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集團:駕馭不確定性一2023年的中國經濟青年失業一新的挑戰(4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世界銀行集團:駕馭不確定性一2023年的中國經濟青年失業一新的挑戰(41頁).pdf(4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 2022 年,版權所有,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 地址:1818 H Street NW Washington DC 20433 電話:202-473-1000 網站:www.worldbank.org 本報告為世界銀行員工的成果。本報告所闡述的任何研究成果、詮釋和結論未必反映世界銀行、其執行董事會及其所代表的政府的觀點。世界銀行不保證本報告所包含的數據準確無誤。本報告
2、所附地圖的疆界、顏色、名稱及其他信息,并不表示世界銀行對任何領土的法律地位的判斷,也不意味著對這些疆界的認可或接受。權利和許可權利和許可 本報告的材料具有版權。由于世界銀行鼓勵傳播其知識,本報告允許復制全文或部分章節用于非商業用途,但須明確注明出處。任何關于權利和許可的問題,包括各項附屬權利,請向世界銀行集團出版部門咨詢,地址:1818 H Street NW,Washington,DC 20433,USA;傳真:202-522-2625;郵箱:pubrightsworldbank.org.封面照片:封面照片:PopTika/Shutterstock 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2 致
3、謝致謝 2022年12月的中國經濟簡報是由以下人員組成的團隊完成:Ibrahim Chowdhury(項目負責人)、李雨紗(聯合項目負責人)、葛君、王德文、Elitza Mileva、Maria Ana Lugo、Kate Mandeville、李靖禹、徐臻陽、朱凌暉、Shreya Chatterjee、張逸興、閆羿、Abayomi Alawode、Veronica Montalva Talledo、Samuel Hill、楊方和 Ekaterine Vashakmadze。編寫團隊在此感謝 Mara Warwick、Aaditya Mattoo、Hassan Zaman、Daniel Dul
4、itzky、Sebastian Eckardt 和 Aparnaa Somanathan 提供的指導和意見,感謝陳天舒、余英、周洛伊、李筱婷、楊林、李明潔和尚宇對簡報制作和發布所提供的支持,也感謝 Barbara Yuill 對報告的編輯。本報告的發現、解讀和結論未必反映世界銀行執行 董 事 或 其 代 表 的 政 府 的 觀 點。若 對 簡 報 有 任 何 問 題 或 建 議,請 與 陳 天 舒 聯 系(tchenworldbank.org)。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3 目錄目錄 概要概要 .7 I 近期經濟形勢近期經濟形勢.11 中國經濟活動隨著疫情狀況而起伏.11 外部環境日
5、益嚴峻,出口放緩.14 內需疲軟導致經常賬戶順差擴大.15 由于疫情頻發,失業問題仍是一大擔憂.16 消費和住房需求疲軟使通脹保持低位.17 中國的碳排放急劇增加.18 房地產市場仍然疲軟.19 財政壓力制約了刺激政策的力度.20 盡管貨幣政策略有放松,信貸需求仍然低迷.22 財政擴張推動債務上升.23 銀行業狀況總體良好,但部分農村銀行相對脆弱.24 II 前景、風險和政策考慮前景、風險和政策考慮.26 全球前景.26 中國前景.26 風險.28 政策考慮.29 III 青年失業青年失業新的挑戰新的挑戰.32 中國正面臨著青年高失業.32 中國青年失業的成因.33 政策含義.36 圖圖 圖
6、1.圖說中國經濟形勢.9 圖 2.經濟增長繼今年早些時候劇烈下滑之后有所改善,但四季度由于疫情大面積暴發而再次減速.12 圖 3.政策嚴格程度與家庭收支變動.13 圖 4.不同收入組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 圖 5.貿易活動放緩.15 圖 6.外部失衡重現.16 圖 7.勞動力市場尚未完全恢復.17 圖 8.通脹下降壓力顯現.18 圖 9.三季度碳排放急劇上升.18 圖 10.房地產市場尚未恢復.19 圖 11.財政缺口.21 圖 12.財政支出乘數估算.22 圖 13.居民信貸需求大幅下滑.23 圖 14.債務水平升至新高.24 圖 15.銀行業總體看來情況良好,農村銀行風險最大.25
7、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4 圖 16.2023年中國將面臨困難的全球環境.26 圖 17.貧困將繼續下降,但減貧速度慢于以往.28 圖 18.青年失業率和國際比較.32 圖 19.高校畢業生與就業景氣指數.34 圖 20.勞動力市場行業和職業供需不匹配.35 表表 表 1.中國部分經濟指標.28 表 2.青年就業項目的國際經驗.36 專欄專欄 專欄 1.低收入家庭受疫情影響更大.13 專欄 2.新冠疫情期間的中國財政支出乘數.21 專欄 3.中國失業監測制度.33 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5 縮略語縮略語 ASEAN 東南亞國家聯盟 CAR 資本充足率 CFETS 中國
8、外匯交易中心 CIER 中國就業研究所 COVID-19,COVID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PI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EU 歐盟 FDI 外商直接投資 FX 外匯 GDP 國內生產總值 G20 20 國集團 G-7 7國集團 H1 上半年 H2 下半年 ICT 信息和通信技術 IP Royalties 知識產權使用費 ILO 國際勞工組織 LGFV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LPR 貸款基礎利率 MLF 中期借貸便利 MoF 財政部 NBS 中國國家統計局 NPL 不良貸款 OECD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PBC 中國人民銀行 POE 民營企業 PPI 生產者價格指數 PPP 購買力平價 PSL
9、 抵押補充貸款 q/q 季度同比 Q1 一季度 Q2 二季度 Q3 三季度 Q4 四季度 RHS 右邊的 RMB 人民幣 RRR 存款準備金率 sa 季節調整 SAFE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 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6 SHIBOR 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 SLF 常備借貸便利 SME 中小企業 SML 關注類貸款 SOE 國有企業 SPRF 特殊用途的再融資 TMLF 定向中期借貸便利 TVET 職業技術教育 UN 聯合國 UNICEF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SD 美元 VAR 向量自回歸 VAT 增值稅 WBG 世界銀行集團 y/y 年度同比 ytd 年度迄今 3mma 3個月移動
10、平均 12mma 12 個月移動平均 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7 概要概要 中國的經濟活動繼續隨著疫情狀況而起伏疫情暴發和經濟增長放緩過后出現了不均衡的復蘇。四、五月間,嚴重的疫情和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導致經濟下行,此后隨著感染人數下降,三季度經濟活動有所回升。三季度 GDP同比增長 3.9%,而二季度只有 0.4%。高頻指標顯示,四季度由于新冠病例回升,經濟增長再次放緩。盡管有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但 2022 年實際 GDP 增速預計將降至 2.7%,比 6 月發布的中國經濟簡報的預測低 1.6個百分點。預計 2023 年的增長率將恢復到 4.3%,但這仍低于潛在增長率。自 202
11、2 年 11 月以來,中國經濟快速邁向重啟之路,公共衛生措施迅速放寬。預計政策轉變后疫情浪潮的影響將集中在明年第一季度,且隨著中國過渡到與病毒共存,經濟將在隨后的幾個季度出現反彈。私人消費可能在明年年初仍保持低迷,但隨著消費者信心的改善和被壓抑的需求的釋放,預期在明年下半年開始復蘇。持續的基礎設施支出和投資者情緒改善將會支持投資增長回升。與此同時,隨著全球需求增長放緩,預計外部需求將會減弱。隨著經濟重啟,國內需求復蘇,預計消費價格通脹將溫和回升。上述基線情景存在重大風險。疫情反復暴發、為減緩病毒傳播而可能重新收緊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人們的預防行為都將可能導致經濟活動中斷時間超出預期并且拉低產出,
12、使經濟增長恢復到潛在增長率的時間延后至 2024 年。這些下行風險不僅會產生短期影響,而且還可能加劇疫情的潛在長期危害,這是由長達三年多的私營部門投資不足以及持續失業或不充分就業給勞動力市場造成的損害。房地產行業的持續壓力也可能對宏觀經濟和金融系統產生更廣泛的溢出效應。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正在增加今年的極端天氣及其對經濟活動的破壞就證明了這一點。在外部環境方面,主要風險包括全球增長前景高度不確定、金融條件緊縮程度超出預期、潛在的貿易分化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當前中國正面對自疫情開始以來范圍最廣的暴發。無論是為了減輕公共衛生風險,還是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經濟的進一步破壞,中國都必須繼續調整公共衛
13、生政策,這一點至關重要。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種并接種第一劑加強針可以針對重癥提供實質性保護。在中國,69%的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接種了加強針,但是根據 2022 年 11 月 28 日的最新數據,80 歲以上老人的的疫苗接種率只有66%。大力鼓勵全程接種推薦劑量的疫苗,特別是對高風險人群,如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以限制感染和住院人數上升所帶來的影響。此外,增加病人獲得有效治療的機會,改變病例管理方式以保護醫院處理重癥病例的能力,大力加強對公眾的宣傳溝通,可以幫助實現更安全,對經濟擾亂更小的重啟。由于預計經濟增長仍將遠低于潛在增長率并且全球環境正趨于疲軟,因此政府有必要繼續提供宏觀政策支持。中國有
14、足夠的財政空間(尤其是中央層面)來支持經濟實現強勁復蘇。如果將財政支持的重點放在社會性支出和綠色投資而不是傳統的基礎設施上,不僅可以促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8 進短期需求,也有助于推動經濟在中期轉向更加包容和可持續的增長。繼續保持貨幣政策寬松也有助于支持經濟重啟,但由于住戶和企業(尤其是房地產企業)債務高企,同時中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日益分化,央行的政策回旋余地會面臨制約。因疫情而擱置的更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必須重新啟動,以扭轉潛在增長率的下滑趨勢、保證長期發展目標的實現。改革重點包括:確保建立可預測的監管環境并減少對國有企業的隱性信貸優惠,從而為私營部門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15、;改革戶籍制度以提高勞動力流動性;通過加強社會保障和減少優質醫療和教育服務獲取的不平等來推動消費;通過更多市場化工具和氣候智能型基礎設施投資來促進經濟向綠色增長轉型。這些改革將提高生產率,使中國經濟走上更加平衡、由消費拉動并具有環境可持續性的增長道路。最近幾個月,政策制定者重申了他們對改善企業營商環境,發展國內創新能力提供支持,并進一步開放中國的貿易和投資市場的承諾。在中國面臨復雜的經濟轉型,朝著更加創新驅動、更加綠色和包容性增長的方向發展時,落實這些改革承諾將是至關重要的。中國經濟前景 2020 2021 2022f 2023f 2024f 實際 GDP增長(%)2.2 8.1 2.7 4.
