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2021年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鄉村數字素養調查分析報告(3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社會科學院:2021年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鄉村數字素養調查分析報告(30頁).pdf(3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1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鄉村數字素養調查分析報告目錄第一部分:研究背景與目的第二部分:數字素養評估方法及調研方法第三部分:數字素養調研結果及分析第四部分:結論與建議第五部分:案例分析第一部分:研究背景與目的“十四五”開局,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三農”工作重點從集中力量“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后的起步之年。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文件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為題,指出:“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
2、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務院直屬機構)正式掛牌。此前“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已經摘下。一摘一掛,體現的正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目前我國約有5.6億農村人口,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整體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發揮數字科技賦能作用,
3、還須提高農民數字素養作為實現鄉村振興宏偉目標的重要抓手,數字科技正在加速融入鄉村發展的各個場景。 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睌底粥l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戰略目標:到2020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初步進展;到2025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包括城鄉“數字鴻溝”大幅縮小,農民數字化素養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數字鄉村,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要想充分發揮數字科技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既離不開農村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也離不開農民數
4、字素養的提升。只有農民對數字時代的適應能力增強,農民利用數字化解決問題、創造收入的意識和能力提升,數字科技才能真正賦能于人,數字化在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的積極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發揮。我國預計在2025年國民數字素養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對數字素養,國際上的學者和組織機構有多種定義,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定義最具代表性:數字素養(Digital Literacy)是“面向就業、獲得體面工作及創業,使用數字技術安全且合理地訪問、管理、理解、整合、呈現、評估和創建信息的能力,這些能力就是所謂的計算機素養、信息通信技術素養、信息素養和媒介素養”。數字時代,數字素養已經成為公民的基本生存技能與必備素養。
5、從人才強國和科技興國戰略高度,國民數字素養的培育也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環。進入21世紀,歐盟、美國、日本等多個發達國家和地區比我國更早啟動了培養國民數字素養的相關舉措。以美國為例:美國早在2001年就啟動了國家寬帶計劃,創建國家數字素養工程是計劃的一部分;2007年公布的第二版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學生版),把數字素養作為了六大標準之一;此后,美國共同核心州立教育標準(簡稱CCSS)數字素養的培育融入個學科的課程標準之中。在我國,數字素養日益受到重視。2018年,發改委等19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穩定并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意見樹立的主要目標為:到2025年,伴隨數字經濟不斷
6、壯大,國民數字素養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數字人才規模穩步擴大,數字經濟領域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在具體實施層面則提出:持續提升勞動者數字技能,強化數字人才教育,加強數字技能培訓,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數字人才培養培訓等。數字素養定義研究目的:評估我國城鄉居民數字素養發展現狀在上述背景下,亟需了解我國居民數字素養現狀以及城鄉差異。本報告借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年發布的全球數字素養框架,通過問卷調研、數據分析方式,對居民數字素養水平展開評估,并結合調查結果,分析當前數字素養存在的問題,以期在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為加快提升數字素養、推動數字科技賦能鄉村提供參考和建議。第二部分:數字素養評估方法及調研
