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2025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形勢展望報告(1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賽迪:2025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形勢展望報告(14頁).pdf(1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36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2025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形勢展望【內容提要】展望2025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面對內外部復雜形勢,將依然保持良好發展韌性與潛力,隨著數實融合穩步加快,對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支撐作用也將日益突顯。從細分領域看,人工智能有望開啟產業數智化發展新篇章,關鍵軟件將在政策技術雙重驅動下快速發展。軟硬融合趨勢加快,軟件企業“出?!辈椒ヌ崴?,數據等新要素價值將得到更好釋放,校企合作成為產業生態建設重要模式。然而,產業發展仍面臨經濟下行與技術轉型疊加、國際競爭加劇、開源社區穩定性和軟件安全等多重挑戰。在此形勢下,賽迪研究院建議多措并舉強化企
2、業發展動能、積極應對國際競爭、穩健推進開源生態建設、健全安全防范體系,推動產業行穩致遠?!娟P鍵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發展形勢 展望2024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持續平穩發展態勢,成為推動數實融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展望2025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將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臺階,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與實體經濟融合日益深化,產業綜合競爭力將實現新的躍升。一、對2025年形勢的基本判斷(一)產業延續穩健發展態勢,關鍵軟件深化數實融合應用,新興賽道加速產業創新升級2024年,面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軟件產業整137體增長態勢有所放緩,但軟件業務收入和利潤仍保
3、持兩位數增長,增速領跑國民經濟各行業。前三季度實現軟件業務收入98281億元,同比增長10.8%,較上年同期回落2.7個百分點。其中,信息技術服務收入66164億元,同比增長11.9%,占全行業收入的67.3%。東部地區收入規模領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81860億元,在全國總收入中的占比83.3%,其中京津冀地區收入增勢良好,同比增長13%。中部地區收入增速突出,其中湖北省同比增長15.3%。軟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經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強勁動力。展望2025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穩步推進,軟件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隨著“兩
4、重”“兩新”等政策效果持續釋放,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不斷提速,關鍵軟件應用將進一步深入推進,數實融合有望實現質的飛躍。另一方面,順應前沿技術發展趨勢,軟件產業新體系將加快構建,中國軟件名城等重點區域立足地方特色和產業基礎,培育發展通用智能、衛星互聯網、量子信息等新興賽道,錯位競爭、協同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138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領軟件開發變革,智能應用場景加速拓展,產業升級邁向數智化新階段2024年,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浪潮為軟件產
5、業發展帶來顯著影響。大模型與軟件工程加速融合,推動行業創新效率提升。微軟、OpenAI、GitHub合作推出智能編程助手GitHub Copilot,阿里云、百度分別推出文心快碼、通義靈碼等智能開發工具。數據顯示,百度、阿里等公司內部由AI生成的代碼占比已近30%。與此同時,企業級軟件加快人工智能賦能,軟件廠商相繼推出智能化升級方案,在生產制造、企業管理、銷售服務等領域應用場景逐步拓展。139展望2025年,軟件產業將迎來人工智能驅動的全方位變革。一方面,智能技術將加速滲透軟件全生命周期,軟件工程邁入“人機協同+機器自組織”新階段,隨著云成為算力供給的核心基礎設施,基于云的軟件創新與推廣體系將
6、加快建立。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與行業知識融合應用將持續深化,推動行業軟件加速向標準化、智能化方向演進,在智能制造、能源電力、交通駕駛等領域催生出一大批新模式、新業態,助力傳統產業數智化轉型升級。(三)關鍵軟件創新驅動迸發,應用效能深入釋放,政策牽引與新技術變革協同助力發展2024年,關鍵軟件產品供給實現重大突破。原生鴻蒙操作系統正式發布,擁有超過1.1億行代碼、近675萬開發者、15000款以上應用適配和10億以上生態設備數,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標志著國產操作系統邁入自主生態新階段。桌面操作系統加快智能化升級,麒麟軟件發布AIPC版本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統信軟件推出端側模型UOS LM。工