16、3 5.0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平均百分比變動)2.5 0.9 2.0 2.3 2.4 經常賬戶順差(GDP占比)1.7 1.8 2.3 1.5 1.3 廣義財政收支(GDP占比)*-8.5-4.4-7.4-5.7-4.2 來源:世界銀行 注:f=預測值。*世行人員計算。廣義財政收支(預算內)包括一般公共預算(不包括穩定基金的調入與調出)、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運營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障基金預算?;A財政收支是財政收入與財政非利息支出之間的差額。專題:青年失業專題:青年失業新的挑戰新的挑戰 受短期和結構性因素影響,中國的青年失業率不斷攀升。在疫情期間,青年失業率上升幅度過大,今年 10
17、月達到將近 18%。與疫情相關的人員流動限制抑制了新增就業,特別是服務業,而服務業是應屆畢業生最大的就業部門。勞動力需求的下降的同時,畢業生人數卻激增。從更長遠的趨勢來看,隨著中國向更高質量的增長和高收入過渡,中國將需要更高技能的勞動力,但高等教育的質量和匹配程度并不總是符合勞動力市場的要求。政府應對挑戰的政策響應主要側重于短期措施,但可以采取更多結構性措施加以充實。為了緩解疫情對勞動力市場的不利影響,政府出臺了各種措施,包括就業補貼和以工代賑項目。國際經驗表明,這些措施在應對青年失業問題方面短期內有效,但成本高昂,長期影響通常不大。為了應對結構性挑戰,必須努力通過推動培訓機構、政府機構和雇主
18、之間更好的協調,以及推廣以工作為基礎的學習機會(如學徒制)來提高青年的技能。此外,可以通過在國家層面統籌失業保險基金來促進勞動力流動,以擴大保障覆蓋范圍,為福利轉移提供便利,分散勞動力市場風險。最后,加強勞動力市場數據統計以及完善勞動力市場的監測和評估體系,有助于推動基于實證證據的決策。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9 圖圖 1.圖說中國經濟形勢圖說中國經濟形勢 經濟活動隨著疫情變化而波動經濟活動隨著疫情變化而波動 總需求仍然低迷總需求仍然低迷 A.GDP 增長增長 (年同比,百分比;經季節調整后的季度環比,百分比)B.三大需求對三大需求對 GDP 增長的貢獻增長的貢獻(增長貢獻率,百分
19、點)疫情管控措施繼續影響消費者和投資信心疫情管控措施繼續影響消費者和投資信心 面對日益嚴峻的外部環境,近期出口活動放緩面對日益嚴峻的外部環境,近期出口活動放緩 C.零售額和零售額和民間民間投資增長投資增長(年同比,百分比)D.貨物出口增長貨物出口增長(增長貢獻率,百分點)由于內需仍然疲軟,經常賬戶順差擴大由于內需仍然疲軟,經常賬戶順差擴大 通脹保持低位通脹保持低位 E.經常賬戶差額經常賬戶差額(占GDP百分比)F.居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消費價格指數(CPI)(年同比,百分比)-10-505101520-10-5051015202019/092020/092021/092022/09年同比季調后
20、季度環比(右軸)-137112015-19202020212022H12022Q3消費投資凈出口GDP增長率-30-20-10010203040 2019/10 2020/10 2021/10 2022/10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102030402020 20212022/022022/042022/072022/10東盟歐盟+英國美國東亞三大發達經濟體其他總出口2017-2019202020212022Q12022Q22022Q3-3-2-1012345貨物貿易差額服務貿易差額海外凈收入經常賬戶差額-1012342019202020212022H12022Q32022/1
21、0豬肉食品(除豬肉)服務非食品核心CPICPI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10 碳排放增加,主要來自電力部門碳排放增加,主要來自電力部門 盡管政府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房地產市場繼續盡管政府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房地產市場繼續低迷低迷 G.各部門碳排放各部門碳排放(增長貢獻率,百分點)H.住房銷售與開工住房銷售與開工 (年同比,百分比,12個月移動平均)財政擴張水平與財政擴張水平與2020年相當年相當 貨幣政策略有寬松貨幣政策略有寬松 I.財政赤字財政赤字(占GDP百分比)J.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 (百分比)疫情期間青年失業率上升疫情期間青年失業率上升 超過超過60%的失業
22、者是新進入城鎮勞動力市場的人的失業者是新進入城鎮勞動力市場的人員員 K.調查失業率調查失業率(百分比)L.各年齡組的失業原因,各年齡組的失業原因,2020 年年(百分比)來源: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Wind 數據庫;中國人民銀行;全球實時碳數據(Carbon Monitor);財政部;世界銀行。注:圖 I.財政赤字為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的赤字之和。-10-505101520252020Q12020Q32021Q12021Q32022Q12022Q3發電工業交通居民全部-50-201040701002007/102010/102013/102016/102019/102022/10
23、新房開工新房銷售-8-7-6-5-4-3-2-1012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11月 12月20182019202020212022012342020/112021/052021/112022/052022/117天期常備借貸便利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7天銀行間市場質押回購上海銀行間隔夜同業拆放7天期逆回購7天期存款類機構質押回購024681012141618202018/102019/102020/102021/102022/10合計16-24歲25-59歲02040608010016-1920-2425-2930-3435-3940-44
24、45-4950-5455-59從未工作辭職上份工作結束其他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11 I近期經濟形勢近期經濟形勢 中國經濟活動隨著疫情中國經濟活動隨著疫情狀況狀況而而起伏起伏 疫情暴發和經濟增長放緩過后出現了不均衡的復蘇疫情暴發和經濟增長放緩過后出現了不均衡的復蘇。四、五月份的疫情以及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導致經濟下滑,此后三季度隨著感染人數減少,經濟活動有所回升。在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下,再加上強韌的外部需求助力,GDP 同比增幅從二季度的 0.4%提高到三季度的 3.9%(圖 2.A)。然而,近期的高頻指標顯示隨著很多省份的經濟活動受到疫情干擾,四季度增長或再次放緩。截至 11 月
25、底,全國有 170 個城市受到疫情影響,它們占全國GDP 的比重高達 72%(圖 2.B 和 C)。2022 年三季度的增長年三季度的增長是由三大是由三大需求需求共同推動共同推動。由于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為三季度GDP 同比增幅貢獻了 2.1 個百分點,高于上半年的 0.8 個百分點(圖 2.D)。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基本保持不變,為 0.8 個百分點。強勁出口帶動的制造業投資和由刺激政策拉動的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有所支撐,但房地產投資繼續收縮。盡管全球環境充滿挑戰,但由于出口保持強韌而進口較為疲軟,凈出口對增長的貢獻從上半年的 0.9 個百分點提高到三季度的 1.1個百分點。盡管如此,
26、盡管如此,由于疫情的反復由于疫情的反復暴發暴發和和相關管控措施繼續相關管控措施繼續影響影響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內內需仍需仍低于潛低于潛在水平在水平。在需求方面,由于與疫情相關的高度不確定性,消費和投資增長仍低于疫情到來之前的水平。經常性的人員流動限制、預防性儲蓄以及房地產市場低迷產生的負面財富效應等因素制約了服務消費。多種消費品的零售表現仍顯疲軟。同時,低迷的投資者信心也抑制了民間投資(圖 2.E)。從從生產方面生產方面來看來看,工業的擴張速度快于服務業。,工業的擴張速度快于服務業。工業部門為三季度的增長貢獻了 1.9 個百分點,高于上半年的 1.2 個百分點(圖 2.F)
27、。盡管服務業對增長的貢獻從二季度的 1.0 個百分點提高到三季度的 1.7 個百分點,但由于消費者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對消費支出持謹慎態度,因此零售、餐飲和房地產服務仍然表現低迷。農業部門對三季度經濟增長的貢獻基本與上半年持平,保持在 0.3個百分點。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12 圖圖 2.經濟增長繼今年早些時候劇烈下滑之后有所改善,但四季度由于疫情大面積經濟增長繼今年早些時候劇烈下滑之后有所改善,但四季度由于疫情大面積暴發暴發而再次減而再次減速速 A.GDP 增長增長 (年同比,百分比;經季節調整后的季度環比,百分比)B.新增本土病例和受影響城市數量新增本土病例和受影響城市數量(
28、例;城市個數)C.受疫情影響的受疫情影響的 GDP 規模規模(占全國 GDP 百分比)D.三大需求對三大需求對 GDP 增長的貢獻增長的貢獻 (增長貢獻率,百分點)E.零售額與零售額與民間民間投資增長投資增長(年同比,百分比)F.三大產業對三大產業對 GDP 增長的貢獻增長的貢獻 (增長貢獻率,百分點)來源: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注:圖 E 中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和零售額同比增長為名義增長率。-10-505101520-10-5051015202019/092020/092021/092022/09年同比季調后季度環比(右軸)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5000100
29、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2022/012022/032022/052022/072022/092022/11新增感染病例過去一周有新增感染病例的城市數上海封控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10203040506070802022/012022/032022/052022/072022/092022/11過去一周有新增感染病例的城市的GDP上海封控-1135792015-19202020212022H12022Q3消費投資凈出口GDP增長率-30-20-10010203040 2019/10 2020/07 2021/0
30、4 2022/01 2022/10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2468102015-19202020212022H12022Q3農業工業服務業GDP增長率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13 專欄專欄 1.低收入家庭受疫情影響更大低收入家庭受疫情影響更大 過去三年里,疫情防控策略影響著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變化,支出比收入下降更快、恢復過去三年里,疫情防控策略影響著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變化,支出比收入下降更快、恢復更慢。更慢。當實施嚴格的疫情管控公共衛生措施時,就業以及家庭收入和支出增長會受到沖擊(圖3.A和B),而當限制放松時,它們恢復得很快。其中,消費者的支出下降幅度大于收入
31、,其相對復蘇程度也弱于收入的復蘇。因此,城鎮居民儲蓄率的12個月平均水平在2022年三季度達到 32.3%,高于疫情前30%左右的平均值(圖3.C),可能反映了預防性儲蓄上升以及面對面服務受限這兩方面的影響。經濟放緩期間,城鎮家庭的收入經濟放緩期間,城鎮家庭的收入及及支出下降比農村家庭更為顯著支出下降比農村家庭更為顯著(圖3.D)。下降幅度最大的支出類別是需要面對面互動的活動(例如娛樂或交通),而這些活動在城市家庭中所占份額高于農村家庭。且由于城鎮居民收入對服務業就業依賴程度更高,經營收入和工資的下滑在城鎮地區要更加嚴重,持續時間更長。此外,轉移性收入為農村家庭提供的緩沖要大于城鎮家庭。圖圖3
