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2022年Q2保險業運行報告(1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NIFD:2022年Q2保險業運行報告(12頁).pdf(1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保險業運行NIFD季報主編:李揚 閻建軍 劉欣琦2022 年 6 月NIFD季報是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要的集體研究成果之一,旨在定期、系統、全面跟蹤全球金融市場、人民幣匯率、國內宏觀經濟、中國宏觀金融、國家資產負債表、財政運行、金融監管、債券市場、股票市場、房地產金融、銀行業運行、保險業運行、特殊資產行業運行等領域的動態,并對各領域的金融風險狀況進行評估。NIFD季報由三個季度報告和一個年度報告構成。NIFD季度報告于各季度結束后的第二個月發布,并在實驗室微信公眾號和官方網站同時推出;NIFD年度報告于下一年度 2 月份發布。I 個人養老金制度改革推動第三支柱建設 摘摘 要要 國務院辦公廳關
2、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于2022 年 4 月初發布,這是我國養老金三支柱體系建設的里程碑。個人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深遠影響體現為兩方面:一是優化養老金結構。我國第一支柱承擔養老責任過重過大,且難以通過增加繳費率解決基本養老保險缺口狀況;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發展恰逢其時,繳費額和給付額掛鉤,具有激勵相容的特點,有利于提高養老金制度參與率。二是優化金融結構。從國際經驗看,個人養老金成為資本市場發展的強大助力。 個人養老金改革釋放了三大紅利。第一,確立了 EET 稅收優惠制度框架,鼓勵個人積累養老金;第二,實現“N 對1”的養老金產品和賬戶體系,可以承擔三個支柱養老賬戶的資金轉移功能,實現了個人養老
3、金可攜帶;第三,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多樣化金融產品,在市場充分競爭條件下,產品的收益/風險形態將滿足客戶需求,另外,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配置權益類資產比例將適當放松。 大金融行業共享發展機會。短期來看,為資管行業帶來每年千億元的增量資金。長期來看,賬戶繳費上限的提高以及第二、第三支柱之間的資金轉移,將打開個人養老金的持續增長空間。分行業看,銀行業、證券業(基金業)和保險業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做大養老金市場。 本報告負責人:本報告負責人:閻建軍 本報告執筆人:本報告執筆人: 劉欣琦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 閻建軍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保險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4、 【NIFD 季報季報】 全球金融市場 人民幣匯率 國內宏觀經濟 宏觀杠桿率 中國宏觀金融 中國金融監管 中國財政運行 地方區域財政 房地產金融 債券市場 股票市場 銀行業運行 保險業運行保險業運行 特殊資產行業運行 目 錄 一、個人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深遠影響 . 1 (一)優化養老金結構 . .1 (二)優化金融結構 . 3 二、釋放改革紅利推動第三支柱快速發展 .4 (一)稅優政策框架成型 . 4 (二)賬戶制為個人養老金積累提供便利 . 5 (三)多樣化金融產品滿足市場化投資運營需求 . 6 三、大金融行業共享發展機會 . 7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于 2022 年
5、4 月初發布,這是我國養老金三支柱體系建設的里程碑,將促進養老金結構優化,也將促進金融結構優化。一、個人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深遠影響(一)優化養老金結構(一)優化養老金結構養老金結構嚴重失衡,第一支柱承擔養老責任過重過大。截至 2021 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已覆蓋超過 10 億人;在第二支柱中,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覆蓋超過 5875 萬人;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覆蓋人數不足 6 萬人。截至 2020 年末,第一支柱養老金資產占比達 69.3%,第三支柱養老金資產占比僅為 1.1%。 圖圖 1 中國當前的三支柱養老金體系中國當前的三支柱養老金體系 圖圖 2 中國養老三支柱中國養老三支柱養老金資
6、產占比養老金資產占比 數據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社?;鹄硎聲?,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 20210%20%40%60%80%1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規模第一支柱全國社?;饳嘁娴诙е髽I年金規模第二支柱職業年金規模第三支柱稅延型養老保險規模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規模第三支柱養老目標基金規模2 等。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面臨困局。我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2021 年我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到 1
