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行業新基建系列之:2020年中國城市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報告(4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36氪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行業新基建系列之:2020年中國城市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報告(43頁).pdf(4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工業互聯網投資情況分析 根據鯨準數據,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我國工業互聯網領域共有 637 起投資案例,涉及總投資金額 2,416.18 億元。2010-2014 年,工業互聯網資本熱度較低,年投資案例數和投資規模均較低。隨著 2015 年“互聯網+”戰略的提出,工業互聯網的資本熱度迅速拉升,2015 年工業互聯網的投資規模超過 2014 年的10 倍。2016-2019 年,工業互聯網的資本熱度保持高位,其中 2017 年投資規模達到峰值,為 601.64 億元,2018 年的投資案例數達到峰值,為 114 起。2020 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工業
2、互聯網的資本熱度有所降低,全年投資規模僅為100.26 億元。 從投資輪次來看,天使輪和 A 輪等早期輪次投資案例數最多,分別對應投資案例數 129 起和 149 起;A 輪、B 輪、D 輪、定向增發、戰略融資等輪次投資規模最高,分別對應投資金額 321.92 億元、263.26 億元、251.45 億元、225.34 億元和531.68 億元。 從城市分布情況來看,中國工業互聯網投資規模 TOP3 城市分別為北京、杭州和上海,對應投資規模和投資案例數 979.06 億元(207 起)、455.07 億元(38起)和327.25 億元(115 起)。從城市群分布看,長三角城
3、市群工業互聯網投資規模最高,杭州、上海、無錫、南京四城入圍前十,大灣區城市群資本熱度次之,深圳、廣州和東莞三城也都入圍前十。 工業互聯網發展意義分析 工業互聯網是國家強盛的基礎設施。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制造業面臨新冠疫情嚴峻挑戰的時代背景下,工業互聯網因為在加速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助力制造業對抗新冠疫情,提高制造業綜合競爭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而成為促進國家和民族強盛的重要基礎設施。 工業互聯網加速三大產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具有強大的產業牽引
4、能力和經濟賦能效力。對于第一產業而言,工業互聯網能夠推動實時感知、遠程管理、智慧農場、產銷智能匹配等應用落地,加快農業農機發展,加速農業農場現代化。對于第二產業而言,工業互聯網對建筑業、電力、能源、鋼鐵等傳統第二產業,及高端裝備制造、航天器、集成電路等新興第二產業迭代發展有重要基石作用。對于第三產業而言,工業互聯網能夠直接促進軟件信息技術等產業發展,并且賦能物流、金融、交通運輸、零售等各個業態迭代。中國信通院測算數據顯示,預計 2020 年,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規模約為 2.49 萬億元,同比增長 55.8%。 工業互聯網拉動就業增長。工業互聯網在促進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還有顯著的就業帶動作用。中國信通院測算數據顯示,預計在就業壓力較大的 2020 年,工業互聯網帶動全社會新增就業崗位 255 萬個。不僅如此,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還在創造高技能、高收入崗位上有重要作用,如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工程師、工業互聯網APP 開發工程師、工業互聯網經濟方案架構師等高收入崗位,都是在工業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