32、.政策政策嚴格程度與家庭收支變動嚴格程度與家庭收支變動 A.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支出與牛津疫情管控指數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支出與牛津疫情管控指數(同比,百分比;指數)B.城鎮失業率與牛津疫情管控指數城鎮失業率與牛津疫情管控指數 (百分比和指數,季度平均)C.12個月平均儲蓄率個月平均儲蓄率(百分比)D.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支出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支出(同比;指數)來源: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注:牛津疫情管控指數是衡量管控嚴格程度的指標,綜合衡量以下九方面的措施:學校停課,工作場所關閉,公共活動取消,公共集會限制,公共交通停運,居家令,公共宣傳活動,國內旅行限制,國際旅行管制。數值在 0
33、 到100之間,數值越高表示管控越嚴格。6065707580-15-10-505101520252019/092020/062021/032021/122022/09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支出牛津疫情管控指數(右軸)60657075804.44.64.85.05.25.45.65.86.02019/092020/062021/032021/122022/09城鎮失業率牛津疫情管控指數(右軸)6065707580101520253035402019/092020/062021/032021/122022/09全國城鎮農村牛津疫情管控指數(右軸)-20-1001020302019/092020/062
34、021/032021/122022/09城鎮收入農村收入城鎮支出農村支出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14 自自2020年初以來,低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年初以來,低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低于其他群體。入增長幅度低于其他群體。2019至2021年間,盡管家庭收入因疫情影響在多個時間點上出現過下滑,但總體來看仍有增長:城鎮地區年均增長4.2%,農村年均增長6.8%。然而無論城鎮還是農村,最貧困的五分之一家庭的收入增幅都低于其他家庭(圖 4)。就城鎮而言,最貧困的五分之一家庭的收入在疫情第一年下降了1.9%;隨后 2021年雖然隨著經濟恢復而有所回升,但兩年的平均年化增長率要比其他五分位低
35、兩個百分點。農村家庭這兩年來的可支配收入增長總體較為強勁,但富裕家庭的增幅更大最富裕的五分之一家庭收入增幅比其他家庭高出2.5個百分點。2019-21年可支配收入的累退式增長與疫情之前的2018-19年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城鎮家庭各個五份位的收入增幅大體相當(約5%),而農村家庭當中最貧困的五分之一家庭的收入增長速度是最富有的五分之一家庭的六倍??傊?,無論在城鎮還是農村,疫情對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影響更大。這種情況與在其他國家的研究發現是一致的(世界銀行 2022a)。圖圖4.不同收入組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不同收入組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19至2021年年均增幅,百分比)來源:國家統計局;世
36、界銀行。注:分別針對城鎮和農村人口進行了五分位劃分。外部環境日益嚴峻,出口放緩外部環境日益嚴峻,出口放緩 由于外部需求由于外部需求漸趨漸趨疲軟疲軟,近幾個月中國近幾個月中國的的出口增長勢頭放緩。出口增長勢頭放緩。今年早些時候疫情相關因素擾亂了出口,此后隨著供應鏈恢復正常,出口迅速反彈。但在全球需求減弱的背景下,下半年出口勢頭開始放緩。七國集團是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2022 年前三季度其經濟同比增速從 4.1%放緩至 1.8%,拖累了中國的出口表現(圖 5.A)。盡管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價格上漲,但美元出口總額增長仍持續下滑,10 月同比收縮 0.3%。與此與此同時,由于內需低迷,全年進口增長同時,
37、由于內需低迷,全年進口增長保持疲軟保持疲軟。2022 年前十個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總額僅增長 3.5%,低于去年同期的 31.4%(圖 5.B)。如果排除價格影響,進口量實際有所收縮,反映出在疫情反復暴發和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國內需求的疲軟。由于由于 2021 年下半年的高基數年下半年的高基數效應和效應和需求疲軟需求疲軟兩方面影響,兩方面影響,中國服務貿易在經歷了上半年中國服務貿易在經歷了上半年的強勁增長之后的強勁增長之后開始全面開始全面放緩。放緩。2022 年上半年服務出口同比激增 27%,近幾個月則有所放緩(圖 5.C)。運輸服務出口暴跌,一方面是由于商品出口疲軟,同時也與去年的基數
38、較高有關。受去年基數效應和國內需求低迷的影響,服務進口增長也從上半年的高位大幅下滑(圖 5.D)。012345678農村城鎮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15 圖圖 5.貿易活動放緩貿易活動放緩 A.貨物出口增長貨物出口增長(增長貢獻率,百分點)B.貨物進口增長貨物進口增長(增長貢獻率,百分點)C.服務出口增長服務出口增長(增長貢獻率,百分點)D.服務進口增長服務進口增長(增長貢獻率,百分點)來源:中國海關統計;國家外匯管理局;世界銀行。內需疲軟導致經常賬戶順差擴大內需疲軟導致經常賬戶順差擴大 前三季度中國經常前三季度中國經常賬戶賬戶順差激增。順差激增。由于貨物進口增長的下滑速度快于出口
39、下滑,中國今年前九個月的商品貿易順差(以美元計算)達到創紀錄的 5216億美元(占GDP的 4.0%),比去年同期上升 37.3%。這一高額順差抵消了服務貿易和收入賬戶的赤字。因此,2022年前三季度經常賬戶順差占 GDP 比重為 2.4%,高于去年同期的 1.6%(圖 6.A)。中美中美利差擴大、不確定性利差擴大、不確定性上升上升和地緣政治擔憂和地緣政治擔憂等因素導致等因素導致中國今年中國今年出現大量與證券投資出現大量與證券投資相關的資本外流相關的資本外流。2022年上半年,證券投資凈流出占 GDP 的 1.8%主要是由債券市場資金外流所推動。凈誤差與遺漏也有所上升,在二季度有高達 460
40、億美元(占 GDP 的1.0%)的未統計資本流出(圖 6.B)。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2022 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占 GDP比重從去年同期的 1.5%下降為 0.9%。不過中國的整體外部頭寸依然堅挺,10 月底外匯儲備額為 3.1 萬億美元,相當于 13個月的進口額(圖 6.C)。-100102030402020 20212022/022022/042022/072022/10東盟歐盟+英國美國東亞三大發達經濟體其他總出口-551525352020 20212022/022022/042022/072022/10東盟歐盟+英國美國東亞三大發達經濟體其他總進口-1501530456
41、02020 20212022/022022/042022/072022/10交通旅游金融版稅信息通信技術其他總出口-30-1501530452020 20212022/022022/042022/072022/10交通旅游金融版稅信息通信技術其他總進口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16 人民幣匯率繼人民幣匯率繼2020年下半年和年下半年和2021年穩步升值年穩步升值之后之后,今年今年貿易加權貿易加權匯率基本匯率基本保持不變保持不變,但但人民幣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走弱,美元匯率大幅走弱,引發當局采取了引發當局采取了防止無序貶值防止無序貶值的政策措施的政策措施。2022 年前十個月,盡管經
42、常賬戶有高額順差,但資本外流和美元相對其他貨幣的普遍走強導致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 14%。相比之下人民幣的貿易加權匯率則更為穩定(圖 6.D)。為降低人民幣貶值速度,中國人民銀行已把對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要求恢復到20%。10 月,人民銀行放寬了對國內企業跨境借款的宏觀審慎限制。此舉旨在促進資金流入,緩解人民幣下行壓力。圖圖 6.外部失衡重現外部失衡重現 A.經常賬戶差額經常賬戶差額(占 GDP 百分比)B.資本凈流出資本凈流出(占 GDP 百分比)C.外匯儲備外匯儲備(10 億美元)D.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率(指數,2020 年 12 月 31 日=1)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外匯
43、交易系統(CFETS);Wind 數據庫;世界銀行。由于疫情頻發,失業問題仍是一大擔憂由于疫情頻發,失業問題仍是一大擔憂 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尚未從今年早些時候的急劇惡化中完全恢復。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尚未從今年早些時候的急劇惡化中完全恢復。城鎮調查失業率從年初的5.1%上升到4月的6.1%當時新冠疫情的大規模暴發嚴重擾亂了經濟活動(圖7.A)。隨后幾個月勞動力市場隨著經濟活動的回升略有改善,但近幾個月來疫情的更廣泛暴發再次導致失業率上升。2017-2019202020212022Q12022Q22022Q3-4-20246貨物貿易差額服務貿易差額海外凈收入經常賬戶差額2017-20192020202
44、12022Q12022Q2-2.5-1.5-0.50.51.52.5經常賬戶資本與金融賬戶凈差錯與遺漏外匯儲備積累0100020003000400050002007/102012/102017/102022/10官方外匯儲備2020/032020/112021/072022/032022/110.80.91.01.11.2在岸人民幣-CFETS貨幣籃子指數在岸人民幣-美元指數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17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青年失業率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青年失業率與往年相比大幅上升與往年相比大幅上升。一般來說,大學畢業生在 6至 7 月進入勞動力市場,此時青年失業率通常會有季節性升高,但接
45、下來的幾個月將隨著畢業生找到工作而下降(參見本報告第 III 章)。2022 年 7 月,青年失業率接近 20%,為歷史最高水平(圖 7.A)。更令人擔憂的是,到今年 9 月,青年失業率僅略微下降至 18%左右,遠遠高于疫情之前(2018-19年)9月 12.1%的平均水平。不僅如此,與黃金年齡段勞動人口(25-59 歲)相比,青年失業率是后者的四倍(參見第 III 章)。政府定下的目標是 2022年新增城鎮就業 1100 萬人(總量),與 2021 年持平。前九個月雖然創造了約 1000 萬個城鎮就業崗位,但由于喪失的就業崗位較多,凈增就業數量大大低于疫情前的年份(圖 7.B)。圖圖 7.勞
46、動力市場尚未完全恢復勞動力市場尚未完全恢復 A.城鎮調查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百分比)B.新增就業目標和凈增就業崗位新增就業目標和凈增就業崗位(百萬個)來源:國家統計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世界銀行。注:2022 年實際新增就業為 1-9 月累積;2022 年凈增就業是世行工作人員的估算值。消費和住房需求疲軟使通脹保持低位消費和住房需求疲軟使通脹保持低位 內需低迷使中國的消費價格通脹保持低位。內需低迷使中國的消費價格通脹保持低位。今年大部分時間核心通脹都在 1%以下,10 月份已經降到 0.6%。整體通脹從今年上半年的 1.7%升至 10 月的 2.1%,主要原因是豬肉價格上漲(圖 8.A)