7、4.2%,超過了國際通用的深度老齡化臨界水平。在人口老齡化情況下,本應該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但是,在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總的減稅降費方針下,2019 年以來反而降低了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企業等用人單位養老保險繳費率由 20%減為 16%,出現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凈收入下滑乃至為負的情況,部分省份基本養老保險面臨給付壓力,加重了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負擔。圖圖 3 中國老齡化率中國老齡化率 數據來源:wind 圖圖 4 中國基本養老保險收支狀況中國基本養老保險收支狀況 數來源:wind,據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 4.41%7.10%14.20%0%2%4%6%8%10%12%14%16%195
8、31957196119651969197319771981198519891993199720012005200920132017202165歲以上人口比重-8000-6000-4000-2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億元)收入-支出(億元,右)3 探究基本養老保險問題的根源,基本養老保險采用現收現付制,繳費和
9、領取額不掛鉤,具有較強的再分配屬性,企業和員工視之為準稅收性質,對于勞動生產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勞動人口增長率呈現下降趨勢情況下,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取決于能否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即使面臨當前和以后相當長時期存在的基本養老保險缺口狀況,政策層面也不能選擇增加繳費。 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發展恰逢其時。根據遞延工資理論,個人養老金賬戶繳費額和給付額掛鉤,直接體現為勞動報酬,具有激勵相容的特點,有助于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有利于提高養老金制度參與率。 (二二)優化)優化金融結構金融結構 改革開放擴大了人口紅利釋放的通道,計劃生育加速了人口紅利釋放的速度,由于未能及時建立第二、第三支柱的養老
10、金“大壩” ,人口紅利轉變為龐大的貨幣規模和銀行資產規模。 2021 年末,我國廣義貨幣(M2)規模達到 238.29 萬億元,金融機構總資產達 381.98 萬億元,其中,銀行業總資產(境內)達到 344.76 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為 24.89萬億元,銀行業資產在金融機構總資產中的占比達到 90.26%。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方式仍然是我國金融結構的突出特點。 間接融資方式占據主導地位,給金融發展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一是長期資金短缺,證券化率低。從 2011-2021 年期間的平均值來看,我國證券化率僅為 56.94%。在此期間,美國和英國作為直接融資為主模式的代表,證券化率平均值
11、都在 125%以上。二是社會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是中小企業和科創企業融資困難,不利于創新驅動型經濟發展。 圖圖 5 滬深股市總市值滬深股市總市值/GDP 注:滬深股市總市值取上期末與本期末平均數 數據來源:Wind 0.00%20.00%40.00%60.00%80.00%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4 個人養老金成為資本市場發展的強大助力。從美國經驗看,截至 2021 年末,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含養老年金)投資于股票超過 6.2 萬億美元,是資本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其中,由共同基金管理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當中股
12、票型基金占比接近 60%。 圖圖 6 美國共同基金美國共同基金 IRA 賬戶資產結構賬戶資產結構 數據來源:Wind 二、釋放改革紅利推動第三支柱快速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釋放了三大改革紅利,一是實行 EET 稅收優惠制度;二是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三是市場化投資運營。 圖圖 7 個人養老金改革紅利個人養老金改革紅利 (一)稅優政策框架成型(一)稅優政策框架成型 為了鼓勵雇主發起和個人參與,發達國家對個人養老金賬戶往往采取以稅0%20%40%60%80%1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1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國內股票國外股票混合型債券貨幣市場5 收遞延為特征的 EET 稅制,也就是個人養老金在繳費和投資環節免稅,而在領取環節征稅。根據改革精神,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 12000 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繳費上限。隨著具體的稅收優惠條款進一步明確,EET稅制將成為我國個人養老金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表表 1 個人養老金稅優額度與人均個人養老金稅優額度與人均 GDP 的關系的
14、關系 數據來源:美國社會保障署,日本 IDeCo,Wind。 (二)賬戶制為個人養老金積累提供便利(二)賬戶制為個人養老金積累提供便利 在原有產品制的模式下,保險、銀行和基金產品各自為政,客戶在各大金融機構分別建立賬戶購買產品,導致不同產品之間無法轉換。對于監管而言,各類產品獨立運用,監管機構各不相同,監管運行成本相當高。 表表 2 改革政策出臺之前我國第三支柱養老金產品形態改革政策出臺之前我國第三支柱養老金產品形態 數據來源: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 在改革政策出臺之后,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分別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第一
