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者圓桌論壇:中國鄉村教育信息化公益項目掃描問題現狀與切入點分析(2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資助者圓桌論壇:中國鄉村教育信息化公益項目掃描問題現狀與切入點分析(23頁).pdf(2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鄉村教育信息化公益項目掃描資助者圓桌論壇CDR2022年4月共創伙伴排名不分先后北京聯想公益基金會深圳市宇澤公益基金會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CEEE)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目錄1.范圍界定鄉村、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4、仁川宣言、青島宣言、北京共識)教育信息化與中國教育現代化(教育方面政策、教育信息化方面政策)2.問題現狀鄉村教育現狀城鄉教育信息化差距(硬件、教師、新冠疫情凸顯差距)3.公益資金/社會組織切入點教育技術生態系統視角(Omidyar網絡)教學互動視角(印度Central Square Foundation)企業參與
2、教育信息化4.鄉村教育信息化公益項目/機構示例CHINA DONORS ROUNDTABLE 31.范圍界定CHINA DONORS ROUNDTABLE 4鄉村根據我國基礎教育財政政策“省級統籌,以縣為主“,本次掃描更多是以縣域來看鄉村(而不是戶籍)。城鄉差距包括整體的城與鄉之間,更是指縣域內差距(政策提縣域內城鄉教育一體化)。農村學校,根據中國教育概況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教育部,2021年)中的界定。教育終身學習 VS 兒童教育本次掃描以兒童(0-18歲)和鄉村教育兩個關鍵詞為依據來鎖定范圍,尤其在策略分析、項目示例中以義務教育(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高中、中職)為重點,暫不
3、涉及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定義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中,這與信息技術的兩大特點緊密相關(發展速度快、信息技術家族的成員數不斷增加)。1根據教科文組織多個文件的表述,本掃描選取信息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為更具包容性的提法,相關概念還包括:互聯網學習 Internet Learning 數字化學習 digital learning移動學習 mobile learning 遠程學習 distance learning人工智能與教育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開放式教育
4、資源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我們可以通過后文教育信息化與可持續發展目標、與中國教育現代化中的具體內容進一步理解教育信息化概念所涉及的寬度與深度。1、中國教育改革40年:教育信息化,黃榮懷、王運武等,科學出版社,20191.范圍界定:教育信息化與可持續發展目標CHINA DONORS ROUNDTABLE 5可持續發展目標SDG4: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2030教育仁川宣言和行動框架(2016)青島宣言:抓住數字化機遇,引領教育變革(201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在2030年之前實現包容、公平的優質教育和終身學習這一目標,必須
5、利用包括移動學習在內的信息通信技術,強化教育體系、知識傳播、信息獲取、優質和有成效的學習,提供更高效的服務。宣言主要內容:獲取與包容;開放式教育資源(OER)和開放式解決方案;優質學習;終身學習的途徑;在線學習的創新;在線學習的質量保證和認證;監測和評估;問責制和伙伴關系;國際合作北京共識:人工智能與教育(201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我們回顧2015年通過的關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信通技術)實現可持 續發展目標 4 的青島宣言,其中指出必須利用新興技術強化教育 體系、拓展全民受教育機會、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以及強化公平和更 高效的教育服務供給;當我們步入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時代時,我們認識到重申并更
6、新這一承諾的迫切需要。宣言主要內容:規劃教育人工智能政策;人工智能促進教育的管理和供給;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和教師;人工智能促進學習和學習評價;培養人工智能時代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價值觀和技能;人工智能服務于提供全民終身學習機會;促進教育人工智能應用的公平與包容;性別公平的人工智能和應用人工智能促進性別平等;確保教育數據和算法使用合乎倫理、透明且可審核;監測、評估和研究;籌資、伙伴關系和國際合作人工智能與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1)K-12 AI課:官方認可的AI課程設計指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2)CHINA DONORS ROUNDTABLE 61.范圍界定:教育信息化與
7、中國教育現代化我們可以通過中國教育改革40年:教育信息化一書中的梳理對教育信息化在中國語境下的演變有更全面的認識。CHINA DONORS ROUNDTABLE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15年修訂,納入教育信息化)第七章教育投入與條件保障第六十六條國家推進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h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發展教育信息技術和其他現代化教學方式,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優先安排,給予扶持。國家鼓勵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推廣運用現代化教學方式。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19)十大戰略任務之一: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建
8、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規?;逃c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創新教育服務業態,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完善利益分配機制、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務監管制度。推進教育治理方式變革,加快形成現代化的教育管理與監測體系,推進管理精準化和決策科學化。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2019)十項重點任務之一: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著力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服務供給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支持學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逐步實現信息化教
9、與學應用師生全覆蓋。創新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開展大數據支撐下的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推動以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服務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快推進智慧教育創新發展,設立“智慧教育示范區”,開展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等建設,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構建“互聯網+教育”支撐服務平臺,深入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1.范圍界定:教育信息化與中國教育現代化這一部分我們重點選取了2015年教育信息化納入教育法之后,國家針對教育現代化、以及教育信息化的相關政策,以此來更好地理解政府視角下中國教育信息化未來的方向。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18)目標: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從三通兩平
