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2021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行之將智慧以未來(7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畢馬威:2021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行之將智慧以未來(79頁).pdf(7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外資銀行資產穩健增長,但低于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整體增速。 2006年到2020年三季度,外資銀行的總資產從約0.8萬億元人民幣增加至近4.6萬億元(如圖 1),估算年平均增長率為13%。因此單看外資銀行,年均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并不算慢。但是當與中國銀行業的大版圖相比,2006年到2020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5%。因此外資銀行的份額變小,更在于過去十五年中資銀行迅猛發展,外資銀行對比之下顯得落后。2008年成為轉折點,外資銀行母行擴張受限,緩慢恢復。當回看外資銀行資產占比由增轉降的時間,為什么是2008年?2008年正是美國次貸危機蔓延成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重要時點
2、,越來越多的歐美銀行深陷泥潭,政府接管、注資的消息不斷傳來,此后的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眾多big name因金融危機暴露出來的問題而遭受監管重罰,限制海外擴張。在華外資銀行一頭在外,一頭在內,必然受到海外母行支持力度的影響,在母行緩慢恢復的同時,在華投入有限,發展戰略也十分謹慎。目前危機已逾十年,母行逐漸恢復強勁的資本實力和盈利能力,在華外資銀行能夠重拾堅實的后盾和擴張的本錢。監管逐漸松綁,2019年多項法規修訂。雖然在過去15年間,2014年條例進行過修訂,包括縮短人民幣業務申請等待期,取消設立分行的代表處前置性條件等開放性措施,但是力度有限,影響面小。20182019年是中國銀行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點,銀保監會先后推出34條開放措施,涉及的法規修訂均已完成,條例及配套的實施細則在2019年底發布,其中一些開放舉措可稱之為大膽突破,包括放開外資銀行同時設立法人和外國銀行分行的限制、放寬外國銀行在華設立營業性機構的條件限制,取消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的審批等。更為寬松的監管環境,意味著對外資銀行更為友好的發展環境,這是新一輪開放帶來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