食品的攝入量(加工肉類這一類別得分雙重加權)。這是
105、一個負面指標,分數表示為人群平均得分。較高的非傳染性疾病-風險評分與較高的超加工食品攝入量相關。這些度量標準的設計非常便于收集和計算,可用于監測人群層面對膳食建議的遵守情況。數據要求數據要求。全球膳食建議評分需要非定量膳食數據,用二分法回答(“是”或“否”)食物類別相關問題。解釋解釋。解釋全球膳食建議評分可以應用0至18的可能分值范圍(得分越高,可能符合的膳食建議越多,膳食質量越好)和基于人群的臨界值10,報告更有可能符合11項全球膳食建議中至少6項的人群百分比。數據收集方法或工具數據收集方法或工具。非傳染性疾病-防護評分、非傳染性疾病-風險評分和全球膳食建議評分的計算使用了膳食質量問卷(23
106、,24,36)。還可使用這一問卷得出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等指標(有關計算指標的完整信息,參見的 2023年膳食質量問卷指標指南)。問卷收集過去24小時內29類食物的攝入信息(“是”/“否”)。食物類別并非經過直接詢問得來,而是由特定人群在某個食物類別中最常攝入的哨點食物代表。雖然開發這一問卷是作為一種快速評估膳食質量的工具,但它并不收集所有膳食信息。經過調整的問卷已用于100多個國家(https:/www.dietquality.org)。數據收集用時數據收集用時。填寫膳食質量問卷約需5分鐘。30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食物類別食物類別分值分值非傳染性疾病-防護(總計09)非傳染性疾病-防護
107、(總計09)非傳染性疾病-風險(總計09)非傳染性疾病-風險(總計09)1.谷物食品2.全谷物13.白色根莖和塊莖以及大蕉4.豆類15.富含維生素A的橙色蔬菜16.深綠色葉菜17.其他蔬菜18.富含維生素A的水果19.柑橘類110.其他水果111.烘焙/谷物甜食112.其他甜食113.蛋類14.奶酪15.酸奶16.加工肉類217.未經加工的紅肉(反芻類)1a18.未經加工的紅肉(非反芻類)1a19.禽類20.魚類和海鮮21.堅果和籽類122.超加工咸味零食23.方便面1b24.油炸食品125.液態奶26.含糖茶飲/咖啡/可可27.果汁和果味飲料28.軟飲料(汽水、能量飲料、運動飲料)129.快
108、餐1b表 A2.2 膳食質量問卷的食物類別和非傳染性疾病-防護和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度量指標分值a 反芻類和非反芻類未經加工的紅肉被視為同一類食物,因此得分不會相加,但對“未經加工的紅肉(反芻類)”或“未經加工的紅肉(非反芻類)”回答為“是”均可得1分。b 快餐和方便面被視為同一類食物,因此得分不會相加,但對“快餐”或“方便面”的回答為“是”均可得1分。注1:全球膳食建議評分計算如下:非傳染性疾病-防護分數-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分數+9=全球膳食建議評分注2:不計為非傳染性疾病-防護或非傳染性疾病-風險的食物類別,在類別和分值一欄中留空,會在膳食質量問卷上記錄,用于填寫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等其他
109、指標。此內容的來源是的2023年膳食質量問卷指標指南,其中可以找到關于指標計算的完整信息。31附件二 健康膳食度量標準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是育齡婦女(15至49歲)膳食多樣性的人群層面二分法指標。它依據的是報告的10類食物攝入量,反映了膳食多樣性,代表微量營養素充足率更高(25,37)。這是一個簡單易用的指標,旨在盡量減少數據收集的負擔,因此可以納入大規模調查。數據要求數據要求。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需要非定量膳食數據,用二分法回答(“是”或“否”)食物類別相關問題。解釋解釋。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是一個二分法指標,表示育齡婦女在過去24小時內是否至少攝入了10個規定食
110、物類別中5個類別的食物,可作為較高微量營養素充足率的代用指標(25,26)。該指標的基本解釋是“X%的婦女達到了最低限度的膳食多樣性,與X%未達到最低限度的婦女相比,她們更有可能攝入更多(更充足)的微量營養素”。數據收集方法或工具數據收集方法或工具。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獲得數據所使用的數據收集方法是對食物類別進行非定量回顧。這種問卷調查可采用兩種方法:開放式回顧法和列表式回顧法(25,26)。這兩種方法都需要進行準備工作,以確定最常攝入的地方/國家食物和常見菜肴,并將每種食物歸入正確的食物類別。數據收集用時數據收集用時。取決于數據收集方法。開放式回顧完成時間估計為10至20分鐘,列表式回顧約