10、臺到三全兩高一大)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注:三通,“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兩平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實施行動數字資源服務普及行動網絡學習空間覆蓋行動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指南(2018)網絡扶智工程攻堅行動(三區三州)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百區千校萬課引領行動百區:教育信息化整體推進的樣本區千校:100所高等學校、300所職業學校、1000所基礎教育學校)萬課:1萬堂基礎教育示范課(含普通中小學校示范課、少數民族語言教材
11、示范課、特殊教育示范課、學前教育示范課)、1000堂職業教育示范課、200堂繼續教育示范課數字校園規范建設行動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2018)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2020)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2021)智慧教育創新發展行動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制定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大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加強學生信息素養培育。CHINA DONORS ROUNDTABLE 81.范圍界定:教育信息化與中國教育現代化CHINA DONORS ROUNDTABLE 9縣域普通高中“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21)縣域普通高中(縣、縣級市舉辦的普通高中,以下簡稱縣中)
12、在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中承擔著重要使命,寄托著廣大農村學生對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到2025年,縣中整體辦學水平顯著提升,市域內縣中和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健全,統籌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推動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2%以上。中職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八)實施職業教育信息化2.0建設行動22.提升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落實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推動各地研制校本數據中心建設指南,指導職業學校系統設計學校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引導職業學校提升信息化基礎能力,建設高速穩定的校園網絡,聯通校內行政教學科研學生后勤等應用系統,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
13、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推動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學校管理全過程,大幅提高決策和管理的精準化科學化水平。落實網絡安全責任制,增強網絡與信息安全管控能力。遴選300所左右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桿學校。23.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主動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要求,以“信息技術+”升級傳統專業,及時發展數字經濟催生的新興專業。鼓勵職業學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大力推進“互聯網+”“智能+”教育新形態,推動教育教學變革創新。探索建設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職業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服務課程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資源認證標準和交易
14、機制,推進國家、省、校三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應用,進一步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遴選100個左右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面向公共基礎課和量大面廣的專業(技能)課,分級遴選5000門左右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引導職業學校開展信息化全員培訓,提升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優質在線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特殊需要兒童“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21)三、推進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八)促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融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充分應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特殊教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建設。推動殘疾兒童青少年相關數
15、據互通共享。開發特殊教育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1.范圍界定:教育信息化與中國教育現代化這一部分著重梳理了可能會重點關注的學校類型、兒童類型中教育信息化的方向。2.問題現狀:鄉村教育現狀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0整體趨勢:城擠鄉空(城鎮化趨勢);農村學生基數大重點關注區域三州三區(西藏自治區、青川滇甘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832個脫貧縣重點關注學校類型縣城的大班額大規模學校鄉鎮的寄宿制學校鄉村的小規模學校 重點關注兒童類型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特殊需要兒童2020農村城市學校數(小學15.8萬所)
16、減少2915所增加746所學校數(初中5.3萬所)減少201所增加591所招生人數(小學)1049.2萬人下降6.6%758.9萬人增長1.8%招生人數(初中)986.8萬人下降2.8%645.3萬人增長3.4%在校生人數(小學)6522.3萬人下降1.1%4203.1萬人增長6.0%在校生人數(初中)3011.1萬人下降0.3%1902.9萬人增長5.3%中國教育概況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教育部“后普及”階段農村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楊東平,20212.問題現狀:城鄉差距-硬件方面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1城鄉中小學在網絡基建和硬件方面仍存在差距。2020年,
17、小學建網比例,農村67.3%,城市84.5%;初中建網比例,農村74.1%,城市86.7%1。1、2020年數據來自中國教育概況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教育部)2、圖表均來自中國教育改革40年:教育信息化,黃榮懷、王運武等,科學出版社,20192.問題現狀:城鄉差距-教師方面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2鄉村教師短缺依然嚴重:從PISA測試來看,中國鄉村學校的短缺指數為0.98,指數為1的話就是非常短缺。1 城鄉教師能力存在差距(粗略以學歷來衡量)。我國以及教科文組織都對教師信息通信技術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2農村城市全國普通小學??萍耙陨蠈W歷教師比例97.