47、。居民消費價格整體通脹盡管略有回升,但仍低于 3.0%的官方目標,也遠低于其他國家的通脹水平。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國際能源價格向中國國內價格的傳遞較為有限這是因為中國的能源消費價格受到政府管制,而企業則擁有長期的固定價格供應合同。在糧價方面,由于中國把糧食自給自足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糧食自給率高達 93%,國際糧價上升也未對中國國內食品價格產生顯著影響。生產者價格通脹生產者價格通脹在在今年大部分時間今年大部分時間均均呈下降趨勢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高基數效應,高基數效應,另外另外金屬價金屬價格格也受到也受到房地產市場低迷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影響的影響。2022 年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
48、價格同比增速平均為7.8%,下半年則迅速下降(圖 8.B)。下降主要是由于去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導致基051015202018/102019/102020/102021/102022/10合計16-24歲25-59歲0246810121416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目標新增就業實際新增就業凈新增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18 數較高。因為住房建設仍然十分疲軟,導致金屬價格下滑。2022 年三季度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同時國內煤炭供應增加,這些因素都推動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通脹的下降。圖圖
49、8.通脹下降壓力顯現通脹下降壓力顯現 A.居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消費價格指數(年同比,百分比)B.工業工業生產者生產者出廠出廠價格指數價格指數 (年同比,百分比)來源: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中國中國的的碳排放碳排放急劇急劇增加增加 在在 2022 年上半年年上半年回落回落之后之后,中國中國的的碳排放碳排放量量估計估計已已急劇急劇增加。增加。上半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 4.3%(圖 9.A),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房地產業持續低迷;疫情的大規模暴發和嚴格的防疫措施導致工業和運輸活動較為疲軟;可再生能源有較大發展。但此后隨著經濟活動的暫時改善,三季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上升了 5.5%。這種上升
50、主要來自電力部門。今年部分地區的干旱導致水力發電量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火力發電的增加。另外,今夏創紀錄的熱浪也導致制冷用電需求上升。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由于房地產業持續疲軟,工業排放繼續收縮(圖 9.B)。圖圖 9.三季度碳排放急劇上升三季度碳排放急劇上升 A.碳排放增長與碳排放增長與 GDP 增長增長(年同比,百分比)B.各部門碳排放各部門碳排放(增長貢獻率,百分點)來源:全球實時碳數據(Carbon Monitor);世界銀行。-1012342019202020212022H12022Q32022/10豬肉食品(除豬肉)服務非食品核心CPICPI-4-202468102019202020212
51、022H12022Q32022/10石油大宗商品(除石油)非大宗商品PPI-15-10-505101520252020Q12020Q32021Q12021Q32022Q12022Q3碳排放增長率GDP增長率-10-505101520252020Q12020Q32021Q12021Q32022Q12022Q3發電工業交通居民全部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19 房地產市場仍然疲軟房地產市場仍然疲軟 此次此次房地產市場疲軟房地產市場疲軟所所持續時間持續時間已經超過了已經超過了以往以往歷次下滑歷次下滑。當前的房地產下行周期始于2020年四季度,現已進入第九個季度。旨在抑制房企杠桿率過高的監管
52、措施導致房地產業信貸增長迅速放緩,限制了房地產投資、土地購置和建設開工。此外,疫情引發的高度不確定性以及對預售房爛尾的擔憂也抑制了對房地產的需求(圖10.A)。迄今為止,迄今為止,政府各種旨在促進政府各種旨在促進住房需求的政策住房需求的政策取得的取得的效果有限。效果有限。當局降低了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為部分購房者提供稅收減免,還放寬了購房限制(圖10.C)。但房屋銷售仍然量價齊跌(圖10.A和B),價格現已回到2021年初的水平。11月,金融監管機構出臺了更多月,金融監管機構出臺了更多措施來措施來支持房地產支持房地產行行業業(圖10.D)。這些措施正式確立了此前要求銀行支持房地產融資的窗口
53、指導,同時允許對未來六個月內到期的房企貸款多展期一年,并延長了銀行達到房地產集中度管理要求的過渡期。圖圖 10.房地產市場尚未恢復房地產市場尚未恢復 A.房屋銷售與開工房屋銷售與開工(年同比,12 個月移動平均)B.房價房價(年同比,百分比)C.住房按揭貸款利息住房按揭貸款利息(百分比)D.房企凈融資房企凈融資(10 億元人民幣)來源:國家統計局;Wind 數據庫;世界銀行。注:圖 C 中“二套房購房者”指已經購買過一套住房的購房者,部分地區可能對購買第二套房有更嚴格的規定。圖 D 中凈融資(國內債券市場)指債券總發行量與償債支出之差。-50-201040701002007/102010/10
54、2013/102016/102019/102022/10新房開工新房銷售-8-404812162012/102014/102016/102018/102020/102022/10新房二手房02468101214162016/082018/082020/082022/08首套房二套房-40040801202012/102014/102016/102018/102020/102022/10凈融資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20 財政壓力制約了刺激政策的力度財政壓力制約了刺激政策的力度 為為了了穩定經濟增長,中國穩定經濟增長,中國實實行了擴張性財政政策。行了擴張性財政政策。今年前十個月,包括
55、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的綜合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5.4%,高于去年同期的3.2%(圖11.A)。這與今年綜合赤字占 GDP 6.2%的目標大體一致。政策刺激主要集中于對企業的支持(如減稅、留抵退稅)以及基礎設施投資,對居民家庭的轉移支付相對有限。相較于相較于增長相對緩慢增長相對緩慢的的 2021 年,年,今年今年財政支出財政支出增長大幅提速且支出時間前置。增長大幅提速且支出時間前置。前十個月綜合財政支出同比增長 7.4%,其中大部分是基礎設施投資。今年前三季度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2.6%,高于去年同期的2.3%,主要用于控制更加頻繁的疫情。在嚴峻的勞動力市場形勢下,社會保障支出增長也略有
56、加快。財政收入由于財政收入由于稅收和稅收和土地出讓土地出讓減少減少而有所而有所惡化。惡化。2022 年前十個月,綜合財政收入同比收縮 9.4%,原因是大規模減稅退稅和經濟活動低迷導致稅收收入減少(圖 11.B)。隨著增值稅退稅完成,2022 年三季度稅收收入有所改善。非稅收入(不含土地出讓金)增加,主要來自人民銀行的利潤上繳、礦業等國有資產的出售租賃以及收費罰款力度加大。相比之下,由于房地產業持續疲軟,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收入大幅收縮,前十個月同比下降25.9%(圖 11.C)。在支出需求在支出需求上升上升的情況下,的情況下,土地出讓土地出讓金金收入的大幅減少收入的大幅減少和減稅和減稅措施侵蝕
57、措施侵蝕了地方政府的財了地方政府的財力力。財政收入減少和財政乘數下降嚴重削弱了地方政府支持經濟增長的能力(見專欄 2)。2022 年前十個月,從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合并賬戶來看,全國 31個省份的財政收支缺口為 11.7 萬億元人民幣(占 GDP 的 13.4%),是 2013 年政府首次發布這些數據以來的最高值。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增加僅能部分彌補這些缺口。為了填補資金缺口,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節奏明顯前置(圖 11.D),但事實證明原定發行額度不足。地方政府面臨的融資約束促使中央推出了額外措施,包括將專項債發行額度在原有 3.65 萬億元(5298 億美元)的基礎上再增
58、加 5000 億元(745 億美元),同時通過政策性銀行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 3000億元融資。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21 圖圖 11.財政缺口財政缺口 A.綜合財政赤字綜合財政赤字(占 GDP 百分比)B.綜合財政收支變動綜合財政收支變動(年同比,百分比,年初至今)C.土地出讓土地出讓金金收入收入(年同比,百分比,年初至今)D.政府債券凈融資政府債券凈融資(占 GDP 百分比)來源:財政部;世界銀行。注:綜合財政收支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專欄專欄 2.新冠新冠疫情疫情期間的中國財政支出乘數期間的中國財政支出乘數 最近的最近的實證研究表明,實證研究表明,新冠新冠疫情疫情
59、期間期間財政乘數有所下降。財政乘數有所下降。Kinda et al.(2022)對基于 91個國家數據樣本的脈沖響應函數進行分析后發現,不確定性降低了同期財政乘數,但隨著經濟重開,財政乘數又有所上升。不確定性上升會削弱財政政策的刺激作用,這是因為在不確定的環境下經濟主體會推遲招聘、投資和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Guerrieri et al.(2022)的理論模型也發現,在新冠疫情這類沖擊導致某些經濟部門關閉的情況下,財政乘數相對較低(小于 1)。-9-7-5-3-113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11月 12月20182019202020212022-20-1001020304020
60、19/102020/102021/102022/10財政收入財政支出-50-30-10103050702019/102020/042020/102021/042021/102022/042022/10土地出讓收入0123452019/092020/062021/032021/122022/09國債地方政府一般債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22 本專欄評估本專欄評估疫情疫情期間和之前中國財政支出乘數期間和之前中國財政支出乘數的的演變。演變。我們用經典文獻中廣泛使用的由符號約束進行識別的結構 VAR 模型估算中國的財政支出乘數(參見 Uhlig,2005 和 Dedola a
61、nd Neri,2007)。我們的模型中有四個月度變量,按以下順序排列:綜合財政支出、M2、通貨膨脹和 GDP。1 所有變量都經過季節調整并用 HP 濾波刪除了序列中的趨勢成分。設置符號限制確保了財政支出本身以及 GDP 會對所模擬的財政支出沖擊做出正向反應。我們使用了兩個樣本來估算這個模型:一個是 2015年 1月至 2019年 12 月,另一個是 2020年 1月至 2022年 9月。我們發現,由于我們發現,由于嚴格的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和高度不確定性降低了財政刺激的有效性,公共衛生措施和高度不確定性降低了財政刺激的有效性,疫情疫情期間期間中國中國的財政支出乘數一直較低。的財政支出乘數一直較
62、低。估算顯示,自疫情開始以來,中國的財政支出乘數已降至 0.68,而之前五年為 0.89。這意味著,盡管 2022 年財政支出占 GDP 比重預計將比 2021 年提高 0.7 個百分點,但對 2022年的 GDP增長只貢獻了 0.5個百分點。(這些估算僅考慮財政支出對促進經濟增長的影響;財政收入端的刺激措施對經濟的影響未包括在本分析內。)圖圖 12.財政支出乘數估財政支出乘數估算算 來源:國家統計局;世行工作人員估算。盡管貨幣政策略有放松,信貸需求仍然低迷盡管貨幣政策略有放松,信貸需求仍然低迷 中國人民銀行略微放松了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略微放松了貨幣政策,但但出于出于對資本外流和金融穩定風險