15、,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是登記機構,與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以及相關金融行業平臺對接,歸集相關信息,與財政、稅務等部門共享相關信息,為參加人提供個人養老金賬戶管理、繳費管理、信息查詢等服務,支持參加人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為個人養老金運行提供信息6 核驗和綜合監管支撐,為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參與個人養老金運行的金融機構提供相關信息服務。以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為基礎,可以實現“N 對1”的養老金產品和賬戶體系,可以承擔三個支柱養老賬戶的資金轉移功能。實現了個人養老金可攜帶,實現個人養老金賬戶與勞動力市場平滑對接,減少養老金制度對于勞動力自由流動帶來的摩擦阻力。第二,參加人應當在商業銀行指定或開立
16、一個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個人養老金繳費、歸集收益、支付和繳納個人所得稅。參加人變更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銀行時,應當經信息平臺核驗后,將原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的資金轉移至新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并注銷原資金賬戶。 表表 3 賬戶制與產品制對比賬戶制與產品制對比 (三)多樣化金融產品滿足市場化投資運營需求(三)多樣化金融產品滿足市場化投資運營需求 在改革政策出臺之前,原有的養老金產品難以滿足客戶需求。商業養老保險在投資運營上受到較嚴格限制,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等指標狀況,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最高占比為上季末總資產的 45%;養老目標基金,在稅優政策不到位的情況下,缺乏對客戶的
17、吸引力。 在個人養老金制度改革政策出臺之后,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以及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產品,參加人可自主選擇。在市場充分競爭下,產品的收益/風險形態將多樣化,另外,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配置權益類資產比例將適當放松。 7 表表 4 改革政策出臺之后,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風險收益特性改革政策出臺之后,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風險收益特性 三、大金融行業共享發展機會 在稅收政策、個人賬戶制以及市場化投資運營等政策推動之下,個人養老金興起將為銀行業、證券業、基金業、保險業帶來發展機會。 短期來看,預計帶來
18、千億元受托資產增量。預計只有月收入水平在 10,000元以上的居民才能夠享受個人養老金每月 1,000 元的稅收優惠政策。假設全國月收入 10,000 元以上人口規模 2,000 萬人(約占總人口 1.42%) ,其中愿意參與個人養老金的人口占比分別為 40%、50%和 60%,那么將帶來每年9601,440 億元資管行業的增量資金。 表表 5 個人養老金為資管行業帶來的增量資金個人養老金為資管行業帶來的增量資金 數據來源:Wind 長期來看,EET 稅制和個人賬戶制的引入將打開個人養老金的持續增長空間。以美國為例,從 1974 年到 2022 年,個人養老金賬戶每年繳費上限從一千美元增加到六
19、千美元,增長了 5 倍。個人賬戶制為第二、第三支柱之間的資金轉移提供了通道,近年來,美國 IRA 賬戶資產規模增長主要來自于 401k 賬戶和 403b等的資金轉移。 8 圖圖 8 銀行業、證券業(基金業)和保險業在養老金市場的比較優勢銀行業、證券業(基金業)和保險業在養老金市場的比較優勢 分行業看,在個人養老金制度改革政策出臺之后,銀行業、證券業(基金業)和保險業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做大養老金市場。銀行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于賬戶體系的受托管理能力,因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開立只能在銀行;證券業(基金業)的競爭力主要在于投資管理能力;保險業的競爭力主要在于提供年金化領取方案,分散長壽風險。由于養老金市場是混業經營,這也對養老金產品監管帶來了挑戰。 版權公告: 【版權公告: 【NIFD 季報】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版權所有,未經版權季報】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版權所有,未經版權所有人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上網和刊登,如所有人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上網和刊登,如有違反,版權所有人保留法律追責權利。報告僅反映原文作者的觀點,不代有違反,版權所有人保留法律追責權利。報告僅反映原文作者的觀點,不代表版權所有人或所屬機構的觀點。表版權所有人或所屬機構的觀點。 制作單位: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制作單位: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