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者圓桌論壇:中國城市社區發展公益項目掃描需求與問題(3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資助者圓桌論壇:中國城市社區發展公益項目掃描需求與問題(30頁).pdf(3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城市社區發展公益項目掃描(意見征集稿)資助者圓桌論壇CDR2022年11月感謝資助伙伴關于議題地圖|議題地圖是由公益同行共創的、聚焦于社會問題和有效解決方案分析的、持續更新的多議題在線知識庫。歡迎持續關注,了解更多社會議題知識動態。進入方式:CDR官網 http:/ 主菜單“知識庫”“議題地圖”版權說明|本報告為公益同行學習分享所用,轉載或引用請注明出處。反饋建議可聯系zhangfancdr4impact.org議題地圖資助伙伴(按首字母順序)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澳門同濟慈善會北京辦事處北京藍馳公益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目錄1.范圍界定城市社區、社區關鍵概念:國際(社區發展、
2、社區慈善);國內(社區服務-社區建設-社區治理)2.需求與問題不同類型社區的緊迫問題(以老舊小區為例)相關政策提出的當前重點事項3.公益資金/社會組織切入點和項目示例扎根一個社區從五社要素切入(如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區公益慈善資源)從特定社會議題切入(應急響應/減防災、環境保護/氣候變化、老齡、兒童等)從橫向技術切入(社區議事、社區花園/社區規劃、綜合)研究、傳播、網絡等CHINA DONORS ROUNDTABLE 31.1 范圍界定:城市社區、社區CHINA DONORS ROUNDTABLE 4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3、近年來社區發展/社區服務/社區治理等議題受到越來越多公益慈善資金和社會組織的關注。本掃描以城市社區為掃描范圍。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億人,占比63.89%(2020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5.4%),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的49.68%上升了14.21%。1 十四五時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65%。2截至 2020年底,全國共有省級行政區劃單位34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333個(其中地級市293個)。3 常住人口破千萬的城市有18個: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廣州、深圳、天津、西安、蘇州、鄭州、武漢、杭州、臨沂、石家莊、東莞、青島、長沙和哈爾濱。1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
4、報“城鄉人口和流動人口情況”;左下圖來自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3 2020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右下圖亦來自此文件)1.1 范圍界定:城市社區、社區CHINA DONORS ROUNDTABLE 5 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目前城市社區的范圍,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后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1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
5、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2 街道: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關。街道辦事處在本轄區內辦理派出它的人民政府交辦的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工作,依法履行綜合管理、統籌協調、應急處置和行政執法等職責,反映居民的意見和要求。3 街道是我國行政區劃之一,級別相當于鄉、鎮。街道(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委員會)-小區:一個街道包含多個社區,一個社區包含多個小區。2021年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8925個街道,11.7萬個居委會。41 根據2000年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中對社區的定義https:/
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2018年修正版)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2022年修正版)4 2021年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1.1 范圍界定:城市社區、社區CHINA DONORS ROUNDTABLE 6一個社區內都應該有什么呢?2021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指南(本頁截圖也均來自此文件),提出:完整居住社區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單元(詳見左下圖)完整居住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基層黨組織、社區居民、物業服務企業、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等)完整居住社區是城市結構的基本單元(完整居住社區-十五分鐘生活圈-城市組團-城市)完整居住社
7、區建設標準包含六大模塊(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完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完備、公共活動空間充足、物業管理全覆蓋、社區管理機制健全)、20個細項。完整居住社區的規模十五分鐘生活圈的規模1.2 社區發展的幾個關鍵概念CHINA DONORS ROUNDTABLE 7國際:早在1955年聯合國就發布了通過社區發展促進社會進步(Social Progress Through Community Development),并提出了10條社區發展基本原則;在全球慈善領域,亦常使用社區慈善(community philanthropy)一詞。國內:我國政策中沒有直接使用“社區發展”一詞,而是多用