63、的擔憂對資本外流和金融穩定風險的擔憂,總體,總體仍仍保持謹慎保持謹慎的政策立場的政策立場。央行將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 5 個基點至 3.65%、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下調 10 個基點至 2.75%、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住房抵押貸款的基準利率)下調 30 個基點至 4.30%(圖 13.A),另外還降低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雖然今年人民銀行在常規的公開市場操作和借貸便利等工具中保持了銀行體系相對緊張的流動性,但前三季度人民銀行向財政部上繳外匯儲備經營結存利潤 1.1 萬億元,為市場注入了流動性(圖 13.B)。2 鑒于非金融部門債務水平高企,央行需平衡兼顧支持經濟增長的短期目標和降杠桿
64、的長期目標。而從外部環境來說,中國與已經開始貨幣收縮的其他主要央行之間政策分化日益加劇,由此引發的資本外流擔憂也限制了人民銀行的操作空間。信貸增長仍然低迷,主要信貸增長仍然低迷,主要原因是住房原因是住房貸款需求大幅減弱。貸款需求大幅減弱。非金融部門信貸增長從今年 6月的 10.9%下降到 10 月的 10.3%(圖 13.C),主要是因為疫情相關的不確定性和住房需求疲軟導致住戶部門短期和長期貸款增長均大幅放緩(圖 13.D)。由于今年發行時間前 1 月度 GDP 是用一個混合頻率計量模型估算得出,使用了季度 GDP 數據和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零售額和凈出口等經濟活動指標的月度數據。2 來
65、源:中國人民銀行(http:/ 0.68 00.20.40.60.812015/01-2019/122020/01-2022/09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23 置,政府債券在下半年發行速度也下降了。與此同時,企業貸款增長上升,其中大部分是用于流動資金的短期貸款。圖圖 13.居民信貸需求大幅下滑居民信貸需求大幅下滑 A.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百分比)B.凈流動性注入凈流動性注入(占 GDP 百分比)C.非金融部門信貸增長非金融部門信貸增長(增長貢獻率,百分點;年同比,百分比)D.企業和住戶貸款增長企業和住戶貸款增長(年同比,百分比)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世界銀行。注:圖
66、 B,凈流動性提供包括中國人民銀行通過以下工具注入的凈流動性: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抵押補充貸款(PSL),專項再融資(SPRF)以及專項再貸款或再貼現工具。財政擴張推動債務上升財政擴張推動債務上升 中國中國的的債務債務比重比重已升至新高,已升至新高,逆逆轉了去年的去杠桿轉了去年的去杠桿成果成果。到今年三季度,包括外債在內的非金融部門債務與 GDP 比率比 2021 年底上升 10.4 個百分點,達到 289%(圖 14.A)。經濟增長下滑,加上用于財政刺激的借貸增加,從而推高了國內非金融部門債務比率。與此同時,外債占 GDP 比率保持在
67、 12.4%的低位,僅比 2021年上升 0.3 個百分點。012342020/112021/052021/112022/052022/117天期常備借貸便利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7天銀行間市場質押回購上海銀行間隔夜同業拆放7天期逆回購7天期存款類機構質押回購-2-101234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2019202020212022存款準備金率變化公開市場操作借貸便利凈流動性提供-3036912152019202020212022H12022Q32022/10銀行貸款影子銀行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其他
68、社會融資總額(除股票融資)2021/022021/122022/102021/022021/122022/10-2381318票據融資消費或抵押貸款短期貸款經營貸款長期貸款住戶非金融企業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24 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相關的相關的刺激措施刺激措施導致導致地方政府債務積累地方政府債務積累加速加速。從 2021 年 12 月到 2022 年 9 月,地方政府債務占 GDP 比重上升 2.2個百分點,達到 28.8%。今年上半年為了給基礎設施投資項目融資和彌補土地出讓金收入下滑而發行的地方專項債是導致這一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地方融資平臺債務估計已經占到 GDP 的 48.
69、5%,比去年底提高 2.7 個百分點(圖14.B)。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債務占 GDP 比重基本保持穩定,約為 20.6%。信心疲軟信心疲軟導致導致家庭家庭負債未有增長負債未有增長,但但企業企業為了為了滿足短期流動性需求滿足短期流動性需求而而導致導致債務上升債務上升。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以及房地產行業的低迷導致消費貸款和住房抵押貸款增長下降,因此家庭負債在 2022 年前三個季度基本保持不變,約為 GDP 的 62%。與此同時,由于私營企業短期借款增加,企業部門(不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占 GDP比重升至近 117%,比去年提高 4 個百分點。圖圖 14.債務水平升至新高債務水平升至新高 A.
70、非金融部門債務分解非金融部門債務分解 (占 GDP 百分比)B.國內國內非金融部門非金融部門負負債債 (占 GDP 百分比)來源:中國人民銀行;Wind 數據庫;CEIC 數據;世界銀行。銀行業狀銀行業狀況總體良好,但部分農村銀行相對脆弱況總體良好,但部分農村銀行相對脆弱 銀行報告的銀行報告的不良貸款繼續下降,不良貸款繼續下降,但但農村銀行農村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的不良貸款率仍明顯高于其他金融機構。仍明顯高于其他金融機構。不良貸款(NPL)和關注類貸款(SML)占比繼續下降,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分別為 1.7%和2.3%,均低于疫情前水平(圖 15.A)。農村銀行的信用風險仍明顯高于其他金
71、融機構。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盡管最近有所改善,但仍有 3.3%。此外,仍在實施的監管寬容可能會掩蓋信用質量的惡化。銀行業銀行業總體看來有充足的資本總體看來有充足的資本緩沖。緩沖。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商業銀行總體資本充足率(CAR)達到 14.9%,比一年前高出 39個基點,遠高于巴塞爾協議 III10.5%的最低要求。2022 年二季度大型國有銀行(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一半左右)報告的資本充足率大幅上升,農村商業銀行僅略有改善,股份制銀行和城市銀行則有所惡化(圖 15.B)。0501001502002503002011-13 2014-182019202020212022H1 20
72、22Q3國內非金融部門負債外債合計0501001502002503002011-13 2014-182019202020212022H12022Q3國有企業(除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民營企業住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25 圖圖 15.銀行業總體看來情況良好,農村銀行風險最大銀行業總體看來情況良好,農村銀行風險最大 A.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率(百分比)B.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百分比)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世界銀行。0123452017/062018/062019/062020/062021/062022/06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
73、業銀行1113151719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26 II前景、風險和政策考慮前景、風險和政策考慮 全球前景全球前景 2023 年年中國將中國將面臨面臨困困難的難的全球全球環境。環境。根據世界銀行 2022 年 6 月份的預測,全球增長繼2022年大幅減速之后,預計2023年增幅也只有3%持續的貨幣政策緊縮是拖累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圖 16.A;世界銀行 2022b)。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從2021 年年中的峰值下降至 2022 年 10 月的 49.5,表明全球
74、活動自 2020 年以來首次出現收縮(圖 16.B)。全球前景面臨重大下行風險,包括對金融穩定的擔憂加劇、全球前景面臨重大下行風險,包括對金融穩定的擔憂加劇、各國各國央央行為抑制通脹行為抑制通脹而采取而采取的加息幅度的加息幅度超超出出預期預期、烏克蘭烏克蘭戰爭久拖不決等戰爭久拖不決等。超出預期的貨幣緊縮疊加金融市場壓力可能推動全球經濟進入衰退狀態(Gu nette et al.2022),同時導致新興經濟體大量資本外流。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給貿易活動乃至整個全球經濟帶來風險(Brenton et al.2022)。最后,能源供應的長期嚴重擾亂給歐元區經濟前景帶來了額外的重大下行風險。圖圖
75、16.2023年中國將面臨困難的全球環境年中國將面臨困難的全球環境 A.央行加息與降息次數央行加息與降息次數(次數,三個月移動平均)B.全球全球PMI(指數,50+=擴張)來源:標普公司;Haver Analytics;世行工作人員估算(世界銀行 2022b)。中國前景中國前景 預計預計 2022 年年中國經濟增長中國經濟增長率率將將放緩至放緩至 2.7%,隨后在隨后在 2023 年年恢復恢復至至 4.3%,但這一預測,但這一預測存存在在極極高不確定性。高不確定性。2022 年 11 月以來,中國經濟快速邁向重啟之路,公共衛生措施迅速放寬。在重啟的初始階段,疫情感染人數將急劇上升,并可能導致社
76、會交往的自愿減少,這將拖累消費需求,甚至在限制取消后,還可能會持續擾亂經濟。由于工人缺勤,對制造業生產和物流造成一些干擾也是可能的。預計疫情浪潮的影響將集中在明年第一季度,且隨著中國過渡到與病毒共存,經濟將在隨后的幾個季度出現反彈。這與其他國家的經驗是一-30-20-10010203019701983199620092022加息降息3540455055602012/102014/102016/102018/102020/102022/10全球制造業PMI(除中國)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27 致的,這些國家在放寬疫情管控措施后,國內需求受到的影響相對短暫,且隨后需求出現強勁反彈。預
77、計政府將保持擴張性的政策立場,但力度不及預計政府將保持擴張性的政策立場,但力度不及 2022 年。年?;€情景假設,繼 2022 年的大幅財政擴張之后,明年的財政赤字會有所減少。政府可能會繼續依靠基礎設施投資再加上醫療和社會性支出來支持經濟增長??紤]到資本外流和金融穩定風險,基線情景假設貨幣政策將保持寬松但相對謹慎的立場。然而,如果金融市場穩定風險變成現實,預計中國人民銀行將會介入并提供流動性支持??傂枨罂傂枨蟮牡慕Y構有望逐步向內需結構有望逐步向內需轉移轉移。私人消費可能在明年年初仍保持低迷,但會隨著勞動力市場和消費者信心的逐步改善開始復蘇。投資增速會受到持續的基礎設施支出和投資者情緒改善的支