7、方法 2018年,為指導各國開展數字素養的培育和評估工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了全球數字素養框架報告并提出配套的評估建議??蚣芎叽髷底帜芰τ?,如圖1所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數字素養框架圖1 全球數字素養框架參考全球數字素養框架,結合我國國情、相關能力指標在實際調研和評估中的可實施性,設計了一份我國居民數字素養評估調查問卷以及對應的計分體系。該問卷內含11道選擇題及對應計分體系構成:其中10題用于評估被試者的數字素養能力,覆蓋了全球數字素養框架中提到的7大能力域,同時還追加了1題用于評估數字化對于被試者就業、創業、增加收入發揮的實際價值;根據被試者答題所選項計算每題得分,最終統計總得分,被試
8、者分數越高代表其具有更高的數字素養水平。必須說明的是,作為首次針對居民數字素養的調研,本次調研重點考察被試人員對數字化工具和應用的使用程度、相關能力水平及實際收益,本次問卷調查內容未涉及網絡禮儀、倫理等相關內容??紤]到疫情防控要求,本次調研主要采用網絡問卷調研方式。城鄉居民數字素養評估調查問卷第三部分:數字素養調研結果及分析根據分層隨機抽樣原則,共收回有效樣本數共計1247份,樣本結構的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表1 調查問卷受訪者樣本結構受訪者樣本特征概述性別與戶籍男女城市鄉村百分比54.145.94159年齡17及以下18-2021-3031-4041-5051-6061及以上百分比3.88.2
9、14.436.718180.9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中學教育(初中、高中)職業學校(中專、職高、技校)大學本科碩士及以上百分比42740263職 業農民企業職工個體創業者中小企業管理者非盈利機構在職人員無業其他百分比27.22210.15.56.2722年收入(萬元)1以下1-3 3-55-1011-2020-5050及以上百分比1612.524.521203.32.7從表2和表3來看,受訪者數字素養平均得分43.6,在專業領域數字化應用能力、數字內容創建能力、數字化協作、電腦使用方面的得分比例較低,上述能力是當前我國居民在數字素養方面迫切需要提升的短板。表3 數字素養得分描述性統計結果受訪者數字
10、素養平均得分43.6,標準差15.7,表明我國居民數字素養整體參差不齊、亟待提升。1、我國居民數字素養平均得分43.6分(滿分100)表2 所有評估項目得分情況及對應能力評估全球數字素養框架提出的能力域問卷評估項目受訪者單題平均得分單題得分比例(得分/滿分)單項能力評估0、設備與軟件操作智能手機使用4.666.1%電腦使用3.442.5%1、信息與數據素養信息真實性判別3.267.2%2、溝通與協作數字化協作5.134.5%3、數字內容創建數字內容創建能力2.727.1%4、數字安全數字安全意識2.346.6%5、問題解決普通故障處理能力2.245.0%6、職業相關能力專業領域數字化應用能力2
11、.525.8%(綜合多個能力域)手機工具價值開發5.050.9%(綜合多個能力域)電腦工具價值開發6.644.2%數字化增收能力6.040.3%各題總得分43.6樣本量1247平均值43.6標準差15.7中位數43最小值3最大值1002、農村居民數字素養得分35.1分,比城市居民低37.5%農村居民數字素養平均得分比城市居民低37.5%,城鄉之間“數字素養鴻溝”應引起重視。圖2 不同群體數字素養平均得分近年來,我國鄉村基礎設施加速數字化、網絡化,農村居民在數字化基礎設施環境和網絡接入條件方面與城市居民的差距迅速縮小。據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0年),隨著數字鄉村戰略進一步落地實施,各地區數
12、字鄉村建設發展取得良好成效。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電信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全國行政村通光纖率和4G覆蓋率均超過98%,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應用,鄉村廣播電視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鄉村智慧物流設施更加完善,對農村地區電商服務支撐能力顯著加強。城鄉數字化基礎設施方面存在的“鴻溝”正在逐步收窄,但是城鄉居民在數字素養方面仍存在巨大的差距,構成不容忽視的“數字素養鴻溝”,這或許會成為新時代城鄉“數字鴻溝”問題的主要矛盾所在。分析:新時代城鄉數字鴻溝問題主要矛盾,正從基礎設施差距轉向數字素養差距。45.043.356.335.10 15 30 45 60 男女城市鄉村從圖2來
13、看,我國男女數字素養平均得分僅相差1.7分,差距很小。城鄉居民數字素養平均得分差距高達21.2分,農村居民比城市居民低了37.5%。通過圖3可知,農村居民在所有評估項目中的得分比例都低于城市居民。城鄉居民得分差距較大的5項依次為:數字安全意識、電腦使用、數字化增收、電腦工具開發、手機工具開發,差值依次為:43.2%、31.7%、27.7%、25.6%、23.8%。差距最小的兩項為數字內容創建能力、智能手機使用。3、農村居民使用個人電腦創造價值的能力不足是主要短板圖3 城鄉受訪者在各評估項目中的得分比例農村居民使用智能手機的能力已接近城市居民,但使用電腦并開發其價值的能力明顯較弱。隨著智能手機在
14、鄉村地區的全面普及,農村居民使用智能手機的能力正在快速接近城市居民。調研結果顯示,僅1%的受訪農村居民選擇了“完全不會操作和使用智能手機”。與此同時,有35.8%的農村居民使用智能手機僅為進行娛樂消遣活動,32.9%的農村居民認為手機或電腦的應用對個人就業/創業及收入提升“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這說明,雖然數字化設備在農村地區普及程度已經很高,但對于提升農村居民收入的價值還有待釋放。分析:在幫助農村居民提升收入方面,數字化設備的工具價值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71.761.079.843.830.371.851.831.264.859.256.562.229.358.027.824.928.640.