8、社區服務、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等概念,并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下圖由CDR根據從社區服務到社區建設、再到社區治理我國社區發展的三個階段一文整理)社區服務社區建設社區治理歷程1987年首次提出1992年社區服務業列為第三產業2006年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明確其公共服務屬性,扭轉以往市場化偏向自2011年起,每5年都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最新的“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1991年提出,需要一個比社區服務包容量更大、更全面的概念2000年關于在全國推進社區建設的意見表明社區建設的核心已經不是社區服務,而是管理體制的創新2012年首次將城鄉社區治理寫入重要文獻(十八大報告)201
9、7年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是我國有關城鄉社區的工作領域中第一個由黨中央和國務院聯合發布的綱領性文件,明確指出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意義社區服務是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特別是1984年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需要。這種服務本身就帶有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因素,因為當時的基層社會管理體制仍然還是傳統的街居制體制。社會建設的推行開始了由街居制向社區制的轉型。社區建設最主要的任務是結構變革,即社區組織的建設,包括黨組織建設、街居管理體制改革、居民自治組織、中介組織即民間組織或者社會組織的建立;至于社區服務、社區衛生、社區治安和社區文化都屬于社區常規性的工作。創新社會(包括社區)治理體制
10、,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始成為當時并直至今天仍然在進行的主要工作。1.2 關鍵概念:聯合國系統“社區發展”CHINA DONORS ROUNDTABLE 81948年,聯合國在成立之初就提出經濟發展要與社會發展同步,相應的援助要以社區為單位。1951年,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通過了390D號議案,提出要“利用社區福利中心作為促進全世界經濟及社會進展之有效工具?!?952年,聯合國成立“社區組織與發展”小組,1954年,將其改組為社會事務局社區發展小組,開始在發展中國家推動社區發展運動。1955年,聯合國在通過社區發展促進社會進步中提出10條社區發展基本原則。(引自全球視野下的社區發
11、展模式比較)聯合國1955年通過社區發展促進社會進步提出10條社區發展原則SDG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建設包容、安全、有抵御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1.社區各種活動必須符合社區基本需要,并以居民的愿望為根據制訂首要的工作方案;2.社區各個方面的活動可局部地改進社區,全面的社區發展則需建立多目標的行動計劃和各方面的協調行動;3.推行社區發展之初,改變居民的態度與改善物質環境同等重要;4.社區發展要促使居民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提高地方行政的效能;5.選拔、鼓勵和訓練地方領導人才,是社區發展中的主要工作;6.社區發展工作特別要重視婦女和青年的參與,擴大參與基礎,求得社區的長期發展;7.社區
12、自助計劃的有效發展,有賴于政府積極的、廣泛的協助;8.實施全國性的社區發展計劃,須有完整的政策,建立專門行政機構,選拔與訓練工作人員,運用地方和國家資源,并進行研究、實驗和評估;9.在社區發展計劃中應注意充分運用地方、全國和國際民間組織的資源;10.地方的社會經濟進步,須與國家全面的進步相互配合。11.1 到2030年,確保人人獲得適當、安全和負擔得起的住房和基本服務,并改造貧民窟。11.2 到2030年,向所有人提供安全、負擔得起的、易于利用、可持續的交通運輸系統,改善道路安全,特別是擴大公共交通,要特別關注處境脆弱者、婦女、兒童、殘疾人和老年人的需要。11.3 到2030年,在所有國家加強
13、包容和可持續的城市建設,加強參與性、綜合性、可持續的人類住區規劃和管理能力。11.4 進一步努力保護和捍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11.5 到2030年,大幅減少包括水災在內的各種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和受災人數,大幅減少上述災害造成的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有關的直接經濟損失,重點保護窮人和處境脆弱群體。11.6 到2030年,減少城市的人均負面環境影響,包括特別關注空氣質量,以及城市廢物管理等。11.7 到2030年,向所有人,特別是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障人群,普遍提供安全、包容、無障礙、綠色的公共空間。11.a 通過加強國家和區域發展規劃,支持在城市、近郊和農村地區之間建立積極的經濟、社會和環境聯系
14、。11.b 到2020年,大幅增加采取和實施綜合政策和計劃以構建包容、資源使用效率高、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具有抵御災害能力的城市和人類住區數量,并根據2015-2030年仙臺減少災害風險框架在各級建立和實施全面的災害風險管理。11.c 通過財政和技術援助等方式,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就地取材,建造可持續的,有抵御災害能力的建筑。1.2 關鍵概念:全球慈善領域“社區慈善”CHINA DONORS ROUNDTABLE 9社區慈善是一種互助團結的實踐,歷史很悠久,在不同的文化和國家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它強調的是由社區驅動的以社區人為本的發展,匯聚本地資源,增強社區的能力和聲音,以建立和維持一個強勁的社區。
15、自2000年左右起,就開始有部分資助方通過一系列的報告、會議、交流等方式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推動社區慈善的發展。2006年,世界銀行、莫特基金會、福特基金會支持建立了社區基金會全球基金(Global Fund for Community Foundations,簡稱 GFCF)。GFCF相信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發展,這意味著將權力轉移到社區層面。這不僅僅是正確的做法,而且也是確保結果可持續的最有效的做法。GFCF于2012年發布“為什么要有社區慈善”(中文版本);2016年發起“#ShiftThePower”倡議并延續至今;美國基金會中心資助之道(GrantCraft)于2018年發布“How Com
16、munity Philanthropy Shifts Power:What Donors Can Do to Help Make That Happen”(禾平臺授權翻譯版)著重提出了出資方如何助力于“社區慈善如何轉移權力”。1.2 關鍵概念:國內社區服務政策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0發展歷程1987年,民政部主持召開的大連市民政工作現場座談會上,首次提出了社區服務的設想,認為社區服務就是“在政府的領導下,發動和組織社區內的成員開展互助性的社會服務活動,就地解決本社區的社會問題”。同年9月民政部又在武漢主辦了一次全國性社區服務工作座談會,再次對社區服務的性質和目標做了