18、1%99.3%全國初中階段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85.4%93.8%1、“后普及”階段農村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楊東平,20212、中國教育概況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教育部)3、右圖來自教科文組織教師信息和通信技術能力框架(2018)4、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2014)2.問題現狀:城鄉差距-新冠疫情凸顯差距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3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2020年3月開展的調查(寧夏、重慶、湖南、云南、江西、四川、青海、貴州八個省、21個縣)顯示疫情更凸顯了城鄉教育信息化差距(縣城與農村)。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4我
19、們可以參考Omidyar網絡(eBay創始人成立的慈善投資公司)的教育技術生態系統模型,用一種更整體的視角來思考教育信息化有哪些切入角度(詳細內容可參見CDR編譯案例,其中包括以這一模型來評估智利、印尼、中國、美國的生態現狀)。1.教育技術供給及商業模式2.基礎設施建設3.教育政策及戰略4.人力資本為了支持創新及保障教育技術產品及服務的公平分配,創業者(無論營利還是非營利)需要可行的業務模型來實現持續、穩定的收入(尤其是在創業早期)。其中資源來源可以通過使用者付費、政府采購或補貼、私人投資等途徑。有可靠的信息和通訊技術支持,支撐產品和服務的分配和使用。包括基礎電力、電信基建、寬帶網絡以及網絡管
20、理平臺和校內外硬件設施。實現教育技術的規?;?,需要從政府層面給出的清晰的愿景及戰略,并得到持續的政策及財政支持。此外,政府可以通過為學業表現設置標準,來激發學校層面的創新實踐,包括在教育技術應用方面的嘗試。技術的規?;涞?,需要各個相關方合力實現。關鍵的利益相關放包括:非營利機構聯盟、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系統各層面的變革領導者。1.1 商業有一套高效的市場宣傳、銷售和分配渠道,以使其可以有效觸及客戶無論是以向政府出售(B2G)還是向消費者出售(B2C)的模式。1.2 用戶可以以客觀、便捷的方式挑選所需的產品服務。1.3 教育技術創業者可以憑借良好的商業模式獲得生存和發展的資金。1.4 互利的、
21、跨行業的、公與私部門的合作,讓教育技術產品和服務能夠被獲得、被使用和產生影響。2.1 個體可以在家或社區中使用個人電子設備或移動服務。2.2 通過無線、有線或其他方式,民眾可在任何地方上網。2.3 架設專用于學校的網絡基礎設施,以實現平價、可靠的校園網絡接入。2.4 電子政府(政府技術)行動將學校接入行政平臺(即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成為教育技術平臺中的基礎設施。3.1 從教育系統的最高層,為教育技術提出一個清晰的愿景和戰略,并作為共同的藍圖。3.2 以成效標準來設定高期待,激發更好的行動,并使教育技術內容制作合法化。3.3 在教育課程和政策中,要求所有教師和學生具備基本的技術能力。3.4 在購
22、買和實施教育技術時,可以獲得資金的支持,且獲得這類資源的機會是公平的。4.1 出現有愿景的本土領袖將利益相關者團結起來,為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合作。4.2 利益相關方有足夠的、持續性的、公平的機會可以進行能力建設。4.3 非政府組織的聯盟和倡導團體能夠支持優質教育技術擴大規模。4.4 可以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去交流產品的有效性、相關研究和評估以及用戶體驗。3.公益切入點:教育技術生態系統視角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5我們可以參考印度Central Square Foundation(聚焦于教育的基金會,其中一個方向是EdTech)掃描了全球350多個K-12教育技術創新解
23、決方案后歸納的九類教學互動中信息技術帶來的價值,來思考尤其是教學互動中的切入視角。教師主導的教學互動備課(Lesson Preparation)從靜態到互動、個性化的計劃。技術允許創建和傳播高質量的教學方案,通過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實現更有效的教學。這可以讓課程質量得到系統性提高。授課(Lesson Delivery)從臺上的圣人到身邊的向導。技術可以將教師的角色從教員轉變為引導者,支持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個性化的學習之旅。教師專業發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從強制到激勵。技術可以規?;靥峁└哔|量的教師專業發展機會,讓教師為自己的學習提供靈活性和代理。家庭