78、持而有所回升。與此同時,隨著全球需求增長惡化,預計外部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撐會有所減弱。預計預計 2023 年年貿易順差將大幅下降,貿易順差將大幅下降,經常賬戶占經常賬戶占 GDP 比重將比重將收窄收窄至至 1.5%。由于全球增長放緩,中國的外部需求可能顯著惡化。預計增強的國內需求將推動進口回升。預期中國經濟明年晚些時候將全面重啟,屆時服務貿易逆差可能擴大。整整體通脹預計將隨著內需改善而溫和上升。體通脹預計將隨著內需改善而溫和上升。隨著經濟重啟,此前一段時間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可能得以釋放,同時收入增長和過剩的家庭儲蓄也會加速消費,從而推高消費價格通脹。預計 2023 年上半年豬肉價格將繼續上漲
79、并保持高位,然后會隨著供應的恢復而逐漸下降。與此同時,預計全球需求疲軟將導致進口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可以部分抵消國內價格上漲的壓力。隨著隨著 2023和和 2024 年年經濟經濟增長回升,減貧步伐增長回升,減貧步伐預計預計會有所會有所加快。加快。按照國內的貧困線即每人每天 2.30 美元(2017 年購買力平價),中國已經基本消除了農村極端貧困;但如果按照中等偏高收入國家的典型貧困線,即 2022 年每人每天 6.85 美元(2017 年購買力平價),中國仍有約 19%的人口(2.73 億人)低于這個水平(圖 17.A)。3 以這個標準衡量,估計2022 年有 1500 萬人擺脫貧困,低于 20
80、21 年的 4500 萬人(圖 17.B)。未來幾年的減貧步伐有望加快,預計 2023 和 2024 年分別有 2300 萬和 2600 萬人脫貧,但這一速度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如今未脫貧人口約有40%居住于城鎮地區,這意味著今后改善弱勢群體福利水平的政策需要城鄉兼顧。3 關于最新全球貧困線的說明:本期報告中的貧困數據是基于 2017 年購買力平價而非以前所用的 2011 年購買力平價,以反應世界各國最新價格水平和國別貧困線。參見 https:/pip.worldbank.org/home。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28 圖圖17.貧困將繼續下降,但貧困將繼續下降,但減貧減貧速度速度
81、慢慢于于以往以往 A.貧困率貧困率 (每天6.85美元的貧困線,百分比)B.貧困人口貧困人口 (每天6.85美元的貧困線,百萬人)來源:世行工作人員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和世行 GDP 增長預測所做的估算。注:用于計算貧困率的分組數據最后樣本年份為2019年。預測方法以人均GDP增長估算為基礎,假定分配效應為中性,GDP 增長向居民人均消費的傳導率為0.85。表表 1.中國部分經濟指標中國部分經濟指標 除非另有說明,單位為年度百分比變動 2019 2020 2021 2022f 2023f 2024f 實際 GDP 增長率,以不變市場價格計算 6.0 2.2 8.1 2.7 4.3 5.0 私
82、人消費 6.5-1.8 12.4 0.8 6.0 6.5 政府消費 6.0 3.2 4.0 4.9 4.1 3.9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5.3 3.2 2.3 1.6 3.3 4.6 貨物和服務出口 2.1 1.7 17.9 2.1 0.2 1.9 貨物和服務進口-1.8-1.4 10.7-3.2 1.0 2.6 實際 GDP 增長率,以不變要素價格計算 6.0 2.2 8.1 2.7 4.3 5.0 農業 3.1 3.1 7.1 3.8 3.1 3.1 工業 4.9 2.5 8.2 3.5 3.7 4.0 服務業 7.2 1.9 8.2 2.0 4.8 5.9 通貨膨脹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2
83、.9 2.5 0.9 2.0 2.3 2.4 經常賬戶余額(GDP 占比)0.7 1.7 1.8 2.3 1.5 1.3 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余額(GDP 占比)-0.1 0.4-0.2-1.1 0.5 0.2 外商直接投資凈值(GDP 占比)0.4 0.7 1.2 0.1 0.5 0.3 一般公共預算收支(GDP 占比)-2.8-3.7-3.2-2.8-3.2-3.0 廣義財政收支(GDP 占比)*-4.6-8.5-4.4-7.4-5.7-4.2 政府債務(GDP 占比)38.5 45.4 47.1 51.7 54.4 55.1 基礎財政收支(GDP 占比)*-3.6-7.5-3.3-6.2
84、-4.5-2.9 來源:世界銀行。注:f=預測(基線)。*世界銀行工作人員計算。廣義財政收支(預算內)包括一般公共預算(不包括穩定基金的調入與調出)、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運營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障基金預算?;A財政收支是財政收入與財政非利息支出之間的差額。風險風險 051015202530354045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城鎮農村全國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城鎮農村全國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29 面對面對高度不確定高度不確定性性,中國增長前景的,中國增長前景的風
85、險主要是風險主要是下行風險。下行風險。在下行情景中,疫情的反復暴發、為減緩病毒傳播而采取的持續預防行為以及可能重新收緊的疫情防控措施,可能會阻礙消費和服務復蘇、抑制私人投資并擾亂貿易活動。而在上行情景中,如果全方位的公共衛生措施控制病毒傳播的速度快于基線預期,那么全年經濟增長可能高于基線情景的預測。房地產房地產行業行業的的困境困境可能可能也會也會產生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和金融后果。產生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和金融后果。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會增加該行業困境通過家庭、地方政府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向整體經濟蔓延的風險。房價下跌會對家庭資產負債表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居民消費支出下降。由于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出讓金收
86、入,房地產行業的長期疲軟可能加劇地方財政風險。此外,房地產業的長期放緩也可能對銀行、尤其是小型銀行和農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產生不利影響。4 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日益上升日益上升。如 2022 年早前所經歷的那樣,不斷變化的天氣模式導致越來越多的破壞性事件發生,例如熱浪和洪水。經濟活動因此蒙受巨大損失,意味著這些事件的成本不斷上升。外部外部風險主要包括風險主要包括全球增長前景全球增長前景高度高度不確定、金融不確定、金融條件緊縮條件緊縮程度超出預期以及地緣政治程度超出預期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緊張局勢加劇。全球通脹率居高不下,并且可能會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新一輪供應中斷而
87、進一步上升。通脹持續高企可能促使除中國外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央行以超出預期的力度收緊貨幣政策,從而引發全球金融條件大幅緊縮,這會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的溢出效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碎片化也是一個風險,尤其是這可能制約中國的關鍵技術進口,使中國無法快速引進有助于提高生產力的創新成果,并導致高科技供應鏈與中國脫鉤。政策政策考慮考慮 盡管盡管 2022 年年政府政府加大了加大了宏觀寬松宏觀寬松的的力度,但力度,但頻頻發發的疫情以及相關防控措施的疫情以及相關防控措施導致政策刺激導致政策刺激的作用有限的作用有限?!耙咔楸┌l限制人員流動”的情況循環往復,限制了經濟活動并增加了不確定性。這進而打擊了投資者和消費
88、者信心,制約了刺激措施的效果。這也意味著現在最能提振經濟的舉措是放寬疫情管控,而不是更多的財政或貨幣刺激。最近防疫措施的快速調整表明,當局正在迅速轉向經濟重啟。公共衛生公共衛生領域的良好領域的良好準備,包括更努力準備,包括更努力地地提高重提高重癥癥高高風險人群的疫苗接種率風險人群的疫苗接種率、推廣推廣第二第二劑加強劑加強針針接種接種以及以及確保感染者可確保感染者可獲得有效治療,都獲得有效治療,都有助于實現有助于實現更更加加安全的安全的經濟重啟經濟重啟。完成全程基礎接種并接受第一劑加強針接種可以大大降低感染后得重癥的風險。截至 2022年 11 月中旬,中國 60 歲以上老人當中有 69%已進行
89、加強接種;但在 80 歲以上人群中,4 如果把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住房抵押貸款和其他以土地或房產作抵押的貸款都包括在內,那么約 40-50%的銀行貸款與房地產有關。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30 最新數據(2022年 7月 7日)顯示接種率只有 38%。需要大力鼓勵人們按照官方推薦的劑次足量接種疫苗,尤其是老人和有慢性病的高風險人群,這樣有助于控制感染和住院人數上升的影響。也可以對高風險人群進行第二劑次加強接種,感染后可盡早向其提供抗病毒藥物和單克隆抗體藥物,以防病情發展為重癥。另外,還需要建立一個用于識別高風險人群并對其進行診斷的有效系統。由于當前的經濟由于當前的經濟增長仍遠低于
90、潛增長仍遠低于潛在增長并且在增長并且全球環境全球環境趨軟,政府趨軟,政府有必要繼續提供有必要繼續提供宏觀經宏觀經濟政策支持。濟政策支持。在疫情管控放松之際,中國(尤其是中央一級)有足夠的財政空間來支持經濟實現強勁復蘇。去年的一次性退稅完成后,政府稅收收入有所回升,現在可將財政支出重點轉向社會性支出和綠色投資,而不是傳統的基礎設施投資。這不僅可以促進短期需求,而且有助于推動經濟在中期轉向更加包容和可持續的增長。由于地方各級政府債務高企,財政壓力日益上升,因此在為上述支出項目提供資金方面需要中央政府發揮更大作用。同時還要加強地方政府收入來源改革(以累進性方式),這有助于解決財政可持續性問題并調動更
91、多資源用于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安全網。就中期而言,隨著復蘇企穩、經濟增長回到潛在水平,屆時財政立場可以轉向財政整頓以重建政策緩沖。除非通脹遠高于目標除非通脹遠高于目標水平水平且資本外流加劇,否則貨幣政策可且資本外流加劇,否則貨幣政策可以以保持適度寬松立場以支持保持適度寬松立場以支持經濟重經濟重啟啟。預計 2023 年平均通脹率為 2.3%,今后可能需要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直到私人需求增長恢復到疫情前的趨勢水平。但政策寬松應以數據為依據并考慮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利差,避免人民幣匯率出現無序波動。就中期而言,進一步推動貨幣政策框架現代化可以加強央行政策的有效性和傳導性。當局還需繼續減輕與企業當局還需繼
92、續減輕與企業高高杠桿率杠桿率(尤其是房地產業尤其是房地產業)相關的金融穩定風險相關的金融穩定風險。在退出監管寬容措施之前需詳細評估并監測銀行的風險敞口。中期來說,加強企業破產框架和問題銀行處置框架可以使實力薄弱或行將倒閉的企業有序退出,為有生存能力但需要重組的企業創造條件。這樣可以推動資源向生產率更高的企業配置并促進私營部門投資。需要需要重啟因疫情而擱置的更深層重啟因疫情而擱置的更深層次次結構性改革,以扭轉潛在增長結構性改革,以扭轉潛在增長率率的下滑趨勢的下滑趨勢、保證保證長長期發展目標期發展目標的實現的實現。中國經濟要在充滿挑戰的國內外環境下實現向綠色、包容性增長的復雜轉型。改革重點包括:確
93、保建立可預測的監管環境并減少對國有企業的隱性信貸優惠,從而為私營部門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改革戶籍制度以提高勞動力流動性;通過加強社會保障來推動消費;降低在獲得優質醫療教育服務方面的不平等;通過更多市場化工具和氣候智能型基礎設施投資來促進經濟向綠色增長過渡。這些改革將提高生產率,并帶來更加平衡、由消費拉動并具有環境可持續性的增長。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在最近幾個月重申了他們對市場改革和開放的承諾;隨著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在最近幾個月重申了他們對市場改革和開放的承諾;隨著疫情疫情的影響的影響逐漸逐漸消退消退,貫徹這些承諾將非常重要。,貫徹這些承諾將非常重要。當局已經表明,他們致力于改善營商環境(包括保護產權
