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研究院:量子計算應用、布局與未來發展分析報告2020(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騰訊研究院:量子計算應用、布局與未來發展分析報告2020(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自2009年起開始探索量子計算機,2013年從加拿大創業公司D-Wave Systems采購了一臺“全球首臺商用的量子計算機”,隨后與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基于這臺計算機開展研究合作,建立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QuAIL),利用D-Wave機器探索量子計算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包括網絡搜索、語音/圖像模式識別、規劃和調度、空中交通管理等。2013年全年Google在量子計算上花費的研發費用大約是80億美元,但是并無明顯突破。2014年,Google繼續加大在量子計算上的研究,宣布與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專家聯合開發量子計算,并裝備了最新一代量子計算機D-Wave 2X,建成了9量子比特的計算機;為
2、了縮小機器學習與人類智能之間的鴻溝,以及讓自己在新興的AI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Google 開 始 專 注 開 發 自 己 的 量 子 硬 件 。 2015 年 , QuAIL 負 責 人HartmutNeven及其團隊發表了一篇論文。根據該論文,初步測試結果表明D-Wave量子計算機可以100倍于傳統計算機芯片的速度執行某些計算。持續研發,開源生態2018年3月,Google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宣布開發出新的72比特量子處理器Bristlecone,號稱“為構建大型量子計算機提供了極具說服力的原理證明”。相比Google之前最好的9比特處理器,新處理器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在2018年晚些時候,G
3、oogle宣布與NASA合作,探索新的量子處理器的應用場景。2019年,Google在于舊金山舉辦的IEEE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展示了一種為量子計算量身定制的電路。該電路可以在冷卻至1開氏度以下的低溫外殼里工作,這為未來擴大量子計算機系統的規模提供了一個關鍵的基礎設備。9月Google計算機科學家在NASA網站上發布了一篇論文,稱已經利用一臺53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實現了傳統架構計算機無法完成的任務,即全球最強大的超算Summit要花1萬年的計算實驗中,Google的量子計算機只用了3分20秒。此舉證實了量子計算機性能超越經典計算機,而Google研究人員宣布,Google已經實現“量子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