24、作業(Homework)從基于任務型到以洞悉了解為導向。一個新生但創新性的種類,設想能夠通過自動創建、傳播和糾正家庭作業,讓教師能夠計劃更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支持學生的學習。評價(Assessments)從考試熱到吸引人的自動化評價。技術使創建越來越有吸引力的自動化評價成為可能。易于收集可靠的績效數據可以重新定義或為備課和授課提供信息。學生主導的教學互動自主學習(Self learning)從按年級水平學習到按自己的節奏學習。技術增加了學生指導其學習的形式。通過多樣的創新解決方案,提供了有吸引力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答疑(Doubt resolution)從依賴教師到自主按需解疑。技術通過提供社
25、區和Al支持的解決方案儲存庫來解決疑惑,使學生更獨立的按需服務。家長主導的教學互動家長與教師溝通(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從在家長會上接受信息到建立有凝聚力的家長-教師社區。技術能夠提高老師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深度和質量。家長參與(Parent participation)從監督者到成為孩子教育的伙伴。技術使父母能夠提高他們自己的能力,讓他們更有意義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3.公益切入點:教學互動視角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高度和企業相關的社會議題,一方面不少企業就是以此為核心業務,另一方面政府或國際組織會直接與企業開展合作,以關注弱勢群體或推動前沿發展。因此,公益慈善資金
26、/社會組織特別需要考慮自身在這一議題上的切入點,特別是那些主營業務與教育信息化有關的企業,更需要找到其公益慈善資金的獨特價值定位。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6作為核心業務政企合作/國際組織-企業合作企業公益慈善我們可以通過在線教育新生態報告(聲網、藍象資本,2022)的梳理大致了解到很多企業以此為核心業務?!耙苿訉W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華為TECH4ALL-公平優質教育板塊相關項目示例好未來公益基金會北京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北京聯想公益基金會中國移動慈善基金會滬江互+計劃3.公益切入點:企業參與的視角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7中國發展研究
27、基金會6-12歲智能村小項目(2015年啟動):項目由實時視頻課堂和課后的平板電腦學習構成。目的在于縮小縣城和鄉鎮中心小學、村教學點學生之間的教學質量差距和數字鴻溝。入選全國民族教育信息化優秀案例集https:/ DONORS ROUNDTABLE 18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青基金(發展歷程詳見右圖)雙師教學評估報告(2013-2016)青椒計劃:以互聯網為手段,以專業課程、師德課程、分科課程為基礎,為新入職的特崗教師提供為期一年的系統性網絡培訓,助力解決“教不好”和“留不住”的問題,同時賦能每一位特崗教師的全人發展,探索出一套推進教育公平的發展模式(項目模式見下圖)益教室:美育雙師4.鄉村教
28、育信息化項目/機構示例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9好未來公益基金會,使命是用科技推動教育均衡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好未來發布“人工智能與未來學習”項目成果北京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使命是用科技推動教育均衡發展。遠山師培(校長培訓、雙師課堂、教師培訓、AI課堂、直播網課、教學比武大賽)小學項目(大山的孩子會英語、生命美術師、普通話提升)高中項目(縣域高中生成長、AI在未來、天天練)北京聯想公益基金會,以IT助力鄉村振興為使命,以鄉村教育信息化為切入點,借助聯想集團的技術、產品及相關資源,開展相關領域的公益探索,為實現鄉村振興而努力。聯想智學堂:為鄉村學校提供以聯想智慧教
29、室為核心的整體方案,提高教學成效,提升師生信息化素養。中國移動慈善基金會2006年聯合教育部、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開展“藍色夢想中國移動教育捐助計劃”,包括“中西部中小學校長培訓”(截至2021年底,累計培訓中西部中小學校長近13萬)和“多媒體教室”(截至2021年底,累計捐建愛心圖書館2310個,多媒體教室4029間)兩個子項目。4.鄉村教育信息化項目/機構示例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0滬江互加計劃2015年10月發起,五年推出11張網絡大課表,公益授課近4000節,累計8000多所鄉村學校200多萬學生受益,培訓20多萬鄉村教師。2021年6月受邀參與亞太經合組織數