94、、市場準入和競爭),為發展國內創新能力提供支持,并進一步開放中國的貿易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31 和投資市場。5 在國內和全球環境充滿挑戰的背景下,中國面臨著復雜的經濟轉型并向著更加綠色和更加包容的方向發展,推行這些改革將是至關重要的。5 參見“李克強會見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新華社,2022 年 12 月 8 日;https:/ 2022年 12 月 32 III青年青年失業失業新的挑戰新的挑戰 中國中國正正面臨面臨著著青年青年高高失業失業 中國中國勞動力市場在勞動力市場在疫情反復疫情反復中總體中總體表現表現疲弱,疲弱,然而然而青年失業率上升青年失業率上升更為迅猛更為迅猛(圖
95、 18.A)。6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在 2022 年 4 月達到 6.1%的峰值,10 月份回落至 5.5%。相比之下,青年失業率7月份飆升至近20%的歷史新高,在6至7月畢業季之后,10月份降至17.9%。其中,近60%的失業青年為新進入勞動市場的城鎮勞動力,面臨著就業難題(圖18.B)。圖圖 18.青年失業率和國際比較青年失業率和國際比較 A.城鎮調查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百分比)B.2020 年年分分年齡段失業原因年齡段失業原因(百分比)C.青年失業與成人失業比較青年失業與成人失業比較 (黃金年齡段失業率=1)D.全球青年失業率比較全球青年失業率比較(百分比)來源:國家統計局;經合組織;世
96、界銀行。注:圖 C 中,紅色方形點代表中國;其他圓點代表經合組織國家。中國黃金年齡段勞動人口是 25-59歲,所有其他國家黃金年齡段勞動人口是 25-54 歲。6 在中國,青年失業率是指 16-24 歲無工作但能勝任并積極尋找工作的勞動力所占比例。25-59 歲勞動人口通常被稱之為“黃金年齡段”勞動力。051015202018/102019/102020/102021/102022/10合計16-24歲25-59歲02040608010016-19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59從未工作辭職上份工作結束其他Y=黃金年齡青年=2*黃金年齡青年=3*
97、黃金年齡青年=4*黃金年齡中國2018中國2022(8月)05101520253035404512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9.913.6 27.4 0510152025302020/012020/072021/012021/072022/012022/07中國歐盟27國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33 從全球來看,青年失業率通常高于黃金年齡段勞動人口,從全球來看,青年失業率通常高于黃金年齡段勞動人口,盡管因盡管因教育體系和勞動力市場教育體系和勞動力市場的的差異差異,各國情況不盡相同。,各國情況不盡相同。在大多數經
98、合組織國家,青年(15-24 歲)失業率是黃金年齡段勞動人口(25-54 歲)的兩到三倍(圖 18.C)。研究發現,國家支持青年獲得工作經驗的制度性安排會產生顯著效果(Pastore,2018)。例如,德國通過完善的雙重教育制度支持年輕人通過學徒制獲得工作經驗。新冠疫情之前,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新冠疫情之前,中國的青年失業率與與黃金年齡段失業率黃金年齡段失業率之比之比與經合組織國家相與經合組織國家相近近,但,但2022年年則則高高出出很多很多。2018年中國該比率約為2.5,其在2020至2021年兩年間上升至約3;截至 2022 年 10 月,這一數字已接近 4(圖 18.C)。而在大多數經合組
99、織國家,青年失業率已經回到或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圖 18.D)。專欄專欄 3.中國失業監測制度中國失業監測制度 中國發布兩組官方失業指標。7 登記失業率登記失業率。該指標自 20 世紀 80 年代初開始統計,報告失去工作并在當地勞動部門登記,以領取補助的城鎮勞動力(擁有當地戶口)數量。這一指標的設計樣本中不含農民工和自雇人員。城鎮調查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這基于全國勞動力調查,從 2018 年以來每月發布一次。全國勞動力調查收集16歲及以上人口的就業信息,不再區別勞動力的戶籍狀態。失業的農民工只要繼續居住在城鎮,就會被納入城鎮失業統計。此外,國家統計局還發布本地戶籍人口、外來戶籍人口、16 至
100、24 歲人口(青年)和 25至 59歲人口的調查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要求失業者在過去三個月內積極尋找工作,并能在接下來的兩周內開始工作。全國調查失業率及按年齡組分列數據的時間序列短,限制了對青年失業開展深入實證分析。此外,由于住戶層面的數據尚未公開,因此無法更全面地分析失業人員情況。中國中國青年失業的青年失業的成成因因 失業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摩擦性失業、周期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失業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摩擦性失業、周期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發生在人們在工作崗位之間流動、及進入或退出勞動力隊伍中之時。降低求職和跳槽的成本可以減少摩擦性失業。周期性失業是指由于經濟周期
101、中經濟活動變化導致的短期非自愿失業。結構性失業則是長期和非自愿的,反映了勞動者擁有的技能與雇主所要求的技能不相匹配,通常由導致部分技能過時的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變革引起。人員人員流動限制流動限制與部分與部分行業的監管行業的監管干預,干預,壓抑了壓抑了 2020 年以來的年以來的經濟活動,經濟活動,并并減少了凈增就減少了凈增就業機會,業機會,上述上述變化變化對年輕人的影響尤為顯著。對年輕人的影響尤為顯著。城鎮勞動力市場的凈增就業(就業增加減去就業損失)顯著低于疫情之前,這主要是來自更多的就業損失(見第一部分圖 7.B)。7 來源:Ning,2018;Li,2020。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102、月 34 如本報告第一部分所述,相較其他經濟部門,疫情反復對服務業的打擊最為沉重。服務業是應屆畢業生就業比例最大的部門,因此,服務業活動疲軟對青年的影響極其嚴重。此外,一些監管干預政策,例如,降低房地產市場杠桿率等,使得部分行業增長放緩,如房地產、教培等行業。這進一步限制了 2021 年以來新進入勞動力市場求職者的就業機會。從勞動力供給角度來看,從勞動力供給角度來看,2022 年畢業生數量激增給城鎮勞動力市場帶來了年畢業生數量激增給城鎮勞動力市場帶來了更更大大壓力。壓力。自1999 年高等教育擴招以來,高校畢業生人數一直保持增長。但是,2022 年畢業生的人數增長顯著高于往年,比2021年多出
103、170萬人,相當于之前 6年的年增量總和(圖19A)。這一方面可能由于前幾年入學人數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勞動力市場狀況不佳導致更多學生攻讀研究生課程。2022 年應屆畢業生有 1080 萬,占青年勞動力的近三分之一,在就業增長疲軟的背景下,青年就業面臨更大壓力。圖圖 19.高校畢業生與就業景氣指數高校畢業生與就業景氣指數 A.畢業生人數畢業生人數(百萬)B.中國就業研究所就業景氣指數中國就業研究所就業景氣指數(比率=招聘需求/求職申請)來源: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教育部;中國就業研究所(CIER)。青年失業率的上升青年失業率的上升也也反映了不利于反映了不利于青年青年就業就業的長期趨勢
104、。的長期趨勢。依據聯合國人口預測數據(聯合國,2022),高校畢業生人數未來 10 年估計每年新增 36 萬人以上,而 2010-19 年期間則為 23 萬人每年(圖 19A)。隨著高校數量的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從 1999 年的55.6%上升到 2022 年的 81.1%。自 2018 年以來,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職業教育)院校也在擴招(教育部,2022)。盡管接受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但高校畢業生的招聘需求/求職申請比率一直在下降,從 2018-19 年的平均值 1.6 下降到 2020-22 年的 1.0。8 相比之下,這一比率在全部勞動人口中更高且相對更為穩定,其
105、在 2018-19年為 2.0,2020-22 年為 1.7(圖 19B)。這表明,近期畢業生的技能可能與雇主要求的技能不匹配。8 中國就業研究所,基于智聯招聘(Z)數據。0246810121416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2 2024 2026 2028 2030職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預測1.570.791.520.530.572.382.151.6300.511.522.52018Q12018Q42019Q32020Q22021Q12021Q42022Q3大學畢業生總計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35 分分行業行業的的就業市場數據提供了一
106、些高校畢業生技能不匹配的證據。就業市場數據提供了一些高校畢業生技能不匹配的證據。根據 2022 年三季度的線上就業市場數據,對畢業生需求最高的行業是互聯網服務和電子商務、專業服務、咨詢和房地產。這些行業占總招聘職位的五分之二。雖然這些行業的求職申請人數同為最多,但也只占所有求職申請人數的 24.2%(圖 20A)。按職業劃分,對高校畢業生需求最高的是銷售顧問和客戶服務,而高校畢業生求職申請則較為均勻地分布在各個職業(圖 20B)。對智聯招聘(Z,一家在線招聘企業)網站上的已達工作年齡的求職者和招聘崗位進行的隨機抽樣研究顯示,求職者意向主要集中在五個行業信息通訊、教育、房地產/建筑、金融和咨詢,
107、占所有求職者的 90%以上。相比之下,用人需求卻更加多樣化,以上五個行業的職位僅占所有招聘需求的約 50%(Zheng et al.2021)。9 技能不匹配可能不僅反映了高校專業與雇主需求之間的不匹配,還反映了大學和職業教技能不匹配可能不僅反映了高校專業與雇主需求之間的不匹配,還反映了大學和職業教育質量的差異。育質量的差異。根據教育部發布的 2021 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10 來自排名前四位大學的畢業生有 67.1%找到了工作,31.1%繼續研究生學習,只有 1.8%沒有找到工作。相比之下,來自排名稍次四所大學的畢業生有 52.4%找到了工作,39.0%繼續研究生學習,8.6%在畢業時沒有
108、找到工作。11 2018 年以來,職業教育快速擴張,但由于資金和師資能力不足,也引發了人們對排名靠后院校質量的擔憂。通過在抽樣調查數據中對比 2019 屆大學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后續就業方向,Jiang and Guo(2022)發現四分之一畢業生的工作與大學學習的專業無關,存在不同類型的工作不匹配。缺乏工作相關技能和缺乏相關領域工作崗位是造成上述不匹配的重要原因。在工作不匹配的高校畢業生中,技能不匹配有可能與工作滿意度、晉升機會和工作穩定性較低相關。圖圖 20.勞動力市場行業和職業供需不匹配勞動力市場行業和職業供需不匹配 A.招聘需求和求職申請前十行業招聘需求和求職申請前十行業 (總人數占比)B
109、.招聘需求和求職申請前十職業招聘需求和求職申請前十職業 (總人數占比)來源:中國就業研究所;世界銀行。9 預測以 2020 年的入學率為基礎,根據歷史趨勢適度上調,并考慮了年齡組別人口的規模。10 參見:https:/ 排在前四位的大學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稍次的四所大學為山東大學、四川大學、中南大學和吉林大學。0%2%4%6%8%10%12%14%16%18%互聯網/電子商務專業服務/咨詢中介服務房地產/建筑業電子/半導體/集成電路計算機軟件通信/電信運營教育/培訓/院校醫藥/生物工程娛樂/體育/休閑零售/批發快速消費品IT服務大型設備/重工業求職申請招聘需求0%