15、222.041.033.628.80.0%20.0%40.0%60.0%80.0%100.0%智能手機使用電腦使用信息真實性判別溝通與協作數字內容創建能力數字安全意識故障處理能力專業領域數字化應用能力手機工具價值開發電腦工具價值開發數字化增收能力城市平均值鄉村平均值從表4、圖4來看,不同職業的數字素養得分呈現巨大差異,其中企業管理者的數字素養得分最高,達到63分;農民的數字素養得分最低,僅18.6分,對比全體人群平均值(43.6分),低了57%。在電腦工具價值開發、數字化增收能力、電腦使用三個方面,農民群體得分與整體得分差距較大。4、不同職業中,農民的數字素養得分最低農民數字素養得分僅18.6
16、,比平均值低57%,在數字化協作和電腦使用上存在嚴重短板。表4 農民在各評估項目得分情況與平均值對比問卷評估項目整體人群平均得分農民群體平均得分差值智能手機使用4.63.21.4電腦使用3.40.72.7信息真實性判別3.22.90.4數字化協作5.12.52.6數字內容創建能力2.71.21.5數字安全意識2.31.60.7普通故障處理能力2.21.11.1專業領域數字化應用能力2.50.42.1手機工具價值開發5.02.42.6電腦工具價值開發6.60.95.7數字化增收能力6.01.74.3總得分43.618.62544.046.859.451.539.627.514.20.015.03
17、0.045.060.075.017歲及以下18-20歲21-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61歲及以上數字素養得分與年齡整體呈現倒U型關系(圖5),最高得分人群為伴隨互聯網成長的“90后”(21-30歲),其次為“80后”(31-40歲)、“00后”(20歲及以下)。而伴隨年齡的增大,數字素養得分逐步下降。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折射出加快數字服務適老化的緊迫性。圖6顯示,數字素養得分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例關系,表明教育和培訓可以有效提升個人數字化能力。5、90后數字素養最高,老年人和低學歷者遭遇數字鴻溝圖5:不同年齡段數字素養得分數字素養水平與受教育程度正相關、與年齡呈倒U型關系。
18、90后、大學及以上學歷者得分最高。圖6:不同學歷背景數字素養得分31.946.351.057.20.015.030.045.060.075.0小學及以下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大學及以上圖7、8、9表明,數字素養得分與收入水平整體成正比例關系,表明提升數字素養有利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被訪者中有一定量未參加工作的學生人群,拉高了年收入3萬元以內人群數字素養得分平均值。6、城鄉居民數字素養與收入水平整體呈正比例關系圖7:不同收入水平數字素養得分圖8:鄉村不同收入水平數字素養得分圖9:城市不同收入水平數字素養得分城鄉居民數字素養得分與收入水平正相關:數字素養越高,收入水平越高。35.641.34
19、4.246.145.654.30.015.030.045.060.03萬元以內3-5萬元5-10萬元11-20萬元 20-50萬元 50萬元以上35.840.741.241.638.349.40.012.525.037.550.062.5 3萬元以內3-5萬元 5-10萬元 11-20萬元 20-50萬元 50萬元以上35.441.947.250.753.059.20.015.030.045.060.075.0 3萬元以內 3-5萬元 5-10萬元 11-20萬元 20-50萬元 50萬元以上7、隨著數字化工具使用能力提升,收入水平升高多項數字能力與收入水平正相關。電腦作為數字生產力工具,有助
20、于提升收入。0%13%25%38%50%63%1萬元以下1-3萬元3-5萬元5-10萬元11-20萬元20-50萬元 50萬元以上圖11:不同收入區間者的電腦使用能力分布情況不會略懂熟練精通圖11表明,受訪者的電腦使用能力與收入水平總體呈正相關關系。隨著收入水平提升,“不會”使用電腦者占比明顯下降,“熟練”和“精通”使用電腦者占比則明顯上升。反過來說,隨著受訪者使用電腦的能力提升,收入水平升高。這說明,電腦作為重要的數字生產力工具,有助于提升收入水平。0 2 4 6 8 10 1萬元以下1-3萬元3-5萬元5-10萬元11-20萬元 20-50萬元 50萬元以上圖10:不同收入區間者在4項單項
21、能力測評中的平均得分數字化內容創作專業領域數字化應用電腦使用數字化協作從圖10來看,受訪者在數字化內容創作、專業領域數字化應用、電腦使用、數字化協作4個能力項上的得分,均與個人收入水平成正相關關系。第四部分: 結論與建議調研相關結論當前,我國正處于邁入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笆奈濉币巹澗V要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北敬握{研結果顯示,我國居民數字素養水平整體偏低;存在明顯的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民數字素養存在“掉隊”風險;中老年群體數字素養跟不上時代發展;