17、定位。11992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表了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首次將社區服務列入第三產業的范疇,并賦予其優先發展的地位。民政部又聯合國務院其他13個部委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的意見,首次提出了“社區服務業”這一概念,并指出了社區服務的產業屬性。21994年12月,民政部在上海召開了全國社區服務經驗交流會,在總結了5年多來全國社區服務工作情況的基礎上,強調指出,要“堅持社會福利屬性的原則,社區服務具有雙重屬性,它既是一項事業,又是一種產業。作為產業,是一種特殊的第三產業,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社會福利屬性上?!?2006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最重要的突破就是,明
18、確了社區服務最主要的就是社區公共服務,而社區公共服務理所當然地是政府的職能在社區的體現;因此,各級政府以及社區居委會有責無旁貸的義務。其次才是互助或者志愿性服務以及市場性服務。這一突破基本上扭轉了以往社區服務市場化的偏向。社區服務包括特殊服務和一般服務,也就是為特殊對象提供的服務和為一般居民提供的服務。特殊服務是面向各類弱勢群體和優撫對象的福利服務。包括老年人、殘疾人、貧困者、優撫對象等。這是社區服務最基本的內容和任務,集中體現了社區服務的福利性本質。一般服務是面向普通居民群眾的便民利民的日常生活服務。4近十年及未來五年我國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20
19、11)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2016)“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21)123 社區發展論(修訂版),徐永祥,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21年4 從社區服務到社區建設、再到社區治理我國社區發展的三個階段,夏建中,2019年1.2 關鍵概念:國內社區建設政策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1發展歷程1991年5月,崔乃夫明確指出城市基層組織建設應該著重抓好社區建設。他提出開展社區建設主要基于以下考慮:社區服務已經不能容納社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在此基礎上提升出一個包容量更大、更全面的概念來促進社區服務和整個社區全方位的發展;社區的事情不
20、能光靠政府,還要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的力量,兩條腿走路;社區建設是健全、完善和發揮城市基層政權組織職能的具體舉措;在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和政府轉變職能的前提下建立“小政府、大社會”的國家模式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社區建設就是建立這一模式的基礎工程。11999年,民政部啟動了全國社區建設試驗區工作,并制定了全國社區建設試驗區工作實施方案,提出要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培育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區建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22000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社區建設的意見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新形
21、勢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和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面向新世紀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途徑。這一文件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標志著此前多年的試驗探索階段宣告結束,即將在全國進行正式和全面地推廣。應當講,社區建設是被作為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的重要思路和重大舉措提出來的。社區建設的核心已經不是社區服務,而是管理體制的創新。3社區建設的基本原則是:(1)以人為本、服務居民。(2)資源共享、共駐共建。(3)責權統一、管理有序。(4)擴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社區建設的基本內容:(1)社區組織建設:黨組織建設、街居管理體制改革、居民自治組織、中介組織。(2)
22、社區服務。包括面向社區殘疾人、老年人、優撫對象和社會困難群體的福利性服務,面向全體社區成員的便民利民服務和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面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社會化服務。(3)社區衛生。包括社區的公共衛生、疾病預防、保健、康復、醫療和計劃生育等。(4)社區治安。包括社區的治安保衛、民事調解、幫教失足青年、防火防盜和其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5)社區文化。包括各種群眾性的文化、教育、科普活動,以及其他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等。123 從社區服務到社區建設、再到社區治理我國社區發展的三個階段,夏建中,2019年1.2 關鍵概念:國內社區治理政策CHINA DONORS ROUND
23、TABLE 12發展歷程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報告指出:“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边@是我黨第一次將城鄉社區治理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寫入重要文獻中。1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發表的公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币凹訌婞h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22017年6月,中共中央