7、業軟件底層技術加速突破,華為公司基于開源幾何內核OCC打造云幾何引擎OGG。在應用上,達夢數據庫在金融行業上線數千個業務系統,多方面保障數據安全與穩定;國內CAD產品加速向中高端邁進,在船舶、電子等復雜裝備行業應用成效初顯;以DCS為代表的工業操作系統在電力、石化等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140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領域形成較強競爭力。展望2025年,在產業政策牽引和新技術變革雙重助推下,關鍵軟件產品將實現快速創新迭代,有效滿足千行百業應用需求。一方面,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
8、南等文件的出臺,將推動關鍵軟件更新換代,在細分領域形成示范應用標桿。另一方面,AI大模型以及開源模式將在進一步提升新產品開發效率、賦能關鍵軟件產品智能化升級中,持續加速軟件產業發展變革。(四)軟件能力加速賦能硬件,生態優勢成為競爭護城河,一體化布局將引領產業變革2024年,軟硬融合進程加速,軟件成為豐富產品功能、提升用戶體驗的助推器。一方面,智能化、定制化的軟件成為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實招。華為、小米、vivo等手機廠商在移動操作系統中深度融入AI大模型能力,微軟推出的Copilot+PC已支持本地大模型,軟通動力整合同方計算機提供全棧式智能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軟件能力及生態成為企業構筑護城河的核
9、心競爭力。英偉達憑借CUDA穩固GPU生態,并主動向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商轉型。地平線、四維圖新等國產芯片企業在智駕芯片基礎上,打造一體化智能駕駛系統。大疆注重嵌入式軟件及相關APP研發,積極培育開發者生態以擴展行業應用領域。141展望2025年,軟硬融合程度將進一步加深,推動IT產業智能化應用落地。個人消費領域,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領域將強化機器學習、大模型等軟件能力,提供個性化的自然交互服務,打造軟硬一體化生態。行業應用領域,軟件將持續賦能硬件產品實現突破式發展,例如無人機飛控規劃、數據分析、仿真平臺等軟件將引領行業發展,機器人操作系統將成為人形機器人的核心軟件,元宇宙操作系統、應用生態與硬件
10、深度融合。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142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五)軟件企業積極邁出國門,海外業務創新擴容,國際市場為產業發展開辟新空間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軟件業務出口410.3億美元,同比增長4.2%,較一季度數據實現增速由負轉正。從2024年半年報數據看,我國軟件上市公司(證監會行業分類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上市公司,不含退市警告公司)海外收入(含港澳臺地區)合計189.2億元,同比增速達25.1%,創下近三年新高。相關企業積極建立面向全球的經營體系,觸達大量國家和地區,歐美、
11、日韓、南亞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均得到廣泛關注。部分出海軟件企業也在嘗試與他國政府機構開展深度合作。神州數碼與泰國數字經濟與社會部合作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千方科技與烏茲別克斯坦國家交通部道路委員會達成協議,為烏方提供智慧交通產品與服務。展望2025年,更多軟件企業將加快國際化布局,我國軟件產業國際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除了傳統的產品出口和技術服務輸出外,聯合研發、跨境投資并購等形式有望成為新的趨勢。隨著全球數字化轉型加速,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公共服務智能化等方面釋放巨大需求,我國的智慧交通、數字政務、教育信息化等領域優質解決方案服務商將迎來發展機遇。143(六)產業生態日趨
12、健全,要素價值得到更好釋放,校企合作成為生態建設的重要模式2024年,我國軟件產業生態不斷完善,數據、人才等核心要素價值持續提升,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數據安全技術 數據分類分級規則(GB/T 43697)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等重要文件為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提供有力支撐。以國家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為代表的院校與行業企業加快人才創新培養步伐,開源與人工智能成為人才培養重要內容。西北工業大學成立開放原子開源社團,著力培養拔尖開源人才;復旦大學推出“AI大課”,計劃打造超100門人工智能領域課程。展望2025年,以校企深度合作為特征的產業生態建設將邁向新高度。高校和企業
13、合作更緊密多元,圍繞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產品推廣、標準建設、品牌塑造等領域催生更多成果。與此同時,校企合作將帶動政、產、學、研、用各方主體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進一步促進關鍵技術突破、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為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144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一)經濟壓力與技術變革疊加共振,產業提速面臨多重挑戰伴隨經濟下行壓力與新興技術的轉型挑戰,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將持續面臨需求走弱