22、使用個人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從事創造性、生產性活動的意識和能力不足。提升國民數字素養已刻不容緩。擁抱數字化轉型,必須提升國民數字素養。這是因為,數字素養已經逐步成為現代社會的生存性技能和必備素養。從人才強國和科技興國戰略高度,國民數字素養的培育也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環。建議充分結合我國國情,從數字社會的生產生活實際需求出發,構建更為前瞻性、廣泛性和落地性的數字素養教育框架,促進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在數字時代的蓬勃發展,總體提升國民數字素養。數字素養教育應被視為終身學習社會體系的一環,應該依靠全社會的力量,而不僅僅依賴于學校教育。1、“十四五”時期數字化發展提速,應總體提升國民數字素養
23、2、從“新IT”基礎設施和數字素養兩方面彌合城鄉數字鴻溝,助力鄉村振興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三農”工作重點從集中力量“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后的起步之年。在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為充分發揮數字科技賦能作用,必須繼續彌合城鄉數字鴻溝。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農村居民數字素養的提升,缺一不可。一方面,良好的數字基礎設施環境是建設數字鄉村的基礎。雖然目前我國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基本實現城鄉“同網同速”。但部分區域以云計算、大數據、AI等為代表的“新IT”數字基礎設施仍較為落后,人們甚至缺乏基本的數字化工具。因此,在加快推進新基建的背景下,要更加重視
24、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區域,在農村地區進一步促進數字科技與種業、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林業、農產品加工業等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打破城鄉居民“數字素養鴻溝”、提升農民數字素養,是建設數字鄉村的“最后一公里”。本次調研顯示,相對于城市地區而言,我國鄉村地區居民和農民職業群體數字素養不足的問題尤其嚴峻,必須著力解決。只有農民對數字時代的適應能力增強,農民利用數字化解決問題、創造收入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廣大農民在數字時代“有機遇,抓不??;有條件,不會用”的問題才能得以解決,真正實現數字科技賦能于人。通過數字紅利在農村地區的最大化釋放,能夠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3、在農村地區因地
25、制宜、系統提升農民數字素養針對農村居民數字素養嚴重落后于城市的問題,建議各地政府統籌制定農村數字素養提升行動規劃,鼓勵研究機構、企業等多方參與行動,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共同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農民數字素養的培育,應融入數字鄉村建設頂層設計,從鄉村發展戰略高度進行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系統實施。PC(個人電腦)是數字時代重要的生產力工具,也是數字化轉型和鄉村振興的基礎戰略工具。針對農民個人電腦使用能力不足、數字化增收能力差等短板,建議面向農村推廣個人電腦設備與多樣化的數字服務。對農民購買數字設備與數字服務,應采取支持和鼓勵政策,從而促進農民接入和使用互聯網從事創造性、生產性活動,切實提升數字素養和收入水
26、平。同時,地方政府可聯動相關機構和廠商,通過宣傳引導、組織培訓等方式,培養農民使用數字化致富的相關意識和技能,切實提升農民數字素養。目前我國已有部分鄉村成功通過數字化振興經濟,其中不乏一批貧困鄉村憑借數字化武器成功“摘帽”。這些成功案例對于其他鄉村而言富有學習和參考的價值。在本報告第五部分選取了部分成功案例作介紹和分析。4、推動數字化工具適老化改造,縮小老年人與社會間數字鴻溝老年人面對數字化生活的窘境已經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關注,解決老年人與數字化工具的脫節問題是最為切實的路徑之一。本次調研結果也顯示,中老年群體的數字素養得分逐步下降,尤其61歲及以上老年人群體,呈現出與社會間的巨大“數字鴻溝”,