24、、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這是我國有關城鄉社區的工作領域中第一個由黨中央和國務院聯合發布的綱領性文件,文件明確指出: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并提出了我國城鄉社區治理的總體要求,規定了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提升社區治理能力、補齊社區治理短板等方面的內容。同年10月,黨的十九大召開,報告指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社區治理的基本原則:(1)堅持黨的領導,固本強基。(2)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3)堅持改革創新,依法治理。(4)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5)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25、2019年伊始,民政部的“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也改為“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近年來社區治理方面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201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2017)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2021)123 從社區服務到社區建設、再到社區治理我國社區發展的三個階段,夏建中,2019年2.需求與問題:不同類型社區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3都有哪些類型的社區老舊小區: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新建商品房小區業主具有對房屋的產權:經濟適用房小區、“兩限房”小區、
26、自住型商品房小區居民享有房屋的居住權而沒有產權:“保障房”小區、“廉租房”小區城中村不同類型社區的緊迫問題(以老舊小區為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2020)提出工作目標:2020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到“十四五”期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可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3類?;A類。為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內容,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區內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
27、部位維修等。其中,改造提升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包括改造提升小區內部及與小區聯系的供水、排水、供電、弱電、道路、供氣、供熱、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類、移動通信等基礎設施,以及光纖入戶、架空線規整(入地)等。完善類。為滿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內容,主要是環境及配套設施改造建設、小區內建筑節能改造、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等。其中,改造建設環境及配套設施包括拆除違法建設,整治小區及周邊綠化、照明等環境,改造或建設小區及周邊適老設施、無障礙設施、停車庫(場)、電動自行車及汽車充電設施、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文化休閑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物業用房等配套設施。提升類。為豐富社區服務供給、提升居民生活
28、品質、立足小區及周邊實際條件積極推進的內容,主要是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及其智慧化改造,包括改造或建設小區及周邊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衛生服務站等公共衛生設施、幼兒園等教育設施、周界防護等智能感知設施,以及養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潔、便民市場、便利店、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社區專項服務設施。2.需求與問題:不同類型社區14仲量聯行2020年發布城市更新白皮書:聚焦社區更新 喚醒城市活力對老舊社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解析,并總結了老舊社區更新改造的六大矛盾:1.片區改造和城市功能統籌的矛盾2.文化延續與城市發展的矛盾3.居民多樣化需求與外環境空間不足的矛盾4.有限的資金來源于改造成效的矛盾5.盈利模式
29、單一和持續運營的矛盾6.不同參與方利益之間的矛盾CHINA DONORS ROUNDTABLE 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5“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21)戰略導向: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優先發展社區就業、養老、托育服務,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必須走共同富裕道路,保障特殊困難群體平等享受有關基本公共服務,彰顯公平正義。必須強化問題導向,補齊社區應急管理、風險防控、醫療衛生、社會心理服務等方面短板弱項。必須深化改革創新,充分運用數字技術為社區賦能減負,提升服務品質和效能。2.政策提出的當前社區服務重點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
30、意見(2021)完善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制度加強基層政權治理能力建設增強鄉鎮(街道)行政執行能力增強鄉鎮(街道)為民服務能力:市、縣級政府要規范鄉鎮(街道)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事項,將直接面向群眾、鄉鎮(街道)能夠承接的服務事項依法下放。增強鄉鎮(街道)議事協商能力: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縣級黨委和政府圍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確定鄉鎮(街道)協商重點,由鄉鎮(街道)黨(工)委主導開展議事協商,完善座談會、聽證會等協商方式,注重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作用。探索建立社會公眾列席鄉鎮(街道)有關會議制度。增強鄉鎮(街道)應急管理能力增強鄉鎮(街道)平安建設能力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加強村(居