14、、經營承壓等困難。一方面,受各地財政預算緊張及行業市場波動影響,軟件市場總體有效需求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在此形勢下,軟件企業同質化爭奪存量市場,“價格戰”時有發生,企業利潤空間恐進一步壓縮。另一方面,在新技術帶動下,企業不斷加大向云化、智能化轉型的布局力度,而技術轉型成本高企且難以在短期內變現,導致部分企業盈利能力承壓,或將影響其研發投入的持續性。145(二)軟件領域日益成為主要大國發展聚焦,汽車軟件、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承壓全球主要大國在軟件領域的競爭博弈將進一步加劇,我國軟件產業發展遭遇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一是美國將汽車軟件供應鏈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2024年8月出臺文件禁止在美所有汽車使
15、用中國制造的智能聯網和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軟硬件,試圖遏制我國汽車軟件發展勢頭。二是美國限制其人工智能底層技術向我國輸出,相繼出臺規定禁止我國AI企業租用其公有云服務訓練大模型以及向我國在美企業提供敏感數據。三是美國2024年10月出臺對華投資限令,在半導體、微電子、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的投資管控更加嚴格,意在切斷我國的資金供給和技術引進渠道。隨著此類政策禁令相繼實施,我國汽車軟件、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恐面臨更強烈度的打壓。(三)開源社區意識形態化現象加劇,部分關鍵項目存在“核心維護者依賴”隱患全球開源在前沿科技創新、產業生態培育、促進社會協作等方面的價值持續彰顯,但同時面臨兩大挑
16、戰。一是開源社區政治化色彩日益濃厚。2022年俄烏沖突后,GitHub官方限制俄羅斯通過平臺獲取軍事技術能力。2024年10月,Linux內核社區更是未經事先溝通直接將11名俄羅斯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146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高級別項目開發者移出維護者名錄。二是開源項目維護者新老交替面臨困境。當前多個關鍵性、基礎性項目由于發展較早,更新過度依賴早期維護者,甚至是1-2位核心貢獻者。一旦關鍵貢獻者無法繼續投入,新生力量未能及時接替,項目很可能陷入停滯,影響軟件迭代升級和安全 維護。(四
17、)軟件安全事件頻發影響擴大,重要系統與關鍵應用面臨穩定性挑戰隨著軟件下沉為經濟社會的基礎設施,一旦發生軟件安全事件,恐嚴重影響行業業務運行和民眾日常生活。2024年,網絡安全公司CrowdStrike的軟件錯誤導致微軟的大范圍藍屏事件,預計損失達數十億美元?!半p十一”當天,支付寶因系統消息庫故障而出現支付失敗、重復扣款等服務異常。國產辦公軟件WPS、網易云、滴滴等頭部應用也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宕機。軟件安全同樣成為各國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例如美國發布回歸基礎構件:通往安全軟件之路等多篇報告呼吁軟件企業采取措施提升軟件安全。隨著軟件在各行業的深度應用,世界各國對軟件安全的關注也將進一步提升,圍繞軟
18、件供應鏈安全、軟件內存安全等采取積極舉措,努力提高重要系統與關鍵應用穩定性。147三、應采取的對策建議(一)多措并舉強化軟件企業發展動能一是引導用戶企業加大軟件采購力度,發揮設備更新政策、“兩重”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推動將采購國產軟件作為各類投資項目實施的前置條件,持續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二是鼓勵引導企業強化行業自律,通過倡議書、公約等形式共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三是加大技術創新支持,鼓勵地方產業投資基金、商業銀行、風投機構等金融機構,利用股權投資、科創貸、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為軟件企業提供更多資金支持。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19、CCIDCCIDCCIDCCID148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二)強化實力打消國際競爭的負面影響一是加大國產汽車軟件的推廣應用力度,鼓勵國內車企優先使用國產軟件,降低美國限制我國汽車軟件發展政策帶來的影響,推動產品從“可用”到“好用”不斷迭代完善。二是提高國產人工智能底層技術的研發投入,同時聚焦算力、模型、數據、云服務等多個AI熱門領域提前做好布局,有效預防AI領域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三是對受對華投資限令影響的企業給予政策激勵,在稅收優惠、資金扶持、技術引導等多方面提供支持,減少對華投資限令對我國企業的負面影響。(三)保持定力推動開源發展行穩致遠一是在國際開源舞臺宣傳“開源無國界”
20、思想,鼓勵開源平臺堅持中立原則,減少政治因素干擾,為全球開發者營造自由平等的協作環境。二是高度重視開源社區人才梯隊,完善項目治理機制,鼓勵更多開發者參與項目維護,減少對少數人的過度依賴,實現貢獻者隊伍的良性迭代。三是推動開源代碼和項目多平臺備份,降低單一平臺變動帶來的風險,最大限度保障開源項目的連續性和可獲得性。(四)筑牢防線建立軟件風險防范機制一是跟蹤國際最新動態,借鑒各國圍繞軟件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具體措施,從國家層面完善軟件安全的頂層設計。二是鼓勵業界149強化共識,形成安全設計、通用安全模塊和配套檢驗方法等標準,對關鍵項目進行持續代碼審計與安全檢測。三是加快軟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軟件安全供應鏈體系、軟件安全評估等保障機制。四是引導用戶企業提升容災能力,建立軟件風險預警理念,制定軟件風險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或推演。本文作者: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形勢分析課題組 18612033366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