110、2%4%6%8%10%12%14%16%18%20%銷售顧問客戶服務普工/技工管培生/儲備干部演藝人員/經紀人房地產交易人事機械設計制造銀行及金融服務視覺/交互設計行政文員/助理財務業務運營軟件研發求職申請招聘需求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36 政策政策含義含義 上述分析主要上述分析主要探討探討中國正面臨的青年失業挑戰。中國正面臨的青年失業挑戰。近年來,由于結構性和周期性原因,中國的勞動力需求和就業創造形勢頗為低迷,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服務業,這使得青年很難從受教育階段順利轉為積極就業。在供給方面,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畢業生人數的快速上升加劇了壓力。此外,雖然中國向高質量增長、高收入社會轉
111、型需要更高技能的勞動力,但畢業生技能水平和匹配程度并不能較好地滿足勞動力市場的要求。政府應對挑戰的政策政府應對挑戰的政策響應響應主要主要側側重于短期措施,重于短期措施,但但可以采取更多結構性措施加以可以采取更多結構性措施加以充實充實。為了緩解疫情對勞動力市場的不利影響,政府出臺了各種措施,包括就業補貼和以工代賑項目。國際經驗表明,這些措施在應對青年失業問題方面短期內有效,但成本高昂,長期影響通常不大(表 2)。今后,除了這些短期措施外,還需要采取結構性措施加以充實,進而做到:一是提升技能水平和相關度;二是改善勞動力市場流動性;三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加強勞動力市場統計工作。表表 2.青年就業青
112、年就業項目項目的國際經驗的國際經驗 短期效果短期效果 長期效果長期效果 (最佳情況)(最佳情況)政府成本政府成本 私營部門激勵(就業補貼和創業基金)有效 小,有效 高 求職幫助 有效 小,有效 低 培訓 無效 大,有效 中/高 以工代賑就業崗位 有效 零到小,有效 高 來源:基于 Kluve(2016)改編。提升技能水平提升技能水平及其及其相關相關度度。促進求職者、高校、培訓機構、政府部門和雇主之間相互合作,建立伙伴關系,共同培養青年掌握更符合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技能。以工作為基礎的學習是一個廣為使用的支持技能培養工具,該工具已在四分之三的經合組織國家得到應用(OECD,2021)。研究發現,為年
113、輕人提供學徒和見習機會等以工作為基礎的學習方式,既有助于提高技能,又有利于從學校到工作的順利過渡,而且成本收益的效果好(ILO and UNICEF 2019;Osborne,2022)。中國在擴大以工作為基礎學習的相關機會,可以在借鑒國際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相關項目,使這些項目對求職者和雇主都更有價值。改善勞動力市場流動性。改善勞動力市場流動性。首先,改革所有城市地區的戶籍制度,減少勞動力流動限制。此舉將促進人員流動,讓求職者更易進入最具活力的城市勞動力市場。第二,可以通過統籌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失業保險基金)來促進勞動力流動,支持擴大保障覆蓋范圍,便利福利轉移,分散勞動力市場風險。目前,失
114、業保險計劃只覆蓋了約47%的城鎮就業人員,主要為有勞動合同的正規部門勞動者。2022 年,政府開始將此計劃覆蓋至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這點令人鼓舞。另外,從地級到省級逐步統籌失業保險基金,并最終實現全國統籌對于分散全國勞動力市場風險至關重要。最后,統一的國家失業保險制度可以促進勞動力流動,為福利轉移提供便利,并加強對勞動者的社會保護。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37 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加強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加強勞動力市場統計工作勞動力市場統計工作。在微觀層面,中國可以進一步加強公共就業服務,解決勞動力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要做到這點,求職援助(如個人指導和求職者畫像)可以結合雇主在就
115、業平臺上發布的招聘信息進行實現。在宏觀層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情況統計數據和信息,以及增加公眾獲取勞動力市場數據的渠道,為政策提供依據。國家統計局已開展監測城鄉失業情況的綜合勞動力調查,下一步應進一步對外公開(匿名)勞動力調查數據。這樣,研究人員就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勞動力市場動態。此外,加強勞動力市場項目的監測和評估體系非常重要,這不僅可以為政策決策提供參考依據,而且有助于決策者了解不同類型的項目何時何地有效,以及如何完善改進這些項目。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38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Brenton,Paul,Michael.J.Ferrantino,and
116、 Maryla Maliszewska.2022.Reshaping Global Value Chains in Light of COVID-19:Implications for Trade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ashington,DC:World Bank.Dedola,Luca and Stefano Neri.2007“What Does a Technology Shock Do?A VAR Analysis with Model-Based Sign Restrictions.”Journal of Mo
117、netary Economics 54(2):512-549.Gunette,Justin D.,M.Ayhan Kose,and Naotaka Sugawara.2022.“Is a Global Recession Imminent?”Equitable Growth,Finance,and Institutions Policy Note 4.World Bank,Washington,DC.Guerrieri,Veronica,Guido Lorenzoni,Ludwig Straub,and Iv n Werning.2022.“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118、 of COVID-19:Can Negative Supply Shocks Cause Demand Shortag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2(5):1437-74.ILO and UNICEF(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and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2020.“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ccessful School-to-Work Transitions.”United Nations Chil
119、drens Fund,UNICEF,New York.Jiang,Shengjun and Yilan Guo.2022.“Reasons for College Major-Job Mismatch and Labor Market Outcomes:Evidence from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 74(C):1-21.Kinda,Tidiane,Andras Lengyel,and Kaustubh Chahande.2022.“Fiscal Multipliers During Pandemics,”IMF Working Paper 2022/14
120、9,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ashington,DC.Kluve,Jochen.2016.“A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ctive Labour Market Programmes with a Focus o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ILO Working Paper 9,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Geneva.Li,Xiaochao.2020.“On Several Statistical Questions of Chinas U
121、rban Surveyed Unemployment Rate.”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Beijing.http:/ to Questions of Releasing Chinas Urban Surveyed Unemployment Rate Raised by Reporters.”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Beijing.http:/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21.What Have Countries Done
122、 to Support Young People in the COVID-19 Crisis?OECD Policy Responses to Coronavirus(COVID).https:/www.oecd.org/coronavirus/policy-responses/what-have-countries-done-to-support-young-people-in-the-covid-19-crisis-ac9f056c/Osborne,Helen and Paul Vandenberg.2022.“Youth Employment Support in Asia and t
123、he Pacific:What Works.”ADB Briefs No.211,Asian Development Bank.http:/dx.doi.org/10.22617/BRF220148-2 Pastore,Francesco.2018.Why Is Youth Unemployment So High and Different Across Countries?IZA World of Labor,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IZA).doi:10.15185/izawol.420 Ministry of Education.2022.“1
124、0-Yea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https:/ Are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on Output?Results from an Agnostic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52(2):381-419.United Nations.2022.(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
125、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https:/population.un.org/wpp/.中國經濟簡報 2022年 12 月 39 World Bank.2022a.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June.Washington,DC:World Bank.World Bank.2022b.Commodity Markets Outlook.October.Washington,DC:World Bank.Zheng,Yanqiao,Xiaoqi Zhang,and Yu Zhu.2021.“Overeducation,Major Mismatch,and Return to Higher Education Tiers:Evidence from Novel Data Source of a Major Online Recruitment Platform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 66(1):10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