31、)民委員會規范化建設。發揮村(居)民委員會下設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作用,村民委員會應設婦女和兒童工作等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可增設環境和物業管理等委員會,并做好相關工作。健全村(居)民自治機制。增強村(社區)組織動員能力。優化村(社區)服務格局。推進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依托其開展就業、養老、醫療、托幼等服務,加強對困難群體和特殊人群關愛照護,做好傳染病、慢性病防控等工作。加強綜合服務、兜底服務能力建設。完善支持社區服務業發展政策,采取項目示范等方式,實施政府購買社區服務,鼓勵社區服務機構與市場主體、社會力量合作。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活動,推進社區服務標
32、準化。推進基層法治和德治建設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建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激勵政策,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支持建立鄉鎮(街道)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機制和設立社區基金會等協作載體,吸納社會力量參加基層應急救援。完善基層志愿服務制度,大力開展鄰里互助服務和互動交流活動,更好滿足群眾需求。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2.政策提出的當前社區治理重點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6 扎根一個社區不同主體(政府、企業、居民骨干、社會組織等)從“五社”要素切入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
33、會慈善資源/社區公益慈善資源 從特定社會議題切入應急響應/減防災環境保護/氣候變化老齡(為老服務;老年人參與)兒童(兒童保護;社區教育/課后服務;兒童參與;兒童友好社區)從橫向技術切入社區議事社區花園/社區規劃綜合 研究、傳播、網絡等研究傳播網絡3.公益資金/社會組織切入點總結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7社區發展是地域性極強的工作,其本質就是扎根一個社區,具體的社區/具體的人是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社區發展又是一個與眾多社會議題相交叉的議題,甚至可以說是公益慈善領域的底層視角,不同關注點和優勢的出資方或社會組織可以采取不同的切入角度。因此,我們嘗試總結了以下角
34、度對城市社區發展項目進行分類示例。民政部確認的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民間評選或研究中常提及的案例信息來源:中國社區營造案例集(一)(成都市民政局、全民社造實踐平臺,2018);社造學園獎提名名單(2020、2021);北京市東城區等31個單位(實驗時間從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為期3年,鏈接附實驗任務)北京市西城區等40個單位(實驗時間從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為期3年,鏈接附實驗任務)北京市石景山區等單位(2018年以來,民政部啟動運用發現機制開展申報認定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工作,實驗時間為期兩年,鏈接附實驗任務)北京:大柵欄、雙井、學院路街道、地瓜社區(周子
35、書)上海:嘉定、新華路街道(大魚)、東明路街道、森蘭社區、石頭村、愚園路(社趣更馨)成都:麓湖社區、武侯區社區基金會、玉林東路社區、曹家巷地瓜社區深圳:光明新區鳳凰社區、蛇口社區基金會佛山:德勝社區基金會南京:翠竹園長沙:Home共享家南昌:大湖3.1 項目示例:扎根一個社區CHINA DONORS ROUNDTABLE 18扎根一個社區的典型案例非常多,我們參照兩個維度(如下圖所示)來呈現部分案例。思考社區發展是地域性極強的工作,我們從單個社區發展的案例中最有價值或啟發的學習是什么?是否有一個團隊在多個社區進行綜合社區發展的成功案例?多個社區是在多大半徑內?3.2 項目示例|從五社要素切入C
36、HINA DONORS ROUNDTABLE 19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2021)中所提“五社”指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笆奈濉背青l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21)中所提“五社”指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區公益慈善資源。(對比于三社,增加了社區志愿者和社會慈善資源)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概念厘清)社會組織: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2018)“十四五”社會組織發展規劃(2021)提出相關發展預期指標:到2025年,在社會組織登記數量嚴格保持合理規?;?/p>
37、礎上,社會組織專職工作人員數量達到1250萬人,社會組織固定資產達到5900億元,獲得3A(含)以上評估等級的全國性、省本級登記的社會組織占其登記社會組織比例達到25%,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無不良信用信息記錄的社會組織占全部社會組織比例超過80%,社會組織發展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與提升。社區社會組織:是由社區居民發起成立,在城鄉社區開展為民服務、公益慈善、鄰里互助、文體娛樂和農村生產技術服務等活動的社會組織。民政部關于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意見(2017):力爭到2020年實現城市社區平均擁有不少于10個社區社會組織。民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的
38、通知(2020)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概念厘清)社會工作者:一般指通過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提供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的人員。根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統計口徑,也包括擁有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學歷和接受過一定學時社會工作專業培訓的人員。2020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持證社會工作者共計66.9萬人,其中助理社會工作師50.7萬人,社會工作師16.1萬人。社區工作者:是指經過一定的選拔或公開招考程序,被各街道(鎮)或社區的兩委一站(黨委黨組織、居委會、社區服務站)選用的人員?!笆奈濉背青l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社區工作者433.8萬人,村(
