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2021中國數字化產業帶報告(3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阿里研究院:2021中國數字化產業帶報告(31頁).pdf(3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國貨消費趨勢見長,中國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經過抗疫成功、神舟十二發射等一系列牽動人心的大事記,國人的民族榮譽感日益提升,對國產品牌的認同不斷加強,為國貨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土壤。天貓平臺數據顯示,品牌發源地為中國的商品消費占比持續提升,近一年規模增速超20%。國貨已逐漸成為Z世代消費者的消費首選,其中00后國貨消費的增速最快,超過50%,90后人均國貨消費已超過6000元。有品有款,消費者的選擇趨向品牌化廠貨真香,產業品牌優勢逐步凸顯消費者的消費趨勢走向品牌化每4個消費者中就有一個偏好購買品牌旗艦店商品。品牌帶來的情感連接、消費價值增強了消費者品牌忠誠度和認同感。產業帶商品具備品質和價格的雙重品牌化
2、優勢,天貓618“廠貨真香”好評榜中,佛山順德小家電產業帶的古姿等品牌榜上有名,“永康筋膜槍瘦成一道光”“泉州男裝帥到發慌”等營銷文案的走紅背后皆是數字化產業帶品牌效應的顯現。產業帶品牌可分為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區域品牌:來自同一區域內的某類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具有區域品牌的產業往往是當地的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例如景德鎮瓷器、西湖龍井等區域品牌。企業品牌:企業自主運營打造的品牌。傳達的是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企業價值觀及對消費者的態度等。如順德產業帶的頭部家電品牌代表美的、常熟產業帶的頭部服裝品牌代表波司登等。不同產業具有各自的競爭形態,根據行業內頭部(Top5)品牌的銷售規模集中度,不同產業有不同打造方向:頭部品牌銷售規模15%的產業帶,如美妝、日用百貨等區域品牌打造潛力巨大;頭部品牌銷售規模40%的產業帶,如手機、汽車、大家電等企業品牌打造優勢突出;而頭部品牌銷售規模在15%-40%的產業,如酒類、鉆石首飾、小家電等產業帶在打造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上兼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