111、為5分鐘。食物類別食物類別分值分值谷物、白色根莖和塊莖以及大蕉1豆類(豆子、豌豆和小扁豆)1堅果和籽類1牛奶和奶制品1肉類、禽類和魚類1蛋類1深綠色葉菜1其他富含維生素A的水果和蔬菜1其他蔬菜1其他水果1表 A2.3 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的食物類別和分值資料來源:糧農組織。2021年。婦女最低限度膳食多樣性:https:/doi.org/10.4060/cb3434en 32全球健康膳食監測指導文件表 A2.4 巴西工具中的Nova超加工食品評分和分值Nova超加工食品評分Nova超加工食品評分,即過去24小時內攝入的超加工食品子類別數量(28),使用Nova超加工食品篩查工具計算得出,其用
112、途是超加工食品在膳食中占比的代用測度(28)。Nova超加工食品評分由23個超加工食品子類別組成:6個飲料子類別、10個代餐或佐餐產品子類別和7個經常作為零食攝入的產品子類別。這23個超加工食品子類別的分數相加,總分范圍為0至23分,從0分開始,如果在過去24小時內食用過該類別中的任一種食物,則加一分。數據要求數據要求。Nova超加工食品評分需要非定量膳食數據,用二分法回答(“是”或“否”)超加工食品子類別相關問題。解釋解釋。Nova超加工食品評分越高,膳食質量越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越高。數據收集方法或工具數據收集方法或工具。Nova超加工食品篩查工具是一份自我報告電子問卷,其中包含有關前一天
113、常見攝入超加工食品子類別清單上的食品攝入的問題(回答“是”或“否”),該問卷針對各國國情開發并調整。數據收集用時數據收集用時。填寫時間約為2至3分鐘。11 對超過 15 個國家的國家膳食攝入量調查(38)所做的分析以及對大型隊列研究進行的薈萃分析(39,40)表明,超加工食品在膳食中的占比(以總能量攝入的百分比表示)是衡量同期膳食總體質量(包括營養充足性和其他與健康相關的膳食屬性)的重要指標,并且與大多數膳食相關非傳染性疾病以及全因死亡的風險較高相關。食物類別食物類別分值分值普通汽水或無糖汽水1罐裝或瓶裝果汁1飲料預拌粉1巧克力飲料1茶類飲料(冰茶類)1果味或巧克力味酸奶1香腸、漢堡或雞塊1火
114、腿、薩拉米香腸或意式肉腸1面包、熱狗或漢堡胚1人造黃油1炸薯條,冷凍或連鎖餐廳提供1蛋黃醬、番茄醬或芥末醬1成品沙拉醬1方便面或袋裝湯1比薩,冷凍或連鎖餐廳提供1冷凍千層面或其它預制菜1包裝零食、細長薯條、土豆或薄脆餅干1餅干,有夾心或無夾心1包裝蛋糕1谷物棒1冰淇淋或冰棍1巧克力棒或巧克力糖1早餐麥片1資料來源:Costa CDS,Faria FR,Gabe KT,Sattamini IF,Khandpur N,Leite FHM,Steele EM,Louzada MLDC,Levy RB,Monteiro CA.巴西超加工食品攝入的Nova評分:說明和績效評估。Rev Saude Pub
115、lica.2021;55:13.doi:10.11606/s1518-8787.2021055003588.PMID:33886951;PMCID:PMC8023324.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食及營養司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Viale delle Terme di Caracalla,00153 Rome,Italy電子郵件:nutritionfao.org www.fao.org/nutrition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分析、規劃和監測司3 UN Plaza,New York,NY,10017,USA電子郵件:dataunicef.orgwww.data.unicef.org/nutrition世衛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營養和食品安全司20 Avenue Appia,1211 Geneva 27,Switzerland電子郵件:nutritionwho.intwww.who.int/nutr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