39、居)民委員會班子成員277.6萬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157.3萬人。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2025年目標值為18人(2020年基期值15人)。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行業標準,2016)3.2 項目示例|從五社要素切入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0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項目示例)星巴克社區友好基金在全國范圍內甄選和支持優秀社區公益項目。資助方向包括殘障友好類、老齡友好類、兒童友好類、社區環保類、城市動物關愛類、社區應急管理類,招募對象包括公益組織和社區自組織。項目為每個申請項目提供最多15000元的資助(項目周期持續為3-9個月),并鏈接優秀星巴
40、克伙伴志愿者深度參與等資源。2020年貝殼公益聯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布了貝殼共益社區計劃。項目以高潛力社區領域公益組織作為資助對象,鼓勵社區社會組織利用本土資源,通過本土途徑,解決本土社區問題,致力于社區公益領域創新實踐及社區影響力營造。招商局慈善基金會長期以來關注社區發展,2015年發起“招商局幸福家園”鄉村社區支持計劃,持續支持社會組織參與鄉村社區發展,提升鄉村社區治理和自我發展能力。2020年“幸福家園”轉型升級為“未來+鄉”社區支持計劃,將視野由鄉村擴展到城鄉,支持社會組織圍繞城市和鄉村社區面臨的真實問題與公共需求,培育社區內生力量,推動社區多元參與,探索和實踐基層社區治理和服務的創
41、新解決方案,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浙江恩寶公益基金會與浙江省民政廳共同發起“恩寶幸福家園”社區支持計劃,希望通過攜手省內公益組織,一起服務社區,圍繞實際需求立項,提升社區自我管理和發展能力,為家鄉人民的美好生活共同努力。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項目示例)螞蟻基金會2021年發起鄉鎮社工專項支持計劃(已在四川省21個州/市開展鄉鎮社工培訓工作)2022年在西部省份開展鄉鎮(街道)社工培訓、數字化培訓體系建設、線下線上社工平臺搭建等工作,助力基層民政社工隊伍建設,預計年內將在1000個鄉鎮(街道)支持培訓至少1500名社會工作者。3.2 項目示例|從五社要素切入CHINA DONORS ROUNDT
42、ABLE 21社區志愿者/社區骨干(項目示例)匯豐于2013年攜手恩派公益發起“匯豐社區伙伴計劃”,開創了企業參與“中國式好社區”建設的先河,旨在鼓勵居民親身參與、解決社區的實際問題。該計劃至今已投入超過5600萬元人民幣,在中國大陸的88個城市的526個社區開展了活動,社區提案范圍逐漸擴大,居民參與提案數量逐年增加,截至2022年2月,共計發掘居民提案2770份,獲資助1772份,提案內容涉及社區教育、社區環境、社區健康、社區文體、社區安全和社區脆弱人群幫扶等居民最關心的議題,直接服務和影響的社區居民達千萬人。試點階段的公益達人支持計劃,由騰訊基金會聯合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愛德基金會、上海仁
43、德基金會、成都市愛有戲社區發展中心、蘇州市樂仁樂助公益發展與評估中心,以及廣州公益慈善書院等機構于2022年共同發起,旨在倡導人人公益,將通過給予居民資金、技術等支持,助力其連接身邊人善意,共同完成公益夢想落地。社區公益慈善資源(項目示例)“五社聯動”社區基金助推基層社會治理項目(2022年3月)由民政部指導,騰訊基金會資助3000萬元(試點項目是2020年新冠疫情后支持湖北“五社聯動愛滿荊楚”)95個社區基金:湖北60個,湖南10個,北京、上海、廣東、四川、重慶各5個;資助每個社區基金20萬元(兩年各10萬),要求每個社區基金每年撬動社會慈善資金應不少于5萬元;項目將運用騰訊公益平臺,創新社
44、區基金募集機制和方法,騰訊基金會將對每支社區基金給予不高于5萬元的配捐激勵;要求每個項目點三內年培育發展不少于5個社區社會組織,每個社區培育發展至少一個志愿服務組織。要求每個社區注冊成為志愿者的居民占社區常住居民的20%以上,每個社區每年參加志愿服務并有服務時長記錄的注冊志愿者占社區注冊志愿者總人數的50%以上;要求申報的鄉鎮(街道)建有社工站,配備不少于2名專職社會工作者,人才隊伍由各地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公開招聘等方式組建。3.3 項目示例|從特定社會議題切入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2應急響應/減防災新冠疫情、河南水災等應急響應階段,很多公益慈善資金都采用了支持社區
45、的方式,在此不做贅述。以下項目示例更側重于疫后/災后對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等的支持。壹基金社會組織聯合救災網絡:壹基金2016年湖北洪災后支持當地伙伴建立社會組織聯合救災網絡,三年后在2020年新冠疫情應急響應階段對接的湖北組織有91家,覆蓋湖北17個市州,支持了湖北996家醫院和521個社區。除了應急救援外,這些組織在當地建立了重要的對接資源平臺,他們與當地政府和抗疫指揮部有一套聯絡機制,同時發揮社會組織本身靈活、快速、高效的作為。P20伙伴計劃全國優秀組織馳援湖北疫后重建項目:為了更好地助力疫后社區服務和疫區社會組織發展,在匯豐中國社區伙伴計劃的支持下,恩派公益聯合社區發展促
46、進網絡CCC共同發起該項目,第一期自2020年8月啟動,篩選出包括十方緣、佰特教育、龍祥社工、慧靈等在內的10個全國優秀公益項目(產品)到湖北落地。希望通過線上課程、線下示范和帶教等方式,迅速提升湖北本土社區伙伴的專業服務水平,進而為湖北的社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第二期自2021年3月開始招募。壹基金安全家園計劃致力于提升社區減災能力,項目在災害風險較高的社區,建立社區志愿者救援隊,動員社區居民學習自救互救技能,為社區志愿者救援隊配置應急工具/裝備,組織標準化應急技能培訓,支持居民參與制訂“家庭-隱患點-社區”三級應急預案、開展社區應急演練/宣傳等活動,全面提升社區應對災害的能力。2015年
47、至2021年,在全國18個?。ㄖ陛犑?、自治區)的542個社區開展,培訓社區志愿者救援隊隊員近萬名。2021年7月河南水災后,2021年底與河南省減災委辦公室合作,計劃在河南省50個多災易災縣(市、區)318個社區開展災后恢復重建安全家園項目,助力基層社區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升。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3環境保護/氣候變化萬科基金會:2018-2022年戰略規劃聚焦于“社區廢棄物管理問題”,并從物質流推導出了業務流,即前端重點在社區行為改變,中后端的重點是行業技術、研究方面的支持。城市社區垃圾分類實踐項目:2018年開始,與北京沃啟公益基金會合作,8家機構在7個城市11個