27、折射出加快數字服務適老化的緊迫性。因此,建議充分考慮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加快推動個人電腦、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適老化改造,持續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字化工具培訓,切實保障老年人安全、順暢地使用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第五部分:案例分析案例:陜西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新IT”下沉到田間地頭,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幫陜西梁家河果農種蘋果 蘋果產業是陜西梁家河的支柱產業。聯想與四蘋果農業科技公司合作,將一套完整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在梁家河落地應用。 聯想為梁家河蘋果產業打造的一套完整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充分發揮聯想服務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以及IoT領域優勢,結合動態專業農業服務組織數字化管理,創新現代農業產業新模式,打造I
28、oT+Cloud+BigData+綜合服務和統一監控平臺。這套方案有效整合農事生產、農資管理、銷售渠道、訂單匹配等動態數據及蘋果種植、生產等數據,實現對當地蘋果產業的綜合服務和統一監管。在這套方案的加持下,通過一個二維碼即可實現對每一個蘋果的溯源,而這只是智慧農業的一角,未來還可以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等。 與聯想合作后,四蘋果公司從2016年簽約28戶、管理蘋果種植面積約300畝,到如今1700多戶的規模、實現產值1.7億元以上。通過打造高品質的蘋果為當地近千家農戶解決了蘋果的銷路問題,為當地提供了數百個適農崗位。案例:聯想智慧農業生態體系聯想“Le農”智慧農業
29、生態體系電商模塊大宗農產品交易撮合模塊農產品溯源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Le農”云“Le農”物聯“Le農”綜管平臺“Le農”服務站大型數據中心農業科研實驗中心微氣象監測體系土壤墑情監測智能農機設備農業標準化管理農業生產運行監管中心農業大數據平臺線上培訓支持專題農業知識庫跨界農業四維服務體系服務綜合門戶運營運維服務支撐體系農業基礎數據農戶數據農資數據農技數據農事數據農商數據農信數據政府及農業主管部門農業相關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農村合作社農戶其他GESBCFO協同網絡政策賦能金融賦能科技賦能 體系建設 業務創新 服務運營依托“新IT”技術和相關解決方案,聯想近年來逐步搭建起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
30、協同化的智慧農業生態體系,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農業匯集。該模式對于企業界探索科技助農新方式具有參考價值。案例:江蘇省睢寧縣沙集鎮東風村 2006年,江蘇省沙集鎮東風村通過互聯網銷售家具業態開始萌芽,當時,村里的人均純收入僅有2000多元,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當地政府順勢應時,加強宣傳引導和技能培訓,完善硬件設施,優化政策環境,強化專業網絡知識培訓,推動家具網銷特色產業發展壯大,采取視頻直播或錄播進行遠程教育培訓,引領廣大農民創業致富,走出了一條以農村電商產業為主路徑的脫貧增收之路。 為吸引農民投身農村電子商務,縣扶貧辦依托大學生村官隊伍,強化專業網絡知識培訓;會同縣職教中心設立專
31、門培訓課程,邀請資深網絡技術人員,采取視頻直播或錄播進行遠程教育培訓;同時,加強市場環境分析、營銷技巧運用等培訓,切實提升農民從事電商的“真本事”。 截止到2017年,這個僅有1180戶人的村莊有了2000多個網店、378個家具工廠,被稱為“中國淘寶第一村”。人均純收入上升到25419元,11年間翻了10多倍,吸引大批年輕人回流,在家鄉就業創業。東風村的成功還帶動了周邊村莊的模仿和跟進。2017年,總人口6萬人的沙集鎮有2.58萬人從業電商,2017年交易額達88.9億元。蘇北貧困村搭上數字化東風,農民靠真本事趟出電商創業致富路案例:浙江省德清縣禹越鎮三林村 2019年,浙江大學數字鄉村研究院
32、德清在三林村正式掛牌,成為全國首個“校地攜手”的數字鄉村研究機構。 促進傳統農業面向數字經濟的產業轉型和升級,需要優秀人才來推動。為此,三林村啟動了“數字農創先鋒(鄉村網紅)培育計劃”,由高校、科技企業、三農服務相關單位共同組成培育培訓共同體,從數字經濟知識、戰略維度、創新思維、直播短視頻系統運營和管理、資源整合等多個方面培育數字農創人才,計劃累計培訓10000人。 三林村還整合聯動各類社會資源,為數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如與淘寶合作打造共享直播平臺,大幅提升農產品收益;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讓村民貸款變得更加安全便捷;與喜馬拉雅合力建設鄉村數字圖書館,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截止到2020年,三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2723元,網店最高銷售額突破400萬元,開設網店村民超過100戶,還擁有自己的抖音號、村播平臺、數字圖書館。校地攜手、政企聯動,浙江德清三林村打造數字鄉村建設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