30、字減貧研討會并分享“數字化賦能偏遠村小”。幾年來探索出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激活鄉村教師內生發展動力,為鄉村學校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的可持續應用,同步提升鄉村教師的信息技術專業課程開發能力、網絡運營能力,構建低成本、高效能的網絡專遞課堂,賦能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為高質量教育發展提供創新發展的新思路。發展至今,傳統網絡雙師課堂已經演化成一個跨學科、跨學校、跨區域分布式共生的云端協作團隊,為更多鄉村師生服務。深圳市宇澤公益基金會2022年1月成立,致力于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在鄉村教育、產業幫扶、扶困應急等領域發揮社會組織的慈善力量,從鄉村振興到數字中國,助力
31、高質量教育發展,支持服務鄉村振興,新時代,數字賦能新公益,共享美好新生活。3月發起紫光行動數字賦能中小學網師在線教學能力提升計劃:旨在為各地教育部門培養適應網絡課程教學、研發、運營的專業網師團隊,整體提升各地應對網絡教學的專業能力與管理水平,充分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在真實的網絡學習中將教、學、練有效結合,為優秀教師搭建展示分享舞臺,助力區域教師網絡教學能力與課程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4.鄉村教育信息化項目/機構示例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1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教育部相關部門發起“縣域骨干教師教研教學能力協同提升項目”,旨在利用先進的信息化平臺,將全國名校名師資源引入欠發達地
32、區學校,通過“輸血+造血”方式,為當地培養一批優質、穩定的骨干教師,提高教育質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鄉村教育振興與教育振興鄉村的良性循環(雷波縣試點)。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聯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百家云科技公司共同發起。硬件:以縣(區)為單元開展鄉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援建“雙師課堂”教室)。軟件:依托百家云“雙師課堂”系統,課中聽線上名師主講,課后由線下助教輔導,推動教學、教研、培訓一體化。課程: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攜手全國名校名師提供優質課程內容。公益:搭建公募平臺,募集善款專項用于在當地開展鄉村學校教育信息化軟硬件建設以及獎勵優秀鄉村教
33、師、獎勵資助留守困境學生等。童年一課通過為教育不發達地區小學搭建網絡教室,以雙師模式為其持續輸送美術、音樂、科學、國學、心理學等STEAM課程,并為鄉村小學提供區域化線上教學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配套的軟硬件支持,同時機構聯合各方合作伙伴,為小學老師提供有關教學方面的培訓、游學等支持。支教中國2.0 2014年成立,設立遠程教室的村級小學/教學點(分布于12個省份內)共搭建并運維著62個遠程教室,維護遠程教學的長期穩定開展。2021年秋季學期,共有270位線上志愿者,為超過3000名村小學生,提供遠程支教課程每周303節(數據截止至2021年10月)。一扇窗計劃通過募集社會中的閑置平板,搭建網絡
34、環境,賦能鄉村學生和老師,補充優質教學資源。同時,一扇窗計劃也為鄉村學生有針對性地提供素養類線上課程,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建設山村智慧活動室+看世界課程(志愿者直播)+少年派網絡素養課4.鄉村教育信息化項目/機構示例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2僅教育 VS 鄉村教育+鄉村振興僅教學 VS 教學+管理(鄉村中小學的管理/生活服務中哪些高頻需求適合信息化支持?)硬件、內容、教授者、運營硬件(什么樣的解決方案對應什么樣的硬件需求?)內容(某些課用,還是所有課都在用?)幫忙上部分課:“主科”上好(例如數學、英語),“副科”補齊(例如音體美、科學)增加創新的課:例如信息
35、素養、性教育協助老師上好TA要上的課:備課、授課、作業、評價教授者(誰來上?)外部資源(城市頂配 VS 縣域市域;老師 VS 志愿者;直播 VS 點播)雙師(外部為主,本地為輔?)本地老師(利用外部資源,以本地老師為主)教師發展學科教學能力信息技術能力領導力(教育、鄉村振興)運營(都說問題出在運營,運營都包括什么?什么樣的解決方案需要什么樣的運營?)4.鄉村教育信息化干預分類(待討論)議題地圖是由公益同行共創的、聚焦于社會問題和有效解決方案分析的、持續更新的多議題在線知識庫。歡迎持續關注,了解更多社會議題知識動態。進入方式:CDR官網http:/ 主菜單“知識庫”議題地圖本報告為議題地圖項目產出,感謝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北京藍馳公益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和騰訊公益(按首字母順序)對“議題地圖”的資助支持。本報告知識產權歸CDR與共創伙伴所有,轉載或引用請注明出處。再次感謝所有共創伙伴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