48、社區和1個社群,并形成了案例集。蒲公英計劃(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公眾教育):2018年開始,與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合作;2021年簽署了新一輪合作備忘錄(2021-2023)。壘土行動-社區垃圾自組織培育計劃:2019年開始,和合一綠學園合作行星伙伴計劃-可持續社區議題下初創期社區社會組織支持項目:2019年開始,與陜西純山教育基金會合作恒星伙伴計劃-可持續社區領袖成長支持項目:2020年開始,與北京合一綠色公益基金會合作綠緣計劃:2020年開始,與北京市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合作,17家社會服務機構及4家社區社會組織將在165萬元資金支持下在北京48個社區,為社區提供垃圾分類、垃圾減量、環境
49、教育、社區營造等多方面的可持續社區環境建設服務。綠益計劃:2022年開始,與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工作學院合作,支持15個項目,并發布深圳社區環境可持續建設現狀調研報告。壹起分社區計劃:2017年,零廢棄聯盟在壹基金聯合公益的支持下發起該項目,(截至2021年4月)累計服務了200余個公益組織,在近500個社區開展垃圾發分類工作。(零廢棄聯盟壹起分專題)培力氣候先鋒珠三角地區的城市社區居民氣候適應意識提升計劃:由千禾社區基金會聯合萬科公益基金會于2021年8月發起,項目希望在位于珠三角地區的廣州、佛山和深圳三個城市,通過種植培養社區居民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培養種植小組在氣候適應上的能力意識,發現和培
50、養社區氣候先鋒,回應社區存在的氣候風險,并動員社區內的其他居民持續開展社區風險應對的相關行動。(珠三角地區社區居民氣候認知調研報告;千禾基金會社區應對氣候變化專題)3.3 項目示例|從特定社會議題切入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4老齡(為老服務;老年人參與)阿里巴巴基金會: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愛德基金會發起了“爸媽食堂困境老人社區關懷計劃”,以助餐為核心、互聯網為媒介、助餐點為載體、志愿者為支持力量的社區互助養老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在江蘇南京試點項目成功后,愛德逐步將這種模式復制至全國近20個省份,開設上百個助餐點。2022年,阿里公益將探索“五社聯動”項目擴展至全國
51、示范性城鄉,助力基層社區治理和鄉村振興。前期將聚焦于城鄉社區養老問題,支持并擴大合作伙伴的“養老助餐”項目。貝殼基金會:2018年發起“我來教您用手機”項目,通過定期課堂培訓、隨時到店答疑、日常輔導(微信社群、每日一答)方式,已在全國2000余個社區落地(截止到2021年12月底)。螞蟻基金會:2022年推進“藍馬甲”老年人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計劃,該行動將面向社區老年群體,以智能手機技能培訓、防騙反詐知識培訓、社區便民暖心服務為切入點,打造社區為老服務品牌。預計年內覆蓋4個省份,幫助2萬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享受社區服務?!熬麝扔ⅰ庇媱潱ㄩL者防詐騙及金融教育服務):2015年匯豐中國與廣州市啟
52、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合作,采用三級預防策略,以長者防詐騙為基礎服務,聚焦長者受騙根源,以長者金融教育為延伸服務,將金融政策、社會保險政策精準有效傳遞給長者,以樂齡(第三齡)生涯規劃為預防服務,致力于讓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有尊嚴的樂齡生活。2015-2020年將項目模式從廣州復制到大灣區8個城市(83個社區),2021年充分利用自媒體矩陣,開發線上課程、電臺廣播劇、微電影、微綜藝、短視頻等,項目范圍擴大到廣東、海南、安徽三省。樂享銀齡社區居家養老綜合解決方案(好公益平臺公益產品):以社區失能失智、剛需專業照顧服務為核心,通過整合政府、公益與各方社會資源,輔助老年餐桌、助行、助潔、心理慰藉等照護服務形
53、成專業照顧的核心能力。此外,通過鏈接社區內低齡活躍老人與其他年齡段居民,使其共同參與到社區助老服務與志愿講堂活動,從而建立社區居家養老微循環體系,并最終實現社區居家養老的自我造血和可持續發展。3.3 項目示例|從特定社會議題切入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5兒童兒童保護安全號列車:龍祥社工2011年發起該項目,關注城中村流動兒童社區可持續發展,堅持以兒童為本,服務研發和實踐兒童安全服務,探索參與式兒童社區安全環境改善,提出兒童安全社區共創計劃,致力于推動社區參與、社會動員、多元聯動共創兒童安全社區,十年來從深圳龍崗到全國規?;l展。南京市建鄴區未成年人保護服務聯盟:建鄴區
54、民政局正式委托南京市協作者社區發展中心該聯盟,協同各社會組織的優勢開展全區的困境兒童工作。社區教育/課后服務寶藏小屋:聯勸基金會從2019年起在長三角推出“寶藏小屋”公益項目,資助公益組織開展流動兒童社區幫扶,到2021年已經資助了23個公益伙伴,落地30個寶藏小屋,就近為流動兒童提供長期持續、多元化的社區兒童服務。項目擬從2021年到2023年在全國建立200個流動兒童社區服務點。城市支教:千禾基金會發起,通過為珠三角地區關注流動兒童成長與教育、有社會責任感希望實現自己社會價值的志愿者賦能,支持其在珠三角流動人口社區為流動兒童可持續地提供高質量的陪伴和教育活動。項目產品包括菜市場經濟學,橙汁
55、書袋等。常青藤“在城長生活館”:2013年在北京建設兒童館,之后通過孵化當地社會組織,擴展至合肥、青島、西安、貴陽、南寧等地?;谄浣?0年發展經驗提出:課后教育社會福利性質的日常服務應該優先于“教育”功能;課后教育應該提供構建同伴關系和“教育人際共同體”的情感資源;課后教育應該重視社區資源,而非繼續關門辦課后教育;課后教育應以保障兒童權利為原則開展服務。3.3 項目示例|從特定社會議題切入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6兒童兒童參與深圳市兒童參與工作指引(試行)(2020),包括兒童參與的內容、兒童參與的形式、兒童參與的流程等模塊。公益小天使(微信公眾號:華善青少年):從
56、2015年開始向全國做規?;卣?,圍繞5-15歲的青少年,通過環保(培養公共空間意識)、關愛(培養愛心并懂得用愛去生活)、文化(豐富文化知識樹立文化自信)、健康(培養個人能力、養成良好習慣)、文明(提升修養、遵紀守法)、科技(提升新理論念,學習新知識)等課程開展社會公益實踐活動,讓更多孩子在實踐中學會關愛別人、關心社會、關心環境、關懷人類,從而達到鍛煉能力,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目的。同時通過小朋友撬動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等各類人群參與倡導人人參與公益,人人參與志愿服務。小童善治:真愛夢想基金會設立的兒童善治專項基金,至少持續3年,每年投入至少100萬元服務上海未成年人。第一年將在楊浦區的4
57、個街道(四平、延吉、殷行、長海)開展試點工作,服務內容包含困境兒童助學、心理健康培育、兒童參與發展,形成以“去遠方”、“職業人生”、“社區共創”、“兒童議事廳”等一系列為代表的兒童參與社區治理項目,促進未成年人的能力提升。同時將賦能一批社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者和服務兒童的社會組織,提升兒童服務的專業標準和品質。兒童友好社區深圳市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指引(修訂版)(2021),包括空間建設、社區服務、兒童參與等模塊。3.3 項目示例|從特定社會議題切入3.4 項目示例|從橫向技術切入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7社區議事社區參與行動服務中心(公眾號MySSCA)成立于2002年,
58、使命是傳播參與式發展理念和方法,推動社區層面的參與式治理。通過運用參與式方法提供社區公共服務、化解社區沖突、解決社區問題,以及在此基礎上促進基層協商民主制度建設。蘿卜團隊(微信公眾號:蘿卜規則社區發展促進中心)自2012年底開始全面參與城鄉社區營造,運用羅伯特議事規則協助社區提升會議質效,凝聚社區行動共識,使參與更有價值,讓用規則解決問題成為習慣。2019年南寧“舊改新政”實施,要在2023年改造完2000年前建成、配套設施缺失、居住環境較差的老舊小區。改造行動所涉及的小區有近千個,它們大多數沒有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管理。在管轄的小區多,行政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社區難以應對改造過程會發生的大量問
59、題。蘿卜規則社區發展促進中心作為專業機構,由試點項目“老友議事會”的籌建開始,規?;赝苿恿四蠈幚吓f小區改造中議事機制的建立(2020年到2021年建立了421個老友議事會)。社區花園/社區規劃四葉草堂(微信公眾號:四葉草堂)是一支致力于城鄉社區環境發展、公眾參與和教育的聯合工作團隊,定位是“社區花園倡導者和實踐者”,工作領域包括設計、營造、運維和教育等四個主題方向。截至2021年底,團隊在上海直接參與設計營造的社區花園達200個,通過四葉草堂團隊培訓賦能或市民自主學習,由社區設計、營造、維護的社區花園數量已經超過900個。2021年亦從上海到南寧,將在2022年協助設計營造超過1000個老友
60、花園南寧城市更新版社區花園。團隊于2018年出版共建美麗家園:社區花園實踐手冊。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8綜合恩派2019年將使命變更為“構建社區發展的支持體系”(All in 社區)里仁社區:恩派發起的社區建設品牌里仁客廳:恩派發起的社區公共空間運營品牌知行社區發展研究院:恩派發起的社區議題研究機構多巴安:恩派發起的公益組織線上學習平臺,包括社區建設課程2020年4月聯實地產聯合恩派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韌性社區評估框架研究項目,旨在通過對標國際上的韌性社區標準,結合疫情防控的現狀,探討出適用于國內的韌性社區評估框架,能夠為政府、社會組織和相關企業共建美好的韌性社區提供
61、借鑒支持。義倉發展網絡于2017年發起,產品包括義倉、義集、義倉日、義倉小站、一勺米、一個觀眾的劇場等。目前義倉發展網絡有九大區域支持中心:1.山東區域支持中心,負責機構是濟南市歷下區善治公益發展中心2.浙江區域支持中心,負責機構是浙江杭州市親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3.陜西區域支持中心,負責機構是陜西致道公益服務中心4.上海區域支持中心,負責機構是上海利群社會工作事務所5.廣東區域支持中心,負責機構是廣東江門市恒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6.四川區域支持中心,負責機構是四川成都市錦江區愛有戲社區文化發展中心7.河南區域支持中心,負責機構是河南鄭州市和勤青年志愿互助中心8.湖南區域支持中心,負責機構是湖南長
62、沙市培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9.云南區域支持中心,負責機構是云南連心社區照顧服務中心3.4 項目示例|從橫向技術切入3.5 項目示例|研究、傳播、網絡等CHINA DONORS ROUNDTABLE 29研究清華大學:羅家德、沈原、李強、劉佳燕、談小燕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朱健剛同濟大學:劉悅來、劉真、陳泳華東理工大學四川地區:尚明公益發展研究中心(郭虹、李健強),蜀光傳播社智(微信公眾號:SheLinkZhi):由社鄰家發起的社區工作者的實戰指南、社區治理的知識中心??匆娚鐓^(微信公眾號:kanjianshequ):聽到不同的聲音,看到真實的社區,支持實踐者自由發聲,倡導對社區行業的反思(
63、B站直播回顧,已做70余期)呂朝說公益:“科普“公益知識,讓公益被更多人看見?。▍纬环职?、呂朝直播間、益言堂等)CHINA DONORS ROUNDTABLE 30網絡禾平臺:2013年正榮基金會開始探索與區域平臺型機構合作,以推動區域公益生態善變。后來敦和基金會與南都基金會先后出資參與,“和平臺”應運而生。2017年,和平臺升級為禾平臺,首批發起方包括正榮基金會、千禾社區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成都市錦江區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禾平臺是一個支持和推動中國社區基金會(社區公益平臺)以專業、有效的方法吸引社區居民和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解決社區問題,實現社區美好生活的公益平臺。促進機構交流、
64、支持領袖人才成長、整合社區資源是禾平臺的工作主線。(其開發的社區基金會地圖)603社區:起源于2016年成都市啟動本地社區基金會及社區基金的發展建設,積極探索社區基金會發展及其在社區建設治理中發揮作用的有效路徑。自2016年6月3日舉辦首屆社區基金會研討會以來,每年的 6月3日,都會聚焦社區基金會主題舉行論壇,展現行業動態,推動理論研究,催生實踐案例,并建立了“603社區”微信公眾號。2021年第六屆論壇亦發布了中國社區基金會觀察手冊。社造家:是一個支持社區營造,由國內50名社區營造實踐者、專家、學者為成員的社會企業(2014年-2015年中國社區發展及社區營造社群;2015年-2018年全民
65、社造實踐平臺搭建;2019年至今社造家社會企業化運營)。2020年發起社造學園獎,將社造領域中的成果得以挖掘和傳播,獎勵并鼓勵優秀的社造人和案例,推廣社區營造理念。包括四大類別23個子項:社區類(最佳社區、最具活力、最佳協作、最佳空間、最佳造血、兒童友好);團隊類(最佳團隊、最佳動員、最佳傳播、最佳著作、最佳高校);推動類(支持網絡、最佳推動、最佳創新、最佳資助、最佳伯樂、最佳雇主);個人類(最佳人氣、最佳育人、持續耕耘、最佳青年、最佳新人、終身成就)。(第零屆提名和獲獎名單和第一屆提名和獲獎名單)中國社區發展促進網絡(微信公眾號CommunityCatalyst):簡稱 CCC(China
66、Community Catalyst),是在2020年2月由匯豐社區伙伴計劃、萬科公益基金會、恩派公益、招商局慈善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聯想公益基金會等多家公益支持性機構聯合發起的一個社區建設支持者、行動者、研究者、跨界者共同參與的交流、行動與倡導平臺。其前身是由一批在2020新冠疫情爆發期間關注社區并向一線社區工作者投入資源的支持性機構所組成的“社區戰疫支持聯盟”?;谏鐣M織/社會企業需要參與大規模的新型社會協作,而協作的基礎是建立關系、共同學習成長、提升認知,然后促成新的行動落地。目前運營中的3個私董會:“不忘初心”0 號組私董會,主體是全國或區域性頭部/樞紐型機構的創始人;“不忘初心”1 號組私董會,主體是一批同樣關注社區發展的新型社會組織/社會企業的創始人;“不忘初心”2號組私董會,主體是由議題組織創始推薦的組織內專業實踐者作為CKO(知識官)加入。3.5 項目示例|研究、傳播、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